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精特新
icon
搜索文档
迪威尔前三季度营收8.73亿元同比增9.86%,归母净利润8971.49万元同比增40.59%,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545.30%
新浪财经· 2025-10-30 18:38
财务业绩概览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73亿元,同比增长9.86%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971.49万元,同比增长40.59%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8843.98万元,同比增长59.49% [1] - 2025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46元 [1] 盈利能力指标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21.79%,同比上升2.80个百分点 [2]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率10.28%,同比上升2.25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24.61%,同比上升8.1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20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净利率12.31%,同比上升8.7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86个百分点 [2] - 2025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90% [2] 费用情况 - 2025年三季度期间费用9488.60万元,同比增加1862.33万元 [2] - 2025年三季度期间费用率10.87%,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减少2.58%,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7.47% [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0%,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545.30% [2] 估值与市场数据 - 以10月30日收盘价计算,市盈率(TTM)约为102.48倍 [2] - 市净率(LF)约为4.59倍,市销率(TTM)约为7.44倍 [2]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股东总户数4884.00户,较上半年末增加384户,增幅8.53% [3] - 户均持股市值由上半年末的103.26万元增加至153.37万元,增幅48.53% [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迪西路8号 [3] - 公司成立日期2009年8月19日,上市日期2020年7月8日 [3]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油气设备专用件 [3]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 [3]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油气勘探、机械、基金重仓、融资融券、专精特新等 [3]
八方股份前三季度营收10.34亿元同比增2.14%,归母净利润6689.96万元同比增30.52%,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8.38%
新浪财经· 2025-10-30 18:25
财务业绩摘要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2.14%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689.96万元,同比增长30.52% [1] - 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5352.70万元,同比增长23.52% [1] - 基本每股收益0.28元 [1]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1.59%,同比上升2.7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54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率为8.88%,同比上升8.6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5.86个百分点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0% [2] 费用控制与效率 - 2025年三季度期间费用1.46亿元,同比减少6014.47万元 [2] - 期间费用率为14.07%,同比下降6.24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减少50.40%,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6.91%,研发费用同比减少38.38% [2]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76.22% [2] 估值与市场指标 - 市盈率(TTM)约为131.41倍,市净率(LF)约为2.24倍,市销率(TTM)约为4.52倍 [2] - 股东总户数1.77万户,较上半年末下降1566户,降幅8.12% [2] - 户均持股市值由上半年末的33.08万元增加至34.54万元,增幅4.41% [2]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电踏车电机及配套电气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3] - 收入构成:电踏车电机43.60%,套件24.89%,一体轮电机21.26%,电池9.95%,其他0.30% [3]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机Ⅱ-电机Ⅲ [3]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共享经济、专精特新、传感器、小盘、基金重仓等 [3]
宏力达前三季度营收4.75亿元同比降31.96%,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降2.68%,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12%
新浪财经· 2025-10-30 18:23
公司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75亿元,同比下降31.96% [1] - 归母净利润为1.45亿元,同比下降2.6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下降6.50%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毛利率为55.00%,同比上升7.6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0.61%,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28.36个百分点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1.0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79% [2] 盈利能力与费用分析 - 第三季度期间费用为1.15亿元,期间费用率为24.12%,较上年同期上升9.08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12%,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9.58%,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82.09%,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2.57% [2] 估值与市场指标 - 以10月30日收盘价计算,市盈率(TTM)约为25.16倍,市净率(LF)约为1.48倍,市销率(TTM)约为6.28倍 [2] - 截至三季度末,股东总户数为1.08万户,较上半年末增加2759户,增幅34.25% [2] - 户均持股市值由上半年末的44.63万元增加至51.85万元,增幅为16.17%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配电网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电力应用软件研发及实施等信息化服务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配电网智能设备98.65%,租赁收入0.71%,配电网信息化服务0.57% [3]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网设备-电网自动化设备,概念板块包括专精特新、能源互联、智能电网等 [3]
康冠科技跌2.14%,成交额7763.42万元,今日主力净流入-52.61万
