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

搜索文档
理想汽车-W(02015):4月销量符合预期,焕新版上市在即、销量拐点可期
国投证券· 2025-05-05 21: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维持评级,6 个月目标价 135.84 港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4 月销量符合预期,焕新版上市在即、销量拐点可期,智驾 + AI 全面发力,纯电系列有望开启产品大周期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量情况 - 4 月交付量 3.4 万台,同比 +32%,环比 -7%,同比提升因去年同期 L6 未大规模交付,环比下滑受终端需求与新老款交替影响 [1][2] 产品情况 - MEGA 焕新版 4 月 23 日上市,产品力大幅提升,超充站布局完善、口碑积累、营销思路调整,销量有望持续突破 [2] - 5 月 L 系列智能焕新版将上市,AD 芯片及功能升级,有望带动销量回升 [3] 渠道服务情况 - 截至 4 月底,全国有零售中心 500 家,售后维修及授权钣喷中心 500 家,较 3 月末减少 2 家 [3] 展望情况 - 智驾采用 VLA 大模型,7 月随纯电产品 i8 上市,有望重塑智驾产品,5 月 7 日 AI Talk 第二季开播或释放相关信息 [3] - 纯电系列布局扎实,MEGA 焕新版交付周期达 13 - 15 周,充电站超 2200 座,i8 预计 7 月上市,有望开启纯电产品大周期 [4] 投资建议情况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3、160、177 亿元,对应当前市值 PE 分别为 18.8、12.1、10.9 倍,维持 6 个月目标价 126.96 元,折合港币 135.84 元,对应 2025 年 26xPE [4] 财务数据情况 - 主营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在 2023A - 2027E 期间有不同表现,如主营收入从 2023 年的 1238.5 亿元增长到 2027 年的 2819.1 亿元 [11] - 各项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等在不同年份有相应变化,如营业收入增长率 2025E 为 15.8% [13]
深南电路(002916):AI+智驾驱动成长,25Q1稳步增长
长江证券· 2025-05-01 13: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7][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得益于高速网络通信、算力及服务器相关需求增长,以及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深化,实现PCB业务营收规模增长、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润稳健增长 [11] - 展望后市,PCB市场围绕算力、汽车等领域延续下游需求,公司所处下游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各业务板块将聚焦不同领域发展 [11] -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1亿元、30.33亿元和35.49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1.89倍、18.27倍和15.61倍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3亿元,同比增长20.75%;实现归母净利润4.91亿元,同比增长29.47% [2][5]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4.74%和10.29%,分别同比 - 0.45pct和 + 0.71pct [2][5] 订单变化情况 - 受益于AI + 智驾,一季度数据中心类和有线通信类订单有望保持增长,新能源和ADAS方向机会推动订单需求平稳增长 [11] - 封装基板业务受益于存储类产品需求提升,订单需求较24Q4有望改善 [11] 业务发展方向 - PCB业务聚焦战略目标客户开发与目标产品导入,深耕无线侧及有线侧通信,布局数据中心领域,聚焦汽车电子领域 [11] - 封装基板业务把握半导体市场目标产品需求复苏机会,推进战略目标客户开发与关键项目落地,加快FC - BGA产品线竞争力建设 [11] - 电子装联业务2025年以数据中心、汽车等市场领域为重点,深耕通信、工控、医疗等领域 [11] 行业优势表现 - 通信领域得益于高速交换机、光模块产品需求增长,有线侧通信产品占比提升,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改善 [11] - 数据中心领域订单同比显著增长,得益于AI加速卡、Eagle Stream平台产品持续放量等产品需求提升 [11] - 封装基板行业存储类产品新项目开发导入稳步推进,FC - BGA基板产品能力建设、FC - CSP精细线路基板和RF射频基板技术能力提升项目按期推进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7907|21066|24486|28632| |营业成本(百万元)|13460|15801|18249|21279| |毛利(百万元)|4447|5265|6237|7353|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1878|2531|3033|3549| |EPS(元)|3.66|4.94|5.91|6.92|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2982|2464|2642|3135|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925|7|-1|-1|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389|-744|-1243|-1454|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668|1727|1398|1679| |每股收益(元)|3.66|4.94|5.91|6.92|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5.81|4.80|5.15|6.11| |市盈率|34.15|21.89|18.27|15.61| |市净率|4.39|3.44|3.09|2.77| |EV/EBITDA|18.31|21.02|17.07|14.08| |总资产收益率|7.8%|9.4%|10.1%|10.6%| |净资产收益率|12.8%|15.7%|16.9%|17.7%| |净利率|10.5%|12.0%|12.4%|12.4%| |资产负债率|42.1%|43.4%|43.2%|43.0%| |总资产周转率|0.75|0.78|0.82|0.86|[18]
