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
搜索文档
7000亿元逆回购托底流动性,降准要来了?
36氪· 2025-11-05 16:58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5日投放7000亿元流动性。 同样在11月4日,央行官网公布了2025年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数据显示,央行10月 通过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流动性。 10月2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讲话中表示,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 市场风险有所累积,央行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 作。 "潘行长提及国债买卖恢复后市场对于央行买债存在较大期待。"中信证券撰文点评称,本次操作实现 200亿元净买入,一方面净买入的操作模式体现了央行呵护流动性市场和稳定债市预期的操作目标,另 一方面200亿元较低的净买入规模,也体现了央行无意引起利率过快下行,因此操作稳健避免对债市预 期形成过度影响。 Wind数据显示,年初以来,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波动上行,当前分别运行在1.8%和2.1%上 下。 展望未来,中信证券认为,不排除后续央行加大国债净买入规模对冲其他货币工具到期压力的可能 性。"总的来看,央行稳中偏松的政策取向料将延续。" 11月4日下午,央行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1月5日 ...
11月4日央行公告开展7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及10月恢复国债买卖解读
东方金诚· 2025-11-05 08:21
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未来中期流动性加量规模或回落,因四季度可能降准 [1][3][4] - 10月恢复国债买卖,释放稳增长信号,不影响四季度降准预期,后续将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加大稳增长力度 [4] 央行操作情况 - 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等量续作3000亿,预计11月还会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操作且加量续作可能性大,连续第6个月注入中期流动性 [1] - 11月有9000亿MLF到期,央行可能等量或小幅加量续作 [3] - 10月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恢复2025年1月以来暂停的国债买卖,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 [4] 操作原因 - 10月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年底前加发5000亿元地方债,11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或处较高水平 [2] - 10月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后带动配套贷款较快增长 [2] - 11月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明显增加,以上因素带来资金面收紧效应,央行注入中期流动性保持资金面稳定充裕 [2] -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8%附近,期限利差走阔,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具备恢复国债买卖条件 [4] 未来趋势 - 未来一段时间央行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MLF注入中期流动性,但加量规模或较此前每月6000亿的较高水平回落 [3] - 四季度可能实施新一轮降准,以应对经济增长、物价走势和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 [3][4] - 央行将综合运用价格型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加大稳增长力度,当前物价水平偏低,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充足 [4]
7000亿元!央行今日开展操作
华夏时报· 2025-11-05 08:10
据央行官网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3个月(91天)。 因11月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等量续作,这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此外,本月还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和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预计央行将在本月第二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并开展MLF操 作,预计为等量续作或加量操作,以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央行还公布10月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数据显示,央行10月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当月净投放200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当前恢复国债买卖,加大对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的支持,也在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助于稳定 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 王青判断,10月恢复国债买卖不影响四季度降准预期。接下来央行将综合运用各类价格型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加大稳增长力度。当前物价水平偏低,货币 政策有充足的操作空间。 董希淼进一步分析称,四季度是稳增长政策发力之时,央行 ...
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 10月恢复国债买卖或不影响四季度降准预期
新华财经· 2025-11-04 19:52
新华财经北京11月4日电(刘润榕)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1月 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 限为3个月(91天)。 数据显示,11月将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由此,当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实现等量续 做。另外,11月还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业内预计央行11月还会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 式逆回购操作,加量续做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意味着11月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将合计延续加量 续做,连续第6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11月4日,央行公布2025年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10月公开市场国债 买卖净投放200亿元。这意味着10月央行已恢复2025年1月以来暂停的国债买卖。 王青分析称,与年初暂停国债买卖时相比,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期限利差走阔, 债市整体运行良好,目前已具备恢复国债买卖的条件。另外,当前恢复国债买卖,加大对银行体系长期 流动性的支持,也在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助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10月 ...
