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百度集团-SW(09888):2Q25前瞻:AI搜索改造快速推进中
华泰证券· 2025-07-17 18: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对百度“买入”评级,美股目标价调整至91.5美元,港股目标价调整至89.9港元 [1][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百度持续推进的搜索产品AI改造或在2025年内对百度核心广告收入增长带来压力,用户侧数据有边际改善趋势,自动驾驶业务海外入局或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 [1] - 预计百度核心2Q25广告收入同降16%至161亿元,智能云总收入同增25.5%至64亿元,非GAAP经营利润为41亿元,同比下降41% [2] - 下调2025/2026/2027年百度非GAAP净利润预测17.2/16.1/14.8%至209/240/263亿元,基于SOTP模型调整目标价 [3] 各部分总结 基本数据 - 截至7月16日,百度港股收盘价88.55港元,市值243,527百万港元,6个月平均日成交额1,138百万港元;美股收盘价86.32美元,市值29,674百万美元,6个月平均日成交额411.03百万美元 [6]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133,125|130,356|142,511|153,150| |同比增长|-1.1%|-2.1%|9.3%|7.5%| |归母净利润(百万)|23,760|19,456|20,165|22,253| |同比增长|16.96%|-18.12%|3.65%|10.35%| |非GAAP经营利润(百万)|26,234|17,008|20,051|22,825| |同比增长|-7.7%|-35.2%|17.9%|13.8%| [9][13]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百度2025/2026/2027年收入预测3.7/3.9/3.4%至1,304/1,425/1,532亿元,下调非GAAP口径净利率至16.0/16.8/17.2% [10] 分部估值 - 百度核心广告业务估值为39.2美元每ADS,38.5港元每普通股,基于5.0倍2025年预测PE [14] - 百度AI云估值为43.9美元每ADS,43.1港元每普通股,基于4.0倍2025年预测PS [14] - 爱奇艺及其他投资8.4美元每ADS,8.3港元每普通股,基于最新市值及百度所持权益份额,给予持有折让30% [14] 可比估值 - 在线广告行业可比公司2025 - 2027E营收CAGR均值8.6%,P/E均值14.8倍;云计算及AI行业可比公司2025 - 2027E营收CAGR均值12.7%,P/S均值7.9倍 [16] 盈利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134,598|133,125|130,356|142,511|153,150| |净利润(百万)|20,315|23,760|19,456|20,165|22,253| |调整后净利润(百万)|28,747|27,002|20,861|23,958|26,295| [24]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E总资产从406,759百万增长至492,740百万,股东权益从253,091百万增长至346,023百万 [25] - 2023 - 2027E净负债比率从1.69%降至 - 11.55%,流动比率从3.01倍升至2.79倍 [25]
大模型商业化进入淘汰赛,赢家正在变少
36氪· 2025-07-17 18:15
行业趋势 - AI产业正经历深度分化,平台型巨头通过饱和式投入将AI纳入主营生态,而初创公司在技术与商业之间徘徊[1] - 大模型行业从技术热潮转向商业化落地阶段,面临高昂成本、C端不确定性和ToB复杂交付等挑战[1] - AI价值必须通过商业化实现闭环,单纯的技术创新无法持续[1][7] 大厂战略 - 百度将文心大模型嵌入搜索、地图、网盘等核心产品,通过千帆平台打入垂直行业,自动驾驶平台萝卜快跑积累千万订单[2] - 阿里将通义千问融入钉钉、天猫精灵等应用,借助百炼平台向B端输出能力[2] - 腾讯在社交和办公生态植入混元大模型,通过腾讯云提供行业解决方案[2] - 字节以豆包大模型为核心布局C端和B端,火山引擎2024年营收突破120亿元[3] - 快手通过可灵AI提升内容生态与商业化效率,累计收入1.8亿元,企业API调用量超4000万次[4] 初创公司路径 - 智谱、阶跃星辰、商汤等专注ToB市场,面临回款周期长和项目转化门槛高的问题[5] - Minimax和月之暗面选择ToC市场,通过创新产品吸引用户但面临留存和变现挑战[5][6] - DeepSeek通过开源积累开发者社区,月活达1.7亿但用户活跃度从7.5%降至3%[6] 商业化挑战 - C端市场用户基数大但留存变现难,需要产品体验、留存机制和成本结构协同[9][11] - ToB市场交付周期长,大厂竞争加剧初创公司压力[10][11] - GPU成本居高不下,初创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10][11] - 技术必须与具体行业需求结合才能产生可观收入[10] 未来方向 - AI产品核心将从模型通用性转向任务完成力,聚焦垂直刚需场景[13] - 生态协同成为关键,需要构建"平台-模型-产品"联动闭环[13] - 开源与出海成为重要路径,多家公司布局海外市场[13]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将模型能力嵌入真实业务并形成可持续现金流[13][14]
盛赞中国:黄仁勋为何嘴更甜了?
