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搜索文档
九洲集团(300040) - 300040九洲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06
2025-06-06 09:16
公司概况 - 1993 年创立,专注智能配电网和网络能源领域,2010 年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 300040),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 - 拥有智能配电网、新能源、综合能源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由三个业务集团公司管理,超 40 家子公司,覆盖国内十多个省份和地区 [1][2] - 构建研究、制造和营销三大运营支撑平台,形成“铁三角”营销服务网络,覆盖 30 个省市自治区 [2] - 是国家电网多个省公司集中采购供应商,产品应用于多个行业数千个国内外项目 [2] - 获全国民营科技 100 强、中国机械 500 强等多项荣誉,连续多年为纳税信用 A 级企业等 [2] - 2015 年起向“制造业 + 服务”发展,形成现代智能制造新模式,有风光新能源 + 智能装备制造双引擎业务格局 [2] 业务成果 智能配电网领域 - 深耕 30 年,研发水平领先,专利超 200 项 [3] - 产品覆盖 70 余国家及地区,产业链上下游融通优势明显 [3] 新能源发电领域 - 截至 2024 年 12 月,累计建设、控制和持有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超 2.7GW,在建和已拿指标项目容量 1GW,开发中权益容量超 2GW [3] 综合智慧能源业务板块 - 发展“分散式风电+供暖”、风电下乡、零碳产业园区项目,布局源网荷储类项目 [3] 互动问答 国补拖欠情况 - 行业国补拖欠普遍,周期 2 - 3 年,公司账上超 10 亿元国补应收款,风光项目均通过合规检查进入“双目录” [4] - 应收国补全为电费补贴,无供暖补贴,拖欠款从 2017 年滚动形成,最长为 2020 年后项目,不同省份回款进度不一 [5] 制造业出口业务 - 出口市场潜力大,处于起步阶段,电力设备有更新换代需求,公司与阿里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并独立完成设备认证 [6] - 预计未来 5 年(至 2030 年)出口业务显著增长,行业周期 8 - 10 年 [6] 2024 年制造业板块增长原因及未来趋势 - 2024 年提出“回归主业”战略,提高智能装配制造板块业绩,加大市场和营销投入、提升研发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整合集团资源拉动设备销售 [7] - 2024 年智能配电网业务订单额超 8 亿元,同比增长超 30%,2025 年目标 10 亿元,截止 2025 年 1 季度中标金额超 2.6 亿元 [8] - 输配电行业或迎景气周期,公司有能力和意愿抓住机遇实现电力设备业务发展 [8] 电价市场化改革影响 - 存量项目可沿用保障性电价,避免收益受损,电价调整温和 [9][10] - 新增项目通过竞价确定机制电价,对冲市场波动风险,降低收益不确定性,市场化交易电价或降 3 - 5 分/度,行业可压缩成本维持合理收益率 [10] 2025 年股权激励计划 - 2025 年 2 月回购股票拟用于股权激励,处于筹备阶段,形式未定 [10] 智能配电网设备订单情况 - 电网订单占比约 1/3,电网外占比约 2/3,截止 2025 年一季度末中标金额超 2.6 亿元 [10] - 业务毛利约 20%,净利率约 3%,订单量增长和产能利用率提高将改善盈利水平 [10] 综合智慧能源板块 - 定位为针对客户用电综合用能需求提供多能互补解决方案,包括“分散式风电 + 供暖”等业务模式,是未来增长看点之一 [10] - 短期业绩增长来自“分散式风电 + 供暖”业务投产和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增收减亏 [10] - “分散式风电 + 供暖”业务在三北地区替代燃煤锅炉,实现多种价值,契合政策,公司储备超 300MW 指标,拿到部分项目资产和指标 [10] - 2024 年生物质发电行业问题致公司生物质电站投资效益不及预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4.22 亿元、权益持有生物质公司投资收益损失 0.68 亿元,同行业公司也有减值 [10][11] - 2025 年从原材料、技术路径、附加值产品等方面调整经营战略,降低成本,提高发电效率和盈利能力 [11] 新增分散式风电 + 清洁能源供暖项目 - 预计项目收益率高,内部收益率可达 10%以上,发电收入占比超 90% [11] - 东北三省潜在市场巨大,公司作为先行者将优化业务模式并复制推广,已有多个项目在黑龙江省进入核准/准备建设状态 [11] 新能源发电项目储备 - 在建和已拿指标容量超 1GW,开发阶段项目容量约 2GW - 3GW,足够未来 3 至 5 年业务增长,一季度末巴彦二期 100MW 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11] 2025 年度经营目标 - 智能配电网业务营收增长目标 30%,重新聚焦业务,瞄准集团型大客户发力 [12] - 新能源发电业务营收增长目标 10%,储备项目陆续并网 [12] - 综合智慧能源业务营收增长 10%,分散式风电、零碳产业园区等项目落地 [12]
*ST花王(603007.SH)拟收购尼威动力55.50%股权 进军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金属高压油箱业务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6-06 00:36
