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集团(01810)
icon
搜索文档
资金加仓港股,有机构称收益可达20%
搜狐财经· 2025-08-27 18:46
港股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8% 创近4年新高 领先全球主要股指 [1] - 南向资金8月15日单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 创历史最高纪录 [1]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9700亿港元 日均成交占比达30%-40% [5] 外资配置变化 - 新兴市场基金7月对H股和A股配置比例分别上升0.8和0.7个百分点 [1] - 外资基金7月对中国股票流入额从6月的12亿美元增至27亿美元 [1] - 全球基金和亚太除日本基金对中国的低配比例分别降至1.4和0.3个百分点 [1] 市场驱动因素 - 美元指数年初至今下跌9.4% 推动资金转向估值更优的中国资产 [3] - 内地低利率环境促使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进行多元化布局 [4] - M1增速连续五个月回升 M1-M2负剪刀差收窄显示货币流动性活跃 [13] 南向资金行业偏好 - 近一月对金融/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净买入分别达416亿/320亿/220亿港元 [5] - 持仓腾讯控股超5800亿港元 建行/中移动/小米等超2000亿港元 [5] - 创新药指数近一年涨超58% 恒生消费指数年内涨幅达22.39% [5] 投资策略特征 - 机构普遍采用哑铃策略 平衡红利资产与成长主题(创新药/科技/新消费) [8] - 国有H股市净率0.80倍 滚动股息收益率达6.90% 显著低于A股估值 [9] - 港股科技板块预测市盈率约16倍 处于过去7年28%分位数 [13] 板块投资逻辑 - 科技板块崛起逻辑与美股"七巨头"相似 汇聚内地最优秀科技企业 [5] - 新消费企业受益于消费者转向体验型消费趋势 [6] - 创新药企发展反映内地药企研发和CMO合作成果 [6] 美联储政策影响 - 预防性降息周期下恒生指数曾实现3个月超40%反弹 [12] - 2019年降息期间恒指预期市盈率从10倍低点回升至12倍 [12] - 当前市场预期2026年底前降息近6次 若不及预期或引发失望情绪 [13]
南向资金追踪|净买入超153亿港元 扫货三大ETF加仓阿里和美团
新浪财经· 2025-08-27 18:29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南向资金单日成交额达1911.72亿港元 较前一日放量近430亿港元 占恒指成交总额比重为51.48% [2] - 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53.71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90.05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入63.66亿港元 [2] - 三大ETF获资金大幅流入 盈富基金净买入55.49亿港元 恒生中国企业净买入30.43亿港元 南方恒生科技净买入9.53亿港元 [2] 个股资金净买入情况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21.78亿港元 沪股通净流入11.35亿港元 深股通净流入10.42亿港元 [3][6][7] - 美团-W获净买入17.82亿港元 深股通净流入5.91亿港元 [3][7] - 康方生物获净买入5.74亿港元 深股通净流入5.24亿港元 [3][7] 个股资金净流出情况 - 中芯国际遭净流出6.59亿港元 沪股通净流出5.86亿港元 深股通净流出0.72亿港元 [3][6][7] - 小米集团-W遭净流出2.97亿港元 深股通净流出3.00亿港元 [3][7] 重点个股价格及短期资金动向 - 阿里巴巴-W股价微涨0.16% 前5日累计减持154万股 [4] - 美团-W股价下跌3.08% 前5日累计加仓2410万股 [4] - 康方生物股价下跌7.10% 前5日累计减持9万股 [4] - 中芯国际股价微涨0.09% 前5日累计加仓422万股 [4] - 小米集团-W股价下跌0.56% 前5日累计加仓2527万股 [4] 沪港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 中芯国际成交额68亿港元 净流出5.86亿港元 [6] - 腾讯控股成交额40.78亿港元 净流入0.54亿港元 [6] - 恒生中国企业ETF净流入30.43亿港元 盈富基金ETF净流入30.56亿港元 [6] 深港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 南方恒生科技ETF净流入9.54亿港元 [7] - 华虹半导体成交额10.48亿港元 净流出0.34亿港元 [7] - 商汤-W股价大涨8.90% 成交额10.12亿港元 净流出0.30亿港元 [7]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153.71亿 港股ETF及科网股再获加仓 芯片股继续分化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7:57
