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修复
搜索文档
光伏股多数活跃 反内卷持续推进 机构称板块估值修复空间大
智通财经· 2025-09-16 14:36
光伏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 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1] - 2025年中国硅业大会主题为"技术创新协同绿色转型、行业自律助力和谐发展"[1] - 光伏行业作为"反内卷"重评行业之一 政策纾困或技术迭代有望加速供给出清[1] 光伏板块股价表现 - 协鑫科技(03800)涨5.56%报1.33港元[1] - 信义玻璃(00868)涨4.46%报9.13港元[1] - 福莱特玻璃(06865)涨3.05%报12.15港元[1] - 信义光能(00968)涨1.17%报3.45港元[1] 机构观点与行业趋势 - 行业已形成"提价"和"限产"两大基本路线[1] - 全球光伏增长稳健但产业链多年供需失衡持续亏损[1] - 板块筹码与基本面双底明确 估值修复空间大[1]
今日视点:内外资奔涌共振驱动港股流动性稳步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9-16 06:31
资金流入态势 - 南向资金上周成交净流入608.22亿港元,单周净流入规模创5月份以来新高,并已连续17周保持净流入 [1] - 5月至7月末,长线稳定型外资机构资金累计流入约677亿港元,短线灵活型外资机构资金流入约162亿港元 [1] - 港股市场资金面改善呈现内外资共振特征,南向资金作为稳定器提供增量资金支撑 [1] 市场表现与估值 - 截至9月15日,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均超30% [2] - 港股上市公司2025年中报显示中资港股盈利继续修复,新消费及AI产业链收入增速进一步提升且盈利维持高增长 [2] - 港股市场尤其是科技板块当前估值水平显著低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及A股同类公司,形成估值洼地 [2] 投资逻辑与驱动因素 - 全球资本进行再平衡逻辑调整,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兴趣显著回升,港股作为配置中国优质资产的重要渠道吸引资金 [2] - 市场判断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为国际资本流向改变提供条件 [1] - 港股估值吸引力、流动性预期、资产稀缺性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资金流入 [1] 结构性行情与焦点板块 - 资金青睐有业绩支撑、成长潜力和政策加持的细分领域和龙头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小米和中芯国际等 [3] - 焦点公司充分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具备较高成长性和投资价值 [3] - 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深化,港股市场流动性在海内外资金共振下有望进一步提升 [3]
“宁王”大涨超7%、板块涨超5% 锂电池行业迎来估值修复“大机遇”?
智通财经· 2025-09-15 21:53
锂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港股锂电池板块9月15日大幅上涨5.63% 盘中一度涨超7% [1] - 宁德时代股价上涨7.44%至465港元 创历史新高 盘中涨超9% [1] - 比亚迪股份涨3.44%至108.1港元 超威动力、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均涨超2% [1][2] 行业估值水平 - 锂电池板块估值25.94倍 显著低于2013年以来44.41倍的行业中位数水平 [2] - 创业板估值43.12倍 锂电池板块估值处于显著低估状态 [2] 政策支持因素 - 工信部提出2025-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 锂电池被列入重点领域 [4] - 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目标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 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4] - 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要求账期不超过60天 稳定锂电池企业订单预期 [5] 市场需求表现 - 