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豆
icon
搜索文档
方正中期期货豆类期货与期权2025年11月报:豆类:进口成本抬升豆类商品预计筑底反弹-20251103
方正中期期货· 2025-11-03 15: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豆类商品受进口成本抬升影响预计筑底反弹 美豆出口前景好转但产量或下滑 豆粕价格重心小幅上移但上涨驱动弱 豆油价格有望止跌上涨 豆一价格预计窄幅区间运行 [8][2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 要点总结与参考策略 - 要点总结:美豆出口前景好转 下方空间不大 11月有望站稳1100美分/蒲后小幅上移 南美升贴水11月预计坚挺运行 豆二价格重心11月有望小幅上移 豆粕价格重心小幅上移至3000 - 3100元/吨 进一步上涨驱动较弱 豆油价格近期震荡调整后有望止跌上涨 豆一价格11月预计窄幅区间运行 [8][231] - 参考策略:现货方面 11月豆油、豆粕现货价格预计偏弱 随用随采 基差方面 01合约的豆油及豆粕基差预计偏弱 11 - 1基差暂不建议采购 价差方面 豆粕3 - 5价差处于低估值 可进行3 - 5正套操作 期货及期权方面 豆油01合约关注做多机会 卖出虚值看跌期权 豆一卖出虚值看涨期权 豆二关注支撑位做多机会 买入虚值看涨期权 豆粕卖出虚值看涨期权 [234][235] 第二部分 国际豆类市场分析 - CBOT大豆行情回顾:1 - 10月CBOT大豆价格受单产、面积、生柴政策、贸易谈判等因素影响波动 10月在1000美分/蒲获强支撑后拉涨 [15][16] - 美豆非商业净持仓:从盘面持仓变动推测多头信心充足 CBOT大豆期价偏强运行 [19] - 厄尔尼诺指数: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判定标准 [24] - 关注拉尼娜风险:拉尼娜预计持续到2025年12月 - 2026年2月 可能在2026年1 - 3月过渡为ENSO中性状态 [29] - 美豆优良率:近期美豆优良率下滑 劣于去年水平 预计难以支撑53.5蒲/英亩的单产 收割预计顺利 [33] - 美豆单产估值:8 - 9月USDA报告对单产调整 结合优良率后期单产预计下调 对CBOT大豆形成利多 [36] - 美国大豆库存与面积:8 - 9月USDA报告下调新季美豆播种和收获面积 处于近年偏低水平 市场预期美豆压榨消费强劲且产量或下调 形成利多 [40] - 美豆压榨量:2025年9月大豆压榨量增长 2024/25年度创下历史新高 [44] - 国际市场大豆压榨利润:截至2025年10月24日一周 美国大豆压榨利润环比和同比均下降 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大豆压榨利润环比下降、同比上升 巴西大豆榨利尚可 升贴水坚挺 [49] - 新季美国大豆供需:2025/26年度美豆播种面积下调 产量和期末库存下调 出口前景好转 供需收紧 中长期CBOT大豆期货价格不看空 [54] - 南美大豆增产:巴西大豆收获面积预估增加 目前播种率达36% 与去年同期持平 近两年巴西大豆产量持续增加 对美国大豆形成竞争 2025/26年度南美豆出口量有望增加 [62][66][70] - 巴西大豆供需:产需均增加 2024/25年库销比回升 2025/26年预计继续增产 出口潜力增长 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目标实现难度高 供需朝宽松方向发展 [73] - 阿根廷大豆供需:2024/25年度供需较上年度小幅收紧 2025/26年度库存消费比或持平略降 关注其货币与关税情况 [77] - 到岸升贴水:中美元首会晤后中国采购美豆预期强 巴西大豆升贴水走势坚挺 [81] - 全球油籽产量:整体增加 主要受南美大豆增产带动 [85] - 美国生柴政策:45Z税收抵免条款延长 生物质柴油掺混义务上调 但政策推进有变数 谨防“烂尾” [97] - 全球大豆供需:2024/25年度供应趋于宽松 2025/26年度美豆减产叠加压榨量增长 库存消费比预计下降 支撑豆类商品价格 [100][101] - 美豆走势:11月有望站稳1100美分/蒲后小幅上移 关注出口与生柴政策推进情况 [108] 第三部分 国内豆类市场分析 - 大商所豆粕行情:受美豆产量、南美天气、生柴政策、贸易谈判等因素影响 价格波动 