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策略周报:高位震荡分化
申港证券· 2024-10-23 19:0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各主要指数全面上涨,指数自10月8日之后总体表现是回落中分化,市场交投依然比较活跃,成交量维持在高位 [2][3] - 在"互换便利"逐步实施的过程中,下行有承接,当前市场整体上处在高位震荡分化的过程中,指数的快速回落受到承接盘的有力支撑,短期或会维持一个区间震荡的格局,交易机会依然较多 [2][3][17] 行业和板块概览 - 上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26个一级行业指数上涨,5个一级行业指数下跌。涨跌幅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国防军工、传媒、通信,涨跌幅排名后五的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石油石化、煤炭、公用事业、商贸零售 [9][10][11] - 上周成交数量为6992.33亿股,成交金额为83399.50亿元。上涨家数4237,下跌家数1028 [12][13] - 截止到10月18日,创出历史新高的股票家数为46家,创出历史新低的股票家数为3,创30日新高、60日新高、120日新高的股票家数分别是224、221、215家;创30日新低、60日新低、120日新低的股票家数分别是15、5、4家 [13][14] 两融数据 - 两融数据显示,周度融资余额增加约300.43亿元,周度融券余额增加约8.76亿元 [14]
市场分析:汽车军工行业领涨 A股震荡上行
中原证券· 2024-10-23 18:32
A股市场走势综述 - 周三(10月23日)A股市场冲高遇阻、小幅震荡上行,早盘股指低开后震荡上行,盘中股指在3331点附近遭遇阻力,午后股指震荡回落[1][5] - 汽车、军工、新能源以及保险等行业表现较好,软件开发、半导体、文化传媒以及互联网服务等行业表现较弱[1][5] - 上证综指收市报3302.80点,涨0.52%,深证成指收市报10576.41点,涨0.16%,科创50指数下跌0.68%,创业板指下跌0.53%[5] - 深沪两市全日共成交1965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有所增加[5] - 风电设备、航天航空、光伏设备、船舶制造以及保险等行业涨幅居前,教育、文化传媒、游戏、电子化学品以及半导体等行业跌幅居前[5] 后市研判及投资建议 - 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3.99倍、36.42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平均水平,适合中长期布局[2][9] - 两市周三成交金额19652亿元,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2][9] - 新国九条发布,推动市场走向成熟,提振市场长期信心[2][9] -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重磅信号,四季度宏观调控预期显著增强[2][9] -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同时推出多项重磅政策,财政部、发改委多措并举,经济有望企稳回升[2][9] - 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降幅超预期,11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增强[2][9] - 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保持震荡上行格局,建议投资者短线关注新能源、军工、汽车以及金融等行业的投资机会[2][9] 行业表现 - 国防军工行业涨幅居首,最新价为8889.05点,涨2.87%[8]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涨幅第二,最新价为8608.16点,涨2.06%[8] - 汽车行业涨幅第三,最新价为10203.14点,涨1.41%[8] - 食品饮料行业涨幅第四,最新价为24308.38点,涨1.38%[8] - 建材行业涨幅第五,最新价为5749.12点,涨1.22%[8] - 综合金融行业跌幅最大,最新价为868.72点,跌2.68%[8] - 传媒行业跌幅第二,最新价为2444.27点,跌1.64%[8] - 电子行业跌幅第三,最新价为7575.09点,跌1.12%[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最新价为20760.15点,涨1.3%[7] - 恒生国企指数最新价为7478.23点,涨1.6%[7] - 恒生红筹指数最新价为3920.78点,涨0.0%[7]
企业出海蓝皮书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出海发展历程受多种因素推动,各阶段有不同特点,当前在全球格局调整下,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新机遇与挑战,不同出海模式各有优劣,且多个焦点行业在海外市场有不同发展态势,企业需利用自身能力抓住机遇[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企业出海综述 - 中国企业出海经历多个发展阶段,从1979 - 1991年开始逐步发展,受政策如“一带一路”等推动,不同阶段出海的企业类型、经营活动、市场范围不断变化,企业出海模式逐渐多元化[4] - 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特点在不同时期涉及的主要行业和市场有所不同,早期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如今拓展到多个新兴行业,市场也从周边地区向全球扩展,且海外业务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可借鉴日本经验[5][6] - 