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搜索文档
【重磅深度/飞龙股份】新能源热管理细分龙头,非车业务进入爆发期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5-08 10:24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52年,1964年开始生产汽车配件,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拥有超过60年汽车配件生产历史[12] - 实际控制人为孙耀志家族,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19.96%股份[14] - 2024年营收47.23亿元,同比增长15.34%,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增长25.92%[1] - 2025Q1营收11.10亿元,同比下滑10.55%,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3.06%[1] 产品与业务 - 传统燃油车产品:机械水泵(市占率25%)、排气歧管、涡壳(营收占比45%)[2] - 新能源产品:电子水泵(市占率10%)、热管理部件(阀类和模块)[3] - 非车业务:IDC液冷、储能等民用领域[12] - 客户覆盖200多家企业,包括奇瑞、长安、吉利、理想、赛力斯等车企,以及博世、博格华纳等国际厂商[21] 核心业务表现 - 机械水泵:2020年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设计产能1110万只,已投产1000万只[38] - 排气歧管:现有产能500万只,泰国工厂投产后将达650万只[45] - 涡壳:2024年销量569.9万只,同比增长27.6%,设计铸造产能830万只[56] - 新能源业务:2024年营收5.26亿元,同比增长40.44%[3] 新能源业务发展 - 电子水泵:功率覆盖13W-3500W,现有产能560万只,2025年底将新增600万只产能[68][71] - 热管理系统:已获理想、吉利、越南Vinfast等客户定点,金额超10亿元[81] - 新能源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1441-1546亿元[78] 非车业务布局 - IDC液冷:已批量供货,预计未来1-2年带来持续增量[3] - 民用领域:覆盖储能、服务器、充电桩等100多个项目[92] - 液冷服务器市场:预计2029年达16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6.8%[90] 国际化战略 - 海外收入占比59.5%,2024年达28.1亿元[95] - 泰国工厂总投资5亿元,预计2025年9月投产,达产后年收入15亿元[97] - 新加坡设立子公司,拓展东南亚市场[97] 财务与研发 - 2024年毛利率21.5%,归母净利率7.0%[26] - 2025Q1毛利率25.3%,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26] - 2024年研发费用2.7亿元,同比增长13.3%,拥有专利601项[29][32] - 研发项目包括超充及数据中心电子泵开发[33] 行业前景 - 混动车型放量带动涡壳需求,2024年销量超500万只[2] - 新能源汽车电子水泵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77.68亿元[66] - 液冷服务器较风冷可降低15%成本[89]
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探索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保护监管中的应用——秦岭生态保护有了AI助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08 10:03
作为我国"中央水塔"和重要生态屏障的秦岭,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智慧升级"。 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以下简称制图院)持续深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网格巡查等技术手段, 从"天上看、空中巡、地面察、网上管"多个维度出发,成功构建了"天空地网"一体化监测模式和多级联动的监管业务体系,为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 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随着以DeepSeek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式迈入智能化升级新阶段。制图院在既有网格化监管平台基 础上,积极引入AI技术,探索创新应用场景,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多个业务环节,持续优化平台功能,逐步构建起智能化监管新模 式,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了全天候的"智慧之眼"和智能化的"决策大脑"。 遥感监测自动化影像解译高效率 在秦岭卫星影像图前,制图院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一套融合深度学习技术的自动变化检测系统正在高速运转。这套专门针对秦岭"五乱"问题研发的智能 系统,通过多时相影像比对与迁移学习算法,实现了违建工地、无序采矿等可疑图斑的自动识别。 "过去人工解译全靠经验,现在AI系统就像 ...
