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迭代
搜索文档
储能,下一个春天! 破“内卷”后增量红利到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20:46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量同比增长68%,储能行业的增速再度震惊行业。 据《中国信息化周报》报道,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欧 洲、中东和澳大利亚正成为中国储能出海的主要市场。国内方面,取消强制配储后,因容量电价政策提 升项目IRR(内部收益率),企业配储意愿不降反增。 当新能源企业深陷价格战,储能正是一把破"内卷"的利器。多家光伏锂电企业今年上半年揽获储能大 单,储能业务收入大增,多家企业受访时直言储能订单充足。储能曾处"配套赛道",但正成为新能源赛 道的新热点,并重构光伏锂电供需格局。 储能正经历全球爆发期 国家能源局及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球锂电储能装机量约170GWh,同比增长 68%,其中国内新增并网82GWh,同比增长61%,海外储能装机94GWh,同比增长74%。 订单端同样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业务覆盖 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海红利在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等企业身上凸显。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出货量29GWh,同比增长70%;国轩高科储 ...
11月3日大盘简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20:11
(2)煤炭行业今日上涨2.52%。基本面上,四季度预计国内煤炭供给刚性增强、需求保持韧性,煤价 整体"易涨难跌"。相对而言,煤炭行业估值确定性强、股息优势显著,随着煤价与业绩弹性兑现,板块 有望享受基本面的戴维斯双击效应。中长期来看,行业也有望受益于"反内卷"、央国企市值管理等利好 因素。推荐关注煤炭ETF(515220)把握机会。 (1) 今日两市探底回升。上证指数收涨0.55%,报3976.52点;深证成指上涨0.19%,报13404.06点。两 市成交额超2.1万亿元,超3500家股票上涨。随着交易逻辑逐步从利润改善的预期转变为利润改善的验 证,市场风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切换。目前,相比全球市场A股估值仍然偏低,并且全球流动性受益于美 元进入降息周期而改善,A股后市慢牛的基调不变。 (3)今日港股收涨0.97%,报26158.36点,新能源车企普遍走强。分行业看,港股信息技术、可选消 费、公用事业的估值相对A股/美股在历史分位处于低位区间,恒生科技性价比仍然较好。在外部流动性 改善和资金流入的支撑下,港股后续行情仍然可期。推荐继续配置港股科技ETF(513020)、港股通 50ETF(159712)。 (4 ...
中泰证券: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光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智通财经· 2025-11-03 07:40
政策支持 - “十五五”规划将绿色转型作为核心目标,明确提出巩固拓展风电光伏产业优势 [1] - 自2025年6月底以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反内卷”政策,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部署规范竞争秩序,推动行业从低价无序竞争转向健康可持续发展 [1] - “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动竞争格局优化,助力盈利修复 [1][2] 技术优势与产业地位 - 中国在全球光伏领域已确立绝对领先地位,2024年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关键环节的全球产能和产量占比均超过80% [1][2] - 2025年中国正式告别P型时代,N型单晶硅技术市场份额预计超过96.9%,TOPCon、HJT、BC三大技术路线并驾齐驱 [2] - 中国成为全球光伏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的核心驱动力 [1][2] 行业基本面与增长 - 光伏行业基本面在经历调整后呈现拐头向上趋势 [1][2] - 2024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同比提升约45%,较2015年增长近20倍,标志着光伏已从补充能源跃升为增量主力 [2]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概况 -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931151.CSI)覆盖光伏全产业链,精选50只成分股,高度聚焦核心制造环节 [3] - 指数在光伏设备行业权重达68%,并涵盖逆变器(24%)、电池组件(21%)、硅料硅片(10%)等关键细分领域 [3] - 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过58%,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66%,汇聚阳光电源、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细分龙头 [3] 指数历史表现与估值 - 指数自2012年基日以来累计收益达177%,年化收益率8.53%,显著优于市场主要指数 [3] - 当前估值PB为2.43倍,处于2020年以来17.4%的低分位水平,安全边际较高 [3] - 预计2026年指数总营收有望实现15.31%的增长,ROE或恢复至10%左右 [3] 指数投资策略 - 光伏产业指数具有产业集中、波动较大、弹性较强的特点,是通过行业主题捕捉超额收益的合适工具 [4] - 可与宽基ETF进行核心-卫星组合策略,相对于仅持有中证500ETF年化2.3%的收益,组合策略年化收益大幅提升至30.4% [4] - 组合策略相对中证500降低了约14%的最大回撤,夏普比率和卡玛比率从0.10和0.06分别提升至1.20和1.28,月胜率由44%提升至64% [4]
在量化红海中做长期主义坚守者
中国证券报· 2025-11-03 04:16
□本报记者 王辉 在风云变幻的A股市场,量化投资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中,成立已11年的宽投资产以其稳健 的业绩和深厚的积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和认可。在这家老牌量化私募的光环之下,核 心是一种如履薄冰的审慎和对"长期主义"近乎偏执的坚守。 作为一名统计学博士和曾活跃于实盘大赛的优秀交易员,宽投资产创始人钱成将交易员的市场生存本能 与科研的严谨精神融入了公司的基因。在他看来,无论市场如何喧嚣,量化投资的终极秘诀,就是能够 在市场中"更好、更长久地生存下去"。 秉持长久之道 "我们不能保证每年业绩都是行业最好,但在行业里最重要的是要活下来。"采访伊始,钱成就定下了这 样的基调。这番源于投资实战的感悟,直接塑造了宽投资产的核心发展哲学。 谈到对未来A股市场的展望,钱成再次强调了他作为一个交易员对市场的敬畏。尽管他"坚定看多A股未 来一两年的表现",但他也提醒,随着市场上涨,投资者更应"放低期待,带着谨慎乐观的心态去交 易"。 以技术迭代穿越周期 尽管近几年量化投资行业整体业绩表现突出、超额收益依旧显著,但钱成并不认同量化赛道仍是"蓝 海"市场的说法。"这是一个标准的红海市场,特别卷。"他坦言,自 ...
