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提振内需
icon
搜索文档
为下单辩护:消费主义和提振内需的进化史
虎嗅· 2025-06-24 13:38
消费领域新趋势 - LABUBU爆火带动新消费和Z世代概念复苏 显示"供给创造需求"规律仍主导消费领域 为"将消费放到首要位置"的经济工作提供新内涵 [1] - 符号化消费如盲盒、谷子、卡牌引发代际认知差异 同时面临"冲动消费"、"情绪价值利己主义"等社会批评 这种价值碰撞自80年代商品经济兴起后反复出现 [1] 消费主义历史演变 - 前现代社会人均商品量稀少 消费概念限于"用尽"物品 自给自足经济下个体消费者意识未萌芽 [2] - 商品供应突破瓶颈后 消费观念从"用尽"转向"利用" 需渠道、市场、生产力三大条件支撑 帝国时期市场整合为关键基础 [4] - 消费诞生伴随四重革命:个人革命(家庭独立)、物质革命(贸易网络)、城市革命(基础设施)、国家意识革命(想象共同体) [4] 消费主义双重影响 - 物质层面推动进步 精神层面引发"永恒动荡":消费行为与纵欲/不公关联 丰裕社会伴随债务问题 商品霸权引发传统社会抵制 [5] - 消费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紧张/冲突/透支现象 相关批判将持续存在 [6] - 积极面体现在塑造世俗社会弹性:建立个体边界、身份表达、权利意识 消费者权益斗争最终形成政治影响力 [7] 20世纪消费主义特征 - 商业逻辑形成闭环 消费者与生产过程疏离 更关注广告塑造的符号价值而非实用功能 [8] - 批判行为被商业系统捕获 如60年代反文化符号被商品化 显示消费中非理性因素难以避免 [9] - 五大核心特征:图像媒介驱动想象、社会工程学技术完善、宏观政策重视消费、身份符号化加剧、消费即时性提升 [10] 消费政策深层矛盾 - 鼓励消费面临多重悖论:既要刺激增长又需防范债务累积 既要提升消费能力又要维持生产成本竞争力 [11] - 消费能力建设需物质条件(分配改革/社会保障)与社会环境(多元包容/个性表达)双重支撑 [12] - 投资导向转向消费导向不仅是经济革命 更是涉及个体边界动态弹性的社会革命 [12]
【固收】本周窄幅波动,表现好于权益市场 ——可转债周报(2025年6月9日至2025年6月13日)(张旭)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14 22:12
市场行情 - 本周转债市场窄幅波动,中证转债指数涨跌幅为0%,中证全指变动为-0.4% [3] - 2025年开年以来,中证转债涨跌幅为+4.7%,中证全指数涨跌幅为+1.3%,转债市场表现好于权益市场 [3] - 高评级券(AA+及以上)本周跌幅最少,为-0.11%,中评级券(AA)为-0.44%,低评级券(AA-及以下)为-0.38% [4] - 大规模转债(债券余额大于50亿元)涨幅最大,为+0.43%,中规模转债(5至50亿元)为-0.39%,小规模转债(小于5亿元)为-0.34% [4] - 超低平价券(转股价值小于70元)涨幅最大,为+0.10%,其他平价券均下跌 [4] - 涨幅前30的可转债主要来自化工(5只)、医药生物(4只),跌幅居前的30只可转债主要来自计算机(5只)、机械设备(3只)、电子(3只)、汽车(3只) [4] 转债价格、平价和转股溢价率 - 截至2025年6月13日,存量可转债共472只,余额为6620.41亿元 [5] - 转债价格均值为121.63元,分位值为81.0% [6] - 转债平价均值为93.35元,分位值为66.9% [6] - 转债转股溢价率均值为30.0%,分位值为60.3% [6] - 中平价转债(转股价值90至110元)的转股溢价率为24.3%,高于2018年以来中位数(19.8%) [6] 可转债表现和配置方向 - 经贸谈判、基本面、宏观政策是当前转债市场重要影响因素 [7] - 可关注提振内需、国产替代等领域正股绩优的转债 [7]
“618”临近各家银行动作不断:有银行快捷支付再度“提额”,有银行聚焦消费信贷
新浪财经· 2025-06-12 14:09
银行业助力"618"消费活动 - 平安银行自6月19日起将借记卡快捷支付限额提升至单日20万元、单笔20万元,并取消理财场景额度限制,这是近一年半内第二次提额(2023年12月首次提至单日10万元)[1][2][6] - 2024年以来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全国性银行相继提升财付通、支付宝快捷支付额度,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6月21日起将手机闪付非免密单笔限额提至5万元[7] - 银行提额主要目的为响应国家提振内需政策,同时适应互联网支付场景扩张趋势[7] 银行消费端促销措施 - 光大银行推出天猫/淘宝消费立减5元活动,并通过"超值绑"活动提供最高188元微信立减金[8] - 宁波银行、广发银行提供3C数码产品分期免息服务,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绿色智能家电专项促销[8] 供应链金融支持 - 光大银行联合顺丰数科推出"丰融通"产品,累计为消费电子、家电等行业90余家经销商提供超85亿元融资,支持"618"备货[9]
指数盘整后迎来全面反弹 如何布局6月行情?