环保2024年报及2025Q1总结:业绩承压,长帆正待顺风行
国盛证券· 2025-05-07 1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环保行业业绩承压,整体盈利能力下滑,但2025Q1盈利能力有所复苏 [1][17] - 子板块业绩分化,固废治理发展良好,节能、大气治理欠佳 [19] - 双碳持续推进,看好减污降碳目标下成长性强的资源循环板块与高成长性、高股息的公用事业平台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综述:营收增速平稳,盈利略有承压 - 选取97家环保公司作为样本,分为水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监测和节能6个细分子行业 [12] - 2024年行业整体营业收入3489.6亿元,同比增速为 -3.3%;归母净利润138.0亿元,同比增速为 -37.7%,或与应收账款回款困难、减值损失计提增长有关 [14] - 2025Q1环保行业营业收入788.3亿元,同比下降1.8%;归母净利润72.5亿元,同比增长4.1%,主要系生产成本降低、投资收益增长所致 [17] - 2024年行业整体净利率略有下滑,整体毛利率24.0%,较去年同期增长0.3pct;整体净利率为4.6%,较去年同期下降2.1pct [23] - 2024年环保行业期间费率有所提升,整体期间费率为15.0%,同比增长0.4pct [25] - 2024年环保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83.0亿元(yoy +10.9%),筹资性现金流净额23.6亿元(yoy -60.5%),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538.9亿元(yoy +4.9%) [28] - 2024年环保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为59.9%,较去年同期增长1.0pct [35] - 2024年环保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22.2%,较去年同期下降40.4pct [37] 子行业分析 固废处理行业:资源循环蓬勃发展,危废资源化稳步增长 - 2024年固废板块收入1622.6亿元,同比提升6.2%;归母净利润实现72.8亿元,同比下降12.3% [41] - 2024年危废资源化、资源循环板块表现较好,如高能环境营收增速实现37.0%,大地海洋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实现1.0%、55.0%;赛恩斯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7%、100.1%等 [41] - 2024年固废处理板块毛利率为22.5%,同比增长0.7pct;净利率为5.1%,同比下降0.8pct;资产负债率为57.3%,同比上升1.4pct;经营性现金流总额229.8亿元,同比上升26.9% [45] 水务行业:营收保持稳健,利润大幅提升 - 2024年水务板块营业收入为767.2亿元,同比下降0.4%,归母净利润为121.1亿元,同比增加24.7% [49] - 如中山公用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9.2%、23.9%;江南水务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2.4%、24.3%;首创环保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9.7% [49] - 2024年水务运营板块毛利率为34.1%,同比上升2.9pct,净利率为17.3%,同比增长3.4pct;经营性现金流153.0亿元,同比增长7.5%;资产负债率为61.8%,同比下降0.05pct [54] 监测:市场竞争激烈,营收依旧承压 - 2024年监测板块营业收入为102.8亿元,同比下降1.7%,板块归母净利润为 -4.5亿元,同比下降109.5% [60] - 如聚光科技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6%、164.1%;禾信仪器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52.1%;理工能科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12.8% [60] - 2024年监测检测板块毛利率为39.8%,同比增长0.4pct;资产负债率为44.6%,同比增加0.8pct;经营性现金流12.8亿元,同比增长37.4% [64] 水处理行业:需求影响业绩,利润降幅较大 - 2024年水处理板块营业收入为363.3亿元,同比下降6.7%,归母净利润为 -2.1亿元,同比下降111.1% [70] - 如正和生态营收增长118.0%,净归母净利润实现大幅减亏;津膜科技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2.0%、201.3%;力源科技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6.6%、102.9%;深水海纳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分别同比下降21.3%、607.7% [70] - 2024年水处理板块毛利率为25.2%,同比下降1.7pct;资产负债率为58.0%,同比增长1.5pct;经营性现金流33.5亿元,同比下降4.0% [75] - 2024年水处理板块投资收益率大幅降低,同比下降3.3pct,如碧水源确认投资损失2.5亿,同比下降170.9%;节能国祯确认投资损失0.3亿元,同比下降285.2% [81] 大气治理:政策持续加码,竞争加剧导致业绩承压 - 2024年大气治理板块营业收入为345.5亿元,同比下降6.9%,归母净利润为 -5.1亿元,同比下降144.2% [84] - 如青达环保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7.7%、7.3%;元琛科技营收同比增长20.