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转型

搜索文档
三一重工(600031):业绩表现优异,“三化”战略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天风证券· 2025-04-20 11: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机械设备/工程机械,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一重工2024年年报业绩优异,实现收入783.83亿元,同比+5.9%,归母净利润59.75亿元,同比+31.98% [1] - 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经营质量进一步改善,现金流大幅改善,经营风险有效控制,资本开支连续三年下滑 [2] - 公司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主要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等主导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3] - 公司全球化提质加速,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全球主要市场实现高速增长 [4] - 公司积极推进数智化转型,引领行业低碳化,各类新能源产品均取得市场领先地位 [5]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1/112.9/137.7亿元,YOY分别为44.1%、31.0%、22.0%,对应PE分别为18.9/14.4/11.8X,维持“买入”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和估值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4,018.94|78,383.38|92,331.75|107,085.01|119,916.75| |增长率(%)|(8.42)|5.90|17.80|15.98|11.98| |EBITDA(百万元)|14,590.12|16,436.44|14,136.75|17,567.46|20,751.2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527.50|5,975.45|8,612.12|11,285.43|13,772.73| |增长率(%)|5.96|31.98|44.13|31.04|22.04| |EPS(元/股)|0.53|0.71|1.02|1.33|1.63| |市盈率(P/E)|35.92|27.22|18.88|14.41|11.81| |市净率(P/B)|2.39|2.26|2.10|1.93|1.76| |市销率(P/S)|2.20|2.07|1.76|1.52|1.36| |EV/EBITDA|5.85|6.09|7.65|5.97|4.65| [10] 资产负债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货币资金(百万元)|18,071.83|20,383.18|34,492.88|37,995.65|47,018.11|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百万元)|24,470.78|25,914.16|25,381.25|28,161.25|25,135.08| |预付账款(百万元)|751.87|970.72|879.28|1,034.17|853.87| |存货(百万元)|19,767.76|19,947.98|20,752.09|21,769.07|20,711.83|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97,566.21|101,406.11|116,764.64|124,933.33|129,794.51| |长期股权投资(百万元)|2,400.91|2,424.52|2,404.52|2,459.67|2,479.26| |固定资产(百万元)|23,453.24|22,369.35|23,451.37|25,283.39|26,865.42| |在建工程(百万元)|1,366.93|1,139.96|1,139.96|1,139.96|1,139.96| |无形资产(百万元)|5,120.75|4,857.95|4,445.02|4,032.09|3,619.17|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53,569.01|50,639.76|50,734.46|52,351.75|53,479.83| |资产总计(百万元)|151,202.32|152,145.08|167,499.09|177,285.08|183,274.34| |短期借款(百万元)|4,115.62|5,953.36|6,000.00|6,000.00|6,000.00|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百万元)|22,692.73|28,654.36|32,395.75|35,638.10|30,443.29|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52,237.38|61,148.40|73,189.52|75,981.67|73,630.66| |长期借款(百万元)|23,555.73|11,556.18|12,000.00|12,000.00|12,000.00| |负债合计(百万元)|82,029.37|79,143.48|89,012.00|91,914.71|89,521.86| |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69,172.95|73,001.60|78,487.10|85,370.37|93,752.48|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百万元)|151,202.32|152,145.08|167,499.09|177,285.08|183,274.34| [12] 