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6氪
icon
搜索文档
农夫山泉做好即饮咖啡,还需要一个「Manner」
36氪· 2025-07-24 18:36
农夫山泉即饮咖啡业务现状 - 农夫山泉2019年推出即饮咖啡品牌"炭仌" 6年间尝试多种产品形态与价格带 包括碳酸咖啡(5元/360ml)、铝罐装(6-8元/270ml)、杯装冷藏(10元/245ml)和小瓶PET装(5元/250ml) [9] - 炭仌尝试过与山姆独家合作 使用耶加雪菲咖啡豆 开发挂耳产品线 开设线下体验店等策略 但市场反馈有限 仅900ml大瓶黑咖啡在特定渠道有少量声量 [12][14] - 核心矛盾在于品牌定位模糊 既想成为星巴克式咖啡品牌 又缺乏连锁门店支撑 消费者认知难以与专业咖啡品牌对标 [14][15] 即饮咖啡市场格局分析 - 中国即饮咖啡市场规模连续5年萎缩 主要受连锁咖啡品牌价格战冲击 雀巢市场份额从2023年53%降至2024年41% [17][20] - 市场呈现三级分化:3-5元带(雀巢主导)持续萎缩 6-8元带(星巴克/Costa)稳步扩张 10-15元带(星巴克/每日咖啡师)被连锁品牌垄断 [24] - 连锁品牌即饮产品逆势增长 星巴克/Costa/Peet's通过门店背书实现差异化 Costa被可口可乐收购后市场份额达10% [18][21][28] 饮料巨头与连锁品牌合作案例 - 百事与星巴克全球合作打造10亿美元级产品线 美国市场份额近60% 中国通过康师傅运营保持10%份额 [35] - 可口可乐收购Costa后快速推出即饮产品 成为集团十亿美金品牌 日本市场通过可口可乐渠道推广成功 [29][35] - 合作模式体现互补优势:饮料巨头提供渠道/生产 连锁品牌提供产品开发/咖啡供应链/消费者认知 [32] 农夫山泉与Manner合作可行性 - Manner现有2200家门店覆盖72城 可提供品牌背书与咖啡豆供应链 农夫山泉拥有全国分销网络与饮料产能 [42][45] - 合作可解决炭仌品牌认知短板 复制星巴克-百事模式 开创本土咖啡合作先例 [39][40] - 对Manner而言 轻资产模式可获取额外收益 扩大品牌影响力 无需自建饮料生产体系 [45]
8点1氪:余杭自来水异味7人被严肃问责;上海和平饭店罐装可乐一瓶卖50元,市监局回应;山姆App重新上架卫龙魔芋爽
36氪· 2025-07-24 08:00
公司动态 - 聚智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汇富融资为独家保荐人 [3] - 立讯精密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4] - 泡泡玛特在美国起诉7-Eleven销售假冒LABUBU玩偶 每个售价25美元 [16][17] - 特斯拉餐厅在洛杉矶开业 6小时营收4.7万美元 计划2026年在上海开业 [21] - 阿里将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 具备语音助手、实时翻译等功能 [25] - 360将发布AI录音笔和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具备显示功能 [26] - 影石创新宣布进入无人机市场 计划推出两个品牌产品 [27] 资本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道指涨1.14% 纳指涨0.61% 标普500涨0.78% [14] -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爱奇艺、微博涨超4% 拼多多涨近3% [14] - 新能源重卡制造商零一汽车完成5亿元A轮融资 Momenta领投 [24] - 运动户外品牌SURPINE松野湃完成数千万级Pre-A融资 [23] 产品与技术 - 智元机器人官网推出四足机器人D1 ULTRA 最高速度3.7米/秒 [22] - 优必选推出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 具备7×24小时自主换电能力 [22] - 可口可乐将在美国推出蔗糖配方产品 中国市场暂不涉及 [18] - 沃尔沃计划推出"一口价"销售模式 改革经销商考核体系 [15] 行业政策 - 印度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 时隔5年首次 [12] - 公安部强调智能驾驶系统责任主体仍为驾驶人 [13]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启动封关运作 [13] 国际动态 - 特朗普宣布与菲律宾达成贸易协议 美对菲征收19%关税 [18][19] - 特朗普称美日达成贸易协议 日本将向美投资5500亿美元 [20] - 日本首相石破茂计划8月底前辞职 [17]
