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小订突破8万单,尚界H5定义「稀缺性价比」
36氪· 2025-09-12 17:43
产品市场表现 - 尚界H5预售1小时订单达2.5万台 18小时突破5万台 小订突破8万台[3] - 定价16.98万元起 成为20万级SUV现象级产品[3][7] - 购车用户享受现金补贴4.5亿元 订车人数越多价格越低[25] 产品技术配置 - 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辅助驾驶系统 鸿蒙座舱 192线激光雷达[7][23] - 首次将高端智能驾驶配置下放至20万级大众车型[21][23] - 实现城区/地库/乡镇道路全场景智驾能力 泊车与高速出行更安全便捷[23] 合作模式创新 - 华为与上汽采用"顶层直连"机制 高层隔天电话沟通 隔周面对面会议[7][11] - 华为负责智能化技术上限 上汽负责规模化制造与成本控制[28][30] - 组建5000人独立团队 首期投入60亿元资金 建设专属超级工厂[30] 产品开发过程 - 项目立项后两个月快速推进 高层直接参与产品定义与设计评审[13] - 余承东作为"首席产品经理"提出极致要求 设计方案经历重新修改[13][14] - 双方路测环节高层亲自试驾 聚焦功能体验细节[16] 行业影响 - 重新定义20万级智能汽车基准 智能化成为该价位段入门门槛[24][25] - 打破传统"不可能三角" 实现颜值/性能/空间/智能/成本的多维平衡[20][35] - 为"灵魂论"争议提供新解决方案 实现技术方与制造方的能力叠加[33] 战略定位 - 鸿蒙智行家族"第五界" 填补20万以下市场空白[9][28] - 六边形产品理念:智能/空间/安全/续航/颜值/成本全面达标[35] - 推动智能平权 使高端智能化配置成为全民可享体验[21][33]
前京东智能驾驶一号位创业,「星源智」要打造通用具身大脑丨36氪独家
36氪· 2025-09-12 07:46
公司背景与融资 - 前京东智能驾驶负责人刘东创立星源智 旨在通过具身智能解决物流末端配送难题[5][7] - 公司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高瓴创投、元禾原点等机构及产业资本[9] - 技术团队由商业化专家与学术研究者组成 形成"技术+工程+商业"复合能力[9] 技术路线选择 - 放弃纯端到端VLA模型路线 因缺乏低成本真机数据获取方案[11][23] - 采用分层式架构:大脑负责感知规划(基于多模态大模型) 小脑负责运动控制[12][22] - 自研核心抓取与导航技能 同时保持对VLA操作模型的调用能力[24] 商业化策略 - 双轨商业模式:50%作为Tier 1供应商向本体厂商提供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含5万元/套域控制器) 50%作为总承包方直接服务终端客户[30][32][33] - 定位"具身智能领域的华为" 通过深入场景理解需求反哺技术迭代[32] - 预计单台10万元机器人解决方案中 公司可获取近50%价值量[33] 落地场景规划 - 首选商超/药店拣选场景 因夜间人力替代需求明确且ROI易测算(月成本<2000元/机器人)[36][38] - 技术难点在于细粒度物品识别(当前仅能区分20%SKU)与异形物品抓取[40][41] - 2025年实现拣选机器人规模化落地 同步推进导览导购类低难度场景[42][43] 行业发展判断 - 具身智能需遵循"先落地后迭代"路径 参照特斯拉自动驾驶发展历程[23][46] - 行业存在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化务实路线分歧 公司坚持落地能力为生存第一要素[13][46] - 物流行业超2000万分拣从业人员构成替代市场基础[36]
8点1氪:西贝将起诉罗永浩并上线“罗永浩菜单”;苹果回应Airpods Pro 3不含充电线;多地回应非婚生子如何申领育儿补贴
36氪· 2025-09-12 07:46
