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气三厂产学研用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网· 2025-07-24 17:49
绿色低碳发展 - 公司明确绿色低碳为三大核心攻关方向之一,实施17项科研攻关项目,涵盖新能源评价等领域[1] - 建成16座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076万度,节约费用441万元[3] - 开展第三处理厂零化石能源消耗示范工程前期工作,预计年发电量1.2亿度,节约天然气3748万立方米,新能源利用率超90%[3]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 - 公司聚焦智能AI识别技术,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视为转型升级利器[1] - 实施气井全生命周期精细管理,排水采气措施有效率95.7%,连续6年增产气量超5亿立方米[1] - 推进业务数据化、数据标准化,实现气井智能管控、集气站无人值守、处理厂少人巡检[2] 生产工艺优化 - 构建"三项主体技术、四项配套措施、五类复产方案、六类挖潜策略"的全方位增产技术系列[1] - 提出"多轮次快速复产+维护措施辅助"的积液井复产技术路线[1] - 深化管道和站场"三全"管理,Ⅰ、Ⅱ类管道持续保持零失效,集输管道检测修复完成率100%[2] 新能源与基础设施创新 - 建成苏48无泄漏示范区,开展DN100采气管道电磁涡流内检测[2] - 将非金属管道纳入管理对象,开展采出水光纤泄露监测复合软管试验等技术应用[2] - 开展电网安全评价研究,包括光伏并网仿真模拟和系统稳定性分析[3]
山东济宁:千年运河再焕光彩
新华网· 2025-07-24 10:29
智能运河建设 - 济宁龙拱港实现无人智能运输常态化运行,配备4台无人化岸桥、7台无人化场桥、3台无人化铁路轨道吊和16台无人水平运输车 [3] - 全流程数据互通使集装箱作业效率提升80%,铁水中转效率提升50%以上 [3] - 山东省首个内河智慧航运大数据中心上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融汇数易平台"实现车船货智能匹配和全程可视化服务 [3] 新能源船舶发展 - 山东新能船业为法国达飞海运建造182TEU纯电动力船,年运输量超5万标箱,年减碳778吨 [1][5] - 公司具备2000-5000吨级内河新能源船舶批量建造能力,累计签约订单168艘,包括紫金矿业坦桑尼亚项目4艘和法国达飞订单1艘 [5] - 新能源船污染物排放降低90%以上,碳排放下降15%,纯电动力船千公里成本仅7500元,为LNG船的一半 [5] 临港产业集群规划 - 济宁布局"一轴六园",打造梁山港煤钢物流园、邹城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等6大百亿级临港产业园 [8] - 梁山港与河北物流集团合作建设年产100万吨钢材加工基地,带动园区营收从4亿元跃升至200多亿元 [8] - 目标2027年建成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形成船舶锂电氢电、电力推进系统等百亿级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群 [6][8] 多式联运与区域协同 - 中欧班列开进济宁龙拱港,货物经运河直达长三角,强化"达海联陆"能力 [1][2] - 济宁整合港口、航道、园区资源,协调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主动融入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经济圈 [8] - 通过物流大通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融合联动,实现临港产业编队式发展 [8]
新能源汽车如何圈粉年轻用户 同济学子建议车企这样出招
中国青年报· 2025-07-24 07:30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 比亚迪连续3年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 [1] - 一汽红旗成为首个用户突破200万的中国豪华汽车品牌 [1] - 中国多年蝉联全球新能源车产销规模第一 [3] - 26岁至45岁中青年群体占新能源汽车用户总数65.1% [1] 技术创新与产品力提升 - 比亚迪在充电效率、智能辅助驾驶及车载无人机赛道持续突破 [3] - 红旗天工系列全场景泊车辅助技术可在无地图场景完成跨层泊车 [3] - 岚图FREE+全系标配华为ADS 4.0,具备复杂路况自动避障能力 [6] - 仰望U9"易四方"技术将越野、智能和安全巧妙融合 [10] 品牌营销与用户体验 - 红旗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将复杂技术"化繁为简" [3] - 品牌跨界艺术与非遗,使新能源汽车成为"国潮"风向标 [3] - 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实现"人车共感"生态 [6] - 岚图FREE+等产品兼具未来感颜值与智慧车机交互 [13] 年轻消费群体特征 - 新能源汽车超越传统代步工具,成为"移动数智生活空间" [6] - 年轻用户注重造型美学与智能交互双重需求 [13] - "国潮"营销将绿色出行转化为时尚生活态度 [13] - Z世代将汽车视为个性表达与社交连接的载体 [13] 未来发展趋势 - 燃料电池、固态电池与智能驾驶技术协同推进 [4] - "绿色低碳"将成为更普遍、更高级的出行方式 [4] - 汽车将升级为可移动的"第三空间" [13] - 中国品牌在全球塑造"中国制造"新高度 [10]
成都: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快讯· 2025-07-23 14:00
外贸总额 - 成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274.7亿元,同比增长9.4% [1] - 外贸总额占全省比重82.3% [1] - 第一、第二季度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上半年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1] 出口商品结构 - "新三样"产品出口82.6亿元,增长33.6% [1] - 光伏产品出口增长185% [1] - 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增长204.8% [1] 新质生产力相关出口 - 机床出口增长29.6% [1] - 材料技术出口增长103.5% [1] - 医疗仪器出口增长51.6% [1]
