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交易商协会举办202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研讨班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0
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研讨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北京举办202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研讨班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34家省分行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参与 [1] - 研讨内容涵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 创新产品 存续期管理 风险处置 对外开放及信用衍生品最新业务进展 [1] - 市场机构专家就宏观经济与债券市场形势及AI工具通识与实务应用进行交流 [1] 业务交流与区域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及河南 宁夏 深圳等省市分行代表在业务交流座谈中发言 [1] - 与会人员深入研讨债券市场"科技板"等业务 强化对满足地方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认识 [1] - 交易商协会将持续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沟通合作 推动银行间市场高质量发展 [1]
外资机构持续看好中国债市 加仓步伐稳健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31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毛艺融 外资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热情持续高涨。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4月份境外投资者净买入境内债 券、股票分别为1247亿元和451亿元人民币。至此,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8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外资机构"买买买"的同时,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主体也在扩容。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截至 4月末,共有1129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由此可见,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正在增强,中国债市展现较强的"磁吸力"。 境外投资者 持续加仓中国债市 近期,互换通迎来进一步升级。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宣布支 持"互换通"机制安排进一步优化,包括新增"互换通"合约压缩功能、新增历史起息合约和IMM(国际货 币市场)合约、延长交易手续费全额减免执行期限等。 "这将更好地满足境外资产管理机构的入市交易需求,方便境外投资者参与内地银行间利率互换市场, 提升市场活力;助力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推动香港和内地金融市场的长远发 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交易所表示。 未来,外资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仍有较大空间。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
“债券通”高效运行七周年 债市开放酝酿新举措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8
债券通七周年成果 - "债券通"运行七年来成绩斐然 成为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渠道 [1] - "北向通"日均交易量年均增速达63% 占境外投资者交易中国债券的60% [2] - "互换通"启动一年吸引61家境外机构 累计交易4300多笔 名义本金2.2万亿元人民币 [2] - 2023年国际投资者通过"债券通"交易内地债券超15万亿元人民币 占比约三分之二 [2] - 境外投资者连续9个月增持在岸债券 持债规模达4.22万亿元人民币 [2] - "债券通"机制运行效率、便利化机制和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 [3] 债券市场开放新举措 - 人民银行将启动境外机构使用"债券通"北向债券缴纳"互换通"保证金业务 [5] - 人民银行研究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措施 包括深化互联互通机制、完善风险对冲工具、降低投资成本 [5] - 香港交易所筹备10年期国债期货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6] - 香港证监会希望扩大财政部在香港发债规模 完善离岸人民币国债市场 [7] 未来发展展望 - "债券通"与"互换通"相辅相成 推动中国债券交易策略与全球接轨 [3] - 人民银行将与财政部研究完善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免税政策安排 [1][5] - 期待国债期货和银行间债券回购等开放措施落地 促进内地与香港市场融合 [7]
超千家境外机构参与我国债市
经济日报· 2025-08-08 15:05