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9.8%;雪浪环境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52.6%、892.6% [84] - 2024年大气治理板块毛利率为18.7%,同比下降2.3pct;资产负债率为65.0%,同比增加1.2pct;经营性现金流47.1亿元,同比增长18.2% [90] 节能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窄 - 2024年节能板块营业收入为288.3亿,同比下降35.0%,归母净利润为 -44.3亿元,同比下降437.9% [95] - 如ST聆达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92.7%、262.4%;双良节能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3.7%、242.1%;德固特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4.2%、150.2% [95] - 2024年节能板块毛利率为5.0%,同比下降8.5pct;资产负债率为68.5%,同比增长3.8pct;经营性现金流为6.8亿元,同期相比下降75.8% [100] 投资建议 - 推荐受益碳中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高技术企业高能环境,其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背景下订单加速释放,危废、垃圾焚烧在手优质项目多,投产加快 [105][107] - 推荐惠城环保,其业绩拐点已至,坚持技术创新,主业切入重大危废项目,废塑料项目稳步推进,业务高成长性值得期待 [107] - 推荐增长稳健,且高分红的洪城环境,其业务成长空间大,多业务驱动业绩高质量增长,高分红、估值合理,配置价值凸显 [106][108]
中国核建:经营性业绩稳健增长,核电业务持续景气-20250507
国盛证券· 2025-05-07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核建经营性业绩稳健增长,核电业务持续景气,毛利率稳步提升,但现金流仍存压力,作为核电龙头将受益行业高景气,工民建业务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经营业绩 - 2024年营收1135亿元,YoY+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2亿元,YoY+12%;归母净利润20.6亿元,YoY+0.1%,增速小于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主因非经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 [1] - 分季度看,24Q4/25Q1营收分别为346/295亿元,YoY+12.4%/+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5.5亿元,YoY - 6.5%/-1.0%,24Q4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增多致业绩增速下滑 [1] - 分业务看,2024年核电工程/工民建工程/其他业务营收分别为322/693/112亿元,YoY+35%/-8%/+23%,核电工程持续快速扩张 [1] - 2024年新签合同1634亿元,同比增长8.5%,25Q1新签合同542亿元,同比增长31%;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2778亿元,是年度营收2.4倍 [1] - 公司目标2025年新签订单1658亿元,同增1.4%;实现收入1177亿元,YoY+3.7% [1] 财务指标 - 2024年综合毛利率11.7%,YoY+0.37pct,核电工程/工民建工程/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3.4%/9.8%/17.3%,YoY - 0.1/+0.3/-2.2pct [2] - 全年期间费用率7.12%,YoY+0.24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动 - 0.01/+0.03/+0.20/+0.02pct,研发费用率上升因加大研发投入 [2] - 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少0.7亿元,全年归母净利率1.82%,YoY - 0.07pct [2] - 经营现金流净流出33.4亿元,流出规模同比扩大30.3亿元;2025Q1综合毛利率8.9%,YoY+0.4pct,费用率YoY+0.15pct,减值损失冲回规模同比少0.7亿元,归母净利率下降0.05pct至1.87%;Q1经营性现金流季节性净流出102亿元,同比少流出3.8亿元 [2] 行业与业务前景 - 我国2024年核准11台核电机组,2025年已核准10台新机组,核电有望成重要基荷电源,投资中长期保持景气 [3] - 公司是核电工程龙头,2024年新签核电工程订单551亿元,同增44%,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设96台核电机组,后续有望受益行业景气 [3] - 公司持续优化工民建业务结构,2024年新能源业务新签合同额285.68亿元,YoY+11.71%,占工业与民用工程新签合同总额26.38%,后续盈利能力与资产质量有望改善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26.0/29.1亿元,同增13%/12%/12%,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6/10.4/9.3倍 [3] 财务报表与比率 - 展示了2023A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比率,包括营收、利润、资产、负债、现金流等指标及成长、获利、偿债、营运能力等比率 [9]
2024年报及2025Q1总结:业绩承压,长帆正待顺风行