西贝与罗永浩预制菜争议 - 罗永浩发微博称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贵 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注明预制菜使用情况 [2]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称其对品牌伤害很大 [2] - 贾国龙反驳价格贵指控 称五人消费15道菜830元不贵 并宣布全国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供体验 [2][3] - 罗永浩微博回应"好 来吧" [4] 苹果产品发布与策略 - AirPods Pro 3发布 售价249美元(国行1899元) 具备AI实时翻译和心率监测功能 续航增至8小时 [4] - 苹果确认包装不含USB-C充电线 解释为环保考虑 需用户单独购买或使用第三方认证线 [4] 育儿补贴政策进展 - 全国已提交超2400万条育儿补贴申报 覆盖目标人群80% [4] - 四川 上海 武汉等地允许非婚生子申领育儿补贴 在系统中选择"其他"婚姻状况提交材料 [5] 企业动态与资本市场 - 小红书因网络生态问题被网信部门约谈处罚 平台回应成立整改小组推进治理 [5][6] - 哪吒汽车车联网服务遭联想懂的单方面终止 管理人致歉并建议车主携带物理钥匙 [6] - 恒大物业9月11日上午9时起短暂停牌 待发内幕消息公告 [2][9] - 追觅创始人回应破产传闻 称近两年耗资50亿元回购老股 持股比例从45%升至70% [10] -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与华泰国际 [14] - Adobe第三季度营收59.9亿美元超预期(预期59.1亿) 调整后每股收益5.31美元(预期5.18) 全年营收指引上调至236.5-237亿美元 盘后涨超6% [16] 行业首富更替与新兴领袖 - 2025年多省首富变更 包括百利天恒朱义(61岁 四川) 泡泡玛特王宁(38岁 河南) 寒武纪陈天石(40岁 江西) 巨子生物范代娣夫妇(59岁 陕西) [8] - 新晋首富中两位为85后 最年轻为王宁(38岁) [8] 人工智能与科技前沿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称AI处于大规模爆发前夜 具身智能面临数据采集与多模态融合挑战 [16] - 图灵奖得主理查德·萨顿提出AI进入"经验时代" 需智能体与世界交互生成新数据源 [17] - 马斯克预测AI智力2026年超越单个人类 2030年超越人类总和 并称10倍算力可使智能翻倍 [18] 航空航天突破 - NASA宣布毅力号发现火星"最明显生命迹象" 正在研究样本返回地球方案 [8][9] - SpaceX马斯克称星舰V3版明年有望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 可运送100吨载荷至轨道 [11][12] 跨国企业与市场变动 -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 凯雷集团 EQT与红杉中国入围最终候选 预计10月底敲定 [9] - 墨西哥拟将亚洲产汽车关税提高至50% 以保护约32万个就业岗位 [13] - 捷豹路虎遭遇破坏性网络攻击 数据被盗且生产线停滞 [14] 人事变动与招聘动态 - Meta高管Dane Glasgow加入派拉蒙任首席产品官 负责数字平台与AI创新 [10] - 夏威夷航空任命Diana Birkett Rakow为新CEO 10月29日上任 [12] - 韩国调查显示超60%大企业下半年无招聘计划或未定计划 就业市场或萎缩 [13]
年度网络爆梗,为什么是一碗丝瓜汤
36氪· 2025-09-12 07:46
网络现象分析 - "丝瓜汤"梗由博主"累子"创作 在过去两周内霸占各大平台热搜 引发年轻人广泛玩梗和二次创作[3][6] - 该梗通过抽象化家庭沟通模式 将情感冲突简化为身体问题并用食补解决 形成荒谬笑点[4][6] - 核心传播机制为"丝瓜汤文学"语录 典型话术包括"肝火太旺喝丝瓜汤降火气"等医学诊断式表达[6][14][16] 代际沟通模式 - 代表典型中式家庭沟通:父母以养生语言解释矛盾 用饮食健康名义掩盖真实情绪需求[4][9] - 形成完整逻辑链条:从食材品质直接跳转人生规划 最终回归身体健康议题 实现价值体系输出[8][11] - 沟通特点表现为控制欲披着"为你好"的外衣 否定个人体验 要求服从权威[9][30] 社会共鸣效应 - 引发大规模集体共鸣 网友评论区出现"我家也是这样"密集反馈 形成"东亚小孩认证"体系[10] - 具体案例包括强迫进食过敏食物(如葡萄)、忽略生理需求(强逼喝水)、记忆错位(30岁仍被认定爱吃香菜)等[10] - 通过幽默解构代际创伤 使年轻人意识到问题普遍性而非个人过失 实现集体疗愈[24][25][29] 文化传播特征 - 梗文化具备高适应性:可代指一切场景 网友活学活用于生活各角落[7][17] - 沟通优势:避免低俗脏话同时展现攻击力 如回应争执时直接归因"肝火旺"[20][21] - 传播深度:从单一梗发展为"丝瓜汤宇宙" 包含经典语录、二创内容、表情包等完整生态[6][8][29] 代际关系本质 - 反映两代人语言系统错位:长辈用有限表达(如"多穿点")维持对话 年轻人感受压抑误解[24] - 揭示爱与控制边界:当爱成为控制工具时 实质已非爱 需回归相互尊重基础[30][31] - 提出解决方案:让丝瓜汤回归食物本质 允许口味偏好自由 拒绝情感绑架[31][33]