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尼威动力55 50%股权 非国资股权部分交易价格为6 01亿元 国资股权部分预计交易价格为6463 45万元 [1] - 交易完成后 公司将正式进军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金属高压油箱业务领域 [2] 公司原有业务状况 - 公司原有业务集中在城市更新 乡村振兴 生态修复等领域 已形成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 景观养护 文旅运营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 [1] - 原有主营业务增长乏力 受产业传统 高度依赖地方基建投资 竞争激烈且回款周期长等因素影响 未来发展受限 [1] 标的公司业务 - 标的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高压燃油箱系统的研发 生产与销售 具备从产品设计 测试验证到规模化生产的全套业务体系 [1] - 标的公司在金属高压油箱市场占据较高份额 受益于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渗透率稳步提高 [1] 交易意义 - 交易是公司开辟全新增长路径的关键之举 能有效提升整体竞争实力 筑牢竞争壁垒 [2] - 助力公司在绿色低碳发展框架下构建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在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2]
衣食住行迎“绿色变革” 碳博会演绎“可持续的一天”
证券时报· 2025-06-06 00:04
碳中和博览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00家企业参展 [1] - 博览会展示低碳技术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的应用,"可持续的一天"概念正在普及 [1] 纺织服装行业低碳创新 - 东方国际与天丝品牌合作研发零碳天丝莫代尔纤维内衣,可在28℃土壤中55天完全降解 [3] - 采用针织面料后整理加工技术,每吨面料生产节省14.2吨水和22度电 [3] 食品行业绿色生产 - 五芳斋应用"真空烧煮灭菌二合一技术"和自动化裹粽产线,效率提升30% [5] - 使用竹浆+甘蔗渣环保包装材料,实现自然降解 [5] 建筑与工程材料创新 - 隧道股份开发低碳型土体固化剂,可将80%工程泥浆转化为回填材料 [7] - 流态固化土已在沪通铁路等项目应用,具有快凝、抗渗透等特性 [7] 航运业绿色转型 - 中远海运展示12艘24000TEU甲醇双燃料船、全球首艘纯电动力集装箱船等绿色船队 [7] - 推动甲醇燃料船舶订造和生物燃料试航,通过区块链平台确保绿色燃料数据可追溯 [8] 新能源商用车应用 - 西井科技Q-Truck无人驾驶新能源车每年单车减排50吨CO2,相当于植树4545棵 [10] - 已在泰国、英国、中国多个港口实现商业化应用 [10]
焦点访谈|从“理念倡导”到“行动自觉” 公众参与绘就美丽中国壮美画卷
央视网· 2025-06-05 21:48
沈阳地铁碳积分平台 - 沈阳地铁推出碳积分平台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市民通过盛京通小程序乘坐地铁可自动积累碳积分并兑换福利 [3] - 平台自2023年1月推出以来已吸引15万人注册使用 单个碳积分约等于1元人民币消费价值 [4] - 碳积分可抵扣餐饮 休闲娱乐 购物消费等场景消费 例如原价35元套餐可用6碳积分加23.92元兑换 [4] - 地铁方以站点1.5公里为半径拓展200多家商户入驻 商户通过让利吸引客流 地铁方为商户增加曝光宣传 [6] - 平台创新模式吸引企业合作 如推出"光盘行动送碳积分"活动 将低碳理念延伸至更多消费场景 [6] 青山村环保实践 - 浙江杭州青山村通过"未来乡村议事会"机制组织村民参与环保志愿活动 如清理景区垃圾 [8] - 该村早年通过水源地保护试点积累经验 从生态修复扩展到生物多样性保护 带动80%以上民宿农家乐加入"自然好邻居"计划 [10] - "自然好邻居"计划要求商户禁用一次性用品 做好垃圾分类 评级高的商户可获得更多客源引流 [12] - 参与商户需拿出订单金额5%-10%反哺环保项目 形成商业与环保良性循环 [12] 和平社区废旧家电回收 - 内蒙古鄂尔多斯和平社区开展废旧家电回收活动 居民可用废旧家电兑换生活用品 [14] - 活动源于当地年电子废弃物超800吨但规范回收率低的问题 社区与正规回收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处理渠道 [14] - 社区建立"网格化回收地图"实现15分钟回收服务圈全覆盖 两年累计回收1800多件家电 有害垃圾总量下降36% [16] 全国环保参与数据 - 全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达30万支 志愿者超3500万人 实施项目活动151万多个 [18] - 生态环境部推动《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落实 计划制定碳普惠机制管理规范激励公众参与低碳行动 [18]
RCEP新能源盛会在合肥召开 各国共谋绿色低碳新未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5 20:31
新能源领域协同发展盛会 - 聚焦新能源汽车和先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对话会在合肥市举行 主题为"向新而行 链动未来" [1] - 来自RCEP成员国的政府官员 行业领袖 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与 共商区域绿色产业协同发展 [1] 会议背景与目的 - 合作对话会是2025 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论坛主要活动之一 由合肥市政府和安徽省外事办共同主办 [3] - 旨在推动RCEP成员国在新能源汽车和先进光伏领域的国际合作 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3] 会议成果与倡议 - 发布《RCEP成员国新能源汽车 先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话会合肥倡议》 呼吁深化产业合作 形成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3] - 揭牌成立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行业合作理事会和中国—东盟光伏行业合作理事会 [3] - 研究讨论了理事会年度工作计划 [3] 国际合作机制建设 - 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强调行业合作机制是推动经贸及投资合作的重要桥梁 应积极建立机制性合作 [4] - 揭牌成立合肥市国际商会海外联络处和市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签署RCEP相关合作备忘录和项目 [6] 合作需求与创新实践 - 发布合肥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行业合作需求清单 涵盖47项需求 [6] - 推出合肥市"五外联动"一码通线上程序 [6] - 中外代表聚焦新能源领域创新实践 围绕碳中和背景下合作机遇展开深度交流 [6] 行业专家观点 - 亚洲电动汽车协会联合会主席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引领者 中国与东盟可共同建立区域生态系统 推动电动汽车成为主流趋势 [6] -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深化合作是应对全球竞争 实现绿色共赢的必然选择 应加强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 [6] 论坛系列活动 - 2025 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论坛包括多场活动 如新能源汽车和先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话会 开幕式暨主旨报告等 [7]
中色股份:有价金属回收实现新发展,绿色低碳展现更大作为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5:05
项目概况 - 中色锌业锌冶炼工艺优化及浸出渣处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近日建设完成,工艺流程全线贯通,实现银、铟、铅、锌等有价金属综合回收 [1] - 项目采用"热酸浸出-低污染沉矾除铁-三段锑盐净化"湿法炼锌工艺,年产锌产品21万吨、硫酸40万吨,同时每年产出浸出渣约22.5万吨(湿基) [1] - 项目于2022年11月启动建设,配套研发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利用侧吹炉+烟化炉处理浸出渣,达到环保要求 [1] 环保投入与成效 - 公司节能环保总投入从2022年0.88亿元增长至2024年5.41亿元 [2] - 近三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别为77.81万吨/74.53万吨/72.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呈现逐年大幅减少趋势 [2] - 2024年5月"印尼阿曼90万吨/年铜冶炼项目"入选"国际工程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项目" [2] 技术应用与行业合规 - 项目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铅锌行业规范条件》要求,配套增设浸出渣无害化处理系统 [1] - 公司推广绿色冶炼、超低排放、废渣无害化处置、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 [2] - 完善环保制度体系,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排污许可管理及污染物监测 [2] 可持续发展战略 - 项目统筹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 [1] - 公司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运营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2] -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坚持资源高效利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3]
二十风华正青春 接续奋斗向未来
中国能源网· 2025-06-05 10:5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公司成立20周年,从北京六铺炕小办公楼起步,迅速覆盖华北区域14个省市区,形成经营5大类570多个牌号化工产品的标杆企业[1] - 累计向社会提供化工品近2亿吨,实现营业收入近1.6万亿元[2] - 合成树脂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28%,包括"高性能EVA""医卫输液袋产品"等打破进口垄断的产品[1] - 产品远销东南亚、美洲、非洲、欧洲、日韩等地区,成为连接华北区域生产企业和客户的关键纽带[1]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在生物基材料、高性能聚碳酸酯、光伏等领域取得突破,打通技术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2] - "可降解农膜专用料开发"项目入选国家绿色技术推广名录[2] - 成功量产"光伏胶膜专用EVA树脂""茂金属聚丙烯"等明星产品[3] - 联合齐鲁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攻克氢化丁腈领域"卡脖子"难题,2022年底生产出合格产品,结束高端橡胶依赖进口历史[3] - 开发15款差异化产品,包括支化顺丁BR9008、超低顺式稀土橡胶ND60等[3] 市场拓展与行业地位 - 合成树脂部荣获"高性能聚丙烯优秀销售团队""金牌战略供应商""卓越合作伙伴奖"等多项荣誉[2] - 推动PP、LDPE、HDPE、LLDPE、PC、EVA、UHMWPE、PVC等高端牌号产品发展[1] - 连续8年为雄安新区定向供应化工产品近40万吨[4] 绿色转型与社会责任 - 打造国内首款可工业化回收利用的高强"绿色"耐候膜,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4] - 成功打造新疆农地膜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新疆、陕西等地农户捐赠地膜、化肥等物资[4] - 连续13年资助陕南秦巴山区尘肺病患者在学子女,连续3年向天津地区自闭症患儿、留守儿童等群体献爱心[4] - 坚持购买东乡藜麦、宁夏枸杞等帮扶产品,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4]