国盛证券· 2025-05-07 16: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环保行业业绩承压,整体盈利能力下滑,但2025Q1盈利能力有所复苏 [1][16] - 子板块业绩分化,固废治理发展良好,节能、大气治理欠佳 [3][19] - 双碳持续推进,看好减污降碳目标下成长性强的资源循环板块与高成长性、高股息的公用事业平台 [3] 各部分总结 综述:营收增速平稳,盈利略有承压 - 选取97家环保公司作为样本,分为水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监测和节能6个细分子行业 [11] - 2024年行业整体营业收入3489.6亿元,同比增速为 -3.3%;归母净利润138.0亿元,同比增速为 -37.7%,或与应收账款回款困难、减值损失计提增长有关 [1][13] - 2025Q1环保行业营业收入788.3亿元,同比下降1.8%;归母净利润72.5亿元,同比增长4.1%,主要系生产成本降低、投资收益增长所致 [1][16] - 2024年行业整体净利率略有下滑,整体毛利率24.0%,较去年同期增长0.3pct;整体净利率为4.6%,较去年同期下降2.1pct [23] - 2024年环保行业期间费率有所提升,整体期间费率为15.0%,同比增长0.4pct [25] - 2024年环保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83.0亿元(yoy +10.9%),筹资性现金流净额23.6亿元(yoy -60.5%),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538.9亿元(yoy +4.9%) [2][28] - 2024年环保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为59.9%,较去年同期增长1.0pct [35] - 2024年环保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22.2%,较去年同期下降40.4pct [37] 子行业分析 固废处理行业:资源循环蓬勃发展,危废资源化稳步增长 - 2024年固废板块收入1622.6亿元,同比提升6.2%;归母净利润实现72.8亿元,同比下降12.3% [41] - 2024年危废资源化、资源循环板块表现较好,如高能环境营收增速实现37.0%,大地海洋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实现1.0%、55.0%;赛恩斯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7%、100.1%等 [41] - 2024年固废处理板块毛利率为22.5%,同比增长0.7pct;净利率为5.1%,同比下降0.8pct;经营性现金流总额229.8亿元,同比上升26.9% [45] 水务行业:营收保持稳健,利润大幅提升 - 2024年水务板块营业收入为767.2亿元,同比下降0.4%,归母净利润为121.1亿元,同比增加24.7% [49] - 如中山公用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9.2%、23.9%,江南水务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2.4%、24.3%等 [49] - 2024年水务运营板块毛利率为34.1%,同比上升2.9pct,净利率为17.3%,同比增长3.4pct;经营性现金流153.0亿元,同比增长7.5% [54] 监测:市场竞争激烈,营收依旧承压 - 2024年监测板块营业收入为102.8亿元,同比下降1.7%,归母净利润为 -4.5亿元,同比下降109.5% [60] - 如聚光科技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6%、164.1%,禾信仪器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52.1%等 [60] - 2024年监测检测板块毛利率为39.8%,同比增长0.4pct;经营性现金流12.8亿元,同比增长37.4% [64] 水处理行业:需求影响业绩,利润降幅较大 - 2024年水处理板块营业收入为363.3亿元,同比下降6.7%,归母净利润为 -2.1亿元,同比下降111.1% [70] - 如正和生态营收增长118.0%,净归母净利润实现大幅减亏,津膜科技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2.0%、201.3%等 [70] - 2024年水处理板块毛利率为25.2%,同比下降1.7pct;经营性现金流33.5亿元,同比下降4.0% [75] - 2024年水处理板块投资收益率大幅降低,同比下降3.3pct [81] 大气治理:政策持续加码,竞争加剧导致业绩承压 - 2024年大气治理板块营业收入为345.5亿元,同比下降6.9%,归母净利润为 -5.1亿元,同比下降144.2% [84] - 如青达环保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7.7%、7.3%,元琛科技营收同比增长20.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9.8%等 [84] - 2024年大气治理板块毛利率为18.7%,同比下降2.3pct;经营性现金流47.1亿元,同比增长18.2% [90] 节能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窄 - 2024年节能板块营业收入为288.3亿,同比下降35.0%,归母净利润为 -44.3亿元,同比下降437.9% [95] - 如ST聆达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92.7%、262.4%,双良节能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3.7%、242.1%等 [95] - 2024年节能板块毛利率为5.0%,同比下降8.5pct;经营性现金流为6.8亿元,同期相比下降75.8% [100] 投资建议 - 推荐受益碳中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高技术企业高能环境,其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背景下订单加速释放,危废、垃圾焚烧在手优质项目多,投产加快 [105][107] - 推荐惠城环保,其业绩拐点已至,坚持技术创新,主业切入重大危废项目,废塑料项目稳步推进,业务高成长性值得期待 [107] - 推荐增长稳健,且高分红的洪城环境,其业务成长空间大,多业务驱动业绩高质量增长,高分红、估值合理,配置价值凸显 [106][108]
发现报告:先锋电子机构调研纪要-20250507