和讯· 2025-07-17 17:50
英伟达CEO黄仁勋访华行程 - 黄仁勋年内第三次访华,与小米创始人雷军非公开会面并称赞小米汽车技术"世界最佳",特别提及车载科技和造型设计优势 [1] - 公开评价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认为小米/比亚迪/理想的产品各具特色,特别指出理想汽车空间设计优势 [1] - 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会谈,强调中国AI市场潜力巨大,美国企业需扎根中国市场 [1] 英伟达在华业务进展 - 美国政府已批准向中国销售H20芯片,该芯片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用于大模型训练和推理 [2][3] - 将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专用GPU,面向计算机图形/数字孪生/AI领域 [2] - 公司1999年上市至今已25年,创始人表示已实现财务自由,可专注事业发展 [7] 对中国科技产业的评价 - 高度认可华为技术实力,指出其在芯片设计/系统工程/网络技术等领域的全面能力,认为其仅用几年就达到与英伟达竞争水平 [5] - 评价中国AI大模型发展,特别提及DeepSeek/通义千问/Kimi等模型的开源适配性和应用潜力 [6] - 看好中国机器人产业,认为中国在机电一体化和制造业基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7] 行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强调与腾讯/网易/米哈游等中国游戏公司的合作历史,共同推动PC游戏产业发展 [3] - 指出英伟达CUDA技术为AI时代奠定基础,目前为全球AI生态系统提供计算支持 [4] - 列举AI技术在中国各行业应用案例,包括微信/淘宝/抖音等平台,以及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 [4] 市场战略与竞争格局 - 提出AI领域未来竞争焦点将从"模型智能度"转向"模型实用性" [6] - 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做好充分准备,必将取得重大成功 [5] - 公司近期宣布5000亿美元美国投资计划,同时积极拓展中国市场 [7]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7月17日)
乘联分会· 2025-07-17 17:07
国内新闻 - 国常会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非理性竞争现象,提出加强成本调查、强化产品一致性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账期承诺[4] - 重庆将制定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构建全域覆盖的智能路侧基础设施体系[5] - 上海安亭签约两个重点项目,斯凯孚和福耀投资总额近17亿元[6] - 中国一汽与阿里巴巴合作研发汽车行业大模型,分三步构建全场景能力[7] - 奇瑞在上海成立科思麦汽车科技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聚焦汽车零部件和人工智能研发[8] - 蔚来能源即将达成第8000万次换电,已布局3402座换电站,其中高速换电站1000座[9][10][11] - 北汽集团上半年销量81.7万辆,同比增长6%,下半年将推出极狐T1等多款新车型[12][13] - 理想汽车"九纵九横"高速超充网络贯通,平均每152公里一座超充站[14] 国外新闻 - 通用汽车将Escalade生产线转移至密歇根州,并增加燃油皮卡产能,这是40亿美元投资计划的一部分[15][16] - 德国MOTOR Ai完成2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用于开发基于神经科学的L4自动驾驶系统[17] - 马来西亚上半年汽车产量下降10.1%至352,626辆,其中商用车下降11.9%[18] - 福特计划扩充欧洲市场乘用车产品线,此前已缩减乘用车业务专注商用车[19] 商用车 - 五菱在印尼推出首款电动商用车Mitra EV,售价约13.18万元起[20] - 东风商用车与宁波镇海石化建立全链路战略合作,涵盖新能源运营和联合培训[21][22] - 贵州六盘水对氢能重卡给予最高20万元/辆补助,加氢站最高补助200万元[23] - 国补政策第二阶段恢复,老旧货车换新能源最高可获14万元补贴[24][25]
Bonus独家|揭秘苹果AI核心团队人才地图
36氪· 2025-07-17 16:52
7月初,Meta开出2亿美金"天价"年薪,挖角苹果AI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关于庞若鸣和苹果AI团队的讨论甚嚣尘上:为何Meta愿开高薪挖角一 个"并没有出成果"的团队负责人? 苹果AI做了两年,成果到底如何? 《职场Bonus》独家获悉,庞若鸣负责的苹果AI AFM团队一直在做大模型的研发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因苹果内部较为封闭的生态:研发 团队的成果必须要等产品上线后才能发布,成果始终无法公开。 没有人比庞若鸣更惋惜现在的苹果AI。 2021年,庞若鸣加入苹果AI,负责自研模型团队。从2023年Apple Intelligence在内部诞生,到2025年,大模型飞速发展了2年,苹果却没跟上时代的节奏, AI成果频被外界诟病。 7月12日,社交媒体爆出庞若鸣在离职前,向苹果负责软件的SWE部门争取,公开自己AFM团队研发成果的机会,却遭到拒绝。 在迅速变化的AI时代,苹果的AI战略显得保守:2023年以来,WWDC大会上承诺的AI功能频频食言,AI功能虽已融入系统,但却缺乏创新。关于AI的决 策上,苹果已然失去了大众期待的创新和活力。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 ...