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市情况 - 截至4月15日共有1160余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类及商业类机构 [1] - 境外机构持债总量达4.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700多亿元 [1] - 境外机构累计发行熊猫债规模超过9500亿元 [1] 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地位 - 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83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1] - 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权重为9.7%较4年前提升3.7个百分点2024年11月超过日本升至全球第三 [1] - 中国国债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权重达10%为国别最大权重 [1] - 中国国债在富时罗素国债指数权重为10%是最初预计的两倍 [1] 对外开放空间与政策方向 - 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2.4%低于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水平 [2] -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长期投资者 [2]
8月人民币实体信贷和社融新增均超预期
期货日报· 2025-08-08 14:59
经济与金融数据表现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 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1] -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 同比多增694亿元 [1] - 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3.58万亿元 显著高于预期的2.66万亿元和前值1.69万亿元 [1] 流动性状况与货币政策 - 8月货币乘数升至7.17创历史新高 反映信用扩张强劲 [2] - 央行超额续作6000亿元MLF操作 包含对9月17日到期的续做 [2] - 超储率持续走低与货币乘数创新高形成背离 导致银行间流动性偏紧 [2] - 央行前四天通过逆回购操作实现小幅净投放900亿元 [2] 市场利率与资金价格 - 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维持在3.0%附近 城商行维持在3.4%附近 [3] - Shibor利率较上周五普遍回升 隔夜和1周资金价格分别运行至1.77%和2.2%附近 [3] - 跨季资金价格保持坚挺 受季末效应和国庆假期临近影响 [3] 债券市场动态 - 期债呈现先扬后抑走势 中短债站上20日区间中值后承压回落 [1] - 富时罗素下周将对人民币债券指数纳入事宜进行最终评估 可能带来可观配置资金 [4] - 银行间债券交易时段自9月21日起延长至20:00 便利海外机构投资 [4] 外部环境与资金流动 - 离岸人民币汇率创6.7383高点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3] - 恐慌指数VIX从9月4日高点38.28回落至25附近 [3] - 美原油和美股齐跌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1][3]
内蒙古自治区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新华财经· 2025-08-07 22:12
内蒙古债券市场发展 - 内蒙古自治区存续非金融企业信用债40只,规模达700亿元,公开市场信用环境持续向好 [1] -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与内蒙古证监局联合举办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推动金融服务地方企业 [1] 企业融资与政策支持 - 内蒙古电力集团取得上交所"知名成熟发行人"资质,为科创债发行奠定基础,并在REITs发行、IPO和投资并购方面布局 [1] - 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REITs发行中获得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的政策解读、项目规划及合规手续辅导 [1] 债券市场创新与培训 - 活动聚焦上交所近期科创债、高成长产业债、持有型不动产ABS等创新品种政策及审核优化机制 [2] - 上交所债券业务中心解读当前债券市场主要工具、发展态势与最新政策导向,结合区域金融支持政策和国企改革方向 [2] - 自治区金融资产公司新动能基金讲解防范债券违约、上市公司纾困发展基金和流动性风险防控基金使用办法 [2] - 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详细介绍企业发行债券中的评级要求 [2] 参与机构与企业交流 - 自治区国资委、发展改革委、工信厅、工商联等部门负责人及19家企业财务负责人参与活动,探讨债券融资工具运用 [2]
债市“科技板”落地生花 企业融资生态持续优化
搜狐财经· 2025-08-05 16:49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2025年以来科技创新债券在政策"组合拳"支持下快速发展,有望从辅助融资渠道成长为与传统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并驾齐驱的主流渠道[1] - 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发行主体范围拓宽至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三类,发行流程、交易、增信及配套机制进一步优化[2] - 2025年上半年科创债发行规模达1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金融机构发行规模约2500亿元[2] - 5月至6月科创债发行规模达6000亿元,金融机构入场后市场明显扩容,截至7月16日存量规模升至2.