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合资信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政府工作:支持创新药发展,注重药品集采质量,鼓励中医药发展
联合资信· 2025-03-18 19: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优化药品集采政策,扩大医保共济范围,鼓励中医药发展,医药行业内部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1] - 未来人口老龄化显现、医保支付范围及能力提升,医药行业下游需求将增长,支撑行业稳健发展 [1] - 预计2025年医药行业整体增速有望修复,创新药、中医药企业外部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鼓励创新药产业发展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给予全链条政策支持 [3] - 2024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创新药研发,如明确鼓励新药研发基调、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审评审批机制等 [3] - 未来医保等多部门有望推动支持药品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细则落地,医药企业或获合理利润空间,缩短研发投入回报期 [4] 药品集采更关注质量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促进“保质降价”,未来仿制药质量将受更高关注 [5] - 历年国家集采品种价格平均降幅约在52% - 59%之间,2024年第十批集采平均降价幅度最大,引发低价药品质量讨论 [5] - 我国发布系列药品质量监管政策,2025年将持续加强监管,保障用药质量,改善行业竞争格局 [6] 提高医保支付能力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推动省级统筹,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 [7] - 随着医保支付能力提升,未来创新药目录落地后医保支付或覆盖创新药领域 [7] - 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新增38种“全球新”创新药,完成集采和高值耗材集采,上线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8] - 药品集采推进、医保补助提高、共济范围扩大,医保基金支付能力有望提升,支撑医疗行业发展 [8] 鼓励中医药发展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9] - 2024年我国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中医药发展,有利于完善标准体系,提升全产业链运行效率 [9] - 中药企业外部发展环境良好,有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9] 结论 - 《政府工作报告》重视创新药支持,研发能力强的创新药企业有望受益 [10] - 集采对药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仿制药集采或走出非理性价格竞争,改善行业内部竞争 [10] - 医保提升医疗能力、加大养老支持和增强支付能力,医药行业下游需求有望增加 [10] - 《政府工作报告》鼓励中医药发展,为中医药企业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10]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医药行业相关内容解读:支持创新药发展,注重药品集采质量,鼓励中医药发展
联合资信· 2025-03-18 19: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得益于政策导向,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回报期有望缩短,仿制药生产企业将在需求和质量中寻求平衡获合理利润空间,医药行业内部竞争格局有望持续改善 [1] - 未来人口老龄化显现、医保支付范围及能力提升,医药行业下游需求将保持增长,为行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 预计2025年,医药行业整体增速有望修复,创新药、中医药企业外部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11] 各部分总结 鼓励创新药产业发展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在专利期内适当调整价格,将符合要求的创新药纳入目录,给予全链条政策支持 [3] - 2024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创新药研发,如明确鼓励高创新型医药企业新药研发,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审评审批机制等 [3] - 未来医保等多部门有望推动支持药品创新高质量发展细则落地,医药企业或获合理利润空间,研发投入回报期有望缩短 [4] 药品集采更关注质量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促进集采药品“保质降价”,未来仿制药产品质量将受更高关注,头部企业或迎更好机遇 [5] - 历年国家集采品种价格平均降幅约在52% - 59%之间,2024年第十批集采平均降价幅度最大,引发低价药品质量讨论 [5] - 我国发布系列药品质量监管政策,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规避唯低价论竞争,建立质量监管协同机制,2025年将持续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6] 提高医保支付能力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推动省级统筹,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 [7] - 随着医保支付能力提升,未来创新药目录落地后医保支付或覆盖创新药领域 [7] - 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新增38种“全球新”创新药,完成集采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上线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8] - 药品集采推进、医保财政补助提高、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医保基金支付能力有望提升,支撑医疗行业发展 [8] 鼓励中医药发展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9] - 2024年我国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中医药发展,如推进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升级标准体系,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等 [9] - 政策有利于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提升全产业链运行效率,中药企业外部环境良好,有望进入新阶段 [9] 结论 - 《政府工作报告》重视创新药支持,研发能力强的创新药企业有望受益 [10] - 集采对药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仿制药集采或走出非理性价格竞争,制药企业获合理利润空间,改善行业内部竞争 [10] - 医保提升医疗能力、加大养老支持和增强支付能力,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石,下游需求有望增加 [10] - 《政府工作报告》鼓励中医药发展,为中医药企业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10]
