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300750)

搜索文档
“反内卷”政策下光伏板块基本面向好,新能源ETF(159875)盘中一度涨近4%
搜狐财经· 2025-09-04 10:29
流动性表现 - 新能源ETF盘中换手率达7.38%,成交金额7672.68万元[3] - 近1周日均成交额达1.08亿元[3] - 近5个交易日累计资金净流入4547.98万元[3] 规模变化 - 近1年规模增长1.18亿元[3] 收益表现 - 近6月净值上涨15.55%[3]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达25.07%,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连涨期间涨幅31.31%[3] -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03%[3]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8.15%[3] 成分股表现 - 权重股宁德时代涨1.71%(权重9.72%)、阳光电源涨4.57%(权重5.57%)、隆基绿能涨3.43%(权重5.18%)[5] - 亿纬锂能大涨8.65%(权重3.19%)、通威股份涨6.87%(权重2.58%)[5] - 中国核电跌0.68%(权重4.36%)、三峡能源跌0.47%(权重3.46%)[5] 行业动态 - 光伏产业链价格出现明显修复,"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自律[5] - 多晶硅行业或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过剩产能[5] - 2025年上半年光伏板块核心标营收同比下滑9.7%,但二季度开工率与营收环比改善[6] - 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减小,加回减值损失后环比扭亏为盈[6] - 硅片二季度毛利率为负,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有望改善企业现金流[6] 指数构成 - 中证新能源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2.78%[6] - 前三大权重股为宁德时代(9.72%)、阳光电源(5.57%)、隆基绿能(5.18%)[5][6]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快,电池ETF嘉实(562880)盘中上涨3.65%,杭可科技涨超13%领涨成分股
搜狐财经· 2025-09-04 10:23
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强势上涨3.63% [1] - 成分股杭可科技上涨13.41%、中伟股份上涨11.40%、珠海冠宇上涨9.53%、亿纬锂能上涨8.89% [1][7] - 阳光电源上涨4.84%、欣旺达上涨5.94%、天赐材料上涨5.36%、先导智能上涨4.41% [7] 电池ETF市场表现 - 电池ETF嘉实(562880)单日上涨3.65%,近1周累计上涨10.61% [1][4] - 近1年净值上涨59.85%,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达31.11% [4] - 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连涨期间涨幅达34.63%,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13% [4] 流动性及资金动向 - 盘中换手率达7.42%,单日成交额4073.25万元 [4] - 近1周日均成交额3675.30万元 [4] - 近6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1.69亿元,单日最高净流入8326.56万元 [4] 规模与份额 - 最新规模达5.28亿元,创近1年新高 [4] - 最新份额达8.04亿份,创近1年新高 [4] 行业技术前景 - 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预计2030年全球出货量达808GWh [4] - eVTOL及消费电子领域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 [5] -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持续收敛,材料端与设备端价值量提升 [5] 指数权重结构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03% [5] - 权重最高个股为阳光电源(10.28%)、宁德时代(9.64%)、三花智控(6.31%) [5][7] - 亿纬锂能权重占比6.02%,国轩高科占比3.76% [7]
17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17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2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09:44
