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合资信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宏观政策不断加力--宏观经济信用观察季度报(2025年一季度)
联合资信· 2025-05-19 12:40
宏观经济 - 一季度GDP为31.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3][4] -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占GDP比重61.2%[8][13] - 固定资产投资10.3174万亿元,同比增长4.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9.9%,降幅收窄[16][1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万亿元,同比增长4.6%;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0%[23][24] - 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28] 价格与就业 - CPI较上年同期降0.1%,PPI降2.3%,降幅收窄;3月末人民币汇率指数贬值2.4%,对美元升值0.14%[31][33][35] - 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就业形势总体稳定[38] 财政收支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万亿元,同比降1.1%;支出7.3万亿元,同比增4.2%[40] - 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降11.0%,支出同比增11.1%[41] 宏观信用 - 3月末社融规模存量423.0万亿元,同比增长8.4%;一季度增量15.2万亿元,多增2.4万亿元[46] - 3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1%和3.6%,同比降0.35个百分点;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4%,同比降约0.6个百分点[52] 宏观政策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55][63] - 加力扩围“两新”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速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建设[56][58][59]
2025年度养殖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15 12: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猪产能去化初见成效,行业现金压力大,短期内产能扩建能力有限,猪周期有望转入合理上行区间,但企业仍面临成本控制挑战,集团化养殖企业占比提升或使猪周期波动幅度进一步平滑 [2][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概况 - 受政策、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中国生猪养殖集中度有所提升但仍较低,行业周期波动性大 [4] - 猪肉是中国居民主要肉类食品来源,市场需求刚性,2024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达1.51万亿元 [4] - 2024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CR20主要上市公司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比重由24.59%升至27.63% [4] 生猪产能与产量分析 - 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2020 - 2021年二季度快速增长后波动下降,2025年一季度末处于合理水平;2021 - 2023年生猪出栏量持续增长但增速下降,2024年出栏量下降 [5] - 猪周期通常4年左右,能繁母猪存栏量是先行指标,决定未来10 - 12个月生猪出栏量 [5] - 2002 - 2018年经历4轮周期,2018年开始的第5轮受非洲猪瘟等影响波动剧烈 [6] - 2018 - 2021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3205万头、2036万头、4161万头和4329万头,2021年6月末达4564万头峰值 [6] - 2022 - 2023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先降后升,2023年底为4142万头,2024年4月末降至3986万头进入绿色合理区域,2025年3月底为4039万头 [7] - 2018 - 2021年生猪出栏头数先降后升,2019年同比降21.61%,2020年达第5轮周期低点,2021年反弹 [8] - 2022 - 2023年出栏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2024年出栏量7.03亿头,同比降3.30%,2025年一季度出栏1.95亿头,同比变化不大 [8] 行业上下游及产品价格情况 - 生猪养殖行业上游为饲料行业,下游由供给决定猪肉价格,2021 - 2022年饲料价格攀升,2023 - 2024年底震荡回落,2025年一季度玉米和小麦小幅震荡,豆粕先涨后落 [9][12] - 饲料原材料成本占比75% - 80%,玉米、小麦、豆粕占比分别约60%、15%、20%,豆粕原料大豆主要依赖进口 [9] - 2021 - 2022年小麦、玉米和豆粕价格分别提高13.13%、7.57%和32.75%,2024年底分别降至2009.20元/吨、2366.30元/吨和2890.90元/吨 [10][12] - 2021 - 2024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分别为26.5公斤、26.9公斤、30.5公斤和28.1公斤,2024年全国居民家庭消费猪肉3962.1万吨,折合生猪3.96亿头,占出栏量56.33%,目前猪肉供大于求 [14] - 2018年非洲猪瘟后猪肉价格高位运行,2021年产能释放价格走低,2022 - 2023年震荡,2024年4月末达最低点,后回升又下降,2025年一季度猪肉和活猪价格下探,仔猪价格反弹,一季度猪肉平均批发价20.85元/公斤低于2024年 [15] 行业政策 - 国家出台政策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加强对规模化猪场产能监控,提升行业集中度,平缓猪价震荡 [17] - 2020 - 2024年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生猪生产,稳定产能,2024年修订方案将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调至3900万头,下限调至92% [18] - 2022 - 2025年一季度进行多次收储和放储操作,2024年收储量大于投放量,2025年一季度收储和投放数量均为7.27万吨 [20] 未来发展 - 上游原材料价格2023 - 2024年底回落,2025年一季度低位震荡,大豆价格有不确定性,企业仍面临成本控制压力 [21] - 猪周期通常3 - 5年且逐渐拉长,2025年生猪供需可能基本平衡,猪价可能回低利润区间,产能扩建能力有限或推动猪价上行 [22][23] - 行业内头部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加速低效产能出清,集团化养殖企业占比提升或平滑行业波动,下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23][24]
