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

搜索文档
苗头显现,美企绕开中国出口限制,3000余吨关键矿产第三国流入
搜狐财经· 2025-07-12 09:35
中国稀有金属出口管制与绕道现象 - 中国对稀土、锑、镓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试图限制美国高科技和军工产业发展,但美国企业通过第三国转运规避管制 [1] - 美国氧化锑进口量近半年超过过去三年总和,其中大量来自中国企业通过墨西哥和泰国贴标转运 [1] - 中国广西锑产品子公司半年内推动美国锑进口量暴涨二十几倍,泰国名义出口的锑制品实际源自中国 [3][4] 稀有金属市场供需与价格波动 - 中国仍是全球锑、镓、锗等稀有金属的主要供应国,管制禁令导致价格短期内翻涨2-3倍,部分产品创下3000美元/公斤新高 [5] - 产业链因供应短缺出现抢购现象,高价未能抑制需求 [5] 企业绕道手法与监管挑战 - 企业采用"合规"手段规避管制,包括伪造原产地文件、伪装货物品类(如将稀土申报为铁矿或艺术品) [7] - 泰国宠物工业子公司半年内向美国出口3000多吨锑制品,远超该国实际产能 [7] - 美国公开承认中国企业"规避法规能力强",显示绕道行为已被默认为行业潜规则 [7] 中国政府监管升级与执法行动 - 5月9日中国多部门联合打击走私,首周查获23吨稀土(市值近5亿元),涉及美国德州军工企业订单 [9] - 查获中间商对赌合同,承诺每吨突破管制支付5万美元好处费 [9] - 7月1日新《矿产资源法》将违法行为最高刑期提至10年,定性为国家安全问题 [11] 行业深层问题与未来趋势 - 香港和广西相继查获铝箔屏蔽货柜、焊锡膏夹带稀有金属等新型走私手段 [11] - 中美博弈延伸至贸易规则层面,中国可能对参与转运的第三国加征关税 [11] - 稀有金属战略价值超越钢铁和芯片,考验国家监管体系与产业链自律 [12]
美日澳印稀土联盟成立当天,中国亮出29年最严矿产法!
搜狐财经· 2025-07-12 08:57
西方国家在指责中国"稀土垄断"的同时,往往选择性地忽略了稀土开采的巨大环保代价。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矿因放射性废水污染被迫关闭; 马来西亚莱纳斯工厂也因辐射争议引发万人抗议。而中国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强制要求矿山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并积极推广绿色开采技术。 澳大利亚 韦尔德山项目的可研报告显示,其环保投入占总成本的42%,而中国同类项目的环保投入仅占15%。 这种巨大的成本差异,决定了西方国家难以复制中国在 稀土绿色开采方面的成功经验。正因如此,德国车企宝马、大众纷纷申请中国出口"绿色通道",而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却因其F-35战机使用钐钴磁 体而被拒之门外。 西方稀土梦碎:技术与环保壁垒下的中国策略 2025年7月1日,一场关于稀土资源控制权的博弈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悄然展开。表面上,美日澳印四国外长高调宣布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意图打造独 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然而,中国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当日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正式生效,标志着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 场看似针锋相对的冲突,其胜负早已在细节中注定。 技术护城河:中国稀土霸权的基石 四国联盟最大的软肋,并非资源储备 ...
“大而美”法案,真的美吗?
搜狐财经· 2025-07-12 07:05
法案核心内容 - 法案包含两大核心政策:企业所得税锁定在21%并提高多项个人免税额度,同时大幅削减社会福利支出[1][2] - 税收政策表面普惠但实际倾斜高收入群体,收入前1%家庭将获得45%减税红利,底层20%家庭税后收入下降2 3%[2] - 社会福利削减涉及医疗补助和食品券,预计导致1200万人失去医保,4000万人食品补贴被削减[3] 财政与经济影响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法案将使未来十年联邦赤字增加3 4万亿美元[2] - 2017年减税后GDP增速短暂冲高至2 9%但2019年回落至2 3%,2025年Q1已现负增长[2] - 新增就业集中于医疗和教育领域,制造业与实体经济持续疲弱[3] 政治与制度风险 - 法案通过过程争议巨大,众议院218-214票微弱优势通过,参议院需副总统关键票打破僵局[1] - 总统施压美联储降息并干预人事任命,可能削弱央行独立性并引发滞胀风险[3] - 中期选举将成为对法案的全民公投,直接影响共和党政治命运[4] 长期结构性矛盾 - 福利削减与就业政策存在错配,制造业面临技术工人短缺而非劳动力不足[3] - 政策可能加剧社会分裂:富人减税与穷人福利缩水同步发生[2][4] - 历史数据显示减税难以持续提振经济,但债务累积效应显著[2][4]
绕过矿产禁令,第三国对美锑出口量暴增,商务部:专项行动已部署
搜狐财经· 2025-07-11 23:22
前言 绕过中国的矿产禁令,第三国对美国出口锑的产量暴增,背后竟然是一条黑色产业链,商务部门对此开 启专项行动!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韩国是"偷国",指控韩国偷窃中国文化,但没想到的是,美国居然也与韩国一脉相 承,暗中搞偷窃行为! 只不过,韩国偷窃是文化,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东西,而美国偷窃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关键矿产! 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其他国家可以进口中国的矿产,也可以在进口之后卖给 其他国家,俗称当"二道贩子",这样的情况是中国无法阻止的。 由于美国政府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打压与制裁,中国从2023年12月起就对美国实行了严格的矿产禁令, 禁止锑、镓和锗等中国主导的关键矿产对美国出口。 为了防止出现什么纰漏,进一步加强管控,去年12月份,中国又加强了对两用物项出口到美国的管控。 本来以为这样就能卡住美国的脖子,实实在在的制裁美国,可没想到的是, 美国面对中国的严厉反 制,居然动起了歪心思。 为了绕过中国的矿产禁令,美国私下里通过第三国途径进口中国的矿产。 毕竟,中国不许对美国出口,但是不可能不对美国之外的国家出口,更不可能为了制裁美国而放弃矿产 出口。 要知道,即便是日常做生意,东西卖给了别人 ...
