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营销轻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毛戈平股价大涨家族成员成最大获益者? 营销开支是产品成本的3倍多、生产全靠代工
新浪证券· 2025-07-02 10:18
港股新消费市场回暖 - 2024年下半年港股新消费市场出现回暖迹象,诞生"新新消费势力" [1] - 毛戈平2024年12月登陆港交所,发行价29.8港元/股,截至6月30日收盘价108.3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263% [1] 公司上市历程 - 毛戈平上市之路历时近8年,2016年首次递交招股书,2024年12月成功登陆港交所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8.85亿元,同比增长34.6%;净利润8.81亿元,同比增长32.8% [3] - 2024年综合毛利率84.4%,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5] - 彩妆产品毛利率83.6%,护肤产品毛利率87.2%,化妆艺术培训及相关销售毛利率69% [5][7] 品牌与产品结构 - 收入高度依赖主品牌MAOGEPING,2024年上半年占比99.3%,副品牌至爱终生仅占0.7% [8] - MAOGEPING定位高端,产品售价高,2021-2024年综合毛利率维持在83.4%-84.8% [8] 营销与研发投入 - 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19.04亿元,销售费用率49%,同比增长34.8% [9] - 2024年研发成本3231.1万元,占比不足1% [9] 生产模式 - 产品生产全部依赖外协加工,委聘8家ODM/OEM供货商 [9] - 截至2024年底在建工程2.93亿元,与杭州生产设施及研发中心建设有关 [10][11] 股权结构 - 上市前毛氏家族持股比例达89.31%,创始人毛戈平直接持股43.63%,其妻汪立群持股11.34% [11][12] - 上市后毛氏家族仍掌握绝大多数股份,直接持股74.89% [14] 分红与上市动机 - 上市前夕毛戈平曾两次大手笔分红,近9亿元流入毛氏家族口袋 [14] - 公司一边大额分红一边上市募资,被质疑上市动机 [15]
圣桐特医赴港上市,单一产品贡献9成收入;上市前大额分红4.67亿,2.44亿进入创始人口袋
搜狐财经· 2025-06-27 15:50
公司概况 - 圣桐特医是一家特医食品提供商,主要从事特医食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旗下有5大产品线:过敏防治产品、早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及代谢障碍产品 [5] - 公司已推出14款主要特医食品产品,另有16款主要新产品正在研发中 [8] - 公司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作为圣元国际集团旗下圣元营养的特医食品事业部成立,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生产特医食品产品的企业 [1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91亿、6.54亿和8.34亿,3年间增长1.7倍 [8] - 毛利率长期维持在71%,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1.8%、71.0%及71.0% [8] - 净利率较低,2024年仅为11.3% [16]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84亿、1.7亿及0.94亿 [15] 业务结构 - 收入严重依赖单一产品,过敏防治产品贡献收入占比从2022年85.5%增长至2024年90.3% [8][9] - 其他产品线收入占比均未超过10%,早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等占比逐年下降 [9] 研发与营销 - 研发投入不足,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51.1万、1081.2万、1330万,占营收比重均低于2% [13] - 营销费用高企,同期分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1.92亿、2.67亿、3.29亿,占营收比重约40% [13] 市场地位 - 在国内婴儿特医食品市场拥有9.5%的市场份额,位居市场第三名 [14] - 在整个国内特医食品市场中,公司是国内品牌第一,但市场份额仅为6.3%,前三名均为外企,合计占据近70%市场 [14] 运营效率 - 存货周转天数逐年增加,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54天、113天、155天,3年增长187.04% [14] 分红与募资 - 2022年至2024年累计分红4.67亿,其中2024年及2025年股息尚有240万未支付 [15] - 控股股东张亮家族通过圣元香港等实体合计持有公司52.26%股权,分红中可获得2.44亿 [17] - 公司计划将上市募得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与前期低研发投入形成对比 [16] 上市背景 - 公司存在对赌协议,若未能在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IPO,股东特殊权利将恢复效力 [18] - 控股股东张亮曾推动圣元国际在纳斯达克上市并私有化,旗下另一公司美泰科技也曾尝试资本市场运作 [17]
九阳股份业绩连跌,空降的总经理不到3年就辞职了
