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6氪
icon
搜索文档
巨亏1000多亿,蔚来会倒下吗
36氪· 2025-07-23 17:2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同比扩大31%至68.91亿元,累计亏损破千亿元 [6][7] - 一季度车辆销量同比增18.6%至9,9393辆,但环比下降43.1% [7] - 总营收同比增21.5%至120347亿元,环比降38.9% [7] - 毛利率同比提升270bp至7.6%,但环比下降410bp [7] - 资产负债率升至92.55%,远超行业70%警戒线 [8] 市场竞争与销量 - 6月交付量创新高达24000台,二季度环比增71.2%至72000台 [20][21] - 乐道品牌6月交付6400台,萤火虫交付3900台,但月均销量距2万辆规模化门槛仍有差距 [20][24] - 长三角部分区域市场份额超越宝马,但江西、东北等地销量仅为宝马10% [26] - 2024年全年销量约20万辆,低于宝马在华71万辆(含纯电车型) [26][29] 战略与技术路线 - 坚持换电模式8年,已投入近百亿元建设超3000座换电站 [44] - 换电模式面临增程式混动(续航1200公里)和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双重冲击 [33][35] - 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后者拟以不超过25亿元入股蔚来能源 [48] - 多品牌战略覆盖高端(蔚来)、家庭(乐道)、精品小车(萤火虫)市场 [20] 经营挑战 - 需实现月销5万辆且毛利率17%-18%才能达成四季度盈利目标 [20] - 换电站单座成本超百万,但日均订单不足导致回收困难 [29][45] - 研发累计投入600亿元,但全栈自研模式缺乏规模效应 [8][10] - 供应商账期承诺缩短至60天,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9] 行业环境 - 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将于2026年恢复5%税率 [61]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规模化竞争成为存活关键 [17][25] - 小米SU7上市首小时订单达29万辆,理想L6/L8等竞品密集上市 [12]
阿里本周将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加入「百镜大战」丨36氪独家
36氪· 2025-07-23 17:25
阿里巴巴AI眼镜发布 - 阿里巴巴即将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分为不带显示的AI智能眼镜和带显示的AI+AR智能眼镜两个版本,后者优先级更高 [3][4] - 产品硬件采用双芯片架构,为高通骁龙AR1+恒玄BES2800 [4] - 产品功能包括语音助手、音乐播放、电话通话、实时翻译、会议纪要等基础功能,并整合阿里巴巴生态内的地图、支付、购物类功能 [3] - 基础模型将调用通义千问,夸克将训练学习、健康等方向的垂类模型 [4] - 这是阿里自去年底整合AI To C业务之后推出的首款AI产品,由天猫精灵硬件团队和夸克AI研发团队协同完成 [5]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目前全球AI眼镜市场除Meta的Ray-ban三个季度破百万台销量外,其他品牌都还在发展早期 [6] - 一季度国内智能眼镜(含AR眼镜)销量约11.6万台,其中AI拍摄眼镜仅1.6万台 [6] - 小米近期发布首款AI眼镜,共有3个版本,价格1999元起,产品形态对标Ray-Ban Meta [9] - 百度、字节等其他大厂也在入局,百度的AI眼镜已发布但未正式发售,字节的AI眼镜规划已久 [10] - 2025年下半年不少新AI眼镜的出货和正式发售将成为行业重要节点 [10] 产品差异化与竞争优势 - 阿里AI眼镜将结合夸克在AI、学习、存储等方面的优势,以及阿里巴巴生态中的地图导航、扫码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高频场景 [7] - 产品将加入夸克AI助手的能力,包括带有Agent能力的智能助手功能 [7] - 互联网巨头入场有望改变当前AI眼镜生态碎片化、应用场景单一的发展瓶颈 [7] - 产品负责人宋刚曾担任多款华为旗舰手机主架构师,具有丰富的智能硬件研发经验 [5]
