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股研究社
icon
搜索文档
AI日报丨市值一夜大涨万亿!苹果追加1000亿在美投资额、启动“美国制造计划”
美股研究社· 2025-08-07 19:58
AI快报 - 苹果公司AI团队员工正流向竞争对手,包括OpenAI [5] - OpenAI将在两年内为每位员工提供150万美元的奖金,以抵御Meta的高薪挖角攻势 [5] - 美股三大指数悉数飘红,道指涨0.18%,纳指涨1.21%,标普500指数涨0.73% [5] - 苹果股价大涨5.09%,创最近约三个月最大单日涨幅,成交215.26亿美元,市值一夜大涨1533亿美元 [5] - 苹果宣布将在未来四年内向美国本土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使同期在美总投资额达到6000亿美元,并启动"美国制造计划" [6] 机构说AI - 中信证券表示,谷歌、Meta、微软、AWS等定制ASIC芯片及英伟达GPU的AI服务器热设计功率密度提升,对液冷的需求明确 [10] - 随着ASIC芯片及英伟达GB300的持续放量,液冷渗透率将大幅提升,市场空间扩容 [10] - 国内液冷企业在技术、产品质量、成本、服务等综合能力优秀,看好国内企业出海的潜力 [10] 七巨头日报 - 韦德布什称,苹果向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是库克"明智的战略性举动" [12] - 苹果将在未来四年内将2025年初的承诺金额增加1000亿美元,使该公司在此期间对美国的投资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 [13] - 美国制造计划将为苹果与康宁公司长期合作关系的重大扩张提供资金,将苹果公司的智能手机玻璃生产线引入康宁公司位于肯塔基州的工厂 [13] - 苹果与Coherent签署了一项新的多年期协议,生产VCSEL激光器,使Face ID等功能能够在Coherent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工厂实现 [14] - 苹果重申了其先前于7月与MP Materials签署的承诺,即购买其稀土磁铁以及投资MP位于加州的Mountain Pass矿 [14] - 库克成功应对了关税形势,证明他10%是政治家,90%是首席执行官 [15] - 苹果会投资Mac、人工智能和一系列其他相关项目,但不会投资在美国生产核心旗舰iPhone [15]
高盛、花旗敲警钟:若非农再恶化,美联储9月或激进降息50基点,利率终点3%或更低
美股研究社· 2025-08-07 19:58
美国经济放缓信号 - 美国经济显现明确放缓信号 劳动力市场成为关键指标 美联储降息周期箭在弦上 [2] - 高盛测算显示潜在月度就业增长从Q1的20.6万骤降至7月的2.8万 远低于维持市场稳定所需的9万盈亏平衡点 [2][4] - 花旗指出就业数据大幅下修后 美联储可能失去观望耐心 9月降息25基点概率极高 [2] 劳动力市场恶化 - 7月非农新增就业7.3万远低于预期 前两月数据下修25.8万 显示劳动力市场"急速刹车" [4] - 高盛分析延迟报告数据的公司多为裁员企业 导致初步就业数据存在结构性高估 [4] - 花旗认为修正后的就业增长可能非正数 反映市场疲软程度超预期 [4] 宏观经济失速 - 高盛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实际GDP年化增长率仅1.2% 低于潜在增长率1个百分点 [6] - 就业增长乏力叠加关税传导效应未完全显现 实际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增长将显著放缓 [6] - 花旗指出潜在经济活动已低于潜力水平 为降息至中性或更低利率提供依据 [6] 美联储政策转向 - FOMC会议现1993年以来首次两位理事同时投反对票 显示内部鸽派力量集结 [8] - 美联储理事辞职事件或使特朗普任命新理事 进一步改变FOMC力量平衡 [8] - 高盛认为政治动态可能为更早更快降息扫清障碍 [8] 激进降息路径预测 - 高盛基准情景:2025年9/10/12月连续三次降息25基点 2026年上半年再降两次至3.0-3.25%区间 [10] - 花旗基准预测政策利率降至3% 并强调风险偏向更低水平 不排除9月降50基点的可能 [13] - 市场定价显示2026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略高于3% [16] 美元走势影响 - 美联储与欧央行政策分化可能削弱美元利差优势 高盛明确看空美元 [17] - 美元实际贸易加权汇率仍高于长期均值15% 经常账户赤字达GDP的4% 基本面不利 [17] - 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长引发美元贬值 显示市场对治理风险敏感 [17]