第一财经· 2025-05-30 11:03
市场开盘表现 - 5月30日三大股指集体低开,沪指报3358.81点跌0.14%,深成指报10091.19点跌0.36%,创业板指报2002.73点跌0.49% [1] - 板块表现分化:可控核聚变、AI PC概念领跌,智能物流回调,贵金属、电力、移动支付活跃 [1] 内需与投资主线 - 国家政策将着力提振内需、优化经济结构,降低出口依赖,内需龙头板块受益 [2] - 消费领域看好特定细分行业(原文隐藏),投资领域更侧重某类资产而非另一类(原文隐藏) [2] - 建议重点关注两类标的(原文隐藏) [2] 后市展望与操作策略 - 市场乐观情绪延续,3400点区域存在套牢盘压力,预计震荡上行 [2] - 操作建议逢低布局资金关注领域(原文隐藏),反弹至高位后可获利了结 [2] - 下半年确定性主线包括两类方向(原文隐藏),新兴科技产品具备发展潜力与出海空间 [3] AR眼镜行业趋势 - 全球AR眼镜2025Q1销量11.2万台(同比持平),AI智能眼镜销量60万台(同比+216%) [6] - 中国AR设备销量9.1万台(同比+116%),AI眼镜全渠道销量7.1万副(同比+193%) [6] - AR眼镜正从小众玩具转向大众终端,技术成熟后或成下一代计算终端,带动芯片、光学等产业链增长 [6]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是AI重要载体,厂商在模型、硬件、数据等多维度推动商业化落地 [7] - B端场景(物流、医疗护理)需求明确,建议关注AI赋能的智能化应用标的 [7] - 投资机会不限于人形,传感器、灵巧手、机器狗等方向具备持续数据验证潜力 [8]
中信证券:提振内需的政策预期将逐渐增强,消费配置表现有望迎来高潮
快讯· 2025-05-30 08:28
中信证券研报称,25H1内需有所回暖,价格端边际修复。该机构认为,中国政策端持续发力提振内需 的大方向明确。同时在市场加剧波动、不确定性提升背景下,消费在过往几年的回调后,"低预期低估 值"+"消费韧性特征下的企稳趋势"预计将提升消费配置的资金偏好。有别于过去大基建时代的投资逻 辑,当前消费领域呈现出三条趋势主线:1)回归理性、品质升级与消费平替并行;2)快乐生活、为精神 满足感和情绪价值付费;3)技术进步和迭代催生的消费新方向,这将提供诸多长期结构性"新消费"机 会,建议持续配置。至于传统消费,其经营端即使不考虑政策潜在拉动,多数子行业尤其是偏必需品行 业基本面已在积极回升,25Q2有望成为多数消费行业的压力见底窗口。维持建议从攻守兼备配置渐进 至弹性配置,攻守兼备:消费互联网、低估值高回报且经营有望率先企稳的乳制品、大众餐饮等板块。 弹性配置:顺周期特征明显的餐饮供应链、酒类、人力资源服务、酒店等行业。该机构认为提振内需的 政策预期将逐渐增强,消费配置表现有望迎来高潮,再次强调增配消费。 ...
