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动
icon
搜索文档
贸易战波及邮币市场,后市不确定,投资者选择持币观望?
搜狐财经· 2025-06-30 20:27
贸易战对邮币市场的影响 - 贸易战导致邮币市场资金流动紧张,市场表现愈发沉寂 [1][4] - 股市波动曾短暂带动邮币市场活力,但后续低迷加剧了不确定性 [1] - 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持币观望 [1] 邮币市场需求结构变化 - 礼品周期支撑减弱,市场依赖收藏和投资的长期需求 [3] - 资金匮乏导致市场分化,优质品种更具潜力,其他品种面临回调压力 [4] 邮币价格构成要素 - 邮币价格由使用价格、投资价格和收藏价格三部分组成 [5] - 使用价格稳定性较强,由面值决定基础价值 [6] - 投资价格受经济环境和消费者信心影响最大,贸易战导致投资需求下滑 [7][8] - 收藏价格在经济不稳定时期可能因情绪价值提升而成为亮点 [10] 投资者策略调整 - 投资者需区分收藏与投资需求,收藏注重长期增值潜力,投资追求短期收益 [12][13][14] - 收藏是时间积淀,投资是趋势搏杀,两者策略差异显著 [15] 市场前景与建议 - 贸易战冲击深远,投资者需保持冷静和理性判断 [16] - 了解价格三要素并基于自身需求决策是明智之举 [16] - 市场挑战中需坚定选择和敏锐洞察以把握机会 [16]
港股流动性直追A股!南向资金持续增配红利资产
券商中国· 2025-06-30 20:12
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 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市场近7300亿港元,为历史同期最高[1][4]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对港股市场流动性和估值体系产生深远影响[4] - 港股银行板块成为南向资金核心增配方向之一,金融行业净流入规模约1770亿港元,占总净流入的24%[6] 港股流动性改善 - 港股成交金额大幅攀升,6月南向资金买卖成交总额达2.28万亿港元,高于5月全月的1.80万亿港元[5] - 港股与A股流动性差距显著收窄,恒生指数滚动20日换手率已在近期追平沪深300[5] - 历史上港股与A股的流动性差距是港股公司相较A股存在折价的重要原因[5] AH溢价率变化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在6月12日跌至126.91点,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6] - 银行、非银、石化行业分别贡献AH溢价率下降6.3、3.9、1.2个百分点[6] - 银行AH溢价率从年初峰值的60%降至25%,H股银行呈现"更高股息、更低估值"现象[8] 银行板块表现 - 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是南向资金重点增持对象[8] - 保险资金是银行股重要买家,年内险资19次举牌中有9次针对银行股,其中8次发生在港股市场[9] -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过去两月份额增加6.6亿份,资产规模逾18亿元[9] 高股息资产吸引力 - 银行股息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仍在3.5%以上较高水平[10] - 历史上当该息差收窄至2.5%左右时往往触发行情调整,当前配置性价比仍具吸引力[10] - 在10年期国债利率低于2%的背景下,高股息资产仍具相当吸引力[2][10]
资金压力缓解,七月会开门红吗?
虎嗅· 2025-06-30 20:07
如有疑问请以音频内容为准,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入群有机会与董小姐进一步交流。 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资金压力缓解,科技赛道会再接再厉吗? 2、从人民日报的评论,看下半年的机会 今天是6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往往在半年末的时候,我们要密切关注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是不是突 然变得紧张。今天紧张的情绪有所缓解。这实际上是有利于市场上科技赛道向上发挥的。 我们来看一下,一天期的国债逆回购利率今天下降了30%,回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区间。三大指数 也随之翻红。其中的领头羊除了军工板块之外,剩下的基本上是来自科技赛道。我们之前在6月下旬也 曾经跟大家聊到过,要重点关注科技赛道当中的表现。到现在为止,包括人工智能、芯片等等,科技赛 道的整体涨幅大概是在6%左右。但即使有了比较明显的战绩,如果我们拿今年2月份的高峰跟现在对比 的话,其实它中间还存在着一个10%到15%的缺口。科技整体或许只是小荷才露尖角而已。 尤其考虑到,科技对市场流动性是非常敏感的。市场流动性比较充沛的时候,它发挥的余地和空间比较 大。那么市场流动性比较紧张的时候,会对它形成压制。就像在今年的4月份和5月份,其实这 ...