为什么我仍然选择 AMD 而不是英伟达
美股研究社· 2025-08-07 19:58
核心观点 - AMD在2025年下半年将充分受益于AI需求的加速增长,当前季度为过渡性季度[4] - 尽管AMD在增长和规模上远落后于英伟达,但其上涨潜力更大,分析师基于DCF模型给出15%-6倍的上涨空间[5][7][9] - 市场对AMD第二季度财报反应失望,主要因毛利率下降和数据中心收入连续下滑,但分析师认为这是短期因素[6][9][11] - AMD的MI350系列显卡在AI推理场景中表现出色,其成功将是公司未来增长的关键[13][14][16] 股价表现 - 分析师在5月认为AMD估值处于低位,有60%上涨空间,第二季度财报前股价已上涨60%[1] - 财报公布后股价在盘后回调5%,截至撰写时已下跌8%[2] 财务数据对比 - AMD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14%,英伟达增长154%[8] - AMD整体收入同比增长32%,英伟达增长122%[8] - AMD毛利率下降至40%(受库存问题影响前为54%),英伟达毛利率约75%[8] DCF模型假设 - 基本情景:增长率40%,自由现金流利润率12.19%,2035年FCF 265亿美元,股价目标183美元[7][9] - 乐观情景:增长率100%,自由现金流利润率12.19%,2035年FCF 1539亿美元,股价目标982美元[7][9] - 终端增长率均为5%,折现率10%[9] 市场担忧与分析师观点 - 毛利率下降9%主要因对华出口管制导致8亿美元库存损失,剔除影响后为54%[13] - 数据中心收入下降因MI350产品线6月才开始量产,且受MI308对华出口管制影响[13] - 管理层预计推理业务年增长80%,MI355在推理场景中性能优于竞品且成本更低[13][14] 投资逻辑 - 投资AMD本质是押注MI350系列显卡的商业成功,其量产始于6月,2025年将是关键[14] - AMD在推理场景中的优势可能使其达到乐观预测的100%增长率[14] - AMD比英伟达更具"不对称性",即上涨空间更大,尽管规模永远无法赶上[16] 风险因素 - MI350系列商业失败将导致看涨逻辑崩塌[14] - 市场波动性大,情绪可能快速变化[14]
大力押注AI,软银增持英伟达、台积电,Q2盈利也稳了?
美股研究社· 2025-08-07 19:58
软银AI硬件投资战略 - 软银大幅增持英伟达股份,持股价值从10亿美元增至30亿美元,同时新增3.3亿美元台积电股份和1.7亿美元甲骨文股份 [2] - 投资时机正值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台积电接近万亿美元市值,英伟达自4月初低点市值飙升90%,台积电涨幅超40% [2] - 首次建仓台积电和甲骨文,锁定AI芯片设计、制造和云服务基础设施三大核心环节 [7] 财务表现与资本运作 - 分析师预计软银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转正,主要受益于AI相关资产强劲表现 [5] - 软银通过出售T-Mobile持股筹集48亿美元,3月底净资产价值达25.7万亿日元(1750亿美元) [7] - 愿景基金在2025年上半年变现近20亿美元资产,退出项目包括DoorDash、View等,同时增持AI硬件巨头股份 [7] 战略合作与项目布局 - 软银与OpenAI、甲骨文等合作5000亿美元Stargate数据中心项目,并推动1万亿美元亚利桑那州AI制造中心计划 [8] - 计划以65亿美元收购芯片公司Ampere Computing,并向OpenAI追加投资300亿美元 [8] - 以Arm Holdings为核心构建AI投资版图,通过知识产权优势开拓半导体技术上游和下游 [8] 长期目标与历史调整 - 孙正义目标成为人工超级智能领域第一平台商,软银股价上月创历史新高反映投资者对其AI战略的认可 [7][5] - 公司此前出售4.9%英伟达股份(现价值超2000亿美元)导致错失涨势,现通过重新投资半导体供应链弥补失误 [10] - Vision Fund早期亏损限制生成式AI投资能力,当前策略聚焦英伟达和台积电等核心盈利环节 [10] 市场评价与行业定位 - 分析师认为英伟达是"AI淘金热中的镐头和铲子",软银持股或有助于获取稀缺芯片资源 [7] - Arm的移动和服务器芯片知识产权使软银能在不涉足制造的情况下占据独特地位 [8] - 孙正义试图通过掌控半导体技术全链条,实现软银向万亿美元规模公司的跨越 [8][10]
