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南京抢“哥”权,“十三妹”笑收泼天流量
IPO日报· 2025-06-23 13:41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竞争格局 - 南京队以4-0大胜常州队后凭借净胜球优势登顶联赛榜首,暂时夺回"南哥"称号[4] - 南通队因少赛两场以1分之差排名第三[4] - 常州队遭遇5连败且未进1球,失球数达11个,稳居13支球队末位[4] 南京队的战略调整 - 为保住省会城市竞技体育话语权,南京队引入职业球员参赛[4] - 此次胜利缓解了经济长期被苏州压制、体育竞技可能被南通超越的双重压力[4] 常州队的流量经济转化 - 常州官方主动将"十三妹"等负面梗转化为营销热点,发起"笔画保卫战"等创意活动[5] - 主场对阵南京队吸引36712名观众创"苏超"纪录,门票二级市场价格达19.9元[5] - 球场广告牌覆盖江苏银行、金陵体育、京东、康师傅等跨领域品牌[5] 文旅融合营销案例 - 天目湖景区推出"光头游客免门票"活动迅速引爆流量[5] - 端午期间通过"9.9元球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及A级景区对扬州市民免票,3天吸引15万游客带动消费增长25%[5] - 推出"恐龙十三妹"IP玩偶首日销量破万,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实体消费[5] 城市品牌建设成效 - 自嘲式营销增强市民集体荣誉感,形成"常州队没赢过,但常州没输过"的舆论共识[6] - 通过足球赛事实现经济收益与城市形象提升的双重目标,展现文化自信[7]
定了!这家公司进入退市整理期!
IPO日报· 2025-06-20 21:44
*ST锦港终止上市事件 - 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决定书 股票将于2025年6月3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 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8日 退市原因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1][2] - 公司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连续4年存在虚假记载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2] 财务造假细节 - 2022年虚增利润3610.45万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22.46% 2023年虚增利润6808.78万元 占比65.96% 2024年第一季度虚增利润1537.75万元 占比62.05% [2] - 2018-2021年累计虚增收入86.24亿元 其中2018年21.2亿元 2019年39.47亿元 2020年24.82亿元 2021年0.75亿元 [3] - 2018-2021年累计虚增利润1.79亿元 其中2018年0.21亿元 2019年0.39亿元 2020年0.44亿元 2021年0.75亿元 [3] - 2018-2024年连续7年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4] A股退市市场情况 - 2025年以来A股已有13家公司完成退市 其中5家触及面值退市 3家触及市值退市 2家主动申请退市 2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1家因吸收合并退市 [4]
14.9亿占款清偿倒计时!这家公司控制权或生变
IPO日报· 2025-06-20 19:09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因控股股东上海鹏盛筹划股份协议转让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股票将于6月19日起停牌不超过两个交易日 [1] - 停牌前公司股价为7.86元/股,总市值为75.48亿元,股东户数为6.7万户 [2] - 上海鹏盛目前持有公司22.32%股权,为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全部处于质押状态 [5][13] - 此次控制权变更旨在推动化解公司面临的资金占用规范类退市风险 [2] 退市风险 - 公司因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6] - 2015年至2023年期间,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达14.91亿元 [6] - 公司需在2025年8月12日前完成14.91亿元资金占用的清收,否则将面临退市风险 [6] - 公司2024年度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6]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8亿元,同比增长18.13%;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246.45% [8] - 2022-2024年公司毛利率持续增长,分别为21.14%、23.62%及26.26% [8]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6.43亿元,同比增长29.56%;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253.08% [10] 股东变动 - 2024年末十大流通股东出现新进股东刘文华、郑秋红等 [11] - 2025年一季报显示十大流通股东再次变动,林文耀、UBS AG、梁沛光新进 [12]
科创成长层:大胆创新,小范围求证
IPO日报· 2025-06-20 14:33
科创板成长层设立背景与战略意义 - 科创板设立6年来已培育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 这些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44.79亿元 其中26家营收突破10亿元 22家上市后实现盈利 [2][3] - 新规允许未盈利企业通过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 并将适用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2] - 改革旨在解决高研发投入企业早期融资难题 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 应对西方技术遏制和产业升级挑战 [2] 科创板企业成长特征与研发投入 - 54家未盈利上市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639.25亿元 显示硬科技企业研发强度显著 [3] - 未盈利企业呈现高成长性、长盈利周期特征 目前仅约40%企业实现盈利 投资者风险较高 [3] - 代表性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寒武纪等 体现科创板对高科技企业的培育成效 [2] 制度创新与监管安排 - 缩短审核周期并试点IPO预审阅机制 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差异化制度安排 [3] - 建立层次调整操作程序 采用"新老划断"原则避免对存量上市公司造成冲击 [3] - 要求投资者签署专项风险揭示书 强化信息披露和中介机构责任 要求披露未盈利状况及研发进展 [4] 潜在实施挑战 - 未盈利企业估值难度大 面临退市风险高和交易活跃度不足等潜在问题 [4] - 需平衡未盈利企业与投资者利益 可能需加强技术商业化进展披露和研发失败预案管理 [5]
揭开“中国数谷”神秘面纱!26个大型数据中心齐聚!移动、联通、华为、苹果等一众巨头做邻居!