对话Outer创始人刘佳科:6000美元户外沙发只是开始,模块化庭院才是最终野心|36氪专访
36氪· 2025-07-24 08:00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绩表现 - 公司2018年凭借首款创新户外沙发(定价6000美元)打开高端市场 首款产品上市11个月即实现月销售额突破200万美元 2020年业绩实现十倍增长 [3] - 官网直接访问流量占比高达40.15% 印证品牌认知度 2020-2021年顾客复购率增长150% [3] - 独创"邻居展示厅"营销模式 一年内覆盖上千家庭庭院 将私密后院转化为销售场景 [3] - 2024年实现盈利 并完成今日资本5000万美元B轮融资 [4]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首款产品瞄准美国前2%高端人群(客单价6000美元) 新推出的模块化户外空间解决方案将覆盖40%大众市场(客单价数万美元) [7] - 模块化产品通过标准化改造传统庭院装修服务 可增加数百平方英尺生活空间 兼具房产增值属性 [7] - 坚持"金三角"材料标准:耐用性 舒适性 环保性 解决户外家具防裂防虫 便捷清洁等痛点 [3][14] - 从户外家具(美国市场规模60-90亿美元)向庭院装修(1800亿美元)拓展 市场空间扩大20倍 [6] 全球庭院经济市场分析 - 美国9000万独栋别墅中92%拥有后院 庭院经济规模达1800亿美元 超过家具市场总和(1500亿美元) [6] - 美国C端户外家具市场被传统品牌主导但投入不足 存在"轻视"现象 公司视之为战略机遇 [13] - 中国市场低密度住宅趋势显现 京东将户外家具设为独立品类 公司已组建深圳电商团队布局 [16][20][23] 竞争策略与核心优势 - 区别于传统家具公司关注外观款式 公司聚焦材料科技创新 解决户外环境适应性难题 [12][14] - 拥有工业设计 化学工程资源及专利开发能力 为行业稀缺资源 [12] - 独立站贡献主要销售(占比超40%) 计划通过亚马逊拓展长尾品类 利用中国运营优势提升溢价 [30][32] 供应链与全球化布局 - 中国供应链当前仍具性价比优势 但考虑向东南亚或墨西哥转移以应对关税压力 [28] - 深圳团队将承接全球电商运营 保留美国本土内容创作岗位 形成"中国运营+美国市场"架构 [23] - 构建庭院生态平台 计划与户储电池 太阳能等技术方及健身 烹饪等消费品牌合作开发场景 [34] 行业挑战与应对 - 中美贸易摩擦导致成本上升 但公司凭借高端定位拥有更强议价能力 [26] - 目标客群(有产阶层)对经济周期敏感 需加强客户沟通与品牌建设 [26][29] - 坚持长期主义 通过产品迭代(非频繁推新)和品牌壁垒构建应对短期波动 [33]
Momenta布局智能重卡,领投零一汽车5亿元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7-24 08:00
融资与资金用途 - 新能源重卡制造商零一汽车完成5亿元A轮融资 由Momenta、兴杭创投及辰韬资本联合领投 国发文鑫、娄东产业基金等共同参与[4] - 本轮资金将用于新一代正向研发平台量产及无人驾驶卡车规模化落地[4] 公司背景与团队 - 零一汽车成立于2022年4月 由前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黄泽铧、前三一重卡总经理张红松共同创立 2023年原中国重汽执行董事张伟加盟负责市场销售[5] - 团队组建200多人跨界团队 涵盖动力总成、整车热管理、电子电器架构等核心技术研发[9] 技术研发与产品 - 耗时2年投入1.5亿元推出第一代正向研发智能重卡"惊蛰""小满" 自研电驱桥技术动力达860匹马力 超越传统燃油重卡600匹及"油改电"500匹水平[9] - 自研动力总成使整车成本与"油改电"车型持平 能耗比"油改电"节省20%(每公里省0.2-0.3度电) 年行驶15万公里可省4.5万元以上[9] - 开发适配重卡的L4级自动驾驶算法 采用"端到端"视觉方案及多模态大模型技术(ZSD) 计划未来三年在500城部署超1万台无人驾驶卡车[10][11] 市场进展与战略 - 截至2024年中交付超700台智能重卡 大宗物流客户占比80% 2024年目标交付1500台[10] - 与股东Momenta合作推进卡车辅助驾驶功能 后者首次布局卡车领域[12] - 商业化路径从封闭场景(如工厂)到半封闭(港口/矿区)逐步扩展 计划2024年7月在广东阳江不锈钢工厂落地运营[11][14] 行业定位与趋势 - 新能源卡车行业处于类似2018年乘用车新势力"蔚小理"的早期阶段 产品进入量产但传统燃油车企仍具惯性[10] - 创始人认为未来10年有望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硬件设计是当前卡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5][6]