发现报告· 2025-05-07 16:3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城市燃气设备及智慧燃气行业[3] - **公司**:杭州先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6月12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767,专注城市燃气设备及智慧燃气解决方案[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62,053万元,同比下降0.5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47万元,同比上升247.40%;扣非净利润2,161万元,同比下降47.88%。扣非净利润下滑因业务拓展、项目执行节奏加快,研发和市场投入加强使期间费用上升,且期末计提1536.05万元减值损失[6][9][10] - 境外收入从2023年167万元降至0.75万元,降幅99.55%,公司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6] - 工商业智能燃气表收入同比增长6.96%,2025 - 2030年中国商用三相燃气智能仪表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从120亿元增至2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8.5%,增长源于工业天然气消费量年增12%需求及政策红利[7] 公司竞争策略 - 推进智慧燃气物联化发展,在多地部署城市燃气监测预警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实现产品多元化,在智能燃气表细分市场领先,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7] - 拓展工商业客户策略包括产品与技术创新、优化通信技术、拓展数据应用、市场与客户聚焦、品牌与服务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技术合作、开拓国际市场[8] 公司产品情况 - 民用与商用超声波燃气表技术成熟已销售,相比传统膜式表在测量精度、使用寿命、智能化水平及运维成本等方面有优势,具备规模化生产后的成本竞争力,正与多地燃气客户合作且销售增速[10] 公司未来规划 -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为围绕战略目标提升经营效益、建设核心能力推动主营业务升级、深化创新巩固内生优势、推进并购增强外延式发展动能[12] - 2025年力争营业收入稳中有进、利润结构优化;研发聚焦智能计量、物联网平台等方向;稳步推进智能制造体系建设,适度扩充关键产品产能[14] 行业发展前景 - 2024年行业面临增速放缓挑战,但在“智慧燃气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刚需属性不变,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13] - 智慧燃气行业智能终端需求增长,智能燃气表占比扩大,工商用物联网表具等未来需求会放大[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是首批通过浙江省科委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截至2021年已为全国30多个省市及地区、超1200家燃气公司、2500万台智能燃气表在线用户服务[3] - 2020年公司完成智能燃气表二期项目,新增建筑面积54000平米,达产后年产能500万台[3] - 公司城市燃气监测预警平台应用于生产调度、安全监控等,自主研发的安全监测终端和后台管理系统获多项发明专利并取得防爆等专业认证[13] - 公司目前与华润燃气集团、中燃集团等国内主要燃气集团有订单合作,重视与大客户技术交流和沟通[13] - 公司作为杭州市“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增加源于智能化产线和设备升级,产能利用率较高,2025年新增产能资本开支通过自有资金及政府引导资金等安排[16]
中国核建(601611):经营性业绩稳健增长,核电业务持续景气
国盛证券· 2025-05-07 16: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核建经营性业绩稳健增长,核电业务持续景气,毛利率稳步提升,但现金流仍存压力,作为核电龙头将受益行业高景气,工民建业务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经营业绩 - 2024 年营收 1135 亿元,YoY+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9.2 亿元,YoY+12%;归母净利润 20.6 亿元,YoY+0.1% [1] - 24Q4/25Q1 营收分别为 346/295 亿元,YoY+12.4%/+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1/5.5 亿元,YoY - 6.5%/-1.0% [1] - 2024 年核电工程/工民建工程/其他业务营收分别为 322/693/112 亿元,YoY+35%/-8%/+23% [1] - 2024 年新签合同 1634 亿元,同比增长 8.5%,25Q1 新签合同 542 亿元,同比增长 31%;2024 年末在手订单 2778 亿元,是年度营收 2.4 倍 [1] - 公司目标 2025 年新签订单 1658 亿元,同增 1.4%;实现收入 1177 亿元,YoY+3.7% [1] 财务指标 - 2024 年综合毛利率 11.7%,YoY+0.37pct,核电工程/工民建工程/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13.4%/9.8%/17.3%,YoY - 0.1/+0.3/-2.2pct [2] - 2024 年期间费用率 7.12%,YoY+0.24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动 - 0.01/+0.03/+0.20/+0.02pct [2] - 2024 年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少 0.7 亿元,归母净利率 1.82%,YoY - 0.07pct [2] - 2024 