齐鲁晚报· 2025-06-18 10:51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总经理郭浪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业内普遍认为业绩持续恶化是导致其离职的关键因素 [1] - 郭浪于2022年12月从戴森大中华区总裁空降九阳担任总经理,任职不足三年 [1] - 郭浪任职期间公司业绩加速下滑,其2024年薪酬大幅缩水43%,从492万元降至280万元 [1]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112.24亿元降至2024年的88.49亿元,净利润从9.4亿元暴跌至1.22亿元,缩水近90% [2] - 2024年销售费用高达15.06亿元,同比增长13.43%,销售费用率攀升至17.02% [2] - 2024年研发投入降至3.61亿元,同比下降7.19%,研发费用率降至4.08% [2] 产品表现 - 作为营收主力的食品加工机系列品类营收从2020年的47.44亿元下滑至2023年的29.4亿元 [1] - 唯一出现正增长的西式电器系列到2023年增速仅为2.6% [1] 经营策略分析 - 公司采取"重营销、轻研发"策略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2] - 销售费用增加但效果不理想,研发投入缩减为未来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埋下隐患 [2]
国产美妆赴港IPO:1700元香水割不动贵妇
凤凰网财经· 2025-06-03 16:52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高增长依赖巨额营销驱动,2024年营销推广开支达3.65亿元,占营收30%,同比增长95%,远超50.3%的营收增速 [1] - 公司呈现"重营销、轻研发"模式,研发投入仅占年收入约3%,研发人员占总员工3.1% [1] - 高端化战略面临挑战,1700元香水、2600元精华等高价产品引发市场争议 [3][30] - 营销合规风险显现,2024年初因违规宣传被罚2.1万元,2021年因功效表述不准确被罚5万元 [2][2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91亿元、8.05亿元、12.1亿元,三年营收翻倍 [5] - 2022年净亏损590万元,2023年净利润8450万元,2024年净利润1.87亿元 [5]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78%增至2024年82.5% [8] - 净利率从2022年-0.9%提升至2024年15.4% [17] 业务结构 - 精华油是核心品类,2024年销售额4.48亿元,占收入37%,较2022年31.5%提升 [8][10] - 防晒霜增长最快,从2023年288万元增至2024年3640万元 [8] - 乳液及爽肤水、精华液收入占比持续下降 [9] 渠道变化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45.2%提升至2024年59.1% [11] - 品牌自营线上直销2024年贡献52.5%总收入,达6.35亿元 [11] - 线下直营店收入占比从2022年51.3%降至2024年32.9% [12] 门店扩张 - 直营门店从2022年318家增至2024年342家,增幅7% [15] - 联营模式门店从2022年48家激增至2024年132家,增长175% [15] - 整体门店数从2022年366家增至2024年506家 [16] 营销投入 - 2024年营销开支3.65亿元,同比增长95%,占营收30% [18] - 营销开支增速(95%)远超营收增速(50.3%) [19] - 销售和营销团队1739人,占员工总数85.2% [21]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2110万、1970万、3040万元 [21] - 三年累计研发投入7120万元,不足2024年营销投入两成 [21] - 研发团队仅64人,占员工总数3.1% [21][22] 高端化争议 - 1700元香水价格高于爱马仕畅销款(1460元),后下架调整 [30] - 2600元奢宠焕颜精华市场接受度低,淘宝显示仅售27单 [30] - 消费者对涨价不满,小红书存在大量吐槽 [31]
调味品掀“餐桌争夺战”行业普遍重营销轻研发
南方都市报· 2025-05-23 07:08
行业整体表现 - 调味品行业2024年面临"倒春寒",18家上市公司中四成营收下滑,八家净利润下滑[2] - 2025年一季度超半数企业营收持续萎缩,部分企业净利润加速下滑[2] - 行业渠道剧烈震荡,涪陵榨菜削减607家经销商(-18.74%),佳隆股份经销商从156家暴增至535家(+242.95%)[2][6] 重点公司业绩 - **雪天盐业**:2024年营收53.91亿元(-13.9%),净利润3.03亿元(-57.13%);2025年Q1营收11.31亿元(-27.24%),净利润0.267亿元(-85%)[4] - **中炬高新**:2024年净利润8.93亿元(-47.37%),2025年Q1营收/净利润双降(-25.81%/-24.24%)[4] - **加加食品**:2024年巨亏2.43亿元,主因加工业务终止、植物油销量下降及营销费用增加[5] - **天味食品**:2025年Q1营收6.41亿元(-24.8%),净利润0.74亿元(-65.41%)[5] - **佳隆股份**:经销商激增但业绩疲软,2024年营收仅增3.02%至2.68亿元,盈利0.25亿元[6] 渠道与营销策略 - 涪陵榨菜优化经销商2632家(-18.74%),严控价格并区隔线上线下渠道[6][7] - 雪天盐业2024年削减超3000家经销商,2025年Q1再减2000家[8] - 11/18家企业销售费用增长,莲花控股销售费用1.8亿元(+79.6%)远超研发投入4058万元(+41.26%)[8] - 海天味业销售费用16.28亿元(+24.73%),研发费用8.39亿元(+17.35%)[9] 行业结构性矛盾 - "重营销轻研发"成通病:18家企业研发费用占比均<5%,销售费用占比普遍>10%,恒顺醋业销售费用占比达17.95%[9] - 成本与创新博弈加剧,部分企业通过渠道下沉(如佳隆股份)或客户优化(如雪天盐业)应对压力[6][8]