投资者微观行为洞察手册·6月第3期:全球资本流向非美,国内杠杆资金加快扩张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30 19:14
市场表现 - 全球市场普遍上涨,日经225指数涨幅4.6%居前,恒生指数收涨3.2%[3] - A股市场交易热度底部抬升,全A日均成交额从1.2万亿升至1.5万亿,个股上涨比例升至88.6%[1][14] A股资金流向 - 融资资金净流入256亿元,两融余额升至1.8余万亿元;ETF资金净流出100.4亿元;外资流出3.7亿美元;偏股基金新发规模降至159.04亿[3] - 产业资本方面,IPO首发募集2.3亿元,定增规模1118亿元,限售股解禁规模809亿元[3] A股行业配置 - 融资资金流入计算机(+49.4亿元)、非银金融(+39.3亿元)等行业;外资流出电力设备、电子行业;ETF资金银行(+15.7亿元)、医药生物(+6.0亿元)净流入居前,非银金融(-40.3亿元)、电子(-27.8亿元)净流出居前[3] 港股与全球资金流动 - 南下资金单周净买入抬升至284亿元,处2022年以来96%分位;外资流出港股0.9亿美元[3] - 发达市场主动/被动资金净流动-72.2亿/68.2亿美元,新兴市场主动/被动资金净流动-12.7/48.3亿美元;除美国市场显著流出外,发达市场普遍获外资净流入[3] 风险提示 - 数据统计口径存在偏差;数据测算误差;从第三方机构获知数据的偏差风险[3]
香港金管局:5月份港元存款上升3.4%,人民币存款下跌5.4%
快讯· 2025-06-30 17:04
存款总额变化 - 2025年5月份认可机构存款总额上升2.5% [1] - 其中港元存款上升3.4% 外币存款上升1.8% [1] - 由年初至5月底存款总额累计上升6.7% 港元存款累计上升7.9% [1] 人民币存款情况 - 5月份香港人民币存款下跌5.4% [1] - 5月底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756亿元人民币 [1] - 5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汇款总额为11,236亿元人民币 较4月份13,621亿元下降 [1] 货币供应量变动 - 5月份港元M2和M3货币供应量均上升3.2% [1] - 港元M2和M3较去年同期上升9.5% [1] - 经季节调整的港元M1上升12.3% 同比上升18.5% [1] - 货币供应总量M2和M3均上升2.5% 同比上升10.7% [1]
高盛:市场或将步入流动性驱动周期
金十数据· 2025-06-30 15:15
市场转型与宏观经济 - 市场正在经历转型阶段 体现在价格波动和宏观经济功能的深层演变 [1] - 美联储仍是市场的"减震器" 通胀数据高企未必阻止宽松周期启动 [1] - 美国需要延长政策周期的美联储 而非仅盯着CPI数据的美联储 [1] - 本周五非农就业数据或成关键催化剂 高盛预测新增8.5万人 低于市场预期的11.3万人 [1] - 市场流动性正取代基本面成为主导力量 市场已成为政策工具 [1] 机构客户观点与市场动态 - 多数机构客户对追高美股持谨慎态度 理由包括企业盈利前景疲软 美联储"看跌期权"消失 债券市场动荡 [2] - 对等关税和高估值是焦点 但不足以成为做空理由 [2] - 美国或将步入流动性驱动周期 欧洲则依赖财政刺激 [2] - 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终将追随美联储进一步宽松 终端利率在此无关紧要 [2] 板块选择与市场阶段 - 美国周期性行业(工业 材料)优于银行股 [2] - 银行股需等待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和真实增长显现才能受益 [2] - 市场处于"完美去杠杆"阶段 核心问题是是否为新周期的开端 [2] - VIX飙升12个月后 美股收益率往往改善 恐惧将创造错杀机会 [2] - 波动率回升初期往往出现狂飙现象 随后过渡至高波动机制 真正的修正通常滞后6-12个月 [2] 股票与美债收益率相关性 - 股票本质是通胀资产 更倾向看多标普500指数与美债收益率同步上涨 [3] - 今年跨资产波动率策略罕见盈利 暗示长期存在"实际波动大于隐含波动时 标普远期回报率更优"的规律 [3] - 股票与美债收益率的相关性有助于说明"新周期"叙事认同度较低 [3] - 美国长期国债ETF(TLT)的偏度重新定价为"看跌期权溢价" 意味着TLT看跌期权的波动性更高 从而导致收益率走阔 [3] - 宏观因素回归 波动率必将上升 但资产价格未必单向波动 [3]
流动性周报:7月利率会破新低么?-20250630
中邮证券· 2025-06-30 14: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利率交易胜负手在于止盈节奏把握,7月交易机会或增多但行情基础不牢固,出现越早持续性越弱 [3][14] - 下半年债市行情强于上半年,三季度期待收益率下行突破的机构较多,主要逻辑是机构负债成本修复和收益表现修复,需以时间换空间 [3][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期观点汇总 - 资金面宽松有超预期可能,资金价格中枢或低于1.4% [8] - 同业存单定价区间方面,1.6%或是未来资金下行后国股行NCD合理定价中枢,1.7%有明显配置价值,6月存单利率明显下行难度大 [8] - 债券市场主线是负债成本下行修复和头寸亏损收益修复,需以时间换空间,长端利率突破前低下行可能靠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幻觉” [8] 季末流动性情况 - 