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
搜索文档
长城汽车欲造超跑:一场高端化棋局?
中国经营报· 2025-08-02 04:56
长城汽车战略动向 - 公司近期传出与法拉第未来(FF)合作进入美国市场及涉足超豪华车赛道的消息,但官方未予置评 [2] - 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发布35周年高管合影中C位神秘车型轮廓疑似超跑,引发业内猜测 [3] - 公司已成立"长城品牌超豪车事业群",由董事长亲自挂帅,聚焦新能源超跑等产品 [4] - 公司首席技术官透露五年前已启动超跑项目,目标是打造激发驾驶激情的超级跑车 [4] 财务表现与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923.7亿元同比微增,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48%,扣非净利润35.8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6.62% [2][8] - 1-6月累计销售56.98万辆同比微增1.81%,哈弗品牌销量32.14万辆占比56.4%同比增长7.24%,欧拉和坦克品牌销量分别下滑56.19%和10.67% [9] - 行业单车利润从2017年2万元以上降至2025年前五个月1.4万元 [2] - 汽车制造业利润率由2023年5.0%下滑至2025年一季度3.9%,低于同期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7] 高端化战略分析 - 公司或通过打造高端跑车树立豪华品牌形象后向下渗透,利用超豪华车高利润率缓解盈利压力 [4] - 中国车企向上突破面临品牌认知转换的消费者教育成本,需体现精细制造与时间打磨的价值感 [5] - 公司需打破"长城=哈弗=SUV"固有标签,在目标用户中建立新的价值认同 [5] - 某新能源头部车企2021年已进入百万元级豪车领域,其车型售价超百万元并获市场关注 [4] 国际化合作可能性 - 与FF合作或可帮助公司规避美国高关税,同时FF可利用中国供应链实现量产 [2][5] - FF第二品牌FX首款车型外形设计与公司魏牌高山9高度相似 [5] - FF创始人贾跃亭透露FX Super One发布当天获超1万付费预订单,并已与美国国会议员进行政策交流 [5] - 公司国际化步伐较早,曾进入欧洲、俄罗斯市场 [6] 市场竞争与价格战影响 - 行业价格战持续,公司部分车型终端优惠达3-4万元,尽管公开反对价格战 [8] - 公司解释净利润波动源于新产品周期投入增加及渠道模式变革 [9] - 专家认为新产品处于市场培育期,尚未达到"量利齐升"阶段 [9] - 高端品牌如坦克、魏牌的高溢价能力部分对冲了价格战对利润的侵蚀 [8]
新势力车企7月放榜:零跑首破5万大关,小米汽车同比翻三倍
格隆汇APP· 2025-08-01 20:37
车企7月交付数据 - 小鹏汽车7月交付36717台,同比增长229%,环比增长6%,创单月交付历史新高 [1] - 小鹏1-7月累计交付233906辆,同比增长270% [1] - 小鹏MONA M03 7月交付超15000台,连续11个月交付超万台,累计交付超15万台 [4] - 零跑汽车7月交付50129台,同比增长126%,首次突破5万大关 [4] - 零跑1-7月累计交付271793辆,位居新势力前三 [4] - 小米汽车7月交付超3万台,同比增长3倍 [7] - 理想汽车7月交付30731辆,同比下降39.74% [10][12] - 蔚来7月交付21017台,1-7月累计交付135167辆,同比增长25.2% [12][14] - 岚图汽车7月交付12135辆,同比增长102%,环比增长21% [14] - 鸿蒙智行7月全系销量47752辆,问界系列交付40753辆 [14] - 吉利汽车7月销量237717辆,同比增长58% [14] - 智己汽车7月交付7027台,环比增长16.6% [14] - 阿维塔7月销量10062辆,同比增长178% [14] 车企市场表现 - 小鹏汽车上半年累计交付197189台,已超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 [4] - 零跑汽车累计交付达80万辆,年内或突破百万辆 [7] - 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达1368541辆 [10] - 蔚来累计交付806731台,其中蔚来品牌737923台,乐道品牌58599台,firefly品牌10209台 [14] - 一汽-大众7月销售113026辆,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14] 新产品动态 - 小鹏P7+将于下半年进入欧洲市场 [4] - 零跑全新C11于7月10日焕新上市 [7] - 零跑B01于7月23日上市,12万内搭载激光雷达与8295芯片 [7] - 小米推出首款SUV小米YU7,3分钟大定超20万辆,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 [10] - 蔚来乐道L90于7月31日上市,起售价26.58万元 [14] 产能与基础设施 -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7月初启动试点投产,预计7月底全面投产 [10] - 理想汽车全国有535家零售中心,527家售后维修中心,3028座超充站 [12] - 蔚来第80万台量产车乐道L90在合肥工厂下线 [14] 行业趋势 - 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85万辆,同比增长7.6% [18] - 新能源零售预计101万辆,渗透率54.6% [18] - 2025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超60款,5月激增至百余款 [15] - 行业高管集体反对无底线价格战,认为会影响产业链协同和可持续发展 [15][17]
蜜雪想再造一个“蜜雪”
经济观察报· 2025-08-01 20:27
蜜雪集团与幸运咖的发展战略 - 蜜雪集团为幸运咖设立"五年再造一个蜜雪冰城"目标 2020年蜜雪冰城门店达7000家时提出该目标 2025年幸运咖门店数同样达到7000家并计划冲击万店[2] - 幸运咖通过降低加盟门槛加速扩张 首年加盟费降至1.7万元 高潜力区域免加盟费 一线城市单店减免金额达3.4万元 老加盟商开新店优惠近5万元[5] - 公司采用片区化管理策略 每片区1000-3000家店 每150家为小组 市场人员规模超400人[4][5] 幸运咖的市场定位与产品策略 - 初始定位三至五线城市及大学城 填补低线城市连锁咖啡空白 2020年已跻身行业前三[10] - 反向研发平价产品 中杯美式从8元降至5元 大杯拿铁从12元降至9元 椰椰拿铁成为首个销售额过亿爆品[6][9] - 沿用蜜雪冰城营销模式 新店采用红色拱门/喊麦等引流手段 单店日销最高达2万元[6][9] 咖啡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瑞幸与库迪发动价格战 两品牌全年新增1.5万家店 瑞幸成为首个万店品牌 库迪增速达瑞幸3倍[12] - 幸运咖2024年推出"全场6.6元"应对竞争 首日小程序销售额增44% 新用户增长105% 公司补贴后加盟商实收8-9元[13][14] - 主要竞争对手加速下沉 星巴克瞄准县域市场 库迪重点布局三四线 瑞幸进入县级市场[10]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采用半自动咖啡机降低成本 单台价格不足2万元 整体加盟成本约十几万元 但存在出品稳定性问题[15] - 原材料自主化程度高 自产椰浆/糖浆等 与蜜雪冰城共享供应链 河南基地年产能121万吨 海南工厂新增2万吨咖啡豆产能[15][20] - 公司97.5%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设备及原材料 加盟费仅占2.5%[18] 品牌发展战略 - 选择独立品牌而非增加品类 避免奶茶与咖啡内部竞争 新茶饮品牌中古茗/茶百道等咖啡业务未成规模[17][18] - 蜜雪集团全球门店达46479家 三线以下城市占比57% 机构预测未来门店规模可达10万家[19] - 行业增长空间显著 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22.24杯 年增33% 美国人均消费量达729.2杯[20]
美团、淘宝、饿了么集体发声!