中微公司(688012):2025年三季报点评:刻蚀+薄膜持续放量,Q3收入业绩均创历年同期新高
华创证券· 2025-10-31 15:0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中微公司的投资评级为“强推”,并维持该评级 [1] - 报告给出的目标价为373.3元,当前股价为300.04元 [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63亿元,同比增长46.40% [6]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2.11亿元,同比增长32.66% [6]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31.02亿元,创历年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0.62%,环比增长11.29% [6]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创历年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7.50%,环比增长28.62% [6]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9.10%,同比下降3.12个百分点 [6] 分业务收入表现 - 刻蚀设备收入61.01亿元,同比增长约38.26%,延续放量趋势 [6] - LPCVD和ALD等薄膜设备收入4.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1332.69%,实现高速上量 [6] 研发投入与技术进展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25.23亿元,同比增长63.44%,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达31.29% [6] - 刻蚀设备方面,CCP系列中60比1超高深宽比介质刻蚀设备已成为国内标配,下一代90比1产品即将进入市场;ICP系列设备开发进展顺利 [6] - 薄膜设备方面,多款LPCVD、ALD产品已顺利进入市场,性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6] - 外延设备方面,硅与锗硅EPI设备已完成量产验证,化合物半导体外延设备已付运至客户端验证 [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1亿元、29.23亿元、39.58亿元 [6]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3.10元、4.67元、6.32元 [7] - 基于2026年15倍市销率(PS)给予目标价 [6]
储能爆单,鹏辉能源Q3扣非净利激增104倍
36氪· 2025-10-30 16:13
公司业绩概览 - 欣旺达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65.49亿元,同比增长15.24%,归母净利润5.50亿元,同比增长41.51% [1] - 鹏辉能源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32.80亿元,同比增长74.96%,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977.24% [1] - 欣旺达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35.34亿元,同比增长13.73%,归母净利润14.05亿元,同比增长15.94% [2] - 鹏辉能源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75.81亿元,同比增长34.23%,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89.33% [2] 盈利能力分析 - 欣旺达第三季度销售净利率为3.10%,较第二季度的1.47%和第一季度的0.24%显著提升,前三季度销售净利率为1.74% [3] - 欣旺达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18.54%,较第二季度的14.88%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3] - 鹏辉能源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18.07%,环比第二季度的11.38%猛增6.69个百分点 [4] - 鹏辉能源第三季度销售净利率为6.38%,实现年内销售净利率回正并成功扭亏为盈 [4] 利润质量与费用支出 - 欣旺达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15.94%,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12.74%,约28%的利润(约3.9亿元)来自非经常性损益 [5] - 欣旺达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大增41.20%,期间费用为66.58亿元,期间费用率为15.29%,较上年同期上升1.68个百分点 [6] - 鹏辉能源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15亿元,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仅为1571.73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占归母净利润比重高达86% [7] - 鹏辉能源前三季度期间费用同比增长35.56%,销售费用增51.31%,研发费用增21.22%,期间费用率微增0.12个百分点至11.52% [7] 增长驱动与业务布局 - 鹏辉能源营收增长34.23%主要源于行业向好,产品产销两旺,销售订单增加 [2] - 欣旺达盈利改善可能来自于高毛利的储能业务占比提升,公司储能电芯基本满产满销 [6] - 欣旺达作为行业老兵已进入稳定增长期,鹏辉能源则处于快速扩张期,凭借细分领域精准布局实现业绩跃升 [2] 未来展望与市场表现 - 欣旺达的关键看点在于高额研发投入能否在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技术上结出硕果 [8] - 鹏辉能源的市场关注点在于高增长态势的可持续性以及其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先发布局能否转化为新增长极 [8] - 10月30日,欣旺达股价报收36.60元/股,上涨10.14%,鹏辉能源股价报收48.59元/股,上涨20% [9]
