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垂直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市场进入整活时代
创业邦· 2025-10-31 14:06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何律衡 远川科技评论 . 刻画这个时代(的前沿科技) 来源丨 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 作者丨何律衡 编辑丨李墨天 图源丨Midjourney 9月底小米17系列发布,脑路清奇的背屏方案不出意外衍生出社交媒体两极分化的评价。本以为是小 米灵机一动的花活,没想到只是行业整活大赛的开胃菜。 一个月后,oppo子品牌realme发布GT8系列,给镜头模组设计了4种不同的装饰件拼装方案。 无独有偶,同期荣耀发布robot phone,也是在镜头模组做文章,在手机里塞进了一个完整的机械臂 云台,极其炫酷。如果换成苹果发布,够库克说五遍"only Apple can do",吹出至少十个微博热 搜。 不过,robot phone目前停留在概念阶段,官方口径是"明年量产"。 荣耀robot phone设计概念 Realme GT8系列的机械拼装设计 作为接班人,iPhone Air不仅搭载了C1的迭代版C1X,还集成了自研Wi-Fi芯片N1,自研程度创新 高。 不过,两者的市场定位完全相反。iPhone 16e首发价格4499元,在苹果产品线里已算亲民,接班的 iPho ...
手机市场进入整活时代
远川研究所· 2025-10-29 21:12
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态势 - 市场格局固化多年后竞争白热化,终端厂商通过产品形态创新寻求差异化[10] - 安卓阵营内部产品同质化问题蔓延至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厂商诉求高端化,苹果诉求维持利润率,双方均探索新差异化方向[16] - 行业出现从水平分工转向垂直整合的趋势,品牌向供应商夺权[19][26] 产品形态创新案例 - 小米17系列采用脑路清奇的背屏方案[5] - realme GT8系列为镜头模组设计4种不同装饰件拼装方案[6] - 荣耀推出robot phone概念机,在手机内塞进完整机械臂云台,预计明年量产[7][9] - 苹果iPhone Air通过极致零部件小型化与集成度实现近乎极限轻薄,但配置全面缩水,定价7999元与纸面参数极不匹配[13][16] 垂直整合与自研策略 - 苹果iPhone 16e搭载首款自研5G基带芯片C1,自研零部件在BOM总成本占比达史上最高40%[13] - iPhone Air搭载C1基带迭代版C1X和自研Wi-Fi芯片N1,自研程度创新高[16] - 中国厂商推行"技术品牌化",如vivo"蓝海电池"、一加"冰川电池"、荣耀"青海湖电池"、小米"金沙江电池"均基于硅碳电池技术,折叠手机铰链成为差异化焦点[19] - 苹果计划2026年和2027年分别推出C2、C3基带芯片,逐步替代高通;自研CIS替代索尼,自研Wi-Fi芯片替代博通,目标供应商垄断程度高、方案通用性强的领域[32][33] 产业分工模式演变 - 联发科"交钥匙"方案是产业水平分工极致产物,将多种芯片集成至一颗芯片,使手机厂商变成组装厂[21][23] - 水平分工陷阱在于产品"定义权"由供应商掌握,PC行业联想市值仅为英特尔10%、美光8%、AMD4%即是例证[22] - 苹果通过"联合研发"模式提出技术目标,指挥供应链定制方案,逐步掌握零部件"定义权",形成产品差异化[28][31] - 稳定的市场格局和停滞增长倒逼终端厂商向供应链夺权,行业重新走向垂直整合[32]
特斯拉加速世界转型?
