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戴维斯双击
icon
搜索文档
国信证券:港资珠宝企业逐步重回增长轨道 重点推荐周大福等
智通财经· 2025-09-15 10:08
行业趋势 - 黄金珠宝消费底层逻辑转变为同时为时尚属性和保值属性买单 [2] - 金价持续上涨强化黄金保值属性认知 同时压制部分传统需求释放并对克重黄金产品毛利造成压力 [2] - 设计工艺突破显著提升黄金时尚属性 打开悦己消费需求场景 [2] - 一口价黄金首饰实现时尚与保值完美融合 2024年多家企业该类产品增长幅度达100%以上 [2] - 一口价产品毛利率达到30%-40% 确保企业盈利水平 [2] 公司表现 - 周大福股价截至2025年9月10日涨幅达151% [1] - 六福集团股价截至2025年9月10日涨幅达95% [1] - 周生生股价截至2025年9月10日涨幅达135% [1] - 六福集团4-6月内地同店销售加速增长19% [1] - 周生生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6% [1] 战略转型 - 港资珠宝企业通过产品到渠道多维度转型变革 依托强品牌力基础逐步重回增长轨道 [1] - 加大产品设计及差异化布局 定价黄金饰品营收贡献持续增长 [3] - 周大福2025财年中国内地黄金饰品中定价模式产品贡献值从7.1%提升至19.2% [3] - 六福集团定价黄金产品同店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3] - 门店变革聚焦优质高端区位及服务体验 提升单店产出抵御短期门店收缩压力 [3] - 通过社媒营销 IP联名及明星代言等方式重塑年轻化标签 [3] - 主要港资珠宝品牌小红书近30天曝光量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粉丝80%以上为18-34岁人群 [3] 投资价值 - 企业基本面革新驱动股价上涨 呈现戴维斯双击特征 [1] - 伴随转型逻辑进一步兑现和改善空间打开 估值水平从低位持续修复 [1]
宏观事件兑现窗口,配置均衡应对波动
搜狐财经· 2025-09-14 20:03
来源:量化先行者 1.市场继续运行在上行趋势格局,核心观察变量在于市场赚钱效应能否持续,只要赚钱效应为正,中期增量资金有望持续入场。短期而言,下周进入美联 储议息窗口期,市场仍有利好兑现冲动下的反复震荡;当前WIND全A趋势线位于6106点附近,赚钱效应约为1.9%,仍然为正,在赚钱效应转负之前,建 议耐心持有;但当前市场进入重大事件的兑现窗口,市场波动率预计会明显上升,建议配置上更宜均衡; 2.戴维斯双击本月绝对收益1.68%,本年累计绝对收益48.70%;净利润断层本周超额基准1.34%,本年累计绝对收益53.50%。 宏观事件兑现窗口,配置均衡应对波动 估值水平(wind全A指数):中等水平 仓位建议:80% 市场进入上行趋势,核心观察变量在于市场赚钱效应能否持续,只要赚钱效应为正,中期增量资金有望持续入场。短期而言,下周进入美联储议息窗口 期,市场仍有利好兑现冲动下的反复震荡;当前WIND全A趋势线位于6106点附近,赚钱效应约为1.9%,仍然为正,在赚钱效应转负之前,建议耐心持 有;但当前市场进入重大事件的兑现窗口,市场波动率预计会明显上升,建议配置上更宜均衡。 配置方向上,我们的行业配置模型显示, ...
藏不住了,这位非典型基金经理小试牛刀反响良好!