光伏巨头“爆单”储能,阳光电源冲刺港股,3000亿市值背后的野心与风险
36氪· 2025-10-30 09:25
公司港股上市申请 - 公司于10月5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1] - 公司选择港股上市旨在撬动全球化棋局,获得国际市场的估值标尺与融资效率 [3][13] 公司基本盘与财务状况 - 前三季度营收约664.02亿元,同比增加32.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8.81亿元,同比增加56.34% [3] - 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14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1133.14% [3] - 公司账面现金近百亿,但仍存在资金压力,表现为前三季度计提信用与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2.80亿元,其中存货跌价损失等占比超六成 [5] - 截至三季度末,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71.80亿元,虽较年初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5] 公司业务结构转变 - 储能业务已超越光伏成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 [2] - 公司全年储能发货量目标为40-50GWh [2] - 公司储能系统累计出货量已达70GWh [8] 公司护城河与竞争格局 - 公司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31.4亿元,同比增长32.16% [8] - 今年以来公司新获得专利授权496个,较去年同期增加4.2% [8] - 公司面临外部竞争压力,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中,特斯拉以15%市场份额居第一,公司以14%市场份额居第二 [11] - 行业竞争加剧,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均价在2025年下降12%,部分企业毛利率跌破20% [8][12] 行业成长性与市场前景 - 储能赛道高景气度延续,2025年全球年度新增储能装机量达380吉瓦时,其中电网侧储能同比增长62% [10] - 光储融合项目占新建电站比例达58% [10] -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到2035年全球累计储能装机将达2TW/7.3TWh [10] - 2025年国内储能采招市场订单规模达179GWh,同比激增150%,但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苗头 [12]
拉普拉斯三季报:技术迭代与“反内卷”政策护航 N型设备龙头凸显成长韧性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22:39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3.21亿元,同比增长0.43% [1] - 前三季度利润总额6.76亿元,同比增长4.77% [1] - 第三季度研发投入1.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1.50% [4] 行业政策环境 - 多部"反内卷"政策连续出台,从供需两侧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 [2] - 供给端政策明确破除"内卷式"竞争,依法治理光伏产品低价竞争 [2] - 硅料能耗标准收紧,三级能耗标准为6.4kgce/kg,而2024年行业平均电耗为6.69kgce/kg,将强制淘汰大量落后产能 [2] - 需求端政策推动新能源就近消纳,使新能源发电成本优势显现 [3] - 中国光伏协会将2025年中国增长装机规模预测由215—255GW上调至270—300GW [3] - 国家提出2035年太阳能和风电总装机量要突破36亿千瓦 [3] 技术发展与市场趋势 - 2024年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占比已达到71.1%,成为占比最高的电池片技术路线 [4] - 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盈利能力修复,下游客户对高效能新技术的投资需求有望提升 [2] - 公司推动TOPCon、XBC等产品规模化产业应用,并在EPD设备、激光Poly减薄设备等关键设备技术上取得进展 [4]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公司紧跟行业趋势,坚持研发投入和技术迭代,加强多元化技术布局及拓展 [4] - 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通过国际专利储备巩固技术优势,开拓东南亚、美国、中东等海外市场 [4] - 公司公布名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和太阳能电池"的国际专利申请 [4] 行业展望与公司前景 - 光伏产业正处于"去产能—技术升级—需求回暖"的关键过渡期,行业有望重新回到增长曲线 [5] - 随着"反内卷"政策效果显现、下游客户投资意愿回升及海外市场放量,公司作为N型设备领域龙头有望重拾增长动能 [5]
光伏储能大爆发!政策+业绩+出海共振,核心标的全面梳理
新浪财经· 2025-10-29 22:25
