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三星22000亿元加码半导体与AI基建,半导体产业ETF(159582)盘初一度涨近2%
新浪财经· 2025-11-17 10:26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31日,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寒武 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拓荆科技、长川科技、华海清科、南大光电、中科飞测,前十大权重股合计 占比78.04%。 消息面上,英伟达将于当地时间11月19日美股盘后披露财报。作为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领军企业,其财 报数据尤其是数据中心和GPU业务表现,历来被视为AI行业景气度的风向标。近期,摩根士丹利上调 英伟达目标价至220美元。分析师预计英伟达即将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将成为突破性的一个季度,有望 打破市场对其增长见顶的认知。 银河证券指出,上周半导体板块整体表现疲软,但支撑半导体板块长期发展的逻辑并未改变,在外部环 境背景下,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是长期趋势。设备与材料在国产替代顶层设计下逻辑最硬,数字芯片 是算力自主的核心载体,先进封测受益于技术升级。 长江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半导体板块整体获得2.21个百分点的增配,其中中微公司、拓荆科 技、中科飞测、华海清科等设备厂商均被显著加仓。分析师认为,在全球半导体需求韧性强劲、部分环 节出现缺货涨价信号的背景下,叠加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进,半导体行业或已步入由 ...
关键词读懂“十五五”丨破题海洋强基 怎样刷新海洋科创“贡献值”
央广网· 2025-11-17 10:12
文章核心观点 - 大连市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 全方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践“十五五”规划海洋强国战略[1] - 海洋科技实现从“纸面专利”到“产业实效”的跨越 国产替代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力 成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崛起的生动注脚[5][10][13] 海洋科技应用与效率提升 - 专业级VR船舶驾驶模拟器1:1还原大连港航道实景 将岗前培训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15天并规避实操风险[1] - “海鹰”系列水下机器人可实现精准自动捕捞 操作人员通过岸上终端掌控深海作业 使传统捕捞业智能高效[3] - 数字孪生技术实时映射船体建造全流程 VR远程操控系统使工程师无需亲临现场即可调试设备[3] - 国内首台海上扇贝倒笼分选清洗成套装备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日处理扇贝能力达12万斤 效率提升20%且人工成本节约30%[8] - “水下机器人项目”提供从智能观测到精准捕捞的系统解决方案 实现海洋牧场管理“可视化、可量化、可调控”[8] - “半潜式桁架大网箱项目”攻克深远海养殖空间受限难题 单箱养殖容量较传统网箱提升3倍[8] 海洋经济发展数据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5] - 2024年全国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 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6653亿元 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增加值17209亿元 带动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7843亿元[5] - 2024年大连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实现产值约620亿元 同比增长12.7% 年建造能力达1200万载重吨规模 总装建造能力居全国前列[6] - 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场年发电量近40亿度 相当于年省标准煤1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0万吨[3] - 大连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上半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27.4%、34.1%、72.6% 订单排期至2029年[13] 关键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赵云鹏教授团队打造出可抗12级台风的网箱 主持制定我国首个海洋养殖设施工程设计国家标准 研发灾害风险预警技术与巨灾商业保险产品[6] - 团队技术已应用于四大海区30余个大型深远海设施养殖工程 