金融时报· 2025-08-01 19:52
平台声明与政策背景 - 美团、淘宝、饿了么等平台发布声明,承诺规范促销行为,限制非理性补贴,包括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 [1] - 淘宝声明将持续提升服务并推动良性竞争,美团声明标题为"繁荣行业生态,抵制无序竞争" [1] - 三家平台同时发声或源于市场监管总局7月18日的约谈要求,政策要求平台规范促销行为并理性参与竞争 [2] 行业现状与补贴情况 - 约谈后平台营销有所收缩,但零元购、1分购、免单券等大额补贴变体仍在持续,商家需承担70%左右的补贴成本 [2] - 新华社评论指出外卖价格战是"存量博弈",未产生消费增量,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 6个百分点 [3] - 《人民日报》评论称价格战让行业陷入"有量无价"困境 [3] 立秋营销活动与行业动向 - 8月7日立秋为外卖行业重要营销节点,"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动自2020年起成为常设营销活动 [3] - 淘宝已率先启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活动,推出"新人22元红包"并邀请金晨作为代言人,同时在微信投放"18减18"活动广告 [3] - 行业分析认为"立秋大战"可能演变为奶茶外卖大战,平台集体发声旨在提前强调反内卷政策精神 [4]
蜜雪想再造一个“蜜雪”
经济观察网· 2025-08-01 19:34
公司发展目标与现状 - 蜜雪集团旗下咖啡品牌幸运咖在2020年立下"五年再造一个蜜雪冰城"的目标,5年后门店数量达到7000家,计划在2025年初冲击1万家门店 [2] - 截至2024年7月底,幸运咖已有7000家门店,市场端人员数量扩充至超400人 [3] - 蜜雪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其全球门店达46479家(含幸运咖),中国内地门店超4万家,57%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22] 市场扩张策略 - 幸运咖降低开店门槛,新签约门店可享受首年加盟费1.7万元扶持政策,重点省份及高潜力点位可享受免加盟费、管理费等优惠 [3] - 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6座城市,单店总减免金额可达3.4万元,老加盟商开新店可获近5万元优惠 [3] - 公司将全国划分为片区管理,每个片区1000-3000家店,每150家为一个小组,配备专门市场人员提供运营指导 [3] 产品与价格策略 - 幸运咖将中杯美式从8元降至5元,大杯拿铁从12元降至9元 [6] - 2024年6月推出"全场6.6元"活动,首日小程序销售额提升44%,订单数提升56%,GMV提升20%,新用户增长105% [16][17] - 公司采用半自动咖啡机降低成本,单台价格不到2万元,整体加盟成本仅需十几万元 [18] 市场竞争环境 - 2023年咖啡市场爆发价格战,瑞幸推出9.9元活动,库迪跟进,幸运咖选择观望 [14] - 2023年瑞幸和库迪新增门店约1.5万家,瑞幸成为首个万店咖啡品牌,库迪1年内开出6000家店 [15] - 星巴克、库迪、瑞幸在2022年后加速下沉,进入幸运咖早期占据的三至五线市场 [13] 供应链与商业模式 - 幸运咖与蜜雪冰城共用供应链,大咖国际河南基地年产能达121万吨,海南工厂新增2万吨咖啡豆年产能 [23] - 蜜雪集团97.5%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设备和原材料,加盟费及相关服务收入仅占2.5% [22] - 公司选择独立运营幸运咖品牌而非在蜜雪冰城增加咖啡品类,认为同一品牌下不同品类竞争大于不同品牌间竞争 [20]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4年全国人均咖啡消费量达22.24杯,同比增长33%,相比美国人均729.2杯仍有巨大差距 [22] - 国信证券研报预测蜜雪集团门店规模有望达10万家,其中幸运咖贡献1.5万家增量 [22] - 2024年蜜雪集团新开门店10555家,开店率22.72%,低于2023年的26.37% [22]
8月起,中国将迎来“四大降价潮”?除汽车外,这3类也降价
搜狐财经· 2025-08-01 14:11