特斯拉:永远是领跑者,永远不会是赢家
美股研究社· 2025-08-06 18:23
特斯拉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公司在纯电动汽车(BEV)市场曾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领导地位逐渐被比亚迪取代[1] - 2024年特斯拉全球市场份额从19%降至18%,同期比亚迪在华销量达1100万辆(占中国汽车总销量近50%)[2][3] - 目前公司75%营收仍依赖汽车业务,但已转向储能、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机器人技术寻求突破[3][9]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4年总产量下降4%至177万辆,汽车销售收入下降6%至771亿美元[2] - 2025Q2总收入同比下降12%,其中汽车收入降幅达16%,GAAP毛利率降至17.2%[5] - 非汽车业务中:能源存储收入27.89亿美元(同比-7%),服务收入30.46亿美元(同比+17%)[5] - 研发投入53亿美元,低于比亚迪的78亿美元[10] 技术转型与新兴业务 - 铝离子电池技术进入高级研发阶段,可能于明年应用于电动车,具备能量密度高、充电快等优势[8] - Optimus人形机器人定位家务及安防场景,但商业化仍需数年且面临专业设备竞争[8] - Robotaxi于2025年6月在奥斯汀推出,但面临Waymo(谷歌950亿美元现金储备)和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的竞争[9] 供应链与生产挑战 - 电动车电机关键材料钕90%依赖中国供应,存在供应链风险[7] - 历史交付记录不佳(Cybertruck延迟案例),二手特斯拉贬值严重影响新车销售[6] - 马斯克承认接下来几个季度可能面临困难,完全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7] 估值与行业对比 - 2025年预期市盈率183倍,远高于传统车企(大众4.9倍/通用5.6倍)和科技公司(谷歌5.8倍)[10] - 市销率10.5倍达到比亚迪(0.99倍)的10倍以上,同期营收(980亿vs1060亿)和净利润(70亿vs60亿)相近[10] - 行业预期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规模达1.6万亿美元,公司能源业务28亿美元占比微小[5]
苹果AI乱局:库克越重视,业务越混乱?
美股研究社· 2025-08-06 18:23
苹果AI战略现状 - 公司成立AKI团队开发类似ChatGPT的"答案引擎",由曾负责Siri的高管Robby Walker领导,反映内部战略混乱[5][6][8] - Siri智能化升级因技术架构问题推迟至2026年,原混合架构方案被放弃[9] - 公司同时推进自研与外部合作(如Perplexity),采用双轨并行策略[10] 内部挑战 - 基础模型团队4名核心成员跳槽至Meta,主因薪酬差距和前沿技术研究机会[12] - 内部指责基础模型团队导致Apple Intelligence表现不佳,加剧人才流失[14] - 技术方向不明确,团队抱怨缺乏清晰产品蓝图(文本/语音/图像优先级未定)[6] 外部压力与财务动机 - 与谷歌的搜索默认协议年收入近200亿美元,但面临反垄断诉讼风险[9] - 服务主管Eddy Cue承认AI搜索是未来,需对冲财务风险[9] 管理层应对措施 - CEO库克召开全员大会,强调"后来居上"战略,类比Mac/iPhone成功案例[14][15] - 过去一年招聘1.2万人(40%投入研发),投资自研AI芯片与数据中心[17] - 组织调整:Vision Pro软件负责人转岗负责Siri改进[17] 行业观察与历史对比 - 公司硬件迭代能力突出,但AI领域执行力存疑(参考失败造车项目与Siri升级延迟)[17] - 当前AI战略被评价为"缺乏统一愿景的追赶式拼凑"[19] - 与OpenAI合作的高调宣布和自研路线的摇摆形成矛盾[6][10]
AI日报丨增长神话破灭!价格战”威胁利润率,超微电脑盘后大跌16%
美股研究社· 2025-08-06 18:23
