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汇成真空(301392):上半年收入利润承压,半导体设备研发进展顺利
国信证券· 2025-09-25 15:30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评级(维持)[1][4][6] 核心观点 -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真空镀膜设备企业 在高端设备已有突破 在全球收缩和海外限制高端设备出口至中国的背景下 有望充分受益高端设备国产化[4] - 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03/1.61/2.86亿元 对应PE值111/71/40x[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3亿元 同比下滑9.71%[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43亿元 同比下滑27.82%[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66亿元 同比下滑24.58% 归母净利润0.34亿元 同比下滑29.90%[2]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31.07% 同比下降5.00个百分点 净利率16.21% 同比下降4.07个百分点[2] - 期间费用率整体保持下滑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64%/5.06%/6.02%/-0.35%[2] 业务结构 - 真空镀膜设备收入2.34亿元 同比增长9.52% 占比80.15%[3] - 消费电子领域收入0.26亿元 同比下滑74.34% 毛利率35.27% 同比下滑2.78个百分点[3] - 工业品领域收入1.30亿元 同比增长382.28%[3] 研发进展 - 完成"半导体行业PVD研发设备开发"项目结案[3] - 立项"DPLEBS-1100精密电子束蒸发光学镀膜设备"等6个新研发项目[3] - "极紫外多层膜镀膜工艺研究"项目瞄准高端半导体设备市场[3] - 参与制定的GB/T45345-2025国家标准正式发布[3] 产能与布局 - 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已100%完成投资 累计实现效益1.32亿元[4] - 真空镀膜研发中心项目投资进度达18.37% 预计2026年完工[4] - 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9.87% 已在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建立市场基础[4] 客户拓展 - 持续服务苹果、富士康、比亚迪等战略客户[4] - 新增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客户[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637/918/1537百万元 同比增长22.4%/44.1%/67.4%[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03/161/286百万元 同比增长51.3%/55.8%/77.9%[5]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1.03/1.61/2.86元[5] - 预计2025-2027年ROE 12.9%/18.1%/27.1%[5] 估值比较 - 当前市盈率111倍(2025E)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值 但高于部分同业[20] - 2027年预测市盈率40倍显著低于当前水平[4][20]
AI 赋能资产配置(十七):AI 盯盘:”9·24“行情案例
国信证券· 2025-09-25 13:49
AI 赋能资产配置(十七) AI 盯盘: "9·24"行情案例 策略研究·策略解读 证券研究报告 | 2025年09月25日 | 证券分析师: | 王开 | 021-60933132 | wangkai8@guosen.com.cn | 执证编码:S0980521030001 | | --- | --- | --- | --- | --- | | 证券分析师: | 陈凯畅 | 021-60375429 | chenkaichang@guosen.com.cn | 执证编码:S0980523090002 | 事项: 金融市场中的短期内快速上涨行情往往因情绪驱动而非基本面改善,容易导致阶段性追高。传统技术分析 (如 KDJ、RSI、MACD、均线体系、成交量、换手率及估值水平等单一指标)虽能提供部分洞察,但其 信号纷杂、滞后性强且受主观经验影响较大,难以有效预警此类脉冲式行情的风险。 为系统性地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多维度、量化、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综合研判框架。研究首 先从趋势、动量、资金流向、估值四个核心维度出发,构建了十二个关键原始指标,形成一个全面刻画市 场状态的多因子体系,并初步判断和市场趋势的关 ...