搜狐财经· 2025-09-11 15:02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老司基一枚) 伴随今年来行情回暖,在主动权益投资重新俘获基民芳心的路上,"Think Small"的含金量还在上升。相较于"大块头",较小规模的基金更容易在波动行情 中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因此在这轮AI引领的科技行情中,部分"小而美"的基金表现出犀利的进攻性,跟上了此番科技股行情。 汇安基金旗下的汇安成长优选混合型基金(A类005550,C类005551)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只基金截至今年6月底规模尚不足3亿元,但业绩却很优 秀,可以截图感受下: | 汇安成长优达混合A | | | | | --- | --- | --- | --- | | 阶段涨幅 | | | | | 阶段涨幅 | 季度涨幅 | 年度涨幅 | 重等法谈 | | 近1月 | 25.02% | 7.44% | 78/1686 | | 近3月 | 70.49% | 15.57% | 优秀 | | | | | 18/1675 | | 近6月 | 51.04% | 14.07% | 优秀 45/1662 | | 近1年 | 167.96% | 39.66% | 优秀 3/1636 | | 近2年 | | | 优秀 | ...
万亿资金“抢筹”,港股牛市归来?如何切入更合适~
新浪财经· 2025-09-10 22:43
港股市场资金流向 - 7月以来A股持续跑赢港股 但近期港股出现普涨 部分个股创年内新高 [3] - 南下资金连续8个交易日净买入港股 本周前两日分别净流入167.05亿港元和102.31亿港元 全年累计买入达10389.94亿港元 [4] - ETF资金呈现"减A增港"特征 7月以来A股宽基ETF净流出2038亿元 而港股ETF净流入1431亿元 [4] 机构配置行为 - 机构通过ETF调仓减持A股约1467亿元 与流入港股ETF规模基本相当 [4] - 主动权益基金连续6个季度加仓港股 二季度港股仓位达20.0%创历史新高 [5] - 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份额大幅增长 从年初317.34亿份增至830.02亿份 增加512.68亿份 [4] 货币政策环境影响 -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 鲍威尔暗示最快9月降息 [6] - 8月非农就业数据远低于市场预期 进一步强化降息预期 [6] - 货币宽松预期有利于提振港股市场流动性和科技、医药等优质资产估值 [6] 港股投资机会领域 - 新消费、创新药、互联网等板块与A股形成互补 [7] - 富国蓝筹精选采用杠铃策略 配置优质成长股+高股息资产 [10] - 富国沪港深业绩驱动聚焦业绩增长确定性高、成长空间大、竞争壁垒强的标的 [15] 基金产品表现 - 富国蓝筹精选近五年同类排名第1(1/24) 人民币份额近五年收益率95.41% [7][11] - 富国沪港深业绩驱动近五年同类排名第1(1/16) A类份额近五年收益率68.26% [13][18] - 富国中国中小盘近五年同类排名第1(1/11) 人民币A份额近五年收益率52.4% [19][22] - 富国沪港深行业精选近一年同类排名第2(2/10) A类份额近一年收益率11.2% [23][27] 投资策略特点 - 富国蓝筹精选主要配置港股和美股 A股持仓较低 采用市场切换策略 [10] - 富国中国中小盘强调"以合理的价格买入高速成长的个股"的价值成长风格 [21] - 富国沪港深行业精选持仓多元化 涵盖新消费、创新药、科技、贵金属等多个方向 [26] 市场展望观点 - 市场展现出明显牛市特点 资金流入港股趋势持续形成 [10][15] - 主流股票估值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QDII基金选股机会丰沛 [10] - 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中国经济显现企稳征兆 [21]
安踏体育20250910
2025-09-10 22:35
