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周报:美国通胀抬头消费降温,国内金融数据开门红
铜冠金源期货· 2025-02-18 10:41
海外宏观 - 美国1月CPI同比3.0%、环比0.5%,核心CPI同比3.3%、环比0.4%,均超预期,通胀韧性强,年内反弹风险加大[2][3] - 美国1月零售环比-0.9%,大幅不及预期,耐用品及非耐用品消费均降温,美元指数降至106.6,10Y美债利率回落至4.47%,市场降息预期回升[2][8] - 美国1月PPI同比3.5%,为2023年2月以来最高,因与PCE相关部分通胀温和,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首次降息时点提前至9月[6] 国内宏观 - 1月社融新增70567亿元,同比多增5833亿元,政府债与人民币贷款为主要支撑,实体信贷需求边际好转[12] - 1月企业中长贷结束连续10月负增,加杠杆意愿初现;居民信贷偏弱,加杠杆消费意愿不足[13] - 1月新口径下M1同比0.4%、M2同比7.0%,M1 - M2剪刀差回落至 - 6.6%[13] 大类资产表现 - 权益市场多数指数上涨,恒生指数、恒生科技等涨幅较大[19] - 国内国债收益率多数上行,海外美债收益率多数下行[22] - 商品市场涨跌不一,COMEX黄金、白银年初至今涨幅较大,WTI原油、上海螺纹钢有跌幅[23] - 美元指数下跌,美元兑人民币、离岸人民币汇率下跌[26] 本周关注 - 关注2月美国PMI、密歇根一年通胀预期、LPR利率及两会政策预期[2] - 关注本周多项重要经济数据及事件,如美国2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中国LPR利率等[40]
投资者温度计第12期:自媒体热度持续低迷,散户资金净流入大幅增加
华创证券· 2025-02-18 09:20
自媒体与社交平台表现 - 春节后自媒体热度持续低迷,本周市场震荡上行未带动热度上升[3][5] - 抖音观看“A股”内容用户中,高能级城市和年长群体占比上升[7] - 快手“A股”作品春节后热度回升,近一周作品数量增181个、播放量增139.4万次、互动数量增6.9万次[9] - 2月14日市场波动加大引发微博负面情绪明显增加[12] 基金情况 - 最近一周公募抱团趋势增强,风格偏向价值,行业偏向周期[15] - 24/9/18至25/2/14,公募重仓股中两成领涨(21只),集中于电子、计算机、汽车等行业;近五成涨幅居中(48只),集中于电子、银行、食饮等;三成滞涨(31只),集中于电新、通信、医药等[20][23][26] 资金流向 - 最近一周沪深两市A股散户资金净流入1605.5亿元,较前值增加1285.3亿元,处过去五年87%分位[3][29] - 截至2月14日,融资余额升至1.84万亿,最近一周融资资金净流入322.6亿元,较上周减少132.7亿元;融资融券业务个人投资者数量达727.1万名,环比增长0.14%,平均每日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增加4.6万名[30] 散户入场渠道 - 最近一周同花顺累计下载量达9.7万次,较前值增加4.6万次;东方财富下载量4.6万次,较前值增加1.6万次;同花顺累计五星好评0.7万次,较前值增加0.4万次[33] 风险提示 -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或使货币政策与市场预期偏离;测算可能与实际有偏差;历史经验未来可能失效[36]
大显身手,爱拼会赢
天风证券· 2025-02-18 09:20
政策支持 -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部署六方面任务;发改委等联合印发通知落实民营经济31条[2] -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2] - 2025年2月17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再次审议,预计尽快出台[2] 民营企业现状 -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55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3] - 2024年前三季度,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271.8万户,占同期新设民营企业总量四成[3] -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3.9万亿元,占GDP的42.8%,大部分增长由民营企业推动[3] 未来展望 - 预计3月两会除《民营经济促进法》外,可能在提振消费、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出台民企支持政策[4] 风险提示 - 海外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内部改革任务繁重、政策落地见效时滞[5]
总量“创”辩第96期:躁动中的极致风格
华创证券· 2025-02-18 09:20