匠心出海,国产品牌如何破浪领航?|2025「以匠心至世界」出海大会亮点全剧透
36氪· 2025-07-23 17:25
远洋的中国品牌, 带回了指引方向的航海图。 品牌出海已驶入深水区,如何在不确定中锚定"确定"?如何从"走出去"真正"融进去"?正在成为出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键。 7月25日,由浙江省商务厅、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秘书处、杭州市商务局、钱塘区商务局指导,36氪与钱塘建投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以'匠 心'至'世界'"出海大会将于杭州钱塘君澜大饭店举办。 作为36氪全新打造的聚焦全球化与出海领域的IP盛会,大会设立主会场及分会场"投资金砖"-国别 合作对接会。大会主会场将分为"不确定中确定"和"在全球做生意"两大篇章,聚焦消费、科技、电商、金融、医疗、新能源等出海热门领域,汇聚地方政 府、平台方、海外商会、品牌方、服务商、合规专家等全产业链资源,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文化交流,推动出海资源深度对接。 从"做蛋糕"到"做大蛋糕", 品牌出海谁会率先成为"麦当劳级"巨头? 出海浪潮汹涌,如今已不再是简单的"量"的扩张,而是迈向"质"的飞跃。这种飞跃,正是中国企业"匠心"的集中体现。 中国品牌从"产品输出"转向"价值输出",如何凭借IP、流量与文化重构全球竞争力?答案藏在那些不满足于单纯卖货,而是深耕生 ...
迟到七年的折叠屏iPhone,是「最不苹果」的苹果产品
36氪· 2025-07-23 08:06
折叠屏iPhone产品信息 - 苹果计划在2026年底推出首款折叠屏iPhone,售价不低于2000美元[4] - 产品采用左右折book style设计,展开后屏幕从5.5英寸变为7.8英寸[6] - 折叠厚度9-9.5毫米,展开后4.5-4.8毫米,硬件水平介于OPPO Find N5与华为Mate X6之间[7] - 采用三星显示器提供的可折叠OLED屏幕及类似Galaxy Z Fold的核心组件[9] - 研发"无折痕"折叠屏技术,内部代号V68,有大小两个方案[9] - 铰链采用不锈钢和钛合金复合材料,中框为钛合金材质[9] - 可能重新采用指纹解锁方案替代Face ID[10][11] 折叠屏iPhone市场定位 - 产品被定义为"真正的AI手机",具备多模态和跨app能力[20] - 7.8英寸屏幕接近iPad mini尺寸,可能整合手机与平板功能[15][16] - 通过AI agent实现多任务多窗口交互,如旅游行程规划等场景[21] - 预计2026年Q4量产,2027年上市[22][24] 折叠屏手机行业现状 - 2019年三星推出首款折叠屏Galaxy Fold,华为随后发布Mate X[3] - 2025年MWC出现传音Infinix竖向三折叠,华为推出Pura X[3] - 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700万台,仅占智能手机市场2%[24] - 2024年Q3折叠屏显示屏出货量首次同比下降[24] - 行业面临市场疑虑,需要爆款证明折叠屏的价值[26][28] 产品挑战与竞争 - 苹果入场较晚,打破其"先行者"形象,更像跟随者[6] - 售价高昂(约15000元),可购买iPhone+iPad+Mac组合[29] - 需解决折痕问题并证明AI手机概念的可行性[9][20][30]
马云带火的「自行车爱马仕」,二手炒到15万
36氪· 2025-07-23 08:06
马云同款自行车引发关注 -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夜骑英国品牌BROMPTON折叠自行车引发大众讨论 该款"C Line流光紫清漆"产品淘宝售价1 85万元 [5][6] - 视频发布后24小时内BROMPTON旗舰店咨询量达40-50人 该款产品自2025年春季上架以来累计售出超80件 [7] - 二手市场部分限量款溢价严重 全球限量150辆的车型二手价达15万元 较发售价溢价近十倍 [8] BROMPTON品牌定位与市场表现 - 被称为自行车界"爱马仕" 入门款售价超万元 中国市场产品价格区间1 15万-4 45万元 [10] - 采用手工焊接工艺 年产量仅超100万辆 80%产品用于出口 [12] - 2020-2023财年全球营收从6000万英镑(5 7亿元)增至1 31亿英镑(12 61亿元) [12] - 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供给配额从2018年800台增至2 8万台 占全球1/3 [13]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2025年初骑行热降温 高端品牌开始降价 崔克部分车型降价50% 迪卡侬某款从2 9万元降至2 2万元 [16] - 国产品牌崛起 喜德盛京东销售额领先 骓特和佳沃销量大增 [17] - 抖音折叠自行车销量前三均为国货 价格区间388-410元 [19] - BROMPTON2024财年全球销售额下降5 3%至1 226亿英镑(11 74亿元) 利润从1070万英镑(1 03亿元)暴跌至4602英镑(4 43万元) [2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行业高估需求导致库存过剩 管理层预计2025年将面临动荡 [22] - 公司正通过新建亚洲供应链和推出电动自行车等新产品应对挑战 [22] - 中国市场消费者年龄较欧美更年轻 集中在28-40岁区间 [13]
8点1氪:微信新增语音自动转文字并发送功能;应届生拒绝offer被HR威胁业内封杀;首款折叠iPhone定价或超一万四千元
36氪· 2025-07-23 08:06
环球音乐集团上市 - 环球音乐集团已秘密提交美国上市申请 履行与潘兴广场对冲基金的协议条款 [3] - 此次上市为部分股东拟进行的股票发行 公司不会从中获得任何收益 [3] 中微半导体港股上市 - 中微半导体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3] 微信新功能 - 微信测试语音自动转文字并发送功能 依托内置语音识别技术 普通话转换准确率较高 [3][4] - 用户可通过连续说出"over over"指令自动发送转换后的文字 无需手动点击 [4] 折叠iPhone - 苹果首款折叠iPhone预计2026年下半年发布 定价或突破2000美元(约14345元) [6] - 采用书本式对折设计 主屏由三星显示供应 目标折叠寿命20万次以上 [6] - iOS 27将新增多任务浮窗等功能 供应链最快2025年底进入大规模量产 [6] 小米汽车保值率 - 小米SU7在2025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中一年保值率达88.91% 排名第一 [10] -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保值率分别为76.04%和71.28% [10] 农夫山泉红瓶尖叫 - 农夫山泉红瓶尖叫20周年纪念款在二手平台被炒至8900元/箱 溢价177倍 [10][11] - 该商品去年发售1万箱 每箱15瓶售价75元 目前已是临期商品 [11] 航旅纵横新功能 - 航旅纵横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用户可一站式比价购买多家航司机票 [14] - 平台不收取机票代理费 价格与服务政策由航空公司直接发布 [14] 贵州茅台科研公司 - 贵州茅台与茅台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科研公司 茅台出资4.9亿元占股49% [17] - 茅台集团出资5.1亿元占股51% 以货币和科技大楼实物形式出资 [17] 美股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道指涨0.4% 纳指跌0.39% 标普500涨0.06% [17] - 热门中概股普涨 蔚来涨超10% 百度涨超4% 小鹏汽车和拼多多涨超3% [17] Neuralink进展 - Neuralink一天内完成两台脑机接口植入手术 两位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18] - 马斯克表示Neuralink将改变数十亿人生活 帮助瘫痪患者重新行走 [18] 特斯拉餐厅 - 全球首家特斯拉超级充电站餐厅在洛杉矶开业 将7*24小时运营 [18] - 马斯克表示目标是为所有人提供有趣体验 无论是否是特斯拉车主 [18] 可口可乐新品 - 可口可乐计划在美国推出一款采用蔗糖制成的产品 补充核心产品组合 [19] - 特朗普此前表示可口可乐同意使用"真正的蔗糖"生产饮品 [19] 三星折叠手机 - 三星Galaxy Z Fold7和Flip7韩国预售刷新系列销量纪录 [19] 百度视频生成模型 - 百度AIGC视频生成模型蒸汽机上线手机网页版 注册用户突破30万 [20] - 模型上线2周累计生成内容超200万条 单小时任务提交量达18000次 [20] 通义千问代码模型 - 通义千问发布Qwen3-Coder代码模型 在多项指标上取得开源模型SOTA效果 [21] - 同时推出并开源命令行工具Qwen Code 用于代理式编程 [21] 腾讯云AI编程工具 - 腾讯云内测CodeBuddy IDE 实现全流程AI一体化的开发工作台 [22][23] - 支持自然语言对话实现应用从产品构想到开发部署的全流程 [23]
