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显示面板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显示企业亮相美国SID:OLED争夺战从手机打到了IT屏幕
第一财经· 2025-05-14 16:13
行业趋势 - LCD行业集中度已较高 未来产能还有继续整合的可能性 [1] - 国内厂商在5代线以上LCD产能占比攀升至70%以上 [11] - 业内预判LCD需求将有一定程度下调 厂商执行按需生产策略 [9] - 5月32英寸 43英寸 85英寸等多种尺寸LCD TV面板价格预计平稳 [10] 技术发展 - OLED 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成为SID展会重点 [1] - 国内面板厂智能手机AMOLED市场份额提升至45% [1] - 印刷OLED技术相较蒸镀OLED有20%以上成本优势 [8] - 2025年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预计超8 7亿片 2028年渗透率达68% [7] 厂商动态 - TCL华星展出印刷OLED全系列产品 覆盖6 5英寸手机到65英寸8K电视 [4] - 维信诺部署ViP技术的第8 6代柔性AMOLED产线2023年9月开工 [5] - 京东方第8 6代AMOLED产线B16计划2026年量产 投资630亿元 [5] - 京东方2024年柔性OLED出货1 4亿片 2025年目标1 7亿片 [5] 市场拓展 - OLED竞争从小尺寸手机蔓延至中尺寸IT领域 [1] - 中尺寸产品(笔记本 平板 IT 车载)是未来5年OLED主要增长机会 [7] - TCL华星第5 5代印刷OLED产线已进行IT产品开发 [7] - 京东方B16产线主要聚焦平板等IT产品 [8] 产能整合 - LGD广州LCD工厂交割后国内厂商产能占比显著提升 [11] - 京东方不排除通过整合方式扩大规模 传闻考虑收购彩虹LCD产线股权 [11] - 夏普旗下LCD工厂存在被其他厂商整合的可能性 [11]
凯伦股份(300715):检测设备转型元年,看好公司业绩估值双升空间
天风证券· 2025-05-14 15: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凯伦股份“买入”评级 [1][6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凯伦股份收购佳智彩转型检测设备领域,未来转型后业绩提升空间高,主业有望困境反转,面板检测设备业务有望放量,半导体检测设备业务成长空间优异 [1][6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凯伦股份:主业防水经营承压,转型检测设备元年 - 凯伦股份原深耕防水材料业务,2025年转型显示面板和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股权结构分散,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持股三四成,有24家参控股子公司,以苏州总部为中心产能辐射全国 [2][13][16] - 20年及之前防水主业稳步增长,21年后受地产下行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经营承压,24年因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利润转亏至 -5.4亿元 [2][18] - 防水卷材业绩贡献收窄,涂料和施工业务占比逐年提高,2023年涂料和施工业务分别占营业总收入的22.07%/14.64%,防水涂料自2021年后成毛利贡献主力,占比稳定在25%左右 [28] - 测算凯伦股份防水业务总收入2025 - 2027年分别达24.27/25.18/26.29亿元,同比分别 +2%/+4%/+4%,测算毛利润分别达5.2/5.8/6.6亿元,同比分别 +10%/+12%/+13% [2][63][64] 佳智彩:面板检测设备处二梯队,半导体检测设备已有销售 2017年成立创业公司,被收购交易已完成落地 - 佳智彩2012年确立显示面板检测市场方向,2017年成立,2023年开拓半导体检测设备业务,大股东苏州矽彩光电持股72%,实控人陈显锋 [3][32][35] - 2025年凯伦股份以现金方式收购佳智彩不高于51%股权,包括股权转让和股权收购,4月28日完成工商变更 [1][36] 需求:下游面板厂大规模布局产线,预计未来三年需求稳中有升 - 2021年前面板检测市场规模在120亿元左右,2022年市场收缩,预计2024年为96亿元,2025 - 2027年需求有望稳中有升 [3][39][40] - 下游面板厂有较多投产计划,如京东方B16项目,预计2025 - 2027年显示检测设备市场订单释放 [44] 供给:CR2近五成,二梯队佳智彩约占6个点 - 显示面板检测设备行业两家一梯队企业精测电子、华兴源创合计市占率约五成,佳智彩为二梯队相对头部企业,市占率约6% [3][47] 半导体检测设备已交付试样,量产导入市场仍需等待 - 佳智彩半导体检测设备已交付小批量微纳量测和检测设备,但验证周期长,短期内放量空间有限,长期潜力大 [50] 盈利预测:佳智彩业绩对赌奠定利润基础,主业亦有望困境反转 - 凯伦股份与佳智彩签订业绩对赌协议,承诺佳智彩2025 - 2027年累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2.4亿元,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500/7500/11000万元,同比分别 +19%/+36%/+47% [1][51] - 预计佳智彩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达2.94/3.82/5.11亿元,同比分别 +26%/+30%/+34%,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51%权益占比)分别达0.28/0.38/0.56亿元,同比分别 +19%/+36%/+47% [3][51][63]
