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中和
icon
搜索文档
创益通: 2025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论证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22:19
融资方案概述 - 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8亿元 用于新能源精密连接器及结构件生产项目 [1][4] - 发行股票种类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 每股面值1.00元 [6] - 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包括符合规定的机构投资者及合法组织 [9]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连接器行业受国家政策重点扶持 被列为工业"四基"之一 并纳入《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2] - 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0年136.73万辆增长至2024年1286.59万辆 年均增速达111.1% 驱动高压连接器需求增长 [3] - 800V高压快充技术成为行业趋势 对连接器的耐高压、抗干扰及材料品质要求显著提升 [4] 公司业务现状与募投项目必要性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消费电子及数据存储领域 2022-2024年占比超80% 新能源产品2024年占比仅9.20% [5] - 募投项目旨在扩大新能源精密连接器产能 突破产能瓶颈 降低对传统业务依赖 [4][5] - 公司已与欣旺达、中航光电、宁德时代等客户达成合作 具备市场拓展基础 [26] 融资方式选择依据 - 股权融资可优化资本结构 避免债务融资导致的资产负债率上升及利息负担 [7][8] - 本次发行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13][17] 发行定价与程序 -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 [10] - 发行程序已通过董事会审议 尚需深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批复 [12][17] 技术与产能储备 - 公司拥有ISO9001、IATF16949等体系认证及USB行业协会认证 具备精密制造技术积累 [25] - 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深圳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拥有多项核心专利 [25] 即期回报影响分析 - 以2024年归母净利润1968.06万元为基准 测算2025年每股收益在三种业绩情景下均可能被摊薄 [21][22] - 公司承诺通过加快项目建设、规范资金使用、完善分红政策等措施降低摊薄影响 [27][28] 结论 - 本次发行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 有助于提升新能源业务规模及长期盈利能力 [31]
德龙汇能跌0.91%,成交额4855.24万元,今日主力净流入107.97万
新浪财经· 2025-08-29 22:09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主营业务为以天然气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供应业务 包括城市燃气经营与销售 燃气管网建设与管理 LNG生产与供应 CNG/LNG供应 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发 天然气运输 车用加气站运营等[2] - 公司积极探索氢能和光伏产业的新能源发展方向 全资子公司拟与中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合作投资3899.79万元建设天然气制氢母站 其中公司投资1969.79万元[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燃气供应及相关收入94.70% 其他(补充)2.47% 节能服务收入1.66% 其他主营业务收入1.17%[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8.90亿元 同比增长4.49% 归母净利润2470.74万元 同比减少20.25%[8]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854.58万元 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十大流通股东中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004685)持股201.98万股 较上期增加19.19万股[9] 市场交易数据 - 8月29日成交额4855.24万元 换手率2.07% 总市值23.38亿元[1] - 当日主力净流入107.97万元 占比0.02% 行业排名4/31 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1.96亿元 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4] - 主力持仓方面 主力成交额3689.39万元 占总成交额8.58%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6.29元[5][6] 股权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58万户 较上期减少5.19% 人均流通股13887股 较上期增加5.48%[8] - 公司参股中铁信托[3] - 公司拥有上饶市中心城区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3] 行业属性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燃气Ⅱ-燃气Ⅲ[7]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微盘股 小盘 QFII持股 融资融券 锂电池等[7] - 公司致力于清洁低碳双减等综合能源利用业务 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
超高性能纤维行业分析框架(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附74页PPT)
