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行业观察
icon
搜索文档
联发科分红,人均113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1 09:11
员工分红情况 - 台湾IC设计龙头联发科今年上半年员工分红总额约135亿元,较去年下半年增长24% [2] - 平均每位符合资格员工可分得约113万元,重回百万元以上水准 [2] - 分红金额与公司获利表现保持联动,约占税前盈余的二成左右 [2] - 2022年上半年分红总额曾超过150亿元,为近年高点 [3] - 实际分红金额因职级、部门、绩效等因素存在差异,平均数无法完全反映实际分配情况 [3] 公司薪酬水平 - 2024年非主管职员工全年平均薪资为431万元,中位数343.8万元 [3] - 薪酬水平在上市柜公司中仅次于股王信骅,长期保持行业前段班 [3] 业务发展情况 - 手机芯片业务预计今年旗舰芯片营收达30亿美元,年增率超过40% [4] - 将推出最新旗舰级芯片天玑9500 [4] - 非手机业务中数据中心ASIC设计服务受瞩目,相关芯片将于本季设计定案 [3] - ASIC业务目标年度业绩达10亿美元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强劲增长 [3] 战略合作与技术布局 - 与英伟达合作的GB10超级芯片受到市场关注 [4] - 现有运算解决方案预计今年营收增幅超过80%,达约10亿美元规模 [4] - 积极扩展企业级客制化芯片团队研发资源,重点投入先进制程、封装技术等 [4] - 已与多家云端服务供应商讨论数据中心客制化芯片合作机会 [4]
三星将向美国增资10万亿,建设封装厂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1 09:11
韩美半导体投资动态 - 三星电子考虑向美国封装设施追加10万亿韩元投资 以应对特斯拉和苹果的大额订单需求[2] - 三星电子原计划向泰勒晶圆代工厂投资440亿美元 后因业绩不佳调整为370亿美元 并取消了70亿美元的先进封装设施投资[2] - 三星电子近期与特斯拉签署23万亿韩元AI半导体供应合同 并与苹果达成图像传感器供应协议 凸显建设尖端封装工厂的必要性[2] - 三星电子提供集内存、代工和封装于一体的交钥匙服务 是其争取大型科技客户的核心优势[2] 泰勒工厂建设进展 - 截至第一季度末 泰勒Fab 1新工厂建设已完成91.8% 预计10月底竣工[3] - 计划年内完成洁净室建设 明年陆续引进半导体生产设备[3] - 半导体材料供应商正就扩大供应进行磋商 反映当地投资预期增加[3] - 特斯拉订单可能带来设备和材料的额外投资 马斯克表示165亿美元合同金额只是最低限额[3] 投资规模预测 - 三星电子预计明年对泰勒工厂的投资额将比今年有所增加[3] - 业内预计包括封装工厂额外投资 三星对泰勒工厂总投资将超500亿美元[3] - SK海力士计划在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建设价值38.7亿美元的先进封装工厂 预计2028年下半年量产下一代HBM[3][4] 地缘政治影响 - 三星和SK海力士在美扩大投资将为即将到来的韩美贸易谈判提供支持[4] - 美日韩峰会预计将包含韩国企业现有在美投资计划 如三星泰勒工厂[4] - 拜登政府时期宣布的投资计划将在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内实施[4]
英伟达H20出口许可条件曝光,芯片收入的 15%上交美国政府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1 09:11
半导体出口许可证与收入分成协议 - AMD和Nvidia获得中国半导体出口许可证,但需将在中国销售芯片收入的15%上交给美国政府 [3] - 这是首次有美国公司同意与政府分成作为获得出口许可的条件 [3] - 美国政府尚未决定如何使用这笔资金 [3] 英伟达H20芯片争议 - 中国官媒批评H20芯片存在安全风险,可能通过"后门"被远程关闭 [4][5] - 英伟达否认存在后门,称不会允许远程访问或控制 [4] -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英伟达,要求说明芯片安全风险问题 [6] H20芯片技术缺陷 - H20整体算力只有H100的20%,GPU核心数量减少41%,性能降低28% [7] - H20能效比约为0.37TFLOPS/W,不满足0.5TFLOPS/W的节能标准 [7] - 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训练需求 [7] 美国对AI芯片的控制策略 - 美国设计"片上治理机制"协调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各环节 [7] - 英伟达AI芯片已广泛部署片上治理所需功能,部分尚未激活 [7] - 可能放宽对"中国低风险客户"出口作为激励措施 [7] 行业动态与公司行动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与特朗普会谈后,美国商务部开始发放许可证 [8] - H20成为美国安全官员与英伟达争论焦点,涉及中国军事发展担忧 [8] - 英伟达认为阻止出口会迫使中国加快创新 [8]