AI三问③模型之问 | 直面模型之问,以大爱共塑 AI 未来 ——WAIC 2025 大模型论坛以问题破局引领技术革新
36氪· 2025-07-17 11:21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核心内容 - 2025年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等地举办 聚焦"AI三问"框架:数学之问(公理推演)、科学之问(实证研究)、模型之问(技术落地) 三者协同推动跨领域创新 [3] - 商汤科技承办7月27日"大爱无疆・模塑未来"大模型论坛 贯穿"模型之问"主题 聚集全球专家探讨模型本质难题 [3] 跨国界技术交流亮点 - 活动打造跨国界跨架构交流平台 聚焦"泛化性瓶颈与模型底层范式关联"问题 分析架构设计固有局限 探索技术突破路径 [4] - 汇集全球顶尖企业技术专家与高校学者 促进不同技术路线智慧碰撞 为解决大模型技术瓶颈提供多元视角 [4] 架构革新与产业应用 - 探索Transformer与非Transformer架构融合路径 研究跨模态智能的语义鸿沟问题 优化文本/图像等多模态融合技术 [5] - 直击"性能-开销曲线优化"痛点 研究降低训练能耗同时保持性能的方案 重点关注轻量化架构与非Transformer可能性 [5] - 学术界探讨推理时扩展架构性能边界 产业界展示工程化优化方案 促进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互动 [5] 全球技术共识与发展方向 - 产学研领袖共同探讨高阶智能实现障碍 分析复杂推理/自主决策等认知短板成因 形成包含中国智慧的技术方案 [6] - 海内外专家围绕算力优化/跨模态语义破解等议题凝聚共识 推动AI从技术竞争转向协同破题的新模式 [6] 大会配套内容 - 推出首份刊物《WAIC UP!》定位为"AI时代进化指南" 汇集跨领域先锋力量探讨技术跃迁与未来文明 [7][8][10]
大数据ETF(159739)延续强势涨超1%,算力板块催化持续不断
新浪财经· 2025-07-17 10:59
指数表现 - 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930851)截至2025年7月17日10:35上涨0 96%,成分股润和软件(300339)上涨6 51%,新易盛(300502)上涨6 02%,拓尔思(300229)上涨5 84%,电科数字(600850)上涨3 70%,中际旭创(300308)上涨3 14% [1] - 大数据ETF(159739)同期上涨1 17%,最新价报1 21元 [1] - 截至2025年7月17日10:22,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930851)上涨0 76%,成分股润和软件(300339)上涨6 96%,拓尔思(300229)上涨5 60%,电科数字(600850)上涨4 75%,拓维信息(002261)上涨3 92%,新易盛(300502)上涨3 71% [2] 算力板块驱动因素 - 美股算力龙头英伟达因恢复对华AI芯片销售,股价创历史新高 [1][3] - 国内算力市场情绪改善,NV特供版芯片及寒武纪/升腾产能良率提升,缺卡状况大幅缓解 [1][3] - DeepSeek R2预计7-8月推出,大模型竞赛持续催化算力需求 [1][3] - Grok4训练量增加带动推理能力提升,印证算力投资必要性 [1][3] 指数构成 - 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选取50只涉及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及相关硬件设备的上市公司证券 [2][3]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科大讯飞(002230)、中际旭创(300308)、新易盛(300502)等,合计权重占比51 84% [2][4] 产品信息 - 大数据ETF(159739)紧密跟踪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 [2][3] - 场外联接基金包括A类021090、C类021091、I类022882 [5] 行业展望 - AI算力投资持续加码叠加端侧应用扩大,产业链龙头2025年上半年业绩兑现良好 [1][3] - 大模型持续升级背景下,算力需求投资空间广阔,建议关注国产AI产业链标的 [1][3]
通信ETF(515880)涨超1.1%,多重催化助推行业景气度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10:53
通信行业投资机会 - 通信行业近期迎来多重催化,卫星互联网板块持续推荐,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行业发展持续深化 [1] - 5G-A及6G标准研究持续推进,相关投资机会凸显 [1] - 英伟达推出多款新产品,进一步推动算力需求,利好通信设备供应链 [1] - 大模型国内外厂商进展不断,算力板块持续受益,推理需求持续释放 [1] 通信ETF及指数 - 通信ETF跟踪的是通信设备指数,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1] - 指数从A股市场中选取涉及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通信终端设备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反映通信设备行业整体表现 [1]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联接C(007818)和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联接A(007817) [1]