公司:安踏体育 财务表现与集团结构 - 2024年表内收入708亿元人民币 表外联营公司Amer Sports收入约373亿元人民币 总体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12] - 自由现金流157亿元人民币 负债率合理可控 保持50%左右派息水平[14] - 安踏主品牌收入占比不到一半 经营利润率约20% 斐乐占比接近40% 经营利润率约25% 其他品牌占比15% 经营利润率超过30%[2][14] - 斐乐中国85%股权包含商标及新加坡IP 由批发公司Full Prospect运营 中国门店以直营模式运行 迪桑特中国54%股权控制IP 通过SPV拥有商标永久控制权 可隆通过全资子公司控制50%股权拥有IP永久控制权 亚马芬42%左右收益权[13] - 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下设两个联席CEO 赖总负责安踏及其他除斐乐外所有品牌 吴总负责斐乐 设立专业运动群 时尚运动群 户外运动群等事业部分别管理不同品牌[12] 品牌运营与市场策略 - 通过多元品牌运营扩展到整个穿搭鞋服市场 中国整体运动鞋服市场约4000亿元人民币 整个鞋服市场达2.4万亿元人民币 形成约5倍扩容[2][23] - 安踏作为大众专业品牌 通过日常场景和休闲服饰形成替代效应 旗下迪桑特 始祖鸟 斐乐等满足社交需求 成为高端社交符号[16] - 斐乐通过联名营销从运动扩展到时尚圈 拥有庞大代言人矩阵 全直营模式塑造独特店型[20] - 迪桑特通过与滑雪 高尔夫 铁人三项等小众专业领域赛事合作营销 在核心商圈及滑雪场设立丰富店型 会员体系开创奢侈品化运营 通过黑卡 钻卡 金卡 银卡等等级划分精准定位高消费力客群[21] - 可隆作为都市户外风格品牌 女性消费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大体量户外品牌 推崇户外自然社群文化 通过举办文化展览 户外爱好者交流以及轻户外周末溯溪活动体现年轻化及独特社群文化[22] - 推出新店型如超级安踏新业态 升级零售运营能力 提高运营效率和冲击力[18] 产品设计与定位 - PG7跑鞋采用专业科技满足跑步需求 同时适合日常通勤 价格399元人民币 相较于千元级国际品牌缓震跑鞋性价比极高[17] - 通过功能性降维打击策略使安踏在大众市场中脱颖而出[17] - 详细划分产品矩阵 针对不同场景及价位段消费者提供最合适产品 并通过专业赛事及运动员背书提升专业度[19] 国际化战略 - 海外发达国家人均运动鞋服消费金额远高于中国 出海战略可在销量和价格上实现显著提升[2][26] - 目前海外拥有240家以上店铺 包括东南亚 中东以及欧美市场 与欧美头部分销商展开战略合作[2][26] - 中国大陆运动鞋服市场约4000亿元人民币 加上亚太 西欧和北美 总规模达2.4万亿元人民币 放大6倍[26] - 美国人均运动鞋消费金额是中国的五倍以上 人均年消费量是中国人的五倍[26][27] - 通过对亚马芬集团收购和整合 促进中国市场发展 旗下品牌在全球消费者中搜索指数持续上升[32] 估值与增长潜力 - 目前估值约15倍PE 随着全球化战略推进 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潜力巨大[3][29] - 国际知名运动品牌估值较高 On Running当前PE约60倍 亚马芬接近50倍 亚瑟士PE超过30倍 PS普遍在3.5至4之间[28] - 今年预计业绩135亿元人民币 明后年预计实现低中双位数增长 未包含狼爪等新收购品牌成功运营后的利润贡献 存在潜在超预期空间[29] 行业:运动鞋服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人民币 疫情前五年复合增速达17% 疫情后增速放缓 2024年同比增速仅6% 但渗透率仍在上升[2][6] - 运动鞋服行业具有出色成长性和相对优势[2][6] - 中高端鞋服市场规模约5000亿元人民币 高端轻奢品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人民币[20] 品牌竞争格局 - 品牌集中度高 综合运动品牌数量多且集中度高[2][11] - 疫情后国潮趋势使本土品牌份额跃升[7] - 户外运动增速快于专业及时尚运动[7] - 大众参与度高的跑步 篮球等综合性大众运动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细分小众如瑜伽 徒步 骑行等专业化趋势明显上升[7] - 中国综合性大众运动态势竞争激烈 但户外及细分领域集中度不高 未来可能进一步多元化发展[8][9] 国际比较 - 2024年美国运动渗透率达到36% 中国仅为15%[9] - 海外发达国家如欧美和日韩 居民文化背景及品牌发源地影响发展路径 美国以竞技体育带动大众参与热潮 日本因经济发展节奏问题导致精英极限类项目后续发展缓慢[8] - 日本市场大众和户外休闲运动增长较好 消费者参与率相对较高[9] - 品牌在不同国家运营模式存在差异 有些自行运营 有些授权给本土机构 同一品牌在不同市场可能呈现完全不同风格[9] 发展趋势 - 随着消费者参与运动深度 频次增加 细分定位品牌将迎来更大增长空间[2][15] - 市场发展趋势包括日常休闲需求向功能专业化方向发展 专业运动需求向细分化方向发展 社交需求向运动风格方向发展[16] - 成长快速且具有规模体量品牌通常满足破圈和融合需求[16] - 奢侈品跨界进入运动行业[20]