材料汇· 2025-08-29 21:38
高性能纤维行业政策支持 - 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被列为三大高性能纤维,国家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其发展,包括国务院2015年《中国制造2025》、科技部2017年《"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发改委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明确将其作为关键战略材料和轻质高强新材料重点发展 [3][6] 碳纤维性能特点 - 碳纤维具有超高强度,抗拉强度达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弹性模量在230GPa以上,密度仅为钢的1/4,铝合金的1/2,比强度比钢大16倍,比铝合金大12倍,耐超高温在非氧化气氛下可达2000℃,耐低温在-180℃仍保持弹性,耐酸、防油、耐腐蚀性能超过黄金和铂金 [8] - 日本东丽主要产品牌号力学性能优异,如T300拉伸强度3530MPa,T700S达4900MPa,T1000G达6370MPa,T1100G达7000MPa,高模型M55J模量达540GPa [9] - 碳纤维含碳量高于90%,具备导电、导热、耐腐蚀等不可替代性能,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 [10] 碳纤维分类与生产工艺 - 按原丝种类分为PAN基(占90%以上)、沥青基和粘胶基碳纤维,按力学性能分为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和高强高模型,按丝束规格分为小丝束(<24K)和大丝束(≥24K),小丝束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大丝束用于基础工业和民用领域 [10][11] - 原丝制备工艺按溶剂分DMSO、DMAC、NaSCN等,按聚合工艺分一步法和两步法,按纺丝工艺分湿法和干喷湿纺法,干喷湿纺法可实现高速纺丝,原丝表面平整光滑,强度较高 [11][21][30] - 碳纤维生产流程包括从丙烯腈聚合纺丝得到PAN原丝,再经预氧化、碳化(1000-3000℃)得到碳纤维,最后经表面处理制成织物、预浸料或复合材料 [17][19][23] 全球碳纤维供需格局 - 2021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17.2万吨,同比增长20.76%,中国产能6.34万吨占比31%,超过美国成为最大产能地区,东丽+卓尔泰克产能5.75万吨居首,吉林化纤1.6万吨、赫氏1.6万吨紧随其后 [37][39] - 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11.8万吨,同比增长10.4%,风电叶片领域需求3.3万吨占比28%,体育休闲1.85万吨占比16%,航空航天1.65万吨占比14%,压力容器和碳碳复材需求增长显著 [52][56] - 2021年中国碳纤维需求62,379吨,同比增长27.7%,进口量33,129吨占比53.1%,国产供应29,250吨占比46.9%,风电叶片需求22,500吨占比36%,体育休闲17,500吨占比28% [58][64] 中国碳纤维产能扩张 - 2021年中国碳纤维产能6.34万吨,同比增长75.14%,吉林化纤产能1.6万吨居首,中复神鹰1.15万吨次之,预计2023年产能达15.3万吨,2025年达26.0万吨,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56% [44][45][46] - 原丝产能2020年4.96万吨,预计2025年达54.86万吨,复合增长率56%,吉林碳谷为原丝龙头,产能全国首位,其他企业原丝多配套自用 [48][49][50] - 丙烯腈作为原丝主要原材料,2021年中国产能315.9万吨,产量261万吨,利用率超80%,2021年起出口量21.0万吨超过进口量20.4万吨,2022-2024年新建产能164万吨占现有产能51.9% [29][31][34] 碳纤维应用领域分析 - 风电叶片为最大应用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3.3万吨,中国需求22,500吨,占比全球66.7%,风机大型化趋势推动碳纤维需求,预计2025年全球需求达9.3万吨 [52][64][71] - 压力容器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1万吨,主要受益于氢气瓶应用,预计2025年达2.19万吨,IV型储氢瓶较III型成本低7%-11%,推动大丝束碳纤维需求增长 [56][83] - 航空航天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65万吨,主要使用3K、6K、12K小丝束,预计2025年需求2.63万吨,体育休闲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85万吨,中国需求17,500吨占比94.8% [56][64][88] - 汽车轻量化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9,600吨,预计2025年达1.8万吨,碳纤维减重效果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 [56][94] 碳纤维生产工艺进展 - 拉挤工艺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VESTAS采用拉挤梁片标准件组装工艺,提高纤维体积含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99][101] - 真空灌注工艺生产复合材料部件,空隙率低,表面质量好,适合中等批量生产,但材料浪费较大,不适合大批量 [103][105] - 预浸料生产工艺分热熔法和溶剂法,热熔法树脂含量控制容易,无溶剂残留,但树脂粘度高易导致纤维变形,溶剂法成本低但溶剂残留影响强度 [93][9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性能与应用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分子量高,耐磨性居塑料之首,比碳钢、黄铜更耐磨,摩擦系数低,抗冲击性能为工程塑料最高,比聚碳酸酯高3-5倍,拉伸强度3-3.5GPa,模量100-125GPa [106] - UHMWPE耐化学药品性优良,吸水率最低仅0.01%,耐低温性能好,使用温度可达-269℃,应用于人工关节、润滑材料、防护装备等领域 [106][107]