目前进口成本抬升带动走强 美豆进口榨利为负 商业进口驱动弱 [114] - 大商所豆油行情:受美豆产量、南美天气、生柴政策、供应、需求等因素影响 价格波动 四季度供需预计收紧 期价走强 [120] - 大豆压榨利润:近期豆油、豆粕价格走弱 进口成本高 进口利润持续走弱 限制油粕价格下跌空间 [129] - 大豆到港与库存:二三季度大量进口南美大豆 沿海油厂库存偏高 目前巴西大豆出口潜力下滑 升贴水高 美豆榨利偏差 油厂进口驱动弱 截至10月24日 全国港口大豆库存973.1万吨 环比减少15.3万吨 同比增加227.51万吨 [132][137] - 豆粕库存:三季度到港增加 库存积累 国庆后下游补库 库存止增下降 截至10月24日 库存105.46万吨 较上周增加7.84万吨 增幅8.03% 同比增加0.18万吨 增幅0.17% [141] - 豆粕价格与库存逻辑:价格与库存相互影响 [144] - 豆油库存与进口:二三季度进口到港集中 库存连续增加 截至10月24日 全国重点地区豆油商业库存125.03万吨 环比增加2.63万吨 增幅2.15% 同比增加11.63万吨 涨幅10.26% 今年进口量下滑 对价格影响有限 [149][152] - 豆粕进口:我国豆粕弱现实持续 进口量对国内价格影响不大 [154] - 沿海油厂开机与压榨量:预计维持高位 [156][160] - 养殖情况:生猪养殖利润差 能繁母猪产能增速放缓 在产蛋鸡存栏止增调整 四季度豆粕需求量预计递减 [164][167][171][175] - 大商所豆一行情:受丰产、增储、拍卖、消费等因素影响 价格波动 国庆前后价格止跌上涨 [180] - 国产豆价格与产量:黑龙江地区产量预计增加 11月豆一价格预计窄幅区间运行 主力合约下方支撑位3980 - 4000元/吨 压力位4180 - 4200元/吨 [201] - 大商所豆二行情:受贸易摩擦、进口成本影响 11月价格重心有望小幅上移 主力合约支撑位3550 - 3580元/吨 压力位3850 - 3900元/吨 [209] - 我国豆粕供需:供应端弱现实持续 价格重心小幅上移至3000 - 3100元/吨 进一步上涨驱动弱 主力合约支撑位2900 - 2930元/吨 压力位3080 - 3100元/吨 [218][219] - 我国豆油供需:库存处于历史高位 供应充足 四季度油籽进口到港少 价格有望先筑底后反弹 01合约下方支撑位7900 - 8000元/吨 上方压力位8400 - 8430元/吨 [226] 第四部分 豆类操作机会分析 - 豆粕3 - 5价差:处于低估值状态 可进行3 - 5正套操作 [235][239] - 豆一期权:国产豆丰产上市 贸易预期向好 上方空间不大 卖出虚值看涨期权 [242] - 豆粕期权:需求减弱 供应充足 上方空间不大 卖出虚值看涨期权 [247] - 豆油期权:处于“弱现实 + 强预期”格局 下方空间不大 卖出虚值看跌期权 [250] 第五部分 季节性分析与相关股票 - 季节性走势图:展示豆粕、豆一、豆二、豆油期货价格季节性走势 [255][259][263][266] - 相关股票走势:未提及具体内容 仅给出资料来源 [272]
China & U.S. "Truce:" Rare Earth Stocks & Energy Take Focus
Youtube· 2025-10-30 22:30
贸易谈判结果 - 美中达成贸易休战而非全面协议 被视为姿态而非游戏规则改变者 [1][2] - 美国将芬太尼相关关税从20%削减至10% 使对中国累计关税达47% [3][4] - 中国承诺重新开放稀土出口至少一年 并减少芬太尼生产所需化学品出口 [4][8] - 中国承诺购买更多美国大豆 但未公布具体购买金额或吨位数量 [1][5] 大宗商品市场影响 - 大豆市场反应不一 价格在会议前因预期上涨 但后续需观察实际采购情况 [5][6] - 稀土领域个股表现分化 MP Materials股价下跌约0.7% [14] - 多家铜业公司下调2026年铜矿石产量预期 推动部分铜股上涨 [17] - 油价在触及50日移动平均线后出现回调 面临技术阻力 [20] 能源贸易前景 - 中国承诺可能购买美国能源 包括阿拉斯加石油出口 但实施存在挑战 [8][23] -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库存已满 且正减少俄罗斯进口 短期石油需求有限 [21][22] - 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项目有中国公司持有约20%-25%股份 [23] - OPEC+可能因俄罗斯制裁导致的供应中断而增加产量 [24] 供应链与地缘政治 - 稀土出口一年暂停期促使美国加速国内生产及与澳大利亚等盟友合作 [15][16] - 美国可能扩大关键矿产定义范围 将铜等纳入考量 [17] - 委内瑞拉石油资源开发及军事动向受到关注 可能影响OPEC+内部平衡 [25] - 沙特阿拉伯试图利用剩余产能夺回市场份额 压制美国页岩油产量 [24]