港股ETF近两月“吸金”超580亿元 南向资金还有多少增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21:02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流入6000多亿港元,ETF资金是主要推手之一 [1] - 3月内地可投港股ETF净流入234亿元创纪录,4月接近350亿元 [2] - 截至4月29日,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等4只港股ETF净流入资金合计197.75亿元 [4] - 2025年1-4月,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和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净流入额分别达216.42亿元和122.75亿元 [4] - 截至4月29日,5只主要港股ETF基金份额较去年末增长43.34%-127.55% [4] 港股ETF规模增长 - 港股ETF持有港股市值从去年四季度的981.9亿元增长55%至一季度末的1511.3亿元 [6] - 截至一季度末,港股ETF整体规模达1789.9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增长45% [7] - 南向资金日均流入82.8亿港元,为去年的2.4倍 [6] 主动偏股基金配置 - 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港股配置比例提升5.2个百分点至超30%,创近五年新高 [10] - 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持仓达4084亿人民币,较去年四季度增长26.5% [10] - 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等新经济个股获增持,腾讯控股持仓市值增加224.38亿元 [11] - 一季度末腾讯控股以682.55亿元持仓市值成为主动偏股基金第一大重仓股 [11] 行业配置偏好 - 主动偏股基金主要增持电商互联网、制药与生物科技、媒体娱乐等新经济行业 [11] - 泡泡玛特获207只公募基金重仓,其中96只为新进重仓 [11] - 美团-W、中国海洋石油等个股遭减持 [12] 未来资金增量预期 - 预计年内南向增量资金约2000亿-3000亿港元,全年累计流入8000亿-10000亿港元 [14] - 主动偏股基金后续增量空间约750亿-1500亿港元 [14] - 险资有望带来1500亿-2000亿港元增量 [14] 港股科技资产展望 - 基金经理一致看好港股科技资产,认为其具备"技术革命+制度红利+资金重构"多重驱动 [14] - AI、智驾、先进制造被视为最具性价比的科技资产 [15] - 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政策友好,企业业绩呈向上趋势 [15] - 长期看好AI应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方向 [16]
创新研发成势 上市公司显硬核担当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04:02
A股公司研发投入总体情况 - 2024年5304家A股公司研发支出合计超过1.67万亿元 [2] - 研发支出总额超过50亿元的公司有42家,超过100亿元的有23家 [2] - 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超过30%的公司有125家,占比超过50%的有39家,占比超过100%的有11家 [2] - 计算机、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电子等行业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比例超过5% [2] 行业研发投入趋势 - 制造业创新动能不断积蓄,向中高端价值链持续迈进,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态势明显 [2] - 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智驾、AR/VR等新技术成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重点领域 [2] - 计算机、医药生物、汽车等行业以较高研发投入占比推动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 [7] 龙头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 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约542亿元,同比增长36%,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800亿元 [3] - 宁德时代2024年研发投入186亿元,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700亿元,拥有六大研发中心和2万名研发人员 [4] - 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中国交建等央企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在200亿元至450亿元之间 [4] - 美的集团、京东方A、海康威视、海尔智家等链主企业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均超过100亿元 [4] 新兴产业研发动态 - 星环科技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0.65%,较上年增加20.77个百分点 [5] - 格科微2024年研发投入9.5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91% [5] - 韦尔股份2024年业绩同比大增近5倍,得益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5] - 美的集团旗下美的新能源及工业技术已完成谐波减速机系列产品开发 [6] 高研发投入企业案例 - 格灵深瞳2024年研发投入1.8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61.18% [7] - 恒瑞医药2024年研发投入82.2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9.40% [7] -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专利授权同比增长57% [7][8]