2025年8月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134.5GWh 环比增5.7% 同比增45.6% [7] - 1-8月累计销量920.7GWh 同比增58.2% 其中动力电池675.5GWh占73.4% [7] - 储能电池8月销量35.6GWh 同比增49% 1-8月累计245.2GWh 同比增87.6% [7] - 8月储能招标量69GWh 同比增517% 环比增169% 创历史新高 [8]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 同比增40.3% 带动动力电池出货477GWh增49% [8] 技术创新进展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进入技术验证期 多家车企计划2027年实现量产 [9] - 宁德时代等企业中试线良率超90% 单位耗锂量显著高于传统液态电池 [9] 财务业绩改善 - 锂电产业链2025年上半年营收5032.30亿元 同比增11.78% [10] - 归母净利润401.05亿元 同比增29.08% 扭转过去两年下滑局面 [10] - 第二季度营收2678.64亿元 同比增11.05% 环比增13.81% [10] - 第二季度净利润217.65亿元 同比增30.49% 环比增18.68% [10] - 正极材料净利润增速达164.02% 其他材料增129.91% 负极增35.32% [10] 机构观点 - 中信建投认为板块已兑现市场需求超预期逻辑 储能招标推动第二波行情 [12] - 万联证券指出锂电产业链需求持续提升 盈利水平显著修复 [12] - 摩根士丹利认为宁德时代估值在同行中具备显著吸引力 [12]
跨市场分散风险,全球配置渐成流行趋势
新浪财经· 2025-09-15 15:18
A股市场近期表现与展望 - A股自4月以来连续4个多月上涨,其中8月涨幅尤为明显 [1] - 进入9月,指数在阶段高位宽幅震荡,前期强劲板块回撤明显 [1] - 当前A股估值较此前低位已有修复,中期上涨趋势仍未打破 [1] - 受全球区域政治及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影响,A股整体波动和板块轮动或将加剧 [1] 全球主要权益市场表现 - 截至8月末,恒生指数近一年大涨41.74% [1] - 恒生科技指数近一年涨幅达64.69% [1]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近一年涨幅达101.51% [1] - 美股在震荡中上行,9月4日美国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标普500创下年内第21次新高 [1] 港股市场未来展望 - 上半年港股表现可圈可点,但估值与全球主要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较大估值修复空间 [2] - 综合考虑低估值优势及政策支持,港股震荡上涨的良好态势有望延续 [2] - 建议关注数字经济、硬科技、电信、公共事业、消费、医药、出口等领域 [2] 美股市场未来展望 - 在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企业盈利稳健增长及降息周期开启的基准情景下,未来12个月美股有望获得持续支撑 [2] 相关基金产品表现 - 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A基金近一年回报达49.77%,长期维持A、H股约"五五开"配置 [2] - 国富大中华基金投资范围覆盖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市场,其人民币份额近一年收益率57.78% [2] - 国富大中华基金自2015年2月3日成立以来收益率达179.90%,年化回报超10% [2]
民办高教选营推进,重视估值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
信达证券· 2025-09-15 11:19
行业投资评级 - 教育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民办高教板块有望迎来显著估值修复 目前板块普遍估值在3~6倍PE 参考2022年10~11月开始的民办高教板块行情 建议重点关注估值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 如中教控股等 [4] - 宇华教育旗下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选营获批 同意开展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登记 目前正按主管部门要求逐步进行相关工作和流程 完成后才能成功登记成为营利性学校 [4] - 此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选营获批是近3年停滞后的重要进展 上一轮选营进展高峰期是在2022年10月 黑龙江民办高校选营结果落地 此次获批或成为其他省份参考范本 各地民办高教选营进展有望得到推进 [4] 行业动态 - 距离上一轮选营进展高峰期已过近3年时间 2022年10月黑龙江民办高校选营结果落地 新高教集团旗下哈尔滨华德学院和中国科培旗下哈尔滨石油学院成功转设为营利性民办学校 [4]
