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研究社

搜索文档
美股还能再牛多久?顶流策略师与最新数据深度解读下半年行情
美股研究社· 2025-07-21 20:33
核心观点 - 美股科技、软件、人工智能创新板块屡创新高,市场对是否落袋为安存在分歧 [4] - 前高盛策略师Scott Rubner认为美股牛市未见顶,看好未来一个月行情,核心逻辑包括企业回购恢复、散户净买入、机构持仓空间充裕及强劲资金流 [6][9] - 美国银行首席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发出警告,指出美银所有卖出信号已触发,短期回调风险大增,市场进入技术性"危险区" [12][14] 顶级策略师观点 - **Scott Rubner观点** - 7月是标普500指数表现最好的月份,自1928年以来历史数据显示7月上涨概率高,9月为传统弱势期 [6] - 美国企业预计2025年回购1万亿美元股票,8月白名单期结束后回购买盘将推升股价 [9] - 散户连续14个交易日净买入股票,持仓占比达20%,机构风险敞口未过度拉伸 [9] - **Michael Hartnett观点** - 等权重标普500、小盘股与成长股分化达历史极端,核心驱动力过度集中于头部科技巨头,与经济基本面背离 [14] - 三重卖出信号(机构现金比例低于3.9%、市场广度66%、全球资金流接近临界值)提示美股多头能量阶段性透支,标普500可能平均下跌2% [24] 季节性因素与市场驱动力 - 散户2025年通过股票与ETF净流入1550亿美元,持股市值创历史新高,占美国家庭金融资产49%,涵盖401K后占比接近60% [18] - 7-8月为企业回购"黄金期",标普500成份公司8月起解禁,重启巨额回购操作 [21] - 低波动率(VIX下行)让量化策略保留增配美股空间,机构可用低成本期权对冲短期波动 [22] 行业热点 - **科技与AI板块** - AI基础设施投资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英伟达、微软、特斯拉、亚马逊、苹果等被列为下半年技术创新"压舱石" [31] - "科技7巨头"(Magnificent 7)拉升大盘,但等权重指数与小盘/价值股低迷,市场广度不足,类似2000年科网泡沫 [25] - **医药与生物科技** - 基因编辑技术受关注,CRISPR Therapeutics(CRSP)2025年目标价区间62-94美元,市场评级为"买入" [34] - 生物医药创新伴随高波动风险,需关注管线创新与核心产品放量 [37] 交易与风控思路 - 短期内美股有望维持强势反弹,结构性机遇突出,资金风向明确"做多美国" [39] - 需警惕秋季回调冲击,9月底前逐步加大对冲保护,防范债市利率波动、政策突变及全球风险资产情绪回撤 [39]
未来一周财报:TSLA、GOOGL、INTC、NOW等
美股研究社· 2025-07-21 20:33
财报季重点公司概览 - 下周财报将重点关注科技、能源、工业和消费领域的重量级企业,包括特斯拉、谷歌、英特尔、可口可乐等[1] - 科技领域重点关注"七巨头"中的特斯拉和谷歌,以及英特尔、IBM、恩智浦半导体等[1] - 其他重要公司包括AT&T、Verizon、可口可乐、洛克希德马丁、通用汽车等,覆盖电信、国防、汽车和消费需求等多个领域[1] 7月21日周一重点 - Verizon预计第二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长约3%,分析师预计每股收益1.19美元,一致预期营收337.1亿美元[4] - Verizon过去8个季度中有7个季度每股收益超出预期,4个季度收入超出预期[4] - 同日发布财报的还有恩智浦半导体、达美乐披萨等公司[5] 7月22日周二重点 - 可口可乐预计每股收益0.84美元,一致预期营收125.6亿美元,已连续8个季度超出每股收益和收入预期[9] - 同日发布财报的还有通用汽车、洛克希德马丁、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等[8] 7月23日周三重点 - 特斯拉预计第二季度利润同比下降22%,收入同比下降12%,汽车交付量下降14%至384,122辆[11] - 谷歌预计第二季度收入和利润都将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预计每股收益2.19美元,一致预期营收939.4亿美元[15][19] - 