板块表现与核心驱动 - A股电力新能源板块领涨,光伏设备单日飙升7%,储能概念大涨6%,超30只个股封板,阳光电源市值逼近4000亿 [1] - 政策端密集发力,行业协会牵头收储减产,硅料价格回升至成本线以上,组件价格两周反弹8% [3] - 《专项行动方案》为储能定下硬指标,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不低于180GW,三年拉动投资2500亿元,项目收益率从不足5%提升至8%以上,招标量同比激增97% [3] - 阳光电源前三季度净利118.8亿元,同比增长56%,Q3单季41.5亿元创历史新高,国轩高科净利同比激增414%,多家公司增速超50% [4] - 欧洲2025年储能装机预期翻番,中东单体招标项目突破10GWh,美国变压器进口额同比增52% [5] - 中国设备商海外优势显著,思源电气海外收入占比34%,毛利率比国内高9个百分点,阳光电源储能产品83%销往海外 [5] - 技术迭代加速,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突破33%,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小批量量产,板块龙头平均PE仅15倍 [6] 光伏设备领域 - 隆基绿能HPBC二代电池效率突破26%,组件溢价每瓦高5分,超半数订单来自海外,计划2025年末形成50GW HPBC2.0产能 [7] - 通威股份硅料成本全行业最低,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25.7%,盈利弹性最大 [7] - 晶澳科技海外收入占比63%,组件出货量长期稳居全球前三 [7] - 东方日升异质结电池效率达26.5%,三季报净利同比翻倍 [7] 储能电池领域 - 宁德时代全球储能电池市占率达40%,储能业务毛利率稳定在25%以上 [8] - 亿纬锂能储能电芯出货国内第二,毛利率环比提升5个百分点,海外订单排至明年Q2 [8] - 国轩高科美国本土化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储能出货量激增 [8] 储能变流器与系统集成领域 - 阳光电源全球储能系统出货第一,海外占比83%,单瓦净利持续提升 [9] - 德业股份户储逆变器毛利率达35%,在南非、巴西市占率第一 [9] - 锦浪科技储能逆变器占比提升至25%,海外渠道成熟 [10] 电网设备领域 - 思源电气变压器出口比例达35%,是欧洲电网改造核心供应商 [11] - 国电南瑞虚拟电厂与特高压双轮驱动,订单能见度达三年 [11] - 海兴电力在非洲、拉美智能电表市占率第一 [11] 固态电池前瞻领域 - 赣锋锂业固态电池中试线已量产,计划2026年规模化 [12] - 容百科技高镍正极全球市占率第一,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送样欧美客户 [12] 光伏与储能辅材领域 - 福斯特EVA胶膜市占率达55%,产品涨价与成本下行推动Q4净利环比增30% [13] - 中信博跟踪支架在亚太地区排名第一,中东大项目陆续交付 [13]
易成新能前三季减亏55%背后:战略转型进行时,现金流挑战犹存
36氪· 2025-10-29 08:3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三季报呈现矛盾图景:营收增长、亏损收窄与现金流紧绷、应收账款高企并存 [1] 2025年三季度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2.79% [1] - 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65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减亏,扣非净利亏损6.2亿元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9.41亿元,同比增长20.23% [1]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亏损9503.39万元,扣非净利亏损9851.81万元 [1] - 销售毛利率为6.31%,同比增加1.72个百分点 [3] - 净利率为-11.16%,但同比增加15.97个百分点 [3]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57亿元,同比减少4.06亿元 [1] - 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剧减816.14% [4] - 应收账款高达22.46亿元,较年初增长37.34% [4] -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计约27.0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89.78% [4] - 货币资金为12.85亿元,有息负债高达43.63亿元 [4]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30.83%,短期偿债能力偏弱 [4] 历史业绩回顾与业务转型 - 2024年营收34.22亿元,同比下降65.38%,归属净利润巨亏8.51亿元 [1] - 2024年业绩下滑主因是电池片销量大幅减少以及石墨电极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1] - 公司前身为新大新材,曾是国内主要晶硅片切割刃料供应商 [2] - 2017年行业技术迭代,金刚线切割技术替代传统砂浆切割,导致核心业务严重下滑 [2] - 公司开启“并购求生”模式,2017年收购平煤隆基50.2%股权进军PERC单晶硅电池领域 [2] - 2019年以57.65亿元收购开封炭素进军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2] - 从2017年到2024年,扣非净利润仅2022年盈利,累计亏损达33.86亿元 [2] 当前战略布局 - 业务重心聚焦于“高端碳材”与“新型储能”两大主业,已剥离亏损的光伏电池片业务 [5][6] - 在高端碳材领域,上半年成功并购重组山西梅山湖公司 [6] - 并购后公司石墨电极全产业链产能将突破13万吨,预计整体盈利能力增加 [6] - 在新型储能方面,收购智能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公司,并拥有全钒液流储能系统 [6] - 2025年3月与宁德时代子公司签署储能项目框架合作协议,预计储备项目规模500MWh [6] - 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预计至2026年达成3GW光伏及风电电站全容量并网 [6] - 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正与河南能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可能带来新资源整合机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