红筹投资总经理邹奕:做“安心”投资 锚定价值顺势而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8:29
核心投资理念 - 价值锚定与顺势而为是核心投资理念 投资中注重风险收益比和确定性 偏好均衡配置而非押注型投资 [1][4][5] - 估值认知需在自身框架与市场反馈互动中不断打磨 更相信均值回归规律 不过度忍受高估值 [4][5][6] - 强势行情中不必追求赚取最后一个铜板 捕捉估值回升趋势更为重要 估值修复等待时间较弱势行情大幅缩短 [5][6] 投资策略与方法 - 偏左侧布局低估值资产 更倾向捕捉估值修复的钱而非估值扩张的钱 [5][6] - 会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策略 强势行情配置高弹性成长股 弱势行情配置防御性价值标的 [7][8] - 投资过程像科学实验 通过实践验证假设 可随时认错并找到反思应对之道 [8] 投研团队支持 - 投研团队接近20人 覆盖周期制造 TMT 医药生物 消费服务四大领域 [8] - 团队日常进行横向纵向对比 挑选估值更低 性价比更强 基本面向好趋势更明显的优质资产 [8] - 设有专门岗位专注于技术面研究 为投资提供择时辅助支持 [8] 看好的行业与领域 - 创新药产业迎来春天 正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 部分企业有望发展成为全球性跨国药企 [10] - AI领域更关注算力方向 重视AI应用蓝海市场 具身智能可能成为最大下游应用 [11] - 先进制造领域关注向高价值链环节上升转移 企业出海从产品出口转向产能出口 [11] - 周期领域能源化工在反内卷倡议下产品价格有望触底 关注利润丰厚估值合理的行业龙头 [11] - 汽车领域关注新产品周期或企业深度改革品种 看好智能化+机器人产业趋势 [11] - 电力燃气领域估值处于合理偏低位置 用电量有望持续增长 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11] 市场观点与配置 - A股优质公司正建立成熟股东回报和市值管理体系 未来有望收获经营估值市值管理三重硕果 [12] - 现阶段投资保持一定仓位不错过大趋势 同时均衡布局坚守低估值 [1][12] - 关注行业包括创新药 科技 周期 汽车 公用事业等多个板块 遵循均衡配置原则 [10][11]
中国建材(03323):业绩成功扭亏,期待新材料中期更大贡献
长江证券· 2025-09-15 07:30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中国建材(3323 HK)买入评级 并维持该评级 [8][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业绩成功扭亏 实现净利润13 60亿元 较2024H1同期亏损20 18亿元大幅改善 同比增长167% [2][5] - 收入端基本稳定 2025H1实现收入832 80亿元 同比微降0 2% [2][5] - 公司通过外延布局和经营优化实现二次崛起 在更多领域体现强成长属性 行业底部利润中枢抬升 估值修复空间有望打开 [10] 分板块业绩表现 - 基础建材收入372亿元 同比下降8 8% 毛利率16 6% 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成本端煤炭价格下跌 但板块仍拖累整体业绩 贡献权益净利润-9 6亿元 [9] - 新材料分部收入268亿元 同比增长13 6% 主要因玻纤叶片销量增长 毛利率23 3% 同比下降0 4个百分点 部分品类价格有所下降 最终贡献权益净利润19 8亿元 [6] - 工程技术服务收入213亿元 同比增长3 6% 毛利率16% 同比下降2 6个百分点 贡献权益净利润7亿元 [6] 经营数据分板块 - 水泥熟料合计销量9778万吨 同比下降14% 销售均价250元/吨 同比提升9元/吨 [7] - 商混销量3513万方 同比下降0 2% 销售均价298元/方 同比下降14元/方 [7] - 骨料销量6297万吨 同比下降2% 销售价格36元/吨 同比微降 [7] - 玻纤销量203万吨 同比增长1% 销售均价4547元/吨 同比增长12 3% [7] - 石膏板销量11 6亿平 同比下降1% 价格5 6元/平 同比下降8 3% [7] - 风电叶片15260兆瓦 同比增长103% 价格34万/兆瓦 同比下降10% [7] - 防水卷材1 27亿平 同比增长8 3% 价格13 6元/平 同比下降7% [7] - 碳纤维销量1万吨 同比增长51% 销售价格8 7万元/吨 同比下降17% [7] 财务与资本结构 - 公司资产负债率62% 同比基本持平 [10] - 2025H1资本开支141亿元 同比小幅增长 开支节奏符合全年预期 [1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6年业绩分别为37亿元、47亿元 [8] - 对应PE为11倍、8倍 [8]