重回冷静期的上海车展:少点流量焦虑,多点技术与安全
财经网· 2025-04-29 17:17
车展概况 - 2025上海车展于4月23日至5月2日举行,吸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千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规模再创新高 [1] - 相较于去年北京车展的"高调营销",本届车展整体氛围回归产品及技术本身,企业宣传更趋严肃理性 [1] 营销趋势 - 小米汽车因3月29日SU7事件影响,临时将展台从一层改为二层以保持低调,仅展示SU7和SU7 Ultra两款车型,创始人雷军未出席 [3] - 车企一把手"引流动作"明显减少,去年北京车展"大佬相互捧场"的场景几乎消失,仅少数车企领导低调参观 [5] - 多家车企邀请明星助阵造势,如陈道明、黄渤、刘烨、樊振东等现身各品牌展台 [5] - 极越汽车、高合汽车、哪吒汽车等新势力车企缺席本届车展,兰博基尼、劳斯莱斯、极星等品牌也未参展 [5] 技术聚焦 - 本届车展参展新车达97款,其中首发新车型41款,新能源车型67款占比69.1%,自主品牌新车45款占比超50% [7] - 新能源汽车、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智能座舱、电池技术等成为观众焦点,智能化竞争全面打响 [7] - 广汽新车搭载10颗激光雷达和红外摄像头,宝马展示接入阿里大模型的智能座舱,奔驰搭载豆包AI大模型 [9] - 中外企业加速技术合作,宝马与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达成合作,上汽奥迪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9] 行业风向 - 车企营销从"炫技"转向"安全",监管部门引导技术稳步有序发展 [5] - 中国本土品牌智能化能力大幅领先,合资车企加速追赶电动化、智能化步伐 [9] - 宝马集团强调"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称中国市场成功即全球成功 [9] - 车展标志行业从流量争夺转向技术深耕,见证中国品牌引领全球市场的实力 [9]
华阳集团(002906):Q1业绩符合预期 净利率环比+0.6PCT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8
财务表现 - 25年Q1营收24.89亿元,同比增长25.03%,环比下降24.95% [1] - Q1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9.27%,环比下降16.71% [1] - Q1扣非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8.82% [1] - Q1毛利率18.19%,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85个百分点 [2] - Q1净利率6.29%,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63个百分点 [2] 客户与市场 - 头部客户小米、奇瑞、吉利贡献较大增量,Q1产量同比分别NA、+28%、+43%,环比分别+30%、-20%、-12% [1] - 国内乘用车Q1产量同比增长16%,环比下降26%,公司营收增速跑赢行业 [1] - 新项目定点逐步贡献营收,包括HUD、屏幕、座舱域控、数字声学、无线充电等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已成长为智能座舱平台型企业,客户持续向头部自主及新势力拓展 [2] - 座舱域控、无线充电等产品毛利率有望随规模放量而提升 [2] - 在智驾领域推出基于地平线和高通方案的智驾域控产品,定点项目有望持续落地 [2] - 拓展车身域控新领域,25年4月子公司华阳通用与芯驰科技签订座舱和车身域控合作 [2] 国际化布局 - HUD、屏显示、无线充电等产品已实现海外供应或定点 [2] - 24年设立泰国和墨西哥子公司,推进海外生产基地规划建设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5-27年营收分别为135亿元、169亿元、211亿元 [3] - 预测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亿元、12.3亿元、16.2亿元 [3] - 给予25年24倍PE,目标价42.13元 [3]
【招商电子】蓝特光学:24年及25Q1业绩高增长,光学创新、智驾及AR驱动成长
招商电子· 2025-04-26 22:3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37.08%,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22.58%,扣非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33.21% [2] - 25Q1营收2.56亿元,同比增长52.92%/环比增长3.14%,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长55.52%/环比下降22.73%,扣非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54.74%/环比下降30.98% [2] - 24Q4单季度营收2.48亿元,同比下降6.19%/环比下降39.26%,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下降33.08%/环比下降47.56% [2] 业务分项表现 - 光学棱镜业务2024年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59.01%,主要受益于iPhone16潜望式模组从一款Pro Max机型扩展至两款Pro+Pro Max机型 [2] - 玻璃晶圆业务2024年收入0.73亿元,同比增长38.91%,应用于AR/VR、汽车LOGO投影、半导体等领域 [2] - 玻璃非球面透镜业务2024年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4.08%,公司通过"降本增效"措施实现成本规模收窄 [2] 毛利率变化 - 2024年综合毛利率39.85%,同比下降2.22个百分点,净利率21.4%,同比下降2.57个百分点 [2] - 分业务毛利率:光学棱镜37.99%(同比下降5.15个百分点)、玻璃非球面透镜51.93%(同比上升5.36个百分点)、玻璃晶圆16.0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 - 25Q1毛利率34.75%,同比上升0.