新浪财经· 2025-10-24 19:54
分析师的多笔成功投资均遵循这一逻辑:耐心等待优质资产被错估,一旦出现机会便大胆行动。 如今再看,特斯拉已成长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战略优势的企业之一, 它将卓越的制造能力、数据主导 地位和现实场景中的人工智能领先优势融为一体,这是其他任何企业都无法企及的。 曾经的 "车企",如今已蜕变为垂直整合的科技与能源平台,拥有多个相互强化的 "护城河"。 1. 制造规模与整合能力 —— 护城河的基石 特斯拉的制造优势是其一切竞争力的基础。工厂本身就是一件 "产品"—— 垂直整合与工程效率的典 范。 来源:美股研究社 今年 3 月至 4 月,市场对特斯拉及其 CEO 的情绪跌至谷底。彼时,新闻头条满是关于特斯拉的争议报 道,投资者纷纷逃离他们眼中 "混乱不堪" 的特斯拉。在分析师看来,这正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一个优秀的投资者最应该擅长的,就是耐心等待市场出现 "错位时刻", 在他人犹豫观望时,果断出手 布局。 从 "巨型铸造" 技术、结构性电池组,到 "Dojo(特斯拉超级计算机)实时联动" 的制造优化系统,特斯 拉打造的技术体系,是其他企业无法大规模复制的。 多数竞争对手仍深陷特斯拉多年前就已度过的 "产能地狱"。这使得特 ...
沃橙新能源拟150亿扩产背后:储能赛道“血拼”核心部件与场景化突围
36氪· 2025-10-21 07:51
战略转型 - 公司计划投资150亿元建设五大生产基地,实现从系统集成商向核心部件制造商的战略转型 [1] - 五大生产基地中,3个重点布局电芯产线,规划40GWh电芯产能,覆盖磷酸铁锂、钠离子等多条技术路线 [4] - 另外两个基地聚焦储能系统集成与核心部件测试,规划40GWh储能系统产能,针对电网侧、工商业、户用三大场景定制化生产 [4]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累计电力储能装机达到137.9GW,同比增长59.9%,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 [1] - 系统集成商高度分散,依赖外购核心部件,同质化竞争导致毛利率持续走低 [3] - 行业普遍存在电芯寿命虚标、可靠性不足等隐性问题,通用型产品难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高效、稳定要求 [3] 转型动因 - 掌握电芯、BMS、PCS、EMS的自主研发能力,可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并通过各环节算法联动提升系统整体效率 [4] - 目标是通过电芯能量密度提升和BMS精准控制,为客户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而非单纯比拼系统价格 [4] - 战略转向与储能产业"技术收敛"趋势同频,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正获得更高溢价空间 [4]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场景化系统集成"策略核心是基于对场景需求的深度理解,反向定义核心部件的研发方向与系统架构 [5] - 例如为工商业场景联合开发长循环磷酸铁锂电芯(循环寿命需6000次以上),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5] - 通过场景数据建模为客户定制方案,如为物流园区增加光储充一体化功能,使客户综合收益提升20% [5] 产业协作模式重构 - 公司通过自研与场景数据积累,从产业链的"采购者"转变为"需求定义者",与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协同研发 [6] - 设立"场景测试验证中心",模拟不同气候、负荷、电网条件下的运行状态,并将测试数据开放以推动行业标准建立 [6] - 旨在推动行业从比拼"谁的系统更便宜"转向比拼"谁的系统更适配场景需求" [6]
丰田章男瓦解“丰田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1 07:29