做“安心”投资 锚定价值顺势而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4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自7月以来持续强势行情 整体估值长期被压缩在较低水平 估值修复动力积蓄已久是重要原因之一 [1] - 投资理念强调价值锚定与顺势而为 通过均衡布局和坚守低估值实现安心投资 重点关注风险收益比和确定性 [1][2] - 在强势行情中不必追求赚取最后一个铜板 更重视捕捉估值回升趋势 当标的被高估时会选择卖出或波段操作 [3] - 投研团队接近20人 覆盖周期制造 TMT 医药生物 消费服务四大领域 同时设有技术面研究岗位提供择时支持 [4] - 看好创新药 AI 先进制造 能源化工 汽车 电力燃气等多个行业投资机会 特别强调创新药产业或迎来春天 [5][6][7] 市场行情分析 - A股市场自7月以来持续演绎强势行情 [1] - 过去几年市场调整使整体估值长期压缩在较低水平 [1] - 估值修复动力积蓄已久是推动此轮行情的重要原因 [1] - 热门板块包括光模块 PCB 液冷 有色金属等不断轮动 [1] 投资理念与方法 - 核心投资理念为价值锚定 顺势而为 [1] - 重仓品种需坚定认可其价值 不易被市场波动干扰 [2] - 偏好偏左侧布局低估值资产 青睐稳健投资风格 [2] - 倾向均衡型配置 包括行业多元化和不同估值阶段品种 [2] - 重视风险收益比和确定性 更情愿捕捉估值修复而非估值扩张 [2] - 不过度忍受高估值 相信均值回归规律 [3] - 投资方式灵活调整 随市场变化进行仓位和组合再平衡 [3] - 强势环境中关注高弹性成长股 弱势环境配置防御性价值标的 [4] - 投资如同科学实验 通过实践验证假设并不断反思 [5] 公司投研能力 - 投研团队接近20人 [4] - 覆盖周期制造 TMT 医药生物 消费服务四大领域 [4] - 专注于基本面研究 同时设有技术面研究岗位提供择时支持 [4] - 团队日常进行横向纵向对比 挑选估值更低 性价比更强 基本面向好的优质资产 [4] 行业投资机会 创新药 - 国内创新药产业发展或迎来春天 [5] - 产业正从技术引进 跟随创新转向自主创新 引领创新 [6] - 企业有望从海外授权过渡到创新药卖向全球市场 [6] - 部分龙头有望发展成为具备跨国临床和销售能力的全球性药企 [6] - 二级市场对产业趋势反应热烈 部分公司股价已达甚至超越2021年水平 [6] AI与科技 - 更关注算力方向 [6] - 高度重视AI应用未来潜在的蓝海市场 [6] - 具身智能有望成为高景气产业 可能是市场规模最大的AI下游应用 [6] 先进制造 - 向高价值链环节上升和转移是企业竞争力提升与资本市场回报的根本支撑 [7] - 企业出海持续进行 从产品出口逐步转变为产能出口 [7] 能源化工 - 能源与化工方向在反内卷倡议推动下 产品价格有望触底 [7] - 利润丰厚 估值合理 未来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龙头公司值得重视 [7] 汽车 - 寻找新产品周期或企业深度改革的品种 [7] - 看好智能化+机器人产业趋势 [7] - 关注出口占比高 势头向好且乐意分享利润的公司 [7] 电力燃气 - 公用事业领域估值处于合理偏低位置 [7] - 市场短期风险偏好带来中长期配置机会 [7] - 全社会用电量在传统产业复苏和AI等新兴产业带动下有望持续增长 [7] - 天然气作为碳中和过渡能源 预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7] 市场展望 - A股优质公司正建立相对成熟的股东回报和市值管理体系 [7] - 未来有望迎来经营 估值 市值管理三重收获 [7] - 将继续坚持价值锚定 顺势而为理念 寻找内在价值较高 估值较低的标的 [7]
2025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迈向“效益优先”新周期,存款搬家仍在继续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4 20:04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银行板块 [3] 核心观点 - 信贷平稳降速 银行明确由"规模优先"转向"效益导向"的量价平衡策略 [4] - 社融增速触顶回落 四季度政府债支撑力度预计继续下降 [4] - 存款结构分化明显 零售存款向非银存款"搬家"持续 [4] - 看好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修复 重点关注低估股份行底部反转和优质城商行价值挖掘 [4] 信贷表现分析 - 8月信贷新增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1-8月累计新增13.46万亿元 同比少增9700亿元 [3][4] - 人民币贷款增速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6.6% [4] - 企业一般性贷款新增5400亿元 同比多增2400亿元 其中企业中长贷新增4700亿元 基本持平去年同期 [4] - 企业短贷新增700亿元 低基数下同比多增2600亿元 [4] - 票据贴现仅新增531亿元 同比少增4920亿元 [4] - 居民部门信贷微增303亿元 同比少增1597亿元 其中短贷新增105亿元同比少增611亿元 中长贷新增200亿元同比少增1000亿元 [4] 社融表现分析 - 8月新增社融2.