保险行业2025年中报综述:业绩平稳增长,戴维斯双击渐行渐近
2025-09-10 22:35
**保险行业2025年中报综述:业绩平稳增长,戴维斯双击渐行渐近** **涉及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保险行业 公司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平[1]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行业整体业绩与利润**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行业业绩回暖得到确认 整体利润小幅增长 除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8%外 其他上市险企均实现正增长[2] * 上市险企归母净资产合计2.19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2% 各公司增速区间为-13.3%至6.1%[2] **2 新业务价值(NBV)与内涵价值(EV)** * NBV动能强劲 增幅在20%至65%之间 主要受益于银保渠道加速及价值率改善[1][2] * NBV是内涵价值增长核心因素 各上市险企寿险EV较年初分别增长5.5%、8.2%、4.7%、8.1%[4] * 银保渠道NBV占比在26%-60%之间[4] **3 盈利结构分化** * 新准则下投资业绩成为盈利主导因素 各险企因投资策略差异表现分化[1][3] * 新华保险投资业绩占税前利润比例从去年同期43.9%上升至58.8% 中国人保从11.4%上升至34%[4] * 太保和平安仍以保险服务业绩为主导 体现负债端经营稳健[1][4] **4 负债端渠道分析** * 个险渠道代理人规模延续下降趋势 上半年六家公司代理人合计规模较年初下降3.5% 但人均MVA继续提升 如国寿优增人力同比提升27.6% 平安代理人人均AAV同比提升21.6%[5] * 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推动下增效 占总保费比重同比提升11%-110% 新单价值率在12%-29%之间 已成为重要增长驱动[5] * 储蓄险仍为主流 保障型产品增速分化显著 如国寿上半年增速-28.8% 新华同比提升45%[5] **5 财产险业务表现** * 上半年财产险原保费收入增速放缓 但综合成本率明显优化 普遍回归95%-96%区间 平安最低为95% 太保最高为96%[6][7] * 车险业务增速放缓 新能源车险保持快速增长 平安承保新能源车数量同比增长49.3% 人保提升36%[6] * 非车业务专业化较强 在责任险、工程险等领域头部企业已形成壁垒 但非车责任、意外伤害、健康等综合成本率仍高于100% 存在优化空间[7] **6 投资端表现与收益** * 上半年五家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2852亿元 同比提升6% 总投资收益3674亿元 同比提高9% 综合投资收益4333亿元 同比增加14%[8] * 净投资收益率人保最高达3% 平安其次为3%[8] 总投资收益率人保第一 新华第二为3.59%[9] 综合投资收益率平安第一达4.24% 人保第二为4.23%[9] * 投资收益改善主要来自利息收入和股息[1][8] **7 资产配置趋势与结构** * 债券仍是资产配置主要方向 但增配OCI权益成为核心趋势[3][10] * 上市险企投资资产增速在5.1%至8.2%之间 平安最高8.2% 新华最低5.1%[10] * 债券类资产占比最高为中国太平76.5% 最低为人保49.7%[11] 债券整体以增配为主 太保债券占比提升幅度最高达15.65%[14] * 股基类资产占比持续提升 新华保险股基占比最高达18.7% 其次平安13.8% 国寿13.6%[11] 部分险企股基规模实现双位数增长 增速由高到低为人保、平安、人寿、太保[12] **8 OCI与TPL账户权益配置** * 新准则下各家险企以增配OCI为核心导向 其中国寿增配OCI贡献达83.9%[15] * 