2026年债市展望:蛰伏反击
华泰证券· 2025-11-03 13:50
好的,作为拥有10年经验的投资银行研究分析师,我已经仔细研读了这份2026年债市展望报告。以下是基于报告内容的详细总结,严格排除了风险提示、免责声明、评级规则等无关信息。 报告核心观点 - 2026年债市将呈现“低利率+高波动+下有底、上有顶”的特征,利率运行中枢持平或小幅抬升概率较高 [1]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预计在2.0%-2.1%,下限预计在1.6%-1.7%,期限利差恐继续走扩 [1] - 债市“资产荒”逻辑趋于弱化,基本面因素重要性回归,机构行为是主要波动源 [1] - 核心投资策略排序为:波段操作+票息策略+权益暴露 > 品种选择 > 久期调节+杠杆 > 信用下沉 [1][5] 基本面:开局之年的名义GDP回升 - 2026年为“十五五”开局之年,美国迎来中期选举,全球宏观能见度有望提高,投资者或对关税等因素“脱敏” [2][13] - 全球存在“三个半”增长引擎:AI投资、国防开支、产业重构及不确定性较大的乌克兰重建,财政发力与货币配合下投资驱动特征明显 [2][14] - 国内供需再平衡期待取得进展,方向上积极但空间上暂“有顶”;供给端关注企业利润和产能利用率验证,固投转负对当期经济不利但对长期平衡有益 [2][22] - 需求端关注政策拉动和内生动能修复,预计企业利润小幅改善、产能周期迎来结构性拐点、融资需求小幅企稳 [2] - 名义GDP增速好转和增长结构更具有市场指示意义,广谱消费和地产若确认企稳将是债市的潜在风险 [2][31] 政策:支持性立场与有差别重心 - 货币政策将延续支持性立场,但政策空间可能小于2025年;预计全年降准1-2次,降息可遇不可求,结构性工具依然是重心 [3] - 流动性方面,2026年银行间流动性预计维持平稳,波动空间有望收窄;宏观流动性依然充裕,关注存款活化和搬家情况 [3][69][72] - 财政政策面临稳增长压力和收支缺口两大现实问题;预计2026年财政政策在“科学合理”基础上维持一定扩张力度,各项工具总规模预计为15.7万亿元,较2025年增长约1.2万亿元 [3][80] 机构行为与市场供求 - 债券供给端,政府债供给增加但节奏前置,在央行配合下债市压力不大;真正挑战在于需求端和机构行为 [4] - 债市“资产荒”逻辑趋于弱化,保险与银行扩表难,理财与基金负债稳定性弱化,股市或继续分流债市资金 [4][86] - 稳定性资金减少可能增大市场波动;机构行为催生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如ETF规模扩张压缩成分券估值,银行对长债承接力下降,保险I9准则全面落地抑制二永债需求等 [4][86] 债市估值与策略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82%位于2002年以来3%分位数,与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利差为42bp,位于2015年以来14%分位数,绝对估值仍低 [102] - 相对估值方面,股债比价显示债券性价比修复但仍偏低;与存款利率相比性价比提升;全球视角下中债利率处于明显低位 [104] - 利率上行空间受制约因素包括:重演2017年再通胀概率低、融资需求弱、货币政策支持、银行负债成本下行 [5] - 策略上强调在“蛰伏”中伺机“反击”,把握波段机会,重视票息收益和权益资产暴露,对久期调节和信用下沉保持谨慎 [1][5]
期债 走弱概率加大
期货日报· 2025-11-03 11:42
总体来看,虽然国内投资呈现调整态势,但是内需、出口稳步复苏,国内经济向好的局面难以撼动。 国内经济稳步增长,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市场信心修复,股市上涨,国债配置需求下降。此外,降准必 要性下降,市场预期的利多难以兑现,国债期货价格走弱的概率较大。 内需出口稳步恢复 我国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至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 别为5.4%、5.2%、4.8%,前3个季度的GDP同比增速为5.2%。由于企业很多业务到年底才进入结算环 节,因此四季度经济增长通常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完成经济增长目标较为轻松。不过,从经济分 项来看,国内经济存在一定的分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 计同比下降0.5%。投资增速调整说明国内经济正在转型,切换新的增长引擎。1—9月,国内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上升4.5%。国内需求稳步增长,内需逐渐替代投资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 力。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国内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上升6.1%。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缓和, 国内出口稳步复苏。近期,随着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结束,后期出口有望进一步扩大。 此轮降 ...