调味品餐桌“争夺战”:中炬高新等净利腰斩,加加食品巨亏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18:08
行业整体表现 - 调味品行业2024年四成企业营收下滑,8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雪天盐业、中炬高新等龙头企业净利润几近"腰斩"[1][2] - 2025年一季度超半数企业营收持续萎缩,天味食品一季度净利润暴跌超57%[1][11] - 行业经历剧烈渠道震荡,涪陵榨菜一年砍掉607家经销商,雪天盐业省外网点骤减超3000家[1][17] 重点公司业绩 - 雪天盐业2024年净利润3.03亿元同比下滑57.13%,营收53.91亿元同比下滑13.90%;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0.267亿元同比大跌85.64%[3][4] - 中炬高新2024年净利润8.93亿元同比下滑47.37%,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下滑25.81%、24.24%[3][9] - 加加食品2024年巨亏2.43亿元,主因销售收入下滑及市场费用增加[3][9] - 天味食品2025年一季度营收6.41亿元同比下滑24.8%,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滑57.53%[5][11] 渠道与经销商动态 - 行业经销商分化明显:佳隆股份经销商数量同比暴增242.95%至535家,但营收仅微增3.02%[12][14] - 涪陵榨菜经销商数量减少607家至2632家,主因严管价格及优化渠道[13][16] - 雪天盐业经销商减少超3000家,一季度再减2000家,系营销战略升级优化客户[17] 费用结构分析 - 18家企业中11家销售费用增长,莲花控股销售费用1.8亿元同比激增79.60%,但营收增速仅25.98%[18][20] - 海天味业销售费用16.28亿元同比增长24.73%,研发费用8.39亿元同比增长17.35%[20] - 行业普遍"重营销轻研发",恒顺醋业销售费用占比达17.95%,加加食品占比17.9%[22]
小家电年报|半数公司净利润下滑/亏损扩大 倍轻松毛利率60%净利率却<1% 科沃斯、飞科电器存货周转超百天
新浪证券· 2025-05-15 17:49
行业概况 - 2024年小家电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5亿元,归母净利润94.69亿元,涵盖22家上市公司 [1] - 行业兼具消费与科技属性,产品品类分散(厨房/清洁/个护/环境电器等),换新周期短于黑电、白电 [1] - 竞争格局呈现头部集中与长尾并存,龙头企业依靠品牌溢价和研发投入保持增长,部分公司因库存高企、费用失控陷入困境 [1] 财务表现 - 头部公司表现分化:苏泊尔(营收224.27亿元/+5.27%,净利润22.44亿元/+2.97%)、新宝股份(营收168.21亿元/+14.84%,净利润10.53亿元/+7.75%)实现稳健增长,而石头科技营收增长38.03%但净利润下滑3.64% [2] - 半数公司净利润下滑或亏损扩大,九阳股份(净利润-68.55%)、飞科电器(净利润-55.10%)业绩承压 [2][3] - 爱仕达与倍轻松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03.98%、120.16%,但扣非净利润占比为-230.41%、-31.96%,盈利质量存疑 [4] 盈利能力 - 行业毛利率普遍较高,12家公司毛利率超30%,倍轻松(60.59%)、飞科电器(54.58%)、石头科技(50.14%)位居前三 [5][6] - 净利率差异显著:倍轻松毛利率60.59%但净利率仅0.94%,飞科电器净利率11.04%,石头科技16.55% [6] - ST德豪净利率-26.85%,爱仕达扣非净利率-1.19%,反映费用管控问题突出 [7] 费用结构 - 行业重营销特征明显:倍轻松销售费用率50.14%(研发费用率5.35%),飞科电器销售费用14.86亿元(研发费用0.96亿元,销售费用是研发15.48倍) [9][11] - 部分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石头科技(研发费用+56.93%)、小熊电器(+36.48%)、德昌股份(+36.17%) [11] 运营效率 - 苏泊尔(存货周转51.43天)、石头科技(净营业周期-37.81天)运营效率领先 [14] - 6家公司存货周转超百天,彩虹集团(244.96天)、科沃斯(106.15天)、爱仕达(138.53天)存在库存积压风险 [15]
润本业绩增长藏隐忧:存货激增28%,被质疑重营销轻研发
南方都市报· 2025-05-13 19: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13.18亿元 同比增长27.61% 归母净利润3亿元 同比增长32.8% [1][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4亿元 同比增长44% 净利润4420万元 同比增长24.6% [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7亿元 同比微增1.87% [2] - 2024年末总资产22.19亿元 同比增长9.9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8亿元 同比增长8.29% [2] 业务板块表现 - 驱蚊系列营收4.39亿元 同比增长35.39% 占总收入比重33.3% [4] - 婴童护理系列营收6.9亿元 同比增长32.42% 占比52.4% 