清华系海归博士后创办,中国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首台海外交付,量旋科技获数亿元B轮融资丨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7-23 08:06
公司融资与背景 - 深圳量旋科技完成数亿元B系列融资,投资方包括建信股权、梁溪科技城发展基金等政府基金及多家机构,资金将用于技术升级、场景应用深化和全球化布局 [4] - 公司成立于2018年,核心团队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清华大学等顶尖院校,创始人项金根为清华大学物理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 [4] - 以技术研发和商业落地双轮驱动为核心,布局教育级核磁量子计算机、产业级超导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云平台和应用软件 [3][4] 技术产品与市场表现 - 教育级核磁量子计算机系列产品覆盖从教学设备到科研仪器的完整布局,已为全球超200所高校和中学提供服务 [5] - 2020年发布全球首款桌面型核磁量子计算机"量旋双子座",具有小型化、免维护、稳定性高等特点 [5] - 2023年发布自研超导芯片"少微"和测控系统,实现中国超导芯片首次出口中东,次年完成中国首台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海外交付 [7] - 2025年计划在硬件迭代基础上打造AI量子教学助手等产品服务 [5] 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 - 2024年将推进百比特级芯片设计和加工,研发第二代量子测控系统,向中等规模量子处理器(NISQ)和实用化量子计算机迈进 [7] - 量子纠错和容错量子计算技术成为未来主要方向,公司将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验验证 [9] - 量子计算能显著提升AI算力,公司正研究利用量子计算解决AI模块算力问题 [10] - 应用场景覆盖金融、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行业,推动技术与实际需求结合 [10] 财务与全球化 - 近年订单和交付客户数量显著增长,2024年营收预计较去年翻倍,有望突破5000万元 [9] - 产品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领域 [5] - 未来将系统拓展国际市场,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10] 投资方评价 - 建信股权认为公司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11] - 梁溪科技城发展基金认为公司"技术研发+商业落地"模式为区域科技企业提供示范 [11] - 星空投资认为公司在超导量子芯片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具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潜力 [11] - 华强资本认为公司构建了从硬件到解决方案的全栈能力,是硬科技产业化典型案例 [11] - 九颂基金看好公司创新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将助力其产业化落地 [12]
京东和美团的战火,烧到具身智能丨36氪独家
36氪· 2025-07-22 21:22
京东与美团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 - 京东近期投资了两家具身智能公司:千寻智能和众擎机器人 [3] - 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 [3] - 众擎机器人完成近10亿元的两轮融资,A1轮由京东领投 [3] - 美团在具身智能领域投资了自变量机器人、星海图、宇树科技、银河通用和它石智航 [6] 千寻智能与众擎机器人的技术特点 - 千寻智能由前珞石机器人CTO韩峰涛和清华高阳组建,侧重具身模型和本体搭建 [4] - 千寻智能自研VLA模型"Spirit v1"可完成桌面整理、扔垃圾等任务 [4] - 众擎机器人由小鹏前机器人团队创始人赵同阳创立,侧重本体能力,覆盖双足到全人形产品 [5] 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 - 京东成立具身智能专项部门,由商汤科技前副总裁沈徽负责 [7] - 京东推出"JoyInside平台",整合大模型在客服、数字人等场景的交互经验 [8] - JoyInside平台与机器人硬件厂商合作,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9]