PMI回落,政策加力正当时
华西证券· 2025-10-31 19:21
制造业PMI表现 - 10月制造业PMI回落0.8个百分点至49.0%,低于预期的49.6%[1] - 生产分项是主要拖累,环比下降0.55个百分点,新订单分项下降0.27个百分点[1] - 制造业出厂价降至47.5%,为7月以来最低;新出口订单大幅回落1.9个百分点至45.9%[2] - 采购量分项环比回落2.6个百分点至49.0%荣枯线以下,进口分项降至46.8%为5月以来最低[2] 非制造业与综合表现 - 非制造业PMI微升0.1个百分点至50.1%,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反弹0.1个百分点至50.2%[1][3] - 国庆假期提振部分服务业,但服务业新订单继续回落0.7个百分点至46.0%[3] - 建筑业新订单反弹3.7个百分点至45.9%,但商务活动指数仍低于荣枯线为49.1%[4] - 10月综合PMI产出指数回落0.6个百分点至50.0%,为2023年初以来最低[5] 政策与市场展望 - 报告指出货币政策加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上升,降准和结构性降息概率较高[6] - 债市进入顺风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限或进入1.70%-1.75%区间,降息可能推动进一步下行[6] - 权益市场流动性牛市特征明显,建议关注科技、红利板块,并适时增配AI、半导体等热门题材[7] - 政策博弈阶段可能在11月下旬开启,消费和地产品种有望阶段性受益[7]
中银晨会聚焦-20251029
中银国际· 2025-10-29 09:22
10月金股组合 - 报告推荐的10月金股组合包括10只股票,涵盖航空、航运、化工、新能源、旅游、半导体、电路板、消费电子及智能停车等多个行业 [1]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综指收盘价为3988.22点,下跌0.22% [3] - 深证成指收盘价为13430.10点,下跌0.44% [3] - 沪深300指数收盘价为4691.97点,下跌0.51% [3] - 中小100指数收盘价为8253.14点,下跌0.24% [3] - 创业板指收盘价为3229.58点,下跌0.15% [3] 行业表现 - 综合行业涨幅领先,上涨2.06% [4] - 国防军工行业表现较好,上涨1.07% [4] - 交通运输行业微涨0.24% [4] - 纺织服饰行业微涨0.19% [4] - 计算机行业微涨0.13% [4] - 有色金属行业跌幅较大,下跌2.72% [4] - 美容护理行业下跌1.51% [4] - 钢铁行业下跌1.35% [4] - 建筑装饰行业下跌0.88% [4] - 煤炭行业下跌0.79% [4] 宏观经济观点 - “十五五”时期与2029年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时间线高度重合,是中国全面推动改革创新发展的决胜之期 [2][5] - 外部不利影响增多是“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最大挑战,外需环境或将面临较大扰动,中美科技领域的摩擦可能更为激烈 [5] -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5] - 扩内需要摆脱宏观政策依赖,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5] - 中国必须更加坚定地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5] 固定收益观点 - 央行暂停和恢复国债买卖的时点反映其维护收益率稳定的政策意图 [2][6] - 国债买卖的基础货币投放效应,可能对降准形成替代 [2][6] - 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意味着当前的利率和利差点位可能处于央行的合意区间 [6] - 截至今年9月,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同比增长1.86% [7] - 若假设年底基础货币同比增速保持1.86%,货币乘数达8.9,对应的M2同比增速仅为6.4% [7] - 若在基础上增加5000亿元基础货币供给,今年底的M2同比增速将达到7.8% [7] - 若要使M2增速与9月持平的8.4%,则需增加7000亿元基础货币供给 [8] - 如果国债买卖形成的基础货币投放规模接近或高于去年同期(5000亿元),可能对降准形成替代 [7][8]
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市场热议会否替代降准
第一财经· 2025-10-28 19:24
国债买卖或可作为降准的替代性工具补充基础货币投放。 10月27日傍晚,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宣布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这一停 摆近10个月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正式重启,为近期震荡调整的债市注入信心。 回溯来看,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于2024年8月首次启动后,央行逐月常态化开展,累计买入国债规模 达1万亿元,今年初因债市供求不平衡压力及风险累积暂停操作。在当前债市运行企稳的背景下,重启 操作恰逢其时。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此次政策调整既体现了与市场实际紧密挂钩的灵活调控思路,也是对四中全会"宏 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求的有力回应。 消息一经发布,相关话题迅速引发市场广泛热议,此次重启背后蕴含怎样的深层政策考量?操作在期限 选择、规模设定上会遵循何种思路?将对债市流动性、利率走势产生哪些直接影响?政策效果又将如 何? 他在发言中明确阐释了操作启停的核心逻辑:"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 险有所累积,我们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我们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这一表述,清晰传递出政策与市场实际状况紧密挂钩的灵活调控思路。2024年8月,央行正式启 ...
债市日报:10月27日
新华财经· 2025-10-27 15:56
中证转债指数收盘上涨0.83%,报485.18点,成交金额665.97亿元。"N金25转"、中环转2、富春转债、 伟测转债、振华转债涨幅居前,分别涨54.19%、7.83%、6.91%、5.91%、5.86%。通光转债、博23转 债、精达转债、豫光转债、华医转债跌幅居前,分别跌7.95%、5.74%、5.66%、5.02%、3.72%。 【海外债市】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7日电(王菁)债市周一(10月27日)偏强整理,超长端表现更优,国债期货主力全 线收涨,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午后多数下行1BP左右;公开市场单日净投放1483亿元,税期影响之下,资 金利率延续上行。 机构认为,在MLF、买断式逆回购和买入债券到期压力加大,以及支持明年初政府债集中发行等背景 下,不排除央行在四季度采取降准或买入债券的手段来深度释放流动性。年底前市场流动性将继续处于 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债市整体压力尚可。 【行情跟踪】 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32%报115.4,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5%报108.175,5年期 主力合约涨0.12%报105.745,2年期主力合约涨0.05%报102.388。 银行间主要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