特变电工2025年半年报:四大产业协同增效 在逆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8-29 21: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84.01亿元 同比增长1.12% [1] - 利润总额44.23亿元 同比增长15.62% [1] - 归母净利润31.84亿元 同比增长5% [1] 输变电业务 - 国内输变电市场签约273亿元 同比增长14.08% [2] - 国际市场输变电产品签约超9亿美元 同比增长88.10% [2] - 特高压试验制造基地、超特高压GIS智能工厂等产能项目投产提升履约能力 [2] - 成功参与陇东—山东等三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及750千伏环塔输变电工程 [3] - 在澳大利亚、沙特等国家实现单机出口大幅增长 [3] - 为全球50多个国家提供电网一揽子解决方案 [4] 新能源业务 - 多晶硅单位成本大幅下降 市场竞争力提升 [5] - 逆变器出货量同比增长40% [6] - 成功研发4.5kV/2kA柔直换流阀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6] - 灵活调整风光资源开发策略 加快优质项目获取与转让 [6] 能源产业 - 火电发电量72.59亿千瓦时(不含自备电厂) [6] - 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加速建设 进度超前 [6] - 配套开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绿色能源耦合项目 [6] 新材料业务 - 高纯铝、电子铝箔及铝制品销量与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7] - 持续优化生产工艺 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7] - 完善"资源—材料—应用"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7] 技术创新与研发 - 22项新产品通过鉴定 其中16项达国际领先水平 [8] - 126kV真空环保型GIS完成武汉20个间隔项目并送电运行 [8] - 1000千伏低噪声电抗器噪声降至62分贝 刷新行业纪录 [8] 可持续发展 - 能源管理与气候变化投入超4亿元 [9] - 节能项目年节能量14.48万吨标准煤 相当于减碳37.66万吨 [9] - 提升绿色电力使用比例 打造零碳园区标杆 [9] - ESG评级持续提升 [9] 行业机遇 - 国内用电量单月突破1万亿千瓦时 中电联预测2025年用电增速5%-6% [4] - "十四五"期间规划19条特高压线路建设 [4] - 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通道与负荷中心受入工程推进 [4] - 雅下工程启动带来长周期产业链机会 [4]
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AI Agent,定义下一代碳管理| 36氪2025AI Partner百业大会
36氪· 2025-08-29 21:27
大会背景与主题 - 2025 AI Partner百业大会于8月27日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举办 主题为"中国式方案" 聚焦中国AI最新突破与生态体系[1] - 大会涵盖四大话题:中国式创新的黄金时刻 超级智能体作为下一代AI核心形态 中国式方案重塑世界科技竞争格局 AI+千行百业融合创新[1] - 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发表《AI Agent 定义下一代碳管理》主题演讲[1] 碳中和领域挑战与机遇 - 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革命时期上升1.55度 2024年已突破本世纪末温控1.5度的核心目标[3] - 中国企业参与碳减排规模显著增长:科学碳目标(SBTi)企业数量从10+增至1000+ 参与Ecovadis评估企业超过2万家[4] - 中国3700家企业纳入碳交易范畴 涵盖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4] - 头部企业90%以上排放属于范围3排放(来自上下游) 数据协同难度大[5] - 中国为实现碳中和未来30年资金投入规模达140万亿元[5] Carbon AI Agent产品功能 - 产品于2024年7月发布 为国内首个碳中和领域AI智能体[5] - 基于碳阻迹14年行业积累:服务数千客户项目 计算近万产品碳足迹 沉淀51万条核心高质量数据[5][8] - 四大核心应用场景: - AI建模:输入产品关键词自动生成全生命周期排放列表 初始模型准确率达70%-80%[6] - 数据收集处理:自动清洗无序数据 生成标准化表格 降低人工成本[6] - CDP预评分:导入企业数据输出预评分(如C级)并提示改进路径(如升至B级) CDP关联百万亿美元级投资[7] - ESG报告生成:使企业制作时间成本降低90%以上 费用成本降低70%以上[7] 行业竞争与成果 - 碳云产品集成Carbon AI Agent 在AI Agent关键功能模块对比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8] - 产品赢得国际客户认可 证明中国在大模型与Agent领域具备打造领先典范的能力[8]
特变电工2025年半年报:四大产业协同增效 在逆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1:0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84.01亿元 同比增长1.12% [1] - 利润总额44.23亿元 同比增长15.62% [1] - 归母净利润31.84亿元 同比增长5% [1] 输变电业务发展 - 国内输变电市场签约273亿元 同比增长14.08% [2] - 国际市场输变电产品签约超9亿美元 同比增长88.10% [2] - 特高压试验制造基地、超特高压GIS智能工厂等产能项目建成投产 [2] - 助力陇东—山东等三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玛尔挡水电站项目 [3] - 在澳大利亚、沙特等国家实现单机出口大幅增长 [3] 新能源业务进展 - 多晶硅单位成本大幅下降 市场竞争力提升 [5] - 逆变器出货量同比增长40% [6] - 成功研发新一代4.5kV/2kA柔直换流阀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6] - 灵活调整风光资源开发策略 加快存量项目转让 [6] 能源产业布局 - 火电发电量72.59亿千瓦时(不含自备电厂) [6] - 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加速建设 