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TSLA)

搜索文档
特斯拉上半年储能业务快速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9:29
9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特斯拉方面获悉,当天下午,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向特斯拉汽车销售 服务(厦门)有限公司颁发授权证书,批准特斯拉投入Model X和Model S两款旗舰车型,用于第二十五 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政要嘉宾接待保障服务。 据悉,这是特斯拉首次成为中国国家级展会官方指定用车。 特斯拉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自2013年进入中国以来,特斯拉持续投资中国市场,先后 在中国建设了上海超级工厂、上海创新研发中心、特斯拉中国数据中心、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等项目,并 在中国内地布局了560多家直营门店和340多家钣喷中心,充电网络100%覆盖内地省会城市、直辖市以 及绝大部分地级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这其中,尽管特斯拉电动汽车业务在过去几年遭遇激烈竞争,但其仍将对上海两座制造工厂的建设,视 作其深耕中国、布局全球的重要战略措施。据了解,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2024年的电车交付量超过 91.6万辆,占全球交付量一半以上。而截至2025年6月底,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电车突破800万辆,其中 上海超级工厂贡献超过了300万辆,占比近四成。 除此之外,储能业务已被外界视作特斯拉未来的重 ...
特斯拉豪赌AI+机器人 业内褒贬不一称更像“画饼”
中国经营报· 2025-09-03 19:27
公司战略转型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战略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2][3] - 马斯克表示Optimus机器人将是公司最重要事项 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2][8] - 宏图计划4.0提出打造将人工智能融入现实世界的产品与服务 遵循五大指导原则包括成长无限和创新消除限制等[3] 历史计划执行情况 - 公司2006年、2016年和2023年发布的三个宏图计划均未有效落地[2][3] - 马斯克坦承未执行2016年宏图计划2.0 并批评2023年宏图计划3.0复杂到几乎无人能理解[4] - 最新宏图计划4.0不足1000字 被外界认为缺乏具体目标和商业化细节[5] 业务进展规划 - 特斯拉2024年在人工智能方面投资约100亿美元[5] - 公司计划2026年下半年向其他公司交付Optimus机器人[5] -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5万亿美元[8] 市场表现现状 - 特斯拉在加州电动汽车注册量Q2下降21.1% 连续第七个季度下滑[6] - 欧洲市场持续八个月销量疲软 8月在瑞典注册量同比大跌84%至210辆[6] - 法国市场8月新注册特斯拉数量同比下降47.3% 同期整体汽车市场增长2.2%[6] 财务表现 - 特斯拉市值较去年12月1.57万亿美元历史高点蒸发5000亿美元[7] - 中国市场8月批发销量83192辆 环比增长22.6%但同比下降4%[6]
Tesla Bulls Need to Tread Very Carefully Right Now
MarketBeat· 2025-09-03 19:03
股价表现与趋势分析 - 特斯拉股价周五下跌3.5% 收于329.36美元 较前日下跌4.51美元(1.35%)[1] - 股价在350-360美元区间持续遭遇阻力 5月、6月和8月多次未能突破该区间[2] - 若跌破320美元关键支撑位 可能预示4月开始的上升趋势面临瓦解风险[12] 基本面与市场竞争 - 8月瑞典新车注册量同比暴跌84% 7月欧洲整体销量下降约40%[4] - 面临传统车企加剧的电动化竞争 产品线单一放大市场风险[5][8] - 平价电动车型承诺年底量产 但现阶段存在市场空窗期[5] 行业环境与需求挑战 - 关键市场电动车普及增速放缓 消费者购买力成为主要制约因素[7] - 公司同时面临周期性需求逆风和激烈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6][8] 估值与技术指标 - 当前市盈率达190.38倍 较去年历史高点仍有30%差距[3] - 52周股价波动区间为209.64-488.54美元 当前价格接近分析师平均目标价303.31美元[2][9] 分析师观点与市场情绪 - 高盛8月底维持中性评级 警告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10] - 42名分析师平均给予"持有"评级 12个月目标价隐含7.91%下行空间[9] - 近期缺乏机构正面更新 市场看多情绪支撑减弱[11]