宏观 - 中国资本市场战略高度由“盈利”“国力”“权力”三大拐点嵌套,“盈利拐点”需耐心,“国力溢价”修正对应科技主题活跃,“权力溢价”重构使黄金有十年级别机会[1][18] - PPI走势呈U型,第一拐点已现,第二拐点仍需等待[14] 策略 - 以公募为代表的增量资金有望加速入市,A股总市值存在19.9%上行空间,居民超额储蓄或有31万亿增量资金流入股市[21] - 9/24行情以来行业分化加大,当前接近极值,本轮AI强势风格有望延续[2][22][23] - 配置建议为科技AI+消费内需+红利[2][24] 固收 - 春节假期消费温和修复,2月复工或前置,需关注二手房表现[3][27] - 资金缺口约7000亿,较2024年同期超出1.7万亿,资金价格中枢有望向OMO附近修复,偏离度20 - 30bp[28] - 2月利率债净融资预计2万亿,供需结构偏弱,10y国债短期在1.55 - 1.65%区间震荡[29][30][32] 多元资产配置 - 美股对新一轮关税反应冷淡,原因包括美国经济周期位置不同、特朗普政府政策更全面、美国家庭和企业债务杠杆率下行等[5][33][34][35] 金工 - A股和港股短中长期模型多数看多,后市或乐观向上,下周推荐通信等行业[6][8][37][38][39][40][41][46][47] 金融 - 与去年相比,1月投资者情绪较高,盘活存量客户有望提升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9][48][49] 地产 - 二手房成交量上升难推演出价格好转和新房总量数据好转,投资建议关注壁龛市场公司和政策博弈机会[10][50][51][52]
宏观经济点评:科技东风起,民企启新程
开源证券· 2025-02-18 09:20
会议背景与目的 -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乘“科技开门红”东风,提振民企和全年经济发展信心[2] 民营经济现状与政策 - 当前民营经济面临盈利受关税影响、企业家信心受挫等困难,需提振信心[2] - 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基本方针一以贯之,后续关注立法、融资等政策落地[3] 企业表现与趋势 - 座谈会商界领袖凸显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创新突围[4] - 本次座谈会发言企业新质生产力和AI链含量分别为83%,高于2018年的60%和20%、2020年的57%和29%[4] 逆周期调节 - 预计2025年经济目标延续5%左右,逆周期调节基调不变,关注1 - 2月经济数据和4月1日后关税变化[5] 资产复盘 - 民企重要政策节点后,权益资产呈N字型走势,召开会议至发布通稿期间上证、沪深300、创业板平均上涨0.9%、1.0%、1.1%[5] - 成长和消费占优,电力设备等行业明显跑赢平均水平[5] - 债券市场收益率先稳后降,10Y国债在+1D、+1W、+1M、+3M、+6M平均下行1.0、2.0、8.3、14.4、11.2个BP[5] - 人民币汇率小幅走强,+1W、+1M、+3M、+6M平均升值0.03%、0.13%、1.33%、1.81%[5] 风险提示 - 存在地产下行超预期、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风险[6]
港股分析框架与2025年行情展望
东北证券· 2025-02-18 09:05
2024年香港资本市场回顾 - 港交所进行多项制度改革,包括调整上市规则、优化审批流程、实施新增股份机制等[17][18] - IPO方面,2024年有70家公司上市,募资880.04亿港元,同比增长89.93%,全球排名第四,行业分布上TMT、医疗保健和消费行业占比较高[20][22][28] - 股权再融资方面,2024年再融资公司数量404家,同比增长15.76%,募资总额875.13亿港元,同比下降8.94%,行业分布前五的行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各有不同[36][41][47] - 二级市场上,2024年恒生科技、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均上涨,TMT行业领跑,仅27%的港股跑赢大盘,成交额逆转连续3年下跌趋势,港股通持仓显著增长,回购和分红情况良好[65][71][74][80][85][88] 分子端现状及趋势 -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促使中概股回流港股,主要通过二次上市和双重主要上市两种方式,赴港上市中概股多选择双重主要上市,行业分布以服务业为主[92][95][96] - 中资股是港股上市公司的主要构成,截至2024年7月,中资股市值占港股总市值比例为78.36%[106] 分母端现状及趋势 - 港股长期流动性看HIBOR,短期流动性看利差,南向资金影响力提升,截至2025年1月,港股通持股数占比13.41%,持股市值占比10.10%,2014年来港股通成交金额占比稳定提升至45.69%,2024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8千亿港元[1][22] - 港股风险偏好指数能有效前瞻风险溢价,与恒生指数相关性良好[1] 港股2025年展望 - 政策驱动下国内外分子端修复,中国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发力,全球经济基本面变好,对港股出口和科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 - 分母端压力仍大,但缓解程度或超预期,美国利率已进入降息周期,中期不宜高估特朗普减税政策带来的通胀风险[1]
从2024年土拍市场看地产发展格局
东北证券· 2025-02-18 09:05