AI 赋能资产配置(十七):AI 盯盘:“9·24”行情案例
国信证券· 2025-09-25 13:49
核心观点 - 构建AI驱动的多因子量化择时框架 通过趋势、动量、资金流向和估值四个维度系统整合市场信号 有效识别短期脉冲行情风险并提升收益稳定性 [2][3][4] - 策略在回测中表现优异 年化收益率达36.41% 夏普比率2.30 最大回撤-19.51% 显著优于万得全A指数 尤其在"9·24"行情中展现抗跌性 [4][41][42] - 当前市场处于右侧区间但未达极端高位 万得全A指数6289.68点 PE(TTM)22.32倍 成交额2.35万亿元 中长期在政策与流动性支撑下保持乐观 [61] 多维度市场分析 - 趋势维度:均线多头排列(MA5>MA10>MA20)标志趋势启动 而MA10>MA5>MA20结构预示回调 布林带收缩印证趋势减弱 [6] - 动量维度:KDJ接近90和RSI_6达97表明超买 动量指标快速跌破阈值(如RSI从98跌至58)释放行情结束预警 [8][9] - 资金维度:成交额爆发(从9744亿升至34835亿)领先价格突破 量能萎缩与价格背离(如成交额从34835亿降至15871亿)预示见顶 [11][12] - 估值维度:PE分位数从3.6%飙升至74% 当分位数高于70%且叠加动量超买时 形成高风险共振信号 [15] AI量化框架构建 - 从12个核心指标(如MACD、KDJ、成交额、PE分位数等)衍生28个因子 通过Z-score标准化和GaussianRank分位化处理确保数据可比性 [22][29][33] - 采用HistGradientBoosting模型整合因子 利用非线性拟合能力捕捉复杂交互效应 生成未来5日上涨概率信号 阈值设为60%触发交易 [36][39] - 因子IC检验显示21个因子通过显著性标准(IC>0.03且t值显著) 证明因子具备稳定解释力 [46] 策略性能验证 - 回测显示策略累计净值曲线稳健上行 在多轮牛市中获得超额收益 市场下跌时通过减仓控制回撤 [41][42] - 模型测试集准确率54.08% 对上涨情形识别率57% 预测概率分布集中在0.35–0.65区间 反映中性谨慎倾向 [51][55] - 月度信号数量与市场走势正相关 在上涨周期(如2007、2015年)中信号显著增多 体现趋势跟随能力 [56] 当前市场研判 - 万得全A指数较年初显著抬升但未达历史极端高位 成交额保持2.35万亿元活跃水平 资金流入具延续性 [61] - 国内稳增长政策与低资金成本提供支撑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缓解全球流动性压力 中长期估值修复空间仍存 [61]
行业分析框架:国信化工、数据中心及AI服务器液冷冷却液
国信证券· 2025-09-25 13: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随着数算中心规模、功率不断提升,高效冷却技术快速发展,液冷主要解决高能耗、高发热难题,2024年我国算力中心总耗电量达1660亿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68%[2] - 主流液冷技术为冷板式与浸没式,冷板式液冷由于技术方案相对成熟,是目前主要的液冷应用方案,液冷具有换热效率高、节能、减少噪音等多重优势[2] - 不同基质的冷却液一般用于不同场景,水基冷却液一般用于单相冷板式液冷,制冷剂可用于双相冷板式液冷,油基冷却液与含氟冷却液可用于单相或多相浸没式液冷[2] - 冷却液市场空间测算显示,2028年全球新增AI数据中心装机量将达59GW,预期或将催生出约8.9万吨冷却液需求,传统服务器新增装机量或将带来1.9万吨冷却液需求[2] - 数算中心机架功率持续提升,液冷方案可解决数算中心高能耗、高散热难题,当前液冷板块处于发展早期,各类液冷方案各具优劣势,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既定的最优液冷方案[2] 主流冷却路径梳理 - 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7年全球数据中心规模为465.5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632.5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长率达13.4%[13] - 数据中心规模持续提升,散热问题愈发显著,全国在用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达1.46,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13] - 风冷散热效率难以匹配,液冷方案成为数据中心散热更优选择,2027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或突破1000亿元,2019-2027年复合增速高达51.4%[17] - 