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搜索文档
半导体展望:手机需求下半年复苏
日经中文网· 2025-06-10 16:08
半导体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4~6月半导体市场将呈现冷热不均态势,AI相关尖端产品需求旺盛,而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工业设备等成熟产品需求低迷 [1] - 2025年下半年后广泛产品需求可能开始复苏,年内仍将维持AI"一枝独秀"局面 [1] - 1~3月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1676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主要受高单价AI芯片需求推动 [5] 细分领域表现 AI半导体 - 台积电1~3月销售额同比增长42%,高性能计算(HPC)半导体销售占比从46%提升至59% [6] - AMD预计2025年AI半导体销售额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6] - 半导体制造设备需求持续扩大,日本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18.2%,主要受AI相关投资驱动 [16] 存储器 - 三星电子1~3月半导体部门销售额仅增长9%,增速较上季度46%大幅放缓 [6][7] - NAND价格1~3月环比下跌13%~18%,预计4~6月转为上涨3%~8% [9] - 铠侠控股已开始缩减NAND供应量,预计2025年下半年市场行情好转 [9] 成熟制程产品 - 车载和工业设备需求恢复需等到2026年下半年 [10][12] - 日美欧四大车载和工业设备企业2025年度合计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10%至92亿美元 [12] - 瑞萨电子因EV增长放缓推迟功率半导体量产计划 [11] 产业链上下游 硅晶圆 - 1~3月全球硅晶圆出货面积同比增长2.2%,但增幅连续两个季度缩小 [12] - 信越化学工业预计除存储器外订单已触底,销售将回升 [14] - SUMCO表示非尖端产品库存调整需要较长时间,销售将偏向300mm晶圆 [15] 电子元件 - 村田制作所预计AI服务器用MLCC需求保持强劲 [17] - TDK预计2025财年营业利润增长0.4%,但关税影响可能导致20%减益 [18] 区域市场动态 - 中国半导体设备投资开始放缓,销售比例趋于下降 [16] - 中国政府推出智能手机补贴政策可能推动消费增加 [9]
日本谈判代表将连续第4周访美
日经中文网· 2025-06-10 10:46
日美关税谈判进展 - 日本经济财政再生相赤泽亮正将于6月13日至18日访美 就日美关税谈判举行第6轮部长级磋商 这是其连续第4周访美 [1] - 6月15日至17日将在加拿大举行G7峰会 日方正探索借此机会在日美首脑之间达成一定共识 [1][3] - 赤泽亮正6月8日结束第五次访美后表示 可能不会出现日美首脑直接对话并达成协议的情况 [2] 近期谈判细节 - 第五次访美期间 赤泽亮正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进行了磋商 并两次会见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3] - 赤泽亮正表示 在G7峰会前要尽可能扩大共识 即使无法达成一致 也要为两国首脑会谈做好准备 [3] - 若日美首脑在G7峰会讨论关税问题 赤泽亮正可能同行参与会谈 [3]
中国5月对美出口下滑35%,降幅扩大
日经中文网· 2025-06-10 10:46
中国5月对美出口数据 - 5月中国对美出口额288亿美元 同比减少35% 降幅较4月的21%进一步扩大[1][2] - 降幅创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大[2] 中美关税调整影响 - 5月中旬中美相互下调追加关税115% 但高关税遗留影响持续[1][2] - 此前超过100%的高关税使双方贸易接近禁运状态[2] - 出口企业加紧消化高关税期间积压库存 中小企业恢复出货仍需时间[3] 出口品类表现 - 智能手机出口同比减少超20% 玩具和家具低于去年同期水平[5] - 稀土出口量同比减少6%[6] 区域出口差异 - 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5% 东盟保持中国最大出口目的地地位[6] 短期出口预测 - 经济学家预计6月对美出口将暂时恢复 突击出口状态或持续至8月[4] - 5月企业生产活动重启未能及时反映在当月出口数据中[3]
