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和汽车智能化渗透加速,韦尔股份Q1净利润大增55%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4-29 17:52
业绩表现 - Q1营收64.72亿元,同比增长14.68% [2][3][4] - Q1归母净利润8.66亿元,同比大增55.25% [2][3][4] - Q1扣非净利润8.48亿元,同比增长49.88%,显示核心业务改善显著 [2][3][4] - Q1每股收益0.72元,同比增长56.52% [4] 毛利率与盈利能力 - 综合毛利率达31.03%,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05个百分点 [1][3][4] - 毛利率提升源于产品结构优化与供应链管理调整增效 [1][3] 业务驱动因素 - 智能终端与汽车智能化浪潮支撑业绩增长,高端智能手机产品持续导入 [2][3] - 汽车智能化渗透加速推动营业收入增长 [3] 研发投入与现金流 - Q1研发费用6.54亿元,占营收10.1% [3] - 开发支出期末余额11.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33% [3] - 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98亿元,同比小幅下滑1.12% [3]
2025上海车展超百款车型搭载激光雷达展出,速腾聚创搭载量占比过半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6:3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上海车展反映激光雷达市场渗透率提升及全球汽车市场智能化提速,速腾聚创等企业在激光雷达搭载量上表现突出,汽车行业进入全面智能化时代,激光雷达为汽车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撑 [1][3] 车展概况 - 2025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1] - 车展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近1000家企业参展,展出约1300辆车,全球首发车型超百款 [1] 激光雷达搭载情况 - 展出车辆中有105款搭载激光雷达,相比2024年北京车展搭载率同比增长约46% [1] - 53款车型搭载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占比超50%排名第一 [1] - 31款车型搭载禾赛激光雷达,占比29.5%排名第二 [3] - 华为凭借部分车型实现10.5%的搭载量占比,排名第三 [3] 合资品牌动态 - 一汽丰田、上汽大众等合资品牌采用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加持新车型展出,以智能化迎合中国用户需求 [3] 行业趋势 - 汽车行业继电动化后进入全面智能化时代,2025年中国乘用车L2级别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将达65% [3] - 消费者认可带激光雷达的智能辅助驾驶配置,激光雷达将成安全驾驶必备件,支撑汽车智能化升级 [3]
四维图新:业绩同比减亏,受益于智驾平权趋势-20250429
华泰证券· 2025-04-29 16: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3.65元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4年实现营收35.18亿元(yoy+12.68%),归母净利-10.95亿元,亏损同比收窄16.68%;25Q1实现营收7.56亿元(yoy+6.87%、qoq-23.62%),归母净利-1.52亿元,亏损同比收窄10.18%,环比收窄74.91%。看好公司智驾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预计亏损将持续收窄 [1] - 考虑公司费用管控逐步推进,预计25 - 27年EPS分别为-0.16 / -0.05 / -0.01元,给予“买入”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务情况 - 24年智云业务收入22.54亿元,同增28.96%;智芯业务收入5.66亿元,同增10.92%,SoC芯片出货量达8600万套片,MCU芯片出货量突破6500万颗;智舱业务收入4.03亿元,同减12.87%;智驾业务收入2.71亿元,同减28.08%,随高阶智驾加速渗透,收入增速有望回暖 [2] 成本控制 - 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0.9 / -4.1 / -15.8pct,2024年研发人员1744人,同减24.76%,未来随着汽车行业向中高阶辅助驾驶阶段推进,亏损有望大幅缩窄 [3] 战略布局 - 公司锚定“汽车智能化”核心战略,推出“NI in Car”汽车智能一体化解决方案,2024年度出资1亿元对南京四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未来有望受益于智驾平权等产业趋势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 - 27年EPS分别为-0.16 / -0.05 / -0.01元(25、26前次预期-0.15、-0.02元)。分部估值:芯片业务25E净利润0.44亿元,给予40.5x PE;其他业务25E收入34.78亿元,给予8.8x PS,对应目标价13.65元 [5] 经营预测指标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3,122|3,518|4,111|4,879|5,669| |+/-%|(6.72)|12.68|16.87|18.68|16.1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314)|(1,095)|(376.93)|(115.68)|(33.34)| |+/-%|(290.58)|16.68|65.56|69.31|71.18|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55)|(0.46)|(0.16)|(0.05)|(0.01)| |ROE(%)|(13.92)|(13.13)|(4.74)|(1.48)|(0.43)| |PE(倍)|(14.52)|(17.42)|(50.59)|(164.85)|(571.97)| |PB(倍)|1.90|2.18|2.28|2.31|2.32| |EV EBITDA(倍)|(14.67)|(20.91)|(149.42)|85.36|51.97|[7] 可比公司估值 - 其他业务:虹软科技、超图软件、光庭信息、通行宝25E平均PS为8.8 [13] - 芯片业务:兆易创新、韦尔股份、中颖电子25E平均PE为40.5 [14]