2023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达约400亿美元,并购事件在各大洲分布不同,涉及多个行业,当前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促使中国企业形成内外循环结合的新经济形态[6] - 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在2019 - 2023年期间在不同地域间有不同变化,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地域转移趋势[7] 海外市场环境分析 - 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概览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在GDP、人均GDP、人口、发展水平、资源情况、市场规模、合作潜力、创新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为出海企业提供不同的市场条件[20] - 全球发达国家整体GDP表现较高但增速放缓,新兴市场GDP表现较低但增速明显,在人均GDP、人口、出口额、资源分布、城镇化率、劳动力占比、FDI净流入、总储备、居民专利申请数等方面各有特点,出海企业可据此寻找机会[22][23][24][26][29] - 各地区营商环境差异大,如欧洲市场成熟发达,非洲市场有发展潜力但风险高,出海企业需应对不同的法规、文化、市场需求、地缘政治风险等[31] - 各地区吸引外资政策不同,发达国家以优惠税收、简化行政、支持创新为主,新兴市场更多依赖税收激励、特殊经济区和政府资助[32] 企业出海的十个焦点行业 - 餐饮行业海外市场发展受海外华人数量、中国文化影响力、供应链体系和数字化推进影响,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扩张,火锅和茶饮是出海主力军[35][36] - 食品饮料行业凭借中国食材供应链体系和制造业优势,在全球竞争力强,中国是食材供应大国,部分企业海外营收占比较高[37] -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是出口增长主要动力,各品牌出海进程不同,汽车出口受多种宏观因素影响[38][40][41] -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销能力强,消费电子行业涌现众多科技企业积极布局全球,中国正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中心,出海呈现新趋势[42][43] - 中国家电出口规模连续三年破千亿美元,对新兴市场出口表现好,“一带一路”国家是重要出口市场,电商平台为家电出口提供支撑[44][45] - 中国游戏企业出海以成熟市场为主要方向,面临诸多挑战,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占比增加,出海业务布局常态化[46][47] - 中国美妆护肤行业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东南亚未来将是增长最快地区,中国美妆护肤品牌出海进程加快,东南亚是主要出海区域[49][50] - 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移动储能发展快速,中国企业凭借产业链和技术优势在海外加速扩张[51] - 全球玩具市场规模广阔,潮玩行业在中国市场渗透率提升,中国潮玩企业凭借创新设计在全球出圈[53][54][56] - 随着企业出海浪潮兴起,广告营销、跨境物流、人力资源等服务商积极扩展业务,为出海企业提供服务[57][58] 企业出海的机会点和能力拆解 - 新兴市场增长快速,有政策支持,如“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提供市场机会、政策与资金支持,同时全球供应链重构、技术输出与合作也是企业出海的机会点[60] - 中国企业出海具备多种能力,如技术创新、资本支持、品牌营销、本地化适应等,这些能力有助于企业抓住出海机遇,提升全球竞争力[61][62]
A股投资策略周报告:政策落地支撑市场中长期表现
华龙证券· 2024-10-23 16:07
策略观点 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因素增多 -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经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等指标在预期目标附近,表明经济运行稳健[6] - 9月多经济指标边际改善,经济运行呈现筑底企稳,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均有所回升[6][7] 政策合力增强四季度经济回升动能 - 2024年以来出台的稳定经济运行政策措施包括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房地产政策调整、资本市场政策等,政策效果显著[7] - 政策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相关产业生产、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改善市场预期、提升市场活跃度[7] 社融及贷款增速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1%,M2余额同比增长6.