进度超前 [6] - 配套设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绿色能源耦合项目 [6] 新材料业务表现 - 高纯铝、电子铝箔及铝制品销量与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7] - 持续优化生产工艺 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7] - 完善"资源—材料—应用"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7] 技术创新成果 - 22项新产品通过鉴定 其中16项达国际领先水平 [8] - 126kV真空环保型GIS完成武汉舵落口工程20个间隔项目 [8] - 1000千伏低噪声电抗器噪声水平降至62分贝 刷新行业纪录 [8] 可持续发展实践 - 能源管理及气候变化投入超4亿元 [9] - 实现年节能量14.48万吨标准煤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66万吨 [9] - 京津冀产业园零碳运营中心获"2025能源互联网最佳实践案例" [9] 行业前景展望 - 中电联预测2025年用电量增速达5%-6% 2030年或超13万亿千瓦时 [4] - 国家将加快19条特高压线路建设 推进新能源基地外送通道 [4] - 行业竞争秩序优化 内卷化态势得到调控 [9]
南网能源(003035):符合预期,“数智化综合能源服务商”初现
东吴证券· 2025-08-29 20:3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4.5%,扣非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5.9%,符合市场预期 [7] - 工业节能业务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27.7%,毛利率提升5.34个百分点;建筑节能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5.0%,毛利率持平;综合资源利用收入23.58亿元,同比增长53.2%,毛利率提升12.12个百分点 [7] - 公司聚焦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两大主业,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绿色能源替代、高效多能供应等业务,形成覆盖能源全链条的新型能源生态网络 [7] - 公司迭代升级"启成"综合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1,101个项目、1,644个往来单位、2,902个用户的线上化管理,汇聚源荷资源逾700个项目,总容量超过25万千瓦 [7]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77/5.57/6.75亿元,对应PE为38/32/27倍 [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5.76/39.85/45.00亿元,同比增长13.36%/11.44%/12.90%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7/5.57/6.75亿元,同比增长920.50%/16.69%/21.26% [1]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3/0.15/0.18元 [1]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5.39%/36.39%/37.50%,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3.34%/13.96%/15.00% [8] - 预计2025-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45%/64.01%/63.41% [8] 业务发展 - 公司布局"深度脱碳"领域,行业底部反转逻辑清晰,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多领域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与深度脱碳 [7] - 虚拟电厂通过RWA将分散的充电桩、屋顶光伏等资产通证化,形成可交易的"共享电厂",光伏电站未来发电收益可拆分为小额代币降低投资门槛 [7] - AI赋能节能服务,"数智化综合能源服务商"初现,平台实现新能源运管系统、看能系统和智慧照明系统"三网"有效融合 [7]
大唐新能源(01798)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8-29 19:3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727,370.10万元[23] - 注册地址为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49号院4号楼6层6197,办公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大街福地广场一号楼一号院1号楼8层[23] - 网址为www.cdt - re.com,电子信箱为dtrir@china - cdt.com[23]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8.32亿元,同比增长3.11%[14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成本46.99亿元,同比增长2.83%[144]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9.09亿元,同比下降3.65%[145]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8亿元,同比下降4.38%[145] 行业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3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504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62小时[31] 项目指标 - 2024年获取建设指标809万千瓦,2025年上半年获取225万千瓦[48] - 2024年投产342.8万千瓦,2025年上半年投产23.55万千瓦,2025年力争投产300万千瓦[49][50] 未来展望 - 2025 - 2027年要培育3 - 5家新型储能制造业产业生态主导企业[33] - 