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给约束
icon
搜索文档
再论供给侧改革:制度优势实现供给约束破局通缩困局,掘金钢铁、有色行业投资机会
东吴证券· 2025-07-16 20: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可实现“供给约束”突破通缩困局,调控行业供需平衡规避经济下行风险,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波动,通过“供给约束”主动削减过剩产能或约束产量,保护优质企业免于恶性竞争,重建供需平衡 [6] - 供给侧改革已得到验证,我国众多行业实现产业升级,当前需“供给约束”“反内卷”保护经济发展成果,避免资源浪费和内卷,保存产业升级成果 [6] - 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央国企集中度较高利于行政手段实施,“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动钢价修复,盈利抬升 [6] - 工业金属存在冶炼产能出清与需求结构重构的供给侧改革 2.0,不同金属细分行业面临不同问题和机遇,“反内卷”政策对各细分行业有不同影响和发展趋势 [2] 各目录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供给约束”破局通货紧缩困局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具有较强宏观调控能力,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高效担当,集中力量办大事,构建稳定政策预期环境 [13]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和根本矛盾,单纯需求刺激难救通货紧缩经济危局,如日本和欧洲案例所示 [14][15]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供给约束”是主动削减过剩产能,改善供给结构,保护高质量产能,避免行业瘫痪,为需求复苏储备实力,有强大制度保障 [19] - 2016 年供给侧改革是“供给约束”的成功实战验证,PPI 止跌回升,企业扭亏为盈,避免了产能被动崩溃和资源浪费 [21] - 要发挥制度优势,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法律武器“反内卷”,约束供给侧,保护产业升级成果,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24][26]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央国企集中度较高利于行政手段实施,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动钢价修复,盈利抬升 - 钢铁行业供过于求,2007 - 2024 年粗钢和钢材产量增长,净出口量 2024 年位于近 15 年最高水平,2021 - 2025 年螺纹钢及线材产能利用率从 70%左右下滑至 50%左右,产能严重过剩 [28][33] - 2024 年钢铁重点企业中,央国企产量占比约 63%,民企占比约 37%,央国企 CR10 为 51%,集中度较高,预计供给侧改革 2.0 约束粗钢产量 5% - 10%,各省份指标有差异,预计螺纹价格修复至 3500 - 4000 元/吨,盈利增加 50 - 100 元/吨 [38][44][47] - 建议关注三类标的:利润反转标的如柳钢股份等;利润稳定、估值修复标的如 PE<15 倍或 PB<1 的钢铁企业;利润稳定、高股息标的如鄂尔多斯等 [51][52] 工业金属:冶炼产能出清与需求结构重构下的供给侧改革 2.0 铜冶炼 - 2018 - 2024 年我国铜冶炼行业产能利用率在 70 - 85%之间浮动,产能扩张速度超出产量增速,企业 TC/RC 加工费持续为负,行业亏损,2024 年行业集中在江西、山东等地,CR5 占比 52%,CR10 占比 83% [54][59][62] - 预计 2025 年铜冶炼上市公司增加产量 85 万吨,yoy + 8%,行业内卷或加剧,后续“反内卷”政策下加工费有望先恢复至 2024 年均值水平,TC 为 11.3 美元/干吨,RC 为 1.1 美分/磅 [2][67][72] - 建议关注两类标的:规模优势的头部冶炼企业估值修复标的如江西铜业等;利润稳定、高股息标的如西部矿业等 [74] 铅锌 - 铅锌冶炼产能利用率下滑,同质化低价竞争使企业盈利承压,锌新投产能加快投放,铅再生铅原材料制约产业发展 [76] - 铅锌行业“反内卷”已初见端倪,供给端结构性改革正在路上,2025 年下半年锌精矿 TC 预计回升至 4000 - 4500 元/金属吨,进口铅精矿 TC 预计回升至 - 20 美元/干吨 [91] - 建议关注豫光金铅、驰宏锌锗、西部矿业 [91] 氧化铝 - 氧化铝行业小幅过剩,产能过剩实质是产线与矿石不匹配造成的结构性失衡,后续产能利用率有望下行 [94][101] - 预计 2025 年下半年氧化铝价格在 2800 - 3400 元/吨区间运行,企业盈利已趋稳 [102] - 建议关注中国宏桥、中国铝业、天山铝业、南山铝业 [102] 电解铝 - 电解铝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产能逼近天花板,后续增量空间接近枯竭,下游需求结构从地产主导转向绿色能源需求主导 [103][105] - “反内卷”对铝下游需求影响较小,预计 2025 年下半年电解铝价格在 20000 - 21000 元/吨区间运行,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113] - 建议关注中国宏桥、中国铝业、云铝股份 [113]
百亿投资经理连续十年跑赢沪深300!徐志敏靠什么识别好公司?