IPO日报· 2025-06-20 13:04
贵安新区算力产业发展概况 - 贵安超算中心累计为多个省市输送约3000万卡时算力,并提供超过3300次服务支持[1]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超过40%的渲染工作由贵安超算中心提供算力保障,该片总票房突破158亿元[1] - 贵安新区被定位为政府数字文化产业公共运营平台,是"大数据+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缩影[1] 算力基础设施规模 - 贵安新区已集聚26个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规划标准机架超140万架,算力规模突破81 EFLOPS[5] - 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规划面积610亩,总投资约60亿元,规划总机架5万架,是联通南方最大数据中心[5] - 超算中心拥有715台服务器和1200余张高性能图形处理器,计算性能约为每秒3亿亿次[6] 数字产业生态建设 - 新区构建"一软一硬"产业生态,202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增速超26%[6] - 2025年以来新招引华为云生态企业9家,累计达到71家[6] - 超算中心已累计为150余部影视大作提供渲染支撑,包括《流浪地球2》《三体》等[6] 电力保障与能耗增长 - 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比高达70%,渲染一分钟消耗940度电,是普通计算机的313倍[8] - 贵安新区数据中心用电量三年间从8.6亿千瓦时增长至18.3亿千瓦时,实现两倍增长[9] - 腾讯大数据中心用电量增幅达452.67%,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材料集群用电量增幅达445.21%[9] 经济发展成效 - 2014年到2024年贵安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5%,2024年达402.77亿元,同比增长21.1%[10] - 2024年完成签约项目91个,签约金额427.34亿元,"三大产业"同比增长82%,集聚度达72%以上[10] - 近三年用电量年均增长率达42.97%,增速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9] 人才引进政策 - 新区推出"免费住"人才公寓政策,大专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可免房租入住一年[12] - 中航发、奇瑞汽车周边的安巢・青年社区已投入使用417套房源,入住率超过90%[13] - 2024年新区新增人口5.06万人,新增适龄劳动力就业4.2万人,推送岗位4.6万人次[13]
山海之境流淌“数字溪流”
IPO日报· 2025-06-20 13:04
贵安新区发展现状 - 贵安新区从荒芜之地转变为繁华新城,展现出显著的城市化进程 [1] - 腾讯数据中心作为"超级大脑"隐藏于山腹中,体现科技与自然的融合 [1] - 新区规划展示馆的科技含量与一线城市相当,展示未来宏伟蓝图 [1]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 贵州电网公司贵安供电局实现无人机自动巡线,通过智能作业中心"一键"下发任务 [1] - 无人机从机巢自动起飞执行220千伏林后Ⅰ回线巡线任务,覆盖从晨曦到夜幕的作业范围 [1] - 贵州长江汽车工厂进行纯电动货车和新能源客车生产,开展包括"关门一万次"耐久性测试在内的严格检测 [1][4] 产业多元化发展 - 中粮可口可乐贵州工厂生产夏日饮品,为当地提供清凉产品 [2] - 月亮湖湿地公园从自然水域转变为海绵城市重要组成部分 [2] - 当地特色美食包括苗家腊肉、凯里酸汤鱼、安顺裹卷、遵义豆花面等 [2] 科技与自然融合 - 贵安新区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自然风光的有机结合 [2] - 区域内钢铁玻璃建筑、工厂、小区与繁茂山林交替呈现 [2] - 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等科技设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3]
英特尔持续减持,这家龙头公司市值跌去4成,现要赴港上市
IPO日报· 2025-06-19 20:20
公司概况 - 杰华特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少数能提供全面模拟集成电路产品的虚拟IDM企业,覆盖电源管理芯片与信号链芯片两大领域 [3][4] - 公司自研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平台,截至2024年底拥有2200款可销售产品型号,其中电源管理芯片超2000款 [4] - 2024年在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排名全球第八、国内第四,在DC-DC细分领域全球第六、国内第二 [5][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7.69%(14.48亿→12.97亿→16.79亿元),但净利润连续亏损(1.36亿→-5.33亿→-6.11亿元),两年合计亏损11.44亿元 [8][9] - 亏损主因2023年行业下行导致存货减值,以及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研发支出从3.05亿增至6.19亿元,占收入比重显著提升) [9] - 上市首日市值226.75亿元,2024年4月曾超250亿元,但2025年6月跌至134.47亿元,累计缩水40.7% [3][4] 股东结构 - 实控人Zhou Xun Wei和黄必亮通过香港杰华特及6家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40.94%股份 [11] - 华为哈勃投资持股3.03%未减持,为第一大机构股东;英特尔2024年累计减持1.76%股份并退出前十股东 [12][14]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53.3%降至40.7%,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41.6%降至26.4% [11] 行业背景 - 2023年半导体行业受终端需求疲弱影响,申万半导体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8.14% [8] - 2024年行业复苏,162家半导体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1.1%,净利润增长12.85% [8] 港股IPO计划 - 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产品扩展、海外市场拓展及战略并购 [15]
京东方要干件大事!准备大代价拿下它!