利润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4,018.94|78,383.38|92,331.75|107,085.01|119,916.75| |营业成本(百万元)|52,934.70|57,216.96|66,600.12|76,538.09|84,961.80| |营业税金及附加(百万元)|423.71|431.16|455.53|554.61|639.69| |销售费用(百万元)|6,218.28|5,464.21|5,909.23|6,425.10|6,955.17| |管理费用(百万元)|2,650.90|2,996.45|3,323.94|3,747.98|4,317.00| |研发费用(百万元)|5,864.60|5,380.62|5,724.57|6,210.93|6,715.34| |财务费用(百万元)|(462.90)|201.78|(273.81)|(211.55)|(199.43)| |资产/信用减值损失(百万元)|(1,257.76)|(1,098.29)|(1,000.00)|(1,020.76)|(1,026.11)|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百万元)|21.15|109.56|(16.50)|(34.01)|20.05| |投资净收益(百万元)|(177.08)|643.01|403.99|289.97|445.66| |营业利润(百万元)|5,342.85|6,994.76|9,979.66|13,055.05|15,966.78| |营业外收入(百万元)|98.55|120.03|149.98|148.55|129.27| |营业外支出(百万元)|124.80|207.02|144.77|154.20|157.70| |利润总额(百万元)|5,316.60|6,907.77|9,984.88|13,049.40|15,938.36| |所得税(百万元)|710.44|815.23|1,178.38|1,540.05|1,880.99| |净利润(百万元)|4,606.16|6,092.54|8,806.50|11,509.35|14,057.37|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78.66|117.09|194.37|223.92|284.64|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527.50|5,975.45|8,612.12|11,285.43|13,772.73| |每股收益(元)|0.53|0.71|1.02|1.33|1.63| [12]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净利润(百万元)|4,606.16|6,092.54|8,612.12|11,285.43|13,772.73| |折旧摊销(百万元)|2,901.11|3,259.08|3,330.90|3,580.90|3,830.90| |财务费用(百万元)|87.50|629.87|(273.81)|(211.55)|(199.43)| |投资损失(百万元)|177.08|(643.37)|(403.99)|(289.97)|(445.66)| |营运资金变动(百万元)|(9,375.96)|3,673.72|10,813.82|(2,203.50)|1,300.52| |其它(百万元)|7,312.33|1,802.45|177.87|189.91|304.69|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5,708.22|14,814.28|22,256.92|12,351.22|18,563.74| |资本支出(百万元)|3,884.59|1,796.72|4,095.59|4,889.44|5,041.85| |长期投资(百万元)|161.86|23.61|(20.00)|55.16|19.59| |其他(百万元)|(6,740.28)|(2,978.18)|(8,332.96)|(9,555.60)|(9,453.21)|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2,693.82)|(1,157.85)|(4,257.37)|(4,611.01)|(4,391.77)| |债权融资(百万元)|1,698.73|(8,228.63)|(568.85)|388.65|525.74| |股权融资(百万元)|(1,926.53)|(425.22)|(3,321.00)|(4,626.08)|(5,675.25)| |其他(百万元)|(7,301.99)|(1,625.29)|0.00|0.00|(0.00)|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7,529.79)|(10,279.15)|(3,889.85)|(4,237.43)|(5,149.51)| |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0.00|0.00|0.00|0.00|0.00|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4,515.40)|3,377.28|14,109.70|3,502.78|9,022.46| [13]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 | | | |营业收入增长率(%)|-8.42|5.90|17.80|15.98|11.98| |营业利润增长率(%)|12.55|30.92|42.67|30.82|22.30|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5.96|31.98|44.13|31.04|22.04| |获利能力| | | | | | |毛利率(%)|28.48|27.00|27.87|28.53|29.15| |净利率(%)|6.12|7.62|9.33|10.54|11.49| |ROE(%)|6.65|8.30|11.14|13.42|14.92| |ROIC(%)|17.47|17.36|26.44|49.67|53
2025浪潮数字企业创新大会在京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4-19 14:49