食品饮料行业观察及2025年信用风险展望
联合资信· 2025-05-15 0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食品饮料行业需求疲弱但总体平稳发展 2025年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 呈现市场规模扩容与竞争格局重构特征 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概况 - 食品饮料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 处于产业链中下游 多数子行业产品有消费刚性 进入壁垒低 竞争激烈 产销量和产品结构与居民收入相关 [5] - 2024年受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影响 行业需求疲弱 但在政策助力下保持平稳发展 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4.1% [5] - 行业定义宽泛 产品繁多 本文选取白酒 屠宰及肉类加工 乳制品 休闲食品和软饮料子行业分析 [5] 2024年细分行业运行分析 白酒行业 - 2024年总需求下降 产量降1.80% 消费结构优化 行业集中度提高 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长 但经营者两极分化加剧 [6][7] - 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部分企业营收 毛利率和利润总额增长 部分下降 [8] - 2025年产销有望弱势复苏 需求缓慢回升 产业集中度提高 两极分化局面持续 弱势企业有被淘汰风险 [9][11]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 - 2024年整体运行平稳 产量基本持平 猪牛羊禽肉总产量9663万吨 同比增0.2% 猪肉产量5706万吨 同比降1.5% [12][13] - 行业集中度和发展质量逐步提高 但仍存在问题 头部企业收入略降 利润改善 中小企业面临波动风险 [14][15] - 行业规模有增长空间 规模化企业优势大 政策推动产业链向“集中屠宰 冷链运输 冰鲜上市”发展 [18] 乳制品行业 - 2024年景气度下行 销售额和产量下降 全渠道销售额降2.7% 产量降3.6% 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18][19] - 高端巴氏奶销售增速高 但常温奶占主导 酸奶进入平稳阶段 奶酪有突破 行业呈“两超多强”格局 [22][23] - 行业有发展空间 人均奶类消费量低 经济增长和健康意识增强有望促进行业恢复 [24] 休闲食品行业 - 2024年市场规模9330亿元 同比增4.6% 追求质价比和健康化 细分市场中炒货食品及坚果等占比居前 [25] - 行业增长与品类升级 成本控制和渠道多元化有关 销售渠道融合 为企业带来机遇 [26][27] - 未来具备多元渠道布局和强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有提升市占率机会 [27] 软饮料行业 - 2024年产量同比增7.5%至18816.88万吨 近十年总规模变化不大 处于存量竞争阶段 [28] - 消费者对功能性饮料复购意愿强 减糖饮料销售额提升 体现健康化诉求 [31] - 行业集中度高 CR5超60% 头部企业通过产品创新 品牌提升和精准营销巩固地位 [32][34] 政策及展望 - 2024年行业需求偏弱 政策助力需求改善 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行减轻成本压力 2025年行业成本端压力不大 景气度有望修复 [35] - 行业将呈“哑铃型”发展格局 企业需紧扣三大主线 以创新驱动竞争 以社会责任构建价值 [36] - 2025年行业有望规模扩容 格局重构 头部企业整合巩固优势 中小企业专业化经营获发展空间 [38]
2025年贸易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09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经济增速放缓叠加美国加征高额关税,外贸出口承压;国内加紧实施积极宏观政策,内贸增速或逐步恢复,需求边际向好 [34][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运行情况 进出口贸易运行情况 - 202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稳步增长,出口同比上升明显,进口同比增速下滑;2025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平稳开局,美国加征关税影响预计二季度显现 [4][5] - 2024年进出口商品金额总值61622.89亿美元,同比升3.8%;出口35772.22亿美元,同比升5.9%;进口25850.67亿美元,同比升1.1%;贸易顺差9921.55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1700.53亿美元 [4] - 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商品金额总值14343.67亿美元,同比升0.2%;出口8536.67亿美元,同比升5.8%;进口5807.00亿美元,同比降7.0% [5] - 贸易伙伴方面,对东盟等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好于发达经济体;2024年与前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规模有不同变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占比超50%且同比增6.4% [8] -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机电产品占主导;进口商品以大宗商品、工业制品及农产品为主,对能源类产品和农产品进口依赖度较强 [9][12]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析 - 原油:2024年国际油价宽幅震荡,受多因素影响,预计2025年面临震荡下行压力 [13] - 钢铁: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供需双弱,景气度探底,钢材价格震荡下行,预计2025年仍低位运行 [15][16] - 煤炭:2024年煤炭价格受供需宽松影响下跌,预计2025年仍有下行压力 [19] - 贵金属:2024年黄金价格受地缘冲突、美联储降息等因素影响持续走高,预计2025年高位震荡 [22] - 农产品:2024年玉米价格震荡下行,预计2025年维持低位震荡 [24] 汇率走势分析 - 2024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基本稳定;年末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涨4.2%,对美元汇率较上年末贬值2.8% [26] 行业政策和关注点 行业政策 - 2024年贸易行业政策围绕促进外贸、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展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给相关企业带来压力,但有望优化行业格局 [29] - 2024 - 2025年发布多项政策,包括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政策、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等 [30] 主要关注点 - 美国对等关税实施使中国对美直接出口受冲击,转口贸易不确定大,外贸对经济正向拉动或消失 [31] - 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加大,给外贸企业带来经营和财务风险 [33] 未来展望 -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加征关税使外贸出口承压,国内积极宏观政策推动内贸增速恢复,需求边际向好 [34][36]
多元产业投资控股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09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多元控股行业进入整合与优化并举阶段,市场竞争“洗牌”深化,头部集团兼并重组,优秀资源向专业运营和灵活配置企业集中 [27] - 国内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缓慢下降,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优质发行主体获更有利定价,企业探索优化资本结构渠道 [27] - 政策要求企业在多环节加大合规投入,相关部门发布指引构建合规与可持续发展框架 [27] - 数字化与产业协同提升效率,借助工具实现业务协同、风险预警和治理闭环 [28] - 地方产业投资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借助资源推动项目、引入资本,需防范相关风险 [28] - 长期来看,行业有新机遇和增长空间,但需在合规管理、资本效率和数字赋能等方面发力 [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运行概况 - 业务模式与收益来源:多元控股企业母公司以投资管理为核心,通过持有子公司股权分散风险,主要收入来源为股权分红和投资收益、资产运作收益、管理服务费 [4][5] - 行业规模与结构特征:企业数量多,头部公司资产庞大,行业结构“一超多强”;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低,资产和收入规模低于主板均值和中位数,市盈率内部差异显著;发债企业超300家,以地方国资为主,占非金融类信用债发行人数量的5%,资产总额等指标高于非金融类发行人 [6][7][8] - 融资偏好与投资组合管理:母公司融资渠道多元,根据现金流和子公司分红能力决策,注重收益与风险平衡,动态调整持股比例;分为资本运作型和产业运营型,产业运营型可进一步分为垂直整合型和横向多元化型;地方产业投资平台业务/投资组合较稳健,可对外投资并购扩展业务 [9][11][12] 行业政策和关注点 行业政策 - 反垄断与产业准入:多元控股企业需预留审查时间,评估交易标的,构建治理架构,建立审批流程和披露机制,注重合规成本与战略选择的权衡 [15][16] - 改进加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相关部门发布指引,明确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目标,运用六大工具,健全工作机制并纳入业绩考核 [18] - 新兴未来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升级“双轮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培育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优化算力资源等 [18][19] - ESG领域监管趋严:监管层密集布局,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产业布局等方面兼顾碳减排等责任,形成绿色资产池 [20][21] 行业主要关注点 - 激烈竞争与行业周期波动:行业进入门槛低、主体多,头部集团在市场波动期易获优质资产,中小规模企业可能被边缘化,不同子行业经济周期影响整体经营 [23] - 融资成本攀升与高杠杆压力:宏观利率上行、融资环境趋紧时,企业募资难,高负债水平可能导致业绩未达预期、商誉减值,抑制再融资 [24] - 跨领域管理与协同效率挑战:企业业务涵盖多行业,需建立专业化管理和风险监控体系,否则可能导致决策滞后、资源错配 [25] - 盈利模式与资本结构差异:子公司在盈利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求母公司在资源配置和财务管理上协同并精细控制 [26] 未来展望 - 市场竞争层面:行业“洗牌”深化,头部集团兼并重组,优秀资源向专业企业集中 [27] - 融资与资本市场层面:国内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下降,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优质发行主体获更有利定价,企业探索优化资本结构渠道 [27] - 政策与监管层面:要求企业在多环节加大合规投入,相关部门发布指引构建合规与可持续发展框架 [27] - 数字化与产业协同层面:借助工具实现业务协同、风险预警和治理闭环,压缩管理成本,提高资本回报 [28] - 地方产业投资平台层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借助资源推动项目、引入资本,需防范相关风险 [28] - 长期层面:行业有新机遇和增长空间,但需在合规管理、资本效率和数字赋能等方面发力 [28]