季末流动性维持宽松,资金价格季节性上行,最后工作日“堆积”效应显著,截至6月27日跨季资金价格上行幅度不大,总体宽松状态维持 [9] - 本季末跨季进度偏慢,6月最后工作日是周一,“堆积”效应或加剧资金面波动,但大概率不改变7月初资金面更宽松状态 [9] - 短端票息品种表现随市场情绪波动,同业存单最后一周抢跑效应减弱,利率小幅提高,反映季末效应对存单利率的影响 [9] 长期利率情况 - 6月最后一周长端利率抢跑后回到“低波动”状态,交易盘进一步突破力量欠缺,曲线“陡峭”略有改善,10减1期限利差回到30BP [2][11] - 长端利率突破前低下行可能靠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幻觉”,但这种陡峭状态基础不坚实,10年国债和同业存单、负债成本仍接近倒挂 [13] 7月利率交易关注点 - 6月央行是否重启国债购买即将揭晓,短端买入形成增量更重要,1年期国债未快速下行,长端仅凭重启国债的情绪刺激意义有限 [2][14] - 7月第一周和最后一周是交易情绪可能高涨的时间窗口,7月第一周若6月最后一天资金面波动不剧烈,流动性宽松边际强化;7月末政治局会议前一周,若机构预期增量政策不多,可能进入“抢跑”交易状态,但外部不确定性和风险偏好回升影响不可测 [3][14]
国内高频指标跟踪(2025 年第 25 期):物价低位,经济分化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30 11:50
消费 - 汽车批发零售销量季节性回升,纺服需求边际修复,游乐消费旺盛[6] - 农产品价格下行,茅台价格连续五周回落,21年飞天茅台散装价格环比下跌6.8% [6] - 电影消费小幅回落,海南旅游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8% [6] 投资 - 截至6月28日,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2.16万亿元,发行进度较快[17] - 30城新房成交面积季末回升但节奏慢于往年,同比降至-15.8%,二手房成交回落[17] - 沥青开工率回升,基建开工进度加快,房建建设进度边际改善[17] 进出口 - 海外需求平稳,韩国出口和从中国进口同比改善,港口运力恢复但运货量未明显改善[22] - 出口运价上涨2.0%,BDI指数下跌12.4%,需求端表现平淡[22] 生产与库存 - 高温带动耗煤回升,钢铁、石化等行业大多承压,光伏表现较佳[31][32][33] - 中下游行业以补库为主,港口煤炭库存刷新年内最低值[41] 物价与流动性 - CPI和PPI整体下跌,南华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1%,原油价格跌幅超10% [46] - 美元指数降至98以下,央行净投放10672亿元呵护资金面[55]
豪门公子也爱路边摊!何猷君济南撸串,7人豪饮消费仅878元
搜狐财经· 2025-06-30 10:57
精英消费行为转变 - 豪门继承人何猷君现身济南夜市大排档消费878元,与市井食客无差别互动[3][6][9] - 精英阶层出现"向下流动"消费趋势,从上海馄饨摊到广州肠粉店形成行为艺术[11] - 淄博烧烤热潮下,街头饮食成为新式身份标识,私募大佬举办"烧烤摊路演"等案例涌现[13][14] 消费市场新逻辑 - 何猷君妹妹何超莲直播带货9.9元酸辣粉,显示豪门后代拥抱平民消费[16] - 贝恩咨询报告指出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呈现"去奢侈化"拐点,转向真实生活体验[18] - 七人878元消费明细中,30串羊肉占1/5预算,扎啤与毛豆花生占比均衡[16] 社交场景重构 - 米其林餐厅作为商务标配的同时,街头食肆成为精英阶层身份解压的场所[11] - 心理学研究显示高压力群体通过市井场景获得心理代偿,暂时摆脱商业压力[11] - 烧烤摊等平民饮食空间蜕变为新型社交货币,阶层壁垒出现暂时性消融[14][20]
地缘震荡下的资产配置迁移:透视全球资金增持外汇黄金的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6-30 09:07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动态 - 全球央行连续16个季度净购金 年度增储量达1297吨 创1971年以来最高纪录 [1] - 机构级资产配置转向正在重塑个人投资者的避险策略 [1] 外汇黄金市场的结构性优势 - XAU/USD产品具备三大特性:时间连续性(24小时跨市场交易)、双向风险对冲、高流动性溢价 [3] - 纽约COMEX、伦敦LBMA、上海黄金交易所三大市场接力开市 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亚市金价瞬时波动达3.5% [5] - 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相关系数长期维持在-0.8以上 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多空工具可对冲本币贬值 [5] - 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超7.5万亿美元 贵金属相关货币对占12.7% 2020年3月市场抛售潮中黄金报价维持正常点差 部分黄金ETF溢价超10% [5] 个人参与路径的风险管控要点 - 需选择受英国FCA、澳大利亚ASIC等多国监管的经纪商 2023年仅37%外汇经纪商满足IOSCO的A类监管标准 [5] - 波动加剧时期需警惕隐性成本 专业投资者采用"三阶验证法"测算实际交易成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