甘肃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增百余倍 新能源产业成外贸新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11:56
外贸表现 - 甘肃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52.1亿元 同比增长33.8% 增速全国排名第二 其中出口85.6亿元 增长40.5% 进口266.5亿元 增长31.7% 增速全国第一 [1] - 出口"新三样"产品(电动汽车 光伏产品 锂离子蓄电池)2.0亿元 增长17.9倍 其中光伏产品出口1.7亿元 增长138.2倍 [1] - 一般贸易进出口259.2亿元 增长41.7% 占比73.6% 加工贸易进出口83.4亿元 增长15.8% 占比23.7% [2] 贸易伙伴 - 哈萨克斯坦 印度尼西亚 澳大利亚为前三大贸易伙伴 进出口额分别为73.5亿元 38.9亿元和31.7亿元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65.3亿元 增长33.1% 占全省外贸总值75.3% [2] 产业优势 - 甘肃风能可开发量5.6亿千瓦 太阳能可开发量95亿千瓦 分别居全国第四 第五位 [1] -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年产值800余亿元 涵盖风机整机 光伏组件 储能装备等领域 涉及风电 光伏 光热发电 储能 氢能等业态 [1] 经营主体 - 有进出口实绩企业779家 同比净增122家 国有企业进出口243亿元 增长45.6% 占比69% 民营企业进出口106.8亿元 增长13.7% 占比30.3% [2] 进口结构 - 进口金属矿砂197.7亿元 增长44.0% 占进口总值74.2% 进口镍锍32亿元 增长104.8% 进口镍钴材料12.4亿元 增长65.6% [2]
金螳螂:一季度新签订单规模达62.0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11:48
新签订单与业务结构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签订单规模达62.03亿元 同比增长2.53% [1] - 酒店类 公共空间类及公共交通类项目贡献显著增量 [1] - 公共交通业务深度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提质改造等标志性工程 [1] - 公共空间类业务承接多座体育场馆新建及翻新项目 [1] 业务构成与财务表现 - 公司公装业务占比近90% [1] - 前期主要地产商的风险敞口已基本出清 住宅类地产行业波动对公司影响有限 [1] -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 现金流充裕 [1] 科技创新与新兴业务 -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强化智慧建造 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1] - 积极挖掘新兴业务增长点 审慎评估符合战略方向的投资并购机会 [1] - 洁净室业务已形成覆盖半导体 生物医药 医疗健康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2] - 典型案例包括格科半导体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苏州纳米城第三代半导体EPC项目 [2] 行业机遇与竞争优势 - 2024年全国城市更新投资规模达2.9万亿元 [2] - 超60%奢华酒店运营年限已超过15年 行业迎来大规模更新改造周期 [2] - 通过收购HBA构建全球领先的设计能力 HBA服务于四季 万豪 希尔顿等国际顶级酒店集团 [2] - 作为住建部首批认定的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公司在装配式技术应用领域具有先发优势 [2]
金 螳 螂(002081) - 2025年7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3 08:56
业务经营情况 - 2025 年第一季度新签订单规模达 62.03 亿元,同比增长 2.53%,酒店类、公共空间类及公共交通类项目贡献显著增量 [2] - 2025 年第一季度海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达 20% [8]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自主研发的 BIM 技术构建三维数字化平台,年均实施项目超百个,应用于超高层地标及大型文旅项目 [2][3] - 2024 年设立专业 AI 研发部门,将 AI 技术整合至设计全流程,推进 AI 工作流研发等 [5] 业务板块优势与布局 - 洁净室业务覆盖高端制造领域,构建“设计 - 施工 - 运维”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未来加大电子、半导体等领域研发投入 [4] - 公装业务占比近 90%,前期地产商风险敞口基本出清,受住宅类地产行业波动影响有限 [9] - 酒店业务因收购 HBA 构建全球领先设计能力,作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有装配式技术应用先发优势 [10] 激励与回报机制 - 构建包含限制性股票激励(2018 年)和员工持股计划(2015 年、2024 年)的多层次激励体系,年度分红比例稳定 [6] 海外市场布局 - 2013 年收购 HBA 公司,重点发力东南亚、中东等地区,采用“国内专业团队 + 当地施工力量”模式 [7] 未来战略部署 - 以“科技引领、全球布局、产业升级”为导向,推进深耕新兴领域、加速数字化与技术创新、推进全球化战略、把握投资并购机遇四大方向 [11][12]
跨越山海共筑上合经贸共赢之路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4