2025年工程机械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09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工程机械行业筑底企稳企业盈利提升 未来海外市场成重要支撑 预计2025年行业整体维持稳定发展态势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现状 - 2024年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振 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各类挖掘机和装载机产品销量增长 成本端钢材价格震荡下行 行业筑底企稳 [4] - 2024年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01131台 同比增长3.13% 其中国内市场销量100543台 同比增长11.7% 出口销量100588台 同比下降4.24% [4] - 2024年装载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装载机108209台 同比增长4.14% 其中国内市场销量54326台 同比下降3.94% 出口销量53883台 同比增长13.8% [4] - 工程机械行业上游主要是钢、铁等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 钢材约占工程机械成本的30% 其价格涨跌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 [4] - 2024年中国钢材价格整体震荡下跌 截至年底 部分钢材市场价格较2023年底下降14.18%-18.38% [5] - 2024年中国累计出口钢材11071.6万吨 同比增长22.7% 出口额累计5950.1亿元 同比增长0.4% 出口均价同比下降18.2% [5] - 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工程机械行业下游主要应用领域 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 房地产业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8%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 [6] - 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 房屋施工、新开工、竣工面积及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同比下降 [7] -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分领域看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 [8] 行业政策 - 2024年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举措落地 相关产业政策实施 重大工程项目推进 支撑工程机械市场需求 带动行业复苏 [11][12] - 2024年3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提出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到2035年绿色发展成新型工业化普遍形态 [13] -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 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4] - 2024年我国颁布一系列政策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如聚焦多产业布局质量基础设施项目 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等 [14] 主要企业运行情况 - 2024年部分样本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 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盈利水平提升 现金类资产占比略降 多数企业应收款项、存货和固定资产占比提升 经营活动现金流强化 资产负债率正常 [16] - 2024年样本企业营业总收入合计2676.05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90% 利润总额合计208.22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1.97% [17] - 2024年样本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43% 同比提高3.18个百分点 平均总资产报酬率为3.98% 同比提高1.99个百分点 平均销售毛利率为24.60% 同比提高1.71个百分点 [17] - 截至2024年底 样本企业现金类资产占资产总额比重均值为17.77% 较上年同期下降1.90个百分点 [18] - 2024年中联重科和柳工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规模下降 其他样本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强化 [20] - 截至2024年底 除山推股份外 多数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 流动比率在合理区间波动 偿债能力指标良好 [24] 行业风险关注及信用展望 - 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性强 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密切相关 2024年行业筑底企稳 [28] - 2024年中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554.5亿美元 同比增长8.59% 出口总额528.59亿美元 同比增长8.87% 增速放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景气度高 新增对外承包工程拉动出口 [31] - 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等因素或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水平 2024年主要上市公司均实现利润增长 [32] - 2024年以来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 未来刚性需求将持续释放 预计2025年行业整体维持稳定发展态势 [33]
