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5月行业配置关注:关税冲击修复与景气改善线索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行业 计算机、汽车、机械设备、社会服务、农林牧渔、家电、通信器材、家具、金银珠宝、中高端制造业、房地产、消费电子、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医疗服务、医疗器械、饮料乳品、美容护理、白酒、养殖业、银行、电力、物流、商贸零售、酒店、装修装饰、基础建设、钢铁、小金属、工业金属、农化制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风电设备、电网设备、纺织服饰、酒店餐饮、调味品、航运港口、半导体、通信服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宏观经济层面** - 财政政策落实,支出增速改善,一季度消费边际改善,显示中国经济韧性和结构性变化,为维持国内经济稳定提供支撑[1][3] - 二季度出口因关税豁免期及转口贸易,基本面预计乐观[1][4] - 财政支出和消费增速提升对股票市场有积极影响,内平准基金机制锁定向下空间,增加市场向上弹性[1][5] - 风险偏好回升依赖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产业趋势发展,为市场提供布局和投资机会,尤其在业绩真空期[1][6] - 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定并活跃资本市场,支持未来积极变化预期,市场可能向上突破,5月或体现积极产业趋势变化[1][7] - **市场走势与行业配置** - 5月市场偏好预计改善,布局关税影响趋缓及景气改善线索,关注前期超跌且对美出口依赖度小的板块,以及受益于内需消费及自主可控加码的领域[2][34] - 5月行业配置思路可从自上而下逻辑、八个维度打分模型及重点行业具体推荐三方面分析,市场呈V型走势,消费和科技板块快速轮动[1][9] - 上个月公用事业、农林牧渔、银行和美容护理等板块涨幅居前,计算机、电力设备等板块跌幅相对靠前,农林牧渔防御特征强,商贸零售受政策助力且与内需相关,受关税影响小[10] - 关税虽有不确定性,但市场托底意愿强,前期受关税冲击大的板块有望阶段性修复,如航海装备、纺织制造等[12] - 筛选后续投资领域可参照上一轮贸易摩擦经验关注内需及自主可控领域,以及中国对美国出口依赖度低但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高的领域,自主可控及产业链安全领域有望受益反弹[13] - **各行业表现** - 消费服务领域一季度表现突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扩大至4.6%,家电、汽车和通信器材增长亮眼,受以旧换新及国补政策驱动,通信器材连续两个月零售增长超20%,3月家具零售同比增幅扩大至29%,金价上涨带动金银珠宝零售增长,政策有望提升消费服务领域景气度[14][15][16][17][18][19] - 中高端制造业生产端保持较高景气度,3月运输设备等板块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扩大,主要产品复合增速提高,1 - 3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扩大至9.1%,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幅达19%,但部分板块产能利用率降低,1 - 3月制造业利润同比增幅从4.8%提升至7.6%,部分行业利润增长显著[20][21] - 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出现小阳春现象,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同比降幅收窄,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收窄至 - 3%,销售额创2023年7月以来最佳值,地产开发资金来源降幅收窄至 - 8%,稳地产政策有望缓解拖累影响,若景气持续将拉动家具建材需求[22] - 过去两个月科技领域和医药领域部分板块跑输万得全A指数,低估值领域部分板块表现相对较好[23] - 最近市场交易集中度降低,物流、饮料乳品等板块交易换手集中度更高,装修装饰等板块成交占比相对更低[24] - 过去16年5月成长型和医药类行业超额收益概率较高,5月可关注超跌且依赖美国程度不高的板块以及受益于国内政策加码的板块[25] - **重点推荐行业理由** - 计算机行业:受关税影响前期下跌,政策对消费及自主可控加码,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有政策支撑,信创政策助力采购订单落地,大模型和MCP协议推动AI应用发展,5月业绩影响减弱时或迎阶段性机会[27] - 汽车行业:上个月汽车零部件板块因关税下跌,但中观数据稳健,国补政策助力需求前置,产销回暖,3月乘用车产量三个月滚动同比增幅扩大,对美出口依赖度低,有望修复跌幅[28][29] - 机械设备行业:工程机械及出口相关机械板块前期下跌,3月中高端制造业生产投资增速提高,景气度改善,出口结构优化,对美风险敞口降低,前期受关税冲击大的领域可能超跌修复,机器人领域景气度高,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时或迎阶段性机会[30] - 社会服务板块:政治局会议提到扩大服务消费,政策驱动明显,中观指标如餐饮收入及酒店入住率3月改善,五一假期催化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领域增长,有望低位恢复[31] - 农林牧渔板块:中国反制措施使农产品成本和价格上涨,鸡苗供给受限禽类养殖紧俏期回升,为基本面提供支撑,与扩大内需相关度高,有政策支持和防御属性,上一轮关税摩擦表现良好[32][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目前上游资源品领域工业金属、小金属和农化制品得分较高,中游制造领域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得分较高,消费领域纺织服饰、酒店餐饮等得分较高,信息技术领域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得分较高,航运港口等板块也有相对较高评分[26]