人形机器人联合会议:产业迭代下的近期投资机会解读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服装、工程机械、缝制机械、高机、智能驾驶、汽车CE、机器人CE - **公司**:智源、杰克股份、恒立液压、禾川科技、恒力、索成科技、恒帅股份、宁波华翔、德玛科技、中兴科技、上海人形、Google DeepMind、上海智己机器人、力控公司、杨浦智能、麦思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人形机器人产业 - **核心观点**:短期内板块仍有机会,应围绕定点或供应链核心公司投资,关注电机领域及供应链结构变化带来的机会 [1][3] - **论据**:产业迭代速度远超传统制造业等领域,研发周期约两个月;电机领域高密度电机等方向明确,如恒帅股份新一代斜波散电机有优势;供应链二级、三级供应商机会大,国内智源商业模式类似苹果ODM模式且商业化迭代速度快 杰克股份 - **核心观点**:在服装行业稀缺性强、自动化升级优势显著、业绩增长潜力大 [4][6][8] - **论据**:设备几乎覆盖服装行业所有工位;设备与自身机器人高度兼容,数据接口和软件无缝对接,市场份额高;主业营收约60亿,模板机配套市场空间达三四百亿,设备效率提升且国内外市场扩展 恒立液压 - **核心观点**:处于阶段性底部,有望迎来向上趋势 [9] - **论据**:一季度工程机械景气度高点后进入二季度淡季但表现优于预期,三季度预计加速增长,挖掘机和高空作业平台处于周期底部,卡特中挖油缸放量及泵阀份额提升将推动收入增长 禾川科技 - **核心观点**:需关注技术创新及市场拓展情况评估未来发展潜力 [9] - **论据**:今年4 - 5月推出股权激励措施,三季度预计盈亏转正,致力于成为人形机器人代工商,与上海人形合作紧密,计划推出迭代产品并补齐核心零部件工艺短板 [15] 索成科技 - **核心观点**:在物理AI仿真平台领域有独特优势,值得关注和投资 [22][28] - **论据**:是中国市场唯一在该领域拥有卡位、场景、产品和收入的私有稀缺资产;2025 - 2026年物理AI目标收入3000 - 5000万元;内部预计2025 - 2026年复合增长率25%,目前市值处于历史低位,有较大上升空间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机器人板块产业迭代加速,围绕强化学习和大模型两种技术路线存在分歧,类似电动车领域城市NOA与L4级自动驾驶区别 [2] - 恒力在精密丝杠和导轨业务产能提升、出货量增加,导轨业务放量,下游应用广泛,在机器人业务有进展,采用国内外双线并行策略开拓市场 [13][14] - 国内关税政策影响缝制机械行业,二季度降幅快速收窄,预计三季度、四季度紧缩情况改善,全年海外市场高增长,国内市场增幅逐步拉回 [10][11] - 2024年欧美经济下滑使高机板块景气度回落,今年上半年受拖累,预计下半年CVR增速双位数增长,高机和非挖板块业绩将迎来拐点 [12] - 基于模型和无模型的强化学习在智能驾驶和通用人形机器人中应用不同,特斯拉未来可能更多采用基于模型的强化学习 [17] - 基于模型的强化学习在人形机器人中难以落地,原因是构建世界模型困难和模拟路径选择复杂 [18] - Google DeepMind的AlphaGo是基于模型强化学习的成功案例,但建立通用机器人的L4级别基于模型仍具挑战性 [19][20] - 物理AI仿真平台可通过高效合成数据解决建立世界模型困难及数据不足问题,如银河通用使用仿真数据训练,智源发布3D数据集资产 [21] - 市场对索成科技有核心担忧,但公司通过收购补全学科、拓展渠道,增强物理AI战略能力 [25][26]
黄仁勋首次参加链博会演讲:很想买一辆小米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21:31
中国供应链 - 中国供应链具有高度复杂性,涉及非常长的链条和不同层面的技术,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 [2] - 中国供应链涌现出许多国际化、生态系统级别和技术性公司 [2] - 中国的硬件技术如电池和电力产品很强,计算机科学和软件能力均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2] 小米汽车与中国电动车品牌 - 英伟达与小米有紧密合作关系,小米是一个很棒的合作伙伴 [2] - 黄仁勋表示想购买小米汽车,但因在美国无法购买而感到遗憾 [2] - 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如小米、比亚迪、理想、蔚来和小鹏给黄仁勋留下深刻印象,其中理想汽车空间大,蔚来和小鹏非常豪华 [2] AI产业 - AI产业可分为计算机层、模型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3] - 中国在模型层有DeepSeek、阿里千问、Kimi等,其中Deepseek是全球首个开源推理大模型 [3] - 中国在应用层进展迅猛,涌现出大量不同应用和公司 [3] - 中国教育体系培养了全球最优秀的AI研究人员,全球约50%的AI研究者来自中国,涵盖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