经济现象分析 - 2025年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330.29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规模达GDP的2倍 [1] - 同期CPI同比下降0.1% 呈现"稳中有降"趋势 经济处于通缩周期 [1] - 货币超发未引发通胀因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 未流入实体经济 [3] -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抑制消费需求 企业库存积压被迫降价 [3] 汽车行业 - 2025年汽车市场价格战全面爆发 中档国产车降价2-3万元 进口高档车降8-10万元 [7] - 价格战驱动因素包括新能源车抢占市场 中产购车需求下滑 科技企业跨界竞争 [7] - 华为 小米等科技公司入局加剧行业竞争 [7] 房地产行业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房价跌幅超30% 环京三四线城市跌幅达60% [8][10] - 全国现有6亿栋楼房 按每栋住5人计算可容纳30亿人口 严重供过于求 [10] -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达40倍 二三线达20-25倍 超出居民承受能力 [10] - 投资需求退出导致二手房挂牌量激增 [10] 小家电行业 - 2025年洗衣机 冰箱等小家电整体降价10%-15% [12] - 降价主因包括居民收入放缓延缓换新 技术迭代加速 品牌竞争白热化 [12] 生猪养殖业 - 猪肉价格从40元/斤峰值跌至17-20元/斤 [15] - 产能过剩因前期资本大量涌入养殖领域 [15] - 消费习惯转变 健康意识提升促使选择低脂肉类 [15]
中国芯片厂商打价格战,“害苦”了三星?利润暴跌94%
搜狐财经· 2025-08-01 14:05
三星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 公司整体营收74.6万亿韩元(约38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环比下滑5.8% [1] - 营业利润同比大跌55%至4.7万亿韩元(约242亿元人民币),创近六季新低 [1] 半导体业务表现 - 半导体业务(DS部门)收入27.9万亿韩元(约14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环比增长11% [3] - 半导体业务利润0.4万亿韩元(约20.6亿元人民币),同比暴跌93.8% [3] - 营收下滑2%但利润下滑94%,主因产品降价导致利润率收缩 [5] 价格战与市场竞争 - 公司通过降价策略维持市场份额,但牺牲利润 [5] - NAND闪存业务受长江存储冲击,被迫降价竞争 [7] - DRAM业务面临长鑫存储挑战,公司计划退出DDR4市场,DDR5市场压力增大 [7] 芯片代工业务挑战 - 芯片代工业务份额持续下滑,中芯国际崛起导致客户流失 [9] - 一季度全球芯片代工市场份额领先中芯国际仅1.7%,差距为历史最低 [9] - 中国芯片企业竞争力增强,公司传统优势领域面临长期压力 [9]
对话王先林:“内卷式”竞争本质是低效消耗战,破坏行业生态
南方都市报· 2025-07-31 22:02
平台经济"内卷式"竞争现状 - 2024年7月起多个行业开展反内卷整治 包括建筑 光伏 新能源汽车和平台经济领域 [1] - 外卖平台通过高额补贴掀起价格战 例如满18减18等补贴行为 引发监管关注 [1][4] - 平台经济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流量红利消退导致企业采取价格竞争策略 [1] 价格战的成因与影响 - 价格战本质是企业以短期亏损换取生存空间和行业话语权的战略选择 在经济下行和供大于求环境下形成囚徒困境 [6][7] - 低价竞争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和发展停滞 属于系统性资源错配的恶性竞争形态 [5] - 短期看价格战带来流量增长和消费者实惠 长期导致行业创新停滞 质量下降和市场垄断风险 [8] 法律规制与监管趋势 -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禁止平台强制商家按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 [11] - 《价格法》修正草案将低价倾销适用范围从商品扩展至服务 并新增禁止强制经营者低价倾销条款 [12] - 法律适用需认定低于合理个别成本的行为 并以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为目的 [12] 平台经济特殊性问题 - 平台隐性成本包含流量分配 数据支持和算法优化 例如商家需分摊流量曝光成本 [14] - 动态定价算法需结合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综合判断 单次订单成本覆盖仍可能构成倾销 [14] 行业转型方向 - 需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 通过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实现良性发展 [16][17] - 政策端需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框架 行业需制定竞争公约 企业需转向用户思维和技术创新 [16] - 治理需避免一刀切 通过成本量化 行为清单和行业分类实现精准施策 [19]
