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芯闻
icon
搜索文档
韩国芯片双雄,开辟新赛道
半导体芯闻· 2025-10-17 18:20
文章核心观点 - 三星电机和LG Innotek正加速企业重组,其新业务开始受益于市场需求改善和AI基础设施投资热潮 [1] - 两家公司通过实现AI数据中心和设备零部件组合多元化,改善了过去依赖少数大客户的收入结构,这些努力在下半年开始取得成效 [1] - 证券界上调了对两家公司第三季度的盈利预测,认为在销售多元化和AI投资推动下,其盈利能力正在增强 [1] 三星电机业务分析 - 公司核心的多层陶瓷电容器业务因AI蓬勃发展而复苏,用于AI服务器和汽车电子设备的高附加值MLCC销售额正稳步增长 [2] - 英伟达的AI服务器芯片GB200和GB300等产品供应量持续增长,亚马逊AWS、AMD等主要AI加速器公司也选择类似架构,预计对AI数据中心的MLCC供应量将持续增加 [2] - AI数据中心相比现有基础设施需要更多和更高质量的MLCC,因此盈利能力相对较高 [2] - 下一代半导体基板业务FC-BGA正在蓬勃发展,主要客户计划从明年开始全面实现机架规模出货并采用自研CPU [2] - 公司在越南的FC-BGA工厂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运营,通过将产能集中在越南,当地销售贡献从2022年的1975.1亿韩元跃升至2023年的2127.3亿韩元,去年更是飙升至2782.1亿韩元 [2] LG Innotek业务分析 - 公司已开启供应下一代产品,这些产品将安装在物理AI领域如人形机器人,已成为Figure AI公司Figure 03相机模块的独家供应商 [3] - 公司同时开发一款“视觉传感模块”,将搭载于波士顿动力公司人形机器人Atlas的下一代模型中,预期在物理AI领域的供应将会增加 [3] - 作为苹果iPhone 17系列相机模组供应商的地位更加稳固,市场反应和初期需求等所有市场条件都对LG Innotek有利 [3] - 新发布的iPhone Air将取代现有Plus系列的需求,从而推高供应价格区间,随着相机硬件规格升级,供应单价也随之上涨 [3]
黄仁勋:中国市场份额归零
半导体芯闻· 2025-10-17 18:20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变化 - 英伟达在中国先进芯片市场的地位从95%降至零,原因是美国出口限制[1] - 公司被禁止向中国大陆公司出口用于人工智能应用的先进芯片,包括A100、H100和H200[1] - 公司获得许可销售为中国定制的低功率H20芯片,但中国网信部门建议客户不要购买[1] - 公司目前完全脱离了中国市场[1] 英伟达对市场准入的立场 - 公司认为必须将产品卖给中国,否则市场将落入华为等中国竞争对手手中[1] - 将英伟达排除在中国市场对中国不利,对美国则更糟[1] - 损害中国的东西往往也会损害美国,甚至更糟[1] - 中国拥有全球约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不让其在美国技术基础上开发人工智能是一个错误[1][2]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自给自足努力 - 中国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半导体自给自足[2] - 中国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的竞争者推出国产替代品,蚕食英伟达市场份额[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布了人工智能芯片路线图,展示旨在绕过英伟达的集群方法[2] - 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大力投资芯片研发和设计[2]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政策 - 白宫AI主管塞克斯表示中国是美国在AI竞赛中的主要对手[3] - 中国最近表示不想要美国芯片,策略是全力扶持华为,让华为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竞争[4] - 美国只允许较低阶芯片出口中国,应采取细致作法,因为不让中国获取芯片将产生问题[4] - 不应对盟友设下过多限制,否则会让他们投入中国怀抱[4] 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进步 - 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仅落后美国几纳秒,凸显了其制造潜力[2] - 美国希望在AI产业中有许多赢家,但美国仍将被视为领导者[5] - 华为的策略是希望所有美国芯片都禁止在中国销售,以垄断庞大的中国市场[4]
中国功率芯片,已然崛起
