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

搜索文档
国际观察|打破惯例先访日后访美 李在明释放什么信号
新华社· 2025-08-24 20:43
韩国总统李在明访日行程分析 - 李在明打破韩国总统上任后优先访美惯例 首次出访选择日本并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谈[1] - 双方就加强安全领域战略沟通 推动氢能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达成共识 并发表17年来首次首脑会谈共同文件[2] - 小范围会谈时间大幅超出原定计划 显示两国需共同应对课题众多[2] 对日政策立场转变 - 李在明从在野时期批评日本转变为执政后主张管控分歧发展面向未来关系[2] - 公开表示不应推翻2015年日韩慰安妇问题协议 称"这是国家之间的承诺"[2] - 解释态度转变原因为在野时需要斗争而执政需展现包容力[2] 应对美国施压战略 - 日韩共同面临美国在贸易关税和防务开支方面的压力[3] - 通过提前协调立场可对美国形成压力 增强与美谈判话语权[3] - 石破茂与特朗普的会谈经验可为李在明提供应对参考[3] 日本国内政治因素 - 石破茂对李在明首访日本表示鼓舞 系列外交成功可缓解自民党选举失利压力[3] - 日本参议院选举中极右翼参政党异军突起 具有历史修正主义倾向[5] - 自民党为争取极右翼选票可能释放民族主义信号 导致历史认知倒退[5] 历史问题长期影响 - 历史问题仍是日韩关系不稳定因素 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5] - 日本政界进一步右倾 未来在慰安妇和强征劳工问题上回应韩方诉求前景不明[5] - 日本民族主义氛围可能刺激韩国民意 引发历史问题争议再起[5]
先见石破茂后见特朗普!李在明赴美前先学日美“关税”咋谈的?
第一财经· 2025-08-24 12:29
外交战略调整 - 韩国总统李在明打破历任首访美国惯例 首次外访选择日本 旨在为后续访美行程铺垫并传递重视美日韩合作的信号[1][2] - 此行核心目的包括向日本学习与美国政府的谈判经验 特别是关税议题 日本首相石破茂过去半年多次与特朗普会谈 其经验对韩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 - 李在明希望通过访问消除美国政府对其"反日反美"的成见 展现进步政权对美日韩合作的重视 最终促成韩美谈判成功[2] 日韩关系进展 - 双方领导人时隔17年再度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同意在安全领域加强战略沟通 并推动氢能、人工智能、少子老龄化等领域的政府间合作框架[3] - 李在明访日前通过日媒专访释放友好信号 被日方视为对石破茂政府的重大外交支持 尤其在其支持率下降背景下具有政治肯定作用[3] - 韩国推行"实用主义"对日政策 李在明在光复节讲话中强调"正视过去面向未来" 推动双边关系螺旋式上升[4] 地缘政治考量 - 朝鲜半岛安全局势促使韩日加强合作 2023年3月韩日解决二战劳工赔偿问题后 高层对话已覆盖半导体供应链和能源安全等领域[1] - 李在明选择温和派石破茂执政期间访日 旨在稳定双边关系 避免日本未来出现极右领导人影响韩国外交政策实施[3][4] - 此行通过扩大工作假期签证制度促进人员交流 展现以实际行动改变日本对韩成见的战略意图[3][4]
17年来首次!韩日领导人会谈后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国际金融报· 2025-08-24 10:15
外交关系进展 - 韩国总统李在明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谈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这是17年来首次以联合公报形式公布会谈成果 [1][3] - 会谈时长113分钟 韩国总统首次将日本作为就任后首访地 自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以来首次 [3] - 双方重启首脑"穿梭外交" 意味着韩日关系重回正轨 希望成为外交新模式 [3] 双边合作领域 - 安全领域加强战略沟通 推动氢能和人工智能领域合作 [3] - 就地方振兴 少子老龄化和防灾等共同议题建立政府间讨论框架 [3] - 扩大工作假期签证制度 进一步推动双方人员交流 [3]
重庆燃气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4 06:57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52.24亿元,同比增长5.1% [1] -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28.9%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4.73亿元,同比增长9.04%,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下降20.13% [1] - 毛利率7.42%,同比下降9.28个百分点,净利率2.28%,同比下降27.14个百分点 [1] - 每股收益0.07元,同比下降27.66%,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2元,同比下降91.3% [1]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货币资金8.7亿元,同比下降43.1%,应收账款8.08亿元,同比下降0.69% [1] - 有息负债9.61亿元,同比下降34.45%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下降91.36%,主因薪酬发放时间调整及支付到期应付票据和账款 [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下降827.19%,因上期处置自来水业务款本期未重现 [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下降92.26%,因上期新增借款较多 [3] 费用与资产变动原因 - 三费总额2.75亿元,占营收比5.26%,同比增7.84% [1]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降30%,因部分结构性存款到期 [3] - 应收款项融资下降34.91%,因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及背书转让 [3] - 租赁负债增长1054.65%,因下属公司新增项目场地租赁费 [3] - 财务费用增长636.3%,因日元贷款汇兑收益同比减少 [3] - 研发费用增长107.36%,因上半年研发项目投入增加 [3] 业务结构与战略 - 居民用气与非居民用气占比各约50%,非居民中工业用气占比最高 [5] - 气源主要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管道气 [6] - 推行"1+2+N"战略:聚焦城燃主业,发展综合能源与氢能等新业务 [7] - 综合能源业务含分布式能源、光伏及交通充能,累计运营项目41个 [9] - 氢能业务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未投入加氢站建设 [8] 资本与分红规划 - 资本开支分为维护性开支(管网建设、技改等)与股权类开支 [10] - 承诺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年度可分配利润的30% [11] - 2024年半年度首次实施中期派息,2025年半年度分红由董事会决策 [11]
韩日领导人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强调稳步推进双边关系
央视新闻· 2025-08-24 00:14