液冷具有换热效率高、节能、减少噪音等多重优势,液冷换热效率更高,液体的体积比热容是空气的1000-3500倍,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0-30倍[22] - 液冷路径主要包括冷板式、浸没式、喷淋式,冷板式液冷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方式,2022年冷板式液冷应用比例达91%,浸没式液冷应用比例达8%[23] - 液冷技术商用条件逐渐成熟,实践案例不断增多,阿里巴巴、中科曙光、华为、联想、京东、浪潮、中国联通等企业已有成熟的液冷技术应用案例[28] 水基冷却液 - 水基冷却液主要用于单相冷板液冷,具有传热好、成本低等优点,水基冷却液分为纯水液和配方液,主要应用于单相冷板式液冷技术中[50] - 水基冷却液具有比热容大、沸点高、起泡性低、低温下性能良好等优点,但需添加防冻剂和防腐剂,或有滋生细菌、微生物、藻类风险[49] - 国内主要的水基冷却液生产商包括康普顿、统一股份,终端应用案例包括京东云冷板液冷解决方案、阿里云携手英特尔开发高性能的浸没式液冷散热器方案[50] 油基冷却液 - 矿物油、合成油、合成烃冷却液主要应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矿物油具有价格低、高沸点、无毒、不易挥发等优点,但可燃、粘性大、流动阻力大、设备清洗难[55] - 合成油具有稳定性好、抗氧化性强等优点,但成本较高,合成烃具有抗氧化性好、材料相容性好等优点,但闪点较低[55] - 硅油冷却液主要应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硅油具有介电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低、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比热容和导热系数低、散热能力较差、粘度较高、阻力大、存在清洁困难等问题[60] - 目前矿物油、合成油、合成烃的主要供应商包括统一股份、中国石油、奥吉娜化工、陶氏、壳牌、雪佛龙、埃克森美孚、卫星化学等,硅油冷却液的主要供应商包括晨化股份、宏达新材、兴发集团、润禾材料、新安股份、长先新材、陶氏化学、瓦克化学等[55][60] 含氟冷却液 - 氟化液优势显著,是理想的数据中心用冷却液,氟化液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和热传导性、理想的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良好的材料相容性、良好的流动性、非危险品不燃不爆、无毒无害无刺激性等优点[70] - 单相浸没式液冷使用的氟化液包括全氟聚醚、全氟胺、氢氟醚、全氟烯烃等,全氟聚醚、全氟胺的绝缘性能较好,全氟烯烃中等,氢氟醚较差[72] - 相变浸没式液冷使用的氟化液包括全氟聚醚、全氟胺、氢氟醚、氢氟烃、氢氟烯烃、全氟烯烃等,全氟烯烃、全氟胺的绝缘性能较好,全氟聚醚中等,氢氟醚、氢氟烃、氢氟烯烃较差[78] - 六氟丙烯多聚体是一类高性能氟碳化合物冷却液,其中二聚六氟丙烯HFPD具有沸程低、材料兼容性好、热稳定性强等优点,是近年来国内市场出现的一种新型双相浸没式冷却液[88] - 氢氟醚环保性能较好,绝缘性较差,可用于单相、相变浸没式,氢氟醚普遍具有较低的GWP值,环保性能较好,但由于H元素的引入,其介电常数较高,且体积电阻率较低,绝缘性能较弱[93] - 全氟胺性能优异,是一类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电绝缘性能高、热传递性能好的优点,但其GWP值较高,一般大于5000[96] - 全氟聚醚性能优异,常温下为无色、无味、透明液体,只溶于全氟有机溶剂,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如优异的耐热性、耐氧化性、耐辐射、耐腐蚀、低挥发、不燃烧等特性[103] - 3M退出PFAS生产,国产替代持续推进,3M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商之一,其氟化学品部门在比利时、美国和德国均设有工厂,电子氟化液代表产品包括Fluorinert™、Novec™、Fluere等[113] 市场空间测算 - 冷却液市场空间测算显示,2024年全球AI数据中心新增装机量达7GW,预计2028年AI数据中心新增装机量将达59GW,期间复合增速高达70%[119] - 2024-2028年全球冷却液需求量分别为1.4万吨、2.0万吨、5.0万吨、7.9万吨、10.8万吨,其中AI数据中心冷却液用量分别为1.3万吨、1.6万吨、3.8万吨、6.2万吨、8.9万吨,传统数据中心冷却液用量分别为0.1万吨、0.4万吨、1.2万吨、1.8万吨、1.9万吨[119]
水牛还是价格修复?