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 33.4 亿元,流出规模同比扩大 30.3 亿元 [2] - 2025Q1 综合毛利率 8.9%,YoY+0.4pct,费用率 YoY+0.15pct,减值损失冲回规模同比少 0.7 亿元,归母净利率下降 0.05pct 至 1.87% [2] - 2025Q1 经营性现金流季节性净流出 102 亿元,同比少流出 3.8 亿元 [2] 行业与业务前景 - 我国 2024 年核准 11 台核电机组,2025 年已核准 10 台新机组,核电投资有望中长期保持景气 [3] - 公司 2024 年新签核电工程订单 551 亿元,同增 44%,截至 2024 年底累计建设 96 台核电机组(64 台投产 + 32 台在建) [3] - 公司工民建业务中新能源业务 2024 年新签合同额 285.68 亿元,YoY+11.71%,占工业与民用工程新签合同总额 26.38%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2/26.0/29.1 亿元,同增 13%/12%/12%,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1.6/10.4/9.3 倍 [3]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给出 2023A - 2027E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包括流动资产、现金、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等项目 [9] - 给出 2023A - 2027E 主要财务比率,如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 [9]
四方光电:连续两季度业绩高速增长,各业务板块持续推进未来可期-20250507
天风证券· 2025-05-07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6个月评级为增持(维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四方光电2024年营收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下降,2025年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大幅增长,各业务板块持续推进,开展产业链投资并购,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5/2.07/2.76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8.73亿元,同比增长26.23%,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15.03%,扣非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16.84%;25Q1实现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51.88%,归母净利润3275万元,同比增长64.98%,扣非归母净利润3200万元,同比增长89.38% [1] - 预计25 - 27年营业收入为11.07/13.81/17.0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6.74%、24.83%、23.54%;归母净利润为1.55/2.07/2.7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7.08%、34.17%、32.94% [4][9] 业务板块 - 暖通空调业务:24年收入同比增长11.57%,经历下滑后企稳回升,新增多家合作伙伴,开拓新应用领域 [2] - 工业及安全业务:24年收入同比增长136.01%,冷媒泄漏监测和安全环保领域收入贡献大,其他产品加速推向市场 [2] - 汽车电子业务:24年收入同比增长15.97%,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推进定点交付、研发和拓展客户;高温气体传感器开发验证稳步推进、部分已配套销售;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良好推进 [2] - 医疗健康业务:24年收入同比下降52.32%,因需求恢复正常 [2] - 智慧计量业务:24年收入同比增长62.37% [2] - 科学仪器业务:24年收入同比增长8.25% [2] - 低碳热工业务:24年通过收购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布局 [2] 产业链投资并购 - 23年4月战略投资诺普热能、精鼎电器,取得诺普热能57.14%股权和精鼎电器51%股权,整合资源形成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 [3] 基本数据 - A股总股本10010万股,流通A股股本10010万股,A股总市值40.14亿元,流通A股市值40.14亿元,每股净资产10.64元,资产负债率29.47%,一年内最高/最低股价为51.76/21.91元 [5]
先锋电子(002767) - 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7 14:46