行业融资净买入情况 - 电力设备行业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当日净买入33.38亿元 [1] - 通信 房地产 食品饮料 公用事业 汽车等行业净买入金额均超3亿元 [1] - 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有17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1] 个股融资净买入情况 - 1695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 净买入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89股 [1] - 17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2亿元 [1] - 中际旭创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净买入17.48亿元 [1] - 新易盛 国轩高科 阳光电源 宁德时代 卧龙电驱等股净买入金额均超5亿元 [1]
宁德时代取得光伏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专利,有利于降低太阳能电池泄漏的铅等污染物流失到环境中去的风险
金融界· 2025-09-04 09:14
专利技术突破 - 公司获得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专利 授权公告号CN223285792U 申请日期为2024年09月 [1] - 专利涵盖框架 太阳能电池和污染物处理件 其中污染物处理件包含导流模块和吸附模块 [1] - 导流模块负责将流体引导至吸附模块 吸附模块专门用于吸附污染物 [1] 企业综合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11年 总部位于宁德市 主营业务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达440339.4911万人民币 对外投资企业数量达138家 [1] - 参与招投标项目520次 拥有商标信息658条 专利信息5000条 行政许可999个 [1] 研发创新能力 - 专利总量达5000条 体现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 [1] - 最新专利聚焦光伏系统污染物处理技术 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 [1] - 通过导流与吸附模块的创新设计 提升光伏发电系统效率 [1]
中证指数月度报告(8月)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04:55
主要指数月度表现 - 沪深300指数收盘4496.76点,月度上涨421.17点,涨幅10.33%,日均成交量243.28亿股,日均成交金额5198亿元 [10] - 中证500指数收盘7043.94点,月度上涨817.60点,涨幅13.13%,日均成交量230.59亿股,日均成交金额3870亿元 [10] - 深证成指收盘12696.15点,月度上涨1686.38点,涨幅15.32%,日均成交量838.90亿股,日均成交金额13219亿元 [10] - 上证指数收盘3857.93点,月度上涨284.72点,涨幅7.97%,日均成交量648.49亿股,日均成交金额9558亿元 [10] - 中证200指数收盘5417.86点,月度上涨632.48点,涨幅13.22%,日均成交量137.27亿股,日均成交金额2586亿元 [10] - 300成长指数收盘4721.48点,月度上涨591.89点,涨幅14.33%,日均成交量47.89亿股,日均成交金额1986亿元 [11] - 300价值指数收盘5245.75点,月度上涨71.17点,涨幅1.38%,日均成交量109.74亿股,日均成交金额1147亿元 [11] 指数阶段收益表现 - 中证500指数近1年收益率51.84%,年初至今收益率23.02% [11] - 中证200指数近3个月收益率23.44%,半年收益率18.63% [11] - 300成长指数近1年收益率42.35%,半年收益率19.50% [11] - 沪深300指数近1年收益率35.39%,近3个月收益率17.10% [11] - 中证红利指数年初至今收益率为-0.78%,近1个月收益率0.97% [11] - 上证红利指数当月下跌0.73%,年初至今下跌4.42% [11] 行业指数表现 - 信息技术行业月度涨幅26.90%,通信服务行业月度涨幅38.05% [19] - 原材料行业月度涨幅16.46%,工业行业月度涨幅7.87% [19] - 金融行业月度涨幅2.53%,能源行业下跌1.78% [19] - 通信服务行业对沪深300指数贡献77.37点,贡献度18.37% [20] - 信息技术行业对沪深300指数贡献152.22点,贡献度36.14% [20] - 原材料行业对中证800指数贡献64.19点,贡献度13.08% [20] 个股表现 - 寒武纪收盘1492.49元,月度涨幅110.36%,为沪深300指数贡献30.80点 [13][15] - 新易盛收盘356.20元,月度涨幅88.26%,位列沪深300十大权重股第9位 [13][15] - 工业富联收盘53.83元,月度涨幅55.53%,位列上证指数权重股第6位 [15] - 中国电建下跌13.32%,渝农商行下跌7.23%,位列沪深300表现最弱前十 [17] - 包钢股份日均成交969亿元,东方财富日均成交3822亿元,位列沪深300成交量前二 [12] 权重股构成 - 贵州茅台权重3.89%,收盘1480元,涨幅4.10%,为沪深300第一大权重股 [15] - 宁德时代权重3.39%,收盘306.18元,涨幅16.12%,为沪深300第二大权重股 [15] - 金融股中国平安权重2.70%,招商银行权重2.22%,位列沪深300前五大权重 [15] - 紫金矿业权重1.59%,月度涨幅20.52%,位列沪深300权重股第5位 [15] 