你不一定知道的传感器巨头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1 09:11
公司发展历程 - 纳芯微成立于2013年,2014年发布首款三轴加速计信号调理芯片,2015年推出首款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2016年进军汽车电子市场 [2] - 2018年汽车压力传感器芯片实现批量装车,温度传感器芯片量产,2019-2021年持续推出新产品包括MEMS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调理芯片和霍尔电流传感器 [2] - 2022年4月上市时汽车芯片出货量已超1亿颗,同年集成式线性电流传感器、磁角度传感器等产品开始批量出货 [2] - 2023年持续丰富磁传感器产品品类并开拓海外市场,设立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分支机构 [2] - 2024年成为AEC汽车电子委员会成员,完成对磁传感器芯片厂商麦歌恩100%股权收购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专注于传感器芯片和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设计生产,而非传统传感器模组制造 [4] - 已打造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三大产品线,料号多达上千种 [5] - 压力传感器产品覆盖80%市场,磁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实现全品类市场覆盖 [5] - 创下多个"国内第一":小尺寸集成式磁电流传感器、功能安全ASIL B(D)的AMR轮速传感器、容式压力传感器调理芯片等 [6] - 与大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联合研发汽车级压力传感器芯片 [7] 市场应用与战略布局 - 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车身底盘、座舱、热管理和内燃机动力系统等关键领域 [7] - 采用平台化研发策略,开发通用底层电路IP后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鲁棒性 [8] - 通过收购麦歌恩补充磁传感器产品线,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角度、速度、开关、电流等多品类磁传感器产品的公司 [9] - 磁传感器产品将应用于工业控制、安防、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9]
英特尔,何以至此?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1 09:11
英特尔CEO争议事件 - 特朗普总统公开要求英特尔CEO陈立武辞职 指控其控制数十家中国公司并涉及违反美国出口管制 [2] - 陈立武发内部信否认指控 强调遵守法律和道德标准 但公司股价当日下跌5% [2] - 参议员科顿致信英特尔董事会 质疑CEO与中国企业的关联 [2] 英特尔战略失误与衰落 - 20年前120亿美元收购电信/无线技术公司全部失败 回报为零或负数 [4] - 放弃Arm架构手机芯片转向x86是重大战略失误 导致十年内未能推出竞争产品 [4][5] - 持续错过芯片研发期限 2021年首次落后台积电/三星两代技术 [5] - 多次更换CEO仍未能解决生产问题 现任CEO陈福阳接任时股价已持续下跌 [5] 英特尔当前行业地位 - 美国唯一拥有尖端芯片制造技术的本土企业 但已8年未实现实际量产 [6] - 获得《芯片法案》最大补贴80亿美元+贷款 但资金按里程碑发放 尚未到位 [6] - 分析师指出英特尔错失政府补贴机遇 负面情绪如滚雪球般累积 [7]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挑战 - 台积电在美建厂可能降低对英特尔需求 但其最先进技术不会引入美国 [8] - 美国商务部长称芯片为"21世纪最重要的硬件" 强调本土供应链安全 [8] - 英特尔需证明技术能力 但目前仍是美国唯一可能实现尖端芯片自主的企业 [8] 前CEO提出的拯救方案 - 需400亿美元现金注入 建议8家客户各投资50亿美元以获取份额和供应保障 [10] - 反对拆分英特尔制造部门 认为应立即投资技术研发而非结构重组 [11] - 提议对进口先进芯片征收50%关税 类比钢铁/铝产业保护政策 [11] - 强调英特尔现有技术优势(高数值孔径EUV等) 但缺乏资金实现领先 [10][11]