Tesla is stalling in China just as its rivals pick up speed
Business Insider· 2025-09-03 19:02
特斯拉在华销售表现 - 特斯拉中国8月销量83,200辆 同比下降4% [1] - 特斯拉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面临销售压力 [1] 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竞争态势 - 蔚来、零跑、小鹏8月销量均创历史纪录 [2] - 吉利汽车8月销量近150,000辆 同比增长38% [2]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超100家企业参与角逐 [2] 新产品定位与市场反应 - 小鹏G7 SUV定价27,320美元 蔚来L90六座版定价36,940美元 均低于Model Y [3] - 小米SU7发布24小时内获得超240,000份预订单 [3][8] - 小米8月销量超30,000辆 产能提升应对需求 [8] 产品策略调整 - 特斯拉产品线老化问题影响销售 [9] - 特斯拉推出Model Y六座加长版应对竞争 [9] 行业整体动态 - 比亚迪8月销量持平 今年有望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销售商 [9]
特斯拉打响大六座纯电SUV“反击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3 17:07
公司产品表现 - Model Y L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 8月19日上市至9月初订单达12万辆 日均订单近1万辆[1] - 公司同步调整Model 3价格体系 9月1日将830公里续航版本售价从26.95万元降至25.95万元 降幅1万元[3] - 当前购车政策包含8000元车漆减免优惠 5年0息0手续费贷款及1299元充电福利包 政策有效期至9月30日[3] 公司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26.34万辆 较去年同期27.83万辆下降5.4%[3] - 市占率从2020年15%峰值萎缩至7.6%[3] - 8月中国批发销量83,192辆 环比增长超20%[3] - 欧盟市场7月销量仅6,600辆 同比下滑超40% 连续第七个月下降[4]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市场本土品牌通过配置 用户体验和价格实现赶超 加剧行业价格战[4] - 欧盟纯电动汽车7月销售量同比增长39% 但公司销量表现远低于去年同期11,465辆水平[4] - 大六座SUV细分市场存在显著需求潜力[4]
美股异动丨特斯拉盘前涨1.4% Model Y L已开始交付 早于预期
格隆汇· 2025-09-03 16:51
| TSLA 特斯拉 | | | --- | --- | | 329,360 ↓ -4.510 -1.35% | 收盘价 09/02 16:00 美东 | | 334.050 + 4.690 +1.42% | 盘前价 09/03 04:42 美东 | | 三 % 24 华 $ 9 日 ♥ 自选 | ● 快捷交易 | | 开盘价 328.230 最高价 333.330 | 成交量 5839.2万 | | 最低价 325.600 昨收价 333.870 | 成交额 192.5亿 | | 平均价 329.672 | 市盈率TTM 196.05 总市值 1.06万亿 (m) | | 振 幅 2.32% | 市盈率(静) 161.45 总股本 32.25亿 | | 换手率 2.10% 市净率 13.740 | 流通值 9148.46亿 | | 52周最高 488.540 委 比 -42.86% | 流通股 27.78亿 | | 52周最低 212.110 量 比 0.75 | 色 主 1股 | | 历史最高 488.540 股息TTM -- | | | 历史最低 0.999 股息率ITM -- | | 特斯拉(TSLA ...
从电动车到AI神坛:特斯拉第四篇章是技术革命还是资本叙事?
