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津乳制品行业专题报告:天津铸就都市型奶业产业,海河引领全国花色奶风潮
渤海证券· 2025-07-31 17: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我国拥有“黄金奶源带”,但牧业领域产能需调整,奶价与成本倒挂,头部牧业企业提升成母牛比例强化经营韧性;乳制品行业形成两超多强格局,花色奶与线上渠道有亮点,国内乳制品消费仍有发展空间;天津市打造百亿级奶业产业,奶牛DHI测定技术领跑全国;海河乳品作为天津代表性企业,近年财务情况稳健,花色奶破局外埠市场销售 [1][2][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我国坐拥“黄金奶源带”,牧业领域产能需调整 - 荷斯坦牛为我国奶牛主要品种,内蒙古为产奶第一大省,我国奶牛以中国荷斯坦牛为主,存栏量占比超80%,奶牛养殖分五大类型,内蒙古等五省牧区草地面积大,2024年全国牛奶产量前五省合计占比62.68% [15][16][19] - 奶价与成本倒挂,牧业行业产能待调整,2024年全国牛奶产量下降2.79%,奶牛平均单产量提升到9.9吨/年,近年奶价持续下降呈现成本倒挂,国内牧场亏损比例扩大,奶牛存栏量减少,头部牧业企业提升成母牛比例强化经营韧性 [22][25][27][36] 乳制品行业形成两超多强格局,花色奶与线上渠道有亮点 - 乳制品产量下降,伊利、蒙牛为行业双强,2018 - 2024年国内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CAGR为1.64%,2024年产量同比下降1.90%,常温纯牛奶市场份额占比最高,行业形成两超多强格局,2025年一季度乳制品6大典型类别CR5均超60% [42][43][47] - 国内乳制品消费仍有发展空间,需重视新兴线上渠道发展机会,近两年国内乳制品表观消费量下降,2024年同比下降3.30%,人均消费量仅40.5kg/年,低于膳食指南建议及日韩水平,液态奶市场销售承压,细分领域花色奶表现较好,线上销售仍有增长,国家出台积极政策,行业需求改善可期 [51][54][57][61][62] 天津市打造百亿级奶业产业,奶牛DHI测定技术领跑全国 - 地处非“黄金奶源带”,但天津成就百亿级都市型奶业产业集群,天津是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形成“4 + 1”环天津南半环奶业产业发展带,2023年奶业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超116.8亿元,2024年奶牛存栏量略有增加,牛奶产量略有下降,成母牛数量有所减少 [3][67][70][72] - 天津奶牛DHI测定技术优势突出,本土品牌主导本地市场,DHI测定技术可评估奶牛健康、提高品质和产量、降低成本,2024年全国参加测定的成母牛数量同比增长20.41%,天津在该技术上有历史沉淀、参与率高、单产量高优势,本土奶业与乳制品品牌占据天津市场主导地位 [76][77][80][82][84] 天津代表性乳制品企业:海河乳品 - “海河”为中华老字号,拥有近70年品牌沉淀,“海河”品牌始创于1957年,2024年获商务部中华老字号认定 [5][88] - 海河乳品近年财务情况稳健,乳制品加工毛利率水平提升较明显,2024年产品产销量分别增长7.67%和1.32%,产销率均值为102.26%,可可奶为核心销售产品,2024年实现销售量价齐升,今年一季度业绩增长,毛利率提升明显 [89][91][93][96] - 国资控股体系下,海河乳品奶源稳定,花色奶破局外埠市场销售,奶源来自嘉立荷牧业集团,原奶供应链稳定且高品质,2024年外埠市场销售占比50%,海河乳品发展花色奶基础扎实,口味持续创新,强化与本地文化联动,花色奶市场影响力扩大,外埠市场销售规模突破5亿元 [101][102][106][110][111]
石化化工反内卷稳增长系列之十一:磷化工:磷铵整体开工率偏低,头部企业资源充足盈利可观
光大证券· 2025-07-31 16: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自2022年起磷铵出口政策趋严,国内磷铵整体开工率下探,2025年1 - 7月磷酸一铵年化开工率仅约53.2%;2025年上半年磷铵环节盈利能力承压,但头部企业凭借资源储备盈利可观;后续磷矿石新增产能投放进度将延后,中短期内高品位磷矿石高景气有望延续;海内外磷铵价差扩大,关注磷铵Q3出口情况;在行业落后产能出清预期下,头部企业将持续获益,建议关注云天化等多家公司 [4][5][6][7][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政策动态 - 