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结构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央行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6-27 19:50
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由"不强"改为"减弱" 贸易壁垒增多 [1] - 国内面临需求不足 风险隐患较多 新增"物价持续低位运行"挑战 [1] 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提高前瞻性 针对性 有效性 灵活把握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1][3]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3] - 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 防范资金空转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稳定 [3] 重点领域支持政策 -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 [1][8] - 用好证券 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 [8]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全面下调 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等长期性工具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阶段性工具 [6] 房地产市场政策 - 从"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改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1]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1] 债券市场改革 - 完善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和做市商考核 加强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 优化债券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 [4] - 促进债券市场功能增强 为利率市场化推进和货币政策调控转型提供支撑 [4] 政策实施重点 - 用好用足存量政策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6] - 扩大内需 稳定预期 激发活力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6] - 未来货币政策需更多采用结构性工具 支持扩内需 挖掘新动能 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8]
澳大利亚矿业危机,全球经济波动,暴露高电费与大宗商品波动压力
搜狐财经· 2025-06-24 14:45
行业现状 - 澳大利亚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和金属冶炼大国,矿业和冶炼行业对国家经济至关重要 [1] - 近期电费飙升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导致大型冶炼厂陷入危机,数千名工人面临失业威胁 [1] - 矿业企业因成本压力濒临破产,纷纷向政府请求援助以维持基本运转 [1] 成本压力 - 电力价格在过去一年急剧上涨,电力占铝土矿和铜冶炼厂生产成本比例达50%以上 [3] - 电费攀升迫使冶炼厂削减生产或停产,导致产能过剩和市场失衡 [3]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金属价格起伏不定,全球经济放缓导致需求减少 [3] 企业困境 - 冶炼行业面临能源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减弱的双重夹击,产品售价下降 [3] - 矿商要求政府减免电费或提供补贴以度过困难时期 [4] - 政府回应犹豫谨慎,面临民众、环保组织与矿业企业、工会的双重压力 [4] 经济结构问题 - 澳大利亚经济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开采和冶炼,能源和资源产业与其他部门关系紧密 [6] - 能源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加强和全球需求下降使这一经济结构面临严峻考验 [6] - 美国、德国等国家已采取减税、补贴、绿色能源转型等措施应对类似挑战 [6] 政府决策影响 - 政府决策将极大影响未来经济走向,过度干预可能增加财政赤字,放任不管将冲击就业市场 [7] - 需在经济改革和能源转型中寻找平衡,保障传统产业生存的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 [7] 全球背景与转型挑战 - 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升温,绿色能源政策使传统矿业面临更大压力 [9] - 澳大利亚需推动传统产业系统改革,发展绿色能源和高科技产业以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 [9] - 政策智慧和前瞻性对澳大利亚未来数十年的经济走向至关重要 [9]
为何消费与生产背离?——5月经济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17 12:48