国信证券· 2025-09-25 13:14
证券研究报告 | 2025年9月25日 水牛还是价格修复? 专题报告· 宏观经济 国信宏观 | 证券分析师:邵兴宇 | 证券分析师:田地 | 证券分析师:董德志 | | --- | --- | --- | | 010-88005483 | 0755-81982035 | 021-60933158 | | shaoxingyu@guosen.com.cn | tiandi2@guosen.com.cn | dongdz@guosen.com.cn | | S0980523070001 | S0980524090003 | S0980513100001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核心结论 1、(1)从资产相关性视角来看,权益资产上行核心驱动并非来自于宏观流动性过剩。(2) 从微观视角来看,本轮权益资产上行到目前为止并未引发场外资金大规模入场,而主要以 场内资金腾挪和加杠杆完成。 2、(1)市场自"反内卷"以来主导国内资本市场走势的核心因子是风险偏好回升。(2)从 三个角度看,四季度价格可能延续边际企稳:一是内外需定价品种存在显著分化;二是反 内卷逐步实施,对内需部分产生托底作用;三是诸如M ...
AI赋能资产配置(十七):AI盯盘:“9·24”行情案例
国信证券· 2025-09-25 13:11
核心观点 - 构建AI驱动的多因子量化择时框架 通过趋势、动量、资金流向和估值四个维度整合12个核心指标 利用HistGradientBoosting算法生成复合信号 实现系统性风险预警和收益优化[2][4][36] - 策略回测表现优异 年化收益率达36.41% 夏普比率2.30 最大回撤-19.51% 显著优于万得全A指数 尤其在"9·24"行情中展现"追涨不追高、下跌能抗跌"特性[4][41][42] - 模型验证21个因子通过显著性检验 IC值大于0.03且t值显著 测试集准确率54.08% 上涨情形识别率57% 证明多因子体系对市场波动具备稳定解释力[46][51][53] 多维度指标分析 - 趋势维度显示"9·24"行情中均线呈多头排列 MA5>MA10>MA20 10月10日后出现MA10>MA5>MA20的反压结构 布林带宽度收敛预示趋势持续性减弱[6] - 动量维度显示KDJ升至接近90 RSI_6逼近97的超买状态 10月9-11日KDJ从89急降至56 RSI从98跌至58 跌破60阈值 明确释放行情结束预警[8][9] - 资金流向维度显示成交额从9月24日9744亿飙升至10月8日34835亿 10月11日降至15871亿 量能萎缩与价格高位背离预示动能减弱[11][12] - 估值维度显示PE(TTM)从9月24日15.63(5年分位3.6%)升至10月8日19.55(分位74%) 分位数>70%叠加动量超买构成风险提示组合[15] 量化框架构建 - 从12个核心指标衍生28个因子 包括MACD_acc(趋势加速度)、RSI_percentile63(滚动分位)、Break20(突破信号)、Burst10(成交额爆发系数)等 通过Z-score和GaussianRank标准化处理[22][24][26][29] - 因子处理采用去极值、标准化和分位化方法 消除量纲差异 增强稳健性 避免虚假信号 确保因子具备可比性和可聚合性[29][33] - 因子聚类分析显示技术指标与估值因子分属不同类别 验证多维度因子体系的互补性 为机器学习建模提供基础[34] AI模型应用 - 选择HistGradientBoosting模型 参数设定学习率0.1 通过树深度控制和迭代次数优化 平衡拟合度与过拟合风险[36][39] - 模型输出未来5日上涨概率 超过60%触发买入信号 训练集准确率74.78% 测试集54.08% 上涨识别率57% 下跌识别率50%[39][51][53] - 模型预测概率分布集中在0.35-0.65区间 呈正态分布 反映市场对称性 月度信号数量与市场走势正相关 在牛市阶段显著增多[55][56][59] 策略性能验证 - 回测显示策略累计净值曲线稳健上行 在多轮牛市中紧跟上涨趋势 市场大跌时通过减仓控制回撤 如"9·24"行情回调阶段回撤仅-11% 远小于指数12%跌幅[41][42][45] - 最大回撤-19.51% 显著低于基准 在2024年初波动中小幅回撤后快速修复 显示策略具备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收益稳定性[41][45] - ROC曲线AUC值显示模型区分能力 混淆矩阵验证预测有效性 证明AI辅助框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具备系统化决策优势[53][54] 市场展望 - 当前万得全A指数6289.68点 PE(TTM)22.32倍 成交额2.35万亿元 未触及历史极端高位 政策环境与流动性提供支撑 美联储降息周期助力估值修复[61] - 量化择时信号显示市场处于右侧运行但未达危险区间 短期谨慎对待波动 中长期维持乐观展望 有望在政策与流动性共振下走出上行通道[61]