「史上最难喝」饮料被炒出天价,全网破防了
36氪· 2025-07-22 21:22
品牌事件 - 农夫山泉红色尖叫因自来水异味传闻被误列受影响企业名单 公司紧急辟谣称余杭无生产基地 [4] - 红色尖叫2004年推出时定位运动饮料 蓝色西柚味和绿色柠檬味占据部分市场 红色款因独特口感被列入"史上最难喝饮料TOP5" [12][15] - 红色尖叫2018年因市场表现不佳逐渐淡出市场 2024年复刻版上线三天售罄并登顶电商平台功能饮料榜首 但公司宣布将永久停产该口味 [17][18] 产品定位 - 红色尖叫2004年研发时主打人参养生概念 目标客群为白领、上班族和脑力工作者 [23] - 产品重启契合当前健康养生消费趋势 中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超万亿元 城市居民年均花费超1000元 18-35岁人群占比达83.7% [22] 营销现象 - 红色尖叫在社交平台引发"复古饮料测评"风潮 博主夸张反应视频获百万点赞 形成"红色尖叫挑战"话题 [24][25] - 二手平台出现溢价销售现象 最高达49元/瓶(原价约5元) 临近过期产品反而更受追捧 10天内某卖家售出7瓶 [28][30][32] - 产品稀缺性被刻意营销 商家使用"最后一批"、"绝版"等宣传语 形成"理财产品"效应 [27][28] 消费心理 - 红色尖叫从"难喝"标签转变为社交符号和炫耀资本 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的方式 [35][36] - 产品下架传闻激发收藏需求 从饮料变为"时代纪念品" 有案例显示价格涨幅达60倍 [37][39][40] - 消费行为体现情感经济学 年轻人追求独特体验和情绪价值 而非产品实际功能 [33][45] 行业观察 - 现象反映年轻消费群体偏好变化 "反套路"消费行为兴起 难喝标签反而成为卖点 [42][43] - 短期热度依赖社交平台传播和稀缺性营销 但产品本质问题可能限制长期发展 [48][49] - 案例显示传统快消品可通过创新营销方式重新激活 但需平衡短期话题与长期产品力 [46][47][50]
推开「窄门」后,讯飞办公本走上大路
36氪· 2025-07-22 21:22
核心观点 - 科大讯飞通过智能办公本X5切入高端办公市场,以本地大模型和极致安全性能满足企业高管未被满足的需求 [3][9][14] - 公司采用"窄门思维"策略,从细分场景突破并预判社会办公终局,目标将AI办公从高管刚需扩展为社会普适需求 [6][18][33] - 技术路线注重人文价值而非单纯效率提升,通过30人专项小组耗时1年打磨会议纪要功能达到职业秘书水平 [25][26] 产品迭代 - **第一代X1(2019)**:首创可读写墨水屏办公本,解决纸笔记录难查找痛点 [11][22] - **第二代X3(2023)**:接入云端大模型升级为智能办公本,语音转写准确率从2014年60%提升至98% [11][17] - **第三代X5(当前)**:全球首款本地大模型办公本,集成8核9T算力,支持8种外语互译和200+方言识别 [9][12][23] 技术突破 - 硬件创新:10.65英寸最轻薄机身,快刷技术提升综合速度50%,配备8麦克风阵列应对复杂会议场景 [12][22] - 安全体系:独创物理"一键离线"拨键,实现计算/存储/访问全链路安全防护 [14][30] - 交互体验:联合Wacom研发接近真实纸笔的压感笔,语音+手写实现"思维自由" [14][26] 市场定位 - 核心用户:企业高管群体,2023年用户留存率达70%与PC持平,618期间AI硬件销售额同比增42% [8][23][28] - 场景延伸:从会议场景向差旅场景自然扩展,飞机高铁使用率显著提升 [22] - 终局预判:未来人人拥有智能办公本,解决职场人会议侵占思维连贯性的痛点 [19][20] 战略布局 - 技术路线:2023年ChatGPT发布半月内即确定"1+N"路线,早于行业共识1年 [31] - 国产化突破:构建"飞星一号"国产算力平台,实现大模型全栈自主可控 [31] - 竞争壁垒:拒绝功能堆砌,专注场景深耕,在医疗/教育/金融行业落地应用保持第一梯队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