广东省首批土地收储点评
联合资信· 2025-03-18 14: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伴随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下滑、财政承压,中央出台政策盘活闲置存量土地,2025 年 1 月以来广东省多个城市公示第一批土地储备领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情况,收储土地以城投企业和地方国企为主,拿地时间集中在 2020 - 2023 年,收储价格多超原出让价格 70%,用途多为住宅和商服用地,收储对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短期可盘活资产、降低流动性压力,长期可增加财政收入、助力企业转型 [2][8][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背景 - 房地产行业自 2021 年下行,土地市场低迷,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下滑,财政压力增加,城投企业新增融资难、债务偿付及付息压力大 [3] - 2024 年 9 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随后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地方收储闲置土地 [5] 广东省本批土地收储概况 - 截至 2025 年 2 月 14 日,广东省拟收储土地近 180 宗、面积超 730 万平方米、价格超 360 亿元,涉及 15 个地市,收储对象主要为城投企业和地方国企,占比分别为 62.72%和 29.67% [8] - 拟收储土地拿地时间集中在 2020 - 2023 年,2022 年数量最多、面积最大,可能因 2021 年后城投和地方国企托底拿地但无明确开发规划 [11] - 收储价格多超过原土地出让价格的 70%,部分超出让价格,不同年份出让地块收储价格与原出让价格比值不同,不同企业类型折价水平有差异 [13][15][16] - 拟收储地块土地用途多为住宅和商服用地,分别占比超 50%和超 25%,符合政策要求 [19] 对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的影响 - 短期来看,政府收储土地可盘活城投企业存量资产,降低其流动性压力,不同区域拟获土储债额度差异大,与区域债务负担有一定相关性,拟回收土地的城投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0][21] - 地方政府可将回收土地再次投入市场,服务民生和实体经济,土地储备专项债可补充地方财力,长期房地产市场企稳后可增加财政收入,城投企业可转型助力地方产业升级 [22][24] - 2021 - 2024 年广东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降,土地储备专项债对部分地市补充财力作用明显,长期广东省人口净流入可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支撑 [25][26] - 2025 年城投企业化债与转型并重,偿债压力大的省份可加快土储债发行回收闲置土地,流动性压力不大的企业可谋划转型,后续土储债发行可能提速 [28][29]
2025年两会建筑行业政策解读:基建端建筑需求有望修复,“防风险”助力建筑企业流动性改善
联合资信· 2025-03-18 10: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稳中求进总基调,建筑施工行业相关政策释放积极信号,基建端财政发力与房地产止跌回稳,行业需求有望修复,企业流动性有望改善 [1][3][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狭义基建需求 - 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目标5%左右,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中央预算拟安排7350亿元,积极财政政策助力狭义基建需求修复 [4] - 2024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累计额(不含电力)同比增速4.40%,较2023年下降1.50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强度加大将为修复狭义基建投资增速提供资金支持 [5] - 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有助于缓解建筑施工企业回款压力,改善资产负债表;未来投资重点方向除传统基建外,还有城市更新和新基建 [6] 地产端建筑需求 - 地产政策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为主,推动库存去化,短期内建筑需求难改善,但强调保交楼和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预计建筑施工企业回款将改善 [7] - 提出推动建设“好房子”,对建筑行业未来产品标准提出更高要求 [7] 海外工程承包市场 -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202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规模稳步提升,完成营业额16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1%,新签合同额267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创历史新高,建筑施工企业将出海捕捉沿线机遇 [8] 政府工作报告其他相关表述 - 发展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等多项指标 [9] - 财政政策方面,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等,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要加快资金下达拨付 [9] - 货币政策要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11] - 扩大投资要加快实施重点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支持“两重”建设,鼓励民间投资 [11] - 房地产要推动市场止跌回稳,因城施策,做好保交房,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 [11] - “一带一路”要推动高质量共建走深走实,统筹推进工程和项目建设 [11] - 化债要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完善落实化债方案,优化考核管控措施 [11]
房地产行业:广东省首批土地收储点评