参与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网箱建设[8] - 中船大连造船交付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海韵”轮 跻身全球少数具备该高端船型建造能力的企业[11] - 大连华锐重工成功研发大型船用曲轴 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出口 带动培育一批船舶配套“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11] 产业发展与未来展望 - 大连推动海洋能源产业从“跟跑”向“领跑”跨越 船舶制造产业园加速建设 形成龙头引领、配套协同的产业集群[11][13] - 核心在于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赋能”的完整闭环 成为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典型样本[13] - 未来将聚焦海洋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构建更完善海洋科创体系 让更多“大连造”海洋装备走向世界[13]
芯碁微装(688630):联合研究|公司点评|芯碁微装(688630.SH):芯碁微装(688630):芯碁微装:新产能逐步爬坡,曝光设备龙头订单、现金流向好
长江证券· 2025-11-17 09:5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芯碁微装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7]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PCB曝光设备龙头,受益于AI扩产加速及新技术驱动,设备与耗材环节呈现量价利齐升趋势,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2] - 公司新产能逐步爬坡,订单和现金流向好,先进封装业务蓄势待发,将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1][10]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9.34亿元,同比增长30.03%;归母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28.20%;扣非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30.45% [2][5]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3.98%;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增长4.41%;扣非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增长15.38% [2][5]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2.15%,同比提升2.64个百分点,设备高端化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10]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亿元、4.9亿元、7.2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52倍、31倍、21倍 [10] 经营状况与订单前景 - 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存货达8.50亿元,环比增长7.0%;合同负债0.68亿元,环比大幅增加66.3%,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反映在手订单饱满 [10]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70亿元,同比增加0.64亿元,环比转正,现金流情况显著改善 [10] - 客户验收节奏存在季度性波动,预计第四季度验收将加快 [10] 产能扩张与交付能力 - 公司二期生产基地已进入投产期,高端直写光刻设备交付能力显著提升 [10] - 二期厂房将逐步完成产能爬坡,有望缓解一期产能瓶颈,为2026年订单交付提供保障 [10] 业务布局与技术进展 - 在PCB领域,公司聚焦HDI板、类载板、IC载板等高端市场,最小线宽3-4μm的MAS系列设备有助于巩固国内市占率领先地位 [10] - 深化与鹏鼎控股、日本VTEC、CMK等国际客户的战略合作,推动设备在海外高端市场的验证及批量交付 [10] - 在泛半导体领域,IC载板产品技术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平,主力设备MAS4在客户端进展顺利 [10] - 先进封装领域,WLP晶圆级封装设备获大陆头部客户连续重复订单,并在PLP板级封装、掩膜版制版、引线框架等领域持续推进 [10]
晨会纪要:开源晨会-20251117
开源证券· 2025-11-17 09:23
