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二季度调仓路径明晰大幅增配港股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9 01:08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趋势 - 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对港股配置比例创历史新高 港股持仓市值达7343亿元人民币 较一季度增长12.8% 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例从36.9%升至39.8% [1] - 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持仓市值达4379亿元人民币 较一季度增长6.5% 仓位比例从30.8%提升至32.5% 刷新历史纪录 [1] - 港股在公募基金重仓股中的配置比例从2023年末的8.66%攀升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19.91% 呈现阶梯式上升态势 [2] 重点配置行业与个股 - 医疗保健与金融板块成为加仓主力 腾讯控股 小米集团-W 阿里巴巴-W 中芯国际4只港股跻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 [1][2] - 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港股数量从一季度末的327只增加至360只 持股市值从318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3265亿元人民币 [2] - 选股逻辑围绕行业龙头地位 成长确定性 估值合理性三个维度展开 重点关注创新药 新消费等板块 [3] 港股市场驱动因素 - 估值吸引力 流动性改善 政策环境变化构成三大核心驱动力 [3] - 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可能超万亿港元 成为影响港股后市的关键变量 [3] - 机构投资者对"高成长+高股息"哑铃策略的认可推动资金配置热潮 [1] 未来配置方向 - 建议关注高股息标的 政策利好板块(创新药 AI产业链 "反内卷"相关行业) 中报业绩超预期板块 [3] - 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 板块轮动较快 当前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 [3]
金鹰基金:重磅举动轮番出台提振经济复苏信心 A股涨势加速冲关压力位
新浪基金· 2025-07-28 14:16
市场表现 - 上周A股涨势加速 上证指数放量突破3600点 全A日均成交额上升至1.86万亿元 [1] - 市场风格表现为周期>成长>金融>消费 [1] - 雅下水电工程开工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 反内卷主题扩散推动市场情绪 [1] 政策与宏观经济 - 产业政策和国家级战略规划密集出台 提振经济复苏信心 [1] - 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加码预期对会后市场表现起关键作用 [1] - 6月社零增速放缓 地产投资承压 企业盈利弹性受需求端制约 [1] - 特朗普访问美联储加剧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 [1] - 7月底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的预期仍是主流 需关注降息路径表述 [1] 行业机会 - 大金融方向受《稳定币条例》生效临近推动 非银等金融板块短期可关注 [2] - 科技成长方向关注AI应用及半导体板块热度回升 [2] - 周期方向光伏 建材等亏成本行业仍值得关注 [2] - 创新药 新消费等高景气行业可在回调中布局 [2] - 有色 军工等对冲资产或有机会 [2] 技术信号 - MACD金叉信号形成 部分个股涨势良好 [3]
3600点关键时刻!最新研判
搜狐财经· 2025-07-27 23:05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自2024年10月8日以来首次突破3600点,7月24日报收3605.73点,三大指数均创年内收盘新高 [1] - 市场热点百花齐放,包括AI、新消费、创新药、"反内卷"政策、"雅江"水电工程等 [1] 估值与风险收益比 - A股市场估值趋于合理但长期仍略偏低,股权风险溢价处于有利位置,股票资产相对债券更具吸引力 [2][16][17] - 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的滚动市盈率分别为13.5倍(近10年73%分位)、30.3倍(61%分位)、40.6倍(59%分位),整体处于历史中游偏上水平 [18] - 银行板块平均市净率0.7倍,股息率超4%,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17] 后市研判与风格展望 - 长期对A/H股走势保持乐观,短期需关注政策预期与基本面改善节奏 [20] - 风格上短期关注上游资源品、军工等主题轮动,长期战略性看好高分红板块及科技成长、高端制造 [20][22] - 居民存款规模超160万亿元,理财收益率走低,权益资产吸引力提升 [21] 行业与主题投资机会 - 高分红板块(银行、电力、电信)作为"压舱石",受益于低利率环境与防御属性 [30][32] - AI、TMT、机器人等科技成长板块符合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趋势 [30][32] - "反内卷"政策推动中游制造业、上游原材料行业盈利修复 [34] - 内需复苏领域(钢铁、水泥、白酒、医药)估值处于历史底部 [21][30] - 创新药、高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方向体现中国工程师红利优势 [34] 资产配置策略 - 增配权益资产是今年清晰策略,债券采取区间交易策略 [25][26] - "杠铃"式配置:高股息资产为底仓+高波成长资产提供进攻性 [25] - 黄金具备对冲不确定性功能,港股在流动性与估值方面有优势 [30] 投资者配置建议 - 保守型投资者可关注二级债基或"固收+"产品 [36][37] - 平衡型投资者建议红利低波基金为底仓,搭配成长型宽基 [37] - 进取型投资者可配置主动权益基金或行业ETF组合 [36][37]
“投资家网·2025中国价值企业榜单”盛大开启
搜狐财经· 2025-07-27 20:29
中国创新企业经济贡献 - 中国创新企业总数突破4500万家 贡献GDP增量的38.7% [2] - 过去一年创造1.2亿个就业岗位 头部企业带动2000万灵活就业 [2] - 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连续多年全球前列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1.2万亿美元 [2] 行业技术突破与效率提升 - 人工智能提升各行业准确率 物流机器人使仓储效率提升300% [2] - 科技赋能农业使农产品上行成本下降40% 直接带动2000万农户增收 [2] 投资家研究院榜单评选 - 评选对象为中国地区创业公司及IPO/拟IPO企业 基于融资、技术、产品、团队、影响力五大维度 [5] - 融资维度权重30% 含融资金额、轮次、投资方数量及实力 [6] - 技术维度权重30% 含专利数量、研发投入、人员履历及占比 [6] 榜单类别设置 - 覆盖数字经济、低空经济、高端制造、芯片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新消费九大领域 [7] - 设置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企业、最受关注IPO/拟IPO企业、卓越管理者等专项榜单 [7] 评选流程与方法 - 前期通过征集表展开 中期进行数据筛选与电话核实 核对WFin数据库 [6] - IPO企业评选参考分析师建议及区域贡献度 拟IPO企业参考近一年深度观察 [6]
私募大佬赵军,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09:59
上半年市场回顾 - 上半年投资者风险偏好维持高位,内需、关税等宏观要素对市场影响呈现中性收敛趋势 [4] - 市场机会呈现"哑铃型"特征:一类是价值红利类资产(银行板块"一枝独秀"),另一类是新兴成长类资产(机器人、AI算力、新消费、创新药轮番表现) [4] - 经济处于底部企稳阶段:政府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但居民企业信心待恢复,股价企稳回升但CPI/PPI/房价未完全扭转,出口是主要需求拉动因素 [4] 投资方法论升级 - 构建自上而下的中观配置框架,与原有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形成互补,提升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6] - 根据风险偏好和经济预期调整配置方向:风险偏好抬升时新兴成长类资产占优,风险偏好低时红利价值资产更受青睐 [7][8] 下半年三大结构性机会 - 优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估值切换+全球资金增配可能 [9] - 中国优势产业全球化:头部公司展现个股阿尔法机会 [9] - 科技自主可控:"卡脖子"领域国产替代+AI技术突破机遇 [9] 重点投资方向 - 泛消费领域:消费新趋势及出海机会 [10] - 科技板块:海外算力、国产算力及AI应用 [10] - 汽车行业:高端化、智能化、出海三大方向,新能源车产业链机会集中于头部企业 [10] 市场观察与反思 - 基本面边际改善+增量政策可能成为股价催化剂(如雅江电站、"反内卷"政策) [9] - 上半年错失部分机会(如创新药)源于认知差和短期定价与长期价值平衡不足 [10]