昔日奶茶排队王,年轻人不想陪它演戏了
36氪· 2025-07-24 08:00
茶颜悦色品牌发展现状 - 公司2013年创立于长沙,以中国风包装和鲜奶原茶差异化定位快速崛起,定价15元具备性价比优势[8][9][12] - 2018年借社交媒体热度出圈,成为长沙文旅标志性品牌,但长期固守本地市场未扩张[12][13] - 2023年以785家门店实现约5亿净利润,单店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奈雪(2090万/1500家)[13][26] - 2024年加速扩张,新开268家门店创纪录,覆盖5省26城但仍未进入北上广[25][2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新茶饮行业竞争加剧,霸王茶姬等同类品牌一年内在长沙开出50+门店[21] - 茶百道(8000家店)、蜜雪冰城等竞品通过规模化与性价比抢占市场[13][40] - 消费者偏好转向便捷性,外卖渠道和即取模式成为行业标配[31][40] 品牌运营痛点 - 点单流程冗长复杂,需三次排队且强制现场核销,与行业便捷化趋势背道而驰[31] - 员工服务标准化过度,强制产品讲解和饮用指导引发消费者反感[32] - 产品迭代缓慢,经典款调整为季节限定引发老用户不满[19][21] - 2021年员工降薪争议和2022年英文名争议事件损害品牌形象[32][35] 消费者行为变迁 - 本地消费者新鲜感消退,排队现象仅存于核心商圈[14][22] - 外地游客仍视其为打卡项目,但复购意愿受繁琐流程影响[16][18] - 年轻群体转向果茶等新品类,奶茶消费频次整体下降[40] - 品牌"古风氛围"从差异化优势逐渐演变为过度包装的负担[38] 行业趋势挑战 - 新茶饮赛道进入产业链整合阶段,数字化和供应链建设成竞争关键[41] - 地域特色品牌异地扩张普遍遇阻,文和友等案例显示文化移植难度[40][41] - 消费者对仪式感容忍度降低,"简单喝奶茶"成为核心需求[42]
平板电脑又杀回来了
36氪· 2025-07-23 21:15
平板电脑市场格局演变 - 2024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9.2%,苹果增长5.3%跑输大盘,华为和小米抢占主要增量市场 [4] - 平板电脑品类由苹果定义并长期主导,安卓阵营2019年前仅三星持续投入,形成"斯大林格勒"式僵局 [6][7] - 华为、小米2019年重金投入,OPPO/vivo跟进,打破原有格局 [8] iPad mini的历史性影响 - 2012年第一代iPad mini定价比iPad低170美元,屏幕缩至7.9英寸,首季销量达1000万台 [10][13] - iPad mini 2成为史上最畅销平板机型,399美元定价成为行业价格锚,压制安卓阵营利润空间 [13][14] - 采用库存A5芯片成本仅13美元,毛利率达40%,显著高于竞品Nexus 7的25% [18] 苹果产品线战略调整 - 2015年iPad mini销量占比达47%,挤压高端产品线(iPad Air单机利润225美元 vs mini的131美元) [29][32] - 2016-2018年停更iPad mini,推动产品线向Pro/Air转型,12.9英寸iPad Pro单机利润超500美元 [33][34] - 2024年iPad Pro占比升至38%,mini降至10%,13英寸Pro起价涨至1299美元 [41][45] 安卓阵营的突破路径 - 2018年华为MediaPad M5 Pro起售价3488元,小米Pad 4 Plus定价1899元,较前代翻倍 [36] - 2019年后安卓阵营采用旗舰芯片(麒麟980/骁龙820),性能对齐手机,TOP2-5份额从30%增至40% [37][38] - 华为MatePad Pro引入多屏协同,小米Pad 5搭载旗舰芯片,OPPO/vivo全面入场 [48] 行业技术趋势 - 2015年后移动处理器性能爆发,iPad Pro搭载专用A9X芯片支持专业应用 [41] - iPadOS独立系统催生Final Cut Pro等专业软件,第三方优化加速 [42] - 折叠屏手机(8-10英寸)挤压小尺寸平板空间,大屏成为主流 [43] 定价体系重构 - iPad Pro起售价从2015年5888元升至2024年11499元,打开安卓阵营3000-5000元定价空间 [45][47] - 更高定价使安卓阵营获得成本空间,推动旗舰配置下放 [46][48] - iPad mini最新定价499美元失去市场定位优势 [50]