行业分析框架:国信化工:数据中心及AI服务器液冷冷却液
国信证券· 2025-09-25 10:57
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规模及功率持续提升,高效冷却技术快速发展,液冷主要解决高能耗和高发热难题,2024年中国算力中心总耗电量达1660亿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1.68%[2] - 液冷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节能、减少噪音等多重优势,液体比热容是空气的1000-3500倍,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0-30倍,节能效果达20-30%,浸没式液冷PUE可低至1.1以下[17][22] - 主流液冷技术为冷板式与浸没式,冷板式技术成熟且应用比例达91%,浸没式解热能力更高但成本较高[2][23] - 冷却液按基质分为水基、油基和含氟冷却液,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含氟冷却液性能优异但售价较高[2] - 冷却液市场空间快速扩张,预计2028年全球AI数据中心新增装机量达59GW,催生约8.9万吨冷却液需求,传统服务器新增需求约1.9万吨[2][118] 主流冷却路径梳理 -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从2017年465.5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1632.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3.4%[13] - 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突破1000亿元,2019-2027年复合增速达51.4%[17] - 风冷散热效率不足,芯片功率超300W时风冷失效,液冷成为必然选择,三大运营商要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液冷应用比例超50%[2][17] - 液冷技术按接触方式分为间接冷却(冷板式)和直接冷却(浸没式、喷淋式),按相变分为单相与双相[2][22] - 冷板式液冷兼容性好、成本低、维护方便,但解热能力不如浸没式;浸没式液冷散热效率高但运维复杂且冷却液成本高[23][25] - 微通道冷板式液冷技术兴起,热流密度超500W/cm²,英伟达等厂商推动其发展,但制造难度和成本较高[38][40] 水基冷却液 - 主要用于单相冷板式液冷,具有高比热容、低成本等优点,但易滋生藻类和细菌[2][48] - 分为纯水液和配方液,纯水液以去离子水为主,配方液添加防冻剂、缓蚀剂等,最佳浓度区间为20%-30%[48][50] - 国内生产商包括康普顿、统一股份等,终端应用案例有京东云冷板解决方案和阿里云浸没式方案[50] 油基冷却液 - 包括矿物油、合成油和合成烃,主要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矿物油成本低但黏度大,合成油性能好但成本高[53][55] - 硅油冷却液介电强度高、化学稳定,但散热能力较差,改性硅油提升性能,供应商包括晨化股份、兴发集团等[57][59] - 终端应用案例涵盖新华三、英特尔、中国石油等企业的浸没式液冷方案[58] 含氟冷却液 - 氟化液具有优异电绝缘性、热传导性和化学惰性,是理想冷却液,包括全氟聚醚、全氟胺、氢氟醚等[63][64] - 全氟聚醚售价40-50万元/吨,分子量低于2500适用于冷却液,巨化股份、晨光博达等推动国产替代[103][108] - 氢氟醚环保性好但绝缘性较差,售价25-80万元/吨,生产商包括3M、巨化股份、东岳集团等[92][93] - 全氟胺绝缘性优异但GWP值高,3M主导市场,南通詹鼎等尝试国产替代[95][96] - 3M退出PFAS生产,国产替代加速,新宙邦、巨化股份等企业有望填补市场空缺[112][113] 市场空间测算 - 2024年全球AI数据中心新增装机量7GW,传统数据中心46GW,预计2028年分别增至59GW和64GW[118] - 液冷渗透率从2024年14%提升至2028年85%,浸没式渗透率从9%增至60%,推动冷却液需求增长[118] - 冷却液总需求从2024年1.4万吨增至2028年10.8万吨,年复合增速显著[118]