核心观点 - 宏观经济在2025年10月出现短期回落,工业增加值同比降至4.9%,服务业生产同比降至4.6%,社会融资和信贷增长弱于季节性,但政策持续发力下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可期 [5][6][11][12][28] - 市场风格正经历阶段性“再平衡”,从高度集中的科技板块向顺周期板块扩散,建议关注科技内部的高低切换以及产能出清加速行业的盈利改善机会 [18][19][21] - 多个行业存在结构性亮点:AI算力产业链景气度高企,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消费板块出现结构性回暖;煤炭、氟化工等周期品价格逻辑正逐步兑现 [42][46][65][69][71] 总量研究 宏观经济 - 10月工业生产小幅回落,工业增加值同比为4.9%,较前值下滑1.6个百分点,环比0.17%为年内最低水平,医药制造、油气开采、有色冶炼、专用设备等行业明显走弱 [5] - 消费端呈现“服零”强于“社零”的特征,10月社零同比微降0.1个百分点至2.9%,而以旧换新政策贡献下滑,汽车、家电、建材、家具对社零的贡献分别下滑0.8、0.4、0.03、0.02个百分点 [6] - 固定资产投资三大分项降幅扩大,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完成投放,但传导至企业中长贷和基建投资的效果尚不显著,与项目融资期限较长及企业贷款内生性收缩有关 [7] - 10月金融数据超季节性回落,新增社融8150亿元(预期1.5万亿),人民币贷款增长2200亿元(预期4600亿),居民贷款减少3604亿元,同比少增5204亿元,反映需求端偏弱 [11][12][13] 策略 - 市场进入阶段性再平衡阶段,预计持续1-2个月,驱动因素包括科技与周期板块在三季报同步发力、科技板块累计涨幅较大以及机构仓位集中 [18] - A股处于产能去化周期,2025年Q3去化加速,建议关注两类行业:一是产能出清已对价格形成支撑的行业(如煤炭、钢铁、电力设备);二是利润率处于历史低位且产能主动收缩的行业(如计算机、轻工制造) [19] - 行业配置建议科技与周期再平衡,关注PPI改善及反内卷受益行业(光伏、化工、钢铁)、科技成长+自主可控(AI硬件、电池、游戏)以及稳定型红利资产 [21] 固定收益 - 10月经济数据短期回落,但政策发力下全年目标实现难度不大,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于10月底投放完毕,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将对后续贷款形成支撑 [23][28][34] - 债券市场或已对金融数据回落有所预期,地方政府化债会阶段性下拉贷款增长,政府部门杠杆率较2024年同期上升8.8个百分点至67.5%,对冲居民部门去杠杆 [30][32] 金融工程 - 消费板块11月以来表现良好,中证主要消费指数上涨2.99%,领先万得全A指数(-0.41%),公募基金对消费板块配置仓位2025年以来继续下降,但ETF资金持仓比例自8月以来持续上升 [36][37][38] 行业公司研究 科技与高端制造 - 海外算力景气度高企,Meta 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660-720亿美元,微软预计超1000亿美元,英伟达封装基板主供应商Ibiden计划到2027年产量较2024年增长150%,国内陶瓷基板供应商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42] - 国产算力进程加速,摩尔线程上市在即、沐曦IPO获批,百度发布昆仑芯M100/M300及天池超节点,AI需求推动存储价格大幅上涨,三星本月内存芯片价格较9月涨幅达60% [78][79] - 游戏板块供需共振,头部游戏出海表现亮眼,点点互动旗下产品10月估算分成后收入合计超1.3亿美元,微信小程序游戏因苹果抽成降至15%有望迎来新机遇 [45] - 国产AI应用崛起,阿里巴巴启动“千问”项目对标ChatGPT,腾讯KaLM-Embedding模型在权威评测中位列全球第一,建议布局AI漫剧、AI广告、AI电商等商业化落地较快的方向 [46] 消费与零售 - 双十一电商大促全网销售总额16950亿元,同比增长14.2%,黄金珠宝、美妆品类表现亮眼,黄金IP产品获年轻客群青睐,美妆品类全网GMV达1325亿元,国货品牌珀莱雅、韩束分列天猫与抖音榜首 [88] - 消费板块出现结构性回暖,服务零售受益于消费贷贴息等政策,累计同比剪刀差扩大至0.9%,“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明确要求发展服务业 [6][37] - 宠物行业在双十一表现亮眼,生猪板块受超卖及寒潮降温对猪价形成支撑 [3] 金融与地产 - 保险行业3季度资金运用余额37.46万亿元,环比增长3.4%,权益资产配置明显提升,股票+基金余额5.59万亿元,环比增长18.3%,占比达15.5% [50] - 房地产市场处于新旧模式转换期,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6.8%,销售额同比-9.6%,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4.7%,政策着力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落地 [56][58][60][61] - REITs市场持续扩容,国务院提出支持更多民间投资项目发行REITs,保障房REITs单周上涨1.15%,在“资产荒”逻辑下配置性价比凸显 [82][83][84] 周期与资源 - 动力煤价格上穿800元/吨,秦港Q5500平仓价达834元/吨,广州港价格达880元/吨,正处于煤电盈利均分目标(750元)之上的第四目标区间(800-860元),供需面受供给收缩及取暖需求跳涨驱动 [65][66] - 氟化工板块表现强势,R134a价格超预期上调至60000元/吨,周涨幅达1.85%,R32、R125价格保持坚挺,制冷剂板块性价比显著 [69][71][72] - 煤炭板块具备周期与红利双重逻辑,动力煤价格修复经历四个过程,炼焦煤与动力煤价格比值稳定在2.4倍,多数煤企保持高分红意愿 [66][68]