外卖大战步入下半场:平衡品质与规模,撬动增量市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7-31 17:52
行业竞争态势转变 - 外卖平台竞争从补贴大战转向品质和食品安全竞争 [1] - 美团推出浣熊食堂和品牌卫星店 京东推出七鲜小厨 均采用明厨亮灶模式 [1][3][7] - 平台通过不同方式解决既要规模又要品质的行业难题 [1][11] 补贴大战的影响 - 补贴大战导致外卖客单价从25元锐减至10多元 [2] - 93.3%的成熟外卖消费者会查看是否有堂食门店并青睐连锁品牌 [2] - 补贴停止后出现客单价和订单双降现象 不利于长期发展 [1][2] 美团品质化举措 - 浣熊食堂采用集中式外卖厨房模式 集成明厨亮灶系统实时直播 [3] - 每周对浣熊食堂内商家进行排名 排名靠前获得流量奖励 [4] - 美团与800个头部品牌合作建成5500多家品牌卫星店 计划2025年达万家 [6] - 品牌卫星店要求明厨亮灶和可追溯食材供应链体系 [6] 京东品质化举措 - 京东外卖要求全平台商家需有堂食店 [1] - 投入超百亿元实施双百计划扶持品牌销量破百万 [7] - 投入10亿现金招募菜品合伙人 提供100万元现金保底分成 [7] - 七鲜小厨采用现炒现做+透明厨房模式 定位10-20元价格区间 [7][10] 供应链管理创新 - 美团通过快驴供应链平台为商家提供原材料配送 [5] - 京东利用供应链优势压缩成本 选用中粮等大品牌供应商 [9] - 七鲜小厨食材经过严格筛选 采用工厂预加工和冷链运输 [9] 商家反馈与效益 - 商家表示平台食品安全监督节省管理精力 [4] - 明厨亮灶直播有助于建立客户信任和处理投诉 [5] - 平台供应链支持减少备货周期 实现当天订货次日送达 [5] 行业发展趋势 - 外卖行业进入精细化规范化发展阶段 [10] - 餐饮业数字化程度仅20% 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11] - 市场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质量和产品差异化 [11] - 新型服务业电商被预计为十万亿以上规模市场 [11]
董明珠「仇敌」,要IPO了
36氪· 2025-07-31 17:27
奥克斯港股IPO动态 - 奥克斯已完成港股上市备案,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继2025年1月首次递表后的二次闯关[4] - 若IPO成功,实际控制人郑坚江将收获第三家上市公司[4] - IPO前公司突击分红37.94亿元,郑坚江家族已提前套现巨额财富[14]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策略 - 公司起源于90年代,通过价格战策略快速崛起,曾被称为"空调屠夫"[4][6] - 2002年公布《空调成本白皮书》,揭露1.5匹空调成本为1748元,将市场均价拉低至2500-3000元[10] - 采取错位竞争策略,国内主攻下沉市场,国外拓展150多个国家和地区[5][12][13] - 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7.1%,成为全球第五大空调供应商[14]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14] - 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4.49亿元、25.11亿元、29.35亿元[14] - 2024年收入不足格力六分之一(格力1900亿元),与美的集团(4072亿元)差距明显[5] 行业竞争格局 - 90年代春兰空调曾占据40%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达53亿元[7] - 通过价格战策略,奥克斯5年内做到国内第四,2004年销量突破300万台[9][12] - 与格力存在长期专利纠纷,2017年因侵犯专利被判赔偿4000万元[13] 创始人背景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郑坚江从汽车修理工起步,1994年进入空调行业[7] - 郑坚江通过Ze Hui、China Prosper及奥克斯控股控制公司约96.36%投票权[14] - 郑坚江家族已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奥克斯将成为第三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