债券指数表现 - 中证10+债指数下跌6.77点,跌幅2.07%,久期15.93年,到期收益率2.168% [20] - 中证国债指数下跌1.44点,跌幅0.58%,久期8.05年,到期收益率1.671% [20] - 中证短融指数上涨0.26点,涨幅0.14%,久期0.30年,到期收益率1.695% [20] - 中证全债指数下跌1.58点,跌幅0.61%,久期7.05年,到期收益率1.883% [20] 估值指标 -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3.65倍,市净率1.39倍,净资产收益率9.57% [12] - 信息技术行业市盈率51.23倍,市净率5.66倍,净资产收益率10.20% [12] - 医药卫生行业市盈率29.12倍,市净率3.89倍,净资产收益率11.95% [12] - 主要消费行业市盈率19.38倍,市净率4.57倍,净资产收益率23.56% [12] - 金融行业市盈率8.29倍,市净率0.75倍,净资产收益率9.10% [12]
固态电池生产设备企业上半年订单激增
证券日报· 2025-09-04 00:26
固态电池设备订单激增 - 2025年上半年头部设备企业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超过300亿元 同比涨幅70%至80% [1] - 先导智能上半年新签订单124亿元 同比增长近70% [2] - 海目星上半年新增订单44.21亿元 同比增长117.5% 6月末在手订单突破100亿元 [2] - 赢合科技一季度末合同负债金额达27.59亿元 创历史峰值 环比增长67% [2] - 利元亨5月末在手订单49.21亿元 [2] 技术突破驱动需求 - 固态电池干法电极 固态电解质复合 等静压成型等新增环节推动设备需求激增 [2] - 海目星业内首家同时布局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双技术路线 [2] - 孚能科技预计年底交付60Ah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2] - 新能源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升 [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赣锋锂业具备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研发生产能力 [3] - 上海洗霸收购硫化锂业务资产 提升固态电池材料竞争力 [3] - 五矿新能源上半年营收29.04亿元 同比增长15.85% 已实现百公斤级固态电池材料批量交付 [3] - 宁德时代预计固态电池2027年小规模量产 2030年规模化应用 [3] - 国轩高科全固态中试线贯通 良品率达90% 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 [3] 下游应用拓展 - 蔚来上半年研发费用30.1亿元中半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占比最大 [4] - 亿航智能eVTOL采用国轩高科46系列高能量密度圆柱电芯 [4] - 南都电源获2.8GWh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订单 为全球最大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 [4]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日益明朗 产业资本加速涌入 行业逼近规模化量产临界点 [4]
储能板块更新和推荐
2025-09-03 22:46
**行业与公司** * 储能行业 聚焦国内、欧洲、美国三大主要市场以及新兴市场[1] * 涉及公司包括阳光电源、海博思创、德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产业链龙头[1][8][9] **核心观点与论据:需求超预期** * 国内市场需求超预期 受益于531抢装潮及各省配套政策支持 1-7月新增招标量达200多GWh 其中独立储能项目占比80%-90%以上[1][3][4] * 欧洲市场成为最值得关注的海外优质市场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及电网消纳压力刺激需求 动态电价机制提高投资回报率 预计2025年大储需求相较2024年增长80%以上 实际数据可能翻倍[1][3][4] * 美国市场需求好转 受关税政策缓和及“大而美”法案中ICT补贴延续的影响 中国公司通过海外建厂规避地缘政治风险[1][3][4] * 新兴市场多点开花 中东北非大型光伏项目及印尼百吉瓦光储规划为用户侧储能带来巨大增量[4] **核心观点与论据:盈利能力迎来拐点** * 国内设备链公司盈利能力迎来拐点 归因于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 以及各省市配套政策支持和国际化布局[1][5] * 海外市场结构和盈利能力优于国内 公司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如阳光电源、海博思创)以改善盈利能力[1][8] **核心观点与论据:价格竞争现状** * 国内储能产业链价格竞争接近尾声 电池环节率先出现价格企稳回升 头部企业普遍满产满销并对中小客户提价 第三方机构数据证实价格提升[1][6] * PCS和系统集成环节价格下降斜率放缓 行业认可价格竞争接近尾声 未来或将企稳回升 市场关注点从初始资本支出转向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1][7] **核心观点与论据:公司发展前景与估值** * 