半导体早参 | 中芯国际营收创单季度新高,英伟达季报将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09:17
市场表现 - 2025年11月14日A股主要指数收跌,沪指跌0.97%报3990.49点,深成指跌1.93%报13216.03点,创业板指跌2.82%报3111.51点 [1] - 半导体相关ETF表现疲软,科创半导体ETF跌2.05%,半导体材料ETF跌2.63% [1] - 隔夜美股费城半导体指数微跌0.11%,成分股中美光科技涨4.17%,应用材料涨1.25%,恩智浦半导体跌2.05%,微芯科技跌2.43% [1] 公司动态 - 中芯国际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71.62亿元,环比增长6.9%,同比增长9.9%,创单季度收入新高 [2] - 中芯国际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17亿元,同比增长43.1%,环比增幅达60.64% [2] - 摩尔线程启动科创板IPO,计划公开发行7000万股股票,拟募集资金80亿元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的研发 [2] - 华为将于11月21日发布AI突破性技术,据称可将GPU、NPU等算力资源利用率从行业平均的30%-40%提升至70% [2] - 英伟达本财报季季报即将出炉,市场关注度高 [2] 行业观点与趋势 - 银河证券指出半导体板块长期发展逻辑未变,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是长期趋势 [3] - 设备与材料在国产替代顶层设计下逻辑最硬,数字芯片是算力自主的核心载体,先进封测受益于技术升级 [3]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跟踪的指数成分中,半导体设备占比61%,半导体材料占比23% [3]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指数中半导体设备占比61%,半导体材料占比21%,聚焦半导体上游 [3] -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行业具备国产化率较低、天花板较高属性,受益于AI需求扩张和科技重组并购 [3]
前日本沙迪克生产厂长创业对标阿特拉斯,服务吉利、奔驰,核心产品出货已超10W台|36氪首发
搜狐财经· 2025-11-17 09:12
融资信息 - 近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浙创投独家投资 [1] - 资金将主要用于磁力换模系统的量产上量、机器人末端等新产品研发及产能扩张 [1] - 历史融资包括由吉利厚同资本、哇牛资本及美的资本联合投资的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 [1] - 核心产品线包括白车身装配和焊接机器人末端解决方案、高频快速换模与工业连接器、三电领域精密装配系统 [1] - 具体产品涵盖快换装置、抓取系统、焊钳电极帽修磨机、磁力换模系统等关键设备 [1] 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 - 是全球三家获得TÜV安全认证的机器人快换装置企业之一,产品性能可无缝替换国外品牌 [5] - 核心产品机器人末端快换装置自2020年起进入主流主机厂供应链,新产品平均上市周期为1-1.5年 [1] - 机器人快换装置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居国内细分市场第一 [7] - 焊钳电极帽修磨机年出货量超6000台,销售数量位列行业榜首 [7] 市场与行业分析 - 机器人末端设备市场长期由国外品牌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6] - 国内市场大而散,细分单品市场规模在2-50亿元人民币,头部企业单品份额在2000万-5亿元人民币 [6] - 公司定位为多品类、小批量设备供应商,通过产品矩阵向同一客户销售多个产品以降低运营成本 [5] 财务业绩 - 2024年营收实现59.34%的增长,并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 [7] - 机器人快换装置作为销量主力,在营收中占比约60% [7] - 产品已进入吉利、大众、奔驰和赛力斯等客户供应链 [7]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小平拥有20年行业经验,曾任职日本沙迪克并创立桥田精密为KUKA机器人提供OEM服务 [8] - 核心团队融合产业经验与学术背景,包括前主机厂技术专家、外企高管及高校研发人才 [9] 发展战略 - 推进“由硬向软”的战略转型,重点投入磁力换模系统量产和高技术壁垒软件产品 [11][12] - 战略逻辑在于单纯硬件易被模仿,而“控制”是未来竞争力核心,通过软件算法构建更深护城河和更高产品附加值 [12] - 计划系统性整合营收在2000万至5亿规模的优质技术企业,目标是打造以桥田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平台,对标丹纳赫、阿特拉斯的商业模式 [11]
中芯国际(688981):三季度业绩超公司指引 需求有望持续向好
新浪财经· 2025-11-17 08:42