北水资金流向 - 北水成交净买入153.71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90.05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63.66亿港元 [1] - 盈富基金、恒生中国企业、阿里巴巴-W为净买入前三,分别获净买入30.56亿港元、30.43亿港元、11.35亿港元 [1][2] - 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为净卖出前二,分别遭净卖出5.86亿港元、2.97亿港元 [1][7] ETF投资动态 - 盈富基金、恒生中国企业、南方恒生科技分别获净买入55.49亿港元、30.43亿港元、9.53亿港元 [4] - 南向资金在互联互通标的中成交占比超过40%,其流入持续性值得关注 [4] 科网股与人工智能政策 - 阿里巴巴-W、美团-W、腾讯分别获净买入21.77亿港元、17.83亿港元、4057万港元 [5] -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政策利好AI产业链从算力、模型到应用的全环节 [5] 生物医药公司表现 - 康方生物获净买入5.73亿港元,上半年收入1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75%,商业销售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开坦尼和依达方纳入医保及新适应症贡献 [5] 半导体行业分化 - 华虹半导体获净买入3.58亿港元,中芯国际遭净卖出6.58亿港元 [6] - 国产AI芯片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提升,国产算力市占率有望持续提高 [6] 小米集团业务展望 - 小米集团遭净卖出2.97亿港元,海通国际预计其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71亿台,但对需求动能持谨慎态度 [7]
港股收评:午后跳水恒指跌1.27%,科技股、金融股普遍弱势!蓝思科技涨8%,快手美团跌超3%,百度网易腾讯跌近2%
格隆汇· 2025-08-27 16:4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午后均由涨转跌 恒生指数下跌1.27%超300点 国企指数下跌1.4%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47% [2] - 恒生科技指数盘中曾冲高1.2%刷新阶段新高 国指险守9000点关口 [2] - A股市场同步走弱 [2] 行业板块表现 - 生物医药股集体下跌 创新药方向跌幅较大 康希诺生物下跌8.59% 金斯瑞生物科技下跌7.42% 康方生物下跌7.1% [3] - 大型科技股持续转跌 快手与美团跌超3% 京东跌2.5% 百度/网易/腾讯跌近2% 小米跌0.56% 阿里巴巴勉强翻红 [3] - 银行股/保险股/中资券商股等大金融集体表现低迷 [3] - 物管股与内房股大幅走低 [3] - 稀土概念股维持强势 [4] - 苹果概念股逆势拉升 蓝思科技绩后大涨近8%盘中创上市新高 [4] 个股表现 - 生物医药板块多只个股显著下跌 先声药业跌6.79% 石药集团跌6.36% 三生制药跌6.18% 翰森制药跌5.68% [3] - 其他医药股跟跌 欧康维视生物跌6.1% 歌礼制药跌5.56% 绿叶制药跌5.45% 巨子生物跌5.27% 信达生物跌4.96% 中国生物制药跌4.7% [3] 市场催化因素 - 特朗普称将迅速对药品征收关税 [3] - 苹果将于9月9日举行iPhone 17系列发布会 [4] - 供改正式落地叠加多点催化推动稀土板块走强 [4]
格力高管朱磊回应小米王化打油诗,称技术比较应实事求是
36氪· 2025-08-27 16:33
公司技术对比争议 - 格力高管朱磊指出小米使用2025年新品对比格力2021年已淘汰老架构的做法不合理 [1][7] - 格力强调小米在中央空调领域仅有入门级风管机 无法对标格力2024年新品如上下可逆分布式送风中央空调等机型 [8] - 格力称其超级机组已应用于人民大会堂 珠港澳大桥 华龙一号核电站等国家级项目 [8] 产品技术层级差异 - 格力表示无需用中央空调天花板技术对比小米的起点产品 [8] -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以打油诗形式回应 提及三年新物当旧骸 刻舟求剑十五载等观点 [2][3][4] - 格力反驳制造业核心科技不能依靠打油诗形式展现 [9] 行业竞争态势 - 双方争议焦点集中于技术比较的公开性与专业性 反对阴阳怪气的传播方式 [1][7] - 格力引用孔子言论焉知后来者不如今也 同时强调企业初心决定发展潜力 [8] - 事件体现家电行业龙头企业与新兴互联网企业在专业领域的技术认知差异 [1][8]
格力高管再回应小米王化:核心科技靠打油诗是打不出来的
凤凰网· 2025-08-27 16:15