上市险企权益配置保持较高增速 平安权益增速达20.6% 国寿16%[15] 太保股票在权益中比重最高达78%[15] * OCI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贡献提升 如平安由去年72%提升至80% 票息收入国寿、新华、人保明显提升[16] * TPL账户权益收益率部分公司显著下降 如平安、太保、人保从去年14%、12%、18%下降到-0%、2%、3%[16] **9 其他资产配置细节** * 非标资产除人保规模同比持平外 其他上市险企明显下滑 平安收缩24% 太保收缩7%[18] 非标资产占比新华和太平低于5% 人保、国寿、太保仍高于10%[18] 收益率平安和太保分别为4.37%和4.4%[18] * 定期存款结构差异明显 占比最高新华达20% 中国太平仅为4.5%[13] 除人保存款下降外 其他上市险企存款提升明显 平安存款增速最高24.6% 新华17.9%[19] 存款期限结构差异显著 国寿和太保以1~4年为主 新华大幅提升4~5年存款比例由2.4%增至25.3%[19] * 行业配置上险企大幅增配银行、食品饮料、传媒、医药生物和电信服务等行业[20] 国寿前十大重仓行业较一季度持股数提升9% 新华和太平下降2%[20] **10 资产负债到期结构** * 仅国寿、平安和太保披露到期结构 均以五年以上到期资产为主[21] 国寿五年以上到期资产占比由去年54.9%提升至55.5% 负债端五年以上占比高于50%[21] 平安五年以上到期资产占比由48.9%提升至49.1% 负债端五年以上占比超过85%[21] **11 股息与估值展望** * 国寿和人保股息收益率从去年3.7%和3.3%下降至1.2%[17] * 经济复苏周期下看好保险股修复弹性 低利率环境及产品成本反内卷将降低头部险企负债成本 提高市场份额[22] 加仓权益及政策支持下利差反转扩大趋势 人民币升值对核心保险股积极作用显著[22] * 建议关注经营成本与估值双低的中国太保 权益配置收益明显的新华保险 股息率良好且显著欠配的中国平安 估值较低且修复空间显著的中国太平与中国人寿[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报行合一政策对银保渠道的增效作用显著[5] * 新能源车险在车险业务中保持快速增长[6] * 非车业务中责任险、意外伤害、健康等综合成本率压力仍大[7] * 部分公司如新华由于处置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产生净损失[16] * 二季度加仓股票包括中国电信、伊利股份、中国神华等 增配比例均在10%以上[20]
长城基金投资札记:资金或在低位板块寻找新的叙事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9-10 17:51
市场环境与流动性 - A股市场9月经历调整初步消化前期涨幅压力市场情绪整体仍较为积极 [1] - 国内反内卷政策持续发力居民风险偏好回升资金配置由存款市场向资本市场转移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全球流动性宽松格局有望延续 [1] 科技与AI板块 - 海外算力板块包括光模块PCB液冷等因业绩兑现度高且估值可接受受看好 [2] - AI硬件表现强势但AI应用逻辑仍值得期待尤其AI医疗等医疗新科技方向 [4] - AI算力等成长方向基本面较硬短期或有波动但消费电子游戏等其他成长方向也值得关注 [10] 资源与周期板块 - 基于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元走弱资源股包括黄金铜铝等存在投资机会 [2] - 美国降息或为大概率事件国内反内卷预期叠加海外需求复苏预期周期品有望继续走强 [8] - 进入降息周期后周期股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因此前市场对需求悲观只给予合理估值 [8] 医药与创新药板块 - 创新药板块因7月涨幅较大8月缺乏催化调整较多或等待9月后会议及医保谈判预热催化 [3] - 医药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增强除创新药外医疗新科技如AI智能体脑机接口等也获支持 [4] - 港股在南下资金增持下抵御利率上行影响A/H两市大盘股领涨而中小市值回撤 [5] - 更看好有基本面兑现的中小市值创新药个股因资金推动的大盘股成长性有限 [5] 机器人与军工板块 - 机器人方向受看好因产业落地场景需密切关注 [11] - 军工板块8月表现平淡但中上游订单在二三季度平淡后续或有上行空间 [7] - 十四五规划完成度及十五五新增需求有望推动中上游标的订单催化获得超额收益 [7] - 关注有订单和业绩支撑估值合理的中上游标的预期订单重新上行带来估值切换 [7] 其他投资方向 - 红利股及创新药等滞涨板块调整基本到位存在一定机会 [2] - 出海主线受重点关注因国内经济弹性不足但海外发展大有可为需结合估值质地甄别 [9] - 关税摩擦可能是拉锯战市场或长期往脱钩方向定价自主可控资源价值重估行情延续 [11]