ETF日报:“反内卷”或是下半年潜在主线之一,但相关板块节奏存在差异,上游或领先于下游
新浪基金· 2025-07-11 22:55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微涨0.01%报3510.18点,深证成指上涨0.61%,创业板指上涨0.80%,科创综指上涨1.27%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1.7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180亿 [1] - 证券、有色、医药、钢铁等板块领涨,金融、通信、光伏、红利领跌 [1] - 全市场超2900只个股上涨,小盘强于大盘,成长强于价值,双创强于主板 [1] "反内卷"政策主线 - 政策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类似2015年供给侧改革 [3] - 政策对象包括钢铁、水泥、煤炭等上游资源品和汽车等下游消费品 [4] - 上游资源品因同质化严重面临产能过剩,厂商通过低价博弈导致价格快速下降 [4] - 螺纹钢与焦煤价格已企稳回升,此轮政策效果可能比去年更明显 [6] - 消费品"以价换量"趋势强化,25年1-5月食品、汽车等行业量增价降 [6] - 家电置换空间大于汽车,22-24年家电实际报废率约40-46%,汽车为79-102% [7] 历史供给侧改革案例 - 2010年拉闸限电导致螺纹钢价格半年涨幅超30%,但工业增加值与PMI下行 [9] - 2016-17年供给侧改革涉及煤炭、钢铁等,工业品走出2年大牛市 [9] - 2021年"双碳"政策限产钢铁、电解铝等,但需求不足导致行情辐射有限 [11][12] 美国降息与关税影响 - 美国6月新增非农就业14.7万人超预期,失业率降至4.1%,降息预期降温 [12][13] - 特朗普政府分两批向22国寄送关税信函,税率多数持平或下调,8月1日生效 [15][16] - 首批涉及日韩等14国,第二批含文莱等8国,巴西税率从10%大幅调至50% [16]
深度解读|马斯克建“美国党”背后三大推手
新华社· 2025-07-11 21:36
0:00 这些天,马斯克要建"美国党"的事炒得沸沸扬扬。他不仅扬言要给美国人民自由,代表80%中间选民, 还要搅局明年中期选举。 在美国,理论上注册成立政党门槛较低。而实际上美国目前也有着数百个小党,但规模和影响力同民 主、共和两大党相比,差距巨大。有句话这样形容:在美国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第三党",可能比把人送 上火星还难。 那马斯克建"第三党"是一场儿戏吗?还是美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和各派的利益之争已经激烈到他必须另 起炉灶? 作为亿万富翁、科技圈层的顶流,马斯克是近年来崛起的"科技工业复合体"的代表人物。 他拥有的社交媒体X、特斯拉、SpaceX,背后都是和美国国家利益紧密捆绑的高科技资产。甚至可以 说,他本人就是"美式资本主义"的一个符号。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的直接原因是总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法案取消了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减 免。这对作为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老板的马斯克而言非常不利。 在"大而美"法案的财富分配之争的表象下,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利益之争,实际上是MAGA派,也就 是"让美国再次伟大"派同科技资本的对立,核心是新老资本的博弈。 特朗普的MAGA阵营代表的是一部分传统产业、白人工薪阶 ...
中国稀土新规,让西方炸锅?这招“软刀子”真的绝
搜狐财经· 2025-07-11 18:45
最近这几个月,稀土圈真是热闹!中国4月突然要求中重稀土出口必须提前申请许可证,结果5月份稀土 磁铁出口直接暴跌74%,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企业集体跳脚。 但有意思的是,商务部转头就给欧盟开了绿色通道,还悄悄批了美国车企半年临时许可——这手"打一 巴掌给颗枣"玩得那叫一个溜! 看看美日澳的反应就知道打中七寸了。五角大楼连夜开会讨论"去中国化",澳大利亚Lynas稀土公司股 价暴涨,日本开始清点战略储备。 但问题在于:重建供应链至少要五年,等他们的炼厂建好,中国估计连稀土期货交易所都搞出来了。更 讽刺的是,美国自己搞"小院高墙"制裁中企时振振有词,现在轮到中国用出口管制反击,他们倒喊 起"不公平"了——这双标玩得比稀土提纯技术还纯熟! 其实这波操作背后藏着大棋局。智库大佬早就放话,说就是要用稀土杠杆撬动美国国防工业。但更深层 的较量在规则制定权:中国现在搞个案审批,根本是给未来生物医药、锂电池的管制探路。 等西方反应过来,恐怕连半导体材料都要被这套"中国标准"卡脖子。所以说大国博弈早就不拼军舰数量 了,现在比的是谁家海关申报系统更智能! 现在西方媒体都在指责中国搞"经济胁迫",可仔细看政策设计就知道了。还记得2014 ...