华尔街见闻· 2025-06-12 18:42
全球贸易与金融格局变动 - 2025年全球贸易与金融格局剧烈变动导致A股波动加剧 板块轮动加快 [2] - 中美经贸磋商首次会议达成框架共识 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及日内瓦会谈成果 [2] - 上证指数6月11日冲击3400点 4月以来受特朗普关税战影响 A股港股呈现过山车行情 [2] 徐志敏投资方法论 - 管理超百亿资金 连续十年跑赢沪深300 在市场风格快速变换的A股中仅1%投资者能做到 [3][12] - 投资框架融合巴菲特、芒格、塔勒布理念 聚焦"供给约束"作为识别高品质公司的核心标准 [5] - 2021年逆市重仓油气股 基于双碳目标下全球油气资本开支受压制 低桶油成本企业具备强竞争力 [5] - 2015年4-5月提前减仓对冲 规避千股跌停 2024年924行情前大幅加仓A股 [6] - 不追求抄底逃顶 通过分布式决策和"禁止清单"克服人性弱点 99%投资者难以执行反人性操作 [8] 高品质公司筛选逻辑 - 高品质公司需具备难以复制的供给壁垒 行业最优企业未必具备投资价值 [5][6] - 护城河理论延伸至供给约束分析 包括技术专利、资源禀赋、政策许可等结构性壁垒 [5][12] - 2025年关税战期间未降仓位 用重要性、可靠性双维度筛选问题 专注资产而非市场波动 [12] 课程核心内容 - 系统讲解20年实践形成的价值投资原则 涵盖巴菲特、芒格、段永平等大师理念本土化应用 [8][12] - 拆解数百家公司研究案例 总结最赚钱标的共性(如油气股)及失败教训 [8][14] - 分享下半年A股/港股Alpha机会展望 含1小时互动问答环节 [14][20] 嘉宾背景 - 中泰证券资管首席投资官 复旦大学理学硕士 管理规模超百亿 [15] - 2015年成立的代表作连续10年跑赢沪深300 获"十佳券商投资经理"及金牛奖、英华奖 [15] - 操作特征:不盯盘、拒绝盘中决策、严控资产质量、调仓择时越来越少 [12]
百亿投资经理连续十年跑赢大盘!徐志敏教你识别好公司,克服人性弱点做决策
华尔街见闻· 2025-06-07 14:53
全球贸易与金融格局变动对A股影响 - 2025年全球贸易与金融格局剧烈变动导致A股波动加剧 板块轮动加快 [1] - 6月5日中美两国元首同意继续落实日内瓦共识 推动新一轮会谈 [1] - 6月6日A股开盘后一度冲击3400点 4月以来受特朗普关税战影响呈现剧烈震荡 [1] 徐志敏投资方法论 - 聚焦高品质公司作为核心策略 2021年逆市重仓油气股获得超额收益 [3] - 投资框架融合巴菲特 芒格 塔勒布理念 以"供给约束"作为识别高品质公司的关键标准 [3] - 不追求精确抄底逃顶 通过分布式决策和"禁止清单"克服人性弱点 [6] 历史关键操作案例 - 2015年4-5月提前减仓对冲 成功规避年中千股跌停 [4] - 2024年924行情前大幅加仓 判断A股具备罕见投资价值 [4] - 管理超百亿资金 连续十年跑赢大盘 99%投资者难以复制 [1][3] 大师课核心内容预告 - 将分享二十年投资实践中提炼的价值投资原则及中外大师理念应用 [6] - 解析数百个研究案例 总结最赚钱股票的共性和失败教训 [6] - 展望下半年A股/港股市场走向及Alpha机会 [7]
工业数据印证核心资产风格或将长期上行
2025-06-06 10:3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工业、制造业、消费行业、资本市场、保险行业 公司:中国上市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中国经济特征与复苏** -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正经历供给约束驱动的自然复苏,摆脱美国全球化框架呈现多特征,复苏健康持久且内生波动率下降 [1][2][8] - 论据:减少对地产周期依赖,优化产出结构,重塑全球化模式,脱钩美国构建的循环,经济周期与美国脱钩;不依赖外力和不可持续力量,经济模式更稳定 - **工业数据趋势** - 核心观点:工业增加值产出下降,但量价利呈现量跌价稳利增,供给格局改善 [3] - 论据:中游制造业利润权重上升创新高,下游消费制造业缓慢复苏,需求未明显回升但利润改善由供需再平衡推动 - **中美关税影响** - 核心观点:中美关税使中国工业产出下降,但内部供给结构优化支持利润增长,中下游制造业表现强健 [5] - 论据:量价利数据显示量下降、价格稳定、利润扩张 - **资本开支与上市公司表现** - 核心观点:未来资本开支约束下,中国上市公司有望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实现稳健增长 [6][7] - 论据:上市公司库存周期和开工率处于低位,供给格局优化,中游制造业利润权重上升,下游消费制造业缓慢复苏 - **中下游制造业表现** - 核心观点:中下游制造业韧性强、有全球竞争优势,推动中游率先复苏 [9] - 论据:与地产链和基建关系不大,需求增长无需企业出清实现供需平衡,出口保持良好势头,偏向中高端制造 - **供需格局与产能利用率** - 核心观点:供需格局变好,供给改善,需求扩张动力弱,产能过剩由供需双向形成 [10][11] - 论据:利润扩张形成正反馈促进消费,价格周期拐点未现但供给格局会更好,中下游制造业会恢复平衡 - **科技发展影响** - 核心观点:科技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增强工业韧性,促进稳定可持续增长 [12] - 论据:机器人、无人机、新药研发等领域发展,技术可控且具全球竞争优势 - **美国债务危机与经济政策影响** - 核心观点:美国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有正向驱动,当前是通胀逻辑,经济政策使外需不差 [13][14] - 论据:美债通缩机制改变,美国调整政策指向通胀;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是财政扩张 - **新消费趋势** - 核心观点:新消费反映中低收入人群需求增长,区域性差异导致整体微弱复苏 [15][16] - 论据:三四线城市消费表现优于一二线城市,与地产周期有关 - **资本市场盈利扩张模式** - 核心观点:资本市场盈利扩张基于供给约束,利率中枢不升,盈利变强,估值应上升 [17][18] - 论据:与资本开支驱动模式不同,体现强自由现金流、去周期化特点,行业龙头企业更稳定 - **人民币汇率与资本流转** - 核心观点:人民币长期升值,全球资本流转使中国获美国流出资本 [19][24] - 论据:美元信用塌陷,人民币汇率将被重估;港股已体现,未来映射到 A 股 - **中国权益资产定价趋势** - 核心观点:中国权益资产定价将核心资产化,符合外资定价模式,更加长期化 [25] - 论据:与公募新规、外资权重上升趋势一致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本质是财政扩张,与市场化债预期不同,短期内有不确定性,但外需不会特别差 [14] - 离岸人民币远期升值更流畅,美元信用问题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一揽子货币贬值,对出口影响不大,美国资本流入使港股溢价公司增多、折价率收敛 [21] - 人民币升值使保险公司资产端涨价、负债端成本难上升,保险行业有扩张潜力,投资组合可增加保险公司配置 [22] - 工业供需格局未来更具韧性,产能利用率上升,破除通缩循环进入温和通胀循环,高波动策略失效,低波动策略有效性上升 [23]
连续十年跑赢沪深300,如何识别好公司?华尔街见闻对话徐志敏,我们精选了这些问答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05 16:07