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达1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25%,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35%[38] 公司策略 - 2025年推动老旧风机改造升级[55] - 加强电量电价市场政策分析,提升售电效益[53] - 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助力风电机组提质增效[54] - 提升全成本管控能力,释放经营效益潜力[56] 债券信息 - 多期债券余额及利率情况,如2023年第二期(品种二)债券余额为19.00,截止报告期末利率为3.62%[70] - 各期债券交易场所均为上交所,受托管理人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72][73][74] - 债券代码及简称,如债券代码138968.SH简称23唐新Y3[75] 财务数据 - 本期末货币资金余额21.85亿元,较上年末变动比例8.69%[110] - 报告期末,发行人合并口径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中,公司债券余额10.00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55.00亿元[116][11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22亿元,2024年同期为17.73亿元[152]
园林股份上半年营收2.88亿元同比降10.61%,归母净利润-7443.46万元同比降23.19%,毛利率下降7.63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08-29 19: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下降10.61%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7443.46万元,同比下降23.19%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7622.51万元,同比下降10.92% [1] - 基本每股收益-0.4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52% [1][2] 盈利能力指标 - 上半年毛利率5.59%,同比下降7.63个百分点 [2] - 净利率-26.00%,同比下降7.56个百分点 [2] - 第二季度毛利率0.96%,同比下降12.95个百分点且环比下降7.98个百分点 [2] - 第二季度净利率-48.40%,同比下降26.10个百分点且环比下降38.60个百分点 [2] 费用控制 - 期间费用3706.02万元,同比减少1868.01万元 [2] - 期间费用率12.86%,同比下降4.43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1.17%,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34% [2]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42.09%,财务费用同比下降965.33% [2] 估值与股东结构 - 市盈率(TTM)-15.16倍,市净率(LF)2.82倍,市销率(TTM)3.79倍 [2] - 股东总户数9637户,较一季度末减少4486户,降幅31.76% [3] - 户均持股市值由10.53万元增至21.70万元,增幅106.16% [3]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以市政工程为主占比87.85%,运维占比5.33% [3] - 其他业务包括土地整理2.10%、工程设计1.61%、非市政工程1.23% [3] - 公司属于建筑装饰-基础建设-园林工程行业,涉及乡村振兴、雄安新区等概念板块 [3]
Presentation:光伏行业研究方法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29 19: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具体行业投资评级 [1][2][3][4] 报告核心观点 - 新能源行业研究重点在于供需关系 需求端由政策驱动和产业降本经济性驱动 供给端由产能周期变化和技术进步影响 [7] - 光伏行业经历周期性演变 从蛰伏期到平稳期 周期性减弱而成长性加强 [9] - 全球光伏需求增长驱动力从欧洲主导转向中国引领 最终形成多点开花的百花齐放格局 [14] - 平价时代和碳中和时代使行业需求与价格传导逻辑发生变化 价格波动幅度更加平稳 [20] - 光伏产业链已处于周期底部 反内卷政策有望加快行业底部修复节奏 [35] - N型技术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TOPCon市场占比达71.1% xBC技术可能成为新方向 [40][44] 01 新能源行业的供需矛盾与周期性 - 需求端核心驱动要素包括政策驱动(补贴政策、碳中和政策)和经济性驱动(成本下降) [7][8] - 供给端核心驱动要素包括行业产能周期变化和技术创新影响竞争格局 [7][8] - 行业发展周期分为蛰伏期、快速成长期、疯狂扩产期、整合期、复苏期和平稳期 最终行业摆脱政策影响进入自发成长期 [9] 02 光伏行业复盘与回顾 - 全球光伏需求增长分为三阶段:2006-2012年欧洲主导 2013-2017年中国成为最大市场 2018年后形成多点开花格局 [14] - 中国光伏上网电价持续下降:从2011年1.15元/kWh降至2021年按当地燃煤基准价执行 [17][19] - 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77.57GW(集中式159.39GW 分布式118.18GW)预计2025年达300GW [23][25] - 全球光伏渗透率仍较低(2024年约6.57%)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610GW [27][29] 03 光伏供给侧产能周期与新技术 - 光伏产业链分为上游多晶硅料、中游硅片-电池-组件、辅材及终端电站 [32][33] - 行业处于周期底部:52家光伏企业2024年面临严重亏损 产业链价格底部徘徊 [35][36][38] - N型技术占比提升:2024年TOPCon占71.1% PERC降至20.5% HJT占3.3% xBC占5.0% [40] - xBC技术在量产效率和美观性具优势 若工艺成熟可能成为新方向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