36氪· 2025-09-03 16:36
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核心内容 - 以可持续丰裕为核心目标 整合AI 制造业和自动化技术 消除资源匮乏 重塑劳动 移动性和能源体系 打造更清洁 更安全 更愉悦的世界 [2] - 核心方向是打造将人工智能引入物理世界的产品与服务 [2] - 计划围绕三大关键领域展开:推进自动驾驶技术 扩大太阳能发电与大规模储能业务 研发擎天柱自主人形机器人 [4] - 规模化推广全自动驾驶与Optimus是实现计划的关键 公司约80%的价值依赖于Optimus机器人 [5] 五大指导原则 - 第一原则主张增长无限 技术创新解决资源短缺 电池成本从2008年1000美元/kWh降至2025年约100美元/kWh [7] - 第二原则强调创新消除限制 通过超级工厂实现电池规模化生产 AI突破支撑机器人与自动驾驶技术成熟 [7] - 第三原则聚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太阳能和储能技术降低清洁能源成本 Model Y提升电动车普及率 [8] - 第四原则要求自主技术惠及全人类 Robotaxi与低成本电动车提升交通可及性 Optimus降低危险工作风险 [11] - 第五原则通过规模化降低技术成本 Model 3起价从2017年4.9万美元降至2025年约3.5万美元 [11] 技术实施进展与挑战 - Optimus人形机器人目前仍依赖人工遥控 距离真正自主化目标有较大差距 [8] - 全自动驾驶技术需完成约60亿英里数据验证 截至今年7月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50亿英里 尚未达到关键阈值 [8] - 自动驾驶要达到L4/L5级别 需突破传感器 算法及监管方面多重障碍 [9] - AI技术开发成本高 初期可能仅服务于高收入市场 普及需较长时间 [10] - Optimus单机成本预计超10万美元 短期内难以实现惠及全人类目标 [12] 外界评价与质疑 - 知名媒体Electrek批评计划充斥着乌托邦式空想 更像Grok随便写出来的东西 不具备现实性 [13] - 评论指出公司首席执行官对电动车 充电与储能这些最具可信度的增长领域失去兴趣 [16] - AI领域面临人才招聘竞争 管理方式简单粗暴 缺乏科学系统的研发管理体系 [17] - 股票社交平台Stocktwits散户情绪呈看空态势 认为公司过去承诺过多却未能完全兑现 [17] 历史宏图计划完成度 - 2006年首篇计划四步目标基本成功 推出Roadster跑车(累计交付约2500辆) Model S(起售价7.74万美元) Model X(限量版起售价13.2万美元) Model 3(起售价3.5万美元) 收购SolarCity [21] - 2016年第二篇计划部分目标达成 Powerwall家用储能2024年全球安装量达60万 产品线覆盖跑车 轿车 SUV 皮卡 卡车 FSD仍是辅助系统需驾驶员监控 [22] - 2023年第三篇计划处于起步阶段 仅2024年5月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 目标需全球协同且规模宏大 [23] 公司经营现状 - 第二季度全球汽车交付量约38.4万辆 同比下降13% 欧洲市场销量暴跌39% 美国市场同比降幅超10% 中国市场市场份额从2023年12%降至9% [28] - 面临产品线老化难题 Model 3和Model Y更新未能有效拉动销售增长 [28] - 董事会向首席执行官授予价值约290亿美元股权奖励 含9600万股限制性股票(按8月1日每股302.63美元收盘价计算) [27] - 首席执行官管理风格引发争议 深陷政治立场与公开争议漩涡 损害品牌形象与投资者信心 [26]
马斯克豪赌未来:特斯拉八成估值押注擎天柱机器人
环球网· 2025-09-03 15:58