谷歌已连续8个季度超出每股收益预期,其中7个季度收入超过预期[19] - 同日发布财报的还有AT&T、IBM、ServiceNow等公司[16] 7月24日周四重点 - 英特尔预计第二季度利润下降50%以上,今年迄今股价上涨约14%[18] - 同日发布财报的还有美国航空集团、西南航空、黑石等公司[21] 7月25日周五重点 - 菲利普斯66预计第二季度利润下降27%,收入同比下降17%,今年迄今股价上涨逾10%[23] - 菲利普斯66过去8个季度中有5个季度每股收益超出预期,50%的报告收入超过预期[25] - 同日发布财报的还有诺基亚、陶氏化学等公司[21]
警告信号,“著名反指”来了
美股研究社· 2025-07-18 20:55
市场情绪与风险偏好 - 全球基金经理正以创纪录的速度涌入风险资产,市场情绪推升至数月高点 [1] - 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2001年以来最快增速,投资组合风险水平达历史最高点 [3][9] - 现金持有水平降至3.9%,跌破4.0%的卖出信号阈值 [3][6] 资产配置动态 - 美国股票配置录得去年12月以来最大增幅,科技股配置创2009年以来最大三个月增幅 [3][11] - 欧元区股票配置达四年来最"超配"水平 [11] - 最拥挤交易策略:做空美元(34%)、做多"七巨头"科技股(26%)、做多黄金(25%) [18][22] 经济预期与盈利展望 - 净59%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年经济"不太可能"衰退,与4月悲观情绪形成反转 [11][13] - 企业盈利乐观情绪出现自2020年以来最大跃升 [11] - 软着陆或无着陆预期达86%,较4月低点40%显著回升 [25] 反向指标信号 - 美银基金经理调查被视作"著名反向指标",当前看涨情绪或预示夏季回调 [24] - 市场过热特征包括:现金配置<4%、软着陆预期>90%、股票超配20% [24] - 历史数据显示该指标在2024年8月(市场底部)和2025年2月(市场顶部)均准确标记拐点 [24] 尾部风险关注 - 贸易冲突引发衰退被视为最大尾部风险,通胀阻碍美联储降息列为第二风险 [14] - 市场预期美国最终关税税率将达14%,较6月预期上升1个百分点 [17][19]
台积电第二季度: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仍需观望
美股研究社· 2025-07-18 20:55
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营收同比大增38.6%创历史新高 主要得益于AI和高性能计算芯片需求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60.7% 每股收益增幅相同 运营利润同比增长61.7% 增速高于营收 [1] - 运营支出占营收比例从10.5%降至9.1% 推动运营利润率升至49.6% [1] - 管理层上调全年营收增速指引至30%左右 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预计38% [2] 业务结构 - 高性能计算(含AI芯片)占营收60% 较去年52%提升 智能手机业务占比27% 低于去年33% [2] - AI相关营收2025年预计翻倍 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40%-45% [2] - CoWoS封装产能已满 形成供应瓶颈 产能扩张计划延迟可能限制收入 [6] 估值与市场情绪 - 当前非GAAP市盈率30倍 预计12个月后收缩至25倍 目标价260美元(现价245美元) [6] - 股价远高于50周均线 14周RSI突破70 显示中期超买 [4] - 过去五年未能持续跑赢华尔街共识预期 市场情绪存在锚点 [6] 行业竞争力 - 考虑上调先进制程价格 体现世界级护城河优势 [1] - 自由现金流可观 未来利润率可能小幅提升 因基础设施支出减少且具备提价能力 [2] - 关税压力影响行业整体 但公司护城河优势仍可持续 [7] 投资定位 - 更适合成长型和动量型投资者 短期超额收益难度较大 [4][6] - 营收增速放缓可能导致估值倍数收缩 而非扩张 [6] - 二季度业绩强劲但维持"持有"评级 因股价已小幅高估 [7]
奈飞:公认好学生还能创造惊喜吗?