国信化工·数据中心及AI服务器液冷冷却液行业分析框架
国信证券· 2025-09-25 10:1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规模及功率持续提升 高效冷却技术快速发展 液冷主要解决高能耗和高发热难题 2024年中国算力中心总耗电量达1660亿kWh 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68%[2] - 液冷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节能、减少噪音等多重优势 液体比热容是空气的1000-3500倍 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0-30倍 液冷相比传统风冷节能20-30%以上 冷板式PUE可低至1.2以下 浸没式PUE可低至1.1以下[2][17][22] - 主流液冷技术为冷板式与浸没式 冷板式液冷技术方案相对成熟 是目前主要的液冷应用方案 2022年冷板式液冷应用比例达91% 浸没式液冷应用比例达8%[2][23][24] - 不同基质冷却液适用于不同场景 水基冷却液用于单相冷板式液冷 油基冷却液与含氟冷却液可用于单相或多相浸没式液冷[2] - 冷却液市场空间快速扩张 根据SemiAnalysis预测 2028年全球新增AI数据中心装机量将达59GW 预期催生出约8.9万吨冷却液需求 传统服务器新增装机量带来1.9万吨冷却液需求[2][118] 主流冷却路径梳理 -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17年全球数据中心规模为465.5亿美元 预计2027年将达到1632.5亿美元 期间复合增长率达13.4%[13] - 数据中心PUE要求持续提升 2023年6月起要求数据中心电能比不高于1.4 2025年起要求不高于1.3 全国在用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达1.46 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2][10][13] - 风冷散热效率难以匹配高功率需求 当芯片功率超过300W时传统风冷系统散热能力失效 芯片热流密度超过120W/cm² 远超风冷散热极限[2][17] - 液冷技术商用条件逐渐成熟 实践案例不断增多 阿里巴巴、中科曙光、华为、联想、京东、浪潮、中国联通等企业已有成熟应用[27][28] - 2027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或突破1000亿元 2019-2027年复合增速高达51.4%[17] 水基冷却液 - 水基冷却液主要用于单相冷板液冷 分为纯水液和配方液 具有高比热容、低成本等优点 但存在易滋生藻类、细菌等问题[2][48][50] - 水基冷却液最佳浓度区间应控制在20%-30% 25%的乙二醇/丙二醇水溶液是较为理想的选择[50] - 国内主要生产商包括康普顿(纳米改性水冷液)、统一股份(工业级水冷液)[50] 油基冷却液 - 油基冷却液包括矿物油、合成油、合成烃和硅油 主要应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53][55][57] - 矿物油具有价格低、高沸点、无毒等优点 但存在可燃、粘性大、流动阻力大等问题[54][55] - 合成油具有稳定性好、抗氧化性强等优势 但成本较高[54][55] - 硅油冷却液介电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 但比热容和导热系数较低 粘度较高[57][59] - 主要供应商包括统一股份、中国石油、奥吉娜化工、晨化股份、宏达新材、兴发集团、润禾材料等[55][59] 含氟冷却液 - 含氟冷却液主要包括全氟聚醚、全氟胺、氢氟醚、全氟烯烃等 具有流动性好、毒性低、绝缘性好等优势 但售价相对较高[2][63][64] - 全氟聚醚(PFPE)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氧化性、低挥发、不燃烧等特性 当前售价约40-50万元/吨[103] - 全氟胺(PFA)电绝缘性能高、热传递性能好 但GWP值一般大于5000[95][96] - 氢氟醚(HFE)环保性能较好 GWP值较低 但绝缘性能较弱 售价约为25-80万元/吨[91][93] - 六氟丙烯多聚体包括二聚体(HFPD)和三聚体(HFPT) 具有低GWP值、成本低等优势 目前售价约为20-30万元/吨[88] - 3M宣布退出PFAS生产 