三季度业绩表现 - 三季度营收2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8%,超过公司指引的环比增长5%至7% [1] - 三季度毛利率22.0%,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6个百分点,高于公司指引的18%至20% [1] - 三季度产能利用率95.8%,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3个百分点 [1] - 公司指引四季度营收环比持平至增长2%,预计同比增长8%至10%,毛利率指引为18%至20% [1] 终端市场需求与增长动力 - 手机、家电、工业及汽车等终端市场需求持续恢复,下游客户推进补库 [2] - 产业链国产替代效应持续,模拟芯片、以太网、WiFi、存储控制器等产品处于国内产品快速占领市场阶段 [2] - 公司在国产替代过程中获得增量订单,25Q3消费电子领域收入环比增长15% [2] - 公司需求有望持续向好,并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水平 [2] 产品与技术发展 - 25Q3平均销售单价环比增长3.8%,主要得益于产品组合变化及制程复杂的产品出货增加 [3] - 超低功耗28纳米逻辑工艺进入量产阶段 [3] - 图像传感器、CMOS和信号处理IP工艺持续技术迭代,提升感官能力、画面质量和信噪比 [3] - 嵌入式存储平台从消费市场向车规工业、MCU领域拓展,特种存储器平台提供更高密度、更小尺寸和更低功耗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2亿元、65.6亿元、79.8亿元,原预测为51.1亿元、65.2亿元、78.2亿元 [4] - 采用DCF估值法,给予目标价146.89元,维持买入评级 [4]
英唐智控双收购:战略纵深与价值重估,锚定半导体IDM坐标
全景网· 2025-11-17 08:38
文章核心观点 - 英唐智控拟收购光隆集成100%股权及奥简微电子80%股权的交易,是公司从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向半导体IDM企业跨越转型的关键战略举措,有望成为公司价值重估的重要契机 [1][11] 光隆集成核心资质与市场地位 - 光隆集成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子公司,已构建从基础理论研究到系统集成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布局,正从核心器件供应商向高端光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升级 [2] - 公司是国内光开关细分领域市占率约1%~2%的第二梯队领先企业,在磁光开关、定制化光保护模块等优势领域市占率超过5% [4] - 2023年至2025年前8个月,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746.40万元、878.90万元和1398.91万元,2025年前8个月净利润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盈利复苏态势明确 [4] 光隆集成技术实力 - 公司是行业内少数可提供全类型、全速度等级光开关产品的企业,产品线覆盖机械式、MEMS、磁光等主流技术路线,切换速度从毫秒级到纳秒级梯度分布 [3] - 在OCS领域已攻克32、64及128通道核心光模块技术,阵列MEMS芯片多集成封装可支撑三四百端口规模化应用,并拥有MEMS光开关自动化组装线,形成“核心技术+自主设备+自动化生产”的一体化能力 [3] 奥简微电子核心资质与市场地位 - 奥简微电子聚焦电源管理芯片等模拟芯片,技术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德州仪器、ADI等国际巨头,股东兆易创新持有其19%股权,提供产业资源与客户渠道支持 [5] - 在消费电子领域已实现批量出货,连续两年出货量上亿颗,在通信领域对标TI的产品已导入中兴通讯并量产,在医疗设备用电源管理芯片也已实现量产替代 [5] 奥简微电子增长前景 - 公司未来增长动能清晰,大电流DC/DC转换器、服务器用接口芯片和车规传感器产品预计将于2026年陆续推出,进一步拓展通信服务器、汽车电子等高端市场 [5] - 其加入填补了英唐智控在模拟芯片的布局空白,并能与上市公司形成技术互补,例如在光传感器领域叠加模拟电路形成综合光芯片 [6] 行业赛道前景 - 全球OCS交换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366.47百万美元增至2031年的2022.21百万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达17.12%,数据中心应用场景同期CAGR高达23.02% [8] - 中国OCS市场2020-2024年CAGR达97.87%,预计2025-2031年将保持34.68%的高速增长,2031年市场规模达80.20百万美元 [8] - 2025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已超1400亿元,其中国产化率不足20%,替代空间迫切,2025-2028年国内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2% [9] 收购的协同效应 - 技术协同:英唐智控的6英寸MEMS晶圆产线与光隆集成的MEMS振镜阵列技术互补,与奥简微电子协同可推动综合光芯片研发 [10] - 市场协同:英唐智控的分销网络可帮助光隆集成切入OCS主流供应链,助力奥简微电子拓展车规、工业等高端市场 [10] - 生产协同:上市公司可为光隆集成提供MEMS振镜制造产能,为奥简微电子对接头部FAB代工厂资源,解决产能瓶颈 [10]
内存条变身「电子茅台」,谁买单?