公司战略转型 -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约80%的长期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而非传统汽车业务 [1] - 公司提出将AI能力大规模迁移到人形机器人和无人出租车网络 以可持续的富足为核心愿景 [2] - 长期故事由AI、机器人及自动驾驶出租车续写 被视为淡化电动车制造商身份转向人工智能与自动化赛道 [1][2] 业务表现与收入结构 - 全球汽车销量连续多个季度环比下滑 约75%营业收入依赖Model 3和Model Y两款主力车型 [2] - 除汽车销售外剩余收入主要来自能源存储和服务板块 占比不足四分之一 [3] - 人形机器人目前处于原型测试阶段 尚未贡献任何收入 [3] 市场预期与机构观点 - 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预测到2029年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可能贡献特斯拉90%的估值 [2] - 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开启带安全员的Robotaxi试点 目标在全球10万亿美元自动驾驶市场抢占份额 [2] - 多家华尔街机构对擎天柱五年内实现商业化落地持保留态度 市场因缺乏具体时间表和财务细节产生广泛质疑 [2][3] 技术发展挑战 - 特斯拉需要在机器人量产、法规准入及应用场景落地方面实现跨越式突破以支撑战略转型 [3] - 发布的总体规划被指缺少具体实施细节 被评价为充斥着AI乌托邦式口号 [2]
赛道Hyper | 特斯拉AI升级重塑车载体验
华尔街见闻· 2025-09-03 15:15
核心观点 - 特斯拉Model Y L在国内搭载火山引擎豆包大模型和DeepSeek模型 实现从单一语音识别向多层次沉浸式交互的升级 标志着智能驾驶体验的关键进展 [1] - 双模型分工明确:豆包负责车辆功能操作与信息查询 DeepSeek专注情感交互与闲聊 形成"工具+伙伴"统一体系 [1][4][6] - 技术策略结合本土化合作与自研潜力 降低初期研发成本 加速市场响应 为投资者提供明确成长信号 [3][9] 技术架构与分工 - 豆包大模型承担导航 媒体播放 空调调节及车主手册查询等核心功能 整合语音识别 自然语言理解及车辆控制接口 实现端到端即时响应 [4][5] - DeepSeek模型通过多模态训练和复杂推理算法 提供上下文语境理解 情绪判断及个性化回应 增强用户陪伴感 [6][7] - 边缘端处理核心指令保证低延迟与驾驶安全 云端执行复杂推理与多轮对话管理 提升准确性与灵活性 [5][9] 市场竞争与生态布局 - 国内智能汽车竞争激烈 特斯拉通过火山引擎合作实现快速本土化部署 在多轮对话和情绪感知能力上较蔚来 小鹏等厂商具备优势 [2][9] - 云+端协作模式符合隐私合规要求 语音数据本地预处理加密传输 为增值服务及第三方平台接入提供生态基础 [9] - 双模型策略显著提升用户使用频率 品牌忠诚度及购车决策体验 可能增强车辆二手残值与长期品牌价值 [9] 行业发展趋势 - 车载AI向多模态融合 OTA智能升级 个性化场景交互及国际化适配发展 通过云端迭代持续提升功能与互动能力 [10] - 技术路径呈现全球化差异:国外强调自研掌控力 国内侧重快速响应与本地化优化 [9][10] - 特斯拉将车辆从交通工具升级为移动智能终端 重塑车内生活方式 为智能汽车产业提供深度参考坐标 [10]
海外Robotaxi支付意愿或较强,国内关注To-B RoboX放量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3 15:08
投资分析意见:建议关注受益海外Robotaxi高支付意愿/国内To-B解决方案加速落地的代 表公司,如: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经纬恒润、德赛西威等; Robotaxi在高购买力市场支付意愿或强于网约车/出租车:Waymo在北美较之uber/lyft有 较高溢价;且较之网约车/出租车更看重价格与时效的特点,Waymo用户核心关注车的安全 性(系统安全+人身安全,例如规避人类司机),价格敏感度较低;国内市场目前可能还是 传统出租车/网约车平替的定位,而在中东、欧洲、北美等高购买力市场Robotaxi可能是高端 需求(专车级别);引申到UE模型的差别可能是海外市场盈利空间可能更大;国内则需要 关注Robotaxi在去补贴情况下的支付意愿; 技术进步端:Robotaxi的技术路线跟乘用车有收敛趋势,Waymo同样在基于Gemini做 VLA/世界模型;不过从终端的MPI数据来看,以FSDV13为代表的乘用车智驾最 高水平与Waymo等比起来还有数量级的差距;需要重点关注特斯拉的9月之后V14版本 的体验与去安全员/面向公众开放后的Robotaxi运营表现; 国内To-B解决方案或许是变化更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