核心观点 - 节假日分布差异、电商促销前置、出口与投资下滑导致消费与生产背离 [2] - 5月社零增速创2024年以来新高达6.4%,超预期1.5个百分点,主要受电商促销前置(家电+14.2pct至53%,通讯器材+13.1pct至33%)和假期增加(同比多2天)驱动 [2][7] - 固定投资当月同比回落0.7pct至2.8%,设备更新周期退坡(设备购置-1.9pct至14.8%)与传统基建回落(-0.9pct至1.8%)是主因,但服务业投资提速(+1.9pct至4.5%) [2][15] 消费 - 限额以下商品零售改善(+1.2pct至5.2%),餐饮收入显著回升(+1.3pct至13%),服务业零售额累计同比+0.1pct至5.2% [2] - 汽车零售小幅改善(+0.4pct至1.1%),必需品中烟酒(+7.2pct至11.2%)和粮油食品(+0.6pct至14.6%)表现稳健 [8] - 假日效应带动出行需求集中释放,5月假期同比多2天直接拉动服务消费 [7] 投资 - 制造业投资延续下滑(-0.4pct至7.7%),电气机械(-4.2pct至-12%)、计算机通信(-4.1pct)等装备制造业降幅显著 [48] - 地产投资累计同比-10.7%,当月同比-12%,新开工(+2.9pct至-19.3%)和销售额(+0.7pct至-6%)边际改善但仍在低位 [18][53] - 交通运输业投资回升(+0.2pct至4.3%),但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走弱(-2.4pct至3.7%) [15] 生产 - 工业增加值回落0.3pct至5.8%,制造业(-0.4pct至6.2%)受工作日减少2天影响明显 [26][35] - 出口链生产走弱:运输设备(-3pct至14.6%)、电气机械(-2.4pct至11%)、纺织(-2.3pct至0.6%) [26][33] - 汽车生产逆势回升(+2.4pct至11.6%),服务业生产指数上行0.2pct至6.2% [33][35] 地产 - 供给端现房库存改善,住宅竣工同比-22.1%,70城新房价格同比降幅收窄0.4pct至-4.1% [18] - 需求端进入"退坡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落1.2pct至-3.3%,反映前期刚需释放后动能减弱 [2][18] - 建安投资持续弱于信用融资增速,反映存量项目减少和新增项目严控的影响 [18] 服务业 - 服务消费、服务业投资、服务出口构成"三驾马车",入境游和文化出海显著提速 [31] - 5000亿服务消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加码,民间投资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趋势明确 [31][35] - 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回升(+0.2pct至6.2%),财政支出向服务消费类倾斜形成支撑 [11][35]
为何消费与生产背离?——5月经济数据点评(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17 11:23
核心观点 - 节假日分布差异、电商促销前置、出口与投资下滑导致消费与生产背离 [2] - 5月社零增速创2024年以来新高达6.4%,超预期1.3个百分点,主要受电商促销前置(家电+14.2pct至53%,通讯器材+13.1pct至33%)和假期同比多2天带动 [2][7][8] - 固定投资当月同比回落0.7pct至2.8%,设备更新周期退坡(设备购置-1.9pct至14.8%,制造业投资-0.4pct至7.7%)与传统基建(-0.9pct至1.8%)、地产(-0.7pct至-12%)回落为主因,但服务业投资提速+1.9pct至4.5% [2][15][11] 消费领域 - 限额以下商品零售+1.2pct至5.2%,餐饮收入+1.3pct至13%,服务业零售额累计同比+0.1pct至5.2% [2] - 汽车零售+0.4pct至1.1%,烟酒+7.2pct至11.2%,粮油食品+0.6pct至14.6% [8] - 家用电器音响、通讯器材当月同比分别达53%(+14.2pct)和33%(+13.1pct) [56][58] 投资领域 -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10.7%,当月同比-12%;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2.9%,当月-3.3% [7][18] - 狭义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回落0.9pct至4.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4pct至3.7% [43][15] - 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通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下行4.2pct、4.1pct、3.1pct至-12%、-16.4%、-0.7% [48] 生产领域 - 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回落0.3pct至5.8%,制造业生产-0.4pct至6.2%,采矿业持平5.7%,公用事业+0.1pct至2.2% [26][35] - 黑色金属(-1pct至4.8%)、非金属矿物(-1pct至-0.6%)受地产基建拖累;运输设备(-3pct至14.6%)、电气机械(-2.4pct至11%)受出口下滑影响 [26][33] - 汽车生产+2.4pct至11.6%,有色压延+0.6pct至8.1%保持韧性 [26][33] 地产领域 - 住宅竣工同比-22.1%,70城新房/二手房价格同比回升0.4pct/0.5pct至-4.1%/-6.3% [18] - 新开工增速+2.9pct至-19.3%,销售额+0.7pct至-6% [18][53] - 现房库存改善,但建安投资持续弱于信用融资增速反映存量项目减少 [18] 服务业与结构转型 - 服务业生产指数+0.2pct至6.2%,民间投资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35][11] - 5000亿服务消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部署服务业投资 [31][35] - 服务出口(入境游、文化出海)提速,下半年服务业或接棒制造业成为景气主力 [31]
5月经济数据点评:为何消费与生产背离?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7 11:13
核心观点 - 节假日分布差异、电商促销、出口与投资下滑,导致 5 月消费与生产背离[2] - 短期扰动不改经济结构转型趋势,下半年服务业景气接棒制造业值得期待[4][27] 消费 - 5 月社零同比 6.4%,增速创 2024 年以来新高,主因电商促销前置与假期增加[2][9] - 家电、通讯器材、限额以下商品零售、餐饮收入、服务业零售额均改善[2][9] 投资 - 5 月固定投资当月同比回落 0.7pct 至 2.8%,主因设备更新周期退坡与传统基建地产回落[3][14] - 服务业投资明显提速,5 月同比+1.9pct 至 4.5%[3][14] 地产 - 供给端问题改善,5 月住宅竣工同比降幅大,推动 70 城房价同比降幅收窄[3][21] - 需求端进入刚需集中释放后的退坡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落 1.2pct 至-3.3%[3][21] 生产 - 5 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 