联合资信· 2025-03-18 10: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伴随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下滑、财政承压,中央出台政策盘活闲置存量土地,2025 年 1 月以来广东省多个城市公示第一批土地储备领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情况,收储土地以城投企业和地方国企为主,拿地时间集中在 2020 - 2023 年,收储价格多超原出让价格 70%,用途多为住宅和商服用地,收储对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短期可盘活资产、降低流动性压力,长期可增加财政收入、助力企业转型 [2][8][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背景 - 房地产行业自 2021 年步入下行通道,土地市场低迷,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下滑,财政压力增加,城投企业新增融资难、债务偿付及付息压力大 [3] - 2024 年 9 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随后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地方收储闲置土地 [5] 广东省本批土地收储概况 - 截至 2025 年 2 月 14 日,广东省拟收储土地近 180 宗、面积超 730 万平方米、价格超 360 亿元,涉及 15 个地市,收储对象主要为城投企业和地方国企,占比分别为 62.72%和 29.67% [8] - 拟收储土地拿地时间集中在 2020 - 2023 年,2022 年数量最多、面积最大,可能因 2021 年后城投和国企托底拿地但无明确规划,2020 - 2024 年广东省城投企业拿地金额 4393.23 亿元 [11] - 收储价格多超过原土地出让价格的 70%,部分超出让价格,不同年份出让地块收储价格与原出让价格比值不同,不同企业类型折价水平有差异 [13][15][16] - 拟收储地块土地用途多为住宅和商服用地,分别占比超 50%和 25%,符合政策要求 [19] 对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的影响 - 短期来看,政府收储土地可盘活城投企业存量资产,降低其流动性压力,不同区域拟获土储债额度差异大,与区域债务负担有一定相关性,拟回收土地的城投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0][21] - 地方政府可将回收土地再次投入市场,服务民生和实体经济,土地储备专项债可补充地方财力,长期房地产市场企稳后可增加财政收入,城投企业可转型助力地方产业升级 [22][24] - 2021 - 2024 年广东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降,土地储备专项债对部分地市补充财力作用明显,长期广东省人口净流入可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支撑 [25][26] - 2025 年城投企业化债与转型并重,偿债压力大的省份可加快土储债发行,流动性压力不大的企业可谋划转型,后续土储债发行可能提速,但土地回收涉及部门多、利益协调难,企业需权衡 [28][29]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房地产相关内容解读:持续防风险,加力稳楼市
联合资信· 2025-03-18 09: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房地产行业处于风险防范及化解重要阶段,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展现稳住房地产决心,要推动市场止跌回稳,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围绕“去库存”在供需两端发力,构建发展新模式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房地产相关表述对比 - 2023 年房地产调控以防风险、加强住房保障、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为主,未提及新模式 [4] - 2024 年优化政策,支持合理融资,化解风险,完善制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提出构建新模式 [4][7] - 2025 年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控制用地供应,盘活存量,发挥融资机制防违约,拓宽保障房贷款范围,加力改造城中村和危旧房,推动“好房子”建设 [4][7] 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 - 2024 年以来政策优化稳定市场信心,多数城市解除限制,但 2024 年全国住宅开发投资同比降 10.5%,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 12.9%,取消核心城市剩余限制和优化公积金贷款有空间 [8] - 2019 年以来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约 28 万个,惠及 1.2 万亿居民,未来城市更新关注民生、发展和安全类项目 [8] 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 - 融资协调机制使商业银行审批“白名单”贷款超 6 万亿元,涉及住房超 1500 万套,但行业底部态势未逆转,救助原则或向“保主体”转变,房企有望获更直接融资支持 [9]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 - “去库存”政策取得一定成效,报告给予城市政府收储更大自主权,有助于解决前期问题,利于房企“换仓”和资金回流 [10][11] 推动建设“好房子”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包含多项制度改革,部分城市举措有正面作用,住建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 [12] - “好房子”建设响应科技创新战略,拉动消费,增强居民购房信心,布局相关赛道房企优势有望增强,其余房企需调整经营模式 [12]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解读:AI算力增速高于预期,IDC行业迎来新“风口”
联合资信· 2025-03-17 10: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为 AI 与 IDC 协同发展注入动力,AI 算力增速超预期,IDC 行业或迎发展新机遇,AI 与 IDC 双向赋能,政策推动算力网络体系化发展,虽面临挑战,但行业价值定位转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1][2][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I 与 IDC 的“双向赋能”逻辑 - AI 与 IDC 在算力基建扩容、智能化运营和数据要素激活方面双向赋能,形成需求、技术、生态三大闭环 [2][7] - 算力基建扩容上,AI 需求倒逼 IDC 升级,IDC 为 AI 提供“新基建”,如东数西训模式及绿色技术创新 [3][4] - 智能化运营方面,AI 优化 IDC 效率,IDC 为 AI 落地提供试验场,通过政策响应实现双向赋能 [5] - 数据要素激活时,AI 挖掘 IDC 数据价值,IDC 构建 AI 生态底座,全球算力需求增长,推动 IDC 转型 [6] 政策导向下,AI 优化算力网络“点、链、网、面”体系化发展 - 《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算力,AI 驱动算力资源科学布局,优化算力网络“点、链、网、面”体系 [8] - “点”推动算力中心单点提质,按需建设,提升算力利用效率 [8] - “链”促进算力产业“串珠成链”,深化核心技术研发与协同创新 [8] - “网”加快网络升级“连算成网”,打造高速稳定传输通道 [8] - “面”持续丰富算力应用场景,引导模式创新“全面赋能” [9] 挑战与突破 - IDC 行业面临能耗与碳排压力、区域算力失衡和安全合规风险等挑战 [11] - 可通过建立“算力碳足迹追踪系统”、加快枢纽节点建设、制定规范等方式应对挑战 [11] - 行业价值定位从“机房供应商”向“智能服务商”转变,未来将在多方面实现跃迁 [12]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解读:【政策解读】AI算力增速高于预期,IDC行业迎来新“风口”