36氪· 2025-11-17 08:10
内存市场超级周期现象 - 红米K90系列新品因存储成本上涨远高于预期而引发定价争议,小米集团高管公开回应凸显内存供应链面临"超级周期"[5] - 内存条价格出现剧烈波动,例如雷克沙DDR4 16GB内存条从去年179元飙升至699元,一年多时间涨幅超三倍[10] - 高端DDR5内存条价格同样大幅上涨,部分型号从1000多元涨至近2000元,个别产品两个月内涨幅达到100%甚至更多[12] - DRAM价格在2025年第三季度较去年同期暴涨171.8%,同期国际现货黄金涨幅不到110%,内存条赚钱效应超越黄金[12] - 固态硬盘价格同步上涨,主流1TB容量PCIe4.0 SSD渠道均价较年初累计上涨超过60%,部分热门型号涨幅达80%以上[14]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AI产业爆发是需求最大增量来源,单台AI服务器对DRAM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OpenAI项目每月需求接近全球DRAM产量40%[18] - 全球存储巨头产能战略倾斜,三星和SK海力士控制全球DRAM芯片市场约70%份额,加速向HBM和DDR5转移挤压DDR4产能[21] - 三大国际存储厂商已确定停止生产DDR4并拆除相关设备,市场供应缺口将持续扩大[21] - 消费电子市场在2024年末迎来回暖,手机厂商存储容量标配升级推高需求门槛[24] - 智能汽车领域爆发式增长,车载存储容量正从512GB向1TB突破,加剧移动端DRAM需求压力[24] - 市场投机行为放大价格波动,经销商提前扫货囤货导致DRAM现货流通量减少,部分商家采取锁仓策略[25]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 - DDR4向DDR5及HBM的转向已不可逆,类似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转变[29] - 服务器刚性订单挤压PC和消费市场供应,PC OEM厂商加速导入DDR5方案[20] - 原厂产能优先分配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DDR4紧缺或将持续到2026年上半年[23] - 国产存储迎来突围机会,长鑫科技2025年DRAM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50%,全球市场份额从6%提升至8%[35] - 长江存储计划2025年底月产能提升至15万片,2028年总产能达30万片/月,目标占据全球15%的NAND市场份额[35] 对普通消费者的建议 - 对于组装电脑、升级设备的刚需,不必过度纠结短期价格波动,早买早用早安心[33] - 跟风囤货投机大概率得不偿失,等普通消费者知晓涨价消息时投机机会早已过去[33] - 内存是科技产品核心配件而非炒作标的,理解产业波动背后逻辑比计较眼前差价更有意义[33]
中科飞测(688361):中科飞测:研发维持高水平投入,定增落地助力未来产能扩张
长江证券· 2025-11-17 07:30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成长动力明确,一方面来源于国产替代的持续推进,另一方面来自于先进制程对于量检测设备需求的提升 [11] - 随着研发投入加大,公司新产品落地节奏加速,尤其是先进型号进展顺利,促进了订单规模增长 [11] - 随着规模化效应显现,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快速增长至1.29亿元、4.18亿元、6.46亿元 [1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43.30%;但归母净利润为0.04亿元,同比减少77.33%;扣非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减少188.66%;毛利率为48.69%,同比减少0.95个百分点 [2][4]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2亿元,同比增长47.92%;归母净利润为-0.15亿元,同比增长71.67%;扣非净利润为-1.40亿元,同比减少11.61%;毛利率为51.97%,同比增长4.28个百分点 [2][4] - 分析师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4.18亿元、6.46亿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341倍、105倍、68倍 [11][15] 业务进展 - 成熟产品持续升级迭代,新产品进展顺利:明场和暗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出货及订单数量快速增长,已覆盖多家国内头部逻辑及存储客户,验证进展顺利 [11] - 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薄膜膜厚量测设备应用在国内最先进制程产线的设备已通过验证并实现销售,面向更先进制程的设备已出货给头部客户验证 [11] - 最新一代套刻精度量测设备已实现批量出货并销售,全面覆盖国内头部客户;应用于HBM领域的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等也已通过多家国内头部客户的验证 [11] 资本运作与产能规划 - 公司于2025年10月完成定向增发,发行数量为28,571,428股,募集资金约25亿元,发行价格为87.5元/股 [11] - 募集资金将投向上海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研发测试及产业化项目、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1] - 其中,高端半导体设备研发产业化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11.8亿元,旨在提升公司高端前沿工艺设备产业化能力,优化产品产能战略布局,增强研发测试技术能力和核心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