中尺寸OLED持续升温,TCL华星下一步要打开IT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5-14 09:21
行业趋势 - 中尺寸OLED市场成为显示厂商新一轮竞争焦点,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笔记本、平板、显示器、车载等领域OLED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1][4] - 小尺寸OLED智能手机渗透率增速放缓,2024年全球出货量预计6.61亿部(渗透率55%),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仅4.74% [3] - 大尺寸OLED市占率不足5%,LCD仍占据主导地位 [3] 技术路线 - 主要OLED技术路线包括三星QD-OLED、LGD WOLED、FMM-OLED和TCL华星印刷OLED,其中印刷OLED是国内面板厂主导的唯一技术路线 [4] - 印刷OLED在中尺寸领域优势显著:RealRGB像素排列提升文字清晰度、大视角显示效果优于蒸镀OLED、开口率和产品寿命更优 [8] - 印刷OLED成本优势突出:材料利用率超90%(蒸镀仅30%),制程更简单,预计同规格产品成本比蒸镀低25% [9] 市场动态 - 2023年全球OLED平板渗透率1.5%,2024年前三季度因苹果iPad Pro等产品采用提升至4.2% [4] - 国内厂商加速布局:京东方A/维信诺投建8.6代OLED产线,深天马A在第6代AMOLED产线布局车载显示 [4] 公司战略与业绩 - TCL华星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FMM OLED聚焦中高端手机/笔电/平板,印刷OLED主攻主流中尺寸产品 [5] - 2024年半导体显示业务营收1043亿元(同比+24.6%),净利润62.3亿元(2023年亏损0.07亿元) [5] - 2024Q1营收275亿元(同比+18%),净利润23.3亿元(同比+329%),创三年新高 [6] 产品进展 - 2024年量产首款印刷OLED产品21.6吋医疗专业显示器,计划后续推出电竞显示器及笔记本/平板产品 [8][9] - 印刷OLED分辨率达326PPI(接近14吋4K标准),良率70%-80%,功耗一年内有望追平蒸镀OLED [10] - 已与多家IT品牌客户达成产品化共识,将依托5.5代线进行技术升级和小规模量产 [9]
4月手机面板行情:手机面板市场持续分化
CINNO Research· 2025-05-13 22:58
手机面板价格趋势分析 - 5月手机面板价格延续分化趋势,a-Si面板因智能终端市场回暖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2] - LTPS产线由于车载显示需求持续增长维持高稼动率运转 [2] - 国内部分柔性AMOLED产线稼动率从此前的满产状态出现小幅回落,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2] a-Si面板市场动态 - a-Si品牌需求持续增长,叠加平板、笔记本电脑类产品需求良好,主力产线均保持满产状态 [3] - 华南市场为抢占产能小幅上调手机产品价格,但提供给品牌的模组价格未随之上涨 [3] - 2025年5月和6月a-Si面板品牌端模组价格预计以持平为主 [4] LTPS面板市场动态 - 车载显示需求持续放量推动京东方、天马等主力厂商的LTPS产线保持满载状态 [4] - 天马LTPS产线预计将持续满产至年底 [4] - LTPS面板价格短期内保持稳定 [4] AMOLED面板市场动态 - 刚性AMOLED需求持续收缩,国内手机厂商加速转向柔性AMOLED [4] - 部分柔性AMOLED产品(如LTPO类)平均价格出现小幅下调,但最低价产品价格未作进一步让步 [4] - 柔性AMOLED面板部分产品价格可能下调,整体价格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4] 面板价格数据 - 6.5英寸Notch HD+ a-Si LCD TDDI面板价格维持在6.7美元 [2] - 6.5英寸Notch FHD+ LTPS LCD TDDI面板价格维持在9.4美元 [2] - 6.4英寸Notch FHD+ 刚性AMOLED On Cell面板价格维持在16.0美元 [2] - 6.7英寸Hole FHD+ 柔性AMOLED On Cell面板价格维持在23.5美元 [2]
【私募调研记录】源乐晟资产调研芯瑞达
证券之星· 2025-05-12 08:07
行业动态 - 2024年MiniLED电视出货量820万台 渗透率3 8% 2025年预计出货1156万台 同比增速约50% [1] -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自2024年8月实施 促进消费时点提前 带动公司订单快速增长 [1] 公司业务 - 主要服务全球TOP10品牌客户 MiniLED背光模组单位价值因技术方案差异较大 客户老品CostDown影响可通过多种方式化解 [1] - 传统显示终端业务已完成战略目标 未来重点发展车载显示业务 智能座舱域控方案已获品牌主机厂定点 [1] - 2025年一季度MiniLED背光模组收入同比增幅超100% 预计全年显示模组收入12-15亿元 车载显示业务收入0 5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净利率达18 05% 通过预算管控和资产管理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1] 机构背景 - 源乐晟资产管理规模70亿元 旗下"乐晟股票精选"产品自2008年成立累计收益超500% [2] - 2009-2012年连续四年蝉联阳光私募业绩冠军 2011-2013年三度获"金牛"阳光私募管理公司奖 [2] - 服务对象包括高净值个人及大型金融机构 采用灵活调仓 精选个股策略实现跨周期稳健收益 [2]
面板价格观察 | 5月电视、笔电面板价格预计持平,显示器面板价格可望继续上涨
