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搜索文档
“这份蓝图让我们看到未来中国新机遇”——在华跨国公司眼中的“十五五”热词
新华网· 2025-11-11 15:53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家跨国公司高管认为中国“十五五”规划蓝图蕴含广阔市场空间,企业战略与中国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部署高度契合 [1] -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低碳、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是跨国公司关注的关键词,企业愿积极把握在华发展新机遇 [1] 跨国公司战略与“十五五”规划契合点 -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表示,工业AI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制造沃土上的加速器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 [1] - 陶氏公司功能材料与涂料业务总裁认为,中国“十五五”发展蓝图强调新质生产力和产业升级,将催生对高性能材料的全新需求 [2] - 丹佛斯中国区总裁表示,“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五年,也将是公司在华发展的下一个战略机遇期 [3] 人工智能与工业创新 -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走访中国多家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对中国企业展现出的创造力和拥抱新技术的热情印象深刻 [2] - 西门子非常期待和中国的AI创新企业深度合作,为推动中国工业AI落地贡献力量 [2] 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 -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指出,“绿色低碳”传递的不仅是产业风口,更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3] - 丹佛斯2024年在中国有多个重大项目密集落地,包括1月开幕的传动中国应用开发中心、4月启用的南京碳中和工厂以及9月正式启用的海盐第二园区,全面扩充在华制造能力 [3] - 丹佛斯中国区总裁预计,中国在传统产业节能改造和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布局领域对绿色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持续扩大 [3] 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投资信心 - 美国陶氏公司作为连续八年参加进博会的“全勤生”,今年带来近百种前沿技术和产品,覆盖高端智能制造、新能源、可持续包装、消费品等领域 [2]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超过4000家境外企业参展 [2] - 贺利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感慨,没有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公司在华的合作与成长便无从谈起,贺利氏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韧性和实力充满信心 [4]
商务部:十六项举措拓展绿色贸易
新华网· 2025-11-11 11:31
"目前,我们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完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快与主要贸易伙伴实现 标准互认。推动中国绿色产品、技术和服务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李成钢说。 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准聚焦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能力存在短板、物流环节降碳潜力有待挖掘、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等中国绿色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了16项针对性举措,以更好培育外贸新动能。 重点围绕四个方面 从《意见》来看,16条具体举措是围绕为积极拓展绿色贸易,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展开的。日前,商务部 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意见》提出的举措 主要包括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 好国际环境、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四大方面。 比如,在推动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上,鼓励外贸企业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设备更新、工 艺流程改造、再生资源原料替代等方式,降低外贸产品碳排放量;在加快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发展上,促 进外贸大宗货物和集装箱长途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进单元化集装器具国际互认共享;在提升展会 ...
千余参赛者低碳穿越杭城 以全民实践传递绿色理念
杭州日报· 2025-11-11 11:01
活动概况与核心理念 - 活动名称为“3060城市低碳穿越赛”,主题为“零碳未来,为地球而战”,在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举行 [2] - 活动形式为创新的城市定向赛,旨在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全民参与场景,是一次绿色低碳实践和生态文明教育 [2] - 活动共吸引1110名参赛者参与,通过地铁、公交、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穿梭于城市打卡点 [2] 活动执行与参与者 - 活动设置10个特色打卡点,包括中国湿地博物馆、小河公园、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等三大必打卡点及多个自选文化地标 [3] - 多位知名人士参与支持,包括形象大使叶璇、志愿者代表孔胜东,以及胡歌、谭晶、孙杨、刘涛、陈龙、熊玮等通过视频为选手加油 [2] 互动设计与技术应用 - 各打卡点设计碳汇测算、旧物改造、环保知识问答等互动环节,将环保知识与实操结合 [3] - 参赛者通过支付宝新上线的“碰一下”功能完成电子打卡与积分累计 [3] - 活动同期上线“3060低碳穿越赛线上赛”,公众累计完成3.6万步或骑行30公里即可获得奖励 [3]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影响 - 活动全面贯彻绿色理念,工作证采用海漂塑料垃圾回收制作并拥有唯一碳码可供溯源,现场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 [3] - 活动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前夕举办,旨在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社会各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与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心 [2][3] - 未来该赛事计划在更多城市开展,以持续传递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并号召公众参与 [3]
锐财经|16项举措拓展绿色贸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1 10:56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王俊岭 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准聚焦企业绿色低碳 发展能力存在短板、物流环节降碳潜力有待挖掘、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等中国绿色贸易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提出了16项针对性举措,以更好培育外贸新动能。 重点围绕四个方面 从《意见》来看,16条具体举措是围绕为积极拓展绿色贸易,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展开的。日前,商 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意见》提出的 举措主要包括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营造绿色贸易发 展良好国际环境、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四大方面。 比如,在推动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上,鼓励外贸企业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设备更 新、工艺流程改造、再生资源原料替代等方式,降低外贸产品碳排放量;在加快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发展 上,促进外贸大宗货物和集装箱长途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进单元化集装器具国际互认共享;在提 升展会绿色化水平上,推动有条件的展会设立绿色低碳专门展区、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加快制修订绿色 办展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在加快外贸产品碳足迹 ...