主线科技获数亿元战略融资,无人驾驶卡车进军全球市场丨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9-12 07:46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汽车 ,作者樊舒琪 36氪汽车 . 封面来源 | Unsplash 看懂汽车产业新百年。36氪旗下智能电动车产业报道公号。 36氪获悉,无人驾驶卡车企业主线科技近日完成数亿元融资。这轮融资由北京顺义高精尖产业基金、国投创益、榆煤基金、徐州 产发、兴银理财、合肥肥东产投联合投资。据了解,本轮融资将推动主线科技核心产品的规模化,驱动企业商业化飞轮的进一步 闭环,并助力企业开拓更多无人驾驶物流场景。 主线科成立于2017年,企业专注于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为客户提供基于无人驾驶卡车的全场景物流智能运输解决方案。 从人工智能虚拟司机, 到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货运编队。 文 | 樊舒琪 编辑 | 李勤 来源| 36氪汽车(ID:EV36Kr) 截至目前,主线科技已累计交付并运营了近千台智能卡车,智能运输里程近亿公里。企业和天津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烟台 港、合肥港等数十个海港、河港、陆地口岸等物流枢纽达成合作,并携手德邦、申通快递等物流企业在全国核心物流干线开展智 能卡车运输。 在主线科技创始人张天雷看来,能取得这些阶段性商业成果,得益于主线科技始终在努力打造一个全能型自动驾驶企业,谋划"技 术- ...
比亚迪股份9月11日全情报分析报告:「比亚迪慕尼黑车展表现亮眼」对股价有积极影响|企业全情报
36氪· 2025-09-11 21:35
股价表现 - 9月11日比亚迪股份缩量下跌0.38% 收盘价105.20港元 交易量3311.44万股 换手率0.90% [4] - 3日累计跌幅0.38% 5日累计涨幅0.67% 成交额34.90亿港元 总市值9591.29亿港元 [5] - 当前股价较过去一年平均收盘价低0.61% 日均交易量较过去一年高0.96% [5] 慕尼黑车展表现 - 比亚迪在慕尼黑车展推出海豹06DM-i旅行版插电混动车型 强化欧洲PHEV战略布局 [6] - 完成首批泰国至欧洲发货 欧洲销量已超越特斯拉 [6] - 在匈牙利和土耳其设立工厂 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欧盟关税 [6] 舆情数据分析 - 慕尼黑车展事件获全网739条舆情 正面信息占比69.8% 负面仅0.4% 呈现显著正面倾向 [7] - 主要传播渠道为今日头条平台 传播篇次58条 占比7.85% [9] - 近期舆情影响力前三事件:技术创新与销量突破 全球销量前十 欧洲市场份额超特斯拉 [17] 战略利好因素 - 品牌形象提升:车展亮相增强国际知名度 长期利好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 [11] - 产品战略优化:PHEV车型丰富欧洲产品线 增强市场竞争力 [11] - 销售业绩突破:欧洲销量超越特斯拉 反映市场需求旺盛 [11] - 本地化生产:匈牙利和土耳其工厂降低生产成本 规避贸易壁垒 [12] - 行业趋势契合: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与公司战略方向一致 [12] 专业机构观点 - 财联社看多:兆瓦级充电技术领先(1000V/1MW) 符合国家大功率充电政策导向 [19] - 华夏能源网中性:储能事业部人事调整 尹雪芹接替尹小强 行业存在内卷化问题 [20][21] - 财联社看空:第二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 股价下跌超8% 反映盈利挑战 [22]
罗永浩「唠嗑」,为何成了B站的「新解药」?