宁德推出三项电池新技术,辽宁1GW海风风机采购中标
中泰证券· 2025-04-27 20: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锂电产业链部分公司4季度业绩环比向上,25年有望出现供需拐点,行业进入2 - 3年上行周期,未来两年业绩、估值均有提升可能性 [6] - 大储板块光储发货加速叠加海外比例提升,龙头业绩继续加速释放;户储板块欧洲等市场需求修复,新兴市场多点开花,强化市场对板块25年信心 [6] - 电网板块不受关税影响,产业链安全性高且国产化几乎100%,在美业务几乎为零,受益于国内刺激预期抬升 [6] - 光伏持续关注新技术和困境反转龙头两条主线 [6] - 风电25年交付量有望明显提升 [6] 各目录总结 锂电板块 - 本周申万电池指数上涨3.38%,跑输沪深300 3.00pct,锂电板块涨幅排名中等,有机器人业务布局和一季报表现好的公司涨幅较高 [10] - 4月21日宁德时代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全新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和“骁遥双核电池” [6][12] - 特斯拉25Q1营收193亿美元,净利4亿美元,同比降71%,车交付量降13% [6][15] - 亿纬锂能一季度营收127.96亿元同比增37.34%,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3.32%,毛利率下降0.07个百分点 [6][17] - 碳酸锂、金属钴、六氟、电解液、VC价格小幅下降,金属镍价格小幅波动,电池成本下降 [18][19] 储能板块 - 阳光电源2024年储能系统出货28GWh,营收249.59亿元,毛利率36.69%,单箱容量7.5MWh开发完成 [6][23] - 河北2025第一批4.48GW风光项目公示,国能/华电/华能领衔,或将配储896MW/3584MWh [6][26] 电网设备板块 - 东方电子2024年营收75.45亿元同比增16.47%,净利润6.84亿元同比增26.34%,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82% [6][28] - 海兴电力2024年营收47.17亿元同比增12.30%,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2.00% [6][31] 光伏板块 - 本周硅料价格不变,硅片、N型电池片、TOPCon组件价格下降,光伏玻璃和胶膜价格不变 [34][35][37] - 4月23日中能建共和1GW光伏光热项目开工 [40] - 海南省首个分布式“渠面”光伏项目并网 [41] - 苏达美签约欧洲157MW高效光伏组件订单 [42] - 隆基绿能签约三大光伏项目 [43] 风电板块 - 本周国内各区域风电项目招投标和施工有进展,全球其他区域也有相关动态 [44][46] - 阿塞拜疆和大唐、中电建签约2GW海上风电项目 [48][49] - 2025年至今陆上风电机组启动招标39.1GW,海上风电机组新增招标2.6GW;2025年1 - 3月累计新增装机14.62GW,同比 - 5.7% [53] - 2025年4月陆风风电机组含塔筒加权中标均价2086元/kW,不含塔筒加权中标均价1599元/kW;4月海风中标候选人均价3183元/kW(含塔筒) [54] - 截至4月20日,中厚板均价3623元/吨,环比上周 + 0.2%,铸造生铁均价3010元/吨,环比上周持平,环氧树脂均价14400元/吨,环比上周 + 1.1% [57] 投资建议 - 锂电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关注湖南裕能等材料公司和固态电池公司 [6][63] - 储能大储板块关注上能电气等公司,户储板块关注德业股份等公司 [6][63] - 电力设备关注特高压标的和电力设备出口标的 [6][63] - 光伏关注新技术和困境反转龙头两条主线 [6][63] - 风电关注海缆、塔筒单桩、整机和细分零部件龙头公司 [6][63]
当升科技(300073):产品矩阵丰富,固态电池产品进展顺利
民生证券· 2025-04-27 16: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25.80%;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0.22%;扣非后净利润0.67亿元,同比-36.13% [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92.5、112.9和138.3亿元,同比变化+21.8%、+22.1%和+2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7.6、10.2亿元,同比变化+34.5%、+19.0%和+35.2%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30、25、19倍,考虑公司出海+产品高端化提升盈利水平,维持“推荐”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品情况 - 公司深耕三元材料多年,产品矩阵丰富,高镍、超高镍产品技术突破,已批量供应全球高端电池客户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中镍高电压产品稳定放量,供货国内外著名电池生产商及高端电动汽车;磷酸(锰)铁锂材料产品迭代升级,覆盖多种终端场景 [1] 客户配套 - 公司是国内首家向国际客户批量出口高端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的企业,融入国际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产业链;海外与LG、SK on、三星SDI等合作,进入大众、现代等海外高端新能源车企供应链;国内与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强化合作,为理想、小鹏等国内高端车企配套 [2] 固态电池进展 - 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新一代双相复合工艺,批量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市场;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解决瓶颈难题,产品性能获头部企业认可;固态电解质开发多个技术路线,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结构稳定性优异的产品,完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多款产品获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认证及导入 [3]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593|9,245|11,291|13,825| |增长率(%)|-49.8|21.8|22.1|22.4|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472|635|755|1,021| |增长率(%)|-75.5|34.5|19.0|35.2| |每股收益(元)|0.93|1.25|1.49|2.02| |PE|41|30|25|19| |PB|1.5|1.4|1.3|1.3| [5] 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预测汇总 - 成长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9.80%、21.76%、22.13%、22.44%;EBIT增长率分别为-82.31%、28.62%、28.12%、45.56%;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75.48%、34.48%、18.95%、35.24% [10][11] - 盈利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2.38%、13.19%、14.26%、15.34%;净利润率分别为6.21%、6.86%、6.68%、7.38%;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为2.76%、3.31%、3.72%、4.41%;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3.58%、4.63%、5.27%、6.72% [10][11] - 偿债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流动比率分别为4.28、3.09、2.91、2.44;速动比率分别为3.77、2.81、2.47、2.24;现金比率分别为2.31、1.46、1.40、1.25;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0.03%、25.72%、26.67%、32.02% [10][11] - 经营效率方面,2024 - 2027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24.25、120.00、110.00、100.00;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47.43、40.00、40.00、30.00;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44、0.51、0.57、0.64 [10][11] - 每股指标方面,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93、1.25、1.49、2.02;每股净资产分别为26.00、27.05、28.30、29.99;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3.15、1.90、2.90、5.24;每股股利分别为0.20、0.20、0.24、0.32 [11] - 估值分析方面,2024 - 2027年PE分别为41、30、25、19;PB分别为1.5、1.4、1.3、1.3;EV/EBITDA分别为15.59、13.74、10.92、8.25;股息收益率分别为0.53%、0.53%、0.63%、0.85% [11]
碳中和领域动态追踪(一百五十五):上海车展趋势观察:大电量增程、商用车电动化、宁德时代引领新技术
光大证券· 2025-04-27 13: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海车展新车型发布,大电量增程、商用车电动化等趋势有望带动锂电需求,新技术突破有望催化固态电池、钠电等主题行情,建议关注宁德时代、容百科技、厦钨新能、上海洗霸、有研新材等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宁德时代引领新技术突破 - 宁德时代推出钠新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三款颠覆性动力电池产品 [1] - 自生成负极新技术应用超预期,相关电解液添加剂和补锂剂环节有望受益 [1] - 骁遥双核+自生成锂/钠负极是在全固态电池商业化量产前拉开代差的产品 [1] - 钠新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突破低温、启停场景,有望带来新增长曲线 [1] - 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峰值充电功率12C同时续航800km,快充差距缩窄 [1] 增程车型有望成为电动化下半场主力 - 增程式混动车型具备纯电驾驶性能和智能化优势,解决长途续航焦虑,或成国内电动车企业出海利器 [2] - 越来越多车企加入增程赛道,部分新车型在车展亮相 [2] - 2024年增程式汽车销量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快于纯电和插电式混动增速 [2] - 22 - 24年,国内增程式车型市占率从3.6%增至9.1%,若增程与纯电平权,或刺激需求 [2] 大电量增程成为趋势 - 增程式混动车型纯电续驶集中在100 - 200km,新车型迈向400 + km纯电续航,电池容量先变大再变小 [3] - 小鹏首款增程车型实现430km纯电续航+5C超充,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实现纯电续航400km以上+4C超充 [3] - 欣旺达增程专用电池包支持2 - 6C补能,已配套理想L系列车型,插混电池相关材料或将受益 [3] 重卡等商用车电动化加速 - 2020年商用车保有量约占汽车12%,产生交通领域56%碳排放,24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渗透率仅17.9% [3] - 电池企业将目光转至商用车领域,推出商用车电池及充换电解决方案 [3] 电池企业加码商用车重卡领域布局 - 欣旺达推出重卡专用大容量超充电芯,实现1.4MW超大功率3.5C稳定充电,构建超充网络 [4] - 中创新航至远重卡产品支持800kWh续航530km,系统循环寿命4500圈,全生命周期降本 [4]
频繁被对标,这一次,轮到奔驰出牌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4-26 20:38
上海车展国际关注度提升 - 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首日国际面孔显著增多,反映中国汽车行业全球关注度提升及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重视度加强[1] - 梅赛德斯-奔驰将上海车展作为展示新平台、新产品、新技术的重要舞台,展现其应对中国市场竞争的战略布局[1] 奔驰产品矩阵展示 - 公司携四大品牌共28款车型亮相,包括梅赛德斯-奔驰、AMG、迈巴赫和G级越野车[3]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MMA平台首款国产车型)和Vision V概念车完成全球首秀,AMG GT 63 4MATIC+正式上市[3] - 纯电长轴距CLA定位为中国市场智能与豪华变革的解决方案车型[4] 智能化技术突破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搭载自研MBOS架构,支持持续OTA升级,中国团队开发了符合本土需求的智能科技[6] - 配备豪华品牌首个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采用端到端大模型并达到ASIL-D最高安全等级[7][9] - 集成AI虚拟助手"豆包",具备情感识别功能,并首创三维地图导航与驾驶辅助视图融合技术[9] 电动化性能表现 - 纯电长轴距CLA实现CLTC工况866公里续航、10.9千瓦时/百公里能耗、10分钟快充370公里的行业领先指标[9] - 搭载全球首款电动两挡变速箱(11:1一挡齿比和5:1两挡齿比),兼顾能效与动力[15] - 通过180次实车碰撞测试和15000次模拟测试,获得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五星认证[9] 豪华MPV概念创新 - Vision V概念车基于VANEA纯电架构平台,配备智能可变透光玻璃实现驾驶舱与乘客舱灵活分隔[12] - 配置65英寸可分屏4K影院级显示屏及7台投影仪,构建360度全景数字豪华体验[12] - 该平台将开创豪华MPV新时代,未来产品将启用VLS和VLE全新命名体系[12] 自动驾驶技术布局 - 公司实现L3和L4双认证,成为首个获准在北京进行L3/L4测试的国际品牌[14] - 明确区分L3以下驾驶辅助与真正自动驾驶的技术界限,强调用户选择权与安全优先原则[14] 前沿技术储备 - 固态电池测试显示可使EQS续航提升25%至超1000公里,正推动量产落地[16] - 线控转向技术将于2026年量产,消除底盘震感并提升操控精准度[18] - 开发太阳能涂层技术,预计在北京年均可提供超14000公里额外续航[19] - 神经形态计算技术可降低系统能耗90%,提升智能驾驶响应速度[21] 中国市场战略 - 2024年及2025Q1在中国豪华车市场、100万+和150万+细分市场保持销量第一[23] - 在华研发投入累计达105亿元,北京上海双研发中心拥有2000名专家团队[25] - 本土团队主导了纯电长轴距CLA的研发,重点整合中国头部合作伙伴资源[25] - 进入中国以来累计用户达680万,星愿基金15年投入3.6亿元开展公益项目[26]
券商分析师坚定看好A股后市行情 预计5月份是布局良好时机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26 02:40
市场表现 - 4月份以来休闲食品、一般零售、饮料乳品、种植业等板块累计涨幅均超11% [1] - 3只券商推荐金股月内涨幅超50%,其中万辰集团涨幅53.11%,科兴制药52.99%,先达股份51.76% [5] - 4月份券商推荐的265只金股中120只跑赢上证指数,占比45.28%,9只涨幅超20% [5] - 青岛啤酒获9家券商推荐但月内仅涨1.51%,格力电器获7家推荐却下跌0.53% [6] - 东兴证券金股指数涨幅7.04%领跑,华鑫证券金股指数涨7.03%紧随其后 [6]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央行首次明确为中央汇金提供流动性支持以稳定股市,财政和货币政策有足够发挥空间 [1] - 中央汇金自2023年10月以来通过增持ETF稳定市场,2025年4月ETF获得明显资金净流入且结构更均衡 [2] - 国泰海通认为外部不确定性高峰已过,中国股市风险溢价将系统性下降,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关键因素 [2] - 湘财证券预计5月份资金面保持宽松,中长期资金入市,科技、绿色、消费及基建是未来主要方向 [3] - 中泰证券建议5月保持防御底仓并逢低布局科技板块,政策有效性已验证,中期经济企稳可期 [3] 配置建议 - 中信证券推荐自主科技、欧洲资本开支受益板块、纯内需必选消费、稳定红利及不依赖短期业绩的题材 [3] - 4月至5月可能存在筹码出清后的交易型机会 [3] - 券商金股推荐显示研究团队专业实力,凝聚对未来市场趋势的深度研判 [4]