连续两年成为第一大业务板块 [4] - 精油系列营收1.58亿元 同比增长7.88% 占比11.9% [4] - 业务矩阵实现四季化发展 驱蚊业务季节性波动得到平滑 [5] 渠道结构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超70% 其中线上直销占总营业收入58% [9] - 线上平台经销占比12.5% 线上平台代销占比2.3% 非平台经销占比26.3% [9] 库存状况 - 2024年末存货账面价值1.19亿元 占净资产5.7% 同比增加2566万元 增幅28% 为2020年以来最高 [12] - 驱蚊产品库存量约415万件 同比增长14.25% 婴童护理产品库存量约1205万件 同比增长12.93% 精油产品库存量约180万件 同比增长39.82% [12][13] - 三大系列产销量差分别为219万件、128万件和90万件 [12] 费用结构 - 2024年销售费用3.8亿元 同比增长41.25% 其中推广费用支出3.21亿元 [14][15] - 2020年至2023年推广费用累计近6亿元 同期研发费用累计仅0.71亿元 [14] - 2024年研发费用3507万元 同比增长36.5% 但仅占营收2.66% [15] - 销售费用率从2023年25.6%提升至2024年28.8% [16] 盈利能力 - 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58.17% 但净利率为22.76% [16] - 销售费用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可能侵蚀利润空间 [16] 产研投入与规划 - 拥有研发人员151人 占总员工数16.4% 2024年新增专利13项 其中发明专利仅2项 [15] - 计划投资13亿元在广州知识城建设产研基地 总占地面积约6.46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 [18] - 新基地将聚焦个护用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医药制造等领域的研发和生产 [18] 历史问题 - 曾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监管部门通报 包括2021年婴儿手口湿巾细菌超标和2017年电热蚊香片成分不合格 [17]
江西生物IPO前大额分红 销售费用高企研发缩水
新浪证券· 2025-05-13 16:05
分红与财务状况 - 公司在2023-2024年累计分红1 26亿元 占同期净利润的80 25% [1][2] - 控股股东敬玥通过海南至正 前海天正控制公司76 64%的股权 近1亿元分红流入实控人腰包 [1][2]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5467万元 仅为9个月的运营成本 [1] - 公司计划募资用于抗蛇毒血清研发 欧盟GMP标准生产线建设等耗资数亿元的项目 [1] 收入与利润表现 - 2021-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 42亿 1 98亿 2 21亿 期内利润分别为2646 8万 5548 1万 7514 0万 三年利润合计1 57亿 [2] - 同期毛利分别为1 07亿 1 34亿 1 55亿 毛利率分别为75 4% 67 8% 70 3% [2] 销售与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销售费用累计达9462万元 其中推广开支占比超70%(2022年达2911万元) 主要用于学术会议和医院推广 [3] - 2024年研发开支同比暴跌43 5%至1368万元 仅占营收的6 33% 远低于行业15%-20%的平均水平 [3] - 2024年研发支出不及同期分销成本(2686万元)的一半 研发团队高度依赖外包(2023年合约研发占比49 2%) [3] 质量与ESG风险 - 公司曾因生产33366支劣质破伤风抗毒素被罚没133万元 2019年生产线被查出13项缺陷遭整改 [3] - 质量管控漏洞贯穿血浆采集至分装全链条 MSCI ESG评级仅为CCC级(行业平均BB) [3]
服饰年报|重营销侵吞利润 欣贺股份、锦泓集团、安奈儿超5成收入用作营销
新浪证券· 2025-05-09 16:33
服饰服装行业销售费用规模及增速 - 2024年海澜之家、森马服饰、太平鸟销售费用位居行业前三,分别为48.41亿元、37.51亿元、26.39亿元 [1] - 海澜之家和森马服饰销售费用持续增长,同比分别增加11.21%和13.89% [1] - 九牧王、比音勒芬、森马服饰销售费用增速显著,同比分别增长24.2%、22.96%、13.89% [1] - 太平鸟、瑞河集团、爱真股份等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5.85%、4.32%、4.42% [2] 服饰服装行业销售费用率 - 欣贺股份、锦泓集团、安奈儿、歌力思销售费用率超50%,分别为54.36%、50.8%、50.42%、50% [2] - 欣贺股份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8.37%,地素时尚同比增加5.29%,九牧王同比增加7.05% [3] - 部分公司销售费用率远超销售成本率,如欣贺股份销售费用率54.36% vs 销售成本率32.95%,地素时尚45.74% vs 25.16% [3] 行业研发投入不足问题 - 欣贺股份、锦泓集团、安奈儿研发费用率仅为4.4%、2.85%、4.05%,远低于其销售费用率 [4] - 行业普遍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现象,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库存积压问题突出 [4] - 同质化竞争引发价格战,线上渠道频繁促销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