如何识别好公司 - 投资本质是在可理解与可承受的交集里做选择,重点考虑生意模式、护城河和安全边际 [4] - 护城河的核心是供给约束,表现形式包括品牌、特许经营、网络效应、规模经济等,供给约束强度与客户支付意愿共同决定企业定价权 [4][5][6] - 好的生意模式需具备议价能力,典型案例是高端白酒,其客户支付意愿高、存货保值且社交属性强 [5] - 高品质公司标准:行业最具竞争力("龙一")且能持续创造高ROE,或未来具备ROE提升潜力 [7]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研究竞争格局时更关注供给而非需求,因供给的可靠性和重要性更高,本质是研究护城河成因 [8] - 从静态(当前格局)和动态(护城河可持续性)两方面分析供给,例如成本领先型公司需拆解其成本优势来源 [9] - 失败案例警示:行业头部企业若缺乏深厚壁垒(如功能沙发公司),仍可能陷入激烈竞争而非优质生意 [9] 逆势投资逻辑 - 逆势投资底气源于提前布局:保持平常心、构建多样化组合、维持高品质资产("屠龙刀"效应) [11][12] - 克服人性弱点需制度约束,如"八折测试"(股价跌20%仍愿加仓)、"一年测试"(暂停交易一年仍愿持有)和避免盘中决策 [12][13] - 应对下跌压力需前置准备:聚焦高品质标的+组合多元化,贸易战背景下更应关注资产本身价值而非市场波动 [14] 投资框架迭代与未来机会 - 摒弃预期博弈和PEG投资法,转向关注企业成长持续性和永续性 [17] - 未来3-5年结构性机会在消费和医药:消费受益于人均收入提升和经济复苏,医药因创新成果和并购活跃(中国占全球BD交易近1/3) [18][19] - 结构性风险来自无实质支撑的热点领域(如"赛道论"催生的伪概念企业),需警惕跟风投机 [19]
连续十年跑赢沪深300,如何识别好公司?华尔街见闻对话徐志敏,我们精选了这些问答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05 16:07
全球贸易与金融格局变动下的投资策略 - 2025年全球贸易与金融格局剧烈变动导致A股加剧震荡,板块轮动加快 [2] - 中泰证券资管首席投资官徐志敏管理超百亿资金,连续十年跑赢沪深300,信奉价值投资与严控资产质量 [2] 识别优质公司的核心框架 - 投资本质是在可理解与可承受的交集里做选择,核心关注生意模式、护城河和安全边际 [4] - 供给约束是护城河的关键表现形式,与客户支付意愿共同决定企业定价权强度 [5] - 高端白酒案例:具备强议价能力(客户支付意愿高)、社交属性强化消费者教育、存货保值特性 [6] 高品质公司的判定标准 - 行业"龙一"(综合竞争力最强)且能持续创造高ROE,或具备未来ROE提升潜力 [7] - 失败案例:某沙发企业虽为行业第一,但竞争壁垒薄弱导致陷入价格战,验证"优秀≠高品质" [10]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重点 - 供给研究优先于需求,因供给格局决定护城河成因(如成本领先、规模经济等) [8] - 静态分析当前供给格局,动态研究护城河可持续性(如成本领先的具体驱动因素) [9] 逆势投资与组合管理 - 逆势底气源于提前布局(平常心、组合多样化、高品质资产)而非市场共识 [11] - 制度约束人性弱点:如"八折测试"(股价跌20%仍愿加仓)、"一年测试"(暂停交易一年仍愿持有) [12] 应对市场波动的策略 - 重仓股下跌时回归初心检查投资逻辑,前置功夫在于组合高品质与适度多元化 [13] - 贸易战背景下聚焦资产本质(企业创造不可替代价值的能力)而非市场波动 [13] 投资框架迭代与未来机会 - 淘汰PEG投资法,转向关注成长持续性与企业永续性 [15] - 未来3-5年结构性机会: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医药(创新药资产并购活跃占全球近1/3) [16][17] - 结构性风险:警惕无实质支撑的热点赛道企业扎堆现象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