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
icon
搜索文档
百奥泰涨2.03%,成交额2319.5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1.2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1-12 10:06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1月12日盘中股价上涨2.03%,报26.59元/股,总市值110.10亿元 [1] - 当日成交金额2319.59万元,换手率0.21%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1.29万元,特大单买卖金额占比分别为5.07%和5.67%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7.20%,但近60日下跌14.25%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的研发、生产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药品销售业务占比91.90%,授权许可业务占比6.55% [1]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17.57%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2.24亿元,亏损额同比收窄38.72%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9397户,较上期减少0.89% [2] - 人均流通股44065股,较上期增加0.8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602.47万股 [2]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抗癌治癌、抗癌药物、创新药、生物医药、中盘等 [1]
创新药概念震荡走高 盘龙药业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2 10:04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创新药概念震荡走高,盘龙药业涨停,金花股份、恩威医药、通化金马、三生国健、热 景生物等涨幅居前。 ...
康弘药业涨2.06%,成交额4930.37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46.8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10:0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1月12日盘中股价报32.26元/股,上涨2.06%,总市值297.22亿元,成交额4930.37万元,换手率0.22%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46.89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250.16万元(占比5.07%),大单买入538.50万元(占比10.92%)并卖出441.77万元(占比8.96%)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69.79%,但近期出现调整,近5个交易日上涨3.30%,近20日下跌7.99%,近60日下跌23.52% [1] - 今年以来公司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7月21日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6年10月3日,于2015年6月26日上市,主营业务为化学药、中成药及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生物药54.83%,中成药32.49%,化学药12.50%,其他业务占比0.18%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概念板块包括阿尔茨海默、眼科概念、创新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 [1] 财务业绩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24亿元,同比增长6.23%,归母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增长6.08% [2] - 截至10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49万户,较上期增加3.53%,人均流通股27592股,较上期减少3.41%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20.3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40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2800.70万股,较上期增加73.20万股 [3] - 大成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减持,大成睿享混合A持股1102.33万股(减少123.05万股),大成竞争优势混合A持股1034.56万股(减少125.09万股),大成策略回报混合A持股909.82万股(减少124.36万股) [3] -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A新进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629.59万股,而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禾元生物涨2.33%,成交额1.1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31.6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09:59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1月12日盘中股价上涨2.33%,报88.00元/股,总市值314.60亿元 [1] - 当日成交1.16亿元,换手率3.27%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131.63万元,特大单净卖出370.71万元,大单净卖出760.92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3.40%,近5个交易日下跌21.43% [1] - 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11月7日,龙虎榜净买入-6968.41万元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966.08万元,同比减少8.51%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1.21亿元,同比减少8.44%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重组人白蛋白75.44%,其他24.56% [1] - 截至10月28日,股东户数为4.71万,较上期大幅增加84075.00% [2] - 人均流通股869股,较上期减少99.85% [2] 公司背景与行业分类 - 公司全称为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16日,于2025年10月28日上市 [1] - 公司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为运用水稻胚乳细胞重组蛋白表达技术平台进行植物源人血清白蛋白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血液制品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创新药、次新股、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中盘等 [2]
科伦药业涨2.01%,成交额7173.6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780.43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1-12 09:56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1月12日盘中股价上涨2.01%至32.98元/股,成交额7173.69万元,换手率0.17%,总市值527.0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780.43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262.89万元(占比3.66%),大单净买入517.54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2.54%,但近期表现疲软,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2.19%、4.89%、9.13% [1] - 今年以来两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30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3187.92万元,买入总额2.54亿元(占总成交额17.58%) [1] 