2025上海车展:当智驾不再让人兴奋,汽车智能化暗战升级
新浪财经· 2025-04-29 15:10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上海车展车企在技术、商业与社会效益中寻求平衡,汽车行业回归产品和用户核心本质,L3自动驾驶受关注,智驾技术升级,车企面临自研与合作挑战,需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以穿越周期 [1][23] 车展变化 - 2025年上海车展少了拉踩引战和喧嚣,在技术、商业与社会效益中寻求平衡,反映车企对销量的渴求与焦虑,行业回归产品和用户核心本质 [1] L3自动驾驶进展 - 车展前一天华为联合11家车企谈L3,华为发布ADS 4.0乾坤智驾系统及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判断2025年L3具备商用能力 [2] - 小鹏、理想等车企将2025年实现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落地作为目标,广汽今年四季度启动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量产上市,奇瑞2026年实现量产L3级自动驾驶车辆,长安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 [2][3] 自动驾驶分级及区别 - 汽车驾驶自动化技术分为L0 - L5的6个等级,L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特定条件下车辆自主完成驾驶任务,驾驶员为监督者 [3] - L2级辅助驾驶阶段驾驶员掌控主导权,系统特定场景协助,需时刻监控车辆;L3级车辆控制权逐渐让渡给系统,特定条件下独立完成任务,驾驶员必要时接管 [4][5][7] - L3级相比L2级在驾驶任务执行主体、驾驶员参与度和系统自主性上有本质区别,对技术架构提出感知融合、决策算法、冗余安全三大核心挑战 [9] 智驾技术升级 - 智驾研发技术从“端到端”升级至“世界模型 + 强化学习 + 云端蒸馏”方案,“端到端”技术有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存在安全边界难界定等问题 [10] - 世界模型为人工智能系统提供内部环境模拟,能预测外部世界状态变化,在强化学习和自主决策系统中显示出强大潜力,多家车企和公司提出该概念 [12][14] - 汽车行业超90%企业进行AI大模型相关技术试点或应用,多个品牌接入DeepSeek,结合蒸馏训练可构建智能系统,提高思考和推理能力 [15] 责任认定变化 - 《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规定L3级开启状态下事故,驾驶员通常为第一责任人,因车辆质量缺陷造成可向生产者、销售者追偿;《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规定系统激活期间事故车企承担主要责任,驾驶员未及时接管承担部分责任 [16]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人 - 车 - 路 - 云”协同体系一环,需多方配合,探索相关技术综合应用和路侧信息发送机制可提升安全性 [17] 车企自研情况 - 车企自研渐成趋势,用户对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提出更高要求,不同类型车企自研决策有不同侧重和优先级 [18][19] - 车企更适合自研核心竞争技术、差异化技术、高成本技术部件,蔚来提出智能汽车“新三大件” [20] - 车企需在自研与配套间找到平衡点,做好战略规划和优先级设定,采用分阶段研发和投资策略,与其他企业合作联盟 [22] 行业发展趋势 - 新势力车企需平衡流量与安全,传统车企补齐智能化短板,合资品牌证明电动化进化,品牌跃升需精准理解和兑现用户需求 [23]
星宇股份系列五十三-一季报点评: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3%,车灯产品量价双升【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29 12:43
行业深度: 《国信证券车灯行业专题之五:车灯行业技术趋势、市场空间及竞争格局》——20230605 《车灯行业专题之四:LED加速渗透,电动智能驱动车灯技术升级》——20210604 《国信证券车灯行业系列深度之二:车灯行业的竞争格局》——20181023 《国信证券车灯行业深度:车灯的市场空间、技术升级与企业布局》——20180817 公司深度: 《星宇股份(601799.SH):自主车灯龙头的复盘与展望》——20240301 《星宇股份(601799.SH):百年小糸复盘,星宇的机遇与挑战》——20191014 《星宇股份(601799.SH):好行业+好格局+好公司,具备全球车灯龙头潜质》——20171204 《星宇股份(601799):主业稳健,转型可期》——20150901 跟踪报告: 《国信证券车灯行业跟踪点评之三:从2020款迈腾看ADB车灯渗透率》——20191223 《国信证券车灯行业跟踪点评之二:从长城新款VV6看车灯行业技术革命》——20190802 《国信证券车灯行业跟踪点评:车灯往何处去?"照明、信号、感知"》——20190704 星宇股份系列 车中旭霞 | 《星宇股份(601799 ...
