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01288)
搜索文档
工行、农行、建行、中行,最新业绩!
搜狐财经· 2025-10-31 07:08
资产规模与增长 - 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位居四大行首位,达52.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8% [1] -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资产增速领先,分别增长11.33%和11.83%,资产总额达48.14万亿元和45.37万亿元 [1] - 中国银行资产总额为37.5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0% [1] 贷款投放与结构 - 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均超2万亿元,分别为20813.87亿元(增长8.36%)和20797.00亿元(增长7.33%)[2] -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分别为1.84万亿元(增长7.1%)和1.76万亿元(增长8.15%)[2] - 贷款投向重点为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率先突破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4.2万亿元 [2]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10.90万亿元,新增10417亿元,增速10.57%,占境内贷款比重40.98% [2] -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5.89万亿元(增长18.38%)和4.66万亿元(增长20.11%)[2] 资本市场表现 - 农业银行A股股价年初至今涨幅达57.72%,总市值2.74万亿元,在全球银行业市值排名中跃居第二位 [3][4]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A股股价涨幅分别为18.05%、10.06%、7.12%,总市值分别为2.59万亿元、1.92万亿元、1.69万亿元 [3][4] 营收与净利润 - 四大行均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中国银行营收增长最快,达4912.04亿元,同比增长2.69% [1][6] - 农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为四大行首位,达3.28%,净利润规模2223.23亿元 [1][6] - 工商银行营收规模最大,为6400.28亿元(增长2.17%),净利润2718.82亿元(增长0.52%)[1] 资产质量与风险抵补 - 四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年初下降,中国银行不良率最低为1.24%,农业银行下降幅度最大为0.03个百分点 [6] - 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为295.08%,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上升2.3个百分点至235.05% [6][7] 利息净收入与非息收入 - 受息差收窄影响,四大行利息净收入均同比下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下降0.70%、2.40%、3.00%、3.04% [7] - 非利息收入成为重要拉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速均超11%,分别达11.3%、13.95%、16.2% [8][9] - 建设银行通过扩大客户基础(如财富管理客户数两位数增长、快捷支付绑卡客户近4.9亿)来厚植中间业务收入发展基础 [9]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10-31 06:50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601288 证券简称: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 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季度报告内容的 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 本行法定代表人谷澍、主管财会工作负责人王志恒及财会机构负责人王剑保证本季度报告中财务报表 的真实、准确、完整。 ● 本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一、公司基本信息 二、主要财务数据 本季度财务报告所载财务数据和指标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说明外,为本行及子公司(统 称"本集团")合并数据,以人民币标价。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除特别注明外,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注:"本报告期"指本季度初至本季度末3个月期间,下同。 (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以人民币百万元列示 注:本行结合自身正常业务的性质和特点,未将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权投资减值准 备转回、受 ...