美方最终服软,贸易战告一段落,5千亿外资涌入,中国成最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10-29 19:13
消息一出,全球市场应声而动,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瞬间跳涨3%。 特朗普政府此前摆出的极限施压姿态,扬言要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最终却戏剧性地收回了威胁。 这场持续已久的贸易摩擦,似乎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迎来了"中场休息"。 就在全世界都以为中美贸易战即将迎来最疯狂的100%关税时,牌桌上的玩家却突然收手了。 吉隆坡的谈判桌上,美方代表、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经历了超过5个小时的激烈交锋后,第一时间向媒体宣布:原定11月1日生效的对华"100%关税"已经不在 讨论范围之内。 这场博弈的转折点,并非始于吉隆坡的谈判桌,而是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埋下伏笔。 一切都要从美国中西部广袤的农田说起。 今年9月,一则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让整个美国农业带陷入了恐慌: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订单"清零"。 要知道,去年同期,中国还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 这一釜底抽薪式的举动,让堆积如山的美国大豆库存无处可去。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在国会听证会上发出了"足以拉响最高级别警报"的警告。 这记重拳精准地打在了特朗普的票仓——中西部农业州身上。 2018年中期选举因贸易战丢失众议院的惨痛教训,至今仍是特朗普政府挥之不去的政治阴影。 随 ...
特朗普赚大了,中美刚谈完,巴西、印度传来大消息,有望达成协议
搜狐财经· 2025-10-28 17:39
10月25日,突然传来重磅消息:中美最新一轮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提前结束,双方宣布达成"非常实质性的 框架协议",美国明确表示"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这场被外界称为"年度关键对话"的谈判,原本计划进 行三天,结果两天就谈完了。 中方代表态度坚定、立场清晰,美方也罕见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配合。会谈结束后,巴西和印度方面接连传来新动 向,三个国家,三场谈判,三天时间,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特朗普。中美谈判为何突然破冰?巴西和印度又为何纷纷 转向?特朗普这次,是不是又"捡了个大便宜"? 10月25日早上9点,中美经贸代表团在吉隆坡展开第一天会谈,议题涉及稀土出口、农产品关税、芬太尼管控等多个 关键领域。中方代表在谈判中下达指令调查某美企,态度极为坚决。美方翻译误将"玩火者自焚"理解为"地狱之火诅 咒",中方则不动声色,看似平静,实则寸步不让。 当天晚上,会场气氛依旧紧绷。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休息间歇接受采访时,突然态度一改常态,宣布美方将不再考 虑对中国加征100%关税。这句话的分量不言而喻,说明美方在面对中国强硬立场时,已经选择了退让。 在这场谈判中,稀土和大豆成为美方绕不开的"痛点"。稀土是高科技 ...
特朗普又变卦了?美方逼中国“二选一”,中国还没表态,美国民众遭不住了,华盛顿罕见一幕上演!