36氪· 2025-09-11 21:35
视频播客行业兴起背景 - 罗永浩新视频播客节目《十字路口》首期24小时获2000万播放量并登顶B站热榜榜首 全网曝光量达15亿次 [11] - 美国播客《乔罗根体验秀》以2亿美元(约17亿人民币)独家授权Spotify 月下载量达1.9亿次 订阅用户超1亿人 [20][21] - B站推出"视频播客出圈计划" 小红书启动"随时随地视频播客"活动 喜马拉雅推出《行走的思考》栏目 [13][61] 视频播客内容特征与价值 - 节目形式为2-3小时深度对话 涵盖商业科技/娱乐等多领域 呈现未剪辑的真实互动场景 [19][29] - 马斯克2018年参与《乔罗根体验秀》导致特斯拉股价下跌6% 但成功塑造个人品牌形象 [24][25] - 李想在节目中谈及王兴注资理想汽车时落泪 相关切片内容在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 [50][52] 平台战略布局与商业化 - B站电视端月活设备达1亿台 智能电视渗透率85% 视频播客契合家庭场景的伴随式消费需求 [69][71] - 2025年Q1 B站用户日均使用时长108分钟 其中视频播客消费时长同比增长270% 覆盖4000万人次 [74] - Spotify凭借《乔罗根体验秀》等播客内容 2025年视频广告收入预计超10亿美元 [58] 内容创作者收益 - 视频播客帮助嘉宾实现人设重塑 蔡明通过节目展现二次元知识 于谦主动讨论鬼畜视频 [42][44] - 罗永浩通过对话车企高管扭转纯带货主播形象 重建科技创业者专业认知 [46][48] - 闲谈式内容自然植入广告 话题广度提升商业合作空间 如汽车/科技产品等品类 [56] B站战略转型需求 - 2025年Q2广告收入24.5亿元 较YouTube同期98亿美元差距显著 需突破营收瓶颈 [67] - 当前日活用户增长率仅7% 依赖3.63亿月活用户价值深度挖掘而非规模增长 [68] - 视频播客成为平台内容生态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其向"中国YouTube"转型的关键路径 [64][76]
手机新品发布潮「忙翻」深圳电子厂:不用体检,面试第二天即上班
36氪· 2025-09-11 21:35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8%创历史新高[8] - 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0%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13] - 深圳消费电子行业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区间涨幅35%营收5797.2亿元增长25.6%净利润243.1亿元增长17.4%[24] 巨头新品技术突破 - 华为发布三折叠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搭载麒麟9020芯片整机性能提升36%[11] - 苹果iPhone 17 Pro机型采用铝合金机身与VC均热板标准版配备120Hz高刷屏[12] - iPhone 17 Air全球统一eSIM设计中国大陆地区部分运营商支持[12] 产业链供需变化 - 深圳电子厂招工时薪显著提升:富士康23元/小时蓝思科技27元/小时伯恩工厂33元/小时[18] - 蓝思科技达满产状态立讯精密参与各终端提升组装份额[19] - 工业富联总市值超1万亿元飞荣达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9%[24] 企业战略布局 - 立讯精密拿下iPhone17系列45%整机组装份额上半年营收1245.03亿元增长20.18%[22] - 蓝思科技智能头显业务增长14.74%实现AI眼镜整机规模化量产[24] - 歌尔股份分拆微电子IPO舜宇合作投资AR/AI产业链企业[24]
烧钱越有钱,阿里巴巴现金为何不降反升?