六大行前三季净利超万亿 息差承压下探索突围路径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6:10
核心观点 - 六大国有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万亿元,呈现盈利稳健增长和资产质量改善的特征,但净息差压力依然突出 [1] - 面对净息差挑战,行业正从资产端结构优化和负债端成本压降双向发力,以探索突围路径,且息差已显现边际企稳迹象 [7][8] 盈利表现 - 六大行前三季度合计归母净利润达1.07万亿元,所有银行归母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1][2]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3.03%领跑六大行,工商银行以2699.08亿元归母净利润的绝对额居首 [2]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2.69%,其跨境金融和国际结算业务表现突出,前三季度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784.83万亿元 [2][3] 资产质量 - 截至9月末,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4%为六大行最优水平 [4] - 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295.08%居六大行之首,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较上年末提升 [5] 净息差挑战与应对 - 行业净息差持续承压,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去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 [6] - 邮储银行净息差1.68%为六大行最高但同比明显下降,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36%和1.30% [5] - 资产端方面,银行加大对公领域精准投放,例如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9992.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2% [7] - 负债端方面,行业通过挂牌利率调降、规范定价管理等手段主动压降负债成本 [7] - 分析预计银行净息差将环比基本平稳,未来息差降幅收窄有利于净利息收入增速由负转正 [8]
美科技巨头市值蒸发1.5万亿元;苹果最新财报出炉;年满13周岁女孩可免费接种HPV;农行成全球市值第二大银行;中国新晋女首富诞生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06:06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7% [12] - 五部门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起完善免税店政策,支持口岸出境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销售国产品 [10]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全部完成投放,预计拉动项目总投资超7万亿元,其中国开行、进银、农发分别支持项目1054个、360余个、881个 [13] - 金融监管总局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延长三年 [13] - 商务部提出加快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外贸大宗货物和集装箱长途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9] 金融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跌1.57%,标普500指数跌0.99%,道指跌0.23% [4] - Meta股价跌超11%,为三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约21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16亿元) [4]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88%,哔哩哔哩跌超5%,网易跌超4%,阿里巴巴跌超3% [4] - 现货黄金涨2.41%报4024.46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涨0.94%报4038.30美元/盎司 [5] - 国际油价小幅收跌,美油主力合约收跌0.31%报60.29美元/桶 [6] - 加密货币市场全线重挫,比特币、以太坊跌超3%,过去24小时内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共有超过21万人爆仓,爆仓金额达11.37亿美元 [7] 公司动态与业绩 - 翰森制药钟慧娟、孙远母女以1410亿元财富首次成为中国女首富 [18] - 证监会同意摩尔线程智能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 [19] - 农业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223亿元,同比增长3.28%,总市值2.74万亿元超过美国银行 [23] - 苹果第四财季营收1024.7亿美元,同比增长7.9%,净利润274.7亿美元,预计下一财季iPhone销售额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24] - 亚马逊第三季度净销售额1801.7亿美元,预估1778.2亿美元,净利润211.9亿美元 [25] - 德国大众集团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负10.72亿欧元,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1.5%至34亿欧元 [25] 行业与科技新闻 -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声明从未表达“与华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意,强调全域自研与对外合作不矛盾 [21] - YouTube围绕AI进行重组,向员工提供买断方案,作为谷歌公司专注人工智能的更广泛转变的一部分 [26] - 美团发文揭露冒用其名义的诈骗活动,包括“800元外卖至尊卡”等,声明均为诈骗 [27] - 微信正式上线批量撤回全部消息、群聊免打扰可选择性接收通知、删除好友时可选保留聊天记录三项新功能 [28] - OpenAI宣布“星际之门”数据中心园区规划容量突破8吉瓦,预计未来三年投资超4500亿美元 [31] 上市公司公告精选 - 大金重工签署欧洲首个超大型半潜驳船建造合同,合同总金额约2.85亿元 [37] - 新疆交建参与的联合体中标9.82亿元快速路改造项目工程 [37] - 顺丰控股调整2025年第1期A股回购股份方案为“不低于15亿不超过30亿元” [37] - 京东方A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8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07% [38] - 中信建投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29%(调整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9.21%(调整后) [38] - 金龙鱼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6.96% [39] - 五粮液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78元,合计分红100.07亿元 [40] - 万科A获深铁集团拟提供不超过22亿元借款 [40]
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5:12