半导体芯闻· 2025-10-17 18:2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半导体自给率目标设定过高,预计到2025年仅能达到14%,2030年可能达到30%,远低于“中国制造2025”设定的70%目标 [1] - 西方国家出口限制持续影响中国获取尖端半导体制造技术,特别是在逻辑芯片领域 [2][3] - 在功率半导体等传统半导体领域,中国公司凭借本土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和产能扩张,可能对全球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4][6][7] 逻辑半导体领域 - 华为等公司具备设计先进7纳米制程SoC的能力,但受限于无法获得EUV光刻设备等制造技术,难以实现尖端芯片生产 [2][3] - 中芯国际通过结合浸没式ArF曝光设备与多重曝光技术,实现了7纳米工艺,用于华为Mate 60系列5G手机SoC [2] - 美国随之加强监管,将浸没式ArF曝光设备纳入限制清单,限制范围从5G基站SoC扩展至AI GPU [2] - 中国自主研发EUV光刻设备被认为可能实现,但预计仍需10年左右时间,期间美国的限制措施预计将维持甚至加强 [3] 其他半导体领域 - 2023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出货量受行业衰退影响,但对中国的出货量大幅增长,2024年一度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约一半 [4][6] - 设备出货增长主要流向为传统应用生产模拟和分立器件的知名度较低制造商,而非中芯国际、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等受严格限制的公司 [6]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对功率半导体需求快速增长,本土制造能力得到加强和支持 [6] - 中国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积极扩张,例如从8英寸晶圆转向12英寸晶圆,并占据全球SiC晶圆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7] - 参考锂离子电池价格在2010至2020年间下降超过90%的历史,功率半导体市场可能面临由中国厂商引发的类似价格竞争和格局重塑 [7]
安世被禁,汽车大厂慌了
半导体芯闻· 2025-10-17 18:20
事件概述 - 荷兰汽车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因荷兰政府从其中国所有者手中夺取控制权而宣布不可抗力并停止向客户发货 [1] - 该事件可能对全球汽车生产造成新的供应链干扰 [1] 安世半导体的市场地位 - 安世半导体在整个汽车芯片市场中规模较小但在基础芯片领域是市场领导者 [1] - 在主要由晶体管和二极管组成的基础芯片类别中公司拥有约40%的市场份额 [1] - 公司芯片用途广泛从车灯到汽车电子产品都有应用 [1] 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 基础芯片短缺足以让整个复杂产品的生产停摆 [1] - 汽车公司和零部件制造商正争相了解风险敞口并寻找替代芯片来源 [1] - 如果安世半导体无法发货未来几周的汽车生产可能会受到影响 [1] - 安世半导体产品用于宝马丰田和梅赛德斯-宾士等品牌的汽车 [1] 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应对措施 - 通用汽车向其供应商发出调查询问是否从安世半导体采购芯片及采购数量 [2] - 大众汽车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Stellantis表示正在与供应商沟通评估潜在影响 [2] - 丰田公司表示正在积极评估形势并研究替代供应来源 [2] 供应链干扰背景 - 该事件是冲击全球汽车制造商的最新一起供应链干扰事件 [2] - 今年曾出现过数次生产中断包括中国对稀土磁铁的严格管控铝供应受火灾干扰以及美国高昂关税 [2] - 汽车制造商近日也在密切关注中国稀土矿物出口限制带来的威胁 [2]
又一家公司跨界半导体
半导体芯闻· 2025-10-17 18:20
并购交易概述 - 纳尔股份拟通过股权受让方式收购上海菲莱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金额预计为3.5亿至4亿元,交易完成后将取得菲莱测试控制权 [1] - 本次并购是公司基于整体战略布局和业务拓展的跨行业投资举措,旨在丰富产业结构、提升新兴业务布局能力 [1] 标的公司情况 - 菲莱测试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半导体芯片测试可靠性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在江苏无锡和南通设有制造基地,曾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誉 [3] - 公司产品线涵盖晶圆AOI设备、芯片测试机、COCO自动上下料设备等,提供从晶圆、芯片到器件的全形态方案,旗下拥有自主品牌"FeedLiTech" [3] - 