【开源食饮】食品饮料仓位新低,建议布局白酒与新消费潜力股——行业点评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26 04:24
2025Q2食品饮料行业基金持仓分析 1 行业配置比例变化 - 全市场基金食品饮料配置比例由2025Q1的9.8%降至8.0%,环比下降1.8pct,创2020年以来新低 [1][5] - 主动权益基金食品饮料配置比例从8.1%大幅下降至5.6%,环比降幅达2.5pct,显示机构显著减仓 [1][5] - 二季度食品饮料板块市值下跌3.4%,全市场排名倒数第二,但成交金额占比回升0.56pct至2.70% [6] 2 白酒子行业持仓变动 - 主动权益基金重仓白酒比例从6.57%骤降至3.97%,环比下降2.6pct;全市场基金白酒持仓比例从8.5%降至6.8% [2][11] - 扣除贵州茅台后,白酒重仓比例仅剩2.22%,较上季度回落2.0pct [11] - 泸州老窖、五粮液、山西汾酒等头部酒企遭显著减持,仅口子窖、舍得酒业等少数品牌获小幅增持 [11][20] 3 非白酒子行业配置调整 - 非白酒食品饮料配置比例微升0.15pct至1.64%,软饮料(+0.10pct)、零食(+0.07pct)获增持 [16][17] - 东鹏饮料、盐津铺子等新消费标的持股市值增长显著,而传统乳制品(蒙牛)和啤酒(青岛啤酒)遭减持 [17][22] - 调味品配置比例回升0.01pct至0.07%,安琪酵母、海天味业获资金流入 [17] 4 投资机会研判 - 白酒板块估值已处低位,头部企业股息率具备吸引力,建议关注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等标的 [3][27] - 新消费领域存在三大布局方向:零食量贩渠道(盐津铺子)、新兴品类(百润股份)、食品出海(卫龙) [28] - 啤酒板块2025年下半年或现回暖机会,燕京啤酒等区域品牌获资金青睐 [16] 5 持仓结构调整特征 - 基金持股集中度提升,加减仓偏好高度一致,大众品与新消费标的成主要增持方向 [22] - 从持仓股份数量看,燕京啤酒、新乳业等获增持,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白酒股遭大规模减持 [20] - 持股市值变动与股份数量变动呈现强相关性,反映机构调仓行为具有系统性 [22]
见证历史!南向资金,疯狂买入
证券时报· 2025-07-25 20:19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与历史纪录 - 2025年7月2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201.83亿港元,年内累计净买入8200.28亿港元,超越2024年全年8078.69亿港元纪录,创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新高 [1][2] - 2025年133个交易日中,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的交易日达32天(占比24.06%),其中9个交易日超200亿港元,4月9日单日净买入355.86亿港元为历史峰值 [2] - 2020-2024年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4543.96亿、3862.81亿、3188.42亿和8078.69亿港元,2025年仅用7个月即突破前期高点 [3] 港股市场表现与资金驱动因素 -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2025年涨幅分别为26.56%、27.08%和25.52%,位居全球主要市场前列 [2] -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显著,恒生指数经历6年调整后,业绩优良公司仍保持增长,吸引内地资金配置 [5] - 港股稀缺资产(如腾讯、美团、阿里等平台公司及泡泡玛特等新消费公司)丰富投资选择 [5] 资金行为与市场结构变化 - 2024年南向资金交易额占港股总成交34.64%,较2021-2023年20%-30%及2017-2020年10%-20%持续提升 [7] - 外资持股占比从2020年10月75%降至2025年6月61%,但仍是主导力量,南向资金在泛消费、电信服务等领域持仓占比超50% [7][8] - AH股溢价指数降至130以下,低估值高股息公司及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市盈率偏低)吸引保险等长期资金 [9] 行业配置与市场展望 - 新消费、创新药和银行板块推动恒生指数年内新高,但估值修复后进一步扩张需依赖企业盈利增长 [10] - 中金建议采用"稳定回报(分红)+成长回报(成长)"的哑铃型配置策略,关注AI驱动的盈利增长行业 [11] - 浦银国际指出需挖掘不受关税影响、与经济周期关联度低且能受益AI发展的个股 [10]
见证历史!南向资金,疯狂买入!