核心财务表现 - 工商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400.28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为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 [1] - 建设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737.02亿元,同比增长0.82%,归母净利润为2573.6亿元,同比增长0.62% [1] - 农业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508.76亿元,同比增长1.97%,归母净利润为2208.59亿元,同比增长3.03% [1] - 中国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912.04亿元,同比增长2.69%,归母净利润为1776.6亿元,同比增长1.08% [1] - 邮储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650.80亿元,同比增长1.82%,归母净利润为765.62亿元,同比增长0.98% [1] - 交通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996.45亿元,同比增长1.80%,归母净利润为699.94亿元,同比增长1.90% [1] 行业增长态势 - 六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同比增幅在0.82%至2.69%之间 [1] - 六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同比增幅在0.33%至3.03%之间 [1]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为3.03%,在六大行中表现最为突出 [1]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为2.69%,在六大行中位居首位 [1]
前三季度六大行营收净利双增
上海证券报· 2025-10-31 02:28
资产规模与市值表现 - 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资产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工商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超8%稳居首位,农业银行与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超过10%紧随其后[1] - 农业银行凭借股价持续上涨,总市值达到2.74万亿元,超过工商银行成为市值榜首[1] 盈利表现 - 六大行前三季度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净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业绩有所改善[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利润增速环比二季度由负转正[1] - 具体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长率分别为:工商银行2699.08亿元(0.33%)、农业银行2208.59亿元(3.03%)、建设银行2573.60亿元(0.62%)、中国银行1776.60亿元(1.08%)、邮储银行765.62亿元(0.98%)、交通银行699.94亿元(1.9%),农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最快[2] - 中国银行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主要因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8.8%以及实际所得税率下降[2] - 六大行前三季度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具体为:工商银行6400.28亿元(2.17%)、农业银行5508.76亿元(1.97%)、建设银行5737.02亿元(0.82%)、中国银行4912.04亿元(2.69%)、邮储银行2650.80亿元(1.82%)、交通银行1996.45亿元(1.80%),中国银行营收增速最快[2] 净息差水平 - 六大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具体水平为:工商银行1.28%、农业银行1.30%、建设银行1.36%、中国银行1.26%、邮储银行1.68%、交通银行1.20%,邮储银行净息差最高[3] 资产质量与股东回报 - 六大行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改善,具体为:工商银行1.33%、农业银行1.27%、建设银行1.32%、中国银行1.24%、邮储银行0.94%、交通银行1.26%,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最优[4] - 交通银行关注类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较上季末有所下降[4] - 六大行中期分红方案合计派息金额高达2046.57亿元,具体每10股派息为:工商银行1.414元、农业银行1.195元、建设银行1.858元、中国银行1.094元、邮储银行1.230元、交通银行1.563元[4]
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合计1.07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0-31 00:4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万亿元 [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2699.08亿元、2573.60亿元和2208.59亿元 [1]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达3.03% [1]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规模最大,为6400.28亿元,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5737.02亿元和5508.76亿元 [1]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9%至4912.04亿元,增幅最大 [1] 资产规模与质量 - 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位居第一,达11.83%,农业银行增速为11.33% [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资产总额排名前三,分别达52.81万亿元、48.14万亿元、45.37万亿元 [2] - 六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34%,其中五家较2024年末下降 [2]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26%,降幅最大 [2]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94% [2] 重点领域金融服务 - 工商银行贷款投放和债券投资增加超4万亿元 [3]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增量突破万亿元 [3] - 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9% [3] - 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5万亿元 [3] - 交通银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1.75% [3] - 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47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5万亿元,年内累计投放金额均超1万亿元 [3]
六大行交出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答卷”,净息差收窄仍是核心压力
北京商报· 2025-10-30 23:55