新浪财经· 2025-10-30 18:12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30日公司股价下跌2.14%,成交额为7763.42万元,换手率为0.69%,总市值为157.4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2.61万元,占成交额的0.01%,在所属行业中排名第23位(共94家公司),且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4] - 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出497.50万元、1086.42万元、2719.14万元、5380.37万元 [5]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显示领域的设计生产企业,主要业务为智能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 - 主要产品包括商用领域的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家用领域的智能电视等,智能电视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2.41%,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占28.76%,创新类显示产品占12.95% [3][7] - 公司已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该称号是授予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3]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光学光电子-面板,概念板块包括虚拟现实、空间计算、小米概念、人工智能、OLED等 [7] 公司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80亿元,同比减少5.37%;归母净利润为5.03亿元,同比减少9.92% [7]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高达86.24%,受益于人民币贬值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9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92亿元 [8]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41万户,较上期减少12.31%;人均流通股为10077股,较上期增加15.35% [7]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展 - 公司在以服务客户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自有品牌业务,于2007年创立自有品牌"福比特(FPD)"主营智能家居类产品,目前已推出智能美妆镜等产品 [2] - 公司推出FPD灵境VR一体机,并一直专注于智能显示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推出了多款智能镜显产品和移动智显产品 [2] 股东结构与技术分析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295.60万股,较上期增加228.03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83.08万股,较上期增加700股 [8] - 主力持仓方面,主力未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为2327.76万元,占总成交额的6.95% [5] -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23.29元,近期获筹码青睐且集中度渐增;目前股价在压力位22.51元和支撑位22.28元之间 [6]
欧克科技前三季度营收7.37亿元同比增128.50%,归母净利润9196.41万元同比增57.73%,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4.80%
新浪财经· 2025-10-30 18:08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37亿元,同比增长128.50% [1] - 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9196.41万元,同比增长57.73% [1] - 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501.09万元,同比增长90.34% [1] - 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99元 [1][2] 盈利能力指标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1.70%,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5.10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8.05%,较上年同期下降4.25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4.26个百分点 [2] - 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82% [2] 费用情况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为8778.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06.65万元 [2]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1.91%,较上年同期下降5.36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4.80%,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1.55%,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95%,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12.86% [2] 估值与市场指标 - 以10月30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盈率(TTM)约为92.93倍,市净率(LF)约为2.82倍,市销率(TTM)约为8.03倍 [2]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股东总户数为6710.00户,较上半年末下降了213户,降幅3.08% [2] - 户均持股市值由上半年末的60.60万元增加至70.93万元,增幅为17.04%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日期为2011年8月23日,上市日期为2022年12月12日 [3]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活用纸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并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生活用纸智能装备52.00%,薄膜材料46.49%,其他1.51% [3]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其他自动化设备 [3] -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小盘、QFII持股、专精特新、机器人概念、锂电池等 [3]
美联新材的前世今生:2025年Q3营收12.47亿低于行业平均,净利润亏损行业垫底
新浪财经· 2025-10-30 17:4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20日,于2017年1月4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塑料色母粒行业龙头、亚洲最大白色母粒制造商,拥有EX电子材料全国唯一供应商的稀缺优势 [1] - 公司从事高分子复合着色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 - 塑料 - 改性塑料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2.47亿元,行业排名12/21,低于行业平均数47.45亿元和中位数13.79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色母粒收入3.34亿元占比38.70%,三聚氯氰收入2.87亿元占比33.23%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6139.01万元,行业排名垫底,行业平均净利润为1.19亿元 [2]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39.14%,低于行业平均的45.98%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6.02%,较去年同期的13.90%大幅下降,且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4.74% [3]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为黄伟汕,其同时担任董事长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2.43万,较上期减少3.11%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2.2万,较上期增加3.21% [5] 业务亮点与增长前景 - 随着9月后淡季结束,三聚氯氰消费有望量价齐升 [5] - 控股孙公司辉虹科技是全国唯一EX电子材料供应商,已建成年产能200吨 [5] - 公司是亚洲最大白色母粒制造商,推进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项目 [5] - 华鑫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1.19、34.36、51.66亿元,EPS分别为0.11、0.24、0.61元 [5]
昱能科技跌0.96%,成交额2.15亿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1082.94万
新浪财经· 2025-10-30 17:39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30日公司股价下跌0.96%,成交额为2.15亿元,换手率为2.42%,总市值为87.4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40.44万元,近20日累计主力净流出6538.83万元,主力趋势不明显 [4][5] - 主力持仓未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4980.91万元,占总成交额的8.52% [5] 公司业务与产品构成 - 公司专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产品包括微型逆变器、智控关断器、能量通信及监控分析系统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微逆及能量通信产品54.95%,工商业储能系统29.14%,智控关断器8.94%,户用储能产品3.06%,其它3.89% [7] - 储能产品已完成从便携式移动储能、户用储能到工商业储能系统的布局,单相户用储能系列产品已进入量产并销往欧美市场 [2]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1亿元,同比减少27.54%,归母净利润7913.62万元,同比减少9.88% [7]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66.03%,受益于人民币贬值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49亿元 [8] 公司技术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逆变器,涉及光伏玻璃、太阳能、专精特新、融资融券、储能等概念板块 [7] 股东结构与技术分析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16万,较上期减少0.20%,人均流通股13524股,较上期增加94.31% [7] - 公司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53.85元,股价在压力位59.75元和支撑位52.57元之间,近期获筹码青睐且集中度渐增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A(019857)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8]