中美第2次磋商焦点是稀土和半导体管制
日经中文网· 2025-06-10 10:46
中美贸易磋商进展 - 中美在5月磋商后相互加征的关税降低了115% 但仍保留部分关税 进一步取消关税的讨论可能推迟 [1][7] - 6月9日伦敦举行第二次部长级磋商 焦点为放宽相互出口管制 涉及中国稀土和美国芯片管制 [1][2] - 美国要求中国解除稀土出口管制 中国4月将7种稀土列入管制对象并改为许可制 [1][4] 稀土管制争议 - 中国商务部表示已依法批准部分合规稀土出口申请 但实际出口进度仍受贸易谈判影响 [4] - 中国对欧盟企业稀土出口许可发放速度较快 显示管制可能被用作谈判筹码 [4] - 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稀土出口问题已解决 但中国强调管制符合国际规则 [3][4] 双方贸易管制措施 - 美国在5月磋商后仍加强对华技术管制 包括禁止华为使用尖端半导体 限制半导体设计软件销售 [5] - 美国还限制乙烷和航空设备等对华出口 中国要求撤销相关管制 [5][6] - 美国商务部长表示将收紧对华技术出口 因中国模仿美国技术创新 [7] 行业影响 - 稀土出口管制已影响美欧日等国汽车生产 日本企业联合向中国政府提出加快审查申请 [2]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30%关税 中国对美国产品加征10%关税 部分农产品关税达15% [7]
日经BP精选:比亚迪踏足老牌车企圣域——水平对置发动机
日经中文网· 2025-06-10 10:46
中国汽车制造商发动机技术突破 - 比亚迪将水平对置发动机投入实际应用,用于旗下高档车品牌"仰望"的新款轿车"U7" [1] - U7成为首款搭载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中国汽车 [1] - 比亚迪于2021年接连申请了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相关专利,显示其技术积累 [1] 水平对置发动机技术特点 - 水平对置发动机采用水平方向左右对称配置的活塞,相互抵消惯性力 [2] - 该技术近年来仅被保时捷和斯巴鲁用于四轮车,被视为这两个品牌的象征性技术 [2] 比亚迪产品布局 - 仰望品牌新款轿车U7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上采用水平对置发动机 [2] - 该技术原被视为德国保时捷和日本斯巴鲁的"圣域" [1]
日本3家大型造船企业就量产氢运输船展开合作
日经中文网· 2025-06-10 10:46
氢运输船技术开发 - 川崎重工2020年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出能以液态运输氢的船只 储罐容量约4万立方米 目标商用化 [1] - 氢在零下253摄氏度极低温下液化 可高效运输 川崎重工计划将储罐容量提高至30倍 [1] - 川崎重工长期推进氢研究 1980年代起为火箭建造液化氢储罐 2010年将氢利用定位为增长战略支柱 [3] 日本造船业合作与量产计划 - 日本3家造船巨头(川崎重工 今治造船 JMU)将合作量产氢运输船 川崎重工提供核心储罐技术 [1][2] - 合作方案处于讨论阶段 设想由川崎重工制造液化氢储罐并向今治造船和JMU供货 [2] - 日本造船业因建造能力有限 需通过合作构筑量产体制 推动氢早日普及 [4] 全球竞争格局 - 韩国HD韩国造船海洋正开发储罐容量约8万立方米的氢运输船 与日本商船三井及澳大利亚企业合作 [2] - 日本造船业1970-80年代占全球份额约50% 后被中韩企业超越 现力争通过氢/氨燃料船等新一代技术挽回局面 [2] - 日本政府将造船技术作为对美谈判筹码 行业迎来发展东风 [4] 技术应用与战略布局 - 川崎重工将低温液态丙烷储罐技术转用于氢储存 扩大技术领域 [3] - 公司在中国运营两家造船企业 但氢运输船计划在日本国内建造 [4] - 日本企业试图在氢运输船等优势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应对中韩竞争 [1][4]
30年才能回本,在东京圈买房不划算了?