华阳集团系列十九-一季报点评: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5%,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产品持续放量【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29 12:4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Q1公司营收24.89亿元,同比增长25.03%,环比减少24.95%,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9.27%,环比减少16.71% [2][7] - 2025Q1毛利率18.2%,同比下降2.7pct,环比下降0.8pct,净利率6.3%,同比下降0.9pct,环比上升0.6pct [4][13] - 2025Q1四费率12.6%,同比下降0.9pct,环比上升2.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2.5%/7.5%/0.5% [16] 汽车电子业务 - 2024年HUD产品出货量突破100万套(累计超200万套),率先实现5.1寸SR-HUD量产,推出3D AR-HUD和VPD产品(预计2025年量产) [7][29] - 2024年座舱域控产品出货量超30万套,推出基于高通8255芯片的舱泊一体域控和基于高通8775芯片的舱驾一体域控 [7][29] - 车载手机无线充电产品2024年出货超400万套(累计超1000万套),市场份额国内第一 [29] - 为问界M5/M7提供HUD、液晶仪表、无线充电及NFC钥匙模块,为小米SU7 Ultra配套翻转式仪表屏和50W大功率无线充电产品 [4][5] 客户拓展与合作 - 前五大客户分布均衡、集中度下降,新获Stellantis集团、福特、大众安徽、上汽大众等合资及国际车企定点项目 [7][31] - 持续获得奇瑞、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赛力斯、北汽、蔚来、理想等客户新项目 [7][31] - 2024年与华为签约HMS for Car全面合作协议和HUAWEI HiCar集成开发合作协议 [38][39] - 2025年4月与芯驰科技签约合作开发AI座舱与车身域控产品,基于X10系列芯片(计划2026年量产) [45] 精密压铸业务 - 2024年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光通讯模块及汽车高速高频连接器等零部件项目订单额大幅增加 [7][48] - 新突破法雷奥、尼得科客户,持续获得采埃孚、博世、博格华纳、比亚迪等客户新项目 [48] - 高强韧铝合金材料压铸、高精密阀体加工、摩擦焊接等技术应用项目增多 [48] 研发与产能布局 - 2024年研发投入8.31亿元,同比增长28.94%,占营收8.19%,研发人员2643人(占比33.5%) [18][19] - 截至2024年末拥有有效专利988项(发明专利427项),参与十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 [18] - 惠州新建厂房已投产,浙江长兴精密压铸基地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设立泰国、墨西哥子公司 [50]
天有为一季度营收10.43亿元 同比增11.43%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2:32
文章核心观点 - 天有为2025年一季度业绩良好,作为汽车仪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后发展前景佳,技术创新领先有望扩大核心产品市场需求 [1][2] 公司业绩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11.43%;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4.20%;扣非净利润为2.35亿元,同比增长3.57%;基本每股收益2.00元 [1] 公司业务 - 公司专注汽车仪表领域,自2003年成立后深耕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并向智能座舱领域拓展 [1] - 核心产品涵盖电子式组合仪表、全液晶组合仪表、双联屏仪表等,还提供配套汽车电子产品与服务 [1] 公司市场地位 - 2025年4月24日公司成功在沪市主板上市,具备为汽车整车厂商同步研发及批量供货能力,构建庞大优质客户网络 [1] - 公司与现代汽车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等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厂商及零部件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1] - 截至2024年,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2.07%,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31% [1] 公司技术创新 - 公司董事长称持续创新是发展秘诀,公司不断在汽车仪表产品上创新,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为4846.6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82% [2] - 公司技术与研发团队规模超1200人,占员工总数约25%,在多地设立3所研发机构,建设1座EMC专业实验室,形成一体化开发体系 [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境内专利134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多项应用技术填补我国汽车行业相关空白 [2] 公司发展前景 - 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加强,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客户资源与创新能力,核心产品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 [2]
汽车电子业务保持高速成长