韩日外交关系进展 - 韩国总统首次将日本作为就任后首访地 系1965年邦交正常化以来首次 [1] - 韩日领导人17年来首次以联合新闻公报形式公布会谈成果 [1] - 两国首脑会谈时长113分钟 [1] 双边合作机制创新 - 重启首脑"穿梭外交"并确立为外交新模式 标志韩日关系重回正轨 [1] - 在1965年邦交会谈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 [1] - 建立政府间讨论框架应对地方振兴 少子老龄化 防灾等共同议题 [1] 具体合作领域拓展 - 安全领域加强战略沟通 [1] - 推动氢能 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1] - 扩大工作假期签证制度促进人员交流 [1]
韩国总统李在明访问日本
新华社· 2025-08-23 21:55
新华社东京8月23日电(记者陈泽安 李子越)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23日访问日 本,并于当天在东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晤。 两国首脑一致同意稳步推进双边关系:包括在安全领域加强战略沟通;推动双方在氢能、人工智能 等领域合作;就地方振兴、少子老龄化、防灾等共同议题建立两国政府间的讨论框架;扩大工作假期签 证制度,进一步推动双方人员交流等。 此访是李在明6月就任韩国总统后首次访日。李在明将于24日离开日本前往美国,访美期间将与美 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
和远气体: 2024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22 00:28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篇关于和远气体定向增发募集说明书的新闻。作为拥有10年经验的投资银行分析师,我将专注于提炼其中的核心信息。 公司本次发行方案核心内容 - 公司拟进行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对象为湖北聚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杨涛,发行价格为14.78元/股 [4][5][9] - 本次发行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9,523.16万元,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有息负债 [5][6] - 发行对象已承诺本次发行中取得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进行转让 [6][7] 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有息负债余额合计369,523.16万元,流动比率0.49,速动比率0.46,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 [2]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2,160.74万元、165,455.5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376.72万元、7,317.21万元和4,917.29万元 [3] - 2024年业绩下滑主要由于液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震荡下行,对液氨产品销售收入及毛利造成负面影响 [3][4] 公司产能建设与转固风险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大幅增长,从46,216.91万元增至245,034.85万元,占资产总额比例显著提升 [3] - 在建工程项目转固后,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将相应增加,会增大公司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 [3] - 如果受市场需求变化、产线调试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在建工程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效益 [3]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 工业气体行业全球市场规模2022年达10,238亿元,预计2026年增长至13,299亿元,年复合增速约7% [27] - 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2022年为1,964亿元,预计2026年增长至2,842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0%,高于全球增速 [27] - 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从2017年175亿元增长至2023年4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96%,预计2026年达到808亿元 [31] - 全球工业气体市场高度集中,德国林德集团、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大阳日酸和美国空气化工四大国际巨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 [43] 公司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从单一气体供应商发展为包含多种供气模式的综合性气体应用服务商,在华中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44] - 公司产品线丰富,包括氧、氮、氩等传统大宗气体,氢气、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以及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等多种产品 [48][49] - 公司已设立七大销售事业部,分别为瓶装连锁事业部、液态气体事业部、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事业部、硅基功能性新材料事业部、氢能及尾气回收事业部、工业级化学品事业部和LNG事业部 [50]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第五届"宜昌市三峡质量奖"和"湖北精品"荣誉称号 [47]
派发106亿!中石化,加速布局7大新兴产业
DT新材料· 2025-08-22 00:06