菲莱测试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净利润190万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9,246万元,净利润2,293万元 [3] - 业绩承诺方预计2025年至2027年期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800万元、3,600万元和4,820万元,三年合计净利润不低于1.12亿元 [3] 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本次交易系公司按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引,尝试进入半导体设备及设备零部件等领域,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及发展机会 [3] - 业内分析认为,此次并购标志着公司从精密涂布材料制造企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与半导体核心环节延伸,体现了以资本运作为抓手培育新动能、布局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转型方向 [3]
英特尔多款芯片涨价
半导体芯闻· 2025-10-17 18:20
英特尔处理器价格调整 - 公司据称将第13代Raptor Lake和第14代Raptor Lake Refresh处理器价格提高10%,国际市场涨幅高达20% [1] - 价格调整已延伸至第12代Alder Lake处理器,韩国市场Core i3-14100F价格从9月底到10月中旬上涨15% [1] - 韩国市场Core i5-14600KF和Core i5-12400F价格分别上涨13%和11%,Core i5-14400F价格上涨6% [1] - 日本市场Core i3-14100和Core i3-14100F售价分别上涨10%和2.6%,Core i5-14400和Core i5-14400F价格分别上涨20%和11% [2] - 高端Core i7和Core i9系列型号价格波动幅度较小,约为5% [2] 价格调整策略与市场背景 - 公司未对Alder Lake或Raptor Lake全线产品提价,而是针对部分战略性SKU,尤其最受欢迎的中端型号如Core i5-14400和Core i3-14100F [3] - 中端SKU类别为公司带来最高销量,这解释了其在国际市场价格涨幅最大 [3] - 提高Alder Lake和Raptor Lake价格可能提升公司利润率,这些芯片使用已完全成熟的英特尔7代工艺节点生产 [3] - 新一代Arrow Lake处理器依赖台积电外部工艺节点,公司定价灵活性有限 [3] - 尽管Arrow Lake已上市,但上一代处理器需求可能仍相当可观,因Arrow Lake存在性能不佳和价格过高问题,阻碍了消费者采用 [2] 产品市场表现与战略 - Arrow Lake营销策略重要方面是大力强调人工智能,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认为人工智能足以吸引其升级 [2] - Arrow Lake价格自发布以来有所上涨,但其销量被怀疑并不理想 [3]
美光关键芯片业务,传退出中国
半导体芯闻· 2025-10-17 14:57
据两位了解该决定的人士称,美光公司计划停止向中国的数据中心供应服务器芯片,因为该公司未 能从中国政府 2023 年对其产品在关键基础设施中的禁令中恢复过来。 这使得竞争对手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以及中国企业受益,后者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扩张。 据路透社查阅的政府采购文件显示,去年中国用于计算的数据中心的投资激增了九倍,达到 247 亿 元人民币(34 亿美元)。 尽管如此,由于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美光科技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已被其他地区对数据中 心及相关工具的巨大需求所抵消。这帮助该公司实现了创纪录的季度营收。 据第三位消息人士透露,美光公司在中国的数据中心团队拥有300多名员工。路透社无法立即确定有 多少工作岗位可能受到影响。 美光公司一直在中国其他地区进行裁员。据《南华早报》报道,今年8月,美光公司决定停止全球范 围内未来移动NAND产品的开发,并裁减了通用闪存项目数百名员工。 知情人士称,美光公司将继续向两家在中国境外拥有大量数据中心业务的中国客户销售产品,其中 一家是笔记本电脑制造商联想。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家美国公司上一财年从中国大陆获得了 34 亿美元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 12%,该公司 ...