晚一天多花10万,豪车税惊了买车人
36氪· 2025-07-23 21:15
豪车税政策调整 - 豪车税起征点从130万元(不含增值税)降至90万元(不含增值税),含税开票价格起征点从146.9万元降至101.7万元 [3][4] - 新政覆盖所有动力类型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包括新能源车型 [3][4] - 新政从发布到执行仅3天时间,导致经销商和消费者措手不及 [7] 市场反应 - 路虎经销商延长营业时间至22-23点,支持24小时对公打款,现车几乎售罄 [8] - 保时捷7大车系最高价格超过101.7万元,911和Panamera中高配车型等进入征税范围 [8][10] - 奔驰和路虎宣布对指定车型进行豪车税全额补贴,时间分别为7月20-31日和至8月31日 [19][21][22] 受影响品牌和车型 - 保时捷、路虎、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等豪华品牌受影响较大 [14] - 国产车中红旗国雅、仰望U8、尊界S800等车型被波及 [14] - 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豪华品牌因最低价格已超200万元不受影响 [15] - 奔驰S 450L若终端价格不降将需缴税,S 500L一直需缴税 [17][18] - 宝马M5、奥迪RS7等车型指导价原卡在146.9万元线附近 [18] 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1-5月百万级豪车销量前20中多数车型有新纳入征税范围的车型 [25][26] - 奔驰占据101.7万元以上市场48%份额,路虎23%,保时捷18% [25] - 国产新能源豪华品牌如仰望U8、尊界S800等获得更多市场机会 [29][30] - 进口车销量持续萎缩,2024年同比下降12%,2025年1-5月同比下降33% [30] 行业趋势 - 高端豪车市场促销力度达30%,导致实际终端售价下降 [24] - 国产自主品牌崛起对高端进口车形成冲击 [30] - 蔚来ET9、仰望U7、极氪009光辉等车型已接近百万级豪车门槛 [30]
万元手表卖不动,Swatch甩锅给中国
36氪· 2025-07-23 21:15
核心观点 - 奢侈品市场低迷波及腕表行业,斯沃琪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滑11.2%至30.6亿瑞士法郎,营业利润暴跌66.7%至6800万瑞郎,净利润率仅0.6% [4] - 中国市场成为业绩下滑主因,大中华区批发业务下降超30%,零售业务降幅15%,在集团总销售额占比从33%降至24% [6][9] - 中国消费者需求从"身份象征"转向"价值投资",高端腕表保值属性减弱,欧米茄/宝玑/宝珀二级市场价格指数分别下跌2%/8%/14.3% [14][16] - 智能手表冲击大众市场,2025Q1全球腕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10.5%至4557万台,中国智能手表出货量增长25.3% [19][20] - 华为等厂商推出2万元以上高端智能手表,传统瑞士制表商在智能领域竞争力不足 [21]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关键财务数据: - 净销售额30.59亿瑞郎(2024年同期34.45亿),同比下滑11.2% [4][5] - 营业利润率2.2%(2024年同期5.9%),净利润率0.6%(2024年4.3%) [4][5] - 权益资本116.81亿瑞郎,市值85.5亿瑞郎 [5] - 区域表现两极分化: - 北美/印度/土耳其/中东/澳大利亚实现两位数增长 [9] - 美国市场欧米茄/浪琴等品牌增长10%-30% [9] - 亚洲市场整体下滑7.2%,其中中国大陆(-18.7%)和香港(-13.3%)拖累明显 [8] 中国市场变化 - 消费逻辑转变: - 2024年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市场规模下降2%至1.63万亿元,传统奢侈品跌幅超8% [14] - 黄金成为高净值人群投资首选,腕表金融属性弱化 [14][16] - 渠道结构调整: - 电子商务和零售商库存出现改善迹象 [10] - 历峰集团同期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降7% [12] 产品竞争格局 - 智能穿戴设备冲击: - 华为/小米分别以42.4%/42.6%增速领跑全球市场,合计占40.9%份额 [20] - 华为推出定价2.2-2.4万元的WATCH ULTIMATE DESIGN系列 [21] - 传统品牌应对策略: - Swatch推出欧米茄/宝珀联名款,主打"千元拥有奢侈品牌"概念 [22] - 计划利用AI技术实现手表个性化定制 [22] - 产品定位困境: - Swatch品牌500-2000元价位缺乏功能竞争力 [18] - 联名策略可能损害高端品牌形象 [22]