TrendForce集邦· 2025-05-06 13:53
面板价格趋势预测 - 5月上旬电视面板价格预计维持稳定,显示器面板价格有望继续上涨,笔电面板价格持续持平 [1] 电视面板价格 - 65吋电视面板均价177美元(最低173美元,最高182美元),与前月差异0.0% [2][4] - 55吋电视面板均价127美元(最低122美元,最高130美元),与前月差异0.0% [2][4] - 43吋电视面板均价66美元(最低64美元,最高67美元),与前月差异0.0% [2][4] - 32吋电视面板均价36美元(最低35美元,最高37美元),与前月差异0.0% [2][6] - 电视面板需求逐渐走弱,面板厂启动减产措施,5月产业平均稼动率修正幅度约6~7%,价格维持持平 [6] 显示器面板价格 - 27吋IPS面板均价63美元(最低57.6美元,最高65.8美元),较前月增长0.1美元(+0.2%) [2][7] - 23.8吋IPS面板均价49.9美元(最低47.1美元,最高51.4美元),较前月增长0.2美元(+0.4%) [2][7] - 显示器面板需求受关税议题影响维持强劲,但涨幅可能收敛,Open Cell面板预估上涨0.2美元,21.5吋与27吋预估上涨0.1美元,23.8吋预估上涨0.2美元 [7] 笔电面板价格 - 17.3吋TN面板均价38.3美元(最低37.7美元,最高39.8美元),自2023年9月下旬以来稳定 [2][8] - 15.6吋Value IPS面板均价40.3美元(最低38.6美元,最高41.9美元),与前月持平 [2][8] - 14.0吋TN面板均价26.9美元(最低26.4美元,最高28.1美元),自2024年7月上旬以来稳定 [2][8] - 11.6吋TN面板均价25.1美元(最低24.2美元,最高26.5美元),自2024年7月上旬以来稳定 [2][9] - 笔电面板需求受关税议题影响有限,面板厂积极争取订单,价格维持持平 [9]
大胆国资在哪里?
暗涌Waves· 2025-05-06 11:01
国资主导的一级市场新格局 - 2019-2023年国资机构直投占比达33%,AI等前沿领域由北京上海产业基金主导[1] - 人民币基金中政府类LP出资占比从2014年20%提升至2023年41%,国资成为核心出资方[2] - 国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包括母基金/引导基金/直投基金,涉及财政/国资委/发改委等多部门,以及深创投等市场化运作机构[2] 国资投资的核心逻辑 - 投资决策需平衡财务回报、产业招商与风险控制,通过"书记办公会"进行综合效益评估[4] - 与外资主导时期追求爆发增长不同,国资时代强调政府、产业、资本三轮驱动[4] - 2024年政策明确国资应发挥"耐心资本"作用,禁止选择性补贴,推动基金高质量发展[5] 代表性国资投资主体分析 政策导向型 - **亦庄国投**:累计出资超1000亿元,构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中芯国际/豪威科技/燕东微电子),带动区域产值超2000亿元[16][17][18] - **雄安集团**:设立220亿元基金矩阵,重点布局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五大产业,央企疏解基金服务国家战略[20][21] 科技创新型 - **中关村科学城**:管理三大基金体系,投资寒武纪/摩尔线程等106家科技企业,2025年新设100亿元成长基金[29][30][31] - **深圳天使母基金**:100亿元规模培育161家估值超1亿美元企业,首创科技主管部门管理的20亿元种子基金[33][34] 产业升级型 - **合肥建投**:175亿元投资京东方带动千亿显示产业集群,70亿元注资蔚来形成新能源汽车完整生态[43][44][45] - **宜宾发展控股**:通过300亿元基金矩阵引入宁德时代,实现动力电池产业从0到1013亿元产值的跨越[47][48] 国资运作机制创新 - **北京国管**:千亿元"八大产业基金"按细分领域分配至不同GP,已完成167个项目决策[54][55] - **江苏高投**:混改后管理团队持股65%,管理规模超1200亿元,通过毅达资本实现市场化运作[70] - **元禾控股**:母基金无返投要求,带动苏州形成2896亿元基金集群,孵化元禾璞华等专业子基金[74][75] 市场化改革趋势 - 福田引导基金国内首推子基金存续期延长政策,对项目仅保留合规否决权[67][68] - 厦门建发新兴投资聚焦医疗/TMT领域,作为LP参投70只基金,37个项目实现IPO[71][72] - 深圳通过"双GP"模式提升国资直投专业性,北京市直投基金采用该模式分散风险[6] 注:数据引用自原文各章节标注,已剔除风险提示等非核心内容,保留具体金额、比例及案例细节以体现分析深度
今年以来 四川产业转移对接项目总投资超3000亿元
4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新闻发布会,会上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文全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省经济合作局二级巡视员纪云文,成都市经济和 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局长、主任赵春淦答记者问。 "去年3月,四川首次举办了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对四川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效应。从项目情 况来看,今年的对接活动已经征集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较去年活动的项目数量增加1倍以 上、投资额增长超7成。从对四川工业发展的助力看,在去年以来新招引项目落地建设和已在川投资企 业技术改造的拉动下,四川省工业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今年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1%、较 去年全年加快了1.6个百分点。从发展后劲看,去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加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了 京东方8.6代柔性显示生产线、诚信化工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建企业拉 动规上工业增长近2个百分点。"罗文全表示,今年,四川总结去年活动举办的经验做法,秉承"把功夫 下在日常、把工作做在前面"的理念,更加突出务实、精准、有效。 充分发挥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作用,聚焦"15 ...
