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构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印尼推出经济刺激计划改善预期
经济日报· 2025-06-27 06:06
经济刺激计划规模与目标 - 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规模达24.44万亿印尼盾(约合15.3亿美元)的"夏季经济刺激计划" [1] - 目标是通过政策及资金干预提振居民消费 实现2025年二季度接近5%的经济增长 [1] - 印尼2025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87% 为3年多来最低水平 [1] 经济背景与挑战 -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美国关税威胁(高达32%)对印尼出口贸易造成不确定性 [1] - 2025年1月至4月 印尼股市外资净流出50.72万亿印尼盾(约合30亿美元) [1] - 2025年一季度债市外资流出超过6.11万亿印尼盾(约合3.75亿美元) [1] - 2025年一季度居民消费同比增长4.89% 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1] - 开斋节期间旅行人数较2024年减少约4700万 消费支出和资金流动明显减少 [1] 刺激计划具体措施 交通出行 - 为1.1亿名驾车者提供20%的公路通行费折扣 [2] - 为280万名火车乘客提供30%的火车票价折扣 [2] - 为600万名经济舱机票乘客代缴6%的增值税 [2] - 为50万名海运乘客提供半价船票 [2] 能源补贴 - 为7930万户家庭提供50%的电费折扣 [2] 社会援助 - 社会援助受益家庭数量增至1830万户 每户每月额外补贴20万印尼盾 持续两个月 [2] - 为这些家庭每月发放10公斤免费大米 [2] 工资与保险补贴 - 为月工资低于350万印尼盾(约合215美元)的低收入劳动者提供工资补贴 [2] - 将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人工作意外保险费用的折扣计划延长6个月 [2] 资金来源与市场反应 - 公路通行费和失业保险折扣通过与私营部门合作实施 不由国家预算拨付 [3] - 部分专家质疑将部分成本转嫁给私营部门的做法 认为应由国家预算完全承担 [3] - 更多人士持积极态度 认为计划能提振市场信心 缓解经济增长放缓压力 [3] 长期经济挑战与建议 - 印尼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全球贸易局势变化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挑战 [4] - 专家建议在实施短期刺激政策的同时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 [4] - 政府需密切关注刺激计划实施效果 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 [4]
皖天然气: 关于取消监事会并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7 00:21
公司治理结构调整 - 取消监事会设置,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履行原监事会职权,符合新《公司法》及配套规则要求 [1] - 修订后的公司章程明确职工权益保护条款,新增法定代表人职务行为追偿机制 [2][3] - 股份总数从478,219,266股增至490,191,687股,均为普通股 [6] 公司章程核心修订 - 股东权利条款扩展至可查阅会计凭证,诉讼主体范围调整为股东可起诉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4][16] - 财务资助限制强化,累计总额不得超过股本10%且需三分之二董事通过 [6] - 股份回购情形细化,明确6个月内注销或转让的时限及10%持股上限 [7][9][10] 股东会机制优化 - 股东会授权董事会发行债券,新增总资产30%以上重大资产交易审批权限 [23][24] - 临时股东会触发条件中"监事会提议"改为"审计委员会提议",股东自行召集门槛调整为连续90日持股10% [25][29] - 累积投票制适用范围明确为选举2名以上独立董事或单一股东持股超30%的情形 [52] 表决与信息披露规范 - 关联交易表决规则要求关联股东回避,争议情况下分别记录表决结果 [48][49] - 网络投票时间不得早于现场会议前一日15:00,表决结果需包含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数据 [33][47] - 股东会决议公告需披露现场/网络投票比例及每项提案详细表决结果 [57]
消费困局的“盲点”?
