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需求不足
icon
搜索文档
社科院金融所剖析2025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下的破局之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7:16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实现"开门红" [1] - 经济韧性表现源于三重动力:财政政策靠前发力、PMI连续回升、金融数据超预期 [1]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创近9个月新高,释放房地产市场回暖信号 [1] -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稳固,M2、人民币贷款、社融等指标同比增速均超过名义GDP增速 [1] 核心矛盾与挑战 - 需求不足拖累物价,CPI同比下滑0.1%,PPI同比降幅收窄但仍负增长 [1] - GDP缩减指数连续八个季度为负,消费疲弱仍是物价回升的核心掣肘 [1] - 一季度出口增长6.9%,但未来出口存在变数 [1] 财政政策建议 - 二季度需加速发行剩余专项债与特别国债,建议额外增发2-3万亿元特别国债 [2] - 短期增发消费券,制定支持服务消费一揽子政策 [2] - 中期聚焦民营经济活力,加大财政对民企吸纳就业的支持 [2] - 长期探索存量资产盘活,推动国有资产收益反哺居民消费及社保体系 [2] 行业支持措施 - 楼市加快构建"租购并举"新模式,推进城中村改造优化住房供给 [2] - 股市引入中长期资金、设立平准基金稳定预期,放宽科创企业发债限制 [2] - 汇市坚持市场化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 [2] - 外贸企业支持政策包括开拓"一带一路"新市场、推动出口转内销、实施税收减免 [2]
彭文生:应对需求不足要求宏观政策机制转型|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22 18:3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方向 - 2025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应对需求不足的核心矛盾 [1] - 政策机制需从传统供给侧投资驱动转向家庭部门财政扩张,结合稳增长与调结构目标 [1][3] 财政政策机制分析 - 中国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较弱,体现为依赖累退性间接税(占比61%初次分配收入 vs 美国78%)、社保转移支付比例偏低 [2][5] -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具有顺周期性,放大经济波动,需通过国债发行弥补短期财政缺口 [2][4] 家庭部门财政扩张路径 - 直接向家庭转移支付(如乡村老人/育儿家庭/失业者补助)可提升永久性收入,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 [6][7] - 减税措施包括降低社保缴费(累退性税收)、增值税等流转税,重点提升中低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 [6] 收入分配结构性矛盾 - 家庭部门收入占比仅61%(2021年),显著低于英美(75%-78%),导致消费占GDP比重偏低 [5] - 个人破产制度缺失加剧家庭财务脆弱性,需通过财政支持弥补制度空白 [6] 地缘经济应对策略 - 美国加征关税(10%普遍/25%钢铁铝制品)对中国构成需求冲击,汇率贬值可能加剧金融风险偏好下降 [9][10] - 财政扩张可对冲外需萎缩,避免通过通缩或失业消化过剩产能的高社会成本 [9][10] 财税体制改革方向 - 增加累进性直接税(资本/财产所得征税)、劳动所得统一征税,强化自动稳定器功能 [4]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直接税体系,与新业态适配的税收制度是长期改革重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