财务业绩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7亿元,同比减少20.92%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12.0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1.41% [2]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大输液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非输液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48.37%,输液产品占41.28%,研发项目占7.01%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概念板块包括麻醉概念、仿制药、抗癌治癌、创新药等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8.9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5.87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股东户数为3.71万户,较上期增加8.35%,人均流通股35,200股,较上期减少7.70% [2] - 多家主要机构投资者在第三季度减持,包括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减持253.71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525.83万股,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减持700.88万股 [3] - 广发医疗保健股票A已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76亿并购案涉内幕交易,石药集团高管被顶格处罚
内幕交易处罚事件 - 公司执行董事潘卫东因涉及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处以500万元顶格罚款,其利用恩必普证券账户在重组信息公开前累计买入石药创新274.26万股,金额达9998.88万元[3][5] - 除潘卫东外,张赫明、杜英、甄红三人也因同一重组事项被处罚,分别被没收违法所得15.22万元、37.04万元、79.47万元,并处以150万元、150万元、238.41万元罚款[11] - 潘卫东在处罚决定书出具前一天辞去公司执行董事等职务,此前已于2024年9月辞去新诺威董事长职务[12][13] 新诺威重大资产重组 - 新诺威计划以76亿元收购石药百克100%股权的交易在推进15个月后终止,该交易估值较标的账面价值42.76亿元增值33.46亿元,增值率达78.25%[17][20] - 标的公司石药百克2024年上半年营收9.22亿元,净利润3.9亿元,出现下滑,且其2024年至2026年业绩承诺总额低于历史净利润水平[23] - 交易终止原因被分析为存在高估值泡沫、战略协同性存疑及标的公司2024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等多重缺陷[23] 新诺威资本运作与业绩影响 - 公司近年来频繁进行关联并购,包括2022年以8亿元收购石药圣雪,2023年以18.71亿元现金增资取得巨石生物51%股权,该次增资增值率达161.11%[27] - 受并购子公司研发投入加大影响,新诺威2025年前三季度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三季报亏损,归母净利润为-0.24亿元,同比下降117.26%[29]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75亿元,其控股的巨石生物2024年亏损7.27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3.76亿元[30] 石药集团整体经营状况 - 集团2024年营收290.09亿元,同比下降9.56%,归母净利润43.28亿元,同比下降25.9%,为十年来首次下滑[3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2.73亿元,同比下降20.04%,归母净利润25.48亿元,同比下降15.64%,研发费用增至26.83亿元,占成药收入26.2%[36][37] - 公司目前有近90个产品在临床试验阶段,其中12个已递交上市申请,超过30个重点产品处于注册临床阶段[37] 行业背景与战略转型 - 公司实际控制人蔡东晨为首的管理团队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加大创新药领域布局,巨石生物计划投资10亿元改建生产线以生产多种mRNA疫苗[36] - 中国创新药企在研发资源投入和IP积累方面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差距,更多聚焦细分领域寻求突破,同质化竞争起因于研发资源和积累不足[38] - 2024年度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研发投入TOP10公司总投入452.7亿元,较2023年增长11.2%,其中8家为医药企业[37]
国内首款治疗儿童白血病的CAR-T获批上市;没能“嫁入”A股上市公司,海纳医药递表港交所|掘金创新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21:23
一周市场表现 - 医药生物指数周内下跌2.62%,跑输上证指数2.37个百分点,连续七周跑输 [4] - 创新药指数周内下跌3.51% [4] - 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周下跌2.39%,港股创新药ETF周内下跌3.92% [4] - A股部分个股表现强劲,富祥药业周内上涨26.33%,常山药业周内上涨16.49% [2] - 港股部分个股表现分化,康哲药业周内上涨4.62%,再鼎医药周内下跌14.08% [2] 行业趋势与市场情绪 - 创新药行业经历强劲上涨后步入挤泡沫阶段,市场调整力度偏大 [5] - 部分头部公司如康方生物、再鼎医药、科伦博泰近期跌幅超过30% [5] - 行业短期处于情绪修复与估值重构阶段,个股波动受临床数据、业绩指引等事件性因素影响较大 [6] - 中长期视角下,行业创新逻辑未变,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管线资产仍是企业估值的核心支撑 [6] 重点公司动态 - 再鼎医药 - 周内股价下跌14.08%,近20个交易日下跌34% [2][5] - 三季报实现总收入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4%,亏损净额为3596.3万美元,同比有所收窄 [5] - 收入增长主要由"纽再乐"和"鼎优乐"销售额增长驱动,部分被"则乐"销量放缓抵消 [5] - 胃癌新药贝玛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及纳武利尤单抗的1b/3期临床研究FORTITUDE-102因临时分析显示疗效不足被停止 [5] 资本运作与IPO动向 - 海纳医药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7] - 海纳医药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医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公司,提供CXO服务并拥有专有产品管线 [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有398个正在进行的CXO项目 [7] - 2024年公司营收4.25亿元,同比增长3.65%,净利润为5329.5万元,同比下滑27% [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降",分别同比下滑16.97%和25.82% [8] - 公司曾于2023年6月闯关A股创业板IPO,计划募资8.5亿元,后于2024年6月因保荐人主动"撤单"而终止 [8] 新药研发与审批进展 - 11月3日至11月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共披露110条临床试验登记信息,其中33条为处于II期及以上的创新药新登记临床试验 [8] - 上周有4款创新药获批,包括普基仑赛注射液、撸[177Lu]特昔维匹肽、卡拉西珠单抗、奥格特韦钠 [12] - 国内首款用于治疗儿童白血病的CAR-T产品普基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3~21岁CD19阳性的难治或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13] - 普基仑赛是国内获批的第5款CD19 CAR-T产品 [14]
安科生物:与博生吉公司签署PA3-17注射液产品独家代理框架协议
经济观察网· 2025-11-11 18:28
经济观察网安科生物(300009)(300009.SZ)公告称,公司与博生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签署《关于 CD7-CAR-T(PA3-17注射液)等产品独家代理框架协议》,约定PA3-17注射液产品上市后大中华区(中国 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代理的相关事宜。该事项构成关联交易,已通过公司董事会审议,无需提交股 东大会审议。PA3-17注射液是博生吉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靶向CD7的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首 个适应症为用于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CD7阳性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此次合作旨在整合双方优势资 源,丰富公司产品矩阵,提升在创新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本协议不涉及具体金额,对公司当期经营业 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
短期震荡提供布局窗口?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连续7日“吸金”!机构:三季报出炉,持续看好创新主线!