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提到,工信部总工程师表示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方案近期将陆续发布 [3] 磷铵开工率情况 - 2022年起因磷铵出口政策趋严,国内磷铵整体开工率下探,以磷酸一铵为例,2020 - 2021年开工率分别为65.8%和68.1%,2022年出口量降183.9万吨至194.7万吨,产量降18.0%至1029万吨,开工率降11.8pct至56.3%,2023年及以后开工率维持在60%以下,2025年1 - 7月产量596.5万吨,年化开工率约53.2% [4] 磷铵盈利能力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因上游磷矿石等原材料价格高位,叠加出口需求未释放,国内磷酸一铵及磷酸二铵盈利能力整体承压,1 - 7月平均毛利润分别为 - 58.7元/吨和 - 128.9元/吨,磷酸一铵毛利润近6年首次亏损,磷酸二铵亏损水平较2022年进一步下探;但头部企业向上游布局原料资源/产能,可在上游原料端盈利,产业链布局缺失企业盈利承压,产能或出清 [5] 磷矿石产能及景气度情况 - 2025H1国内30%品位磷矿石均价约1019元/吨,较2024H1涨约9.8元/吨,截至2025年6月有效产能1.19亿吨/年,与2024年持平;2025 - 2029年将新增约6525万吨/年产能,80.5%集中于2026年和2027年,2025年计划投产250万吨/年;考虑环保政策和实际建设情况,后续新增产能投放进度将延后,中短期内高品位磷矿石高景气有望延续,头部企业有望保持较好盈利水平 [6] 磷铵出口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我国磷肥出口量降低,海外磷肥供给有限,价格明显上涨,截至7月31日,海外磷酸一铵及磷酸二铵销售价格较年初分别涨26.3%和31.8%,且显著高于国内价格;肥料级磷酸一铵及磷酸二铵执行配额制,出口配额集中在Q2 - Q3,2025年Q2出口量仍处低位,后续出口将集中在Q3,国内磷肥出口企业将获较高利润回报 [7][12]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云天化、川恒股份、兴发集团、云图控股、新洋丰、川发龙蟒、芭田股份、湖北宜化、川金诺等公司 [16]
海外云厂商CAPEX上修,数据中心电源需求激活
东方证券· 2025-07-31 16: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CSP上修CAPEX预期,数据中心投建景气度上行,2025Q2微软、谷歌、meta的CAPEX高于预期,Meta、谷歌上修全年或财年资本支出预期,微软25Q3资本开支预计超300亿美元且同比增长超50% [7] - 算力背后是电力,从通算到智算时代,单卡功率和整体用电规模提升,对AIDC电力提出考验,AI需求迭代使AIDC电源技术演进,整条电力链路面临技术升级,电力系统在AIDC中重要性和价值量有望提升 [7] - 海外景气先行,因芯片供应与规划节奏等,AIDC海外CSP景气周期先至,相关AI电源出口环节有望先受益,海外AIDC电力生态壁垒高,当前市场价格与利润体系有吸引力,大陆企业技术迭代缩小差距并接入生态后有望受益 [7] - AIDC电源方面,海外AIDC投资景气度提升,相关电源产业链环节有望受益,建议关注麦格米特、禾望电气、新雷能、通合科技、欧陆通、中恒电气等 [7] - AIDC电力配套方面,数据中心电力投建存在配电需求,建议关注金盘科技、明阳电气、威腾电气、良信股份等 [7]
通信行业点评报告:Meta再次上调资本支出指引,微软云业务表现亮眼,海外AI正循环效果显著
开源证券· 2025-07-31 16: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AI正循环效果显著,AI巨头或进入AI算力和AI应用大规模投入期,海外巨头资本开支加速释放,AI Agent逐步完善,海外AI算力产业链或步入估值提升阶段 [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Meta情况 - 2025年7月31日Meta公布第二季度财报,2025Q2实现营收475.2亿美元高于预期,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区间为475 - 505亿美元,预计2025年全年支出在660 - 720亿美元之间,此前预计下限为640亿美元,更高于年初600 - 650亿美元资本开支指引,公司继续在多方面大量投资应对AI竞赛,积极进军智能眼镜领域拓展AI变现渠道 [3] 多家海外企业财报情况 - Celestica 2025Q2实现营收28.9亿美元同比增长21%;康宁2025Q2实现营收40.