瑞达期货宏观市场周报-20250711
瑞达期货· 2025-07-11 17:32
瑞达期货研究院 期货投资咨询证号:Z0020723 联系电话:4008-8787-66 业务咨询 添加客服 目录 「2025.7.11」 宏观市场周报 关 注 我 们 获 取 更 多 资 讯 作者:廖宏斌 1、本周小结及下周 配置建议 2、重要新闻及事件 3、本周国内外经济 数据 4、下周重要经济指 标及经济大事 「本周小结及下周配置建议」 | 股票 | 债券 | | | --- | --- | --- | | | 沪深 300 +0.82% | 10 年国债到期收益率+0.10%/本周变动+0.16BP | | | 沪深 300 股指期货 +1.61% | 主力 10 年期国债期货 -0.26% | | | 本周点评:A股主要指数本周集体上涨,创业板指涨超 | 本周点评:本周国债期货集体走弱,TS、TF、T、TL主 | | | 2%。四期指亦集体上涨,中小盘股强于大盘蓝筹股。 | 力合约分别下跌0.09%、0.24%、0.25%、0.49%。近 | | | 本周,特朗普公布新一轮关税税率,但市场反应已有所 | 期权益市场持续走强压制债市情绪,股债跷跷板效应下, | | | 钝化;周三,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通胀 ...
2025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与利率债回顾与下半年展望:大而美法案通过外部环境仍复杂降准降息可期利率难改下行趋势
中诚信国际· 2025-07-11 17:14
专题研究 2025 年 半 年 报 (2025 年 7 月) 买断式逆回购首次月初预告,流动性改 善关注短端利率机会 中美关税博弈阶段性缓和,短期内收益率 或阶段性上行,2025 年 5 月 新一轮增量金融政策的四大关注——5 月7 号国新办发布会点评,2025 年 5 月 利率债研究 作者: 中诚信国际 研究院 王 晨 chwang01@ccxi.com.cn 汪苑晖 yhwang@ccxi.com.cn 中诚信国际 研究院院长 袁海霞 hxyuan@ccxi.com.cn 全面降准或率先落地,关税博弈下收益率 高波动或延续,2025 年 4 月 三问 2025 年特别国债——全国两会精神 学习系列之三,2025 年 3 月 如需订阅研究报告,敬请联系 中诚信国际品牌与投资人服务部 赵 耿 010-66428731; gzhao@ccxi.com.cn www.ccxi.com.cn 大而美法案通过外部环境仍复杂 降准降息可期利率难改下行趋势 ——2025 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与利率债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本期要点 收益率或小幅上行,2022 年 11 月 【货币政策及利率债 2022 年前三季度回顾与下阶段 展望 ...
美国“负和博弈”伤害全球经济
期货日报网· 2025-07-11 11:31
关税政策内容 - 美国总统宣布从8月1日起对日本、韩国等14国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关税 [2] - 新关税不包括其他行业关税 若相关国家提高关税作为回应 美国将在基础上再提高同等额度 [2] - 若国家向美国开放市场并消除贸易壁垒 美国可能调整关税税率 [2] 政治经济动机 - 政治逻辑在于转移国内矛盾 巩固蓝领和传统产业从业者支持 包装为"保护美国工人"标签 [3] - 经济逻辑包括缩减贸易逆差 保护钢铁、汽车、纺织、机电等本土制造业 预计10%基础关税每年增加近4000亿美元收入 [4] - 战略逻辑涉及技术遏制与供应链脱钩 针对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加税 配合AI芯片出口管制 [5] 行业影响 - 钢铁行业受冲击显著 美国钢价飙升超30% 下游用钢行业成本激增 全球钢铁贸易流向重塑 [8] - 农产品市场出现"豆争" 中国加征关税致美国大豆价格暴跌 巴西大豆抢占中国市场 [8] - 能源市场受间接影响 贸易紧张抑制需求预期与价格 供应链调整推升物流成本 [8] 企业动态 - 通用汽车表示钢铁关税使其成本增加逾10亿美元 [6] - 沃尔玛警告消费者关税导致部分商品涨价12%~15% [6] - 73%制造业企业因关税推迟新厂建设计划 [7] 贸易格局变化 - 中美贸易依存度质变 中国占美进口份额从2018年21 2%降至2024年13 4% 美国占中国进口份额从34 4%降至17 6% [10] - 跨国企业采用"中国+1"策略 越南、墨西哥承接产业转移 但面临效率损失和搬迁成本 [9] - 全球产业链重构伴随地缘风险 整体韧性受政治干预考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