文章核心观点 全球AI技术迭代速度加快,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核心驱动力,浪潮集团等企业和专家探讨如何把握机遇推动高价值智能应用场景落地,助力各行业转型升级 [1] 会议信息 - 2025浪潮数字企业创新大会以“AI向新,潮涌未来”为主题在北京举办,由《国资报告》杂志社指导,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1][2] - 会议期间同步举办技术创新大会与生态伙伴大会,以及智能财务等八场专题论坛,浪潮海岳商业AI等人工智能系列新成果同步发布 [2] 行业趋势 - 全球AI技术迭代速度前所未有,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核心驱动力 [1] - 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核心力量,引领各行业全方位转型升级 [1] 企业举措 - 浪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聚焦技术突破、场景创新与生态共建,以“大模型基座+垂域应用+智能生态”能力助力各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1] 专家观点 - 李毅中表示要加快AIGC在制造业的应用,研发AI大模型和专业模型用于生产制造及运营各环节,创造高效应用场景 [1] - 谭建荣表示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要重视大模型和小模型,将数据建模提上议程,重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五大方面的深度融合应用 [2]
一董事长被留置,身家超100亿,刚公开表示不会跑路
新浪财经· 2025-04-19 13:19
公司动态 - 居然智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留置并立案 [1] - 汪林朋在4月8日曾公开露面参加公司主办的行业论坛 [3] - 3月13日汪林朋在公司新春座谈会上否认"跑路"传闻并阐述数智化转型战略 [8] 公司背景 - 居然智家由居然之家于2024年12月更名而来 业务涵盖家居卖场、设计装修、物流配送等多业态 [10] - 更名原因是公司向智能家居体验中心转型 智能类产品成为最重要经营品类 [11] - 公司2024年营收129.66亿元(同比-4.04%) 归母净利润8.83亿元(同比-32.08%) [11] 市场反应 - 公告发布当日公司股价一字跌停 跌幅达10% [12] 高管信息 - 汪林朋1968年出生 曾任居然之家总裁、董事长等职 2015年起任居然之家董事长 [5] - 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其财富达125亿元人民币 排名第2188位 [7]
全球农业观察丨专访佳沃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应加大育种研发投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9 12:24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蓝莓种植面积超110万亩,产量约50万吨,是全球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2] - 云南作为核心产区贡献全国30%的蓝莓产量 [2] - 中国人均蓝莓消费量不足发达国家十分之一,市场潜力巨大 [2][9] - 行业面临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等挑战 [2][5] 佳沃集团业务与技术优势 - 在云南拥有超3万亩种植基地,自研13项专利设备 [3] - 采用基质栽培技术使亩产从300公斤飙升至1500公斤 [4] - 部署2000余个传感器构建监测网络,AI预测误差率<5% [5] - 通过数智化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从68%提升至91% [5] - 引进40余个国际专利品种,建立种质资源库 [8]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17年引入基质栽培技术开启设施种植新时代 [4] - 数智化转型实现人力调度效率提升40% [5] - 自主研发L25品种糖度达13.9,亩均收益3-6万元 [8] - 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结合物联网实现精细化管理 [11] 市场机遇与竞争策略 - 消费升级和电商渠道兴起带来发展机遇 [2][9] - 需注重品质提升、品牌塑造和科技手段应用 [2][9] - 云南种植基地因光热条件优越且综合成本较低 [10] - 国际技术本地化需考虑自然适应性、消费者需求和成本控制 [3][11] 国际合作与未来发展 - 与国际育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 [8] - 建议深化育种技术和种植管理经验交流 [12]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营造健康产业环境 [12]
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19 06:14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作为轨道交通智能系统供应商,主营业务和产品未变,基于完备产品体系和技术沉淀,贯彻“3351”战略规划,各业务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且成果显著,受益于国家政策推动轨交行业发展的机遇,公司有望凭借自身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公司在2024年完成股份回购、限制性股票归属及部分回购股份注销等事项 [3][7][21][25][28]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简介 - 公司是轨道交通智能系统供应商,业务面向国铁、城轨、职业院校三大客户群体,产品线布局涉及机车车辆、牵引供电、铁路运输业务板块,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及运维服务 [3] 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未变,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包括二十余家子公司,各业务板块有不同主体负责 [3][4][6]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贯彻“3351”战略规划,面向三大客户群体,探索三大业务板块,设计五大系统解决方案,配套设备与服务,部署运输及维保服务业务,全国设200余网点 [7] 公司主要业务及核心产品 - 智慧培训解决方案:应用新技术,提供培训系统方案,形成“1+2+N”体系,已在国内广泛应用并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7][8][9] - 智能运维解决方案:采用多种技术,以车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已在国内城轨运营单位广泛应用 [10] - 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服务国铁和城轨客户,以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为核心,已在国内铁路局和城轨运营单位应用 [13][14] - 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运用先进技术,提供供配电管理及再生能量利用方案,已在电气化铁路和城轨运营单位应用,并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及拉美国家 [14][15] - 智能货运解决方案:融合数字技术,解决传统货运痛点,实现五大突破,已在全国18个铁路局广泛部署 [16][17] - 运维服务:依托车载监测产品及技术,建立信息化和运维服务体系,提供多种服务,提升运维水平和运营效率 [17] 公司经营模式 - 销售模式:采用分区模式,主要通过招投标销售,重视售后服务 [18] - 生产模式:通过招标取得订单,根据需求组织研发、生产等,部分产品自主生产,部分委外加工 [18] - 采购模式:以销售为指导,根据物料需求计划采购,采用多种采购方式,结合行业季节性特点 [19] 公司行业地位及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行业地位 - 公司获多项荣誉称号,参与标准制定,产品线布局全面,业务遍布国内50多个城市 [20] 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 国家多项政策推动轨交行业发展,轨交后市场智能化趋势明显,公司具备技术和市场基础,有望抓住机遇发展 [21][24][25]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需追溯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数据,原因是会计政策变更,将质量售后服务费核算科目调整 [26]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 财务指标与已披露报告无重大差异 [27] 股本及股东情况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 无持股5%以上股东等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变化,公司无表决权差异安排 [28]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 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28]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 有相关披露 [28] 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 无存续债券情况 [28] 重要事项 - 2024年2月至5月,公司完成股份回购,累计回购6,119,800股,占总股本1.38%,成交总金额30,001,107.19元 [28] - 2024年7月,公司完成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第一个归属期归属股份登记,归属270.56万股 [29] - 2021年回购的350万股股份,270.56万股用于激励计划,剩余79.44万股于2024年10月14日注销,公司总股本减少79.44万股 [29][30]
公司零距离 • 新经济 新动能 | 潍柴动力:“三箭齐发”驰骋动力赛道
证券日报· 2025-04-19 00:4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内重卡市场从柴油动力主导转向清洁能源动力崛起,潍柴动力作为重卡商用车动力市场龙头,以“多元化新能源技术”“数智化”“后市场”为策略,积极培育战略增量,开辟发展新路径 [1] 行业现状 - 2020年柴油重卡以90.78%的份额占据重卡销售市场主要地位,LNG车型占比不足10%,新能源车型刚起步;2024年柴油重卡销量占比降至56.35%,LNG重卡占比跃升至29.65%,新能源及其他车型占比达14%;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重卡累计销量2.37万辆,同比增长164%,3月销量1.04万辆,同比增长189% [4] 新能源动力布局 - 2025年3月28日,潍柴弗迪(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启航,首台搭载新技术的动力电池产品下线,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较上一代提升15%,循环寿命突破4500次,400kWh系统电池包减重110公斤 [3] - 公司转型逻辑为“传统+清洁+新能源”三轨并行,传统柴油发动机连续四年刷新内燃机热效率世界纪录,LNG发动机持续推高端新品,新能源发动机掌握“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技术路线 [5] - 2010年开始全面布局新能源三电技术路线,建成五大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发布全系列商用车、工程机械动力电池,电池系统循环寿命提升超60%,同等电量电池包较竞品轻5% [5] - 潍柴弗迪(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投产20GWh电芯及PACK产能,三期建成后总产能达50GWh,将成全球最大商用车动力电池基地之一 [5] 数智化转型升级 - 潍柴动力全新一代发动机数字化产业园实现“黑灯工厂”模式,每90秒有一台高端发动机下线,年产20万台发动机,装配自动化率达80%,加工环节100%由数控机床完成,AI视觉检测系统提升检测准确性和一致性 [6] - 数字孪生技术同步构建虚拟产线,将新品研发周期缩短20%,降低运营成本 [7] - 公司构建“业务场景+人工智能”融合模式,打造AI赋能平台,构建从模型训练到应用部署的全链条支撑体系 [7] - 数智化在生产领域使园区设备综合效率达8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每年降低8%;在供应链领域实现与超1000家产业链伙伴在线协同,库存周转率提升30%;在销售服务领域车联网实时监测160万台在途车辆,故障预警率达85% [7] - 公司从“卖发动机”转向“卖智慧运力解决方案”,智能驾驶系统在矿山场景实现无人运输全流程闭环,打造智慧采矿新范式 [7] 后市场业务转型 - 2025年公司将后市场转型作为年度重点,目标冲刺百亿元后市场 [9] - 随着大客户或车队客户比例增加,产业价值链向后市场转移是大势所趋,国内头部整车企业后市场收入提升空间大 [9] - 商用车后市场存在产品质量识别难、成本波动大、服务质量差异大、服务效率保障差等痛点,公司围绕客户周期需求,形成TCO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推动后市场业务由卖配件向卖服务解决方案转型 [9] - 公司构建了由5000余家服务站、全国最大商用车服务呼叫平台等组成的服务网络,后市场业务线上化率达95%以上,通过运营驾驶舱保障服务时效 [10] - 2月公司成立潍柴W - TCO俱乐部,其服务解决方案致力于让每一公里更经济,为客户与渠道商打造双赢通道 [10]
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耕装备制造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4-15 15:09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创新是公司发展的灵魂,核心体现在产品外观更漂亮和更实用耐用[1] - 近3年推出新技术970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不断拓展装备应用领域[2] - 自主研发隔膜滤板打破技术垄断,产品出口123个国家和地区[6] 数智化转型成果 - 运用数智化平台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供应商协同管理平台提升采供效率[3] - 产品开发周期缩短45%,管理成本降低25%,订单交付周期从20天缩短至10天[3] - 2025年底目标实现核心产品碳足迹降低30%,通过数智化优化能源效率[4] 产业链与生产效率 - 节能高效压滤机3万多个零部件自制率达95%,3日内可响应用户改进需求[4] - 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定制化/自动化生产,显著提升生产效率[5] - 一线工人通过优化焊接参数等改进工艺,提升压滤机焊接质量[5] 市场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1月签订50余个新能源项目订单,取得"开门红"[6] - 研发中心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获多项国际国内专利[6] - 连续22年保持全球压滤机产销量第一,成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6] 战略发展方向 - 通过攻克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寻找新市场机会[6] - 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强调全球市场竞争中科技水平的关键作用[6] - 坚持"精细、创新、诚信、责任"的企业精神,专注高质量发展[7]
潍柴动力双引擎战略打造高端装备跨国集团
中国证券报· 2025-04-15 04:56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以数智化与新能源战略转型为双引擎,加速向高端装备跨国集团迈进,2025年聚焦新能源业务增速“翻番以上”目标,深化数智化转型,拓展海外高端市场,优化后市场服务体系 [1][5] 智能工厂升级 - 公司依托多年数智化积淀,通过“三步走”战略完成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跨越,2024年全新一代发动机数字化产业园投产,加工自动化率达100%,装配自动化率80%,园区能耗降低25%,运营成本降低35% [1] - 公司作为全球“灯塔工厂”,通过AI大模型、智能问答平台等技术深度赋能,日均智能交互破万次,构建起覆盖“研产供销服”全链条的5A架构体系 [1] - 公司数智化转型成果已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1] 后市场业务增长 - 后市场业务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依托全国5000余家服务站、业内最大的服务呼叫平台及“潍柴同行”APP,推出W - TCO托管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2] - 2024年后市场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目标直指百亿规模 [2] 绿色动力突破 - 公司坚持“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多路线并举战略,2025年力争新能源收入实现同比翻番以上增长 [2] - 公司推进新能源产品技术创新及平台迭代升级,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速推动车型拓展和推广 [2] - 公司在烟台建立的新能源产业园为全球最大新能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一期项目今年3月28日正式投产,首台电池产品下线 [2] - 产业园三期全部建成后,将形成50GWh电池PACK等核心部件产能,覆盖多元化场景需求 [3] - 公司新能源产品形成部件、系统、总成、整机四大板块,电池产品涵盖2 - 1000KWh电量范围,在关键技术上具备显著优势 [3] - 公司新一代电池系统循环寿命提升超60%,重量较竞品轻5%,低温适应性支持 - 35℃至65℃极端环境 [3] - 公司与雷沃重工联合打造的智慧矿山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已在新疆矿区实现常态化运营,计划2026年全面推向市场 [3] 拓展海外高端市场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7亿元,同比增长0.8%;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26.5%;扣非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30.3%;全年毛利率达22.4%,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261亿元 [3] - 2024年动力总成、整车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业务营收达898亿元,毛利率提升1.6个百分点至19.5% [4] - 2024年公司发布的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连续四年刷新世界纪录,三款全新的燃气4.0动力新品形成覆盖全场景的燃气动力矩阵,其中WP16NG4.0燃气发动机市占率稳居行业首位 [4] - 2024年公司高端大缸径发动机强势突破,支撑数据中心业务爆发增长,总销量8132台,海外占比62.2%,数据中心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48% [4] - 2024年公司发动机出口量达6.9万台,同比增长5%;重卡整车出口销量5.9万辆,同比增长15%,市占率提升至20.4%;农业装备出口销量1.6万台,同比增长37% [4] - 海外控股子公司德国凯傲集团营收115亿欧元,净利润3.7亿欧元,同比增长17.5% [4]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16条措施 强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管
长江商报· 2025-04-14 07:59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为进一步强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管,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 理总局印发《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 见》)。 《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坚守主责主业、强化风险防控、提升监管质效等方面,提出 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六条意见措施。 《指导意见》提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聚焦发挥特色功能,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不良资产 收购处置业务,服务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要持续加强风险 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强化存量风险资产处置,严控增量业务风险,加强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推进 瘦身健体。 资产负债管理同样被高度重视。《指导意见》指出,公司应合理确定业务投放规模,避免盲目扩张和负 债驱动式增长。建议适当提高中长期负债占比,改善资产负债匹配程度,守好流动性安全底线。同时鼓 励通过发行金融债、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资本实力。 此外,瘦身健体也成为监管重点之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稳妥推进附属机构优化整合,回归主责主 业,提升资 ...
海峡股份:数智化赋能黄金水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4-14 05:01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现状 - 新海港每天发出近百班客滚船,平均20分钟一班[1] - 2024年琼州海峡共发送客滚运输8.1万航次、进出岛客运量1914万人次、车运量552万台次[1] - 琼州海峡承担了海南岛约90%生活物资的运输任务[1] 海南自贸港封关影响 - 自贸港封关将促进岛内贸易、投资、人员流动的自由化与便利化[1] - 内陆市场对海南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1] - 琼州海峡作为重要连接通道,客滚运输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长[1] - 自贸港封关运作将带来海南岛物流、人流、资金流的全方位升级[2] 公司运营优化措施 - 通过船舶更新、港口升级、开通新航线提升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2] - 参与琼州海峡两岸物流园建设,探索"港口+船舶+园区"协同发展模式[2] - 新海客运综合枢纽通过6个廊桥辐射12个泊位,提升车辆通行效率和船舶周转率[2] - 提供VIP候船室、车辆代泊等高端服务项目满足商务客群需求[3] 数智化转型成果 - 移动分导设备查验效率提升50%、车辆验票效率提升60%、车辆结算效率提升30%、旅客验票效率提升20%[3] - 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船舶运力和泊位资源的灵活调配,显著提升调度效率[4] - 智能化协同调度降低船舶漂航时间和空班次数,减少燃油消耗[4] 西沙文旅业务发展 - 2024年西沙航线营业收入达到2.63亿元,同比增长近30%[5] - "祥龙岛"号邮轮较原运营船舶更加大型、舒适、豪华[5] - 与新东方文旅集团合作开发"海洋+文化+教育+旅游"融合产品[5] - 西沙旅游市场规模已来到爆发临界点,有望成为新热门旅游I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