和辉光电港股上市路:三年累计亏损73.6亿,上海联和控股情况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5-02 23:00
公司概况 - 公司为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致力于研发和生产低功耗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推动其在多领域应用,主营业务收入来自AMOLED半导体显示产品销售 [3] - 公司于2021年5月在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538,至2025年4月30日市值达302亿元,近期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财务状况 营收与毛利率 - 2022 - 2024年营收分别为41.91亿元、30.39亿元和49.58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63.19%,境外营收占比27.29% [5] - 2022 - 2024年毛利率持续为负,分别为 - 10.18亿元、 - 23.83亿元和 - 15.32亿元 [5] 利润情况 - 2022 - 2024年分别亏损16亿元、32.44亿元和25.18亿元,总计亏损73.62亿元,主要因高额折旧及摊销费用和财务成本 [6] - 2022 - 2024年折旧及摊销费用分别为14.69亿元、17.13亿元和19.17亿元,财务成本分别为3.1亿元、5.24亿元和6.47亿元 [6] 2025年第一季度表现 - 营收达12亿元,同比增长7.45%,净亏损5.0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6.42亿元有所减少 [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27.88亿元 [7] 股权结构 - 大股东为上海联和,持股比例58.25%,集成电路基金公司持股11.09%,上海金联持股2.98% [10] - 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的科创板50ETF分别持股1.67%和1.21%,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等持有少量股份 [10]
TCL科技(000100):开门启新,多点开花
长江证券· 2025-05-02 15: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公司大尺寸LCD量价齐升、OLED扭亏为盈、LG广州线交割并表、11代线主体少数股东股权回购,助力基本面爆发;长期来看,公司资本开支下降、利润表修复,股息率提升趋势明确,分红提升潜力大;阶段性光伏业务有所拖累,股价已充分反映,中长期估值上升空间大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8.23亿元,同比下降5.47%,归母净利润15.64亿元;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400.76亿元,同比增长0.42%,归母净利润10.13亿元,同比增长321.96% [2][6] - 光伏方面,TCL中环2024年归母净利润-98.18亿元,2025年Q1归母净利润-19.06亿元,环比改善49% [2][6] 事件评论 - 光伏业务走出低谷,符合此前减亏判断;2024年TCL中环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29.4亿元,2025年一季度影响-5.7亿元,基本面显著回暖;一季度末硅片产能达200GW,光伏材料业务产品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环比大幅改善 [12] - 大尺寸LCD方面,一季度家电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延续,TV大尺寸化在国内市场加速需求增长,行业淡季不淡稼动率保持较高水平;预计Q2在库存消化和北美地区关税影响下,行业稼动率有所回落,但产品价格将保持稳定,供应商以销定产逻辑不变 [12] -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LG广州线资产的100%控股,市场份额跃进,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加强;T9产线按计划推进产能爬坡和品牌客户导入,成为中小尺寸新增长点;2024年公司在电视面板、显示器面板等多个领域取得好成绩 [12]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64963|201570|225171|23901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564|5930|9177|11981| |EPS(元)|0.08|0.32|0.49|0.64| |市盈率|59.74|13.14|8.49|6.5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