5.8%,制造业生产回落主因工作日减少及地产基建与出口走弱[4][25] - 消费改善拉动下游汽车等行业生产回升[4][25]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新规“满月” 超4000亿元资金滴灌硬科技 一二级市场联动激活创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6-07 00:49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新规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推出多项关键举措,包括丰富科创债产品体系、完善配套支持机制等[1] - 沪深北证券交易所与交易商协会发布细化实施方案,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1] - 新规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 - 银行间市场新增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培育"耐心资本"[2] 市场响应情况 - 新规落地后一个月内全市场共发行222只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达4054.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25%和314.22%[3] - 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占比超三成,包括16家商业银行、20家券商和20家股权投资机构[3] - 二级市场共有861只科技创新债券获得投资者青睐,其中36只产品区间交易额超10亿元[4] - 16家证券公司和14家股权投资机构在新规落地后迅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3] 政策效果与影响 - 推动债券市场资源向科创领域倾斜,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壮大与未来产业布局[1] - 补足科技金融体系中债券融资对成长性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覆盖不足的短板[3] - 通过风险缓释工具、政府性担保等政策增强对"早、小、硬"科技项目的长期资本供给[3] - 推动科技投资机制从"股权驱动"向"股债融合"模式转型,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3] 典型案例与未来展望 -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6] - 未来将加大对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支持[7] - 推出"绿色+科创"双标签产品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7] - 鼓励更多成熟期、成长期民营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7]
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信贷投放迅速落地
金融时报· 2025-06-05 11:23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专项政策 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的信贷支持 [1] - 政策激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 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及养老产业 [1] - 中国经济正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 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对整体消费增长贡献显著 [1] - 政策通过"精准滴灌"解决服务消费领域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 填补市场空白 激发产业活力 [2] 住宿餐饮行业支持 - 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某旅行社发放1360万元贷款 助推区域文旅产业发展 [2] - 中国银行阿坝分行为某酒店管理公司发放500万元3年期贷款 支持特色酒店装修升级 [2] - 建设银行义乌分行向餐饮企业发放500万元贷款用于环境升级 截至5月末义乌累计发放符合政策贷款426笔共3.23亿元 [2] - 住宿餐饮行业带动农业 食品加工 物流 旅游等产业链发展 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2] 文体娱乐行业支持 - 文体娱乐行业成为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重要领域 需求弹性高 未来发展空间大 [4] - 广发银行东莞分行为体育用品企业发放189万元贷款 [5] - 中国银行梧州分行为文化传媒企业发放114万元1年期贷款 利率3.28% 支持文旅产业融合 [5] - 文体娱乐产业链长 带动效应强 在年轻群体中已成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4][5] 教育与养老产业支持 - 农业银行宁波分行为民办研究型大学发放1.26亿元贷款 支持基础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 [6] -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为智慧养老企业发放1900万元贷款 增强信息技术服务能力 [7] - 教育行业金融支持是教育强国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需求 [6] - 养老产业金融支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 推动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 [7] 政策实施效果 - 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 快速完成贷款审批落地 [1] - 政策采用"政策解读+精准对接"模式 建立绿色审批机制实现快速放款 [6] - 政策实施直接惠及百姓生活 创造就业机会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3]