特朗普或重创小芯片公司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0 09:52
芯片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计划对进口半导体征收约100%关税 但承诺在美国大规模投资的公司可获豁免 [3] - 台积电 三星电子 苹果等大型芯片制造商因承诺在美投资可能获得关税豁免 [3] - 小型芯片和电子产品制造商因无力承担在美投资成本将面临价格竞争力下降 [3] - 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从台湾 马来西亚 中国等地进口的含芯片电子设备价格上涨 [3] 欧盟关税特殊安排 - 欧盟与美国达成协议 对欧盟输美芯片维持15%关税上限 不受新关税政策影响 [5] - 欧盟委员会强调15%关税上限适用于所有欧盟半导体出口商 [5] - 欧盟私营部门计划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 促使特朗普降低对欧关税威胁 [5][6] 半导体公司市场反应 - 台积电股价上涨4.9% 因其已宣布追加1,000亿美元在美芯片厂投资 [7] - 富士康股价上涨4.6% 受苹果承诺1,000亿美元在美投资带动 [8] - 阿斯麦股价上涨3.5% ASM International上涨3% 反映市场已消化15%关税因素 [6][7] - 英飞凌科技股价回升1.3% 意法半导体上涨1.2% 部分收复当日跌幅 [7] 行业投资动态 - 苹果承诺未来几年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以换取关税豁免 [3] - 台积电2024年3月宣布计划对在美芯片厂追加至少1,000亿美元投资 [7] - 欧盟表示6,000亿美元在美投资意向来自私营部门计划 但未具化具体项目 [5][6]
液空,237亿收购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0 09:52
液化空气集团收购DIG Airgas - 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正以超过33亿美元(237亿人民币)的价格独家谈判收购韩国第三大工业气体供应商DIG Airgas 100%股份 [1] - 交易估值基于2024年EBITDA 2087亿韩元的20倍以上,卖方麦格理资产管理公司目标收益近5万亿韩元 [1] - 液化空气集团成为唯一竞标者,因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退出且Stonepeak报价低于预期 [1] - 摩根大通和高盛担任此次出售的牵头顾问 [6]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义 - 收购标志着液化空气集团在2014年退出韩国市场十年后重返,此前曾出售大成液化空气集团合资公司股份 [2] - 公司2024年营收270亿欧元(315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气体公司 [2] - 此前曾尝试通过竞购AirFirst 30%股份和Air Products Korea管理权重返韩国市场但未成功 [2] DIG Airgas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利润1395亿韩元,营收7520亿韩元 [3] - 2019-2023年营业利润增长24.9%,2023年销售额7312亿韩元(同比+23.7%) [3] - 2017年被MBK Partners以1.8万亿韩元收购,2019年麦格理以2.5万亿韩元接手 [3] - 主要客户包括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韩国制造业巨头 [2] 韩国工业气体行业特点 - 行业企业价值通常按20倍EBITDA估值,2023年AirFirst交易EBITDA倍数达25倍 [5] - 长期特殊气体供应合同使行业利润丰厚,尤其与三星、SK海力士等大客户合作 [5] - Air Products Korea去年出售时估值5万亿韩元(EBITDA倍数20) [5] - DIG Airgas预计未来几年盈利持续增长,受益于订单积压和预期订单 [5]
特斯拉芯片新计划披露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0 09:52