A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高盛指出生成式AI已开始影响美国劳动力市场 科技行业出现招聘放缓迹象 年轻从业者受冲击最大 但整体就业市场尚未显著受影响因大多数公司未在生产中部署AI [5] 特斯拉联合创始人的电池回收与AI应用 - 特斯拉前首席科技官JB Straubel通过Redwood Materials公司回收电动汽车废旧电池 用于支持AI数据中心 [6][7][8] AMD的AI芯片进展 - AMD提前量产MI350 AI芯片 预计Q3收入增长 年度AI收入有望达数百亿美元 消费者需求超预期 新款芯片应用速度快于公司预期 [9] OpenAI的开源模型策略 - OpenAI发布两款免费开源模型GPT-oss-120b和GPT-oss-20b 支持文本生成但未提供训练数据 对标Meta和Mistral等竞争对手 [9] 谷歌DeepMind的世界模型突破 - 谷歌DeepMind推出Genie 3世界模型 可生成动态交互环境 支持720p分辨率实时导航 一致性和真实感优于前代 是首个允许实时交互的世界模型 [9] 超微电脑的业绩困境 - 超微电脑Q4营收57.6亿美元同比增7.5% 调整后每股收益0.41美元 均低于预期 下季度营收指引60-70亿美元显著低于预期 运营利润率仅5%远低于预期的7% 面临库存积压和定价压力双重挑战 [10] 科技巨头的AI增长潜力 - Wedbush看好Nvidia、Meta、微软、Palantir和特斯拉 认为微软、Meta、Alphabet和Palantir描绘了AI革命乐观故事 华尔街低估七大巨头AI增长潜力 [14][15] - 分析师预计未来3年企业和政府AI支出将达2万亿美元 2025年是生成式AI规模化转折点 Nvidia、Palantir、Meta和微软被视为AI革命核心标的 [15][16]
“7月就业爆雷,9月降息50个基点”——去年夏天正在重演?
美股研究社· 2025-08-06 18:23
美国就业市场降温与美联储政策预期 就业市场全面恶化 - 7月非农就业新增仅73000人 远低于预期 且5-6月数据合计下修258000人 [4] - 私营部门就业增长疲软:6月仅增3000人 7月增83000人 制造业连续三月每月减少13000岗位 [4] - 就业增长高度集中于医疗保健领域 休闲和酒店业7月仅增5000人 其他行业表现低迷 [4] - 失业率从4.117%升至4.248% 家庭就业调查显示就业人数减少260000人 劳动参与率连续三月降至62.2% [6] - 过去三月平均就业增长仅35000人 花旗推测实际数据可能更低 9月修正后或显示负增长 [6] - 联邦政府过去六个月累计减少84000岗位 凸显就业市场全面疲软 [6]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 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从38%飙升至70%以上 芝商所数据显示概率近90%(其中25基点降息概率89.6%) [7] - 花旗基准预测:9月降息25基点 之后每次会议降25基点至明年3月终点利率3.00%-3.25% [8] - 若8月就业数据疲软(如失业率升至4.5%)可能触发50基点降息 风险偏向更宽松政策 [8] 历史对比与通胀变数 - 与去年不同 今年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引发通胀担忧 美联储需判断经济放缓是暂时还是长期趋势 [10] - 花旗认为需求与劳动力市场疲软下通胀风险较小 若疲软持续 明年利率或降至3%以下 [10] - 9月前将公布更多就业与通胀数据 决定美联储采取观望或果断行动 [10]
46%的增长只是开始,华米科技的“复活”剧本已然开篇
美股研究社· 2025-08-06 18:23
核心观点 - 华米科技通过自有品牌Amazfit的全球突围实现困境反转,股价单月暴涨超400%,Q2财报发布后再涨34% [1][3] - 公司2025年Q2营收5940万美元,同比增长46.2%,超出指引上限,为2021年以来首次整体营收同比增长 [1] - 预计2025年Q3营收7200万至7600万美元,同比增长70%至79% [4] - GAAP净亏损770万美元,调整后净亏损616万美元,同比分别收窄28.6%和30.2% [4] - 自有品牌Amazfit在全球市场全面爆发,北美成为亚马逊会员日同比增长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品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激增60% [5] 营收与盈利能力 - 2025年Q2营收5940万美元,同比增长46.2%,超出收入指引区间上限 [1] - 预计2025年Q3营收7200万至7600万美元,同比增长70%至79% [4] - GAAP净亏损770万美元,调整后净亏损616万美元,同比分别收窄28.6%和30.2% [4] - 调整后运营亏损收窄至490万美元,现金流健康,期末现金余额9500万美元 [4] 自有品牌Amazfit表现 - Amazfit品牌在北美成为亚马逊会员日同比增长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品牌 [5] -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亚马逊会员日销售额较2024年激增60% [5] - 产品矩阵协同效应显现,Bip 6和Active 2系列全球稳定增长,T-Rex 3在高端户外市场表现出色 [5] - 6月推出的Helio智能手环和Balance 2做出积极贡献 [5] 战略转型 - 公司经历三年"去小米化"阵痛,股价曾暴跌九成 [8] - 构建多层次产品金字塔:底层Bip系列(千元内),中层Active系列(1000-2000元),顶层T-Rex系列(2000元以上) [9] - 自研黄山系列芯片取得突破,Zepp OS 5.0搭载AI功能强化生态系统 [10] - 全球化营销策略包括3C科技博主实测、健身网红场景应用、体育明星背书 [10] - 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旗舰款T-Rex 3售价2000元以内,功能相近的佳明Fenix 8售价超1000美元 [10] 行业趋势 - 智能穿戴设备从消费品升级为健康管理核心入口,推动医疗模式向"主动预防"转型 [11] - 公司选择差异化路径,深耕专业健康管理垂直领域 [11] - 全球健康产业数字化浪潮为公司提供发展机遇 [11] 未来展望 - 现金流健康为后续战略推进和新品推出提供充足弹药 [4] - 战略性增加库存应对新品上市及关税风险,推进股票回购计划彰显长期信心 [4] - 公司完成从代工依赖到技术驱动的生态重构,成为全球智能穿戴行业困境反转样本 [12][13]
新的云战争: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让亚马逊处于守势
美股研究社· 2025-08-05 18:57
云服务竞争格局变化 - 大型语言模型(LLM)兴起重塑云服务市场 AWS失去主导地位 [1][3] - 微软Azure与OpenAI合作 谷歌云依托Gemini AWS仅依赖Anthropic的Claude [4] - OpenAI算力紧张时优先选择甲骨文 CoreWeave和谷歌云 未与AWS合作 [5] - 过去12个月Azure增长34% 谷歌云32% AWS仅18% 差距缩小 [6] - Azure年化收入超750亿美元 接近AWS的1160亿美元 谷歌云新增120亿美元收入与AWS的170亿接近 [6] AWS财务表现 - 2025Q2 AWS营收增长17% 但营业利润率从35 5%降至32% [11] - AWS对营业利润增长贡献仅18% 低于国际板块 [11] - AWS年化ROA降至22% 为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 [14] - 若趋势持续 微软或36个月后超越AWS成为最大公有云服务商 [16] 亚马逊整体业绩 - 2025Q2合并营业利润192亿美元 同比增长30% [9] - 北美板块贡献超50%利润增长 营业利润率从5 6%升至7 5% [11] - 国际板块营业利润15亿美元(去年同期2 73亿) 利润率从0 8%提升至4% [10] - 广告服务增长23% 成为利润率提升关键因素 [8][11] 业务板块表现 - 线上商店收入增长11% 实体店增长7% 第三方卖家服务增长11% [10] - 订阅服务增长12% AWS增长17% 整体营收增长13% [10] - 国际电商渗透率仍低但利润率改善 贡献27%利润增长 [10] 未来挑战与机遇 - 2025Q3受关税影响 营业利润增长指引仅3 4%(中点180亿vs去年174亿) [11][19] - 资本支出激进引发AI投资回报质疑 [12] - 仓库自动化和配送无人机技术或提升利润率 Rivian股价触底可能带来资本利得 [16] - 谷歌云增速近AWS两倍但估值倍数最低 存在逆势机会 [17] 市场观点 - 当前市场格局变化具有战略意义 微软 Meta 英伟达表现强劲 特斯拉持续落后 [17] - 投资纳斯达克指数被视为平衡亚马逊权重的优选方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