全国住宅土拍市场整体情况 - 2024年全国住宅土地出让面积38867万平方米,同比下滑24%,成交金额24977亿元,同比下降31%[1] - 2024年全国城投拿地金额8952亿元,同比下降26%,央国企、民企拿地总金额分别为12998、312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5%、24%[1] 不同城市层级拿地主体情况 - 一线城市2024年央国企拿地占比70%,同比上升4%[1] - 二线城市中,城投、民企拿地占比分别为30%和35%,同比均小幅提升[1] - 三线城市2024年民企住宅拿地占比达到38%,同比变化不大[1] 不同区域住宅土拍情况 - 东部地区如福建、浙江等省份2024年住宅土地出让金额同比回落超40%[2] - 中西部地区城投对住宅土地市场支撑作用更为显著,部分城市如合肥2024年住宅土地出让金额同比下降27%,城投拿地金额占比为49%,同比提升29%[2] 典型城市土地市场特点 - 合肥率先完成专业转型升级,有望率先走出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2] - 广州连续四年住宅用地出让金额呈下跌趋势,2024年同比跌幅超过40%[42] - 杭州住宅用地出让金额较2021年的高点已减少约50%,2024年出让金额同比跌幅超30%[51]
融达期货铁合金日报-2月钢招定价逐步出炉,关注宏观预期
华融融达期货· 2025-02-18 08:33
硅铁市场 - 成本区间为5780 - 6000元/吨,72硅铁报5850 - 6050元/吨,75硅铁报6250 - 6350元/吨,江苏某钢厂采购定价6520元/吨,较上轮跌60元/吨,量1000吨[1] - 仓单19159张,环比增1260张,预报548张,环比减275张,合计98535吨,环比增2000吨[1] - 主力收在6248,跌0.41%,资金净流入2280万,日增仓4268手,盘面贴水中[2] 锰硅市场 - 锰硅现货北方报6250 - 6350元/吨,南方报6300 - 6400元/吨,河钢定价6500元/吨[7] - 仓单86476张,较上日增480张,预报3723张,增118张,合计450995吨,环比增2990吨[7] - 主力收在6398,跌0.34%,资金净流出397万,日减仓3882手,基差窄幅波动[8] 市场观点与逻辑 - 硅铁和锰硅均为低位宽幅震荡,关注6000关口支撑和60周均线附近压力[3][9] - 硅铁核心逻辑为兰炭未止跌,成本下移,库存转移,关注成本和需求驱动及宏观预期[4] - 锰硅核心逻辑为期矿报价上调,需求修复慢,库存转移后现货紧张,关注宏观预期博弈[10][11] 宏观产业资讯 -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有10443亿元逆回购到期,2月18日有5000亿元MLF到期[12] - 2.07 - 2.13日当周,锰矿发运、到港、海漂量环比减少,在装量环比增加,港口库存环比降21.7万吨[13]
融达期货宏观日报-2.18
华融融达期货· 2025-02-18 08:33
宏观政策 - 国家强调对民营经济发展方针政策不变,民营经济前景广阔[2] - 美联储理事鲍曼预计通胀下降但有上行风险,需更强信心再降息[2]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表现 - 能源化工品多数上涨,纯碱涨1.48%,PTA涨近1%,丁二烯橡胶跌1.51%,20号胶跌1.28%[2] - 黑色系全线上涨,焦炭、铁矿石涨近1%[2] - 农产品多数下跌,基本金属涨跌不一,沪锌涨0.65%,沪铜跌0.81%等[2] - 沪金跌0.18%,沪银跌1.24%[2]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 - 大宗商品中LME铜收盘价9382.50,日跌0.87%,年涨10.06%;LME铝收盘价2646.50,日涨0.44%,年涨18.25%等[3] - 股票中上证指数收盘价3355.83,日涨0.27%,年涨10.41%;恒生指数收盘价22616.23,日跌0.02%,年涨36.28%等[3] - 债券中中国国债10年收盘价1.69,日涨1.87%,年跌28.06%;美国国债10年收盘价4.47,日持平,年涨0.25%等[3] - 外汇与货币中美元指数收盘价106.70,日跌0.10%,年涨2.76%;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收盘价7.27,日涨0.08%,年涨0.76%等[3]
受春节效应影响,物价、信贷均有上涨
价格 - 2025年1月CPI同比增长0.5%,环比增长0.7%,受春节和暖冬影响增速小幅上涨,食品价格受暖冬影响涨幅放缓,非食品价格受春节和能源价格影响上涨[7][13][15] - 2025年1月PPI同比下跌2.3%,环比增长 - 0.2%,反映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调整使增速底部徘徊,传统与高技术产业走势分化[7][13][39] 货币金融 - 2025年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70600亿元,同比多增5866亿元,政府债券是首要支撑,春节错位提振人民币贷款[50][55] - 2025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300亿元,同比多增2100亿元,票据融资高企,居民端信贷需求减少,企业端增加[50][61] - 2025年1月末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0%,春节错位使M1增速触底反弹减弱,M2企稳,相关增速剪刀差有变化[51][66] 展望未来 - 2025年CPI或因政策和低基数小幅上涨,但受经济压力和需求不足掣肘仍处低位[71] - 2025年PPI或因全球降息和低基数小幅上涨,但国内经济压力使增速提升受限[71] - 2025年信贷规模有政策支撑,但需求维持偏弱态势,M2同比增速或呈倒U型[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