绿色甲醇:能源化工减碳“热题”
中国化工报· 2025-11-11 10:51
文章核心观点 - 绿色甲醇因减碳优势明显和应用场景拓展,已成为全球产业热点,未来发展将呈现生产、物流、加注、终端共建生态圈的趋势 [1] - 受欧盟绿色低碳政策驱动,全球绿色甲醇投资热度高,中国是在建及规划项目最集中的地区,占比达75.6% [1] - 绿色甲醇是近中期航运业替代燃料的重要选项,船用需求将推动产业在未来3-5年快速发展,长期需求明确 [2] 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截至2024年5月,全球甲醇行业协会跟踪了152个可再生甲醇项目,总产能约90万吨/年 [1] - 预计到2029年,全球绿色甲醇总产能可达到2420万吨/年 [1] - 甲醇双燃料船舶新造船订单已超300个,另有100多艘现有船舶计划改造为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 [1] - 预计到2030年,中国绿色甲醇需求在80万至120万吨之间 [2] 下游应用场景 - 绿色甲醇下游应用主要包括船舶燃料、航空燃料以及化工原料三个方面 [2] - 在远洋航运与陆运行业,绿色甲醇作为重要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很大 [2] - 当前每年有6000万吨传统甲醇作为化工原料,若被逐步取代,绿色甲醇市场前景广阔 [2] - 目前绿色甲醇主要应用于船用燃料 [2] 项目进展与行业挑战 - 上海电气吉林洮南项目一期5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已于2025年7月投产,是中国首个投产的风光制氢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且已获得ISCC EU证书 [3] - 行业面临评价标准模糊、国内外政策不统一、规模化生产存在技术难度以及成本较高等挑战 [2] 未来发展建议 -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从需求端明确行业发展前景 [3] - 建议破除行业壁垒,鼓励联合技术攻关以降低原料成本和解决下游应用瓶颈 [3] - 建议加快标准制定及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争取国际认可 [3] - 建议将相关产品纳入碳市场交易体系,实现绿色低碳价值 [3]
从“东方之约”到“世界机遇”:高水平开放的进博实践
新华社· 2025-11-11 10:34
进博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八届进博会规模创历史新高,共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 [15] - 企业展商包括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吸引43个交易团、注册观众约45万人 [15] - 共有170家企业和27家机构成为连续八年参展的"全勤生",体现了参展商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17] 平台功能与战略定位 - 进博会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2][6][13] - 平台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作用,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和动能 [13]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持续通过进博会向世界开放市场 [3] 新产品与技术展示 - 本届进博会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涵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 [29] - 进博会累计首发新品将突破3000项,是全球新品首发地和前沿技术"首秀场" [29] - 新型移动出行产品集中亮相,包括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展示未来出行图景 [35] 中小企业与全球南方国家支持 - 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境外商协会,携1500多家中小企业组团参展 [44] - 首次推出"跨境电商甄选平台",打造全链路生态,助力境外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44] - 来自12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1% [42] - 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达163家,同比增长23.5%,首次为最不发达国家产品打造专区 [42] 行业展区与创新亮点 - 消费品展区以"更高品质、更好生活"为主题,集中展示服饰、日化、家居、文体等消费品 [27] -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展出亚洲首发首展的CT机等高端医疗设备 [31] - 创新孵化专区以"在中国,切入新赛道"为主题,为全球初创企业提供合作机遇 [33] - 技术装备展区展示人形机器人格斗表演等前沿技术,吸引众多观众 [37] 文化交流与市场机遇 - 进博会举办双城联展等活动,不仅是商品交易平台,更是中外文化和理念交流的盛会 [23] - 农食产品展区展示多国"洋特产",展商现场加工制作食品供参观者品尝 [25] - "温暖驼"等品牌通过进博会实现业务扩张,展位面积从9平方米拓展至54平方米,并在中国开设6家门店 [46]