搜狐财经· 2025-11-11 17:38
截至收盘,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热门成分股涨跌互现,百济神州涨超1%,三生制药、信达生物微涨;下跌方面,荣昌生物跌超3%,中国 生物制药跌超1%,石药集团、康方生物微跌。 今日(11.11),市场弱势整理,100%创新药含量的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小幅收跌0.41%,全天成交额超15亿元。资金面上,港股通创新药ETF (159570)已连续7日"吸金",近10日净流入超15亿元!截至11月10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最新规模超215亿元,规模和流动性持续领先! | 序号 | 代码 | 名称 | 估自权車 | 涨跌幅 | | | --- | --- | --- | --- | --- | --- | | 1 | 6160 | 日济神州 | 11.87% | 1.02% | 5.8512 | | 2 | 1801 | 信达生物 | 10.51% | 0.89% | 5.08亿 | | 3 | 9926 | 康方生物 | 10.10% | -0.61% | 4.00亿 | | র্ব | 1177 | 中国生物制药 | 9.66% | -1.29% | 3.81 亿 | ...
成长赛道共振“十五五”,如何通过主动型基金参与?
水皮More· 2025-11-11 17:23
市场行情与投资策略转变 - 11月以来A股和港股结构分化行情延续,资金流向重点转向存储、储能等细分方向,前期热门的光模块处于震荡阶段 [5] - AI是过去10个月市场主线,大V概括出“4A战略”:AI(人工智能)、AL(铝)、AS(储能)、AM(存储),近期热点为AS和AM主题 [6] - 当前行业投资正经历从β到α的转变,AI产业链普涨行情或告一段落,未来需主动管理基金经理发挥选股优势捕捉超额收益 [7][8] - 参与主题行情较好方式是挑选重点布局相关产业的基金,广发基金在新能源、科技、创新药三大成长赛道布局了值得关注的主动管理型基金 [8] 新能源赛道投资分析 - AI服务器机架功耗激增拉动储能需求,2027年AI服务器机架功耗将是5年前云计算设备的50倍,标准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相当于中型核电站输出 [10] - 新能源板块中固态电池、储能、风电等板块接力上涨,风光电力渗透率提升及电力市场化改革是驱动储能市场高速发展核心驱动力 [11][12] - 广发碳中和主题基金经理郑澄然判断储能、海风、光伏/锂电将依次迎来反转,类比“2025年的储能相当于2017年的光伏和2020年的电动车” [13] - 广发碳中和主题混合发起式A今年以来回报68.66%,超越业绩比较基准38个百分点,股票仓位85.86%,主要配置储能和海风子行业 [13]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仓位54.19%,阳光电源持仓占比8.04%三季度涨幅139%,阿特斯持仓占比6.93%三季度涨幅48%,四季度至今涨幅分别超20%和70% [13][14] - 广发新能源精选在海上风电和光伏配置比例更高,前十大重仓股中4只风电股合计占比21%,看好风电贝塔和储能短期需求超预期 [16][17][18] 科技赛道投资分析 - AI产业链可细分为海外算力链和国产算力链,广发新兴成长侧重海外算力国内映射,广发远见智选聚焦国产算力,广发先进制造覆盖AI全产业链 [19][20] - 广发新兴成长今年以来回报49.29%,近1年回报37.08%,主要配置光模块、PCB、液冷等方向,重仓股包括新易盛、中际旭创等 [9][20] - 广发远见智选今年以来回报41.21%,近1年回报33.48%,前十大重仓股占比63.28%,配置AI国产芯片、晶圆代工等细分行业龙头 [9][20] - 广发先进制造今年以来回报71.39%,近1年回报54.12%,持仓均衡覆盖海外算力链和国产算力链,重仓股以A股标的为主 [9][21][22] - 唐晓斌认为AI投资以三年为周期,国产链滞后海外一年,2026年或迎戴维斯双击,国内芯片市值理论或达10万亿体量 [20] 创新药赛道投资分析 - 广发沪港深医药今年以来回报63.50%,近1年回报54.05%,A股占比约50%,港股占比约40%,前十大重仓股占比约60% [9][24] - 基金经理吴兴武证券从业经验超15年,长期持有百利天恒、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分别达10个、7个、6个季度 [24] - 三季度新晋6只重仓股中5只涨幅超25%,荣昌生物单季度涨幅115.24%,康龙化成涨幅73.81% [25] - 广发医药创新今年以来回报44.69%,近1年回报32.17%,偏好中小市值创新药公司,港股配置从2024年四季度的4.83%提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43.50% [9][25][26] - 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从50.89%提升至83.71%,持仓更具进攻锐度,重仓股包括百利天恒、药明康德、信达生物等 [26] 产业规划与配置策略 - “十五五”规划指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科技等六大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28] - 光伏储能、机器人、AI、创新药等赛道具备长期成长空间与产业逻辑支撑,在市场情绪与规划蓝图共振背景下值得关注 [28] - 建议构建多赛道、风格互补的积木组合,既能在单一产业捕捉产业周期向上红利,又能通过分散配置平滑波动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