宏利新能源股票A:2025年上半年利润1287.6万元 净值增长率5.91%
搜狐财经· 2025-09-08 10:27
AI基金宏利新能源股票A(012126)披露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基金利润1287.6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52元。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为 5.91%,截至上半年末,基金规模为2.18亿元。 该基金属于标准股票型基金,长期投资于先进制造股票。截至9月5日,单位净值为1.135元。基金经理是李坤元,目前管理3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其 中,截至9月5日,宏利新兴景气龙头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76.19%;宏利首选企业股票A最低,为26.07%。 基金管理人在半年报中表示,我们对新能源产业不悲观,随着"反内卷"的施行,新能源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转,我们看好一批公司可能迎来的"戴维斯双 击"。 一方面,后续我们看好最近几年跌幅较大的一些正面变化的行业,例如已经出现业绩反转的风电行业、储能行业,"反内卷"显著受益的光伏,价格可能触底 回升的锂、钴等。 另外,对新技术方向,例如固态电池,我们也高度关注,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会给一批公司带来积极变化,这可能是未来几年新能源行业 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变革风向。 再有,AIDC 产业链,选择有技术壁垒可以未来兑现业绩的公司。 截至9月5日,宏利新 ...
电新:动力锂电 储能共赢景气上行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纪要涉及电新行业(动力锂电、储能、光伏、风电、电力设备)及相关上市公司(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阳光电源、中天科技、东方电缆等)[1][4][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锂电板块景气度提升** - 基本面触底反弹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业绩改善显著[4] - 车型周期带动排产增长(如P7、L90等爆款车型) 储能需求高涨推动电芯涨价预期[3] - 固态电池产业快速推进提升估值空间 预计2027年小规模装车[8] - 春节后及8月后淡旺季切换带来估值切换机会 历史数据显示2022年后行业季节性明显[1][3] **2 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 - 大储需求超预期 户储和工商储迎来全面反转[1][26] - 独立储能收益模式清晰(投资收益率6%以上) 经济性驱动需求增长[26][27] - 海外市场低库存叠加需求爆发(欧洲、澳洲、新兴市场) 国内龙头企业出海份额和盈利能力提升[27] - 龙头企业估值较低(2025年20倍以内 2026年15倍以内) 有望价值重估[26] **3 光伏反内卷政策推动涨价** - 政策预期推动硅料到组件各环节涨价 7月以来产业链价格抬升(硅料、硅片率先反弹)[5][25] - 海外市场(澳洲、欧洲)低库存状态 需求爆发叠加补库弹性强劲[5] - 产能兼并重组进程提速 硅料库存逐步去化推动供需平衡[25] **4 风电竞争格局优化** - 电改深化增强可预测性 海风经济性提升[1][6] - 海缆和导管架等配套设备价值凸显(如500千伏海缆每公里价格800-1000万元 毛利率超50%)[29] - 中天科技2025年国内海缆中标份额预计第一(45亿元) 东方电缆海外市场有望取得重大订单突破[29][32] **5 