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微软FY2025Q4实现营收7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智能云部门(含Azure)FY2025Q4收入同比增长26%至299亿美元(预期289亿美元),Azure FY2025全年收入超750亿美元同比增长34% [4] 康宁业务情况 - 2025Q2企业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长81%,受“Scale - up”推动,新“Scale - up”机会预计是现有20亿美元业务的2 - 3倍规模;数据中心互联业务方面,高带宽、低延迟连接需求上升,三家行业客户已采用新技术 [4] 投资机会 - 光模块推荐中际旭创、新易盛,受益标的有东山精密、长芯博创等;液冷推荐英维克;光芯片受益标的有源杰科技、长光华芯等;MPO&FAU&插芯等推荐天孚通信,受益标的有仕佳光子、太辰光等;光纤推荐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受益标的有长飞光纤、光库科技等;AIDC推荐新意网集团,受益标的有万国数据等;DCI受益标的有德科立等;电源受益标的有麦格米特等 [5]
新型锂电材料,产业化有望提速
东莞证券· 2025-07-31 16: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复合集流体是锂电池新型材料,在成本和性能上优于传统集流体,在固态电池中优势凸显且应用前景广阔 [4] - 剖析产业链可知,基膜主流为PET和PP,“磁控溅射 + 水电镀”两步法是复合铜箔主流制备工艺,相关核心设备和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大 [4] - 复合铜箔成本趋于传统铜箔,未来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产业化有望提速,头部企业率先受益 [4] - 建议关注拥有复合集流体领先技术、具备量产能力的材料、设备和产品制造企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复合集流体是锂电池新型材料之一 - 集流体是锂电池主要材料,在电池中充当活性物质载体,负责电子流收集与传导,目前成本占比约13%,重量占比约18% [11][12] - 传统集流体有厚度厚、重量重等局限,复合集流体采用“金属 - 高分子基材 - 金属”三明治结构,复合铜箔是负极材料,复合铝箔是正极材料 [15] - 复合集流体优势明显,复合铜箔可降成本,复合铝箔可提高安全性,还有轻量化、提升能量密度、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等优点,传统铜箔向复合铜箔迭代将成未来2 - 3年电池材料端最大降本环节 [4][18] 复合集流体在固态电池中凸显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 主流车企和电池厂商公布固态电池装车/量产时间表,2025 - 2026年是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落地关键期,复合集流体正加速导入固态电池应用 [36] - 固态电池对集流体要求严苛,复合集流体可减少锂枝晶、控制负极膨胀、巩固固固界面接触、抗腐蚀,其技术进步对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推进至关重要 [37] - 复合集流体优势契合锂电池集流体发展趋势,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其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2025年PET复合铜箔渗透率将达10%,市场规模达140亿元,2030年渗透率有望达25%以上,市场规模超700亿元 [38] 剖析产业链,挖掘受益环节 - 复合集流体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和核心设备,中游是复合铜箔、铝箔制造,下游用于电池制造 [41] - 复合集流体基膜主流选择为PET和PP,PI综合性能佳但成本高,高端基膜市场国外企业占优,国内双星新材、东材科技、宝明科技、英联股份等企业各有优势 [43][47] - 复合铝箔采用一步蒸镀法已率先量产,复合铜箔制备技术路线分一步法、两步法、三步法,“磁控溅射 + 水电镀”两步法是主流,磁控溅射和水电镀设备是核心设备,国内厂商具备供货能力 [48][49][53] - 磁控溅射是复合铜箔制备关键第一步,溅射靶材是关键材料,全球溅射靶材市场被日美企业主导,国内企业有进展且国产替代空间大;磁控溅射技术优势显著,但国产设备面临生产效率低和成本高问题,高端市场被国际巨头占据,国内中低端市场国产化率达90% [54][56][59] - 水电镀是复合铜箔制备第二步,国内水电镀设备市场由国内企业主导,东威科技是龙头 [60][62] - 超声波滚焊设备是复合集流体量产关键配套,高端市场被欧洲公司垄断,国内骄成超声技术领先,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63][65] 产业化有望提速,头部企业率先受益 - 复合铜箔生产良率和成本基本具备量产条件,未来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成本优势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66] - 2026年7月1日起执行的动力电池安全“新国标”提高电池安全标准,为复合集流体带来发展契机 [67] - 2025年1月工信部等十一部门发布方案,将复合铜箔列为重点支持方向,国家政策支持有望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67][69] - 多家复合铜箔厂商获电池厂商批量订单,实现商业化突破,下游客户验证将推动复合铜箔进入市场开拓和量产阶段 [70] - 部分企业在复合集流体领域布局积极,材料领域有双星新材、东材科技等;设备领域有东威科技、骄成超声等;制造领域有宁德时代、重庆金美等 [71] 投资建议 - 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电池要求提高,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复合铜箔优势凸显,多因素推动其加速导入电池厂商,产业化有望提速 [72] - 建议关注宁德时代、璞泰来、英联股份、先导智能、东威科技、骄成超声等企业 [72]
电力设备行业跟踪报告:电力设备出口:开关、电缆市场表现稳定,变压器出口持续高增长
万联证券· 2025-07-31 16: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电力设备出口表现稳定,合计出口金额78.96亿元,环比增长10.55%,同比增长43.01%,1 - 6月累计出口金额411.73亿元,同比增长36.90% [2] - 细分产品中变压器出口稳定且同比高增长、环比回升,电表出口整体回调,开关出口同比高增速,电缆出口表现稳健且同比高增长 [2] - 2025年1 - 6月电力设备出口向好,随着安装和更新进入旺季,出口有望保持增势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变压器 - 6月出口金额42.21亿元,环比增长26.31%,同比增长63.04%,1 - 6月累计出口金额206.85亿元,同比增长49.36% [3][13] - 6月对亚洲、非洲、欧洲、北美出口金额分别为16.60、3.41、10.40、5.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78%、77.26%、112.54%、110.64%,北美出口金额创新高,非洲同环比回升,拉美因5月基数高6月环比降11.87%,同比增9.11% [3][14] 电表 - 6月出口金额8.96亿元,环比下降4.83%,同比下降22.03%,1 - 6月累计出口金额53.00亿元,同比增长3.22% [4][20] - 6月对亚洲、非洲、欧洲出口金额分别为2.72、2.45、2.8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71%、41.48%、8.03%,拉美同环比正增长,环比+98.10%、同比+20.47% [4][22] 开关 - 6月出口金额6.82亿元,环比+2.43%,同比+30.90%,1 - 6月累计出口金额40.41亿元,同比增长25.83% [8][23] - 6月对亚洲、非洲、欧洲、拉美出口金额分别为4.22、0.29、0.81、1.10亿元,同比分别+20.79%、 - 4.60%、+26.23%、+119.73%,拉美出口创新高,亚洲、欧洲环比回落,同比正增长 [8][27] 电缆 - 6月出口金额20.97亿元,环比 - 4.83%,同比+66.18%,1 - 6月累计出口金额111.47亿元,同比+41.46% [9][28] - 6月对亚洲、非洲、欧洲、拉美出口金额分别为11.14、1.88、2.45、1.47亿元,同比分别+124.00%、+17.36%、+47.71%、 - 11.25%,亚洲稳健,环比回落同比高增速,欧洲环比回落同比正增长,非洲环比稳定同比高增速,拉美回调,北美6月明显回升,出口金额2.26亿元,环比增长106.04%,同比增长10.99% [9][31] 投资建议 - 能源转型背景下,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和电网建设投资增长,我国电力设备具技术及成本优势,海外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变压器等产品出口受益,建议关注海外市场开拓顺利、技术领先的龙头个股 [10][37]