中国石化2025年上半年业绩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6% [2][3] - 经营收益334亿元人民币,同比降低34.5% [2]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610.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4% [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14.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8% [3] - 拟派发现金股利106.70亿元人民币,每股0.088元人民币 [2] 业绩变动原因 - 石油石化产品价格及成品油销量下降 [2] - 原油和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库存减利 [2] - 境内汽柴油销量和价差下行 [2] - 航煤、芳烃等产品毛利下降 [2] 化工事业部表现 - 六大类产品(基本有机化工品、合成树脂等)销售额23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 [3] - 占该事业部经营收入95.5% [3] 产品销量与价格变化 - 基础有机化工品销量增长6.1%,但价格下降14.6% [4] - 合纤单体及聚合物销量增长19.3%,价格下降11.2% [4] - 合成树脂销量增长9.2%,价格下降2.4% [4] - 合成纤维销量下降3.3%,价格下降6.9% [4] - 合成橡胶销量增长14.8%,价格基本持平 [4] 未来发展战略 - 巩固成品油销售市场份额,发展航煤、燃料油、充换电业务 [4] - 壮大新能源产业,布局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4] - 瞄准国产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加速化工新材料研发 [4] - 加强新能源电池、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技术布局 [4] 人工智能布局 - 分三步走:形成基础能力、建成数据管理体系、构建大模型技术框架 [5] - 中国石化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完成交付验收 [5] - 设立中国石化超算中心,建设南北两个超算中心 [5] 新能源电池进展 - 与宁德时代合作共建换电站 [5] - 研发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硅碳负极、电解液 [5] - 特高分子量聚乙烯隔膜专用料2025年产销量同比增长40% [5] - 研发电池软包用流延聚丙烯薄膜专用料,已工业化生产3万余平方米 [5] - 锂电池隔膜专用催化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 [5] - 研发固态电池 [5] 高端石墨材料 - 15万吨/年高端石墨工业装置稳定运行 [6] - 针状焦制备的直径600毫米UHP石墨电极在国内钢铁厂成功应用 [6] 低空经济布局 - 与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为无人机物流业提供服务 [7] - 具备全系列航空汽油生产能力 [7] - 推进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研发 [7] 轻量化材料进展 - 具备1500吨/年小丝束碳纤维、6000吨/年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 [7] - 开发聚酰亚胺材料智能化设计平台 [7] - 攻克阻燃聚碳酸酯合金耐热性难题 [7] - 研究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 [7] - 完成PA612、MXD6、耐高温PA10T技术小试研究 [7] 氢能布局 - 建设制氢、储运管道、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等产业 [8] - 通过"直投+基金投资"模式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8] - 投资海德明能、舜华新能源、海德利森、重塑能源等企业 [8] - 拟发起设立氢能基金 [8] 其他新材料 - 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 [8] - 成功生产EVA半导电屏蔽料新产品UE1930TK [8] 行业会议信息 - 2025年高分子产业年会聚焦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无人机、机器人、5G/6G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 [1] - 中国国际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将讨论树脂基复材、改性工程塑料、工程塑料抗老化等话题 [12][13] - 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将探讨轻量化材料、汽车内饰新技术、LCP材料等 [14] -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创新材料论坛聚焦高分子材料在航天航空应用、低空经济材料需求等 [15] - 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专场将展示人工智能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17]
青达环保(688501):AI赋能火电业务 多点开花加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1 20:35
核心业务布局 - 火电灵活性改造迎来爆发 公司涉及全负荷脱硝业务和清洁能源消纳业务 今年清洁能源消纳业务订单有望爆发[1][2] - 输渣设备AI系统通过传感技术和AI识别技术实现卸渣过程全自动操作 减少人工巡检成本 已获取相关订单[1][2] - 积极研发应用于脱硫废水等其他辅机设备的AI系统 未来有望形成平台运营 打造智慧电厂[1][2] 第二曲线拓展 - 钢渣年产生量超过1亿吨 资源化利用率低于30% 若回收显热每年可节省至少410万吨标准煤[3] - 自主研发钢渣辊压破碎及余热回收技术 适用范围广 可处理各种熔融钢渣及高温固态钢渣[3] - 已搭建氢能技术基础测试中心 推进制氢系统与储氢技术研发 建设120MW渔光互补项目 配建20MW制氢设备并完成交付[3]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10月与印尼国家电力考察团达成战略合作共识 11月正式成立印尼子公司[3] - 火电出海业务值得期待[1] 政策环境 - 《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发布 高效调节为核心目标 智能运行为重要支撑[1] - 燃煤发电作为电力系统压舱石 在新能源消纳中充当关键调峰电源 火电灵活性改造为成本最低方式[2] 技术实力 - "融合边缘计算与数字孪生的输渣设备智能运维技术"被中电联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2] - 国内约50%钢铁企业仍采用落后热泼工艺 钢渣处理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巨大[3]
国家氢能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
央视新闻· 2025-08-21 19:08
行业政策与支持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依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国家氢能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1] - 该中心旨在提升氢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并发挥计量对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1] 氢能产业特征 - 氢能是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 [1] - 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氢能汽车产业并在多地布局氢能汽车产业园 [1] 计量技术作用与挑战 - 计量是保障氢能汽车产业链中制氢、储氢、加氢、燃料电池系统、整车性能等多个环节的基础技术 [1] - 当前产业存在关键计量技术缺失、现场在线计量校准问题突出、产业专用国产化检测设备研发不足等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