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搜索文档
核聚变电源系列一聚焦FRC技术潜力与机遇
2025-10-27 08:31
核聚变电源系列一聚焦 FRC 技术潜力与机遇 20251026 摘要 2025 年核聚变行业受政策、资本和技术多重因素催化,国产化特征显 著,全产业链深度参与,多种技术路线并进,预示行业加速发展。 FRC 路线凭借小型化、模块化优势及较高融资额,受资本青睐。主流仍 为托卡马克装置,相关磁铁、超导带材等标的值得关注。 国际上,W7-X、ITER 等装置取得进展,多国发布核聚变创新战略。国 内,核聚变被列为未来产业,相关采购预算超 1 亿元。 全球核聚变累计融资近百亿美元,私人资本占比超 90%,美国和欧洲为 核心区,中国加速追赶。TAE 等 FRC 企业获高额融资。 国内外政策大力支持核聚变发展,中国《原子能法》明确鼓励受控热核 研究,中科院等离子所积极采购相关设备。 FRC 装置贝塔值高,能耗低,Q 值高,应用包括脉冲式(Helion)和稳 态式(TAE),氢硼聚变无需中子屏蔽,效率更高。 瀚海聚能、晶盛机电、诺瓦汽电等国内企业积极参与 FRC 领域,中科大 孙玄团队研发小型化核聚变装置,诺瓦聚变获 5 亿元天使轮融资。 Q&A 核聚变作为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情况如何? FRC 技术 ...
安联基金沈良: 立高远之志 行务实之事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6:55
□本报记者 徐金忠 掌舵德国老牌资产管理机构在中国设立的公募基金公司,沈良的言行,彰显着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的融 汇与调和。 立志高远——安联基金传承安联集团的百年基因,拥有德国企业严谨的文化作风,致力于将强大的数据 优势、丰富的市场投资经验以及深厚的风险管理文化带到中国;行事务实——作为一个基于规则的主动 资产管理者,安联基金专注于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的投资体验,旗下产品布局贴近国内市场机会与投 资者需求,做难而正确的事。 在沈良看来,在"财富管理2.0"时代,资产管理机构不妨志向远大,资产配置、定制化服务乃至一站式 解决方案,就是资产管理机构的海阔天空。同时,资产管理机构应求真务实,老牌资管机构的招牌更要 化为扎扎实实的专业投研、产品和服务,这是安联基金的脚踏实地。 观其言,察其行。当安联基金的投资研究团队在一线草根调研,把脉新产品、新行业、新机会;当安联 基金的管理团队、产品部门、基金经理选择在市场低潮之际,以主动权益产品作为公司首秀;当安联基 金的销售团队选择下沉去渠道、走向投资者,了解真实需求……安联基金"崇尚技术、注重质量、追求 卓越"的理念,变得平实可靠、真实可感。 志向——"财富管理2.0"时代 ...
核聚变等新兴产业东风已至,天工国际(0826.HK)以材料创新激活新动能
格隆汇· 2025-10-26 22:19
政策导向与行业机遇 - 国家政策将新材料产业定位为新兴支柱产业,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及核聚变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2][3] - 高端材料领域存在“高端依赖进口、低端产能过剩”的行业痛点,国产替代已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3] - 核聚变被视为终极清洁能源,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其全球市场规模到2050年有望突破40万亿美元[3] -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540亿美元,花旗银行预测2050年突破7万亿美元,其核心部件对高氮合金等高端材料需求旺盛[6] - 中国低空经济高速发展,民航局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突破3.5万亿元,相关硬件设备对轻量化、高强度新材料存在旺盛需求[6] 技术突破与产品应用 - 粉末冶金技术是公司核心竞争力,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钢材内部结构缺陷,实现材料性能质的飞跃,并建成8000-10000吨高合金粉末年产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8] -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造的模具运行寿命超20000模次,较传统工艺产品6000模次提升近3倍,未来有望达5万-8万模次,显著降低下游客户生产成本[8] - 2025年上半年粉末冶金材料销量达589吨,环比提升66.4%,单价达14.9万元/吨,显著高于公司现有高速钢和模具钢产品[9] - 公司与恒而达签订五年供货协议,自2026年起每年供应锯切工具专用粉末高速钢不少于100吨,为未来业绩提供稳定支撑[9] - 公司研发的TPMDM02N高氮钢硬度达58.5-60HRC,已交付润孚动力用于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生产,并成功攻克核聚变装置用中子屏蔽新材料的关键技术,实现小批量试产[9] - 