美股研究社· 2025-07-18 20:55
核心观点 - 奈飞2025年二季度业绩表现稳健但市场反应平淡 公司兼具增长和抗风险特性 是当前多变环境下的优质选择 [3] - 核心增长驱动来自年初核心地区涨价和热门内容《Squid Game》第三季的拉动 三季度指引超预期并上调全年目标 [4][5][6][7] - 广告业务保持翻倍增长信心 内容投入持续放缓有利于现金流改善和行业成本优化 [7][8] - 长期增长面临内容周期压力 但行业竞争格局和多元化布局仍存机会 [11] - 公司估值溢价体现在"进可攻退可守"的稀缺优势 适合长期视角持有 [12][13]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收入110.79亿美元 同比增长15.9% 超预期0.15% 主要受16%的涨价效应驱动 [4][10] - 经营利润率34.07% 超指引0.7个百分点 全年目标从29%上调至30% [7][10] - 自由现金流22.67亿美元 超预期4.32% 内容投入40亿同比下降8% [8][10] - 三季度收入指引17.3%增长 全年收入预期上调2%至448-452亿区间 [7] 运营数据 - 测算二季度净增用户超800万 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5] - 《Squid Game》第三季观影热度超过第二季 季末播出效果未完全体现 [5][6] - 广告收入预计15-20亿 保持翻倍增长信心 占总营收约4% [7] - 全球付费用户达3.07亿 同比增长14.05% UCAN地区ARPU升至18.02美元 [10] 行业与战略 - 内容周期处于高峰期 TOP10经典IP续集集中释放带动用户增长 [11] - 面临有线电视下滑和短视频竞争 但行业竞争环境相对松弛 [11] - 体育/短视频/游戏等新赛道布局仍属短板 需长期培育 [11] - 内容投入放缓促进行业成本优化 增加授权收入机会 [8] 估值展望 - 当前GAAP PE对应2025/26年分别为45x/38x 反映稀缺溢价 [12] - 远期估值35x为常态 30x以下具备配置价值 [13] - 作为5000亿市值大盘股 需更强劲业绩驱动短期上涨 [12]
雷军黄仁勋12年后再同框,英伟达开启“中国生态2.0”战略
美股研究社· 2025-07-18 20:55
英伟达与小米的战略合作背景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与小米CEO雷军时隔12年再次同台 两人上一次公开同台是2013年小米3发布会 当时黄仁勋力推Tegra芯片并自称"米粉" [1][2] - 2025年英伟达市值达4万亿美元 小米完成从手机厂商到智能汽车制造商的转型 并进军AI大模型领域 [4] - 双方领导人在战略思维和公司发展轨迹上高度相似 均完成从硬件厂商到生态构建者的转型 [21] 英伟达的中国市场战略 - 2025年黄仁勋三次访华 创下跨国科技CEO访华频率新高 凸显中国市场重要性 [4][5] - 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 英伟达2025年前两季度累计损失135亿美元收入 中国市场每年贡献171亿美元营收 是其全球第四大市场 [5] - 美国政府批准H20芯片对华出口许可 2025年4月H20芯片性能约为H100的15%-30% [5] - 发布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RTX Pro GPU 符合美国对华出口限制标准 [5] 英伟达的技术转型与生态布局 - 开放NVLink Fusion架构 支持第三方CPU和AI加速器集成 单链路带宽达900GB/s 是PCIe 5 0的7倍 [7] - 从硬件供应商转型为AI基础设施协议制定者 构建柔性生态护城河 [7] - 提出"AI工厂"战略 将传统数据中心重构为以AI计算为核心的"智能工厂" [11]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约30% 物流市场规模连续9年全球第一 为AI工厂战略提供场景优势 [12]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 