价格比饮料还贵,冰杯在今年夏天卖爆了
36氪· 2025-07-23 21:15
冰杯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冰杯市场热度显著提升,伊利、蒙牛、农夫山泉三大食品饮料巨头相继推出冰杯产品,探索即饮冰品可能性[5][6] - 冰杯品类从纯水冰拓展至风味冰,新增乌龙茶、芭乐、杨梅等新茶饮常用口味,冰块形状也多样化(方冰、圆柱冰、月牙冰等)[9] - 现制茶饮门店将冰杯作为引流卖点,例如上海-86℃ Dirty冰杯咖啡带动门店成为热门榜Top1[10] - 价格呈现两极分化:雪莲冰杯售价约1元/杯,部分高端纯水冰杯零售价超10元[11][12] 产品创新与细分赛道 - 纯水冰杯与风味冰杯形成差异化赛道:农夫山泉、伊利坚持纯水路线,玩果森林等品牌主打果味冰杯(如芭乐柠檬冰杯果浆含量≥20%)[16][17] - 冰力达定位"伟大的配角",专注高端场景化冰杯(如月球冰、大方冰),计划开发情侣双孔冰杯等细分产品[18] - 冰杯带动关联饮品销售增长:2024年6月冰杯外卖量同比增350%,果蔬饮料、啤酒搭配量分别增320%/300%[19] 供应链与竞争格局 - 冰杯生产门槛较低,冰淇淋工厂转型仅需百万级设备投入,吸引大量冰厂快速入局[19] - 行业早期四大冰杯代工厂为晓德、冰力达、调冰趣味、冰极限,其中晓德2002年成立并2012年研发冰杯,冰力达2019年入局[22][23] - 头部品牌入局后行业分化:晓德、调冰趣味转向代工为主,冰力达坚持自有品牌扩张[25][27] - 农夫山泉已建3个冰杯工厂,蒙牛伊利通过现有冰柜渠道推动市场下沉[28][38] 市场潜力与消费趋势 - 日本便利店年消费冰杯25.7亿杯,中国即时零售渠道冰品增速预计达39%(全渠道8%),2026年规模或突破630亿元[34] - 冰杯被定义为"成瘾性"产品,即时零售30分钟配送模式加速渗透,便利店通过冰杯提升客单价[34][30] - 风味冰杯成为新品牌创新方向,如玩果森林开发双色冰球、夹心冰球等差异化产品[39]
黄金界「爱马仕」,要暴涨到什么时候?|智氪
36氪· 2025-07-23 17:25
凡勃仑效应下的奢侈品神话 - 公司股价从IPO开盘价63.9港元/股上涨至1008港元/股,一年内涨幅达15倍,市值突破1700亿港元 [5] - 市盈率从上市初25倍提升至90-100倍,反映市场对公司高增长预期 [5] - 采用一口价模式弱化黄金投资属性,强化奢侈品定位,门店均位于一线城市高端商场 [2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2017-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超50%,从4.53亿元增至85.06亿元 [8] - 足金镶嵌产品占比从2021年47.7%提升至2023年56%,该品类溢价较高 [8][9] - 毛利率稳定在41%-42%,受益于产品调价机制和高毛利品类占比提升 [9] - 净利率从2017年7.53%提升至2024年17.82% [12] 增长阶段分析 - 2017-2021年:门店从8家增至22家,CAGR29%,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17] - 2021-2023年:单店销量CAGR24%超越门店增速,品牌力开始显现 [18] - 2023-2024年:同店收入增长超120%,量价齐升推动营收增长167% [19] 客户群体特征 - 2022-2024年新增忠诚会员数分别为2.88万/7.6万/14.74万,增速显著 [26] - 核心客群为25-45岁女性及30-55岁男性,年收入超10万元 [29] - 金价上涨使产品溢价收窄至10-25%,吸引传统黄金品牌消费者迁移 [31][33] 未来增长空间 - 当前内地门店36家,较奢侈品牌均值48家仍有12家开店空间 [37] - 港澳台及海外市场潜在开店空间达87家 [38][39] - 2024年平均店效2.37亿元,北京门店达7.4亿元,超香奈儿等奢侈品牌 [40] - 中性预测2025年营收154.8亿元,同比增速81.65% [43] 长期发展关键 - 2024年忠诚会员35万,覆盖32%千万资产家庭,需拓展海外维持增速 [45] - 当前复购率11.7%-13.5%,较奢侈品牌有提升空间 [47] - 需验证在金价下行周期中能否维持奢侈品属性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