财务表现 -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 62,053 万元,同比下降 0.56% [7] - 2024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647 万元,同比上升 247.40% [7] - 2024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161 万元,同比下降 47.88% [7] - 2024 年境外收入从 2023 年的 167 万元骤降至 0.75 万元,降幅 99.55% [2] - 2024 年工商业智能燃气表收入同比增长 6.96% [4] 业务发展 扣非净利润下滑原因 - 业务拓展、项目执行节奏加快,研发和市场投入持续加强,期间费用上升 [2] - 期末从谨慎性角度对资产计提 1536.05 万元减值损失,对利润形成压力 [2] 境外市场收缩及应对 - 公司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力争实现收入多元化、多渠道布局 [3] 维持市场份额策略 - 推进数字时代的智慧燃气物联化发展,拓展和深化在智慧燃气领域的布局 [3] - 在全国多地部署城市燃气监测预警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3] - 推进全电子计量、氢能计量、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3] - 强化基础研发能力与产品创新,推进智能制造和信息化建设 [3] 工商业智能燃气表业务 - 2025 - 2030 年中国商用三相燃气智能仪表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5 年的 120 亿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28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8.5% [4] - 增长动能来自工业领域天然气消费量年增 12%的需求,以及强制要求工商业用户 2027 年前完成智能表具全覆盖的政策红利 [4] - 公司拓展工商业客户的核心策略包括产品与技术创新、优化通信技术、拓展数据应用、市场与客户聚焦、品牌与服务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技术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等 [5][6] 新产品研发与推广 - 民用与商用超声波燃气表产品技术成熟并已进入销售阶段,相比传统膜式表在测量精度、使用寿命、智能化水平及运维成本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具备规模化生产后的成本竞争力 [7] - 公司正与多地燃气客户开展业务合作,并保持销售增速 [7] 氢能业务 - 公司密切关注氢能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在计量领域的应用前景,正围绕相关技术进行可行性评估 [8] - 是否建立具体合作将结合氢能行业发展节奏与公司业务规划统筹考虑 [8] 合作与订单 - 公司目前与国内主要燃气集团均有订单合作,包括华润燃气集团与中燃集团 [9] - 公司重视与燃气大客户进行定期技术交流和沟通,确保先期了解大客户的需求变化 [9] 2025 年规划 - 围绕主营业务稳步推进增长,力争实现营业收入稳中有进、利润结构持续优化的经营目标 [9] - 在研发方面,持续加大投入,重点聚焦智能计量、物联网平台等方向 [9] - 产能方面,稳步推进智能制造体系建设,适度扩充关键产品产能,以保障市场需求与业务拓展节奏 [10] 行业前景 - 智能终端的需求稳步增长,智能燃气表占燃气表总采购量的比例进一步扩大 [10] - 十四五规划下,各级政府将不断加大老旧管道改造更新力度,燃气安全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工商用物联网表具、DTU、RTU、民用物联网智能表具、泄露报警器及安全管理软件系统未来需求会继续放大 [10] 其他情况 - 公司城市燃气监测预警平台作为智慧燃气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生产调度、安全监控等,已在多个城市完成部署并持续优化 [9] - 先锋电子自主研发的安全监测终端和后台管理系统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并取得防爆等专业认证 [9] - 公司作为杭州市“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企业,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体系建设,固定资产投入带来的折旧增长主要源于智能化产线和设备升级,产能利用率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 [10] - 2025 年新增产能项目将本着审慎、务实的原则推进,相关资本开支将主要通过自有资金及政府引导资金等多元渠道统筹安排 [10]
宇通新一代新能源环卫车高比能电池:破局行业痛点,引领环卫新能源变革新航向
中国能源网· 2025-05-07 13:05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新能源环卫车是推动环卫行业高效化、低碳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但面临技术瓶颈制约 [1] - 能量密度局限导致车辆存在"跑不远、装不多"问题,传统电池系统占据底盘过重比例 [1] - 温控技术滞后使车辆在极端气候下性能波动显著,北方冬季续航衰减超30% [1] - 电池寿命过短提高全生命周期成本,外壳锈蚀、电解液渗漏等隐患威胁作业安全 [1] 技术突破亮点 - 新一代高比能电池显著提升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实现"减重不减能,载重更强劲" [2] - 电池质保标准拉升至最长10年,依托长寿命电芯、独有防腐结构和自研液热液冷技术 [4] - 液热液冷技术采用类似家庭地暖的散热水道设计,避免干烧风险,安全系数更高 [4] - 全场景适应能力通过液冷液热技术精准控温,抑制高温(65℃以下)和低温(-10℃以上)导致的性能衰减 [6] 行业影响 - 轻量化设计与长寿命特性使单台车辆全生命周期成本大幅降低 [7] - 宽域温控能力减少气候导致的作业中断,年平均有效作业时长显著提升 [7] - 突破"续航-载重-安全"三角制约,为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技术叠加提供底层支持 [7] - 推动环卫装备从单一作业工具向智慧化城市服务单元迈进 [7] 长期价值 - 技术突破重构行业效率体系,为"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环境治理提供可复制解决方案 [9] - 头部企业持续研发投入加速行业向智能化、低碳化、服务化升级 [9] - 未来有望形成"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生态优化"良性循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