联合资信· 2025-03-17 09:58
政策导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提升“人工智能+”战略地位[1] - 要求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将算力基础设施纳入国家战略布局[2] AI与IDC双向赋能 - 算力基建扩容:AI大模型训练倒逼IDC转型,IDC为AI提供“新基建”[3][4] - 智能化运营:AI优化IDC效率,IDC为AI落地提供试验场[5] - 数据要素激活:AI挖掘IDC数据价值,IDC构建AI生态底座,2023 - 2030年全球IDC市场将保持22%年复合增长率,中国智能算力规模2025年预计突破千亿级[6] 算力网络发展 - AI优化算力网络“点、链、网、面”体系化发展,推动算力中心单点提质、产业成链、网络升级、应用场景丰富[8][9][10] 挑战与突破 - 面临能耗与碳排、区域算力失衡、安全合规风险,可通过建立追踪系统、加快枢纽建设、制定规范等应对[11] 行业变革与趋势 - IDC行业从“机房供应商”向“智能服务商”转变,AI驱动行业变革,AIaaS或成主流,数据增值服务将崛起[12] 企业发展与风险 - 企业可通过建设智算中心等实现技术、模式、生态跃迁,短期内信用风险在资本开支和技术投入,长期受益于收入增长和资产证券化[12][13]
政策解读: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再迎新周期
联合资信· 2025-03-17 09: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 报告核心观点 - 政府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任务 旨在促进消费市场繁荣与升级 [1]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1][5]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首次将手机 平板 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纳入补贴范围 [2] - 数字消费成为新型消费核心驱动力 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加速技术创新 [3] -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全球占比61.1% 美国占比20.9% 为智能终端产业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5][6] - 智能终端产业面临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等发展瓶颈 需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 [8][9] 消费刺激政策与市场需求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 较上年增长3.5% [2] - 2024年四季度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现 市场销售增速回升 [2] - 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降低消费者更换成本 挖掘潜在消费群体 [2] - 数字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 包括VR/AR体验 在线视频 云游戏等 [3] - 2025年智能终端市场需求潜力有望释放 形成规模可观更新换代效应 [4] 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00万辆 连续十年全球首位 [7] - 自动驾驶技术向高度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快速演进 [7] -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2.8亿部 同比增长4.7% [7] - AI技术在语音交互 图像识别 系统优化等方面提升手机功能与体验 [7] - 中国连续多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生产国 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7] - 人工智能推动智能机器人应用领域拓展至工业生产 医疗健康 物流配送等 [7] 政策支持与产业机遇 - 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8] - 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激励 [9] - 智能终端产业有望迎来新发展周期 需加强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 [9]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政策解读】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再迎新周期
联合资信· 2025-03-17 09:37
政策导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作为首要任务,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为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方向[1][2] 消费刺激 - 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较上年增长3.5% [2] - 2025年1月8日数码产品首次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2] 市场影响 - 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智能终端市场需求潜力有望释放,但长期稳定增长有挑战[4] - 数字消费需求增长推动智能终端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3] 技术创新 - 全球已授权人工智能专利中中国占比超61.1%,美国占比20.9% [6] 产业发展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00万辆,智能手机出货量约2.8亿部,同比增长4.7% [7] - 中国连续多年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生产国,连续三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7] 产业挑战与应对 - 智能终端产业核心技术依赖进口,政策从多维度提供助力[8] - 企业需跟踪需求、加大研发、优化供应链等应对挑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