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3] - 存量社融同比增长8.8% 增速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3] - 政府债新增约1.4万亿元 同比少增2519亿元 [4] - 对实体发放人民币贷款新增约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 [4] - 表外融资新增2158亿元 同比多增约1000亿元 [4] - 企业债新增1343亿元 同比少增360亿元 [4] - 1-8月社融结构中贷款占比48.7% 企业债券占比5.9% 政府债占比38.7% [9][13] 货币供应表现 - M1同比增长6.0% 增速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 [3] - M2同比增长8.8% 增速环比持平 [3] - 8月存款新增超2万亿元 同比少增1600亿元 [4] - 对公存款新增约3000亿元 同比少增约500亿元 [4] - 零售存款新增1100亿元 同比少增6000亿元 [4] - 非银存款单月新增约1.18万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 [4] 投资建议 - 推荐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等权重股份行 [4] - 推荐重庆银行 苏州银行 杭州银行等优质城商行 [4] - 关注国有大行在业绩边际改善逻辑下的轮动机会 [4]
食品饮料周观点:白酒底部价值,大众品把握龙头-20250914
国盛证券· 2025-09-14 16:1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白酒行业基本面逐步筑底 旺季备货与动销环比有望迎来底部改善 板块有望率先实现估值修复 2026年低基数下基本面有望逐步呈现改善趋势 底部中长期配置价值持续凸显[2] - 大众品行业景气赛道龙头持续扩张 重点关注优秀成长个股[1] 白酒行业 - 茅台持续以场景转型推动产品、渠道、终端"三端变革" 同时积极推进年轻化和国际化增量市场[2] -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 市场终端呈现回暖趋势 8月动销环比6、7月边际改善[2] - 短期边际变化弹性标的包括泸州老窖、港股珍酒李渡、舍得酒业、酒鬼酒、水井坊、老白干酒等[1] - 中长期经营质量龙头标的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今世缘、迎驾贡酒等[1] 啤酒饮料行业 - 百威决定扩大在厦门湖里的投资规模 拟将日韩、东南亚等地的业务进行归集 落地百威亚太区域总部项目[3] - 百润股份控股股东向受让方协议转让63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6.01%[3] - 国旅文化投资集团重组新增包装饮用水业务 重组标的润田实业2023/2024年营收分别11.5/12.6亿元 净利润1.47/1.77亿元[3] - 建议重点关注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大单品高成长贡献α标的[3] 食品行业 - 鸣鸣很忙门店数量突破20000家 量贩零食行业形成"两超多强"竞争格局[4] - 零食有鸣批发超市门店数量突破3000家 零食行业渠道结构已产生深度调整[4] - 全国主产区原奶价格3.03元/kg 同比降幅收窄至3.5% 环比8月提升0.01元/kg[4] - 2025年上半年存栏千头以上的规模化牧场产量占比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至68.2%[4] 重点推荐标的 - 高景气或高成长逻辑标的:盐津铺子、东鹏饮料、百润股份、燕京啤酒、珠江啤酒、万辰集团、三只松鼠、有友食品等 港股卫龙美味等[1] - 政策受益或复苏改善标的:青岛啤酒、海天味业、新乳业、伊利股份、重庆啤酒、安琪酵母、仙乐健康、百龙创园、安井食品、立高食品、好想你等 港股农夫山泉、华润饮料、H&H国际控股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