2025-06-26 23:51
工作时间延长如何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 消费困局的"盲点"?20260626 摘要 中国服务消费存在巨大潜力,每年服务消费差值达两三万亿,主要受居 民工作时间延长和消费场景不足影响,而非单纯收入下滑所致。可选品 消费未受显著影响,表明闲暇时间和服务场景是关键因素。 中国居民工作时间延长挤占闲暇,消费时间从 2018 年的平均每天 80 分钟降至 40 分钟,与日本、韩国等国形成对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 业工时上升,但工资与消费时间错配,抑制了消费。 中国法定节假日和年假总数偏少,员工休假意愿低,限制了休闲和假期 经济发展。相比之下,日本、韩国年假较多且员工休假意愿强,更能促 进假期消费。 预计 2025 下半年至 2026 年,弹性休假试点、00 后劳动力入职及出口 行业竞争缓解等因素,有望改善消费者行为,缓解内卷,促进服务消费。 制造业向生活性服务业的就业结构调整,有助于缓解内卷,满足服务业 人力需求。文化体育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仍存在招聘需求,工资增速 较高。 Q&A 近年来中国消费表现偏弱,是否可以完全归因于收入下滑? 近年来中国消费表现偏弱,收入下滑无法完全解释这一现象。数据显示,人均 商品消费一直在潜 ...
东方雨虹20250625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东方雨虹 - 行业:建筑防水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东方雨虹经营情况 - 销量:2025 年第二季度 4 - 5 月,防水卷材销量同比增长超 6%,防水涂料销量同比略降约 0.1%,砂粉销量增速显著,呈现止跌回升趋势[3] - 收入:因去年价格战价格下调,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但降幅收窄,5 月降幅小于一季度和 4 月,呈边际改善趋势[3] - 价格:4 月起终端市场消耗价格环比一季度趋稳略升,部分头部企业发布涨价函,是行业复价积极信号[3] 建筑防水行业需求环境 - 整体:行业整体需求下行,工程和零售市场需求均面临下行压力,环境严峻[4] - 局部:工业能源类、城市更新、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如重大水利设施)等需求表现尚可,东方雨虹工建集团承接了相关项目[4] 2025 年下半年市场价格走势 - 走势难判,取决于头部企业策略,一家传统头部防水公司不愿继续价格战,东方雨虹率先提价,试点调价未影响销量,预计价格战缓和[5] 2025 年公司收入结构 - 目标未调整,零售和小 B 业务占比将提升,地产大客户直销模式占比下降。零售端预计增长,小 B 端保持个位数增长,地产大 B 直销业务预计下降,施工业务收入也将下降[6][7] 德爱威零售业务调整 - 2023 年调整:划归民建平台分管,整合渠道,清理库存,影响了当年销售任务,但利于未来协同和业务增长[7][8] 东方雨虹民建业务 - 目标策略:2025 年目标是完成预算实现百亿收入,深化下沉市场渗透,利用行业竞争格局变化机遇[9] - 增长驱动:扩品类战略,非防水品类(卷材维修、特种砂浆、墙面辅材等)是收入增长主要来源[10][11] 东方雨虹公建业务 - 价格策略及表现:2024 年 4 月起实施新价格体系,4 - 5 月终端产品价格环比一季度趋稳提升[12] - 核心任务和领域:核心任务是提升市场份额,发展渠道合伙人,聚焦重大水利、城市更新、工业能源类项目[13] - 战略调整:2025 年“稳防水、扩品类”,砂浆、管业为主业,涂料和防腐为增长引擎,从工程防水平台转型工程建材平台[15] 东方雨虹海外市场布局 - 区域布局:东南亚建立经销商体系并设厂,北美工厂在建,计划 2025 年底在沙特投产无纺布工厂[3][16] - 资本开支:2025 年预计 10 亿 - 15 亿元人民币,多数工厂投入 4000 万 - 5000 万元,部分工厂投资较大[3][17] - 建设模式:采取多种灵活模式优化资本开支,如购买现有厂房、搬迁国内闲置设备、“以租代建”[17][18] 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影响及业绩展望 - 2025 年:收入平稳,核心业务稳固,推进降费增效,优化费用率,价格战缓和[18] - 2026 年:业务结构调整冲击减小,收入规模有望恢复增长,业绩向好[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抵房处置:倾向在可接受价格内尽快变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25 年处置可能冲击利润[18] - 公抵房结构:除三家酒店外主要为住宅类资产,车位价值量小可忽略[20] - 优化资产布局和消化过剩产能:出租或出售闲置厂区,推广德阳模式至沈阳厂区,出售厂区不限于建材行业,与政府协商退回部分工业用地[21][22]
产业结构变革让“天坑”专业成“香饽饽”
第一财经· 2025-06-25 21:05