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8][9] - M2增速回升得益于政策驱动、理财资金回流、证券客户保证金计入等因素[8] - 融资成本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普惠小微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增速快于全部贷款[9] 行业及主题配置 关注政策导向带来的市场机会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准入与上路通行试点将进入测试评估环节[11][12] - 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获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目标明确[12] 关注行业景气提升机会 - 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四成[12]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五个季度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12] - 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0.6%,汽车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12] 关注成长及大消费方向机会 - 行业关注:TMT、汽车、机械设备、建筑材料、非银金融等[12] - 主题关注:一带一路、中特估、新质生产力、碳中和等[12]
三大指数宽幅震荡 尾盘收红喜获三连阳
大同证券· 2024-10-23 11:32
行情回顾 - 2024年10月22日,三大指数早盘低开,随后横盘震荡,午盘上扬冲高,午后再度回落,尾盘触底反弹收红,收获三连阳,全天宽幅震荡 [1] - 上证指数上涨0.54%,收报3285.87点;深证成指上涨0.85%,收报10559.511点;创业板指上涨0.30%,收报2216.99点 [1] - 两市量能小幅回落,但仍超过1.9万亿 [1] - 申万Ⅰ级行业多数上涨,仅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下跌;家用电器、传媒、农林牧渔领涨 [1]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日涨跌幅为0.54%,深证成指为0.85%,沪深300为0.57%,创业板指为0.30%,科创50为-1.45%,北证50为-7.60% [3] 市场表现 - 沪深京市场上涨家数为3,595只,平盘家数为80只,下跌家数为1,677只 [4] - 涨停家数为136只,跌停家数为1只,上涨家数占比为65.49% [4] - 两市成交量为1,502.90亿股,成交额为19,125.28亿元 [4] 板块表现 - 申万Ⅰ级行业中,家用电器涨幅最大,为2.90%;传媒涨幅为2.59%;农林牧渔涨幅为2.35%;综合涨幅为2.35%;轻工制造涨幅为2.21% [6] - 计算机跌幅最大,为-2.55%;国防军工跌幅为-1.50%;电子跌幅为-0.25%;银行涨幅为0.01%;建筑装饰涨幅为0.12% [6] 资金表现 - 申万Ⅰ级行业日主力资金净流入情况显示,家用电器、传媒、农林牧渔等行业资金流入较多,而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等行业资金流出较多 [7][8] 当日要闻 - 中国人民银行启动500亿元互换便利操作,20家机构参与投标,中标费率为20bp [2] - 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预告显示,预喜公司占比达83%,其中111家公司"预增",34家"略增",4家"续盈",17家"扭亏" [2] - 国家外汇局表示,9月下旬以来外资净购入境内股票总体增加,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进一步增强 [2]
策略周报:逆周期调节加大,推动经济发展
川财证券· 2024-10-23 10: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新办于2024年10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等组合政策[8] - "四个取消"和"四个降低"政策已基本落地,随着政策效用的不断显现,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边际收窄,9月二手房市场交易量呈上涨态势[8] - "两个增加"为本组政策亮点,包括增加"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以及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改造,有助于存量商品房的消化[8] 行业和公司研究总结 宏观 - 国新办发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等组合政策[2] - 政策措施有助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边际收窄,9月二手房市场交易量呈上涨态势[8] 商品 - 钢铁方面,本周短流程钢厂开工率上升,长流程钢厂开工率持平,随着扩内需、稳房市政策落地,钢厂开工率有望进一步提高[11] - 水泥方面,本周价格指数上涨,随着政策效果显现,水泥价格有望企稳回暖[11] - 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受前期生猪产能调减影响,供给关系改善支撑价格上涨[13] - 蔬果价格受高温多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出现较大涨幅,随着天气转凉或将小幅回落[13] 债券 - 本周AA-AAA信用利差和10年期国债-1年期国债期限利差均有所收窄,建议关注久期偏短叠加信用等级中等的债券[9] 股市 - 本周A股主要指数均有所上涨,其中计算机、电子、国防军工等板块涨幅居前,食品饮料、石油石化和煤炭板块跌幅居前[14] - 整体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上证指数市盈率-TTM为14.49倍,市净率为1.21倍,创业板指市盈率-TTM为33.21倍,市净率为4.23倍[14] - 本周资金活跃度较高,两市合计成交额达16468.15亿元,新成立基金总份额有所下降[15]
微观流动性跟踪:增量资金的动向?