证券时报· 2025-07-25 20:01
港股市场资本流入 - 南向资金2025年7个月净买入8200 28亿港元 超越2024全年8078 69亿港元纪录 创互联互通机制新高 [1][3] - 7月25日单日净买入201 83亿港元 年内32个交易日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 占比24 06% 其中9天超200亿港元 [3] - 2020-2024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 25亿 4543 96亿 3862 81亿 3188 42亿和8078 69亿港元 2025年加速突破 [4] 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恒生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内涨幅达26 56% 27 08% 25 52% 全球涨幅居前 [3] -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显著 2018年以来调整6年 部分业绩优良公司保持增长 吸引内地资金配置 [6] - 稀缺资产如腾讯 美团 阿里及新消费公司泡泡玛特 蜜雪冰城等丰富投资选择 [6] - 内地M2达330万亿元人民币 为GDP2 4倍 资产荒推动资金南下寻求稳定分红或成长性资产 [7] 资金定价权变化 - 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34 64% 较2021-2023年20-30%及2017-2020年10-20%显著提升 [9] - 外资持股占比从2020年75%降至2025年61% 南向资金在泛消费 红利板块持仓超50% 获增量边际定价权 [9][10] - AH股溢价指数降至130以下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等资金加大港股布局 科技企业低市盈率受青睐 [10] 行业与策略展望 - AI技术突破与新消费 创新药 银行板块强势推动恒指刷新年内新高 [11][12] - 当前港股估值修复后进一步扩张需依赖盈利增长 建议关注不受关税影响且受益AI的行业个股 [12] - 中金建议采用"新哑铃策略" 平衡稳定分红与成长回报 在合理位置布局长期正确板块 [13]
消费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解读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家电、轻工、新消费、地产链条、黄金珠宝、社会服务、白酒、餐饮链、牧业、生猪养殖、动保、宠物食品 - **公司**: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尔、海信家电、科沃斯、石头科技、安克创新、TCL 电子、海信视像、雅迪、爱玛、捷佳股份、诺邦、恒林永艺、邓康口腔、景博生物、可复美、尚美、东鹏特饮、锅圈食汇、新乳业、西麦食品、友友零食、丽高国际、安琪酵母、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神农集团、德康农牧、新希望农牧、科前生物、瑞普生物、中宠股份、乖宝宠物、佩蒂股份、茅台、五粮液、汾酒、酒鬼、古井贡、今世缘、安井食品、天味食品、怡海国际、悠然牧业、现代牧业、中国圣木、天润乳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家电行业** - **投资方向**:出海和红利,欧美市场稳定增长,新兴市场长期增长潜力大,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白电出口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 13%和 20%以上[2] - **新兴市场地位**:占全球家电销售约 32%,人口占比 67%,渗透率低,经济发展将带动增速和渗透率提升[3][4] - **对美出口前景**:关税政策明确后,三、四季度对美出口将逐步恢复,美国终端零售需求稳定,中国产能替代性小[5] - **国内需求情况**:国补政策带动上半年增长,下半年国补额度和明年是否续做不确定,若不续做可能有扰动[6] - **国补政策影响**:对新兴家电品类促进显著,销量增长超 40%,换机周期短,退出国补后仍有增长潜力[8] - **白电行业前景及投资机会**:国内以更新需求为主,透支量不大,关注股息率高、分红率 