如何配银行能战胜基准?历史复盘和超额归因——银行配置策略报告系列二
华创证券· 2025-05-30 21: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出后,“战胜基准”成主动管理重要使命和考核核心,报告聚焦银行股配置,通过历史复盘探索获取超额秘诀,为投资者跑赢基准提供策略支持 [5][10] - 银行年度绝对收益取决于宏观经济和流动性,超额收益取决于银行股相对优势;长久期下银行股是“长跑冠军”,收益源于稳定ROE和分红及经济向上期权;银行内部个股持有收益率特征不同,年度收益呈“向中小银行集中”“个股快速轮动”分布,经济复苏周期下个股α特征更强;建议重视银行板块配置机会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银行股历史复盘:什么时候有好的投资价值? - 银行年度绝对收益取决于宏观经济和流动性,经济增速向上及流动性宽松时银行有正绝对收益,经济预期悲观时银行往往录得负绝对收益,若叠加紧货币政策、银行顺周期紧信用,银行股基本面趋于转弱 [5][11] - 银行股超额收益取决于银行股相对优势,过去20年中有14年取得超额收益,近年来相对收益更多体现在市场波动下行中的防御属性,未取得超额收益年份除2010/2020年其余年份银行均有绝对收益 [11] - 经济预期平稳或下行时银行股一般有超额收益,经济预期上行时银行股整体上行弹性不如大盘;2024 - 2025年银行股“既有绝对、也有相对”收益率特征显著,主要因市场投资风格变化 [13][15] 银行股的收益来源:中长期稳健的ROE - 银行股是长久期下“长跑冠军”,过去20年A股板块里银行平均年化回报率12.58%,排名第三;过去10年/5年/3年,平均年化回报率分别是6.24%/11.04%/9.99%,分别排名第七/第九/第二 [34] - 银行股收益=稳定ROE和分红+经济向上期权,近10年银行股PB下降超50%,但持股回报率仍在6.24%;理论上,银行股中长期ROE就是投资回报率,高ROA银行决定中长周期银行股收益率,和经信用成本调整后的净息差显著正相关 [34] - 银行业ROE仍维持在9%以上,净息差自2020年来快速收窄,但资产质量优异带来的信用成本下行、利率下降带来的非息收入增加一定程度缓释ROE降幅,预计ROE降幅趋缓并逐步企稳,若经济结构转型或宏观经济企稳向上,ROE会企稳并趋于上行 [38] - 银行内部个股持有收益率特征不同,国有银行波动率低、稳健收益;股份行近20年复合收益率高于国有行,但近10年不同股份行之间持有收益率分化;优质区域城商行短久期收益率上升,持股收益特征向国有行靠近 [41][44] 银行个股:哪只银行在跑赢基准? - 银行个股年度收益呈现“向中小银行集中”“个股快速轮动”分布特征,每年都有银行个股录得10%+绝对收益水平,历史银行个股年度绝对收益“冠军”更多集中在中小银行,2023年以来个股收益“冠军”更突出“稳健”特征 [47][48] - 银行个股相对收益方面,经济复苏周期下银行个股呈现更强α特征;相对宽基,大多银行跑赢基准历史胜率在50%以上,个股有明显超额分化时间点大多对应经济复苏初期,顺周期高ROE标的超额更显著;相对行业基准,国有行跑赢基准胜率更高,高ROE、绩优银行胜率更高 [53][56][59] 投资建议:重视银行股的配置 - 重视银行板块配置机会,银行整体仓位有望提升,建议一揽子配置,红利策略下关注国有大行(A+H)、稳健股份行、区域优质且有较高拨备覆盖率的中小行,同时关注低估值股份行ROE提升空间和机会 [7] - 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关注客群扎实、风控优秀的银行,若政策促动经济结构转型,带动地产和消费回暖,看好顺周期策略空间和机会 [7]
贸易战还没结束,加拿大有点扛不住了,卡尼警告难挡现实
搜狐财经· 2025-05-28 11:40
加拿大经济现状 - 加拿大经济或已步入技术性衰退边缘,二季度经济预计按年率萎缩1%,第三季度继续收缩0.1% [1] - 出口骤减、失业率上升、家庭消费萎缩以及房地产市场降温成为经济疲软的主要表现 [1] 贸易摩擦影响 - 美国与加拿大贸易摩擦激化,年初美国进口商提前囤货导致当前季度加拿大出口暴跌7.4% [3] - 加拿大出口依赖美国市场,外贸环境黯淡,外部增长引擎动力不足 [3] - 贸易摩擦传导至劳动力市场,下半年失业率可能上升至7.2%,居民消费信心受挫 [3] - 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房价与成交量双双下跌,住房开工量预计进一步减少 [3] 通胀与货币政策 - 当前通胀高于加拿大央行2%的目标水平,第三、四季度通胀预期分别为2.1%与2.2% [4] - 央行行长称调整利率可能性不大,但货币政策灵活性受贸易摩擦不确定性限制 [4] 经济结构调整 - 长期依赖对美出口的经济模式遭遇瓶颈,需寻找新增长动力并改善经济结构 [6] - 全球经济放缓、科技变革、人口老龄化等内生因素同样影响加拿大经济 [7] - 需推动创新和多元化发展,增强经济韧性和竞争力 [7] 政策与战略调整 - 加拿大总理卡尼预警美加关系趋复杂,需减少对美依赖并开拓新出口渠道 [6][9] - 需加强与其他国际市场联系,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9] - 加拿大需重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合作格局 [9][10]
中国未雨绸缪压倒了特朗普
36氪· 2025-05-23 21:58
以下文章来源于日经中文网 ,作者日经中文网 日经中文网 . 编制日经指数的《日本经济新闻》的中文版。提供日本、中国、欧美财经金融信息、商务、企业、高科技报道、评论和专栏。 "中国之所以强硬,是因为中国从第一次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以来,历经七年推进了相关准备,核心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打造没有美国 也能生存的经济。2018年至今新增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每年对美出口额的两倍……" 文 丨桃井裕理 来源| 日经中文网(ID:rijingzhongwenwang) 封面来源 | Unsplash 特朗普政府于美国东部时间14日凌晨0点1分(北京时间下午12点1分)将对中国的追加关税从145%下调了115%。对800美元以下 的小额货物征收120%的关税或每件100美元的关税,也一并降至54%。面对中国的反制,美国并未再反击,而是退让了。 美国对中国的追加关税目前是10%的基础对等关税税率,再加上之前以打击非法药品为名设定的20%,总共为30%。 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对中国征收34%的对等关税,中国则采取了全面抗争的姿态而非谈判解决。美国将对等关税提高至84%、 125%,中国就以相同水平回应,最终美方对中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