固态电池技术获政策支持** - 工信部发文支持固态电池发展 头部企业(亿纬等)宣发推动股价提升[1][8] - 二线企业(如国轩、智能科技)通过布局固态电池获取市场份额 智能科技软包碟片工艺具先发优势[10][12] - 材料环节(硫化锂、锂金属负极)送样积极 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或迎来主升浪[22][23] **6 六氟磷酸锂行业紧平衡** - 7月价格触底(不到5万元/吨) 8月迅速上涨至5.7万元/吨[14] - 产能利用率超90%接近满产 全年需求预计25万吨[15] - 头部企业集中(天赐材料11万吨、多氟多5.5万吨、天际股份3.7万吨) 加工费上行空间明确(至少5000元/吨)[14][18] - 天际股份订单排满(宁德时代占比40%-50%) 单吨盈利有望恢复至5000元以上[20] **7 电力设备出海机遇** - 欧洲电网改造计划投资5840亿欧元(输电改造占1/3 配电改造占2/3)[39] - 北美数据中心建设带动变压器、开关需求(国内企业技术优于海外品牌)[42] - 思源电气、三鑫医疗、华明装备等海外业务增长显著(订单同比增长120%)[43] **其他重要内容** **1 细分环节投资机会** - 负极材料(中科尚太、璞泰来)估值不到20倍 干法电极进展良好[13] - 铁锂和隔膜环节(如恩捷股份)反内卷政策落地后可能迅速反转[21] - 特高压核准提速(2025年4-5条交流线路 vs 2024年2-3条) 带动平高电气、中国西电等订单增长[44] **2 公司具体业绩预期** - 亿纬锂能:动力储能业务上半年利润约2分钱/瓦时 涨价1分钱可增厚15-20亿元利润[9] - 金风科技:2025年预期盈利35亿元(PE 13倍) 2026年45亿元(PE 10倍)[37] - 大金重工:2025年利润10-11亿元(PE 23倍) 2026年14-15亿元(PE 18倍)[34] **3 海外市场动态** - 欧洲配网设备老旧(使用30-40年)亟需升级 主网投资聚焦老旧线路翻新和新建输电线路[40] - 东方电缆海外500千伏订单有望突破 2025年PE 25倍 2026年预期18-20倍[32] - 亨通光电500千伏领域尚未突破 估值2025年15-16倍 2026年13-14倍[33] **4 技术迭代与创新** - 固态电池材料(如英联股份锂金属负极)送样积极 技术定型周期内前景乐观[22] - 六氟头部企业布局固态电池(天赐材料2026年投产百吨级硫化锂中试线)[19] - 智能科技软包碟片工艺在半固态/固态领域具优势 定点项目增加显著[12]
风控指标位于临界位置,如何应对?
搜狐财经· 2025-09-07 18:34
市场趋势与择时信号 - 市场处于上行趋势格局 WIND全A短期均线5992点位于长期均线5343点之上 均线距离12.15%显著高于3%阈值[1][3][9] - 核心观察变量为赚钱效应 当前WIND全A趋势线6030点对应赚钱效应1%位于临界位置但仍为正[1][3][9]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推动全球风险偏好提升 但市场波动率明显上升需防范板块巨幅波动[1][3][9] 行业配置策略 - 中期推荐困境反转型板块 重点关注港股创新药和证券保险[2][3][9] - 政策驱动板块中化工 有色和科创新能源有望保持上行趋势[2][3][9] - TWO BETA模型持续推荐科技板块 强调消费电子和算力领域机会[2][3][9] - 短期风控指标临界建议调整部分持仓至红利板块防御[2][3][9] 估值水平与仓位建议 - WIND全A指数PE处于85分位点 PB处于50分位点 均属中等估值水平[4][5][6] - 绝对收益产品建议仓位80% 结合短期趋势与估值指标综合判断[1][4] 策略表现追踪 - 戴维斯双击策略本周超额收益3.24% 本年累计绝对收益48.29% 超额中证500指数27.53%[1][10] - 净利润断层策略本年累计绝对收益46.58% 超额基准25.83%[1][14] - 增强沪深300组合本年超额收益14.48% 但本周超额收益-1.11%[12] 市场表现回顾 - 上周WIND全A下跌1.37% 中证2000跌1.72% 中证500跌1.85% 沪深300跌0.81%[2] - 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逆势上涨5.91% 国防军工板块大幅下跌11.61%[2] - 商贸零售行业资金流入显著 成交活跃度突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