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9.85个百分点,净利率17.95%,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86个百分点 [2] 业绩驱动因素 - 24年业绩高增长主要来自光学棱镜及玻璃晶圆业务带动,微棱镜需求大幅提升 [2] - 25Q1业绩高增长主要受益于iPhone16潜望微棱镜需求提升及智驾平权带动的车载玻璃非球面需求增长 [2] - 24Q4业绩下滑主要受淡季效应及大客户拉货节奏影响,新机备货节奏提前导致Q3业绩占比相对较高 [2] 行业展望 - 光学创新、智驾及AR多下游驱动高速成长,手机玻塑混合、潜望新方案有望带来光学零部件业务新机遇 [3] - 前瞻布局智驾及AR业务,受益于汽车智能化及AI+AR产业趋势 [4]
雷军缺席,周鸿祎成上海车展“最忙车模”?| 次世代车研所
新浪财经· 2025-04-24 09:04
车展人气与营销策略 - 小米展台通过发放限定矿泉水和限量棒球帽吸引大量人气,雷军虽未到场但通过微博互动维持热度 [3][12] -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成为车展焦点,先后现身小鹏汽车和北京越野展台,参与新车发布并引发围观 [5][6] - 华为余承东邀请知名演员黄渤等人展示问界M8防水性能,现场测试倒水36瓶无渗漏 [10] 车企参展与缺席情况 - 上海车展共吸引26个国家近1000家企业参展,媒体日举办193场发布会并首发超100款新车 [13] - 哪吒汽车因经营危机缺席,其CEO张勇已离职,高合、合创等自主品牌同样未参展 [14][15] - 现代、起亚等韩系车企及雪铁龙、标致等法系品牌集体缺席,兰博基尼等超豪华品牌因在华销量下滑未参展 [4][15] 技术竞争与行业趋势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超越比亚迪此前400公里纪录 [17] - 工信部收紧智驾宣传后,理想汽车将"智驾焕新版"更名为"智能焕新版",华为则逆势发布乾崑智驾ADS 4.0 [17][19] - 行业处于L2向L3过渡阶段,华为预计2025年实现L3商用,但强调驾驶员需保持警觉性 [19] 品牌动态与高管表现 - 蔚来CEO李斌为推广乐道L90,亲自演示前备箱钓鱼功能以扭转销量颓势 [10] - 理想汽车CEO李想复出发布MEGA家庭特别版,此前因MEGA风波隐退 [11] - 比亚迪仰望、鸿蒙智行尊界等中国品牌进军超豪华市场,与缺席的国际豪车品牌形成对比 [15]
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创造市场:上汽通用与Momenta合作重构合资智驾生态
环球网· 2025-04-22 14:19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4月21日消息 ,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品牌宣布与Momenta启动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城区辅助驾驶开拓全新的研发范式,共同 推进城区辅助驾驶功能的发展与普及。依托底层架构级的深度合作,Momenta将与别克品牌共同开发全场景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据报道,Momenta累积的成熟量产经验,不仅能极大缩短功能研发与落地周期,更能跨越式提升车型竞争力,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聪明、更贴心的驾乘体 验,别克品牌旗下产品的城区辅助驾驶能力将快速提升。搭载Momenta全新城区辅助驾驶方案的别克新车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这则消息对于如今的风起云 涌的智能驾驶江湖,无疑像一颗投入湖中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而这则消息透露出的信息,远不止又一重量级车企将加入"智驾"战团。更让记者唏嘘的是这场看似寻常的商业联姻背后,实则暗藏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 重要转折。 而他们普遍选择的方式,是与中国的本土技术厂商进行合作,由此,中国的汽车市场,开启了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反哺全球产业体系的新篇章。例如2024年10 月奥迪正式宣布,新款奥迪A5L将搭载华为智驾系统;在2024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正式宣布与Momenta达成合 ...
沃尔沃本性难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8 23:46
行业变革与品牌定位 - 新汽车时代传统车企面临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变革及品牌格局重塑挑战 [4] - 车企定位从出行公司演变为科技公司再到AI公司以保持市场吸引力 [4] - 2025年传统车企明确选择坚守品牌核心或转型电动智能路线 [4] - 宝马在行业推崇智驾时坚持强调驾驶乐趣与操控的核心竞争力 [4] - 沃尔沃在旗舰车型XC90发布会上90%内容聚焦安全这一单一标签 [7] 沃尔沃安全战略 - 三点式安全带等20余项安全技术均为沃尔沃发明或首创 [12] - 安全配置全系标配不分车型级别包含City Safety等系统 [15] - 碰撞测试标准显著高于行业如侧面碰撞能量达中保研1.66倍 [18] - XC90创下60万销量0死亡记录 [18] - 智驾领域坚持安全为先不急于推出未成熟技术 [19] 产品安全技术细节 - 开发包含孕妇及婴儿在内的19种碰撞假人单个造价超百万 [15] - 内饰禁限用物质超6000种为国家标准1000多倍 [21] - 严格管控安全气囊引爆后8种有害气体浓度 [21] - 2002年首创孕妇碰撞假人Linda模拟子宫等生理结构 [14] 服务体系构建 - 推出消费透明承诺涵盖销售全流程信息公示 [23] - 2020年售后六大服务承诺包含零件终身保等举措 [27] - 2021年销售六大服务承诺解决客户加油等痛点 [27] - 2024年售后服务满意度达行业第一水平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