公司钛合金产品取得突破,钛合金丝材获得首笔航天级紧固件订单,并通过GE等北美客户审核,成为航空航天用钛合金粉末母材合格供应商,同时完成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布局医疗健康领域[13] 战略布局与财务表现 - 公司以研发创新为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研发项目总数达144项,新品开发583项,申请发明专利111项[15] - 通过将钛合金子公司天工股份分拆至北交所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加速其在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独立发展[15] - 公司具备8000-10000吨高合金粉末年产能,覆盖钛合金、铜合金、高温合金等,以满足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增长需求,并持续攻关核聚变材料工艺[1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0.4%,展现出在外部压力下的财务韧性和增长能力[16] - 机构看好公司发展,第一上海证券预测其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30%,目标价4.38港元,较当前股价有48.47%上升空间;兴业证券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17]
核聚变等新兴产业东风已至,天工国际(0826.HK)以材料创新激活新动能
格隆汇APP· 2025-10-26 22:03
作者 | 贝隆行业研究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2025 年 10 月 24 日,一场聚焦我国新阶段发展的重磅新闻发布会正式召开,会上不仅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深度解读,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 会发展需围绕 "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 四大维度推进,更将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清晰呈现。 其中, "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一部署不仅契合我国 2024 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 18% 的发展 态势,更预示着诸多万亿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发展。"未来 10 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我国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清晰图景。 在这场关乎产业升级的时代浪潮中,天工国际凭借技术破壁、场景拓展与战略布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正从传统材料制造商向高端制造核心材 料供应商加速蜕变,其成长逻辑与发展前景值得深入剖析。 相关政策文件将新材料产业定位为新兴支柱产业的核心构成,明确提出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 展",同时将核聚变能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方向。这一顶层设计并非孤立部署,而是基于我国制 ...
电新行业周报:锂电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储能系统价格传导顺利-20251026
西部证券· 2025-10-26 17:08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但针对多个细分板块提供了具体的“推荐”和“建议关注”公司列表 [1] - 核心观点认为锂电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其中国产六氟磷酸锂报价均价为9.5万元/吨,环比上涨20.25% [1] - 核心观点指出储能系统价格传导顺利,2025年9月锂电储能系统中标加权均价为0.4771元/Wh,环比提升4.33% [1] 锂电与储能板块 -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2025年8月达到100.6GWh,同比增长32.9%,环比增长16.6% [9] - 主要电池厂商中,宁德时代8月装机量33.1GWh,市占率32.9%;比亚迪装机量19.8GWh,市占率19.7% [11] - 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出口报价均价为10.4万元/吨,环比上涨20.93% [23] - 储能系统价格出现上行,行业推荐亿纬锂能、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等公司 [1] - 欣旺达发布400Wh/kg聚合物全固态电池,其锂金属原型能量密度已达520Wh/kg [42] AI数据中心与具身智能 - OpenAI正式发布AI原生浏览器ChatGPT