搜狐财经· 2025-10-27 19:55
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 10 月 20 日,白宫一场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的联合记者会,让特朗普 的对华贸易表态再次成为全球焦点。这位美国总统当着盟友的面公开对中国发出威胁,声称中国必须在 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 要么坐到谈判桌前签署他口中的 "公平贸易协议",要么就得承受高达 157% 的对华关税。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还同步放出消息,说自己计划明年年初访问中国,甚至预计月底前就 能搞定一个 "超级贸易协议"。 编辑 在华盛顿东郊的一处救济点,最近每天都能看到数十米长的队伍,排队的不是普通贫民,而是被拖欠工 资的美国联邦雇员。他们手里攥着身份证明,等着领取非营利组织 "首都地区食物赈济中心" 发放的免 费食品,只为解决一家人的 "燃眉之急"。该组织工作人员透露,后续还得在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多 地加开类似救济活动,因为目前寻求帮助的联邦雇员家庭已经超过 370 个,这个数字是他们最初预期的 两倍多。 这一切的源头,是从 10 月初开始的美国联邦政府 "停摆"。截至 10 月 22 日,这场 "停摆" 已经持续了 22 天,创下美国历史上第二长的政府 "关门" 纪录 —— 最长的那一次,同样是在特朗普任内, ...
美国关税涨上天,世界贸易反增长,14国签协定互救
搜狐财经· 2025-10-21 15:27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美国的影响 - 计划在现有约30%对华平均关税基础上叠加100% 总税率将达154% 几乎意味着中美贸易中断 [1] - 短期价格水平上涨1.7% 相当于每户美国家庭年收入损失2400美元 [1] - 皮革制品和服装价格短期内分别暴涨36%和34% [1] - 扬言加征100%关税时 美股三大指数瞬间暴跌 市值蒸发两万亿美元 [1] 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 - 加拿大从墨西哥进口的汽车数量已经超过美国 [1] - 中国把大豆采购重心彻底转向南美 [1] - 中印因稀土贸易重新开通直航 [1] - 秘鲁的蓝莓告别美国市场直奔亚洲 [1] - 莱索托的纺织品订单从美国转向亚洲、欧洲、非洲市场 [1] - 新西兰、新加坡等14国抱团建立伙伴关系 用集体力量对冲美国关税冲击 [1]
U.S.-China trade relations are more optimistic than people think, says AEI's Derek Scissors
Youtube· 2025-10-21 07:43
美中战略竞争与供应链 - 美国正寻求与澳大利亚合作 以减少在关键矿物领域对中国的依赖 澳大利亚是第四大稀土和关键矿物储量国[1][2] - 美国在稀土领域的核心问题并非储量 而是精炼能力 美国实际上向中国出口稀土 但精炼环节薄弱 澳大利亚公司拥有中国以外最大的精炼厂[3] - 应对稀土挑战需要采取全面策略 不仅涉及采矿 还包括精炼 并且需要与盟友合作[3][4][9] 贸易与短期前景 - 中国9月稀土出口环比8月下降 并且上月未进口任何美国大豆 为七年来首次降至零[5] - 短期贸易前景可能比市场预期更为乐观 中国可能暂不实施对使用中国稀土产品的管制 以换取美国在某些方面的让步[6][7] - 可能达成一项短期协议 美国以某些让步换取中国在稀土管制上的延迟以及恢复进口美国大豆[7] 长期供应链风险与中国战略 - 中国的长期战略超越稀土 可能延伸到全球所需的医药用精细化学品等其他供应链[8] - 美国面临长期且广泛的供应链挑战 中国在供应链上具有优势 而美国在关税上具有优势[8][11] - 中国长期战略的核心是提升先进技术等领域的产品产能 而非消费 旨在增强其全球影响力 从而在如台湾等问题上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15][16] - 有信息显示中国以2027年为目标 旨在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 但具体年份可能变化 该长期战略正在生效 使中国能施加更大压力[13][14][16]
Oil Holds Losses as Investors Digest Growing Oversupply Evidence
Youtube· 2025-10-21 00:50
原油市场状况 - 美国原油生产成本盈亏平衡点约为每桶57美元,当前价格已接近该水平[1] - 与过去20年相比,当前油价处于低位,但美国已从原油净进口国转变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之一,出口产品包括原油、乙醇和液化天然气[1] - 全球面临中国需求下降和关税问题,形成对原油市场的完美风暴[1] - 原油价格年内下跌约20%,而标普500指数同期上涨近20%,两者走势出现显著背离[5] - 若股市出现小幅回调,可能加速原油价格的下跌趋势[6] 原油与黄金价格背离 - 黄金价格年内上涨65%,而原油价格下跌约20%,两者约85%的差距为过去100年来最大[6][7] - 最近一次类似背离发生在2008年,当时差距约为60%,原油下跌约50%,黄金上涨近6%-10%[7] 大豆市场状况 - 大豆市场与原油面临相似情况,均趋向低价周期[8] - 价格下跌部分原因是2022年价格上涨刺激了生产[8] - 巴西大豆供应量大增,中国作为最大进口国目前主要从巴西进口,本收获季未从美国进口大豆[8][9] - 当前巴西大豆价格平均比美国大豆高出约15%,但中国仍持续购买巴西大豆[10] - 美国大豆价格目前徘徊在每蒲式耳10美元左右,生产成本约为每蒲式耳9.75美元[11][12] - 若中国增加购买,美国大豆价格可能反弹至每蒲式耳10-11美元[11]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油价大幅上涨,但随后认证了重大行业转变[4] - 中国电动车销量已占汽车总销量的60%以上,表明能源效率提升和需求结构变化[4] - 行业正处于寻找新价格底部的过程中,当前宏观周期比短期波动更为重要[4][5]