36氪· 2025-09-11 21:35
核心观点 - 公司账面现金在连续5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反弹 环比增加376亿元至1831亿元 反映战略重心转向AI云和即时零售的资本需求 同时通过减持非核心资产和减少回购实现现金回笼[5][6][7] - 公司通过减少股票回购 处置投资资产及加大融资力度增加流动性 其中季度回购金额同比减少368.6亿元 短期投资减少371亿元 并减持多家上市公司股权套现20-30亿元[11][12][15] - 现金储备增加主要为支持未来三年3800亿元AI云资本开支和即时零售投入 其中淘宝闪购12个月内计划投入500亿元补贴 年均资本开支1266亿元 合计需1766亿元资金保障[21] - 公司战略聚焦"AI+云"与"大消费"两大平台 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和资产出售收缩战线 减持动作是2023年以来战略延续 旨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估值水平[22][24] - 与国内外云+AI巨头相比 公司市盈率存在明显低估 在AI应用爆发预期下 资本开支增长被视为景气度信号 有望推动估值向腾讯 谷歌 亚马逊等龙头看齐[25] 账面现金变化 - 2025年二季度账面现金1831亿元 环比增加376亿元 终结连续五个季度下跌趋势[6] - 2024年因回购分红1629亿元及长期理财1100-1200亿元支出 导致现金减少超900亿元[11] - 2025年二季度自由现金流净流出188亿元 为三年来首次转负[11] 现金增加路径 - 股票回购金额从2024年二季度427亿元降至2025年二季度58.4亿元 同比减少368.6亿元[12] - 短期投资减少371亿元至1917.37亿元 主要包含3个月至1年期定存及短期理财[15] - 股权证券及其他投资减少38亿元至4068亿元 通过减持小鹏汽车 中金公司 圆通等上市公司套现20-30亿元[15][16] - 2025年7月拟发行120亿港元零息可交换债券 用于云基础设施和国际商业业务[14] 战略部署 - 2025年宣布未来三年3800亿元AI云资本开支计划 并将即时零售确立为核心方向[11][21] - 组织架构简化为四大板块: 中国电商集团 国际数字电商集团 云智能集团及其他 匹配"大消费"和"AI+云"战略[22] - 资产出售包括清仓商汤科技 哔哩哔哩 出售银泰百货 高鑫零售股权等 为2023年以来战略延续[17][18] 估值分析 - 公司市盈率低于腾讯控股及海外巨头谷歌 亚马逊[25] - AI资本开支压缩短期利润和自由现金流 但被市场视为行业景气度信号[25] - 战略聚焦有望改善"整体价值小于部分之和"的估值折价问题[24]
曾经的PC之王,也扛不住了
36氪· 2025-09-11 18:01
戴尔近期裁员与业务调整 - 戴尔科技近期在中国启动裁员计划 主要涉及上海和厦门的EMC存储部门及客户端解决方案集团(CSG) 这是近几个月来的第三轮裁员 此前两轮的离职日期分别为8月15日和9月12日[4] - 公司回应称通过市场 销售等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运营管理 确保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提供最佳创新服务[4] - 戴尔近两年在全球范围内采取系列降本增效措施 包括缩减人员 此策略具有全球一致性[5] 公司历史与发展历程 - 戴尔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在美国创立 以生产 设计 销售家用及办公室电脑而闻名 其独特的供应链模式被誉为行业"鼻祖"[8] - 公司首创"直销模式" 按订单组装电脑直接销售给用户 省去分销渠道 这一模式降低成本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9] - 1992年戴尔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迈克尔·戴尔成为最年轻CEO 2001年登顶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9] - 1998年戴尔在厦门建立生产基地 2001年产量破百万台 2011年累计产量达5000万台 厦门基地发展为全球供应链核心节点[10] - 2006年全球PC霸主被惠普取代 2013年戴尔以249亿美元完成私有化 通过收购EMC VMware等转型为综合IT解决方案提供商[12] 市场表现与份额变化 - 2025年第二季度戴尔全球PC市场份额为14.5% 较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出货量达980万台 仍位居全球第三[14] - 同期戴尔在中国PC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被归入"其他"类别 而2023年还稳坐8%份额 出货量达314.8万台[14] - 根据Canalys数据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PC市场前五名为联想(34%) 华为(10%) 转便(9%) 惠曾(8%) 软通动力(8%) 戴尔未进入前五[15] - 截至2025年1月31日 戴尔全球员工总数从一年前的12万人锐减至约10.8万人 净裁1.2万人 降幅达10%[15] 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 全球PC需求疲软 地缘政治关税压力 自身战略滞后 供应链与渠道策略僵化以及激烈市场竞争共同构成公司困境[16] - 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普及分流传统电脑需求 公司在产品创新迭代与营销策略响应上未能跟上时代步伐[16] - 供应链调整推高生产成本 削弱全球市场竞争力 消费级市场创新乏力与渠道策略固化使其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16] - 与渠道伙伴存在纠纷 例如翰林汇在厦门中院起诉戴尔追讨3.88亿元拖欠货款及利息 反映传统直销模式在消费市场适应性不足[17] AI战略与未来布局 - 戴尔将AI视为核心增长引擎 2024年在深圳成立AI智能解决方案中心 聚焦AI基础架构升级与AI PC开发[18] - 公司面临核心挑战是如何把握AI机遇 同时将全球数百万客户现场的存量设备无缝导入智能新时代[18] - 这要求提供顶尖AI硬件与方案 确保与现有环境兼容性 铺设平滑迁移路径并辅以全面服务支持[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