行业就业趋势 - 曾被戏称为"天坑专业"的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就业率和起薪已跃居前列,部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进入本科主要专业类前十 [1][2][3] - 2024届理学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6115元,位列学科门类第三,其中应用化学月收入达6217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均为87% [5][6] - 材料类专业202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6474元,较五年前提升1200元,起薪增幅排名第三 [7] 细分领域发展 - 生物科学领域因AI制药、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2024年中国药企完成94笔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519亿美元(同比+26%) [4] - 化学作为工业基础学科应用广泛,功能化介孔材料可应用于电池、生物医疗等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强调其"创造新物质"的特性 [5] - 新材料产业规模达7.8万亿元(同比+13.5%),2024年新增21个工科专业中6个与材料创新直接相关,如智能材料与结构、光电信息材料 [7] 学科交叉与教育改革 - 高校推进跨学科培养模式,复旦大学等设立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采用本研融通机制,院长均由顶尖科学家担任 [9][12] - 人工智能专业2024届本科生月收入6546元,进入收入前50专业,但78%从业者需研究生学历,毕业五年后从事AI岗位比例达1.5%(较应届0.3%显著提升) [10] - 2024年本科专业目录新增29种专业,包括智能分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国家战略方向 [13] 院校实践案例 - 天津大学成立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院,北京科技大学首创材料智能技术本科专业,推动研发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4][7] - 东华大学在智能穿戴、智能纤维领域取得突破,材料学院近年实现本科/研究生全员就业 [7] - 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指出,AI技术应用已成必修能力,否则毕业生面临淘汰风险 [9]
投资收益快速增长 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生变
金融时报· 2025-06-25 11:10
行业表现 - 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资产总规模超过314万亿元,资产规模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26家银行营业收入与30家银行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1] - 34家银行投资收益同比上升,超20家银行投资收益对营收贡献度同比提升,城商银行与农商银行表现尤为明显 [1] - 部分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超过100%,如光大银行(72.13亿元 vs 去年同期17.9亿元)、上海银行(65.46亿元,+118.8%)、青岛银行(10.28亿元,+6.72亿元) [3] 驱动因素 - 利率水平下移促使银行增加债券投资浮盈兑现和交易流转,同时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化也贡献收益 [4] - 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导致部分中小银行扩大债券投资,国债等政府债券发行提供配置机会 [4] - 债券市场2024年牛市带来可观收益,但2025年一季度市场调整导致部分银行(如贵阳银行、厦门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显著下滑 [9][10] 收入结构 - 上海银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达48%,青岛银行占比25%,有效支撑营收增长(上海银行营收+3.85%) [3] - 利息净收入承压明显:42家银行中18家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3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增长 [6] - 江苏张家港农商行利息净收入下降14.6%至7.75亿元,但投资收益(+45%)和手续费收入(+135%)拉动整体营收增长3.29% [7] 可持续性挑战 - 投资收益增长具有阶段性特征,依赖债券市场利率走势和股票价格波动,未来不确定性较强 [11] - 银行需平衡AC账户和OCI账户配置以稳定收益,但政策约束和市场波动将考验主动管理能力 [11] - 部分银行已出现投资业务拖累业绩案例:贵阳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8.25亿元,厦门银行营收减少2.74亿元 [9] 战略调整方向 - 优化负债结构:光大银行推动存款分类管理,杭州银行加快高成本存款置换 [13] - 加强重点领域贷款投放:科技、绿色、制造业贷款维持快速增长 [13] - 发展中间业务:拓展财富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提升零售资产质量 [13] - 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注重RAROC和EVA理念,避免收益率倒挂,控制负债成本 [12]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5年6月24日在湖北省荆门市洋丰培训中心召开,采用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全体9名董事均出席[2] - 会议审议通过两项议案,包括对外投资建设新型作物专用肥项目及为参股公司提供担保,两项议案均获全票通过[3][4][5][7] 对外投资项目 - 公司拟与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投资11.5亿元建设100万吨/年新型作物专用肥项目,包括40万吨高塔复合肥、40万吨尿基复合肥、15万吨测土配方BB肥及5万吨高端水溶肥[36] - 项目预计2025年12月开工,2026年12月投产,用地面积322亩(化工用地266亩),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36] - 投资目的为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华东区域布局(覆盖江苏、江西等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与核心竞争力[3][41] 参股公司担保事项 - 公司按40%持股比例为参股企业湖北夷磷联丰矿业提供不超过1.6亿元的连带责任担保,其他股东按比例同条件担保[5][11] - 夷磷联丰矿业成立于2025年4月,注册资本8亿元,主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业务[13][15] - 本次担保后公司累计对外担保额度34.575亿元,占最近一期净资产的32.69%[20] 行业与战略布局 - 公司近年持续加码磷化工产业链,包括2022年与格林美合作建设15万吨磷酸铁项目、2024年调整宜都项目为20万吨磷酸精制生产线[45][46] - 2024年启动宜昌磷系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总投资96亿元分两期建设,显示公司强化磷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方向[48] - 新型作物专用肥项目符合复合肥行业专业化、新型化趋势,响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3][41]
美的还有成长空间吗?
虎嗅APP· 2025-06-25 07:43
港股"十巨头"概览 - 高盛提出港股"十巨头"包括腾讯、阿里、比亚迪、小米、美团、美的、网易、携程、安踏、恒瑞医药,总市值约1.6万亿美元,未纳入百度、京东 [3] - "十巨头"中50%涉及制造业(比亚迪、美的、小米、安踏、恒瑞医药),但比亚迪和小米被归类为恒生科技成分股,非传统制造业 [3] - 美的H股2024年9月发行价54.8港元,募资超350亿港元,10月最高涨至96.73港元(+76.5%),但截至2025年6月回落至74.6港元,市值约5600亿港元 [3] - "十巨头"平均市盈率16倍,美的低于14倍,反映市场对其成长性存疑 [3] 家电行业格局 - 2024年全球家电销售额3.9万亿人民币,中国(9180亿)、欧洲(8390亿)、北美(8380亿)合计占比66.8% [4] - 2023年美的、海尔智家、格力家电销售额合计6700亿,占中国市场的70%,行业集中度高但出海想象空间有限 [4] - 空调是中国家电最大品类,2024年销售额3730亿,占国内家电总销售额的40.6% [11] 美的业务结构 - 业务划分为To C(智能家居)和To B(商业/工业解决方案),2024年To C收入占比66.2%(2695.3亿),To B占比25.7%(1045亿),其他收入8.1%(331亿) [6][7][9] - 智能家居业务中,空调占30.2%(1130亿),冰箱/洗衣机占18.3%(682.9亿),厨电及其他占17.4%(650.8亿) [14] - 暖通空调业务30%收入来自To B(481亿),格力2023年空调收入1349亿(含商用),若商用占比不超15%,格力家用空调仍领先美的 [14] 空调市场竞争动态 - 2016年格力空调收入领先美的32%("格美比"132%),2024年H1美的反超格力("格美比"76.8%) [12] - 美的主动停止披露智能家居细分数据,可能因战略重心转向多元化或避免刺激竞争对手 [15][16] 国际化表现 - 2024年美的海外收入1690.4亿,占比41.5%,2019-2024年海外收入年均增长7.7% [18] - 海尔智家2024年海外收入1429亿(占美的84%),格力海外收入282亿(占比28.3%),国际化差距显著 [20] - 2024年美的国外毛利润率26.8%(453亿),首次高于国内(26.2%,623亿) [23] 线上渠道与盈利能力 - 2024年线上收入占比21%(856.2亿),毛利润率31%(265.2亿),显著高于线下的25.2%(810.4亿) [27][29] - 线上贡献美的25%毛利润,海尔和格力未单独披露线上数据 [31][32] 国内消费升级机遇 - 家电三巨头内销毛利润率超30%(格力34.3%,海尔29.8%,美的26.2%),反映消费升级趋势 [25][34] - 中国空调销售额占比40.6%远高于欧美(6.6%),冰/洗占比35%,其他品类58%,结构差异显著 [34] - 中国人均居民用电量仅为全球平均60%,家电普及仍处初级阶段,空调刚需属性突出 [36] - 美的曾尝试IoT和家用机器人未果,但高端化、出海、线上稳步推进 [36]