Atlas,标志着竞争进入生态层面 [45] - 阿里巴巴在夸克App中上线对话助手功能,采用Qwen最新模型,与字节豆包形成竞争 [47] - 具身智能被列入“十五五”未来产业规划,与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一同被视为新经济增长点 [49] - 特斯拉Optimus Gen3预计于2026年2月或3月发布,并计划建设年产百万台的生产线 [50] - 乐聚机器人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用于推动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 [51] 电力市场与核聚变进展 - 多省电力现货市场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包括江西、河南、蒙东、湖南和青海 [52][53] -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9月全社会用电量达8,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55] - 韩国发布核聚变关键技术开发路线图,目标在2035年前掌握八大关键技术 [57] - 国产3kW@4.5K氦制冷机在合肥一次启机成功并稳定运行,为核聚变工程提供核心保障 [58][59] 风电与光伏产业 -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0GW,其中海上风电不低于15GW [60] - 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目标为1,300GW,2035年达到2,000GW [60] - 2025年前三季度印度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29.5GW,同比增长70%,大型地面电站约占22.5GW [62] - 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持平,但电池片价格出现上涨,N型电池片183N均价为每瓦0.320元 [35] 市场行情与公司表现 - 本周中信电力设备指数涨跌幅为4.64%,创业板指数涨跌幅为8.05% [63] - 报告覆盖的重点公司中,宁德时代市值为17,788.26亿元,2025年预测PE为26.16 [66] - 阳光电源市值为3,420.80亿元,2025年预测PE为25.03 [64] - 亿纬锂能市值为1,641.71亿元,2025年预测PE为35.25 [64]
金属行业周报:看好有色长周期投资价值-20251026
招商证券· 2025-10-26 14:2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2] 核心观点 - 报告持续看好有色资源股,认为短期调整为加仓机会,建议调整买入[1] - 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色金属行业迎来新消费、新结构、新机遇[1] - 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大叙事不改,2026年资源股市盈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估值吸引力较大[1] - 黄金本周结束9周连涨出现大幅回调,但报告认为是技术性调整,长期大趋势不改[1] 行业规模与指数表现 - 行业覆盖股票家数236只,占全市场4.6%;总市值5951.5十亿元,占比5.6%;流通市值5561.0十亿元,占比5.8%[2] - 行业指数近1个月绝对表现7.3%,近6个月47.1%,近12个月55.0%;相对表现分别为5.2%、24.0%、36.4%[3] - 有色金属(801050)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本周涨幅1.13%,排名第22[3] - 申万二级行业指数本周表现:贵金属-10.74%,能源金属4.32%,工业金属2.98%,小金属0.99%,金属新材料1.33%[3] 基本金属市场 - 铜:SMM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较上周增加0.41万吨至18.16万吨,总库存较去年同期21.96万吨减少3.8万吨[3] - 铜:LME库存自9月以来持续下降,累计降幅2万吨左右至13.6万吨,COMEX库存增加2380吨至34.8万吨[3] - 铜:SMM进口铜精矿指数报-42.7美元/干吨,环比减少1.73美元/干吨[3] - 铜:Codelco计划将2026年面向欧洲市场的铜附加费上调至345美元/吨,创历史新高[3] - 铝:国内主流消费地电解铝锭库存61.8万吨,环比下降0.9万吨,处于去库过程中[3] - 铝:世纪铝业冰岛铝厂意外减产涉及产能约20万吨,South32旗下莫桑比克Mozal铝厂可能暂停运营涉及产能58万吨[4] 小金属市场 - 锑:锑锭价格16.1万元/吨,环比下降2.9%,国内市场仍处于上下游博弈阶段[4] - 钨:黑钨精矿(≥65%)价格27.9万元/吨,环比上涨3.3%,钨价筑底回升[4] 贵金属市场 - 黄金:伦金环比下跌3.2%,伦银收于48.59美元/盎司,环比下跌6.3%[4] - 白银:本周跌幅6.65%,主因美元走强和实际利率上升削弱无息资产吸引力[3] - 铂:价格回落至1500美元/盎司区间,南非8月铂族金属产量同比下降3%[4] 新能源金属 - 