细分领域龙头公司2026年估值普遍在十几倍左右 多数公司明年业绩增长预期至少在20%以上 估值被认为具有吸引力[2][9] * 阳光电源发展前景良好 主业业绩增长预期好转 美国及欧洲市场贡献显著 积极布局AIDC电源第二成长曲线[10] * 德业在海外新兴市场用户侧储能渠道和产品能力成功验证 预计2026年实现20%增长 具备AIDC业务期权[11] * 宁德时代龙头地位及盈利能力确定性高 2026年需求增长来自欧洲动力市场及国内商用领域 海外储能市场持续挖掘增量 预计收入增长至少20% 2026年估值约800亿元对应十六七倍市盈率[12][13] * 亿纬锂能弹性来自动力与储能领域海外客户放量 与宝马合作的大圆柱项目及美洲大客户储能需求提升盈利能力 马来西亚工厂将于明年一季度交付 预计2026年收入至少7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 在固态新技术方面保持领先[13] **其他重要内容** * 储能板块近期大涨原因 包括基本面(需求超预期、盈利拐点)、估值(关注2026年估值、十几倍PE)、资金面(成长类资金进行高切低操作)[2] * 持续推荐的标的 大储板块中的阳光电源、用户侧板块中的德业、电池板块中的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13]
储能大逻辑,刚刚开始
2025-09-03 22:4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储能行业 包括电芯、PCS、系统集成等环节[1][2][3] - 公司包括海博、亿纬锂能、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欣旺达、尚电器、上能电气、艾罗、德业等[1][2][3][12][13][15][16][17][21][22][23][2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增长与需求 - 储能市场超预期增长源于市场化配储需求增加 政策强制配储取消后市场认识到储能价值[1][2] - 海博2025年上半年出货9GWh 下半年预计超20GWh 环比增速超一倍[1][2][7] - 亿纬锂能2025年下半年相比上半年增长近50% 处于满产满销状态[1][2][7] - 风光发电占比提升驱动储能需求 预计十年内风光占比达60%[3][5] - 预计2026年中国储能容量超200GWh[1][5] - 美国光伏装机40GW 每年需要40GWh储能[11] 政策支持 - 全国范围内储能容量电价支持政策即将出台[5] - 内蒙古、甘肃、河北等省份已出台容量电价补贴政策[1][9] - 甘肃容量电价补贴为每千瓦100到200元[9] - 内蒙古补贴每度电3毛5 储能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约3毛[9] - 内蒙古二贷收益率达18%甚至更高[1][9] - 内蒙古推行农业电价支持政策后已发放46GWh路条 中国2024年全年达100GWh[9] 盈利模式变化 - 139号文实施后风光上网电价变为市场化交易 集中出力时段电价降低 储能通过现货交易或分股定价差获利[6] - 国家给予火电脱硫脱硝容量补贴 也开始给予储能力度不小的容量补贴[6] - 储能开始盈利后市场追求品质和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 不再是劣币驱逐良币[10] - 储能赛道比动力电池潜力更大 中国纯电动汽车年耗电3000亿度占全国用电量3% 储能可能占30%[10] 价格趋势 - 储能系统及组件价格梯度宽 国内低端2毛6 高端5毛多 海外高端超6毛[1][12] - 2024年10月竞争最激烈时普遍降至3毛以下[1][12] - 2025年厂商满产并挑选客户提价 正值年度价格谈判期 预计会涨价[1][12] - 一线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转型集成业务 注重利润较高的海外市场[1][12] - 二三线企业如中创新航、欣旺达普遍满产 定金供不应求[1][12] 公司业绩与预期 - 海博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3GWh 利润0.6-0.9亿元 第二季度出货6GWh 利润2.2亿元(扣除7000万元减持) 加回减持部分接近3亿元 预计第三季度利润约3.5亿元 对应出货10GWh以上 第四季度环比增长[1][13] - 海博明年目标70GWh 业绩或达30多亿元 后年运营100GWh 收入15亿元 利润10亿元[1][13][14] - 亿纬锂能2025年储能产量80GWh 2026年预计120GWh[15] - 2025年二季度单位盈利3分钱 因海博和华为采购比例增加导致盈利下滑 预计三季度恢复[15] - 若单位盈利保持3分钱 220GWh总产量带来约66亿元利润 加上消费业务10亿元利润 总计超70亿元[15] - 价格每上涨1分钱 带来20多亿元利润弹性[15] - 持有思迈尔32%股权 价值约400亿元[15] -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边际拉动效果明显 二季度毛利率近30%[3][16] - 2025年净利润预计140亿元 2026年有望提升[3][16] - 全球大型储能项目需求旺盛 包括欧洲、中东、印度、北非等新兴市场[16] - 估值不到20倍 切入ADC领域后中长期成长空间广阔[16] - 尚电器2025年二季度环比增长30% 单季净利润1.13亿元 下半年量会大幅增加[17] - 2025年上半年国内PCS市场交付约4GW 一季度1多GW 二季度环比两倍以上增长接近3GW 全年预计出货10GW以上 下半年可能达6GW甚至更高 上下半年比例4:6[18][19] - 