IPO日报· 2025-06-19 20:16
京东方拟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 - 京东方拟以48.49亿元挂牌底价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 [1] - 交易完成后彩虹股份仍持有彩虹光电69.79%股权,保持控股地位 [1] - 该交易可能加速LCD行业产能整合与价格秩序重建 [1] 彩虹光电业务概况 - 彩虹光电主营TFT-LCD面板及模组业务,运营彩虹股份LCD8.6代线 [3] - G8.6代线采用2250×2600mm玻璃基板,专注生产大尺寸显示面板 [3] - 2024年彩虹光电总资产251.93亿元,净资产158.68亿元,营收102.91亿元,净利润13.39亿元 [3] - 评估基准日彩虹光电权益评估值168.12亿元,增值率3.46% [3] 彩虹股份业务结构 - 2024年液晶面板业务收入102.1亿元(占比87.49%),基板玻璃业务收入14.91亿元(占比12.78%) [3] - 基板玻璃业务增速超20%,公司战略重心向该领域倾斜 [4] - 液晶面板业务集中于32-100英寸TV面板,小尺寸领域竞争激烈且价格波动大 [4] - 基板玻璃业务已建成13条产线,年产能5100万㎡,国内市占率超30% [4] 京东方收购战略意义 - 京东方2024年TV面板出货量占比超30%,五大应用领域出货量全球第一 [6] - 收购将补足京东方100寸大尺寸面板生产短板 [6] - 彩虹光电8.6代线VA技术可增强京东方在中大尺寸TV面板竞争力 [6] - 收购后电视面板Top3厂商份额或从65%提升至70%以上 [6] - 行业集中度提升有助于头部企业调节产能利用率,稳定价格 [6]
这家公司卖壳失败,现要剥离核心业务,股价涨停……
IPO日报· 2025-06-19 20:15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向控股股东空港开发出售控股子公司天源建筑80%股权,交易采用现金方式,完成后将不再持有天源建筑股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6月19日涨停,收报10 95元 [1] 业务结构调整 - 交易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自持物业运营与物业管理及园区供热服务,交易后将剥离建筑工程施工业务 [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 82亿元,其中建筑施工板块收入3 51亿元,占比超70%,是公司核心业务 [2]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0 96亿元,主要因天源建筑亏损9123 91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1743 02万元,亏损原因为工程材料采购成本和建筑工人用工成本增加 [2] - 公司表示交易有利于改善资产质量,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2] - 2025年1月公司完成收购北京天利动力供热有限公司100%股权,其2024年营业收入约1 71亿元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营业收入规模预计将有所下降,因新收购的园区供热服务收入远低于原建筑工程施工业务收入 [3] 历史业绩表现 - 公司成立于2000年,2004年主板上市,近年业绩不佳 [5] - 2019年收入10 95亿元,净利润-1727万元 [5] - 2020年扭亏为盈主要依靠转让亿兆地产80%股权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后净利润-6348万元,较上年-2960万元亏损扩大 [5] - 2018年起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持续为负 [5]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 18亿元、10 13亿元、6 53亿元、5 17亿元、4 8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 05亿元、-0 51亿元、-0 53亿元、-1 27亿元、-1 19亿元,连续四年亏损 [5] 曾筹划卖壳 - 2021年底公司曾筹划瑞能半导体借壳上市但很快终止 [5] - 2021年12月14日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瑞能半导控股权或全部股权,同时拟出售建筑工程施工等相关资产,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并可能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6] - 瑞能半导从事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生产销售,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设计一体化能力,产品包括晶闸管和功率二极管等,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制造、新能源及汽车等领域 [6] - 一周后公司宣布终止收购,原因为交易相关方未能就部分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7]
股民需要更多的“顶格处罚”
IPO日报· 2025-06-18 23:41
监管处罚案例 - 广道数字因2018-2024年上半年财务造假被顶格处罚 虚构营收14 65亿元占各期营收超85% 虚增成本7 54亿元 公司罚款1000万元 实控人金文明罚款1500万元并终身禁入 财务负责人赵璐罚款500万元并终身禁入 公司已披星戴帽或成北交所首家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企业 [1] - 东旭光电因2015-2022年虚构业务向大股东输送资金95 95亿元 利用虚假财报骗取75 65亿元再融资 实控人及控股股东各罚3 78亿元(募资额5%上限) 公司2024年面值退市后追责 [1] 监管趋势分析 - 当前处罚力度显著加强 过往类似违规仅处罚责任人30-50万元并短期禁入 上市公司罚款金额有限 现顶格处罚释放零容忍信号 [2] - 处罚金额与危害程度仍不匹配 广道数字虚增14 65亿元仅罚1000万元 东旭光电挪用95 95亿元罚3 9亿元 保荐机构五矿证券2 2亿元赔付基金未覆盖股民全部损失 [2] 市场信心重建 - 提升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与真实性为关键 需结合民事索赔与刑事追责构建立体化惩戒机制 实现高效追责与低成本赔偿 形成"不敢假、不想假"的监管链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