整体业绩表现 - 六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合计营收达27205.35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10723.43亿元,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1][3] - 工商银行营收规模最大,为6400.28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 [3] - 建设银行营收5737.02亿元,同比增长0.82%,归母净利润2573.6亿元,同比增长0.62%;农业银行营收5508.76亿元,同比增长1.97%,归母净利润2208.59亿元,同比增长3.03% [3] - 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4912.04亿元、2650.8亿元、1996.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6.6亿元、765.62亿元、699.94亿元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经济稳步复苏带动银行信贷业务规模稳步扩张,为业绩增长提供基础支撑 [1][4] - 银行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积极发展财富管理等非利息业务,拓宽了业绩增长空间 [1][4] 净息差表现与压力 - 六大行净息差普遍收窄,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68%,同比大幅下降21个基点;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2%,同比下降8个基点,降幅最小 [5][6][7] - 建设银行净息差为1.36%,同比下降16个基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26%,同比均下降15个基点 [7] - 净息差收窄主要受资产端LPR下行导致贷款收益率承压,以及负债端存款成本刚性难降的双重影响 [1][7] 净息差趋势与应对 - 净息差降幅已呈现逐步收窄趋势,存款利率下调对负债成本的降低作用正逐步显现,建设银行前三季度客户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4个基点 [1][8] - 银行通过提升定价管理水平、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措施努力使净息差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 [8] - 净息差收窄趋势将推动银行业盈利模式从传统的“规模驱动、息差依赖”向“综合化、精细化、多元化”方向转型 [8][9] 长期转型方向与策略 - 银行需降低对传统信贷业务的盈利依赖,加速布局财富管理等非利息业务,提升轻资本业务收入占比 [8][9] - 具体策略包括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强化科创金融等新兴业务领域布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压降高成本负债、深化数字化转型以实现降本增效 [9]
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六大行,“交卷”
上海证券报· 2025-10-30 23:47
资产规模增长 - 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资产规模保持稳健扩表增速,工商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超8%,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均超过10% [1] - 农业银行凭借股价持续上涨,截至10月30日总市值达到2.74万亿元,超过工商银行位居市值榜首 [1] 盈利表现 - 六大行前三季度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净利润增速全部实现正增长 [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利润增速环比二季度由负转正 [1] - 农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03%,在六大行中增速最快,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8%、1.9%、0.98%、0.33%、0.62% [2] - 中国银行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部分原因包括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8.8%以及实际所得税率下降 [2] - 六大行营收均实现正增长,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长2.69%为最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17%、1.97%、1.82%、1.80%、0.82% [2] 净息差水平 - 六大行净息差持续收窄,邮储银行净息差1.68%为最高,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36%、1.30%、1.28%、1.26%、1.20% [3] - 建设银行管理层表示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有信心通过主动管理保持净息差在可比同业中的领先水平 [3] 资产质量与股东回报 - 六大行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且不良有所改善,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4%保持最优,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4%、1.27%、1.26%、1.33%、1.32% [4] - 交通银行关注类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较上季末有所下降 [4] - 六大行拟进行中期分红,合计派息金额达2046.57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拟每10股派息分别为1.414元、1.858元、1.563元、1.230元、1.195元、1.094元 [4]
2025金融街论坛|企业加速出海!多方共话京港资本市场合作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10-30 23:32
京港资本市场合作现状与意义 - 京港联动是推动企业出海和资本互联互通的核心力量,旨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 - 香港是北京企业重要的国际融资平台,北京企业在港股市值与数量均占重要地位[1] - 北交所与港交所已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探索跨境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在对方市场申请上市[3] 香港资本市场表现与吸引力 - 香港IPO市场活跃,前三季度新上市公司集资额达到1800亿港元,同比增长两倍[6] - 港股后续增发和配股筹得2600亿港元,增长270%,显示市场能持续高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6] - 港股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前9个月日均成交额比去年上升超过九成,港股市值接近50万亿港元,在亚洲排名第三[6] - 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国际化的投资者群体,有助于企业提升国际影响力并拓展海外业务[6] “A+H”两地上市趋势与动因 - 北京市已有逾200家港股上市公司,其中“A+H”两地上市企业共有46家[4] - 年内已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多家A股公司登陆港交所,实现“A+H”两地上市,阳光电源、牧原股份等多家公司正在港股IPO排队中[6] - “A+H”上市可缓解公司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获得更多外源融资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促进企业成长[8] - 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机制降低了上市的复杂性与成本,促使更多企业考虑赴港上市[6] 政策支持与企业实践 -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8] - 香港证监会积极支持设在北京的金融机构来港拓展业务,促进金融人才双向流动[3] - 今年前9个月,内地企业通过香港IPO集资1400亿港元[7] - 科技企业融资活跃,越来越多的内地科技企业准备来香港上市,以吸引国际投资者和提升国际知名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