食品饮料行业行业深度报告:拥抱新消费的浪潮
太平洋证券· 2025-05-29 0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贸易战背景下出口贡献减弱,提振内需成为中长期主线,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中国居民消费占比有望上升 [5][12][15] - 中国当下经济现状与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有一定相似,可借鉴日本消费变迁趋势,如消费追求健康化和性价比、精神消费崛起等 [24][33] - 消费呈现分层和需求分化,供给创新引领细分领域繁荣,应关注山姆链投资机会以及健康化趋势下的无糖茶饮料、辣味零食等机会 [8][59][68] - 消费理念回归理性,质价比成为消费主流诉求,零食量贩快速崛起,东鹏饮料、蜜雪冰城等符合质价比趋势的产品和渠道涌现 [8][78][81] - 看好品牌出海的机会,背后是强大供应链的支撑和国力&文化的输出,东南亚市场有较大潜力 [8][99] 各目录总结 提振内需成为主线 - 出口贡献减弱,中国过去依靠出口和房地产拉动经济,居民房产占比高、消费比例低,贸易战使出口贡献减弱,扩内需是必然进程 [12] - 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包括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刺激新生儿数量等,2025Q1经济弱复苏,社零总额同比增长4.6% [15] - 消费市场中长期趋势包括供给创新挖掘细分需求、性价比消费、品牌出海、悦己型消费崛起 [21] 他山之石鉴往来 - 中国当下经济与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有相似性,人均GDP水平接近、老龄化比例相近、均经历房地产低迷期 [24] - 日本经历四个发展阶段,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处于第三消费社会往第四消费社会转型阶段,消费更理性 [26][29] - 日本消费变迁呈现消费降级、渠道变革、健康化、精神消费、消费本土化等特点 [33][35] - 符合健康化趋势的赛道如酒饮低度化、调味品零添加、软饮料无糖化等快速成长 [36] - 90年代后日本高端消费降速换挡,平价与大众类消费崛起,高性价比品牌如优衣库等业绩增长 [42] - 百元店、折扣店等主打性价比的平价零售崛起,如大创、Seria等发展良好 [46] - 家庭小型化和单身比例增加,精神消费如动漫、主题公园等快速增长 [47] -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国货消费崛起,本土品牌在多行业份额提升 [50] 供给创新引领需求 - 消费分层和需求分化时代,真正需求是未被满足的细分需求,产品要从有到好,山姆、胖东来凭借选品成功 [59] - 山姆成功得益于新奇特战略和采购遵从产品经理原则,通过深度用户调研选品,产品有全球优选、独创、本地化等特点 [60][61] - 山姆通过自营和定制为主、差异化创新并重打造产品,如打造独家供应、开发自有品牌、改良标品等,有众多爆款 [64] - 关注山姆链投资机会,山姆选品成行业风向标,与山姆合作的企业有拓品类和流量外溢红利,如满记甜品、有友食品等 [68] - 关注健康化趋势,无糖茶饮料爆发,对标日本有3 - 5倍增长空间;辣味零食健康化,魔芋、鹌鹑蛋等品类增速亮眼 [70][73] 消费回归性价比 - 消费理念回归理性,为品牌高溢价买单意愿下降,奢侈品消费下滑,产品回归品质本身,质价比成主流诉求 [81] - 零食量贩快速崛起,以高效运营和缩减渠道加价环节让利消费者,万辰、零食很忙等疫后门店扩张显著 [84] - 零食量贩渠道是效率革命,重塑休闲食品价值链,兼具低价和便利优势,能提供更多SKU和更好购物体验 [87] - 社会内卷和灵活就业人群增加带动能量饮料消费,东鹏饮料定位红牛半价平替,低线市场性价比高,收入增长快 [92] - 茶饮行业平价产品增速领跑、下沉市场扩张加速,蜜雪冰城是现制饮品平价王者,收入增长快 [93] 品牌出海大有可为 - 看好品牌出海机会,背后有强大供应链支撑和国力&文化输出,东南亚市场消费需求未充分满足,需要中国优质产品输入 [8][99]
【固收】稍有调整——可转债周报(2025年5月19日至2025年5月23日)(张旭/李枢川)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4 22:24
以下文章来源于债券人 ,作者光大证券固收研究 债券人 . 唯有进行扎实的基本面研究,方能行稳致远。 点击注册小程序 分评级来看,高评级券(评级为AA+及以上)、中评级券(评级为AA)、低评级券(评级为AA-及以下) 本周涨跌幅分别为-0.06%、-0.41%、-0.52%,低评级券本周跌幅最大。分转债规模看,大规模转债(债券 余额大于50亿元)、中规模转债(余额在5至50亿元之间)、小规模转债(余额小于5亿元)本周涨跌幅分 别为+0.30%、-0.35%和-0.65%,小规模转债跌幅最大。分平价来看,超高平价券(转股价值大于130 元)、高平价券(转股价值在110至130元之间)、中平价券(转股价值在90至110元之间)、低平价券 (转股价值在70至90元之间)、超低平价券(转股价值小于70元)本周涨跌幅分别 为-1.14%、-0.38%、-0.45%、-0.31%、-0.21%,超高平价券跌幅最大。分行业来看,涨幅排名前30的可转 债主要来自化工(6只)、机械设备(4只);跌幅居前的30只可转债主要来自汽车(5只)、机械设备(4 只)、化工(4只)等。 2、转债价格、平价和转股溢价率的均值分别为120.75 ...