天风证券· 2024-10-23 10:04
微观流动性整体 - 本期资金供给合计 3,994 亿元,资金需求 437 亿元,整体对于市场净流入 3,557 亿元。[13] - 两融流入大幅放量,ETF 净申购突破新高,偏股型基金发行再度触底。[13] 资金供给 偏股型公募新发 - 本期偏股型公募新发份额为 13.87 亿份,相较于上期 241.09 亿份变化-94.25%,处于过去三年的 1%分位。[15] - 2024 年 9 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 251.5 亿份,混合型基金 25.04 亿份。10 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 9.37 亿份,混合型基金 4.5 亿份,偏股型基金发行市场仍然低迷。[15] 北向资金 - 8 月 16 日至 9 月 30 日,北向累计净流入 949.22 亿元,显示北向资金近 1-2 个月来呈大幅回流态势。[16][17] - 北向资金自 8 月中旬以来加速回流 A 股市场且成交活跃度明显回升,一方面系 9 月美联储超预期降息 50BP 提振海外机构风险偏好所致,另一方面系 9 月底国内政策环境改善并推动市场放量上涨所推动。[17] - 8 月 16 日至 9 月 30 日,北向资金对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银行净流入领先,对家用电器、煤炭、纺织服饰净流出领先。[19][20] 两融资金 - 截至 2024 年 10 月 20 日,市场融资余额为 15,997 亿,融券余额为 94 亿,两融交易额占全 A 成交额比例为 9.82%,两融资金参与度较前期出现大幅上升。[22][23] - 本期两融资金表现为全行业净流入,以中游制造板块净流入额最多,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行业净流入规模最为领先。[23][24] 存量股票型ETF - 本期存量股票型ETF净申购额为 1,807.51 亿元,相比上期867.61亿元变化+108.33%,创下历史新高。[26] - 易方达创业板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等领先,国泰证券ETF、国联安半导体ETF等净赎回领先。[26] 资金需求 股权融资 - 本期股权融资规模 34.52 亿元,相比上期 59.57 亿元变化-42%,处于近三年来的 4.5%分位,融资需求仍维持相对低位。[28][29] 产业资本 - 本期产业资本表现为净减持 40.23 亿元,体现市场底部回暖下市场信心正逐步修复。[30][31][32] - 产业资本减持主要集中在下游消费、中游制造和支持服务板块,电子、医药生物、交通运输行业本期净减持规模相对领先。[31][32] 限售解禁 - 本期限售解禁市值为 1,310.20 亿元,相比上期 581.26 亿元变化+125.41%,未来两周预计解禁 551.20 亿元。[33][34][35] - 建筑装饰、基础化工、机械设备行业未来两周解禁压力较大。[35] 南向资金 - 本期南向资金净流入 442.76 亿元,相比上期 76.44 亿元变化+479.19%,反映近两周来国内政策提振内资信心。[36]
策略研究专题报告:详解回购增持再贷款
国联证券· 2024-10-22 22:03
报告核心观点 政策推动下A股回购力度提升,但与成熟市场仍有差距 [5][6] - 国内回顾来看,回购政策松绑叠加市场下行,上市公司回购力度持续抬升 - 与此同时,减持监管趋严条件下,上市公司减持力度逐步减少 - 国际对比来看,A股回购规模与美股、港股仍有较大差距,市值管理类回购占比也显著低于成熟市场 市值管理类回购可提振短期市场表现 [7][14][15] - 历史回溯显示,市值管理类回购可提振短期股价表现,一个季度内超额收益明显 - 不同回购目的下,市场表现存在差异性,股权激励注销类回购表现较差,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表现较好 三个主体视角看回购增持再贷款 [16][17][19][20][21][22] - 对于央行而言,回购增持再贷款是一项创新货币工具,可推动上市公司积极运用回购、增持等工具进行市值管理 -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该政策为其创造了新的贷款需求环境,但对客户筛选和资金使用监管提出较高要求 - 对于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而言,该政策为其提供了低成本资金,为市值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分组1: 潜在回购标的池筛选 线索1: 触发市值管理要求且经营较稳健的个股 [24] - 包括两类公司:短期连续或大幅下跌的主要指数成分股,以及长期破净个股 - 对于长期破净个股,可附加高股息率条件;对于大幅下跌个股,可附加ROE稳健条件 线索2: 股息率较高、资本开支较低且经营稳健的上市公司 [25] - 该类公司可能有意愿通过低息贷款获取稳定高分红回报 - 优先选择资本开支意愿相对较弱、整体经营较为稳健的公司 线索3: 估值较低、经营稳健且为中央国有企业 [26][28] - 年初以来,国资委和证监会多次强调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 - 预计估值较低、经营较稳健的央企将积极参与,实现内在价值与市场表现统一 风险提示 [29] 1) 市场发生重大波动,可能影响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节奏和市场表现 2) 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可能导致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转向 3) 回购后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可能因多种因素影响公司股价表现