2025年股权投资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09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行态势,但各项运营指标降幅同比有所收窄,预计2025年行业各项运营指标降幅将进一步收窄 [2] - 2024年募资端国资LP是最主要出资方,投资端结构优化,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和人工智能领域受关注,退出端压力大,政府引导基金设立节奏放缓 [2] - 2024年以来行业政策围绕“募投管退”发力,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21] - 2025年行业在热点行业、参与主体、退出方式等方面将有变化,新兴和未来产业或成热点,国资LP参与度加深,退出方式多元化 [29][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权投资市场运行概况 募资端 - 2024年募资难度加剧,新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同比显著下滑,国资LP是主要出资方,AIC等参与大额基金设立支撑下半年募资降幅收窄 [4] - 2024年完成新一轮募集的基金3981支,数量同比降43.0%,募资规模14449.29亿元,同比降20.8%,降幅较2023年扩大 [4] - 人民币基金数量和金额占比分别达99.0%和96.1%,规模占比上升,外币基金募资萎缩 [5] - 国资性质资金在LP结构中占比约88.8%,政府资金出资占比达52.5% [5] - 2024年37支大额基金新募集规模在50亿元及以上,合计募资3053.44亿元,占全市场21.1%,同比提4.1个百分点 [7] 投资端 - 2024年市场活跃度回落但降幅收窄,结构优化,国资机构投资力度加大,资金流向优质项目 [8] - 2024年投资案例数8408起,剔除极值后披露金额6036.47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0.4%和10.3%,较2023年收窄 [8] - 2024年国资背景投资机构投资金额3446.58亿元,占市场总投资金额57.1%,同比增加5.2个百分点 [9] - 2024年投资金额排名前100案例吸纳2272.32亿元,同比增加7.7%,占比37.6%,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11] - 2024年规模10亿元及以上案例数83起,披露投资金额2266.87亿元,占比37.5%,同比增加4.0个百分点 [11] - 各细分市场投资均下滑,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降幅较小 [12] - 2024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投资热度领先,人工智能领域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同比上升35.5% [13] - 江苏、上海等五地投资活跃度最高,江苏投资案例数和上海投资金额居首 [14] 退出端 - 2024年退出端延续下滑趋势,处于延长期的基金规模持续增长,IPO压力未减,机构寻求多元化退出路径 [15] - 2024年共发生369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6.3%,降幅较2023年收窄 [15] - 截至2024年底,处于延长期基金规模6.46万亿元,退出期规模9.38万亿元,投资期规模10.62万亿元 [15] - 2024年被投企业IPO案例数1333笔,较2023年下降37.2%,占比36.1% [17] - 2024年股权转让、回购、并购退出案例数分别为1052笔、1031笔和264笔,占比分别为29%、28%和7% [17] - 2024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IT行业退出活跃度居前三 [17] - 北京、江苏和深圳退出案例数量居前,江苏和深圳同比分别增长15.6%和7.8%,北京下滑2.8% [18] 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概况 - 2024年政府引导基金设立节奏放缓,江苏、广东、北京累计认缴规模居前,上海和北京新增规模领先 [19]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78支,总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7.70万亿元 [19] - 2024年新设立产业类和创投类基金112支,同比下降32.9%,已认缴规模3070.53亿元,同比下降37.4% [19] - 2024年新注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为最大产业型政府引导基金 [19] - 存量政府引导基金层级越低数量越多且单支基金平均规模越小 [20] 行业政策 “创投十七条” - 从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健全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五方面提出十七条措施 [25] - 对完善创业投资“募投管退”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有重要意义 [26] 《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分七部分提出二十五项举措,涵盖“募投管退”全流程 [27] - 明确政府投资基金定位、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提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优化退出机制 [27] - 有助于构建科学高效管理体系,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推动国资LP深度参与市场 [28] 行业展望 - 2025年行业各项运营指标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 [29] - 行业方面,“人工智能+”推进,新兴和未来产业或成新投资热点 [29][30] - 参与主体方面,国资LP参与度有望加深 [30] - 退出方式方面,并购市场或迎机遇,退出方式向多元化迈进 [30]