可转债周报(2025 年 5 月 19 日至 2025 年 5 月 23 日):稍有调整-20250524
光大证券· 2025-05-24 15:52
2025 年 5 月 24 日 总量研究 稍有调整 ——可转债周报(2025 年 5 月 19 日至 2025 年 5 月 23 日) 要点 1、市场行情 本周(2025 年 5 月 19 日至 5 月 23 日,共 5 个交易日)转债市场稍有调整,中 证转债指数本周涨跌幅为-0.1%(上一交易周为+0.3%),本周中证全指变动为 -0.7%。2025 年开年以来,中证转债涨跌幅为+3.3%,中证全指数涨跌幅为 +0.4%,转债市场表现好于权益市场。 分评级来看,高评级券(评级为 AA+及以上)、中评级券(评级为 AA)、低评 级券(评级为 AA-及以下)本周涨跌幅分别为-0.06%、-0.41%、-0.52%,低评 级券本周跌幅最大。分转债规模看,大规模转债(债券余额大于 50 亿元)、中 规模转债(余额在 5 至 50 亿元之间)、小规模转债(余额小于 5 亿元)本周涨 跌幅分别为+0.30%、-0.35%和-0.65%,小规模转债跌幅最大。分平价来看,超 高平价券(转股价值大于 130 元)、高平价券(转股价值在 110 至 130 元之间)、 中平价券(转股价值在 90 至 110 元之间)、低平价券 ...
全球金融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制度性开放与内需提振须“双轮驱动”
中国经营报· 2025-05-18 13:56
中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策略 - 中国正以制度性开放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同时通过"双循环"战略破解内需不足难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外资吸引力与外贸企业应对策略 - 尽管中美关税摩擦加剧了外贸企业压力,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并未减弱,资本永远流向高回报之地 [2] - 当前中国企业估值处于低位,经济基本面稳健,叠加庞大的高素质人口和全球最大工程师群体,形成了独特优势 [2] - 国家经贸、金融等制度持续开放,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市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2] - 近期中美关税战对外贸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当下对这些企业的政策支持非常重要,如税收减免、贷款减息等 [2] - 中长期来说,企业能否应对外来冲击,本质上还是要靠其自身的韧性 [2] - 外贸企业要做好两手准备:对内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降低供应链成本,同时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对外"走出去",这是应对贸易壁垒的必然选择 [2] - 贸易摩擦起伏将成为常态,企业需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通过"出海"投资构建多元化"朋友圈" [2] - 当前一些头部企业正在通过全球布局分散风险,而中小企业则需"苦练内功",提升供应链效率与科技竞争力 [2] "双循环"战略与提振内需 - "双循环"格局和战略非常具有前瞻性,特别是推进国内大循环对于应对当下不确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3] - 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仍面临内需不足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居民消费意愿不振等方面 [3] - 建议进一步建设统一大市场,打通区域间人员、资本、数据等流动要素的壁垒,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让生产要素高效流动 [3] - 动态评估现有"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性,若实际效果未达预期,后续支持政策可能需要进一步加码 [3] - 继续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对国内大循环体系建设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3] - 《民营经济促进法》从草案到表决通过速度很快,体现了中央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高度重视,这对于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非常重要 [3]
中国为何率先反制?他对美国媒体讲出原因
搜狐财经· 2025-05-10 02:38
中国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策略 - 中国为应对潜在外部冲击做了大量准备,包括科技自给自足和提振内需,因此面对美国关税讹诈更有信心和底气 [3] -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缺乏尊重和无礼对待导致中方对美方忍无可忍,例如不顾合作机制以芬太尼为由加关税 [3] - 中方反制措施相对谨慎,既要展现决心也要保护营商环境和吸引外资 [3] 白宫决策过程分析 - 白宫决策过程混乱,缺乏清晰战略和政策,更多是心血来潮展示力量 [4] - 白宫做法不是基于理性,内部人员只能围绕混乱决策现编理由 [4] 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的讹诈不会有效,因为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大于美国 [7]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且持续增长,与多国经贸关系比美国更深入 [7] - 美国关税政策加速中国企业出海和国际化,推动向跨国公司转型 [7] 中国经济政策特点 - 中国有更长远的战略规划,如科技自给自足,且被高效贯彻 [7] - 中国政府政策延续性强,能引导发展方向并确保长期目标实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