中方加码稀土管制第六天,美国爆发示威,特朗普再喊中国购买大豆
搜狐财经· 2025-10-19 12:31
中美竞争格局演变 - 中美竞争已超越传统贸易争端,进入涉及国家资源、政治动荡和科技创新的更深、更复杂领域 [1] - 美国将贸易平衡作为胜负标准,而中国更注重科技实力和自主能力的提升,这种认知差异将导致显著博弈分歧 [10] - 中美博弈正向资源控制、科技竞争和制度韧性等深层领域演变,谁在这些关键领域站稳脚跟,谁就能在未来国际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12] 稀土资源战略 - 中国对稀土出口进行严格管理,官方解释为出于国家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发展考虑,但背后有更多战略考量 [4] - 稀土是小众市场,但在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军工和新能源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美国对该资源依赖度高 [4] - 美国在稀土领域推行的“去中国化”策略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短期内难以找到可替代中国的供应商 [5] - 中国的稀土管理政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防御性举措,旨在以合法方式保护自身利益,并非激化矛盾 [5] 美国国内压力 - 特朗普政府面临国内压力,10月14日美国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直指总统权力过于集中和政府方式强硬,反映出社会内部裂痕明显 [7] - 联邦政府因预算问题自10月初陷入停摆,许多部门“半瘫痪”,影响民众日常生活并积累不满情绪 [8] - 美国豆农因中国减少大豆进口面临严重困境,政府补贴未能及时到位导致农产品滞销,农民不满情绪强烈 [8] - 特朗普提出的“买大豆”策略显得力不从心,限制中国油脂产品进口可能对美国自身生物燃料原材料产业链造成更大影响 [10] 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 中国将更多精力投入科技创新,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新型芯片取得重大突破,打破技术瓶颈并具备全球领先性能 [10] - 科技成果背后是中国多年在科技领域的积累,意味着中国正逐步突破关键技术,在芯片、通信、新能源等领域不再依赖外部输入 [10] - 中国通过稳定步伐,巧妙运用规则、技术和节奏,逐步在博弈中取得优势 [12] - 中国将继续稳步推进自主创新,利用科技成果、制度优势和全球合作来应对挑战,争取更大发展空间 [12]
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特朗普拟禁中国食用油
日经中文网· 2025-10-15 15:55
据美国大豆协会统计,近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谷物的最大买家,采购量约占美国谷物出口总量的四分之 一。10月9日,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采访时表达了行业 困境,"中国采购量降至零,对行业而言是足以拉响最高级别警报的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八十岛绫平 华盛顿报道 特朗普一直在对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表示不满(Reuters)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表示,中国采购量降至零,对行业而言是足以拉响最高级别警报的问题…… 10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指责中国政府"蓄意不购买"美国产大豆。他通过个人社交媒体透露,作为反 制措施,正考虑停止进口中国食用油等产品。 特朗普声称:"(中国的做法)给美国大豆农户带来困境,这属于经济对抗行为"。他强调,食用油"在 美国国内很容易就能生产,无需从中国进口"。 中国在特朗普首次执政时期的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已减少美国产大豆的采购量。取而代之,巴西产大 豆在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中的占比已升至7成。中国还将大豆采购渠道拓展至阿根廷等其他国家。 美国产大豆的收获季为9月至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