交易概述 - 丰田汽车公司宣布以约2.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40亿元)的现金出价,收购集团关联企业丰田工业株式会社全部股份,并推动其退市 [3] - 该交易是丰田汽车史上最大规模的内部整合,也是日本企业史上规模空前的私有化尝试之一 [3] - 交易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交割,丰田工业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退市 [21] 战略意图与产业转型 - 收购本质是产业转型压力下的战略应变,旨在应对电动化竞争 [9] - 在电动车时代,核心技术集中在电驱、电池、逆变器、控制芯片等领域,垂直整合成为效率、安全及成本优势的关键 [10] - 丰田工业掌握电驱与压缩机系统、半导体与电子控制部件、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等关键环节 [12] - 整合后丰田汽车将直接掌控上游制造环节,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与生产效率,计划在五年内节省约15%的供应链成本 [13] - 此举标志着丰田从“联盟协作”向“垂直统治”转型,以应对特斯拉、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快速整合 [13][14] 企业治理结构变革 - 交易深层意义在于拆解支撑“丰田系”近百年的交叉持股体系 [3] - 丰田工业作为丰田汽车的母体和第二大股东,被“子公司”收购是一场历史反转,象征日本企业治理结构的嬗变 [4][8] - 复杂的交叉持股结构被视为“低效的遗产”,占用大量资本,使企业股东回报率偏低,削弱董事会独立性与市场监督功能 [8] - 此次收购是丰田章男“解绑丰田系”的终极一环,过去十年间公司一直在有步骤地削弱集团内部交叉持股网络 [15][17] - 收购将理顺股权关系,实现单一决策链条,提升集团整体决策效率和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13] 历史背景与象征意义 - 丰田工业历史可追溯至1926年创立的“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是丰田汽车的起源 [6][8] - 长期以来,丰田工业既是丰田汽车的上游核心供应商,也是其股东,双方存在交叉持股关系 [8] - 被称作“母体”的丰田工业反被子公司丰田汽车全盘收购,既是资本逻辑的胜利,也意味着丰田章男意图改写丰田集团近百年的家族—企业关系史 [8] 市场反应与潜在影响 - 投资者批评收购过程缺乏透明度,每股16,300日元的报价仅较公告前股价溢价23%,远低于类似交易44%的平均溢价水平 [20] - 市场普遍承认该交易将成为日本企业改革的分水岭,对三菱、三井、住友等大型集团产生示范效应 [22] - 此举被视为回应东京证券交易所推动的新政,该政策要求上市公司改善资本效率、减少内部持股 [20]
【时代风口】 科技巨头为何大举收购传媒娱乐和社交平台资产
证券时报· 2025-10-21 01:11
埃里森家族收购派拉蒙案例 - 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之子大卫·埃里森通过其天空之舞公司以80亿美元收购派拉蒙,其中拉里·埃里森提供60亿美元资金支持 [1] - 此次收购使埃里森家族获得派拉蒙影业、MTV电视台、CBS电视台、Showtime频道以及Simon & Schuster出版社等传奇媒体资产 [1] - 小埃里森后续可能收购华纳兄弟探索公司,旨在创建占据好莱坞半壁江山的巨无霸媒体帝国 [1] 科技巨头跨界并购趋势 - 科技巨头收购传媒娱乐及社交平台资产成为趋势,案例包括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Facebook收购Instagram、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以及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 [1] 并购驱动逻辑与价值目标 - 科技巨头跨界并购背后存在完整的并购驱动逻辑与可重叠的价值目标诉求,重新定义商业竞争的产业边界、价值链条和竞争规则 [2] - 跨界融合深刻改变全球文化产业格局与生态系统,其商业赋能意义远超传统协同效应 [2] 对优质内容的集体追逐 - 科技巨头收购表达出对优质内容的集体追逐,内容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价值驱动与核心引擎资产 [2] - 微软通过游戏内容增强其Xbox生态和云游戏战略吸引力,甲骨文利用派拉蒙影视库丰富云服务 [2] - 内容成为训练AI的核心养料,推特数亿条推文可训练AI理解人类决策逻辑,派拉蒙影视库成为训练视频识别AI的宝贵资源 [2] 内容与渠道的垂直整合 - 并购旨在实现内容与渠道的垂直整合,优质内容需要高效渠道实现价值最大化,强大渠道需要独家内容维持用户黏性 [3] - 科技巨头通过垂直整合将内容创作、技术支持、平台分发、用户关系等环节内化,形成完整价值闭环 [3] - 垂直整合提高运营效率并使价值分配向生态主导者倾斜,在全球范围内重塑传媒娱乐产业利润分配格局 [3] 对标资产的精准赋能 - 科技巨头通过控制受欢迎的内容与载体获取用户有限的注意力预算,注意力可通过广告、订阅、电商等方式变现 [4] - 科技巨头凭借技术优势对收购资产进行全方位数据化改造,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精准指导内容创作、采购和推荐 [4] - 