特斯拉AI芯片战略调整 - 特斯拉已停止Dojo项目,因资源分散用于两种不同AI芯片设计不合理 [1] - 公司将集中资源开发AI5/AI6芯片,用于训练FSD和Autopilot系统 [1][5] - AI5/AI6芯片将推广至消费产品线,包括Optimus、Cybercab和下一代Roadster [1] AI6芯片的技术定位 - AI6被视为Dojo的延续架构,性能已足够替代Dojo的超级计算机功能 [2][6] - D1与AI5/AI6共享核心设计元素,如矩阵乘法和高度并行处理 [6] - AI6采用晶圆系统设计,未来所有研发资源将集中于此 [6] 三星与特斯拉的芯片代工合作 - 三星获得特斯拉165亿美元AI6芯片代工合同,占其2024年预计销售额的7.6% [9][10] - 合同有效期至2033年底,实际金额可能远超165亿美元 [9] - 三星德州泰勒工厂将专门生产AI6芯片,马斯克将亲自监督生产进度 [7][9] 三星代工业务影响 - 交易推动三星股价上涨6.83%,收盘价70,400韩元,为10个月新高 [10] - 三星代工业务此前年亏损数万亿韩元,该订单有望改善业绩 [10][12] - 芯片采用2纳米工艺,三星需解决良率问题以确保盈利 [12] 行业竞争格局 - 三星当前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份额仅7.7%,远低于台积电的67.6% [12] - 特斯拉订单被视为对三星技术的信任背书,可能吸引更多客户 [12] - 台积电将负责生产特斯拉AI5芯片,采用3纳米工艺 [9][12]
又一场RISC-V盛会!聚焦AI、汽车、CPU,ANDES与您相约北京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0 09:52
RISC-V行业发展趋势 - RISC-V凭借指令集庞大、模块化高、成本可控及弹性架构等优势,正成为AI计算、汽车电子、高性能通用处理等领域的核心解决方案[1] - 2025年RISC-V在上述三大领域已实现实质性突破,预计2031年全球基于RISC-V的SoC芯片出货量达200亿颗,占全球市场份额25%[1] - Andes晶心科技作为RISC-V协会创始首席会员,将在北京举办技术研讨会,分享AI、车用电子、应用处理器等领域最新技术成果[1] 技术研讨会核心内容 技术方向 - 技术前沿:RISC-V加速渗透AI加速、汽车芯片等高增长领域[4] - 安全优先:多家企业提出硬件级安全方案应对RISC-V生态信任挑战[4] - 工具链完善:调试/验证/开发环境成熟化推动RISC-V从设计到量产[4] - 跨界融合:AI与RISC-V协同创新可能重塑处理器市场格局[5] 议程亮点 - Andes晶心科技将展示RISC-V驱动芯片设计加速落地的路径,包括汽车芯片发展新路径、AI应用处理器创新等[5] - 紫荆半导体、PUFsecurity等合作伙伴将探讨RISC-V信息安全基础构建、嵌入式系统智能开发等议题[5][6] - 西门子EDA将发布面向RISC-V系统的片上调试解决方案Tessent™ UltraSight-V[5] - 圆桌论坛聚焦AI计算加速中RISC-V的优势与挑战,参与者包括中科院软件所、奕行智能等机构[6] Andes晶心科技战略布局 - 产品线覆盖入门到高端RISC-V处理器IP,支持客户设计5G、AI、数据中心、车规嵌入等领域的系统芯片[12] - 通过开源RISC-V指令集架构应对地缘政治动荡,同时抓住DeepSeekAI模型崛起带来的边缘AI部署机遇[13] - 未来将重点推进AI SoC、数据中心高速网络及边缘AI应用的技术整合[13] 生态合作进展 - 研讨会汇聚紫荆半导体、Rambus、万有引力电子等14家生态伙伴,共同展示原型验证工具、AI眼镜芯片等解决方案[2][6] - 村田制作所将分享AI与车用领域的高性能RISC-V IC先进封装设计方案[6]
联发科猛攻博通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0 09:52
联发科业务布局与市场机会 - 公司积极进军企业级客制化芯片市场,看好数据中心和车用电子领域的中长期总体可开发市场(TAM)均超过400亿美元 [1] - 强化研发布局,重点投资高阶制程、先进封装技术及关键IP开发,包括448G SerDes和共同封装光学(CPO)技术 [1] - 已与多家云端服务商展开数据中心客制化芯片合作,预计明年起贡献规模性营收 [1] 联发科与高通财务表现对比 - 联发科Q2营收新台币1,503亿元(同比+18.1%,环比-1.9%),营业利益率19.5%(同比+17个百分点,环比-2个百分点) [3] - 高通同期营收103亿美元(同比+10%),营业利益27.6亿美元(同比+24%,环比-8%),营业利益率环比下滑4个百分点 [3] - 联发科智能边缘平台营收占比43%(同比+26%,环比+7%),手机芯片营收同比+19%但环比-3% [3][4] 非手机业务发展动态 - 联发科智能边缘平台成功打入三星等主流平板供应链,带动营收增长 [3] - 车用座舱芯片和数据中心ASIC芯片预计明年开始贡献利润 [4] - 高通车用芯片营收9.5亿美元(同比+59%),物联网营收16.8亿美元(同比+24%),进展快于联发科 [4] 行业转型趋势 - IC设计公司加速布局后手机时代,重点拓展车用芯片、物联网、云端及穿戴装置等领域 [4][5] - 高通积极切入云端和穿戴装置市场,与联发科形成直接竞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