投资于人,推动老龄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新华日报· 2025-06-24 13:39
从宏观经济格局上看,老龄社会新形态下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正成为解释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的重 要方面,并由此影响贸易模式转型的新维度。由于劳动者同时具备年龄升值型和贬值型两种不同的年龄 依赖型技能,人口老龄化趋势通过改变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进而影响两种年龄依赖型技能的相对供给, 由此改变所有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最终推动贸易结构和出口比较优势发生演变。既往研究表明,我 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将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加速减弱,产业结构逐渐向密集使 用年龄升值型技能要素行业转变。发挥人口老龄化的正向外部性可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贸易结构调 整的有利契机。除产业结构变革外,技术结构亦将在老龄社会新形态下作出相应调整。这尤其体现在自 动化技术的迭代升级方面,即人口老龄化态势的加速发展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强大驱动力,自动化水平 较高的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生产率高速增长和劳动力份额急速下降的巨大变革。 与此同时,形成基于个体全生命周期的连续性产业架构,以及将家庭要素嵌入到"为老"和"备老"服务的 经济视野之中,正成为构建中国理想老龄社会的微观经济转向。面对长寿时代个体向老而生的全生命质 量诉求,以及由人口年龄结构转变 ...
益民集团: 益民集团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材料
证券之星· 2025-06-24 00:11
股东大会安排 - 股东大会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 [1] - 网络投票时间为2025年6月30日交易时间段(9:15-9:25,9:30-11:30,13:00-15:00)及互联网投票时间9:15-15:00 [1] - 现场会议于2025年6月30日下午1点30分在上海市淮海中路809号甲公司第一会议室举行 [1] 2024年度经营成果 -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532.77万元 [5] - 老字号品牌转型成效显著:古今品牌推出糖果裤、面膜裤等爆款产品;天宝龙凤开发7组36款新产品;星光摄影形成固定客户群 [7] - 商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引进Knotify、New balance等品牌,完成嘉丽都商厦招商,H&M重返淮海路 [8] - 物业板块表现突出:柳林大厦获上海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大厦称号,金辰酒店多款产品获评"上海名特优食品" [9] 2025年经营计划 - 计划实现销售9.1亿元,营业成本4.7563亿元,费用3.4152亿元,利润总额5,626万元 [11] - 重点提升品牌竞争力:古今品牌继续转型,天宝龙凤强化产品研发,星光摄影探索品牌管理输出模式 [11] - 全力推进淮海中路商圈招商工作,参与后街支马路业态调整,推进雁荡路街区焕新 [12] 公司治理 - 2024年度召开1次股东大会和6次董事会会议,独立董事积极开展调研走访 [4] - 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有效运作:审计委员会指导完成定期报告编制,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监督高管薪酬 [5] - 监事会2024年度召开5次会议,监督公司董事及高管履职情况 [14] 财务事项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8元(含税),共计分配利润1,897.25万元 [18] - 续聘上会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审计费用总额120万元(财务审计90万元,内控审计30万元) [22][25] 章程修订 - 根据新《公司法》修订公司章程,取消监事会设置,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 [25] - 新增法定代表人相关规定,明确辞任程序及责任 [26] - 修订股份收购条款,新增"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的情形 [31] - 完善股东权利保护条款,增加股东查阅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权利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