浦银国际· 2025-04-29 12: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重申比亚迪电子“买入”评级,调整目标价至 40.7 港元,潜在升幅 17%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比亚迪电子今年利润有望稳健增长,增长动能源于汽车智能化及运营效率提升,目前估值具吸引力;一季度收入和利润同比微增,受高毛利率零部件收入下降影响毛利率,得益于费用控制净利润增长;业绩会要点包括美关税影响小、有全球产能布局、可灵活适配 AI 服务器;采用分部加总法估值得到目标价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 2023 - 2027E 营业收入净额分别为 129,957、177,306、193,450、216,411、239,562 百万元,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21%、36%、9%、12%、11%;净利润分别为 4,041、4,266、4,758、5,938、7,031 百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18%、6%、12%、25%、18%;目标 P/E 分别为 21.3、20.2、18.1、14.5、12.2 [2] 股价及市值信息 - 截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收盘价,目标价 40.7 港元,潜在升幅 17%,目前股价 34.8 港元,52 周内股价区间 24.85 - 61.55 港元,总市值 71,877 百万港元,近 3 月日均成交额 1,252 百万港元 [3] 一季度业绩详情 - 2025 年一季度收入 368.8 亿元,同比增长 1%,环比下降 33%;毛利率 6.3%,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4 个百分点;净利润 6.2 亿元,同比增长 2%,环比下降 48% [9] 业绩预测对比 - 2025E - 2027E 新预测与前预测相比,收入、毛利润、经营利润、净利润、每股收益等指标差异大多在 0 - 5%之间,利润率差异大多在 0 - 0.1 个百分点 [12] 估值情况 - 采用分部加总法对 2025 年各业务估值,国际客户组装、国际客户零部件等业务分别给予不同目标市盈率,合计估值 86,022 百万元,市值 91,630 百万港元,目标价 40.7 港元 [13] 情景假设 - 乐观情景目标价 59.4 港元(概率 20%),悲观情景目标价 25.3 港元(概率 15%),乐观情景因素包括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复苏、新能源汽车等业务增长等,悲观情景因素包括美关税影响、业务增长不及预期等 [24] 行业覆盖公司 - 浦银国际对科技行业多家公司给出评级及目标价,如小米集团 - W、传音控股等,比亚迪电子评级为买入,目标价 40.7 港元 [25]
慧翰股份(301600):业绩稳健增长 重视ECALL国标政策进程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公司业绩 - 2024年实现营收10.22亿元,同比增加25.68%,归母净利1.75亿元,同比提升37.54%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16亿元,同比增长16.85%,归母净利0.43亿元,同比+30.67% [1] - TBOX与eCall终端合并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32.19%,物联网智能模组营收1.36亿元,同比减少6.73%,软件及服务营收0.41亿元,同比提升41.2% [1] - 2024年毛利率29.07%,较2023年提升2.60pct,净利率17.17%,较2023年提升1.48pct [1] 研发与客户 - 2024年研发费用0.67亿元,同比增长22.84%,在研项目包括NG-eCall新紧急呼叫协议、5G R16通信模组等 [2] - 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70项,客户包括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广汽、长安、小米、理想、蔚来、宁德时代、德赛西威等 [2] 行业地位与政策 -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获得欧盟、联合国、阿联酋认证的企业,为国产车出口海外市场提供eCall终端 [3] - 参与中国版eCall标准AECS核心部分起草,若标准实施,eCall将成为中国汽车法规件 [3] - 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量585.9万辆,国内汽车销量3143.6万辆 [3]
华阳集团(002906):Q1业绩符合预期 净利率环比+0.6PCT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8
财务表现 - 25年Q1营收24.89亿元,同比增长25.03%,环比下降24.95% [1] - Q1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9.27%,环比下降16.71% [1] - Q1扣非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8.82% [1] - Q1毛利率18.19%,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85个百分点 [2] - Q1净利率6.29%,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63个百分点 [2] 客户与市场 - 头部客户小米、奇瑞、吉利贡献较大增量,Q1产量同比分别NA、+28%、+43%,环比分别+30%、-20%、-12% [1] - 国内乘用车Q1产量同比增长16%,环比下降26%,公司营收增速跑赢行业 [1] - 新项目定点逐步贡献营收,包括HUD、屏幕、座舱域控、数字声学、无线充电等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已成长为智能座舱平台型企业,客户持续向头部自主及新势力拓展 [2] - 座舱域控、无线充电等产品毛利率有望随规模放量而提升 [2] - 在智驾领域推出基于地平线和高通方案的智驾域控产品,定点项目有望持续落地 [2] - 拓展车身域控新领域,25年4月子公司华阳通用与芯驰科技签订座舱和车身域控合作 [2] 国际化布局 - HUD、屏显示、无线充电等产品已实现海外供应或定点 [2] - 24年设立泰国和墨西哥子公司,推进海外生产基地规划建设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5-27年营收分别为135亿元、169亿元、211亿元 [3] - 预测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亿元、12.3亿元、16.2亿元 [3] - 给予25年24倍PE,目标价42.13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