将人形机器人定义为"下一个万亿美元产业" 中国是其商业化关键支点 [14] - 中国制造业成本仅为美国的65% 小米等企业提供机器人量产所需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14] - 英伟达开源Isaac GR00T平台解决算法仿真 中国企业如小米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占据优势 [14]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人形机器人列为颠覆性技术 北上广深出台补贴政策 [16] 双方合作的战略意义 - 英伟达需要小米等本土伙伴维持技术影响力 小米需要英伟达算力支持汽车智能化突围 [22] - 面对华为昇腾910B等本土芯片的竞争 与小米合作有助于英伟达平衡政治风险与商业利益 [22] - 对中国科技产业而言 保持与英伟达的合作有助于在自主可控的同时连接全球创新网络 [22]
AI日报丨将暴跌76%!汇丰唱衰CoreWeave:过度依赖微软与英伟达
美股研究社· 2025-07-18 20:55
AI快报 - OpenAI发布ChatGPT Agent 具备自主思考和行动能力 能主动选择工具完成复杂任务 [3] - AI搜索引擎初创公司Perplexity估值突破180亿美元 5月中旬按140亿美元估值融资5亿美元 [4] - 新思科技完成350亿美元收购Ansys 创今年最大并购案 整合芯片设计和仿真技术打造AI驱动解决方案 [5] - 汇丰予CoreWeave"减持"评级 目标价32美元(较收盘价低76%) 主因回报低、缺乏差异化优势及过度依赖微软和英伟达 [5] 机构看AI - 中金看好AI Agent产业浪潮 预计2025年实现多行业规模化落地 构建完整商业闭环 [8] 七巨头日报 - 亚马逊AWS云部门裁员 未透露具体人数 称系业务优先级调整 非AI驱动 [10][11][12] - 亚马逊强调继续在核心业务招聘 裁员部门将获60天工资福利及遣散费 [13][14][16] - 公司表示遵循各国当地法规流程 包括咨询流程 [17]
谷歌财报难超预期?
美股研究社· 2025-07-17 20:55
核心观点 - 谷歌2025年第二季度预计营收937.5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2.25美元,分析师预期分歧较大(17次上调EPS预期,13次下调)[1] - 按2026财年EV/EBITDA 13.55倍计算,合理股价为185美元/股,建议投资者在财报发布前后分批建仓[1][13] - 谷歌云业务增长强劲,预计二季度营收130亿美元,运营利润率提升至17.83%[6][4] - 生成式AI广告和AI计算能力是主要增长动力,但面临Perplexity等新兴平台的竞争[8][12] 财务数据 营收与利润 - 2025年二季度总营收预期93.753亿美元(共识预期93.831亿美元),摊薄EPS 2.25美元(共识2.18美元)[12] - 分业务营收:Google搜索及其他业务2025年预期2161.37亿美元,YouTube广告394.12亿美元,Google云572.48亿美元[3] - 2025年总运营利润预期1325.2亿美元,EBITDA 1503.75亿美元[11] 现金流与资本支出 - 2025年二季度资本支出预计185亿美元(占营收20%),全年资本支出计划750亿美元[4][6] - 自由现金流2025年预期775.74亿美元,2026年预期853.08亿美元[11] 业务分项 谷歌云 - 剩余履约义务(RPO)达924亿美元,主要来自谷歌云,显著低于微软的3150亿美元[4] - 云业务2025年预期营收572.48亿美元,运营利润率10.456亿美元(18.26%)[3] 广告业务 - 生成式AI功能(如照片转视频)推动广告增长,Gemini模型优化广告活动效率[8] - 竞争对手Meta和Perplexity加速布局GenAI工具,可能侵蚀谷歌市场份额[8][12] AI与并购 - 以24亿美元收购AI编程公司Windsurf,强化AI代理开发能力[7] - 获得Cognition公司IP许可权,整合250名员工及技术资源[7] Waymo自动驾驶 - 2025年计划扩展至费城、纽约等城市,通过"公路旅行"加速服务落地[9][10] 同业比较与估值 - 当前EV/EBITDA 16.15倍,低于同业平均22.90倍(微软24.52倍,Meta 20.48倍)[14] - 2026年目标价185美元(13.55倍EV/EBITDA),上行空间至217.34美元(16倍)[13][16]