“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解读丨稳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日报· 2025-11-11 09:5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将"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确立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十五五"时期为何强调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又该如何稳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全部要素的生产率,是全部产出和综合要素投入之比。它不仅是生产力水平的体现, 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经济发展质量、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科技与经济的融合程度。 "全要素生产率反映的是扣除全部要素投入之后的产出增值,衡量的是单位投入带来的产出水平,体现 了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等方式所增加的产出。"中国宏观 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邢伟举例说,某企业在劳动力、资本等所有生产要素投入均没变化的情况下,产出却 增长了5%,这多出来的5%就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尽管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普遍面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的挑战。有数据显示, 近20年来,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只有约0.7%,英国、法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 速也都降到了1%以内。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将直接 ...
金发科技与西门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网· 2025-11-11 09:36
人民财讯11月11日电,据金发科技(600143)消息,近日,金发科技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 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各自在材料科技与数字化工业技术的核心优势,携手推动在智能制造、绿色 低碳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
绘就贸易新图景,释放开放新活力——第138届广交会圆满收官
商务部网站· 2025-11-11 09:03
第138届广交会于11月4日圆满收官。本届广交会以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 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商务部和广东省领导下,各方共同努力,境外采购商、向新向智向绿产品等多 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外贸发展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第138届广交会以 逆势上扬的态势,不仅展现了中国外贸的韧性与活力,为全球经贸发展注入了稳定性,更向世界传递出 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坚定决心。 境外采购商跨越山海,"用脚投票",表达了对中国产品的信赖、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共有来自223个国 家和地区的超3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上届(下同)增长7.5%,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共建"一带一 路"国家采购商21.4万人,增长9.4%,占比69%。欧盟、中东、美国、巴西采购商增长明显,增幅分别 为32.7%、13.9%、14%、33.2%。158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增长12%。550个采购团中,美国塔吉特、 法国家乐福、日本似鸟等406家头部企业组团参会,增长7.9%。 境外采购商表示: 广交会既是一站式采购平台,也是洞察行业趋势的风向标。广交会提供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确定 性。中国 ...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10年合作硕果累累
搜狐财经· 2025-11-11 08:45
11月10日,记者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10周年成效新 闻发布会上获悉,10年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347个、金额260亿美元,累 计跨境融资金额217亿美元,双方探索形成33项具有首创性、高辨识度的制度型开放成果。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成功构建起中国(重庆)与新加坡'点对点'对接,带动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面对 面'合作的全新格局。"市商务委主任、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局长章勇武表示,借助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越 来越多的重庆企业通过新加坡走向全球市场,而来自新加坡的国际化医疗、教育、文旅资源也走进山城 百姓的日常生活。 互联互通 带动西部 制度创新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呈现三大特点 "自2015年11月启动以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突破传统'园区载体'模式,以重庆、新加坡'双枢纽'为核 心,以金融、航空、物流、信息四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为重点,构建起跨区域、跨国界的要素流动通 道。"李岸介绍,比如陆海新通道开通后,重庆到新加坡的铁海联运时长从10天压缩到7天,单箱成本降 低25%,重庆的汽车零部件、农产品等通过通道出口,企业物流成本降了、订单多了,这是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