三星抢购四亿美金的EUV光刻机
半导体芯闻· 2025-10-16 18:43
投资计划与设备规格 - 三星电子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前投资约1.1万亿韩元,引进两台最新的高数值孔径极紫外曝光设备 [1] - 每套高数值孔径EUV设备成本约为5500亿韩元,是半导体制造领域最昂贵的设备 [1] - 高数值孔径EUV设备的数值孔径从0.33提升至0.55,能够绘制比现有EUV设备精细1.7倍的电路 [1] 技术应用与生产部署 - 三星电子计划在其2纳米晶圆生产线上部署新机器,该生产线已在生产Exynos 2600应用处理器 [3] - 公司计划使用最新EUV设备在2纳米生产线上为特斯拉公司生产和供应下一代人工智能芯片 [3] - 该设备将支持三星未来垂直通道晶体管DRAM的生产,这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内存芯片,计划于2027年左右量产 [3] 行业竞争与战略意义 - 三星是业内首家将传统EUV光刻技术应用于2018年7纳米晶圆生产线和2020年DRAM生产的公司 [2] - 除三星外,SK海力士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家订购生产级高数值孔径EUV设备的芯片制造商 [2] - 三星早期采用High NA EUV被视为其在人工智能计算时代重新确立逻辑和存储器领导地位的潜在催化剂 [3] 性能提升与市场背景 - 高数值孔径EUV对下一代晶圆代工厂和高性能DRAM生产至关重要 [1] - 新一代High NA光刻技术能够实现人工智能和数据密集型应用所需的先进芯片的超精确图案化 [2] - 三星最近缩小了与SK海力士在下一代高带宽存储器方面的性能差距,并计划将HBM4E芯片的数据速率提升至每引脚13千兆位每秒 [3]
总投资超50亿元,全国首条8英寸MEMS晶圆全自动生产线投产
半导体芯闻· 2025-10-16 18:43
项目投产与规模 - 全国首条8英寸MEMS晶圆全自动生产线正式投产,同时也是全国首条工艺设备配套齐全的压电MEMS量产线 [1] - 项目总建设投资达50.6亿元,占地约79亩,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1] - 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具备月产3万片晶圆的能力,成为国内产出最大的MEMS全自动晶圆生产线 [1] 公司定位与发展目标 - 项目由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定位为国内领先的8英寸MEMS晶圆代工企业 [1] - 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开放式、定制化MEMS代工平台基地" [1]
台积电,挣疯了
半导体芯闻· 2025-10-16 18:43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税后净利润达4523亿元新台币,创下单季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9.1% [1] - 第三季度合并营收为9899.2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30.3%,以美元计算营收为331亿美元,同比增长40.8% [11]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59.5%,营业利益率为50.6%,税后纯益率为45.7% [11] 2025年全年业绩展望 - 公司将全年美元营收成长幅度从7月预测的接近30%,上修至mid-thirties百分比(约34%-36%)[2][8][11] - 第四季度营收展望为322亿至334亿美元,毛利率预计介于59%-61%之间,营业利益率预计介于49%-51%之间 [11] 资本支出规划 - 2025年资本支出区间调整为400-420亿美元,平均值410亿美元较先前平均400亿美元增加 [3][12] - 2025年前三季美元资本支出已达293.9亿美元 [3][12] - 资本支出分配中,约70%用于先进制程,10%-20%用于特殊制程,10%-20%用于先进封装、测试与光罩制造 [12] 人工智能(AI)需求驱动 - AI投资热潮是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公司受益于辉达、OpenAI等科技巨头的需求 [1] - 公司观察到大型语言模型词元数量爆炸性增长、企业AI和主权AI的兴起,持续带动对先进半导体的需求 [9] - 公司对AI业务前景非常乐观,回应未来几年AI业务年复合成长率可维持约40%或更高 [5][6] 先进制程与技术进展 - 2纳米(N2)制程进展顺利,预计第四季度进入试量产,2026年快速量产 [13] - N2P制程预定2026年下半年量产,A16制程专为高效能运算设计,也预计2026年下半年量产 [13] - 公司强调创新焦点从单一芯片微缩扩大到“整体系统效能”的协同设计,通过整合前段、后段与先进封装提升性能 [6] 全球布局与产能规划 - 全球布局遵循三大原则:客户需求、地理弹性及政府支持 [12] - 美国亚利桑那州厂计划加速导入N2及更先进制程,日本熊本厂第二座厂已动工,欧洲德国厂已启动建厂 [12][13] - 在台湾将持续强化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能力,于新竹与高雄科学园区准备多座2纳米生产基地 [12] 市场环境与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全球贸易环境挑战,包括美国对台湾可能加征的20%关税以及美国要求半导体产能“五五分”的压力 [1] - 公司定调全球AI基础设施升级趋势不改,即使特定市场短期受限,长期成长趋势非常正向 [5][6] - 非AI相关的终端市场已触底并出现温和复苏,公司不担心智能手机库存建立问题,认为属健康季节因素 [7][8] 先进封装产能 - CoWoS先进封装持续供不应求,公司计划在2026年持续增加产能以缩小供需差距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