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巨化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等国内企业快速占据市场份额[109][113] 市场空间测算 - 2024年全球AI数据中心新增装机量达7GW 预计2028年达59GW 期间复合增速高达70%[118][119] - 2024年AI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14% 预计2025年提升至33% 2025年将成为液冷需求启动元年[118][119] - 2024-2028年全球冷却液需求量预计分别为1.4万吨、2.0万吨、5.0万吨、7.9万吨、10.8万吨[118]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巨化股份(全氟聚醚、氢氟醚等)、东岳集团(全氟聚醚、氢氟醚、六氟丙烯低聚体、改性硅油等)、中国石油(矿物油、合成油等)[2][122]
国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0925
国信证券· 2025-09-25 09:29
核心观点 - 传媒互联网行业呈现AI技术突破与影视内容复苏双重驱动 百度文心新模型登顶Hugging Face榜首 电影《731》上映3天票房近10亿元[6][7][8] - 丽珠集团创新转型成效显著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4% IL-17A/F单抗临床3期数据优效于司库奇尤单抗[9][10][11][12] - 金融工程监测显示主要股指期货合约处于贴水状态 中证1000指数期货年化贴水达12.52%[13][14] - 全球市场表现分化 A股市场主要指数普遍上涨 创业板综指单日涨幅1.84%[2][19] 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24日A股主要指数全线上涨 上证综指收3853.64点涨0.83% 深证成指收13356.14点涨1.80% 创业板综指涨1.84% 科创50指数表现突出涨3.49%[2] - 市场成交活跃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金额达23267.83亿元 其中沪市10157.07亿元 深市13110.76亿元[2] - 全球市场表现分化 恒生指数涨1.37% 道琼斯指数持平 纳斯达克指数跌0.48% 日经225指数跌0.4%[5][19] 传媒互联网行业 - 传媒板块本周上涨0.38% 跑赢沪深300指数1.39个百分点 但跑输创业板指0.84个百分点 行业涨跌幅在全部板块中排名第12位[6] - 百度文心新模型ERNIE-4.5-21B-A3B-Thinking登顶Hugging Face榜首 腾讯发布混元3D 3.0模型提升3D建模精度 阿里云开源30B参数轻量级模型通义DeepResearch[7] - 电影市场表现强劲 《731》上映3天票房达10.65亿元 占比87.9% 带动本周电影总票房12.12亿元[7][8] - 游戏行业亮点突出 2025年8月中国手游收入前三名为点点互动《Whiteout Survival》、点点互动《Kingshot》和柠檬微趣《Gossip Harbor:Merge&Story》[8] 公司研究:丽珠集团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2.72亿元同比微降0.2% 但归母净利润12.81亿元同比增长9.4% 扣非归母净利润12.58亿元增长8.9%[9] - 二季度业绩改善明显 营收30.91亿元同比增长1.7% 归母净利润6.44亿元增长14.4% 扣非归母净利润6.40亿元增长13.2%[9] - 分业务板块表现:化学制剂销售收入32.70亿元增长1.4% 毛利率81.17% 中药制剂收入7.99亿元增长7.3% 原料药及中间体收入16.62亿元下降5.7%[10] - 创新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IL-17A/F单抗LZM012治疗银屑病临床3期数据优效于司库奇尤单抗 已提交上市前沟通交流申请[11][12] 金融工程分析 - 截至2025年9月24日 主要指数成分股分红进度:沪深300指数中174家公司已完成分红 69家处于预案阶段 上证5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2.20% 剩余股息率0.57%[13] - 行业股息率比较显示煤炭、银行和钢铁行业股息率排名前三[13] - 