锂:工业级碳酸锂收于73150元/吨环比上涨1.46%,电池级碳酸锂收于75400元/吨环比上涨1.41%[4] - 锂:碳酸锂库存13.04万吨,环比减少2292吨,周度产量维持年内高位2.13万吨[4] - 钴:电解钴价格收于40.75万元/吨环比上涨3.0%,钴中间品价格收报22.25美元/磅环比上涨7.7%[4] - 镍:LME镍收于15280美元/吨环比上涨1.0%,基本面无明显变化仍维持宽松格局[4] 稀土市场 - 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价格分别环比下跌1.2%、6.4%、3.5%[4] - 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市场询单采购活跃度较低,持货商后市信心不足报价下调[4] 新材料领域 - “十五五”规划建议推动核聚变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聚变战略地位凸显[5] - 天然铀板块波动较大,但中长期看铀价中枢将稳步抬升[5] - 近期六氟磷酸锂、负极报价上调,锂电终端及制造端对需求反馈乐观[5] 重点关注品种与公司 - 重点品种:铜、金、银、铝、钴、稀土、钨、铀、锑等[1] - 铜相关公司:紫金矿业、洛阳钼业、江西铜业、中国有色矿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等[3] - 铝相关公司:中国宏桥(H)、云铝股份、中孚实业、神火股份、天山铝业、中国铝业等[4] - 新材料相关公司:安泰科技、久立特材、中广核矿业、中国铀业等[5]
朱明:人工智能是当今最大的“大潮”
搜狐财经· 2025-10-25 22:57
人工智能行业 - 人工智能是当前最大的发展浪潮,中国在一年内迅速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从落后两三年发展到当前水平 [5] - 中国在算法、大模型、华为等国产芯片服务器以及“数据二十条”政策支持下,已具备坚实的人工智能基础,发展速度非常快 [5] - 中国在AI+应用领域,特别是在推理和后训练等环节,已在某些方面超越美国,而美国仍专注于基础大模型的规模扩张 [5] - 未来突破点在于从大语言模型转向图像算法,若能实现将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5] - 未来五年,行业需在AI+应用和基础理论方面取得新突破 [5] 量子计算行业 - 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走在全球前列,并已奠定良好基础 [7] - 中美在规模上呈现此起彼伏的竞争态势,行业有望实现突破 [7] 能源行业(核能) - 中国在核能技术,特别是第四代核电站技术方面已经成熟 [9] - 未来技术方向是结合核聚变与核裂变,并向小型化、高效率的核聚变发展,预计在“十五五”期间取得新突破 [9] 宏观科技发展 -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发展与竞争的时代,地缘政治使得科技竞争日益激烈 [3] - 未来五年是关键时期,需在数个核心前沿领域取得突破,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3] - “十五五”规划期间被视为中国科技与创新爆发增长的新阶段 [9]
程强:上证再创十年新高
搜狐财经· 2025-10-25 14:27
市场概览 - 2025年10月24日A股市场震荡上行,科技股领涨 [1] - 国债期货小幅下跌 [1] - 商品指数震荡,原油和欧线集运延续强势 [1] 股票市场行情 - 主要股指全线上涨,上证指数上涨0.71%,收报3950.31点,创近10年新高;深证成指上涨2.02%;创业板指大涨3.57%;科创50指数涨幅达4.35% [2] - 全市场成交额显著放大至1.99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9.9% [2] - 市场合计3025只个股上涨,2273只个股下跌 [2] - 科技权重板块领涨,通信、电子、国防军工、计算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分别上涨4.62%、4.54%、2.54%、2.08%、1.89% [3] - 前期强势的红利板块回调,石油石化、煤炭、食品饮料、房地产、钢铁板块分别下跌1.23%、1.20%、1.17%、0.95%、0.91%,红利指数下跌0.79% [3] - 市场突破十年新高后,未来有望延续震荡上行格局 [5] 债券市场行情 - 国债期货全线低开低走,3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25%,1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06%,5年期和2年期合约分别下跌0.05%和0.01% [6] - 央行通过7天期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32亿元 [6] - Shibor隔夜利率上行0.2个基点至1.320%,Shibor7天利率下降0.3个基点至1.414% [6] - 短期流动性无忧,债市处于平衡区间 [6] 商品市场行情 - 全球定价工业品普涨,燃料油、原油主力合约分别上涨3.15%、2.40%;欧线集运上涨3.14%;国际铜、沪铜分别上涨2.72%、2.50% [8] - 黑色系表现分化,铁矿石下跌0.58%,螺纹钢下跌0.75% [8] - 美国上周EIA原油库存减少96.1万桶,库存情况改善明显 [8] - LME铜库存持续下行至13.64万吨,LME铜价再度逼近11000美元/吨 [9] 交易热点追踪 - 热门品种包括黄金属、红利、人工智能、核聚变、国产芯片、量子科技、机器人、大消费、券商等 [10] - 黄金属核心逻辑为央行持续增持与美联储降息预期 [10] - 人工智能核心逻辑为全球科技巨头企业资本开支加速 [10] - 国产芯片核心逻辑为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空间大 [10] 政策与宏观事件影响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3] -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出席APEC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5] - 需关注月末美联储议息会、APEC会议、金融街论坛年会等宏观事件 [7]
核聚变板块躁动,A股投资超级节点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07:25
行业前景与进展 - 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2025年世界聚变展望》报告,描绘核聚变能源在科学突破、产业资本和国际合作推动下加速发展的前景 [1] - 国内核聚变标志性项目"BEST"装置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1][2] - BEST项目预计于2027年完成建设,2030年实现演示发电 [3] 市场表现 - A股核聚变板块表现强势,Wind核聚变指数10月以来累计上涨6.87%,其间最高涨幅一度超过14% [1] 技术挑战与商业化路径 - 核聚变商用需实现能量净增益Q远大于1,并攻克等离子体稳态燃烧、氚自持与增值循环等重大科学与工程挑战 [4] - 商业化阶段需解决降低成本、增强材料耐久性以及关键点火材料氘氚的可获得性问题 [4] - 核聚变与核裂变在技术原理、产业成熟度和产业链构成上存在差异,聚变前端技术路径独特 [5] 产业链投资机会 燃料端 - 聚变燃料"氘"资源丰富,可从海水中提取,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等领域 [6] - 中船特气拥有氘气产能10吨/年,纯度可达5N级以上 [7][8] - 燃料"氚"需通过中子轰击锂-6实现"氚增殖",是商业化关键瓶颈之一 [8][9] 设备与材料端 - 磁约束设备需高要求真空室与核心部件,合锻智能为BEST项目直供产品,股价一度出现四轮涨停 [9] - 低温超导材料是磁约束关键,西部超导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超导线材的中国独家供应商 [9] - 东方钽业的铍材等材料涉及氚增殖关键领域 [9] 主要参与者 - 上海电气参与多个聚变项目,包括CRAFT、BEST、HH70、EXL50U等装置设备研制 [10] - 东方电气在中国环流三号磁体模型和ITER项目中承担主机线圈、包层屏蔽模块等关键部件研制 [10] - 传统核能企业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国核建等仍是行业主要受益者 [9][10]
A股核聚变概念火爆,9股年内涨幅翻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3:08
行业整体进展与市场表现 - 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2025年世界聚变展望》报告,描绘核聚变能源在科学突破、产业资本和国际合作推动下加速发展的前景 [2] - 国内核聚变标志性项目“BEST”装置取得突破性进展,地方性产业法人主体成立并进行工程招标,预示核聚变正从实验室走向应用 [2] - A股核聚变板块表现强势,Wind核聚变指数10月以来累计上涨6.87%,其间最高涨幅一度超过14%,年内已有中洲特材、合锻智能等9只个股实现涨幅翻倍 [2][3] 关键技术突破与挑战 - 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交付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项目预计于2027年完成建设,2030年实现演示发电 [5] - 核聚变商用需实现“能量净增益Q>1”,即发电量超过磁约束耗电量,并需依次挑战等离子体稳态燃烧、示范堆、商业堆及低成本商业化发电等阶段 [5] - 商业化阶段需解决降低成本和材料耐久性,以及关键点火材料氘、氚的可获得性问题,其中氚的自持与增殖循环是重大科学与工程挑战 [5][6] 产业链投资路径分析 - 核聚变与核裂变在技术原理、产业成熟度和产业链构成上存在差异,聚变产业链尚未完全构建 [8] - 燃料端:氘气资源丰富,中船特气拥有10吨/年氘气产能,纯度达5N级;氚需通过中子轰击锂-6实现增殖,东方钽业的铍材等为关键材料 [9] - 设备与材料端:合锻智能为BEST项目直供产品;西部超导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超导线材的中国独家供应商 [9][10] - 传统核电巨头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国核建等已深度参与多个聚变项目,承担主机线圈、包层屏蔽模块等关键部件研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