德固特跌3.75%,成交额1.78亿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10-30 16:07
股价表现与市场数据 - 10月30日公司股价下跌3.75%,成交额为1.78亿元,换手率为5.94%,总市值为49.69亿元 [1] - 公司股东户数为1.72万户,较上期增加8.89%,人均流通股为5268股,较上期减少8.17% [8] - 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诺安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已退出 [9] 业务构成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节能环保装备及专用定制装备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其中节能换热装备收入占比76.84% [8]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2亿元,同比减少9.29%,归母净利润为7226.20万元,同比减少26.39% [8]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8766.80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6766.80万元 [9] 核心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研发的高温空气预热器可将参与燃烧的空气加热至600℃,使产量增加45%,同时节约燃料9.3%至13.2%,实现减排 [2] - 公司拥有压力容器设计资质,具备氢能源储存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产品包括换热器、加热器、储罐等 [3] - 公司已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3] 战略布局与并购活动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完成后浩鲸科技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2][3] - 浩鲸科技是一家深耕通信和云计算领域的软件技术公司,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 - 浩鲸科技升级打造以“超级大脑”为核心的企业级全栈AI数智化架构,并推出Whale Bot智能体开发平台和一体机 [3] 行业分类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 [8] - 公司涉及的概念板块包括余热发电、固废处理、碳中和、核电、氢能源等 [8]
强力新材跌2.05%,成交额1.8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316.5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30 14:36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30日股价下跌2.05%至13.38元/股,成交额1.87亿元,换手率3.46%,总市值71.7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316.56万元,特大单与大单均呈现净卖出状态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1.59%,但近期表现疲软,近20日下跌11.45%,近60日下跌6.24% [1] - 最近一次于6月20日登上龙虎榜,当日龙虎榜净买入1.65亿元,买入总额2.84亿元占总成交额16.91%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公司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20亿元,同比增长3.12%,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403.29万元,但亏损额同比收窄6.20% [2] - 公司自2015年上市后累计派现2.05亿元,但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股东户数为5.40万,较上期减少28.22%,人均流通股7380股,较上期增加39.31% [2]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光刻胶专用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收入构成中其他用途光引发剂占比最高,为27.33%,PCB和LCD光刻胶光引发剂分别占18.98%和17.93%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电子化学品Ⅱ-电子化学品Ⅲ,概念板块包括光刻胶、先进封装、集成电路等 [2] 股东结构变化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2025年9月30日位居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593.76万股,较上期大幅增加379.45万股 [3]
超达装备三季报揭示质变:盈利能力实现历史跨越 利润飞增背后的战略升维
经济观察网· 2025-10-30 13:3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66亿元,同比增长8.50%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0亿元,同比增长44.17%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2.12亿元,同比上升7.3%,归母净利润为4934万元,同比上升93.5%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是营收增速的12倍,显示增长动力从“收入驱动”转向“利润驱动” [1][3] -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毛利率从去年同期34.32%提升至36.52%,净利率从14.94%跃升至19.72% [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净利率高达23.52%,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 [3] - 净利润增长呈现加速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5.48%,二季度提升至31.55%,三季度飙升至93.45% [4] 核心竞争力与业务模式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内外饰模具供应商,在汽车软饰件与发泡件模具领域处于行业第一方阵 [2] - 核心竞争力源于独特的“全流程制造”能力,能独立完成从研发设计到试模修改的全部环节 [2] - 全流程垂直整合模式在质量控制上优势显著,试模成功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3]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模式,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数控加工中心产能利用率基本达到满产状态 [8]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公司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在德国和美国设立子公司,实现本土化运营 [2][6] - 2024年度外销收入占比已达43.46%,产品成功进入欧洲、北美、亚洲等主要汽车市场 [6] - 前瞻性布局东南亚,在泰国设立生产基地以服务日系车企和中国出海企业 [6] - 国际化合作带来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吸收先进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 [6]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3620.93万元,同比增长10.04%,处于同行业第一梯队 [7] - 公司拥有15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9项,体现了深厚的技术积累 [8] - 技术优势使其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应用于特斯拉、蔚来、小鹏等主流新能源车型 [8] - 电池箱体业务已拓展至国轩高科、江淮华霆等重要客户 [8] 行业趋势与发展机遇 - 汽车产业轻量化、智能化变革为模具龙头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9] - 新能源汽车普及对车身结构提出新要求,公司全流程制造能力在轻量化趋势中占据有利位置 [9] - 汽车智能化发展对内外饰模具精度和复杂性要求提高,技术门槛提升有利于头部企业扩大份额 [9] - 公司在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一体化压铸等新赛道布局将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9][10]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 - 公司正从传统模具制造商向汽车制造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1] - 近期推出回购计划,拟以2500万-5000万元资金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彰显管理层信心 [8] - 随着战略持续推进,这家制造业冠军有望在资本市场展现更大的价值重估空间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