股指期货升贴水监测:IH主力合约年化升水2.47% IF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71% IC主力合约年化贴水8.34% IM主力合约年化贴水12.52%[14] 资金流向 - A股资金流入前十包括豪威集团涨3.92%、东方财富涨1.26%、北方华创涨停 流出前十中药明康德涨0.24%、工业富联跌3.16%[21][22] - 港股资金流向显示信达生物流入4.02亿港元 阿里巴巴-W流出99.15亿港元 腾讯控股流入44.25亿港元[22] 商品及宏观经济 - 商品期货表现分化 黄金涨0.84%至854.98美元 白银涨0.80%至10356美元 ICE布伦特原油涨1.59%至67.63美元[15] - 2024年11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PPI同比下降2.9% CPI同比99.4% M1货币同比-0.0% 贸易顺差97443.13亿美元[16]
传媒互联网周报:百度文心新模型登顶 Hugging Face,《731》前三日票房近10亿-20250924
国信证券· 2025-09-24 17: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传媒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5] 核心观点 - 持续看好游戏板块新品周期与影视行业底部反转 关注AI应用底部机会 [3][41] - 基本面底部改善 关注游戏、广告媒体、影视等板块 把握个股α [3] - 行业β持续看好高景气的IP潮玩以及从0到1阶段的AI应用 [3] 板块表现回顾 - 传媒行业本周上涨0.38% 跑赢沪深300(-1.01%) 跑输创业板指(1.22%) [1][12] - 传媒板块在所有板块中涨跌幅排名第12位 [1][13] - 涨幅靠前公司包括吉视传媒、果麦文化、利欧股份、ST惠程等 [1][12] AI技术突破与开源进展 - 腾讯发布混元3D 3.0模型 推出3D-DiT分级雕刻技术 显著提升建模精度 [2][16] - 阿里云开源通义DeepResearch模型 参数仅30B(激活3B) 在多个权威评测集取得SOTA成绩 [2][17] - 百度文心新模型ERNIE-4.5-21B-A3B-Thinking登顶Hugging Face文本生成模型榜单首位 [2][17] - 火山引擎在公有云大模型市场份额达49.2% 位居第一 [35] - 阿里云开源通义万相动作生成模型Wan2.2-Animate 支持动作模仿和角色扮演两种模式 [36][38] 电影市场表现 - 电影《731》上映3天票房达9.97亿元 [2][18] - 本周电影总票房12.12亿元 《731》单片贡献10.65亿元 占比87.9% [3][19] - 票房前三分别为《731》《捕风追影》(0.45亿元)《浪浪山小妖怪》(0.23亿元) [3][19] 内容与综艺表现 - 网络剧TOP3为《赴山海》(播映指数83.31)《灼灼韶华》(80.16)《不眠日》(79.2) [24][27] - 综艺节目TOP3为《王牌对王牌第九季》(播映指数78.58)《地球超新鲜》(78.24)《心动的信号第八季》(77.34) [25][28] 游戏行业数据 - 2025年8月中国手游收入前三分别为点点互动《Whiteout Survival》、点点互动《Kingshot》、柠檬微趣《Gossip Harbor: Merge&Story》 [3][29] - iOS游戏畅销榜前三为《三角洲行动》《和平精英》《三国志:战略版》 [33] - 安卓热玩榜前三为《心动小镇》《我的休闲时光》《仗剑传说》 [37] 数字藏品市场 - 近期NFT交易额前三为MutantApeYachtClub、Azuki Elementals和Invisible Friends [34] - Moonbirds地板价2.89ETH 7日涨幅10.37% 成交额2296.3ETH [37] 上市公司动态 - 浙文互联子公司浙文科技收购星巢网络37.27%股权及杭州芯筑73.91%股权 [39] - 慈文传媒获得政府补助1000万元 其中760万元计入公司收益 [40] 重点公司推荐 - 游戏板块推荐恺英网络(总市值573亿元 2025E PE 27x)、吉比特(总市值396亿元 2025E PE 26x)、心动公司 [3][5][41] - 媒体端推荐分众传媒(总市值1203亿元 2025E PE 21x)、哔哩哔哩 [3][5] - 影视板块推荐万达电影(总市值271亿元 2025E PE 25x)、华策影视(总市值180亿元 2025E PE 41x) [3][5][41] - IP潮玩推荐泡泡玛特(总市值3645亿元 2025E PE 34x)、浙数文化、姚记科技 [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