50%以上公司及出海优势企业[9][10] 2. **轻工行业** - **发展方向**:关注两轮车行业结构升级和出口链补库需求,越南电动摩托车市场提供机遇[11] 3. **新消费行业** - **行业表现**:2025 年上半年 618 后有阶段性调整,宠物行业维持 20%以上增长[12] - **细分领域**:美容护理和潮玩市场突出,医美重组胶原蛋白、个护高端洗护和保健品表现优异[13] - **关注公司和产品**:邓康口腔、景博生物、可复美、尚美等公司及相关产品值得关注[14] 4. **地产链条相关产业**:下半年可能企稳,一手房与二手房销售及竣工面积数据改善[15] 5. **黄金珠宝行业**:下半年有变化,消费趋势和数据加速,部分公司转型,长虹机估值约 20 倍[19] 6. **潮玩市场**:布鲁可新品多,营收预计增长,拓展女性向及海外业务,下半年业绩有望加速[20] 7. **社会服务领域**:AI 教育与 AI 社服及政策支持带来投资机会,关注粉笔、天立国际、同道猎聘、克瑞国际[21] 8. **白酒、餐饮链和牧业** - **白酒**:估值安全,禁酒令纠偏和股息率提升提供支撑,关注大型酒企和区域性品牌[22] - **餐饮链**:三季度有表观增速修复机会,部分公司估值低,股息率高[22] - **牧业**:肉牛和原奶双周期共振,关注头部企业和相关公司[22] 9. **生猪养殖行业** - **政策导向**:稳定猪价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淘汰能繁母猪等调控产能[25][26] - **周期阶段**:处于下行阶段,下半年供应压力增加,关注具备成本优势公司[27] 10. **动保板块**:养殖后周期行业,需求回升,2025 年业绩改善确定性强,关注研发和供应链优势公司[28] 11. **宠物食品行业**:内外销均有望稳健增长,关注外销布局和内销品牌力提升公司[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轻工行业两轮车以旧换新参与数量接近 850 万台,9 月新国标推动产品结构切换[11] - 新消费行业卫生巾和牙膏行业 6 月有阶段性调整[12] - 潮宏基二季度上调全年开店目标[19] - 餐饮链 6 月社零数据不佳,但去年基数低,三季度有望修复[22]
上半年A股赚钱效应回升,三大特点值得关注
吴晓波频道· 2025-07-25 00:53
中国财富蓄水池变化 - 中国两大财富蓄水池为楼市和股市 [2] - 楼市投资效率和变现效率下降 不鼓励多买房 [4] - 股市通过加强监管 退市力度和分红政策改善 可能成为更友善的市场 [4] - 未来社会财富会更多流向股市 [5] 上半年A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A股三大特点为"以小为美" 热点轮动和IPO赴港热 [7] 以小为美 - 小盘股表现优于大盘股 国证2000指数涨幅超10% 北证50指数大涨39.5% [7] - 沪指和深成指分别上涨2.76%和0.48% 创业板指上涨0.53% [7] - 超七成股票上涨 1700多只涨幅超20% 580只超50% 140多只超100% [8] - 6月A股新开户数165万户 同比增长53% 上半年累计新开1260万户 同比增长32.8% [8] - 6月日均成交额1.3万亿元 同比增长79.6% [8] 热点轮动 - AI大模型 人形机器人 新消费 创新药 固态电池等热点轮番活跃 [9] - 有色金属行业涨幅18%居首 银行股涨超13% 国防军工 传媒涨超10% [10][11] - 煤炭行业下跌10% 房地产下跌6.5% 日常消费零售下跌4.6% [11] - 老铺黄金 泡泡玛特 蜜雪集团上半年分别累涨超260% 170%和100% [9] IPO赴港热 - 上半年A股上市新股51家 募资373.6亿元 低于2021-2022年每年超5000亿元水平 [12][13] - 港股上半年44只新股IPO 同比增长43.3% 募资1071亿港元 同比增699% [14] - 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 九成以上来自中国内地 [15] - 去年4月至今14个月内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达86家 [16] 下半年市场展望 - 机构普遍乐观 高盛维持A股和港股超配建议 [17] - 科技 内需消费和高股息板块是机构普遍看好的配置方向 [18]