数据赋能体现在全产业链,例如亚马逊利用多元数据构建用户画像为原创内容制作提供洞察力,实现资产价值指数级放大 [4] 向数字生活运营商的战略转型 - 科技巨头通过收购实现从“功能提供商”向“数字生活运营商”的战略转型,构建覆盖用户工作、生活、娱乐的全场景数字生态 [5] - 以马斯克收购推特为例,X平台将发展成社交媒体与支付、游戏、打车服务融合的“一站式商店”,丰富消费场景延长用户停留时间 [5] - 用户生活沉浸于某个生态将形成高转换成本,产生强大的锁定效应 [5] 数字生态的寡头化趋势 - 科技巨头的收购加速数字生态的寡头化趋势,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竞争升级为整个生态系统竞争 [5] - 新进入者面临极高壁垒,需要技术能力、资金实力、内容资源和用户基础,中小型内容创作者和平台要么被收购要么依附生态生存 [5] - 数字帝国疆域扩张使如何在寡头竞争中保持市场开放性和创新活力成为监管机构和行业参与者的共同挑战 [6]
歌尔股份百亿级收购终止 歌尔微电子正冲刺港股IPO
上海证券报· 2025-10-18 09:00
歌尔股份(002241)10月17日晚间公告,公司拟终止以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5亿元)收购联丰商业 集团全资子公司米亚精密及昌宏实业100%股权的收购事项。 据公告,歌尔股份在筹划本次股权收购事项期间,积极推进项目,有序开展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相关 工作,并与交易对方进行了多轮积极的沟通与协商,但因交易双方未能就交易相关的关键条款达成一致意 见,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股权收购事项。 原计划巩固精密结构件领域竞争力 简单回溯本次收购案。今年7月,歌尔股份抛出重磅收购案,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约104亿港元(折合人民 币约95亿元)收购香港联丰全资子公司Mega Precision Technology Limited(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 Channel Well Industrial Limited(昌宏有限公司)100%股权。 歌尔股份在此前披露的公告中提及,为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增强公司在精密结构件领域内的综合竞争 力,进一步深化公司的垂直整合能力,持续巩固与行业领先客户的合作,推动公司主营业务的长期健康发 展,公司决定实施本次收购。 然而,歌尔股份在最新公告中表示,公司在筹划本次股权收购事项期 ...
从硅谷到好莱坞,科技巨头欲重塑全球话语权
第一财经· 2025-10-14 20:07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科技巨头正通过密集的跨界并购,进入传媒、社交及娱乐领域,这些看似分散的商业行为背后存在一套完整的商业逻辑和重叠的价值目标诉求 [1][5] - 科技巨头对内容、渠道和用户注意力的控制,不仅重塑了行业竞争格局和利润分配,更引发了数字话语权的重构,并可能产生深远的社会政治影响 [5][10][12] 集群性并购案例 - AT&T斥资845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转型为媒体巨头,但因此背负2000亿美元债务 [2] - 亚马逊以85亿美元收购米高梅电影公司,显著低于苹果和Netflix提出的100亿美元邀约价格,并考虑收购CNBC财经电视网络 [3] - 马斯克以约430亿美元个人资金收购推特(后更名为X平台),使其成为私人公司 [3] - 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成为其史上最大规模并购,使其升级为全球最大第三方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 [4] - 甲骨文创始人之子大卫·埃里森通过天空之舞传媒以80亿美元收购派拉蒙,其中老埃里森出资60亿美元,并有意进一步收购华纳兄弟探索公司资产 [4] 立体性商业赋能逻辑 - 追逐优质内容:内容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资产及训练AI的核心养料,例如亚马逊借助米高梅IP增强Alexa能力,微软通过游戏内容增强Xbox生态 [5][6] - 内容与渠道垂直整合:实现价值闭环,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创造协同效应,例如亚马逊将米高梅内容整合进Prime会员体系 [6] - 对标资产精准赋能:通过控制内容载体获取用户有限注意力并变现,并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数据化改造,提升内容投资回报率,放大资产价值 [7] - 