公司争议 - 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指责小米空调使用新品对比格力已淘汰的老架构进行不合理技术比较 [1] - 朱磊批评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通过转发数据和发表诗文方式带节奏 强调制造业需要实实在在的核心科技而非营销手段 [1] - 王化以诗文回怼格力高管 内容涉及"三年新物当旧骸"和"刻舟求剑十五载"等表述 暗示格力产品迭代滞后 [1] 市场份额数据 - 博主晓春哥发布奥维云网2025年7月线上空调市占率数据:美的18.61% 小米16.71% 格力15.22% [1] - 格力方出示同期奥维数据反驳:美的19.98% 格力16.41% 小米13.50% 指责小米传播不实信息 [1] - 奥维云网8月修改统计口径导致同一时段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数据报告 [2] 行业竞争态势 - 格力与小米围绕空调销量与产品技术的交锋被视为2025年家电行业最具火药味的商战 [1] - 争议焦点集中在线上空调市场份额数据的真实性与统计口径一致性 [1][2] - 双方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公开对峙 涉及技术对比、数据可信度和企业发展战略等核心议题 [1]
口水仗升级!朱磊:小米在中央空调领域只有入门级的风管机,格力没有必要拿天花板对比
新浪科技· 2025-08-27 15:31
市场竞争态势 - 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超越格力登上微博热搜 双方高管频繁进行舆论交锋 [3][4] -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超越格力 但格力称7月在线市场仍保持领先 [4] - 数据统计口径争议出现 原博主称奥维更改了数据罗盘的统计口径 [4] 产品技术对比 - 格力指责小米用2025年新品对比格力2021年淘汰老架构产品 认为这种比较不合理 [1] - 格力强调其拥有获得国际领先认证的上下可逆分布式送风中央空调等新品 小米没有对应机型 [1] - 格力展示拆机图称四年前产品在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上仍领先小米2025年新品 差距达代际级别 [4] 品牌定位差异 - 格力自称中央空调领域的天花板 应用于人民大会堂、珠港澳大桥等超级工程 [1] - 格力认为小米目前只有入门级风管机 处于中央空调领域的起点阶段 [1] - 格力强调制造业需要实实在在 核心科技不能靠打油诗获得 [1] 高管舆论交锋 - 小米王化以打油诗回应销量争议 内含"刻舟求剑十五载"等批评性语句 [2] - 格力朱磊呼吁技术比较应摆在明面上 不要阴阳怪气和靠转发带节奏 [1] - 双方高管通过微博平台多次转发数据和发表观点 引发广泛关注 [3][4]
格力电器朱磊回应小米王化:制造业讲究实实在在,核心科技靠打油诗是打不出来的
新浪科技· 2025-08-27 15:24
技术比较争议 - 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质疑小米中央空调产品比较方式不合理 使用格力2021年淘汰老架构对比小米2025年新品缺乏公平性 [1] - 格力强调中央空调产品技术优势 包括获得国际领先认证的上下可逆分布式送风中央空调 恒温除湿中央空调 天氟地氟中央空调系统等新品 [1] - 格力指出小米目前仅拥有入门级风管机产品线 无法与格力应用于人民大会堂 珠港澳大桥 华龙一号核电站的超级机组形成对标 [1] 行业竞争态势 - 企业强调制造业需要实实在在的核心科技 暗示行业竞争应建立在技术实力而非营销话术基础上 [1] - 格力引用"焉知后来者不如今也"表示对行业后来者的期待 但强调企业出发初心决定发展高度 [1] - 此前小米方面曾通过打油诗形式回应空调销量争议 显示家电行业竞争已延伸到社交媒体领域 [2]
小米王化回应空调销量争议引用诗句表态
新浪科技· 2025-08-27 14:57
公司回应与舆论争议 - 公司高管通过社交媒体回应空调销量争议 引用网友分析结论而非直接提供数据 [1] - 回应内容采用诗歌形式暗示对数据解读差异的立场 包括"三年新物当旧骸 数据罗盘任调改"等表述 [1][2] - 诗歌内容涉及产品认知争议 出现"自家产品认不来"的表述 [2] 行业竞争态势 - 回应隐含对行业竞争方式的评论 通过"不争朝夕争口水 故步自封倒头栽"体现对竞争态势的看法 [3] - 结尾"快步《走进新时代》"表述反映行业技术迭代和发展方向转变 [4]
王化回应小米格力空调销量争议:不争朝夕争口水,故步自封倒头栽
新浪科技· 2025-08-27 14:57
小米与格力空调销量争议事件 - 小米集团公关部王化通过诗文形式回应空调销量争议 暗示数据统计口径变化和行业竞争观念落后 [1][2][3] - 事件起源于"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超越格力"登上微博热搜 引发双方高管多次隔空交锋 [3][4] 奥维云网数据争议 - 小米高管卢伟冰和王化在8月15-16日转发奥维云网数据 宣称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超越格力 [4] - 格力方朱磊在8月18日援引奥维云网数据反驳 称7月格力在线上市仍保持领先 [4] - 原博主"晓春哥XCG"指出奥维云网更改了数据罗盘统计口径导致数据差异 [4] 产品技术对比 - 格力方朱磊于8月26日发布拆机对比图 称格力四年前产品在核心技术和工艺上仍领先小米2025年新品 并指出存在"代际级"差距 [4] 企业战略表态 - 小米高管卢伟冰强调"能力坚实提升带来高质量增长" 感谢用户对小米大家电的支持 [4] - 王化此前表态"没想到新时代这么快就来了" 暗示行业格局变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