大会概况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在青岛举办,主题为"共谋区域合作携手创新发展",吸引300余位国内外嘉宾参会 [1] - 山东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成果显著:累计投资企业681家、投资额近70亿美元,进出口实绩企业近3万家,2023年进出口总额5332.7亿元(占全国8.4%),中欧班列开行1.2万列覆盖33个城市 [1] 重点合作领域 - 清洁能源、高端装备、现代农业被列为优先合作方向,山东提出扩大双向贸易规模及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 - 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创业创新成为上合组织近年重点合作领域,各国在市场、资源等方面优势互补 [2] - 哈萨克斯坦乌勒套州推出专项政策吸引投资,该地区拥有铜、金、锰等矿产资源及良好工业基础 [3] 物流与贸易网络建设 - 上合示范区构建"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北达蒙俄、南至东盟"国际物流大通道,提升"海陆空铁"枢纽能级 [4] - 中远海运、山东高速等6家企业签约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稳定运营"上合快线""日韩陆海快线"等线路,探索"齐鲁号·全球购"新业态 [4][5] 新能源产业进展 - 中国已建成完备风电光伏全产业链,2024年底前将通过技术装备共享深化与上合国家在项目开发、智慧能源等合作 [5] - 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强调新能源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5] 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 - 上合示范区设立"数据跨境服务专区",浪潮云、海尔海纳云等企业成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推动技术产业化 [5] - 装备制造技术对接会促成国内外企业达成产品推广、技术合作等初步意向 [6] 博览会成果 - 2025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吸引40国350家机构参展,促成30余家外资企业完成中国首单贸易,实现中伊藏红花标准互认等6项制度创新 [8] - 伊朗藏红花企业通过平台进入北京同仁堂等采购链,200件伊朗手工艺品通过专区走向国际市场 [7] 产业合作案例 -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在青岛设立常设代表处和商务信息中心 [2] - 青岛叁孚农牧科技与哈萨克斯坦采购商达成畜牧加工机械合作意向,松川机械与吉尔吉斯斯坦企业探讨食品包装生产线定制化方案 [8]
上半年浙江出口规模突破2万亿元 出口增长贡献率居全国首位
每日商报· 2025-07-22 06:19
外贸进出口总体表现 - 浙江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73万亿元,同比增长6.6% [1] - 出口突破2万亿元,达2.07万亿元,增长9.1%,占全国出口份额15.9%,提升0.2个百分点 [1] - 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达19.8%,居全国首位 [1] 市场多元化布局 - 对欧盟和东盟分别进出口4213.9亿元和4170.3亿元,增长11%和16.3% [1] - 对中东、拉美和非洲新兴市场分别增长5.4%、2.7%和10.6% [1]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6万亿元,增长9.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57.1% [1] 外贸经营主体活力 - 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超11万家,增加6.8% [1] - 民营企业进出口2.24万亿元,增长8.1%,占全省外贸总值81.9%,提升1.2个百分点 [1]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370.1亿元,增长4.7%,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 [1] 主要产品出口表现 - 机电产品出口9705.4亿元,增长10.7%,占全省出口总值46.8%,提升0.7个百分点 [2] - 高端装备出口675.1亿元,增长19.9% [2] - "新三样"产品出口602.1亿元,增长13.4% [2] - 汽车整车出口增长30.7%,零配件出口增长13.1% [2]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6124.4亿元,增长5.2%,占全国份额提升1.8个百分点至30% [2] 进口表现及结构 - 机电产品进口1062.3亿元,增长23.1% [2] - 高技术产品进口525.8亿元,增长35.2% [2] - 消费品进口738.3亿元,增长6.2% [2] - 大宗商品进口1.25亿吨,能源产品进口4796.8万吨,增加3.5% [2] 新业态发展 -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3244.5亿元,增长22.8%,拉动全省出口增长3.2个百分点 [2] - 跨境直购方式出口971.7亿元,增长79.7% [2]
链博会上的健康革命:跨国巨头押注中国,本土创新外溢全球
华夏时报· 2025-07-21 16:00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上,一条贯穿研发、制造、服务 的"健康生活链"尤为亮眼。 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E3馆内,赛诺菲展台的疫苗生产沙盘前人头攒动。当观众轻触互动屏幕,一支流 感疫苗的"中国之旅"清晰呈现。 法国里昂的病毒毒株经冷链空运,穿越将近一万公里抵达深圳宝安机场。72小时后,这批毒株在赛诺菲 深圳工厂的密闭管道中完成多道质量检测,最终化作数万支流感疫苗,奔向中国社区的接种点。 这个微缩场景,正是全球医疗健康产业链与中国市场深度交融的生动切片。 依托中国医工合作和本土供应链优势,美敦力中国研发中心和本土临床专家深度协作,共同开发了适用 于该创新疗法的产品Lantern*,这也是美敦力首款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心脏起搏导管产品。 本土化程度更直观体现在供应链数字上。"2025财年我们在华采购额约50亿元人民币。"顾宇韶透 露,"其中90%的间接采购来自本土供应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合同制造等直接采购方面,约90% 的直采内容供给我们海外工厂。" 本土化2.0:从"产能落地"到"生态共建" 本次链博会首次设立"健康生活链"展区,汇聚赛诺菲、阿斯利康、美敦力、欧莱雅、华熙生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