战略转型:从"功能提供商"转向"数字生活运营商",构建覆盖用户工作、生活、娱乐的全场景数字生态,形成用户锁定效应,例如马斯克计划将X平台发展为多功能融合的"一站式商店" [8] - 加速数字生态寡头化:市场竞争升级为生态系统竞争,新进入者面临极高壁垒,中小型参与者要么被收购要么依附于大生态 [9] 数字话语权的重构与影响 - 公共领域私有化:数字广场成为私人财产,公共对话规则由商业利益主导,侵蚀民主基础 [10] - 创造性表达商品化:内容价值由其数据提取潜力和注意力吸引能力决定,导致创作生态同质化和极端化 [11] - 知识权力高度集中:少数科技公司通过控制算法和平台掌握全球信息渠道,可能制造信息茧房,塑造社会认知框架 [11] - 数字话语权向政治话语权贴近:科技巨头通过控制媒体影响政治,例如马斯克收购推特对特朗普当选起关键作用,埃里森家族为政治活动提供资金和广告支持,并获得政府政策便利 [12]
OpenAI自研芯片内幕曝光!18个月前开始用AI优化芯片设计,比人类工程师更快
量子位· 2025-10-14 13:39
合作核心内容 - OpenAI与博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部署由OpenAI设计的10GW规模的AI加速器 [5] - 博通将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部署配备AI加速器和网络系统的机架,并于2029年底前完成全部部署 [5] - OpenAI负责芯片与系统设计,博通负责合作开发与投入部署 [6] - 10GW电力规模相当于10000兆瓦,足以同时点亮约1亿个100瓦灯泡 [10][11] 合作战略意义 - 通过自研芯片实现垂直整合,将前沿模型开发经验直接嵌入硬件以解锁新能力与智能水平 [7][20][21] - 定制加速器旨在满足现有芯片无法覆盖的特定计算任务或工作负载 [20][21] - 合作凸显定制加速器重要性及以太网作为AI数据中心纵向与横向扩展网络核心技术的战略地位 [13] - 有助于OpenAI缓解算力紧张问题,其ChatGPT每周有近8亿活跃用户 [14][15] 自研芯片动因 - 对AI工作负载的深刻理解以及实现公司使命需要进行垂直整合 [18][22][23] - 在2017年发现规模扩展对AI系统的巨大作用,自研芯片是实现算力扩展的重要举措 [28][29][30] - 与外部芯片公司合作时,关于模型发展方向与形状的反馈未被采纳,缺乏话语权 [30][31] - 公司CEO转变观点,认为垂直整合是实现使命的必要途径,并以iPhone的成功为例 [22][23][24] 预期效益与技术应用 - 通过优化整个技术堆栈,预计能从每瓦特中榨取更多智能,实现巨大的效率提升 [31] - 效率提升将直接转化为更好的模型性能、更快的模型训练速度以及更低的模型成本 [31] - 已在利用AI模型优化芯片设计,其优化速度比人类工程师更快 [32][33] - AI模型提出的优化方案通常是人类专家清单上的项目,但能显著缩短实现时间 [34] 整体战略布局 - 公司采取“自研+合作”路线突破算力瓶颈,除博通外也与英伟达、AMD等厂商合作 [36][37][40][41] - 与英伟达的合作规模同样为10GW,预计使用数百万块GPU,并获得高达1000亿美元投资 [37][38] - 自研芯片布局已持续约18个月,并在o1模型开启推理浪潮后开始专门设计推理芯片 [18][43]
Sam Altman:我承认我之前错了,AI 超级系统才是 OpenAI 真正想要的
Founder Park· 2025-10-09 20:37
很明显,在 ChatGPT 和基础模型之外,他们想要更多。 「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做「超级 App」,而是要构建一个真正强大的 AI 超级系统。 」 在 a16z 最近的访谈中,Sam Altman 描述了他们的目标:一个集前沿研究、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和消费级 产品于一体的超级系统。 一个人人会使用的个人 AI 订阅服务,用户不仅能在 OpenAI 的消费产品里使用它,还能用它登录许多 其他服务,未来某个时候,还可以通过专用硬件来使用它。 一个无处不在的 ChatGPT,一个整合了产品、基础设施和硬件的超级公司。 访谈中,Altman 还分享了很多他对于业务的实际思考,包括对于不同业务的底层逻辑思考、现在的产 品策略是什么、为什么要做 AI 基建、Sora 的盈利模式、对于 agent 的看法等等。 超 14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Apps 和 ChatGPT 的结合非常棒。未来,开发者会找到一种非常适合他们的新分发机制。 iPhone 就是一个垂直整合的例子。我认为 iPhone 是科技行业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产品,而且它实 现了极高的垂直整合度。 关于护城河,我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