日经中文网· 2025-06-09 15:12
住房市盈率(PER)概念与应用 - 住房PER通过新建住宅价格除以年租金收入计算,2024年东京圈达28.93倍,刷新历史最高纪录[1][3] - 该指标既用于衡量住房投资回本周期(30倍=需30年回本),也是"买房vs租房"决策依据[1][7] - 股票市场PER对比:东京圈住房PER(28.9倍)已超过英伟达(24.2倍)、软银(23.3倍)等科技股[3][4] 东京圈住房市场动态 - 新房价格涨幅远超租金:2024年东京圈70㎡新房均价同比涨17.7%至1亿日元,租金仅涨3.2%[4] - 驱动因素包括东京人口流入、海外投资者及国内富裕阶层资金涌入[5] - 区域分化显著:白金高轮PER达53.07倍(收益率1.88%),表参道(51.95倍)等市中心区域PER最高[5] 二手房市场趋势 - 东京圈二手房PER达28.87倍,与新房(28.93倍)几乎持平,均创历史新高[6] - 部分区域出现"倒挂":麻布十番二手房PER(53.25倍)反超新房(44.05倍),神谷町/涩谷同现此现象[7] 市场潜在调整机制 - 住房PER持续五年上升,远超2008年房地产"迷你泡沫"时期的22倍水平[4] - 调整路径可能依赖房价下跌而非租金上涨,因物价压力限制租金增长空间[7]
发那科展示机器人新技术:远程操作、分装炸鸡
日经中文网· 2025-06-09 15:12
新产品展示 - 公司展示了工业机器人和工厂自动化系统的新产品和新功能,包括首次展出的远程操作机器人以及扩充的3D重现机床加工面功能[1] - 远程操作系统由2台手臂型机器人组合而成,可实时复制人类操作并反馈触感和阻力,替代熟练技工在危险环境中的作业[1] - 机器人部门在替代机床的切削机器人方面发力,新产品切削负荷提高至3.4倍,可加工铁材[1] - 食品分装机器人新产品采用FDA认证涂料,能处理形状不一、质地柔软的食品如炸鸡块[2] - 金属加工机新产品生产效率较以往提升3%,注塑成型机新产品可将周期缩短8~10%[2] 技术改进 - 公司提议利用数控装置收集的数据进行数字化重现,替代传统试制工序以缩短开发时间[2] - 展示会演示了3D加工面估算功能,可在显示器上比较两个加工面以找出精度改善点[2] - 3D模拟功能最大能以100倍速度重现实机动作[2] 展示会情况 - 展示会于5月19~21日举行,约7500人到场,比2024年增加1成[3] 市场定位 - 新产品主要面向制造业客户,旨在提高生产效率[1]
日本造船复活的条件(下)美国求援是最后良机
日经中文网· 2025-06-09 15:12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重振计划 - 美国曾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二战后败于日本和欧洲企业,造船能力萎缩至中国的1/200 [1] - 特朗普政府提出重振造船业,要求日本联合建造军民两用船并投资西海岸造船厂 [1] - 美国通过法律强制国内航运船舶必须本土建造,但导致国际竞争力丧失 [1] 韩国企业的快速响应 - 韩国HD现代重工业宣布与美国军工造船企业HII合作,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 [2] - 韩华海洋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并首次承接美国海军4万吨级后勤支援舰大修订单 [3] 日本企业的态度与挑战 - 日本企业认为设计合作可行,但人力与资金不足,尤其难以派遣指导人才赴美 [3] - 川崎重工与中国企业合资的造船公司订单排至2028年,暂不调整对华关系 [4] - 日本企业对美国支援请求持静观态度,更关注国内海运公司投资 [4] 日本国内造船业动态 - 商船三井计划2025年前投资2万亿日元,日本邮船计划2026年前投资1.4万亿日元 [5] - 日本邮船强调从本土采购船只对安全保障的必要性,愿承担一定成本 [6] - 日本船主协会呼吁发展高附加值船舶如LNG船,认为行业扩张良机已至 [6] 日本造船业合作与重组趋势 - 今治造船等4家公司与3家商船公司联合开发新一代环保船 [7] - 常石造船与尾道造船启动干散货船联合开发,新来岛DOCKYARD瞄准高附加值船舶市场 [7] - 三菱造船提出行业需合作而非内耗,重组迹象显现 [7] 中国与日本造船业对比 - 中国通过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集中解决设计人才不足问题 [8] - 日本造船业需着眼5-10年规划,抓住行业复苏机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