电子行业跟踪报告:2025Q2基金加大算力配置,AIPCB为重点关注方向
万联证券· 2025-07-31 16: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SW电子2025Q2基金重仓比例、超配比例环比上升,适配比例环比虽降但仍处历史较高水平;基金机构关注AI算力建设及半导体自主可控,AI PCB为主要加仓方向;元件板块超配比例大幅提升,基金重仓配置前五集中度有所下降,配置呈多元化趋势[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子基金重仓及超配比例环比上升,均创近十年季度新高 - SW电子2025Q2适配比例8.95%,环比-0.14pct,同比+0.89pct;基金重仓比例17.22%,环比+0.19pct,同比+2.58pct;超配比例8.27%,环比+0.33pct,同比+1.68pct,超配比例为近5年Q2最高水平[13][15] 前十大重仓股组成较为稳定,PCB行业标的行情表现较好 - 按持股市值排序,SW电子2025Q2基金重仓前十为中芯国际等,前六大为半导体标的;行情上,前十大重仓股六个Q2上涨,胜宏科技和沪电股份涨幅好;按持股基金数量排序,前十个股来自多领域,表明关注细分行业多元化;7个标的连续五季度、兆易创新连续三季度位列前十大重仓股,本季度新晋为胜宏科技和沪电股份[17][18][19] 算力建设和半导体自主可控为机构重点关注方向 - 2025Q2基金重仓前十大加仓股为胜宏科技等,AI算力建设相关企业受益产业链加速建设,半导体自主可控相关企业受益供应链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需求;AI及半导体产业链是近几季关注赛道,但加仓标的趋向多元化;前十大减仓股Q2行情欠佳,近五个季度减仓股组成变动大,仅立讯精密连续两季位列[22][23][25] 子板块:元件超配比例大幅提升,AI PCB较受机构关注 - 以A股为分母,半导体超配7.86%,环比升0.04pct;元件超配1.07%,环比升0.75pct;消费电子由超配转低配0.01%;其余子板块低配;以SW电子行业为分母,半导体超配23.66%,环比降0.95pct;元件低配比例从3.60%收窄至0.07%;消费电子等板块低配比例扩大[28][31] 基金重仓配置前五集中度环比下滑,呈现多元化配置趋势 - SW电子2025Q2基金重仓前5、10、20个股市值占比分别为36.72%、57.91%和72.30%,环比-2.78pct、+0.02pct和-0.16pct,前五集中度下滑,配置呈多元化[34] 投资建议 - AI算力建设,关注算力产业链业绩好的龙头公司及国产算力产业链投资机遇;半导体自主可控,关注相关投资机遇[3][35]
光储行业研究专题:储能行业运行总结新兴市场发展可期
国信证券· 2025-07-31 15: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储能行业需求高速增长,国内市场“抢装”及美国市场抢运推动国内储能系统和电池出货量增加,新兴市场有望成为国内储能企业重要出口方向,2026年储能装机需求或减弱,新兴市场将进入稳健增长期 [1][2][3] - 建议关注光储产业链龙头公司,如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等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储能装机增长情况 - 全球新型储能装机稳步增长,2024年新增装机79.2GW/188.5GWh,同比增长68%/81%,表前储能占比83%,同比增长101% [15] - 国内储能装机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新增装机43.7GW/109.8GWh,同比增长88%/115%,表前储能占比94%,同比增长109% [23] - 美国“大而美”法案通过,储能短期需求有望走强,2024年表前储能装机10.4GW,同比增长19%,2025上半年装机5.65GW,同比增长30% [27] - 欧洲大储需求持续高增,2024年新增装机约21.9GWh,同比+27%,表前储能装机量快速增长,户储市场增速放缓,工商业储能有望快速增长 [31][36][38] - 新兴市场储能装机有望迎来爆发,2024年澳大利亚表前储能装机2.4GWh,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7GWh,同比增速192%,新兴市场地区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37GWh,同比增速256% [39] 国内储能招中标及海外订单情况 - 国内2025上半年招标、中标数据详情,招标126.3GWh,同比+101%,中标189.8GWh,同比+182%,中标价格下降趋缓 [44] - 海外储能订单详情,2024年签约海外储能订单超150GWh,2025年1-5月中国企业海外储能订单规模超120GWh,同比增长400% [50] - 海外新兴市场将成为国内储能企业重要出口方向,中东/澳洲/东亚三地2025年上半年订单分别达35/33/24GWh,合计订单产值约600-700亿元 [51] 储能产业链相关出货详情 - 国内储能系统2025上半年出货保持高增,出货量达110GWh,接近2024全年,预计2025全年出货200GWh以上,同比增速超40% [56] - 国内储能电池2025年上半年出货增长显著,出货量265GWh,同比+128%,预计2025全年出货超500GWh,同比增速接近50% [57] - 储能PCS出货详情,2024年全球储能PCS出货量为126.93GW,中国企业出货量约为88.53GW,同比增长79%,全球占比70% [62] - 国内月度逆变器出口情况(包含光伏与储能),整体保持平稳增长,2025年上半年出口美国逆变器数量共计2646万台,同比+5%,出口金额共计42.6亿美元,同比+6% [63] 全球储能系统市场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为221/191/190GWh,同比变动+18%/-13%/-1%,对应产值1787/1550/1533亿元,同比变动+18.6%/-13.3%/-11% [96] - 新兴市场2025-2027年实现储能新增装机40.5/44.8/50GWh,同比增长293%/10.6%/11.6%,对应产值为420/475.6/537亿元,同比+147%/13%/13% [96] - 2025-2027年全球表前储能新增装机容量186.7/153.5/147.9GWh,产值1393/1124/1063亿元,同比变动+19.4%/-19.3%/-5% [97] - 2025-2027年全球户储系统装机19.4/21.1/22.7GWh,产值为271/290/312亿元,同比增长11%/7%/7% [97] - 2025-2027年全球工商储能系统装机15.1/16.9/19.7GWh,产值123/135/157亿元,同比增长27%/9.3%/17% [97] 投资建议 - 关注光储产业链龙头公司,如阳光电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业股份、禾望电气、盛弘股份等 [4]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 公司代码 | 公司名称 | 投资评级 | 昨收盘(元) | 总市值(亿元) | EPS(2025E) | EPS(2026E) | PE(2025E) | PE(2026E) | | --- | --- | --- | --- | --- | --- | --- | --- | --- | | 300274.SZ | 阳光电源 | 优于大市 | 74.59 | 1546 | 5.45 | 5.81 | 13.7 | 12.8 | | 605117.SH | 德业股份 | 优于大市 | 52.39 | 474 | 4.22 | 5.29 | 12.4 | 9.9 | | 300750.SZ | 宁德时代 | 优于大市 | 277.09 | 12633 | 14.52 | 17.87 | 19.1 | 15.5 | | 300014.SZ | 亿纬锂能 | 优于大市 | 45.99 | 941 | 2.65 | 3.43 | 17.4 | 13.4 | | 300693.SZ | 盛弘股份 | 优于大市 | 32.4 | 101 | 1.76 | 2.09 | 18.5 | 15.5 | | 603063.SH | 禾望电气 | 优于大市 | 34.45 | 157 | 1.28 | 1.54 | 27.0 | 22.4 | [5][115]
全球科技业绩快报:联发科2Q25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31 15: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联发科2Q25业绩稳健,AI SoC和ASIC业务驱动增长,按计划推进中长期增长路径,多元化业务与成长型项目构建稳健业务基础 [1][5] - ASIC业务成重要增长引擎,数据中心ASIC项目明年开始放量,2026年底有信心达成10亿美元营收目标,2027年预计显著增长 [2][6] - 2nm制程进展迅速,预计今年9月完成首颗2nm芯片流片,将跻身首批推出2nm芯片的领先厂商之列,助力AI SoC和ASIC发展 [2][7] - 与NVIDIA合作持续深化,GB10芯片第三季度开始量产,将转化为营收 [3][8] - 预计3Q25收入环比下降,以美元计同比增长,公司对全年美元收入实现中两位数增长保持信心,旗舰产品量产持续驱动营收增长,ASIC业务和2nm制程推进是未来营收增长重要驱动力 [3][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Q25业绩表现 - 2Q25收入为NTD 1504亿元,略低于市场一致预期NTD 1512亿元,-1.9% QoQ,18.1% YoY [1][5] - EPS为NTD 17.5元,超出市场一致预期 [1][5] - 本季度毛利率为49.1%,环比上升1 pct,包含一份长期供货协议的一次性贡献1.9 pcts [1][5] - 营业利润为新台币294亿元,营业利润率为19.5% [1][5] ASIC业务情况 - 在企业级ASIC领域表现强劲,TAM超过400亿美元,需求旺盛 [2][6] - 迅速扩充ASIC团队研发资源,特别是在先进制程、先进封装技术以及下一代IP方面 [2][6] - 已与多家全球CPS展开多项数据中心ASIC合作项目,预计2026年开始有可观营收贡献 [2][6] - 重申有信心在2026年底达成1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预计2027年实现显著增长 [2][6] 2nm制程进展 - 积极投入2nm先进制程研发,预计今年9月完成首颗2nm芯片流片 [2][7] - 2nm制程将带来性能和功耗效率显著改善,对旗舰SoC业务和数据中心ASIC业务至关重要 [2][7] - 与台积电密切合作是实现快速进展的关键 [2][7] 与NVIDIA合作情况 - 与NVIDIA在芯片业务和自动驾驶汽车座舱芯片方面保持活跃合作 [3][8] - 共同开发的GB10芯片第三季度开始量产,将转化为营收 [3][8] 3Q25及未来展望 - 预计3Q25收入为新台币1301亿至1400亿元,环比下降7%至13% [3][9] - 以美元计,收入预计为44.9亿至48.3亿美元,环比下降1%至8%,同比增长10%至18% [3][9] - 毛利率预计为47%(±150个基点),营业费用率预计为31%(±2个百分点) [3][9] - 对全年美元收入实现中两位数增长保持信心 [3][10] - 旗舰产品(如Dimensity 9500系列)量产将持续驱动营收增长,从第三季度延续到第四季度,甚至到明年第一季度 [3][10] - 尽管中端产品需求可能放缓,但整体市场需求健康 [3][10] - ASIC业务的强劲增长和2nm制程的推进将是未来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3][10]
7月政治局会议纺织服饰行业点评:高质量增长,结构性优化
银河证券· 2025-07-31 15: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 - 6月服装零售总额达7426亿元同比增长3.1%,多地开展家纺补贴政策,线下补贴已见成效,服务消费细分场景发展有望带动相关设备和服饰需求增长 [4] - 2025年1 - 6月纺织品累计出口金额705.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服装累计出口金额734.59亿美元同比增长3.1%,但较2024年同期增速分别下滑1.5/0.2pct,中美关税博弈持续,龙头制造服企出口份额集中度有望攀升 [4] - 新材料可用于多领域,我国纺织新材料研发和生产企业已初见成效,能满足消费者高端化、环保化、轻量化着装需求 [4] - “反内卷”政策有利于引导纺织企业从争夺存量转向创造增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品牌建设、推动产能优化 [4] - 投资建议关注四类企业,分别是有望受益于政府提振内需政策的海澜之家等;户外场景渗透的安踏体育等;家纺消费场景修复的罗莱生活等;拥有优质客户和国际化产能布局的华利集团等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扩大内需与消费增长 - 2025年1 - 6月服装零售总额7426亿元同比增3.1%,多地开展家纺补贴政策且多数延续到年底,服务消费细分场景发展或带动相关设备和服饰需求增长 [4] 纺服出口情况 - 2025年1 - 6月纺织品出口705.19亿美元同比增1.8%,服装出口734.59亿美元同比增3.1%,较2024年同期增速下滑,中美关税不确定,龙头制造服企出口份额集中度有望提升 [4] 新材料应用与产业升级 - 新材料用于多领域,我国纺织新材料研发和生产企业有成效,如台华新材和南山智尚产品受市场检验,能满足高端化等着装需求 [4] 行业自律与竞争 - “反内卷”政策涉及范围广,引导企业从争夺存量转向创造增量,鼓励研发、强化品牌建设、推动产能优化 [4] 投资建议 - 关注受益于提振内需政策的海澜之家、比音勒芬、波司登;户外场景渗透的安踏体育、特步国际、李宁、361度;家纺消费场景修复的罗莱生活、水星家纺、富安娜;优质纺织龙头企业华利集团、开润股份、申洲国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