AMD:反弹才刚刚开始
美股研究社· 2025-07-17 20:5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长57%,营业收入增长72% [2][3] - 客户端和游戏部门营收增长28%,利润增长109% [2][3] - 嵌入式业务营收下降3%,营业利润下降4% [3] - 总体季度收入增长至74亿美元,同比增长36%,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分别提高300个基点和1100个基点 [3] 业务驱动因素 - MI系列产品推动数据中心AI业务显著增长,MI325X出货量激增 [4] - 超过35个MI300系列平台已投入生产,支持云、企业和AI客户 [4] - 新增多个一级云客户和企业客户,包括一家最大的前沿模型开发商 [4] - MI350系列已开始出货,MI400系列预计2026年推出 [5] 产品与技术进展 - MI350系列是AMD年度GPU路线图的下一步,旨在赋能AI [5] - MI400系列将提供全机架级解决方案,支持大规模训练和分布式推理 [5] - 第四代CDNA架构专为加速下一代AI设计,采用3nm工艺节点,集成1850亿个晶体管 [7] - 支持FP4和FP6数据类型,HMB3E内存处理万亿参数工作负载 [7] - MI400系列将配备高达432GB HBM4内存,19.6TB/s内存带宽,FP4时性能达40 PF [8] 市场与增长前景 - MI308恢复在华销售,企业价值与EBITDA倍数提升至36.8倍 [6] - 公司无需超越英伟达即可稳固市场第二的位置,需求旺盛且盈利持续增长 [5]
业绩超预期还跌?ASML的基本面与市场情绪“打架”,该信谁?附期权操作
美股研究社· 2025-07-17 20:55
核心观点 - ASML基本面与市场情绪出现分歧,股价在2025年7月16日财报公布当日下跌9%,但业绩超预期,回调被视为配置机遇 [5] - 公司长期增长逻辑未受动摇,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投资价值显著 [5][12] - 期权策略采用"猫耳朵策略",适合宽幅震荡行情 [23][24] 行业与公司分析 行业地位与竞争力 - ASML是全球光刻技术及人工智能价值链核心供应商,EUV光刻机为独家供应,技术领先竞争对手数年甚至数十年 [6][7] - 所处行业未来数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超9%,EUV与DUV光刻机分别占总收入48%和43% [7] 财务表现 - 2025年Q2总净销售额77亿欧元,净系统销售额56亿欧元,毛利率53.7%,营业利润率34.6%,每股收益5.90欧元 [9] - 过去十年每股收益年均增速超20%,净现金储备63亿美元,股息收益率1.3%,派息率20% [9][10] - 本季度回购14亿欧元,2022年启动的120亿欧元回购计划剩余约60亿欧元 [11] 研发与增长潜力 - 单季度研发支出12亿欧元,占销售额15.6%,技术领先地位持续巩固 [11] - 2025-2030年预计年收入增速7%-13%,每股收益增速可达11%-22% [14] 估值分析 - 当前往绩市盈率约27倍,处于历史低位区间,盈利收益率3.57%,与无风险利率差距微弱 [12] - 情景分析显示:若2030年每股收益达60.13美元,股价有望升至1683美元,复合年回报率接近18% [15] 期权策略 - 采用"猫耳朵策略":买入1份660put,卖出2份640put,买入1份810call,卖出2份830call,盈亏平衡点617.5和852.5 [23] - 策略适合宽幅震荡行情,曾在特斯拉上多次应用效果良好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