2025年零售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09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社零增速放缓,零售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消费信心有待提振,网络零售是消费增长主要驱动力但增速放缓,百货业态增长乏力,连锁业态有韧性但回暖不明显,行业内资本事件重启 [2] - 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国内对外贸易挑战大,扩大内需重要性提升,预计政策支持延续并加大力度,但效果取决于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网络零售仍为消费增长主要驱动力,实体零售企业经营承压,部分企业有望结构性增长 [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运行情况 行业概况 - 2024年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但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储蓄意愿和外部环境制约消费能力和意愿,零售市场需求不足,信心待提振 [4] - 2024年全国GDP同比增长5.0%,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增长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增幅放缓,便利店、专业店和网络零售增长贡献突出 [4][5]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增长5.1%,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增长5.1%,但消费意愿下降 [8] - 2022年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行波动,受收入和外部环境影响,消费意愿和能力受限 [9] - 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便利店、专业店和网络零售拉动增长 [12] 细分业态 - **百货业态(含购物中心)**:2024年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降幅随政策落地收窄,新开项目数量和体量创新低,经营压力大 [13] - 2024年前三季度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下降5.0%,主要商品中金银珠宝类降幅大,家电类正增长 [13] - 2024年至少38家商场闭店,运营10年以上占76%,新开业项目数量和体量同比降17.58%和12.52%,存量调改项目占比21.79% [15] - 2024年前三季度38家百货上市公司营收1327.27亿元,同比降6.80%,净利润60.37亿元,同比降2.19%,企业经营压力大 [15] - **超市连锁**:2024年连锁超市有韧性,零售额增长,但回暖不明显,增收不增利,门店收缩,企业战略分化 [19] - 2024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超市增长2.7%,38.2%企业销售总额增长,57.4%下降,25.5%企业净利增长,53.25%下降 [19] - 2024年样本企业新开门店737家,关闭994家,净增 -196家,9成是2000平以下门店 [20] - 选择扩张和收缩战略企业占比均为36.2%,平稳发展企业占比约28% [20] - 即时零售与社区服务集成模式深化,社区超市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转变,头部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供应链端可降低运营成本 [21] - **网络零售**:近年来增速放缓,但仍是消费增长主要驱动力,线上线下融合和业态创新是关键因素 [25] - 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6.5% [25] - 2024年中国网络零售Top100企业销售规模1.91万亿元,增长2.7%,65家企业正增长,38家两位数及以上增长 [26] 行业政策和关注点 - **行业政策**:2024年以来政府出台系列刺激消费政策,推进“以旧换新”,配套国债资金,2025年政策叠加发力有望提升市场活力 [28] - **行业关注**:2024年以来零售行业资本事件不断,企业发展路径不同,整合后规模和协同效应待观察 [32] - 实体零售门店调改提升改造与投入产出匹配难,若未短期盈利将面临更大压力 [35] 展望 - 2025年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复杂,国内对外贸易挑战大,扩大内需重要性提升,政策支持有望加码,但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弱,政策效果待察 [36][37] - 网络零售将依托精准营销和供应链优化,持续成为消费增长主要驱动力,占比提升,实体零售企业经营压力大,部分企业有望结构性增长 [38]
发行主体信用资质强或市场化程度高,随城投转型或将进入提速阶段——城投公司发行科创债现状及展望
联合资信· 2025-05-08 12: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科创债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金融工具,旨在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高水平循环,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城投公司发行科创债规模较小,但随着城投市场化转型推进及科创债加速发展,预计未来城投公司发行科创债将进入提速阶段 [3][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科创债发行相关政策 - 政策演进:2021年3月沪深交易所启动试点,2022年5月正式落地,2023 - 2024年沪深北交易所修订政策,2022 - 2025年证监会等多机构出台文件支持科创债发展 [5][7] - 发行要求梳理:企业需具有显著科技创新属性或募集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要求不同 [8] - 交易所:要求发行人偿债能力良好,资产负债率不高于80%,分四类发行人,科创企业类对募资用途无限制,其他三类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比例不低于70%,科创孵化类用于基础设施比例不超30% [9] -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分主体类和用途类科创票据,主体类要求发行人有科技创新称号,对募资用途无严格限制;用途类要求募资至少50%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13] 城投公司科创债发行情况 - 发行规模: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场超2450只科创债成功发行,金额超24000亿元,城投公司发行117只,涉及52家公司,金额930.5亿元,规模逐年增长 [16] - 发行市场:交易所发行较多,银行间发行金额占比19.83%,交易所占比80.17% [17] - 债券期限:以中长期为主,1年期及以下、2年期、3年期、5年期、5年期以上占比分别为2.90%、5.05%、31.31%、51.71%和9.03% [17] - 发行主体区域:涉及17个省,江苏、浙江、重庆、四川发行主体数量多,重庆、北京、安徽、四川发行金额大 [22] - 发行主体层级:园区主体数量占比过半、发行金额最大,省级主体发行金额仅次于园区主体 [23][24] - 发行主体级别:以AAA及AA+主体为主,占比分别为40.38%和55.77% [25] 城投公司科创债发行条件分析与发行人特征梳理 - 科创类发行人:数量少,仅5家,均在交易所发行,因研发费用达标认定 信用资质强,4家AAA,1家AA+ 业务分两类,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且有科技创新成果,二是业务多元且子公司市场化强、有科创成果 募集资金用途不受限,不受“35号文”限制 [28][30] - 非科创类发行人:发行要求募资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主要资金流向为股权和基金投资 财务特征为股权和基金投资及自营类资产占比高,城建类资产占比低,收入结构多元化,投资收益对利润贡献高 按职能定位分5类,基础设施建设类新增融资受限,其他4类业务市场化,多元控股类和园区运营类市场化程度更强 [31][34][42] 总结与展望 - 已成功发行科创债的城投公司以非科创类为主,主要依靠募集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非科创类发行人市场化程度较高,基础设施建设类新增受限 [48] - 国家持续支持科技创新产业,科创债可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循环 目前城投公司在科创债发行领域规模小,未来随着城投转型和科创债发展,预计城投公司发行科创债将提速 [49]
2025年钢铁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4-29 12: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2025年中国钢铁行业延续供需双弱格局,钢材价格维持震荡走势,企业经营效益难明显好转 [2][28] - 短期内钢铁企业有经营压力,长期在产业政策引领下,低效产能出清,行业将转向高质量发展,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2][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运行情况 - 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供需双弱,景气度探底,供给过剩,产品价格下行,盈利趋弱 [4] - 2022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分别为10.13亿吨、10.19亿吨和10.05亿吨,呈波动下降趋势;2024年12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1.80% [4] - 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钢材价格下降,9月底至10月中旬反弹,而后震荡下行 [6][7] - 2022 - 2024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982亿元、855亿元和429亿元,2024年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行 [9] 上下游情况 铁矿石 - 中国钢铁企业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80%,2022 - 2024年进口量分别为11.07亿吨、11.79亿吨和12.37亿吨 [11] - 2024年一季度铁矿石价格下降,4 - 5月反弹,6月以来下行,9月中下旬上扬,四季度震荡偏弱 [12] - 2024年国内港口铁矿石库存量持续增长,年底约达1.49亿吨 [12] 焦炭 - 2024年焦炭价格呈W型走势,价格中枢下移 [14] - 年初焦炭产量下降,5 - 6月增加,7月稳定,8 - 10月下降,年底稳定并略有增长 [15] 下游需求 - 建筑业消耗过半钢材,2024年房地产投资下滑,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支撑用钢需求,产品结构调整 [16] - 2022 - 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为4.4%、 - 10.0%和 - 10.60%,2024年拖累用钢需求 [20] - 2024年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等)比上年增长4.4%,水利、航空、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显著 [20] - 2024年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用钢量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4年的50% [21] 行业政策及关注 粗钢产能压减目标明确 - 2021年12月政策提出粗钢等产能只减不增,2024年继续调控产量,“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新增产能 [22][23] - 2024年8月工信部要求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工作 [23] 行业转型升级加速 - 政策促使企业数字化转型、节能降碳,发展高端产品,到2025年底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30% [24] - 需求结构变化促使企业产品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 [25] 出口压力传导,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 2024年中国钢材累计出口11072万吨,同比增长约22.67%,但海外反倾销、加关税压力加剧 [26] - 贸易环境恶化或影响国内供需,加剧市场竞争,挑战企业盈利 [27] 行业展望 - 供给端2025年预计同比收缩,需求端预计小幅下降,价格维持震荡走势 [28] - 短期内企业有经营压力,长期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