我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07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 - 海南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将生态优先贯穿发展肌理 [1][6] - 2023年万泉河流域生态产品总值(GEP)达2097 53亿元 为首次以流域为单元核算 [3] - 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碳足迹为5 3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千克 低于国内茶叶平均水平 [4] 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白沙县"两山平台"累计发放生态贷款超4100万元 惠及3900余农户 [5] -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实现渔业资源增长2倍 人工鱼礁区资源密度达周边5倍 珊瑚覆盖率从18%提升至28 78% [5] - 赤田水库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博鳌亚洲论坛等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 [6] 绿色产业发展数据 - 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55% 保有量40 9万辆居全国第二 新增更换占比全国第一 [6][7] - 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形成年产能改性料3 45万吨 餐饮具4 5万吨 膜袋5 71万吨 2024年产值增长68 25%至4 06亿元 [7] -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75% 全域禁塑替代率达80% [6][7]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种群恢复至7群42只 [6] -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减碳96 2% 进入近零碳运行阶段 [6] - 推进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等重点低碳园区建设 [7]
六五特刊 | 共铸大湾区低碳标尺
中国环境报· 2025-06-05 07:42
粤港碳标签互认机制 - 首批5款产品实现粤港碳标签互认,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协同发展 [1] - 佛山金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PD—1膜成为国内首款获得广东碳标签和香港产品碳足迹标签互认的产品 [1] - 广东109家企业共获得125张碳标签证书,覆盖22个行业,包括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等 [2] 企业案例与行业影响 - 佛山金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碳标签认证,产品更顺利进入北美及亚太市场 [3] - 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碳足迹评价及碳标签工作,达成减碳目标 [3] - 碳标签互认机制降低绿色认证成本,提升产品国际认可度,促进产业低碳转型 [3] 大湾区经济与绿色市场 - 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跻身全球湾区第一梯队 [4] - 广东省推动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跨境交易试点,推进环珠江河口"黄金内湾"产业绿色升级 [5] - 碳标签互认范围向澳门延伸,拓展至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形成万亿级规模的湾区绿色市场 [3] 政策与合作基础 - 粤港碳标签互认合作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推动两地规则衔接 [2] - 2023年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碳标签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签订《关于共同合作开展粤港碳标签互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2]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协调政府部门和技术机构,持续开展碳标签体系建设 [2]
梅雁吉祥拟3240万元出售水泥产能指标 回笼资金2904万元加速低碳产业转型
长江商报· 2025-06-05 01:08
资产剥离与绿色转型 - 公司控股子公司梅雁旋窑拟将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的60万吨/年水泥熟料产能指标转让给铜陵上峰,交易价款3240万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水力发电和地理测绘信息,近年来致力于转型清洁能源业务,梅雁旋窑因市场原因已停产 [1] - 根据国家工信部2024年产能置换政策,闲置产能指标将失效,需在窗口期内完成转让 [1] - 截至2024年末,梅雁旋窑生产线待处理固定资产原值3.05亿元,净值9441.86万元 [1] 交易细节与战略意义 - 交易受让方铜陵上峰由A股上市公司上峰水泥持股35.5% [2] - 公司通过处置高耗产能优化资产结构,所获资金用于绿色能源布局,加速低碳转型 [2] - 转让产能指标扣除税费后可收回现金约2904万元,后续设备拆除及房屋处置可能产生额外收益 [2] 财务表现与业务拆分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4亿元和3.57亿元,净利润累计亏损1.83亿元 [2] - 2024年亏损主因包括商誉减值准备5357.38万元及信用减值损失5829.99万元 [2][3] - 2024年水力发电业务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26.51%,地理信息业务收入8355.63万元,同比下降30.25%,毛利率仅5.4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