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000亿元以上[2] 发行与承销数据 - 2025年上半年科创债承销金额同比增长56.48%,68家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承销380只债券,总金额达3813.91亿元[3] - 8家券商承销金额超百亿元,15家超50亿元,发行审核机制优化推动企业发债便利性提升[3] - 科创债市场在政策、资金转型、主体扩容三重驱动下进入规模化增长通道,有望突破万亿级体量并重塑信用债市场格局[3] 指数化投资与ETF发展 - 首批科创债ETF募集规模289.88亿元,上市后第5个交易日规模突破千亿元,7月24日达1010.86亿元[4] - 债券ETF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近2倍,产品数量从20只增至39只,信用债ETF从3只增至21只[4] - 国内债券型基金中被动型产品占比仅15%,债券ETF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未来扩容空间显著[4] 市场关注点 - 需警惕筹资主体信息披露透明度不足问题,关键信息如技术进展、研发投入、产业化前景需清晰披露[6] - 轻资产初创企业的有效增信仍是难题,需持续探索创新风险缓释机制[6] - 需规避"重发行轻管理"企业,重点关注募集资金是否真正用于科技创新活动[6]
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熊猫债市场空间持续拓展
搜狐财经· 2025-08-04 07:26
熊猫债市场发展 - 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达1166 50亿元 [1] - 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1] - 发行主体不断丰富 发行人数量稳步攀升 [1] - 持续获得国际知名机构青睐 市场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1] 发行驱动因素 - 融资成本优势是密集发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1] - 当前熊猫债票面利率显著低于同期美元债 [1] - 国际发行人通过置换存量美元债务可直接降低融资成本 [1] - "性价比"优势提升了发行意愿 [1]
华夏香港甘添: 做金融产品创新破局者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6:03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华夏香港致力于打造差异化中资机构,通过前瞻性布局和创新产品在资管行业破局[1] - 公司采用"找准钉子造锤子"的创新理念,在新兴赛道持续突破,放弃传统路径选择颠覆性创新[1] - 华夏香港在数字化浪潮初期就坚定介入,前瞻性和创新性贯穿发展历程[3] - 公司战略方向充满前瞻性,打造了多只全球首发、亚洲首发、香港市场首发的金融产品[1] 产品布局与业绩 - 推出香港首只人民币计价、跨市场、纯投资级别人民币债券公募基金[3] - 华夏人民币货币ETF规模达49.7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货币ETF,7日年化收益率1.4%-1.6%[3] - 推出全球首只纯港股生物科技主题ETF,成为香港最大港股生物科技ETF[4] - 华夏恒指ESG ETF规模超90亿元,为亚洲(除日本)最大ESG宽基ETF[4] - 公司产品线齐全,包括跟踪MSCI日本、欧洲、印度等指数的ETF及亚洲投资级债券ETF[5] - 沪深港股通18只ETF中有3只为华夏香港产品[5] 离岸人民币市场展望 - 预计2030年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达5万亿元规模[1][7] - 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从2017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1.5万亿元,香港占比逐步提高[7] - 点心债市场规模从2020年2540亿元增至目前近1万亿元,增长逾三倍[8] - 2023年前7个月点心债发行超700只,规模超5000亿元[9] - 点心债相比同期限境内债及美元债(外汇对冲后)有30-50个基点溢价[8][9] - 中资企业加速用点心债替代美元债,如信达集团30亿元点心债获300亿元认购[8] 市场趋势与机遇 - 南向资金占港股日均成交四成以上,外资影响力较6年前大幅弱化[10] - 港股人民币柜台有望年底纳入港股通,将提升内地投资者参与度[11] - 外资企业如雀巢、宝马及淡马锡等近期在香港发行点心债融资[9] - 跨境理财通等政策优化为离岸市场注入稳定资金来源[9]
周末大消息!国债利息将征税,影响多大?火速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20:33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采用"新老划断"原则,存量债券继续免税至到期[2] - 政策调整原因包括:债券市场规模已成熟(当前存量133万亿元),税收优惠使命完成;财政主动调整资金结构,避免流动性过度沉淀于利率债[4] - 短期预计增加税收337亿元(基于新增和到期续发规模测算),中期伴随债务扩张或达千亿元级收入[4][5] 财政与税制改革影响 - 政策是财税体系梳理的一部分,与"金税四期"、境外收入征税等共同完善税收制度,提升财政自平衡能力[5] - 通过剔除"不合时宜"的税收优惠(如政府债利息免税),直接增加财政收入以缓解收支压力[3][5]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 - 新券发行利率或上行:静态测算10年期新券与旧券利差可能扩大6-10BP,但实际涨幅由投资者与发行方共同分担[7] - 市场短期反应:公告后10年国债收益率先升后降(收盘下行1BP),显示存量债券因免税优势受追捧[7] - 新老券双轨定价趋势:老券因免税优势利差或走阔,信用债因税收不变性价比相对提升[7][8] - 机构行为变化:配置型资金可能抢配老券,交易盘博弈利差;信用利差中枢或小幅下移[7][8] 大类资产与机构策略 - 债券税后收益下降可能边际提升权益、贷款资产吸引力,但债券低风险、高流动性优势仍存[8] - 银行利润或承压,但政策可能增强红利股相对债券的收益优势[9] - 公募基金税收优惠暂未调整,若维持"双免"优势可能吸引银行追加委外投资[12] 后续关注方向 - 央行政策:是否通过流动性宽松对冲新券发行成本上升,以维持合意利率水平[11] - 公募税收制度:当前信用债/政金债资本利得免税优势是否调整,若取消或冲击债市供需[11][12] - 个人投资者影响有限:因占比低且月收入10万以下免征增值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