2024年开源大数据行业发展洞察报告
艾瑞股份· 2024-10-22 21:0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数据技术的行业应用广度与深度持续加大,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 - 开源趋势下,大数据传统工具已经成熟,个性化新型工具不断加入 [5] - 合理的工具选型是搭建大数据平台的前提 [8] 报告内容总结 大数据开源工具发展背景 - 大数据技术在各主要行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医疗保健、零售、金融服务等 [4] - 开源生态下狭义与广义大数据工具包括前端、人工智能、云原生、大数据等多个层面 [5] - 大数据领域具备较好的技术稳健性,新型工具不断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展 [7] 大数据开源工具热力趋势 - 数据存储从二进制、列存储发展到云上数据湖 [10] - 大数据框架从批处理发展到实时计算、流处理 [11] - 数据库从关系型到云原生、向量数据库 [11][12] - 数据管理从数据目录到元数据治理、数据质量保证 [13] - 查询与连接从批量到实时,支持多数据源 [14] - 流处理及消息管理从简单消息处理到适应混合场景 [15] - 编排从批处理任务依赖到模块化架构与云服务集成 [16] - 在线分析从批量抓取到云原生实时高并发 [17][18] - 机器学习运维从基础开发生命管理到以AI指标为核心 [19][20] - 记录与监测从日志管理到数据观测栈 [20] - 可视化从静态本地到高互动性云化、融合AI [21] - 数据安全从基础监控到细粒度访问控制 [23][24] 云厂商开源大数据工具支持度比较 - AWS在基础设施覆盖、云计算优化、开源配套服务方面优势较大 [27] 热力值说明 - 热力值反映开发者在开源社区的关注、参与、讨论、贡献程度 [30] - 通过对Github事件数据的定量分析,综合Star、Fork、Issue、Commit、PR五项指标计算得出 [31][33][34][35]
围观两大巨头的三季报!宁德时代毛利率创新高,紫金矿业资源为王延续高景气
北京韬联科技· 2024-10-22 21:05
宁德时代: 盈利锚定销量,毛利率创新高 1. 宁德时代前三季度实现总营收2,590亿元,同比下滑12.1%;归母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增长15.6%。[2][3][4] 2. 宁德时代三季度毛利率达31.2%,同比改善8.8个百分点,创下自2019年来的新高。这主要得益于电池单Wh毛利金额的相对稳定,以及神行超充电池、麒麟电池等高溢价新品的推出。[5][6][7] 3. 宁德时代三季度电池系统销量接近130GWh,同比增长约30%,环比增长约15%。其中动力电池占比约8成,与上年基本持平。公司产能利用率已接近饱和,进入四季度后继续维持。[8] 4. 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达37.1%,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在全球商用动力电池份额达64.9%,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国内市场方面,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达45.9%,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9] 紫金矿业: 资源为王,铜金量价齐增 1. 紫金矿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304亿元,归母净利润243.6亿元,同比高增50.7%。[9][10] 2. 主要得益于各主营金属产量的提升,前三季度矿产金、矿产铜、矿产银分别同比增加8%、5%、7%。[12] 3. 另一方面则要归因于有色金属价格在2024年初至今呈现出的震荡走强态势。铜价方面,全球铜资源供应端虽有所缓和,但交易所铜库存仍处于相对低位,铜精矿零单加工费TC仍维持长期低位,说明目前总体供应上依然偏紧。[13] 4. 紫金矿业拥有丰富的铜、金资源储备,是亚洲第一、全球前十的矿产巨头。公司强大的自我勘探能力和高效的项目执行速度,使其在未来两年内将会释放更多的铜、金产量。[15][16][17] 5. 紫金矿业近年来在收购方面也十分积极,2018-2023年花费超600亿元,但公司现金流、资产结构表现良好,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分别稳定在55%、40%左右。[18][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