光伏行业2025年下半年发货优于上半年 例如沙龙公司上半年完成10GW 全年预期15GW 目前看可能会更多[20] - 上能电气2025年下半年预计逐季度向上 全年业绩估计超6亿元 市盈率约20倍 2026年国内市场进一步增长 欧洲、中东、北非和美国等市场陆续发货[21] - 户储公司如艾罗和德业工商储占比提升 同样台数带动的产值和盈利贡献权重增加[22][23] - 9月份排产相对平稳 得益于澳洲、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需求良好[22] - 10月及11月有较大概率实现环比增长 费用杠杆效应显著 净利润弹性较大[23] 其他重要内容 -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调节供需平衡 光伏和风电发电时间集中而用电时间分散 导致供需不匹配[3][4] - 中国新增用电量约5%-6% 相当于五六千亿度电 风光新增装机已足以满足需求 但由于发电时间和用电时间不均衡 需要大量储能匹配[3][4] - 政策支持费用由全社会承担 不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6] - 政策推动路条价格上涨[1][9] - 建议重点关注大储公司如上能电气和阳光电源 以及户储公司如艾罗和德业[24]
中国电池材料:商用车乘势而上-China Battery Materials_ Commercial Vehicle Builds on the Momentum
2025-09-03 21:23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电动汽车电池材料行业 重点关注电池制造商和正极材料供应商[1] * 核心公司包括宁德时代 CATL 亿纬锂能 EVE Energy 湖南裕能 Hunan Yuneng[1]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数据** * 2025年7月中国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达63.7GWh 环比下降3% 但同比增长43%[1][2] * 2025年前7个月7M25累计装机量达402.8GWh 同比增长49%[1][2] **市场竞争格局** * 头部两家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7月份合计占据66%的市场份额 但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 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1][2] * 宁德时代不含上汽合资公司市场份额为43% 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2] * 比亚迪市场份额为22% 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 较2025年1月的28%显著下降[2] * 磷酸铁锂LFP是主流技术路线 7月份市场份额高达79%[1] **商用车电池需求强劲** * 商用车领域展现出强劲势头 其电池装机量在2025年前7个月占总量的16% 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的10%[1][7] * 增长动力源于越来越多的特种车辆如冷藏车 垃圾车 扫路车等从内燃机ICE转向纯电动BEV[1][7] * 商用车平均电池容量大幅提升 从2024年的110 kWh/台增至160 kWh/台[7] **供应链关系** * 电池制造商与整车厂供应关系明确 例如比亚迪主要自供电池88,228 MWh 特斯拉主要采购宁德时代20,764 MWh和LGES 6,624 MWh 吉利集团采购来源多元化 包括宁德时代 CALB Gotion等[6] 公司估值与风险 **宁德时代 CATL** * H股目标价HK$424.2 基于16.6倍2025年预期EV/EBITDA[12] * A股目标价Rmb404 基于16.4倍2025年预期EV/EBITDA[14] * 下行风险包括电动汽车需求不及预期 电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份额下滑 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升[13][14] **亿纬锂能 EVE Energy** * 目标价Rmb59.20 采用分类加总估值法SOTP 对其电池业务采用16倍2025年预期EV/EBITDA[15] * 下行风险包括新冠疫情类事件的负面影响 低油价环境下电动汽车渗透率慢于预期 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升[16] **湖南裕能 Hunan Yuneng** * 目标价Rmb51.9 基于13.4倍2025年预期EV/EBITDA 考虑到LFP正极行业供应过剩 此倍数较历史均值低0.25个标准差[17] * 下行风险包括LFP正极出货量不及预期 LFP正极单位毛利差于预期 费用超预期上升[18]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来源为花旗研究与真锂研究Real Lithium的数据[1][4][6][7] * 花旗将亿纬锂能和湖南裕能列入90日上行催化剂观察名单Catalyst Watch[1] * 花旗集团与所覆盖公司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存在多种业务关系 包括做市 提供非投行服务等[25][2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