领湃科技集团取得一种固态电池负极制备装置专利
搜狐财经· 2025-04-25 21:10
公司专利动态 - 湖南领湃科技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取得"一种固态电池负极制备装置"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5275084B,申请日期为2022年2月 [1] 湖南领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02年,位于衡阳市,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注册资本17195.1354万人民币 [1] - 对外投资12家企业,参与招投标10次,拥有商标信息33条,专利信息349条,行政许可25个 [1] 湖南领湃锂能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19年,位于衡阳市,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注册资本38000万人民币 [1] - 对外投资2家企业,参与招投标51次,拥有专利信息368条,行政许可13个 [1] 衡阳高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22年,位于衡阳市,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2] - 参与招投标1次,拥有专利信息328条,行政许可3个 [2] 湖南领湃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22年,位于衡阳市,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2] - 参与招投标10次,拥有专利信息341条,行政许可6个 [2] 湖南领湃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22年,位于衡阳市,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2] - 对外投资1家企业,拥有专利信息309条,行政许可4个 [2]
当升科技: 三元订单回暖,铁锂盈利有望修复-20250425
华泰证券· 2025-04-25 18: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给予公司2025年目标PE 31倍(前值32倍),对应目标价48.05元(前值49.60元) [1][6][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Q1收入19.08亿元,同/环比+25.80%/-7.73%;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环比+0.22%/+1365.53%,扣非0.67亿元,同/环比-36.13%/+236.08%;归母低于此前1.32亿的预测,主要系磷酸铁锂产品的净利润因研发费用分摊而下滑 [1] - 2025年海外三元订单有望回暖,铁锂盈利逐步修复,积极布局钠电新技术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5Q1业务情况 - 25Q1三元正极出货量1万吨,环比基本持平,单吨净利超1万元,环比微增,主要系国际客户的毛利情况好转及部分金属涨价带来库存收益 [2] - 25Q1磷酸铁锂出货量2.4万吨,受淡季影响出货环比有所下滑,单吨净利环比基本持平,受到子公司研发费用的分摊影响 [2] 三元正极业务 - 25年初公司相继公告与LG、SK等海外客户的长期订单,随着海外订单的放量,公司预计25年三元出货量增长40%-50% [3] - 受益于国际客户占比的提高,盈利情况有望同步提高 [3] 磷酸铁锂业务 - 公司磷酸铁锂产品大部分应用于储能领域,服务中创新航大客户的同时,积极进行头部电池厂客户的导入 [4] - 攀枝花铁锂产线一期12万吨中,4万吨产能已于去年投产并满产,公司预计剩余8万吨在25年年中建成投产 [4] - 看好公司铁锂产能释放,带动25年铁锂出货同比高增并扭亏为盈 [4] 新技术布局 - 公司在小型数码市场发力,预计25年结酸锂出货较24年的3000吨增长60%-70% [5] - 钠电市场,公司在电动两轮车领域实现技术卡位,25年纳电将有出货 [5] - 固态电池氧化物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未来有望建设产线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7.85/9.22/10.21亿元 [6] - 参考可比公司25年Wind一致预期下平均PE 19倍(前值20倍),考虑到公司客户资源优质,高镍产线陆续在海外布局有望放量,给予公司25年目标PE 31倍(前值32倍),对应目标价48.05元(前值49.60元) [6] 经营预测指标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15,127|7,593|10,369|12,542|14,593| |+/-%|(28.86)|(49.80)|36.56|20.95|16.3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924|471.83|784.27|920.14|1,018| |+/-%|(14.80)|(75.48)|66.22|17.32|10.64| |EPS(人民币, 最新摊薄)|3.80|0.93|1.55|1.82|2.01| |ROE (%)|14.45|3.46|5.46|6.12|6.45| |PE (倍)|9.85|40.19|24.18|20.61|18.63| |PB (倍)|1.45|1.44|1.37|1.31|1.24| |EV EBITDA (倍)|5.33|14.67|8.44|8.88|6.20| [8] 可比公司估值 |证券简称|收盘价(元)|EPS (元)(2024E/2025E/2026E)|PE (倍)(2024E/2025E/2026E)| |----|----|----|----| |容百科技|21.41|0.42/1.05/1.49|50.98/20.47/14.36| |厦钨新能|46.75|1.18/1.75/2.20|39.62/26.78/21.26| |中伟股份|31.84|1.58/2.45/3.02|20.15/13.00/10.54| |格林美|6.11|0.23/0.36/0.57|26.48/17.17/10.76| |均值|||34.31/19.36/14.23| |当升科技|37.44|0.93/1.55/1.82|40.19/24.18/20.61| [14] 财务报表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2023-2027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如流动资产、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等 [20]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的预测 [20] - 每股指标和估值比率对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PE、PB等进行了预测 [20]
直击泰和科技业绩会:核心主业继续提质增效 产业布局优势日益迸发
全景网· 2025-04-25 17:29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8亿元,同比增长6.93%,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下降14.99% [1] - 水处理药剂主业板块销量达32.4万吨,同比增长16.67%,其中国内销量17.43万吨(增长19%),国外销量14.97万吨(增长14.11%) [2] - 新建8万吨HEDP生产线2023年10月投产,11-12月产能利用率达93%,推动成本降低和盈利能力提升 [2] 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原材料自给自足增强成本控制优势,提升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 - 采用"以销定产"生产模式、"以产定采、合理库存"采购模式和"营销技术深度协同"创新模式,实现精准营销和高效成本控制 [1] - 水处理药剂在电子化学品等高端化工领域取得成功尝试,正在拓展更多高端应用领域 [2] 研发与创新 - 水处理药剂行业进入技术成熟期,近年研发重点转向生产工艺优化及连续化、无人化、智能化 [2] - 计划利用精细化工技术积累扩展至氯乙酰氯、三氯乙酰氯、LiFSI等新项目 [2] - 固态电池材料硫化锂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项目处于中试阶段,正在优化工艺 [3] 产能与项目进展 - 氯碱项目一期2024年投产,每吨产品折旧和人工费降幅约46%,显著摊薄固定成本 [3] - 8万吨三氯化磷项目投产使总产能达24万吨/年,2024年节约外购成本约2200万元 [3] - 磷酸铁锂项目和电解液添加剂VC项目2024年完成技术改造,力争尽快形成规模效益 [3]
电池大厂,暴跌1962.06%
DT新材料· 2025-04-24 23:5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5.8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4498.3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75.01%,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8030.16万元[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79.61亿元,同比增长14.8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5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3.22亿元[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恶化,2025年Q1净流出2.17亿元(同比-139.96%),2024年净流出2.44亿元(同比-158.87%)[2][3] 行业竞争格局 - 锂离子电池行业产能集中释放导致竞争加剧,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持续承压[1] - 2024年电池产业价格内卷严重,电芯价格逼近甚至跌破生产成本线[3]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户储市场前列,2024年储能电芯出货量跻身全球TOP10[3] - 产品创新:推出循环寿命超万次的600Ah+大电芯、-30℃充电的POLAR低温户储电芯及"擎天520"储能柜[3] - 产能扩张:常州二期储能产线投产,越南基地即将投产,储能电芯全自动化率达95%[4] - 海外布局:新增西班牙、土耳其、智利等办事处,欧洲市场风鹏314Ah电芯通过IEC/UL认证,美国和中东订单占比提升[4] 消费电子电池业务 - 智能音频设备和电子烟电池市占率持续提升,越南锂威项目使电芯自供比例提高至60%[5] - 钠离子电池在启停电源、轻型动力领域完成百兆瓦级示范应用,层状钠电能量密度达150Wh/kg[5] 动力电池技术突破 - 专注细分市场:两轮车、无人机、重卡及船舶领域[6] - 技术创新:Sky高功率无人机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40℃支持10C放电)、大圆柱电池累计出货超7000万颗[6] - 固态电池研发:能量密度达280Wh/kg(针刺测试无热失控),完成中试并推进小规模试产[6] 行业技术动态 - 2025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将聚焦固态锂电池/钠电池产业化、固态电解质开发、硅基负极工艺等前沿技术[8][9] - 会议特色环节包括AI赋能固态电池制造、终端应用闭门对接及新品发布活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